最新一例“恶性高热”病 例 报 告-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麻醉科教学讲义ppt
- 格式:ppt
- 大小:4.70 MB
- 文档页数:79
健康域麻醉在现代医学中,外科手术的发展依赖于麻醉的发展。
虽然麻醉技术在不断进步,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麻醉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有专家指出,即使经验丰富、细心敬业的麻醉医生谨慎地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也不能避免麻醉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本文将深入探讨一种罕见且严重的麻醉并发症———恶性高热。
通过对恶性高热的简单概述,尤其是对患者围麻醉期生命安全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的介绍,以提高读者对麻醉安全性的重视。
人类是怎么发现恶性高热的1966年,科学家才首次正式使用“恶性高热”这一术语,但早在百年之前,已有相关的或者可疑的病例报道。
据记载,在1915—1925年,一个家族发生了3例麻醉诱发的以肌肉僵直和高热为特点的死亡,但死亡原因曾使研究人员困惑了很久,最终在体外肌肉活检中发现了这个家族3个后代都存在此类并发症的易感性。
之后,又有一些类似病例被报道,直到1960年,一位澳大利亚的大腿骨折患者,因为其家族中已有10位亲戚在之前的手术麻醉中或麻醉后相继死亡,所以术前非常焦虑紧张,从而引起了为明确恶性高热病因的世界范围的讨论。
当这位患者采用当时新型的吸入麻醉药———氟烷(现在已淘汰)后,也出现了恶性高热的一系列症状,经抢救恢复后,改用椎管内麻醉才顺利完成手术。
针对这些家族性发现,相关组织机构也孕育而生,如:美国恶性高热联合会、北美恶性高热登记处等,为这些家族的相关人员提供教育、交流、建档等服务。
什么是恶性高热恶性高热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麻醉并发症,主要特征是在围麻醉期使用某些麻醉药物(主要是吸入麻醉气体和琥珀胆碱肌松药)后,患者体温急剧升高,超过40℃(104华氏度),或核心温度(食道、鼻腔、膀胱)每5分钟上升1℃。
这种体温的异常上升有迟发现象,甚至在复苏期间仍可能发生,并常伴随着肌肉僵恶性高热———一种罕见的麻醉并发症姻单宇(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106RRJK硬、心跳加快、心律失常、代谢紊乱、高碳酸血症、紫绀以及一系列潜在的心脏和呼吸系统紧急情况。
术中恶性高热抢救措施术中恶性高热是指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突然升高至39摄氏度以上,伴随恶心、呕吐、心悸、意识改变等症状。
这种情况如果不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危险。
在抢救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迅速判断病情,采取相应的措施。
术中恶性高热引起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麻醉药物引起的恶性高热、术中出血、感染等。
对于术中恶性高热的抢救措施需要有明确的计划和步骤,以确保医务人员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状况。
首先,在发现患者出现术中恶性高热的症状时,医务人员应立即停止手术,并及时通知麻醉科和其他相关科室的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
同时,需要对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记录相关数据。
其次,在抢救过程中,需要迅速给予患者氧气吸入,并酌情给予适量镇痛药物来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
如果患者病情持续恶化,需要立即进行心电监测,以便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电情况。
在确定患者没有过敏史的情况下,可尝试给予患者抗组胺药物,以减少过敏反应。
但需要注意的是,给药前需要对患者的肝肾功能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药物的剂量。
如果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出现意识改变、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给予辅助通气。
同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并及时调整通气参数。
当患者的体温下降至正常范围后,需谨慎进行术后镇痛,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防止引发其他并发症。
总结起来,术中恶性高热的抢救措施需要医务人员迅速反应,停止手术,并立即通知相关科室的医生。
在抢救过程中,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给予适当的氧气吸入和镇痛药物。
对于病情恶化的患者,需要进行心电监测和人工呼吸。
在抢救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氧饱和度和体温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术中恶性高热是一种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危险的情况,医务人员需要具备应急处理的能力,并遵循科学的抢救流程。
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正确的抢救措施才能有效保护患者的安全和生命健康。
因此,医务人员随时都应保持警惕,及时应对突发状况,确保患者的安全与康复。
一、预案背景恶性高热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病发时患者体内的二氧化碳分压急剧升高,体温迅速升高,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我院应对恶性高热突发情况的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及时控制病情,降低死亡率。
2. 提高医护人员对恶性高热的认识,加强应急处理能力。
3. 做好患者家属的安抚工作,确保医院正常秩序。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恶性高热应急处理小组,负责预案的组织实施、协调与监督。
2. 小组成员:(1)组长:医院院长,负责全面协调、指挥应急处理工作。
(2)副组长:分管副院长,负责具体协调、指挥应急处理工作。
(3)成员:各科室负责人、护士长、医生、护士、药剂科、保卫科、后勤保障等部门负责人。
