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北京卷理综(附含答案解析)

高考北京卷理综(附含答案解析)

高考北京卷理综(附含答案解析)
高考北京卷理综(附含答案解析)

高考北京卷理综〔附含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A.Na+

B.二氧化碳

C.RNA

D.胰岛素

2.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

A.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

B.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TP合成

C.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

D.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

3.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照光后DCIP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该反应过程中

A.需要ATP提供能量

B.DCIP被氧化

C.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

D.会产生氧气

4.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

B.鉴定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

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

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

5.用XhoI和SalI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同一DNA片段,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分离结果如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1中两种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

B.图2中酶切产物可用于构建重组DNA

C.泳道①中是用SalI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

D.图中被酶切的DNA片段是单链DNA

6.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B.氘、氚用作“人造太

阳”核聚变燃料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

“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

D.开采可燃冰,将其

作为能源使用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

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

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8.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硬脂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C17H35COOH+C2H518OHC17H35COOC2H5+H218O

B.常温时,0.1 mol·L-1氨水的pH=11.1:NH3·H2O+OH ?+

4

NH C.由Na和C1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D.电解精炼铜的阴极反应:Cu2+ +2e?Cu

9.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B C D

实验NaOH溶液滴入

FeSO4溶液中

石蕊溶液滴入氯

水中

Na2S溶液滴入

AgCl浊液中

热铜丝插入稀硝

酸中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随后变为红褐色

溶液变红,随后

迅速褪色

沉淀由白色逐渐

变为黑色

产生无色气体,

随后变为红棕色10

下列关于该高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具有不同的化学环境

B .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含有官能团―COOH 或―NH2

C .氢键对该高分子的性能没有影响

D .结构简式为:

11.测定0.1 mol ·L-1 Na2SO3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pH ,数据如下.

时刻 ① ② ③ ④ 温度/℃ 25 30 40 25 pH

9.66

9.52

9.37

9.25

实验过程中,取①④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做对比实验,④产生白色沉淀多.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a2S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H2O+OH ?

23

SO -

3

HSO -

B .④的pH 与①不同,是由于浓度减小造成的

23

SO -

C .①→③的过程中,温度和浓度对水解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一致

D .①与④的Kw 值相等

12.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如下〔烧杯内均为经过酸化的3%NaCl 溶液〕. ①

在Fe 表面生成蓝色沉淀 试管内无明显变化

试管内生成蓝色沉淀

A .对比②③,可以判定Zn 保护了Fe

B .对比①②,K3[Fe 〔CN 〕6]可能将Fe 氧化

C .验证Zn 保护Fe 时不能用①的方法

D .将Zn 换成Cu ,用①的方法可判断Fe 比Cu 活泼 13.在核反应方程中,X

表示的是

24He+714N ?817O+X

A .质子

B .中子

C .电子

D .α粒子

14.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B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

15.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得到白光的干涉条纹,在光源与单缝之间加上红色滤光片后A.干涉条纹消失

B.彩色条纹中的红色条纹消失

C.中央条纹变成暗条纹

D.中央条纹变成红色

16.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P、Q两质点平衡位置相距0.15 m.当P运动到上方最大位移处时,Q刚好运动到下方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

A.0.60 m

B.0.30 m

C.0.20 m

D.0.15 m

17.若想检验“使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苹果落地的力”遵循同样的规律,在已知月地距离约为地球半径60倍的情况下,需要验证

A.地球吸引月球的力约为地球吸引苹果的力的1/602

B.月球公转的加速度约为苹果落向地面加速度的1/602

C.自由落体在月球表面的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1/6

D.苹果在月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约为在地球表面的1/60

18.某空间存在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一个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以一定初速度射入该空间后,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仅撤除电场,则该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因素与完成上述两类运动无关的是

A.磁场和电场的方向

B.磁场和电场的强弱

C.粒子的电性和电量

D.粒子入射时的速度

19.研究与平行板电容器电容有关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前,只用带电玻璃棒与电容器a板接触,能使电容器带电

B.实验中,只将电容器b板向上平移,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小

C.实验中,只在极板间插入有机玻璃板,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

D.实验中,只增加极板带电量,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表明电容增大

20.根据高中所学知识可知,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将落在正下方位置.但实际上,赤道上方200m处无初速下落的小球将落在正下方位置偏东约6cm处,这一现象可解释为,除重力外,由于地球自转,下落过程小球还受到一个水平向东的“力”,该“力”与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成正比,现将小球从赤道地面竖直上抛,考虑对称性,上升过程该“力”水平向西,则小球

A.到最高点时,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和速度均为零

B.到最高点时,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和速度均不为零

C.落地点在抛出点东侧

D.落地点在抛出点西侧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80分〕

本部分共11小题,共180分.