3. 各部门职责:(1)医务科:负责协调、指导各科室的应急处理工作,制定应急预案。
(2)护理部:负责组织护士培训,提高对恶性高热的护理能力。
(3)药剂科:负责储备丹曲林等特效药物,确保供应充足。
(4)保卫科:负责协助医院应急处理小组维护医院秩序,确保患者及医护人员安全。
(5)后勤保障部门:负责保障应急处理过程中的物资供应。
四、应急预案1. 发现患者出现恶性高热症状时,立即停止手术或检查,报告应急处理小组。
2. 应急处理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救。
3. 采取以下措施:(1)将患者转移至抢救室,进行生命体征监测。
(2)立即给予丹曲林等特效药物,同时进行降温、补液、抗感染等治疗。
(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4)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对恶性高热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4. 保障措施:(1)加强医院内各科室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应急处理效率。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恶性高热的能力。
(3)加强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及时报告病情及处理情况。
五、预案实施与监督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各科室应认真学习、落实。
2. 应急处理小组负责对本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预案的落实。
恶性高热病例分析
引言
本文旨在分析恶性高热病例,并提供相关解决方案。
恶性高热
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致死率。
针对这种疾病,
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病例分析
在我们的分析中,我们收集了多个恶性高热的病例,并对其进
行了综合研究。
根据病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恶性高热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可通过空气传播或直接接
触传播给他人。
2. 病毒感染后,病人的体温急剧上升,伴随着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头痛、肌肉疼痛和呕吐等。
3. 恶性高热病例中观察到的病人病情严重且进展迅速,表现出
高度的致死率。
4. 早期发现和隔离病患是控制恶性高热传播的关键措施。
解决方案
针对恶性高热的高传染性和致死率,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 加强宣传教育:针对公众和医护人员,加强对恶性高热的认知和防范措施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此疾病的关注度。
2. 提高医疗水平: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以提高对恶性高热的早期识别和治疗能力。
3. 加强传染病防控措施:加强感染病例的隔离和追踪,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防止病毒的传播。
4. 国际合作:通过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加强对恶性高热的全球监测和控制,协同应对全球范围内的疫情。
结论
通过病例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探讨,我们认识到恶性高热的严重性和挑战性。
只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医疗水平、加强传染病
防控措施和国际合作,我们才能有效应对恶性高热的传播和致命影响。
希望本文的分析和解决方案对相关从业人员和公众有所帮助,并促进针对恶性高热疾病的防控工作。
麻醉科术后恶性高热处理麻醉科手术后的恶性高热是指术后患者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多数病例在术后第2-3天出现。
恶性高热的发生可能与患者自身因素、手术操作因素以及麻醉药物等多种因素相关。
正确有效的处理恶性高热,对患者术后康复非常重要。
一、病因分析恶性高热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麻醉药物相关因素:某些麻醉药物,如氟烷、丙氟醚、地氟烷等,可能导致恶性高热的发生。
2. 患者个体因素:某些患者自身因素,如遗传因素、代谢异常等,可能增加术后出现恶性高热的风险。
3. 此外,手术操作因素、麻醉深度监测不准确等问题也可能导致恶性高热的发生。
二、处理原则在处理麻醉科术后恶性高热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及时发现和诊断:在患者体温升高的早期,应及时发现和诊断恶性高热的可能,以便尽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积极处理症状:在确认患者出现恶性高热后,应积极处理相应的症状。
首先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持血液和电解质平衡,以及稳定心律。
对于高热引起的意识障碍,还应给予相应的脑保护治疗。
3. 寻找病因并治疗:麻醉科术后恶性高热的病因复杂,可能涉及多个方面。
因此,在处理时需要积极寻找病因,并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如明确是麻醉药物引起的,应及时停用相关药物;如为代谢异常所致,应积极纠正异常。
三、具体处理方法1. 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
2. 退热措施:对于高热患者,可采取物理退热措施,如用冰毛巾擦拭患者的额头、腋窝等部位,以降低患者的体温;同时,可以运用药物退热,如应用退热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
3. 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高热时,患者容易出现体液丧失和电解质紊乱,因此,给予足够的液体补充以及纠正电解质紊乱非常重要。
4. 寻找病因并治疗:根据恶性高热的病因及时寻找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停用相关麻醉药物,积极纠正代谢异常等。
麻醉科术后恶性高热的处理需要临床医生多学科的合作。