21.〔18分〕

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安装好实验器材.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长木板运动,重复几次.

b.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找一个合适的点当作计时起点O〔t=0〕,然后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T 选取一个计数点,如图2中A、B、C、D、E、F……所示.

c.通过测量、计算可以得到在打A、B、C、D、E……点时小车的速度,分别记作v1、v2、v3、v4、v5……

d.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纸上描点,如图3所示.

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在下列仪器和器材中,还需要使用的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电压合适的50 Hz交流电源

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刻度尺

D.秒表

E.天平〔含砝码〕

〔2〕在图3中已标出计数点A、B、D、E对应的坐标点,请在该图中标出计数点C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v-t图像.学科*网

〔3〕观察v-t图像,可以判断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依据是___________.v-t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绘v-t图像前,还不知道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表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从理论上讲,对△t的要求是______〔选填“越小越好”或“与大小无关”〕;从实验的角度看,选取的△x大小与速度测量的误差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5〕早在16世纪末,伽利略就猜想落体运动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当时只能靠滴水计时,为此他设计了如图4所示的“斜面实验”,反复做了上百次,验证了他的猜想.请你结合匀变速直线

运动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利用伽利略“斜面实验”检验小球的速度是随时间均匀变化的.

22.〔16分〕

2022年将在我国举办第二十四届冬奥会,跳台滑雪是其中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某滑道示意图如下,长直助滑道AB与弯曲滑道BC平滑衔接,滑道BC高h=10 m,C是半径R=20 m圆弧的最低点,质量m=60 kg的运动员从A处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加速度a=4.5 m/s2,到达B点时速度vB=30 m/s.

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1〕求长直助滑道AB的长度L;

〔2〕求运动员在AB段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的I大小;

〔3〕若不计BC段的阻力,画出运动员经过C点时的受力图,并求其所受支持力FN的大小.

23.〔18分〕

如图1所示,用电动势为E、内阻为r的电源,向滑动变阻器R供电.改变变阻器R的阻值,路端电压U与电流I均随之变化.

〔1〕以U为纵坐标,I为横坐标,在图2中画出变阻器阻值R变化过程中U-I图像的示意图,并说明U-I 图像与两坐标轴交点的物理意义.

〔2〕a.请在图2画好的U-I关系图线上任取一点,画出带网格的图形,以其面积表示此时电源的输出功率;

b.请推导该电源对外电路能够输出的最大电功率及条件.

〔3〕请写出电源电动势定义式,并结合能量守恒定律证明:电源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内、外电路电势降落之和.学.科网

24.〔20分〕

〔1〕静电场可以用电场线和等势面形象描述.

a.请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和库仑定律推导出点电荷Q的场强表达式;

b.点电荷的电场线和等势面分布如图所示,等势面S?、S?到点电荷的距离分别为r?、r?.我们知道,电场线的疏密反映了空间区域电场强度的大小.请计算S?、S?上单位面积通过的电场线条数之比N1/N2.

〔2〕观测宇宙中辐射电磁波的天体,距离越远单位面积接收的电磁波功率越小,观测越困难.为了收集足够强的来自天体的电磁波,增大望远镜口径是提高天文观测能力的一条重要路径.2016年9

月25日,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我国贵州落成启用,被誉为“中国天

眼”.FAST直径为500 m,有效提高了人类观测宇宙的精度和范围.

a.设直径为100 m的望远镜能够接收到的来自某天体的电磁波功率为P?,计算FAST能够接收到的来自该天体的电磁波功率P?;

b.在宇宙大尺度上,天体的空间分布是均匀的,仅以辐射功率为P的同类天体为观测对象,设直径为100 m望远镜能够观测到的此类天体数目是N0,计算FAST能够观测到的此类天体数目N.

25.〔17分〕8?羟基喹啉被广泛用作金属离子的络合剂和萃取剂,也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下图是8?羟基喹啉的合成路线.

已知:i.

ii.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2个羟基的分子不稳定.

〔1〕按官能团分类,A的类别是__________.

〔2〕A→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C可能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

〔4〕C→D所需的试剂a是__________.

〔5〕D→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6〕F→G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7〕将下列K→L的流程图补充完整:

〔8〕合成8?羟基喹啉时,L发生了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反应时还生成了水,则L与G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26.〔13分〕磷精矿湿法制备磷酸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磷精矿主要成分为Ca5〔PO4〕3〔OH〕,还含有Ca5〔PO4〕3F和有机碳等.

溶解度:Ca5〔PO4〕3〔OH〕

〔1〕上述流程中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

〔2〕磷精矿粉酸浸时发生反应:

2Ca5〔PO4〕3〔OH〕+3H2O+10H2SO410CaSO4·0.5H2O+6H3PO4

①该反应体现出酸性关系:H3PO4__________H2SO4〔填“>”或“<”〕.

②结合元素周期律解释①中结论:P和S电子层数相同,__________.

〔3〕酸浸时,磷精矿中Ca5〔PO4〕3F所含氟转化为HF,并进一步转化为SiF4除去.写出生成H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H2O2将粗磷酸中的有机碳氧化为CO2脱除,同时自身也会发生分解.相同投料比、相同反应时间,不同温度下的有机碳脱除率如图所示.80℃后脱除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5〕脱硫时,CaCO3稍过量,充分反应后仍有SO42?残留,原因是__________;加入BaCO3可进一步提高硫的脱除率,其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取a g所得精制磷酸,加适量水稀释,以百里香酚酞作指示剂,用b mol·L?1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时生成Na2HPO4,消耗NaOH溶液c mL,精制磷酸中H3PO4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已知:H3PO4摩尔质量为98 g·mol?1〕

27.〔12分〕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下:

〔1〕反应Ⅰ:2H2SO4〔l〕2SO2〔g〕+2H2O〔g〕+O2〔g〕ΔH1=+551 kJ·mol-1

反应Ⅲ:S〔s〕+O2〔g〕SO2〔g〕ΔH3=-297 kJ·mol-1

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对反应Ⅱ,在某一投料比时,两种压强下,H2SO4在平衡体系中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p2_______p 1〔填“>”或“<”〕,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I-可以作为水溶液中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可能的催化过程如下.将ii补充完整.

i.SO2+4I-+4H+S↓+2I2+2H2O

ii.I2+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I-

〔4〕探究i、ii反应速率与SO2歧化反应速率的关系,实验如下:分别将18 mL SO2饱和溶液加入到2 mL下列试剂中,密闭放置观察现象.〔已知:I2易溶解在KI溶液中〕

序号 A B C D

试剂组成0.4 mol·L-1 KI a mol·L-1 KI

0.2 mol·L-1 H2SO4

0.2 mol·L-1 H2SO40.2 mol·L-1 KI

0.0002 mol I2

实验现象溶液变黄,一段时

间后出现浑浊

溶液变黄,出现浑

浊较A快

无明显现象溶液由棕褐色很快

褪色,变成黄色,

出现浑浊较A快

②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表明,SO2的歧化反应速率D>A,结合i、ii反应速率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 28.〔16分〕实验小组制备高铁酸钾〔K2FeO4〕并探究其性质.

资料:K2FeO4为紫色固体,微溶于KOH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O2,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

〔1〕制备K2FeO4〔夹持装置略〕

①A为氯气发生装置.A中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锰被还原为Mn2+〕.

②将除杂装置B补充完整并标明所用试剂.

③C中得到紫色固体和溶液.C中Cl2发生的反应有

3Cl2+2Fe〔OH〕3+10KOH2K2FeO4+6KCl+8H2O,另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

〔2〕探究K2FeO4的性质

①取C中紫色溶液,加入稀硫酸,产生黄绿色气体,得溶液a,经检验气体中含有Cl2.为证明

是否K2FeO4氧化了Cl-而产生Cl2,设计以下方案:

方案Ⅰ取少量a,滴加KSCN溶液至过量,溶液呈红色。

方案Ⅱ。

b

溶出,得到紫色溶

4

O

e F2K

溶液将

H

KO

中所得固体,再

C

溶液充分洗

H

KO

产生。

2

Cl

,滴加盐酸,有

b

取少

Cl-氧化,还可能由________________产生〔用方程式表示〕.

Ⅱ.方案Ⅱ可证明K2FeO4氧化了Cl-.用KOH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K2FeO4的制备实验得出:氧化性Cl2________〔填“>”或“<”〕,而方案Ⅱ实验表

明,Cl2和的氧化性强弱关系相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③资料表明,酸性溶液中的氧化性>,验证实验如下:将溶液b滴入MnSO4和足量H2SO4的混

合溶液中,振荡后溶液呈浅紫色,该现象能否证明氧化性>.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进一步设计实验方案.学.科网

理由或方案:________________.