恶性高热病因、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盛杰;张雨晴;郭昊【摘要】恶性高热是一种罕见的骨骼肌遗传性疾病,通常是由吸入麻醉药或去极化骨骼肌松弛药诱发所致的骨骼肌高代谢反应,恶性高热是麻醉过程中较少见但后果致命的一种并发症.恶性高热的病因至今尚不明确,但已有很多病因相关的基因及分子机制研究,这些研究有助于更清楚地了解恶性高热和避免其发生.恶性高热的诊断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实验室诊断仍为金标准,在诊断过程中还要注意与其他相关疾病进行鉴别.恶性高热的治疗目前以对症支持和药物丹曲林为主,但丹曲林在相当一部分国家和地区供应使用情况并不乐观,研究更有效的对症措施以及开发效果显著且经济适宜的抗恶性高热药物是十分重要的.%Malignant hyperthermia is a rare pharmacogenetic disorder of skeletal muscle caused by volatile anesthetic gases or depolarizing muscle relaxants,which presents as a hypermetabolic crisis of intense contraction of the whole body muscle and sharply rising body temperature.Once malignant hyperthermia occurs,if not treated in time,it will be a fatal complication.The etiology of malignant hyperthermia has not yet been clear,but there are a few genes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related to the etiology,which can help to understand the malignant hyperthermia and avoid it.The diagnosis of malignant hyperthennia needs integrating multiple elements,and laboratory diagnosis is still the gold standard.We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malignant hyperthermia.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hyperthermia includes supportive treatment and dantrolene,but the supply and application of dantrolene in quite a few countries andregions is not optimistic.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evelop more effective symptomatic treatment measures and highly effective and economical antimalignant hyperthermia drugs.【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7(023)024【总页数】6页(P4873-4878)【关键词】恶性高热;兰尼定受体;丹曲林【作者】盛杰;张雨晴;郭昊【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沈阳110000;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沈阳110000;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沈阳1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恶性高热是一种罕见的骨骼肌遗传性疾病,通常是由吸入麻醉药或去极化骨骼肌松弛药诱发的全身肌肉强烈收缩、并发体温急剧上升及进行性循环衰竭的代谢亢进危象,恶性高热一旦发生,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产生致命的并发症。
恶性高热第2例:2008年,慢性中耳炎、传导性耳聋,全麻手术后死亡编者注:近期因为氨甲环酸脊柱手术局部使用导致严重后果的病例,部分同道不认为是氨甲环酸所致,而系术中恶性高热所致。
为此,我已找到4例术中恶性高热病例,逐一推送,供大家参考,这是我推送的第二例恶性高热。
说明一下,这四个病例均为全麻,均未使用氨甲环酸。
敬请大家持续关注。
此案例发生在2008年。
我们医院耳鼻喉科的一个病例,术中发生恶性高热,没抢救过来,最终死亡。
患者男性, 43岁, 右耳间断流脓10年,听力下降2月于2008年X 月X日入院。
患者入院前10年一直有无明显诱因出现的右耳流脓,脓液黄色粘稠无臭,未予重视及治疗,此后流脓呈间断性,间断给予双耳点药治疗,效果欠佳,感冒后流脓加重。
入院前已干耳1月余;入院前2月出现右耳听力下降,无耳鸣、耳痛,无眩晕及头痛。
19年前(注:2008年的19年前)“自发性气胸”,已治愈;左耳间断流脓4年,已干耳2月余;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病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否认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专科检查:耳:双侧耳廓外观无畸形,双侧耳道无狭窄,耳道内无耵聍,无脓性分泌物,右耳鼓膜混浊完整,标志不清,动度差,上鼓室外侧壁未见破坏,左耳鼓膜完整,可见钙化斑,紧张部前下菲薄,动度可。
512Hz音叉检查:林纳试验( RT ):右(+),韦伯试验( WT):偏右,施瓦巴赫试验( ST ):右(+/-);双侧面神经功能 House-Brackmann 分级 I 级,未引出明显眼震。
辅助检查1.电测听: 右耳传导性聋,平均听阈骨导23dB,气导55dB;2.中耳分析: 右耳C1性曲线,左耳 AD型曲线;3.颞骨CT: 左耳气化型乳突,左耳中耳内耳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右耳硬化型乳突,上鼓室、中鼓室及鼓窦内可见软组织影,听骨形态尚可。
初步诊断:1.慢性中耳炎(右)2.传导性耳聋(右)患者于2008年X年X月在全麻下行右耳改良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
回顾临床发生的恶性高热典型案例能使麻醉医师得到何种启示【术语与解答】回顾临床上所发生的恶性高热是为了加强记忆,而总结与分析恶性高热是为了深入对这一病种、病情的了解和认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防治水平,尽可能确保患者麻醉安全。
笔者摘录北京协和医院与其他医院近时期报道的三例典型恶性高热患者介绍如下:【麻醉与实践】1. 例1 :患者男性,年龄14岁,体重57kg,ASAⅠ级。
择期在全麻下施行脊柱侧弯后路矫形内固定术。