29.〔17分〕

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1〕癌细胞具有无限___________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_________系统发挥清除作用.

〔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

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

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细胞iPSC DB7 MEF

细胞与抗体的结合

率(%)

血清

免疫组77 82 8

空白组10 8 9

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____________.

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

___________免疫.

〔3〕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请在下图中选择A或B填入④处,从C~F中选择字母填入①~③处.

〔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7分〕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Mp〕侵染水稻引起的病害,严重危害我国粮食生产安全.与使用农药相比,抗稻瘟病基因的利用是控制稻瘟病更加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措施.

〔1〕水稻对Mp表现出的抗病与感病为一对相对__________.为判断某抗病水稻是否为纯合子,可通过观察自交子代____________来确定.

〔2〕现有甲〔R1R1r2r2r3r3〕、乙〔r1r1R2R2r3r3〕、丙〔r1r1r2r2R3R3〕三个水稻抗病品种,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三对抗病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根据基因的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可将样本中的R1、r1、R2、r2、R3、r3区分开.这种方法可用于抗病品种选育中基因型的鉴定.

①甲品种与感病品种杂交后,对F2不同植株的R1、r1进行PCR扩增.已知R1比r1片段短.从扩

增结果〔下图〕推测可抗病的植株有____________.

②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将甲、乙、丙三个品种中的抗病基因整合,选育新的纯合抗病植株,下列育

种步骤的正确排序是________.

a.甲×乙,得到F1

b.用PCR方法选出R1R1R2R2R3R3植株

c.R1r1R2r2r3r3植株×丙,得到不同基因型的子代

d.用PCR方法选出R1r1R2r2R3r3植株,然后自交得到不同基因型的子代

〔3〕研究发现,水稻的抗病表现不仅需要自身抗病基因〔R1、R2、R3等〕编码的蛋白,也需要Mp基因〔A1、A2、A3等〕编码的蛋白.只有R蛋白与相应的A蛋白结合,抗病反应才能被激活.若基因型为R1R1r2r2R3R3和r1r1R2R2R3R3的水稻,被基因型为a1a1A2A2a3a3的Mp侵染,推测这两种水稻的抗病性表现依次为___________.

〔4〕研究人员每年用Mp〔A1A1a2a2a3a3〕人工接种水稻品种甲〔R1R1r2r2r3r3〕,几年后甲品种丧失了抗病性,检测水稻的基因未发现变异.推测甲品种抗病性丧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水稻种植区的Mp是由不同基因型组成的群体.大面积连续种植某个含单一抗病基因的水稻品种,将会引起Mp种群__________,使该品种抗病性逐渐减弱直至丧失,无法在生产中继续使用.

〔6〕根据本题所述水稻与Mp的关系,为避免水稻品种抗病性丧失过快,请从种植和育种两个方面给出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16分〕

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

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

〔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_________.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____.

〔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_________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的______________.

〔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__________,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____________,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5〕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参考答案〔北京卷〕

1.B 2.C 3.D 4.A 5.D

6.B 7.D 8.A 9.C 10.B 11.C 12.D 13.A 14.C 15.D 16.B 17.B 18.C 19.A 20.D

21.〔18分〕

〔1〕A C

〔2〕如图所示

〔3〕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加速度

〔4〕越小越好有关

〔5〕如果小球的初速度为0,其速度,那么它通过的位移x∝t2.因此,只要测量小球通过不同位移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检验小球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学科&网

22.〔16分〕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有

〔2〕根据动量定理,有

〔3〕运动员经C点时的受力分析如答图2

根据动能定理,运动员在BC段运动的过程中,有

22

11

22

C B

mgh mv mv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2

N

C

v

F mg m

R

-=

得FN=3 900 N

23.〔1〕U–I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与纵轴交点的坐标值为电源电动势,与横轴交点的坐标值为短路电流〔2〕

a.如图所示

b.电源输出的电功率

2

22

2

()

2

E E

P I R R

r

R r

R r

R

===

+

++

当外电路电阻R=r时,电源输出的电功率最大,为

2

max

=

4

E

P

r

〔3〕

电动势定义式

W

E

q

=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图1所示电路中,非静电力做功W产生的电能等于在外电路和内电路产生的电热,即

22W I rt I Rt Irq IRq =+=+ E Ir IR U U =+=+外

24.〔1〕a .在距Q 为r 的位置放一电荷量为q 的检验电荷

根据库仑定律检验电荷受到的电场力 2Qq F k

r =

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F E q =

2Q E k

r =

b .穿过两等势面单位面积上的电场线条数之比 2

1122221N E r N E r ==

〔2〕a .地球上不同望远镜观测同一天体,单位面积上接收的功率应该相同,因此

2

211

250025100P P P ==

b .在宇宙大尺度上,天体的空间分布是均匀的.因此一个望远镜能观测到的此类天体数目正比于以望远镜为球心、以最远观测距离为半径的球体体积.