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临床检查及实验室检查除碱性磷酸酶高外均正常。
住院期间该患者曾有两次体温升高(38℃左右)。
(1)麻醉方法:术前药为哌替啶50mg和阿托品0.5mg肌注。
麻醉诱导先静注氟哌啶1mg、芬大尼50μg和潘库溴铵0.5mg,然后静注丙泊酚120mg、琥珀胆碱100mg,施行气管内插管。
插管过程中发觉患者下颌(牙关)较紧,喉镜显露仅能窥视会厌,但能顺利完成插管。
麻醉维持为吸入恩氟烷、60%氧化亚氮与40%氧气,间断注射潘库溴铵维持肌肉松弛。
术中行机械通气,潮气量为550ml、呼吸频率11次/分、呼吸道内压为15cmH2O。
(2)发病过程:手术开始2小时后,患者出现一过性脉搏氧饱和度下降(最低SpO2为88%),心率逐渐增快达140次/分,血压无明显变化。
随后发现患者体温升高,体表温度为39℃,心率继续增快。
怀疑可能为恶性高热,立即采取了下列措施:纯氧过度通气、停止吸入恩氟烷、静注地塞米松5mg,采取酒精擦浴,腋下及颈后放置冰块物理降温,维持循环稳定等措施。
患者心率继续升至160~175次/分、血压升高至130/60mmHg,鼻咽温度达42.8℃,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高达115mmHg。
随后患者心率降至75次/分、血压下降至60/ 40mmHg,给予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利多卡因等药物维持血压,并应用控制心律失常药物,同时停止手术。
患者改至仰卧位(手术体位为俯卧位),使用冰帽以及全身大面积冰块降温,并静注冷盐水,置胃管冰盐水反复灌洗。
陕西省卫生厅关于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发生严重院内感染事故的通报正文:---------------------------------------------------------------------------------------------------------------------------------------------------- 陕西省卫生厅关于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发生严重院内感染事故的通报(陕卫医发〔2008〕326号)各设区市卫生局,杨凌示范区社会事业局,各医疗机构:2008年8月底至9月中旬,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发生院内感染事件,造成8名早产新生儿患者死亡,给病人及家属带来巨大痛苦和伤害,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省卫生厅决定,对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全省通报批评。
今年8月28日至9月16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共收治新生儿患者94名。
9月5日至15日,先后有8名新生儿患者死亡。
9月23日,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得知情况后,立即成立联合调查小组,于当晚进驻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全面开展死亡原因调查。
经调查,中、省联合专家组一致认为,8名早产新生儿死亡系院内感染所致。
这是一起严重的院内感染事故。
导致这起重大医疗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交大一附院对院内感染控制工作重视不够,内部管理松懈,诊疗规范、感染控制等工作制度执行不力,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思想麻痹,反应迟缓。
事故发生后,也未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及时报告,迟报、瞒报事实,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这起重大医疗安全事故虽然发生在交大一附院新生儿科,但也暴露出医疗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隐患,应当引起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高度重视。
厅党组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一定要从这起重大医疗安全事故中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切实加强对医疗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要立即组织力量对辖区内医疗机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进行一次拉网式医疗安全大检查。
一例罕见术中恶性高热病人的抢救及处理
周力;赵琳;王金庄;徐梅;蒲霞
【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
【年(卷),期】2002(017)012
【摘要】@@ 我院手术室遇一例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MH)病例,其抢救过程为今后临床工作中类似病例提供一定参考.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949-950)
【作者】周力;赵琳;王金庄;徐梅;蒲霞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室,北
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室,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室,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室,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室,北京,1007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1.3;R472.3
【相关文献】
1.1例罕见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伴脊柱侧凸病人术中并发恶性高热的抢救和护理[J], 孙燕
2.术中恶性高热成功抢救一例 [J], 郑英;李杨
3.术中恶性高热患者抢救成功一例 [J], 肖金仿;古妙宁;秦再生;陈仲清;梁仕伟;欧阳铭文;陈晔明;廖志婕;唐建军
4.术中恶性高热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抢救成功一例 [J], 徐鹏;葛敏;顾勤
5.手术室护士在罕见术中恶性高热抢救过程中的作用 [J], 张春晏;张毅;王梅;王忠慧;张安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