设地面上望远镜能观测到此类天体需收集到的电磁波的总功率的最小值为P0,直径为100 m 望远镜和FAST 能观测到的最远距离分别为L0和L ,则 220220

500100π(

)π()24π24πP P

P L L ==

可得L=5L0

则3

00

30

125L N N N L ==

25.〔17分〕 〔1〕烯烃

〔2〕CH2=CHCH3+Cl2CH2=CHCH2Cl+HCl 〔3〕HOCH2CHClCH2Cl

ClCH2CH 〔OH 〕CH2Cl

〔4〕NaOH ,H2O

〔5〕HOCH2CH 〔OH 〕CH2OH CH2=CHCHO+2H2O 〔6〕取代反应 〔7〕 〔8〕氧化 3∶1

26.〔13分〕

〔1〕研磨、加热

〔2〕①<

②核电荷数P<S,原子半径P>S,得电子能力P<S,非金属性P<S

〔3〕2Ca5〔PO4〕3F+10H2SO4+5H2O10CaSO4·0.5H2O+6H3PO4+2HF↑

〔4〕80 ℃后,H2O2分解速率大,浓度显著降低

〔5〕CaSO4微溶BaCO3++2H3PO4BaSO4+CO2↑+H2O+2

〔6〕

27.〔12分〕

〔1〕3SO2〔g〕+2H2O 〔g〕2H2SO4 〔l〕+S〔s〕ΔH2=?254 kJ·mol?1

〔2〕> 反应Ⅱ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使反应正向移动,H2SO4 的物质的量增大,体系总物质的量减小,H2SO4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

〔3〕SO2 SO42? 4H+

〔4〕①0.4

②I?是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H+单独存在时不具有催化作用,但H+可以加快歧化反应速率

③反应ii比i快;D中由反应ii产生的H+使反应i加快

28.〔16分〕

〔1〕①2KMnO4+16HCl2MnCl2+2KCl +5Cl2↑+8H2O

③Cl2+2OH?Cl?+ClO?+H2O

〔2〕①i. Fe3+ 4FeO42?+20H+4Fe3++3O2↑+10H2O

ii.排除ClO?的干扰

②> 溶液的酸碱性不同

③理由:FeO42?在过量酸的作用下完全转化为Fe3+和O2,溶液浅紫色一定是MnO4?的颜色

方案:向紫色溶液b中滴加过量稀H2SO4,观察溶液紫色快速褪去还是显浅紫色

29.〔17分〕

〔1〕分裂/增殖免疫

〔2〕实验一:

①高于

②可以与抗iPSC的抗体结合的抗原

③抗iPSC的抗体可以与DB7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而不能与MEF上的抗原结合/iPSC与DB7有

共同的抗原,与MEF无共同的抗原

实验二:细胞

〔3〕①F ②D ③C ④B

〔4〕预防和治疗癌症

30.〔17分〕

〔1〕性状性状是否分离

〔2〕①1和3 ②a、c、d、b

〔3〕感病、抗病

〔4〕Mp的A1基因发生了突变

〔5〕〔A类〕基因〔型〕频率改变

〔6〕将含有不同抗病基因的品种轮换/间隔种植;将多个不同抗病基因通过杂交整合到一个品种中31.〔16分〕

〔1〕生产者〔生物〕群落

〔2〕捕食对象/食物捕食者/天敌

〔3〕明显下降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

〔4〕比例

〔5〕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定期合理投放鲢、鳙;控制性捕杀鲢、鳙的捕食者;控制人类活动〔工业、农业、旅游等〕对该水库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2015高考真题北京卷理综真题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0题,共300分,共16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现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 体工整、笔记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线;再猜告 知、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AI 27 P 31 S 32 CL 35.5 Ca 40 Fe 56 Zn 65 Br 80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通的某种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下,一 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子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 子DNA的一条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 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

2015年北京高考理综试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 1 页(共 16 页)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A .由T 淋巴细胞产生 B .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 .可裂解乙肝病毒 D .可被蛋白酶水解 2.下列对各种生物大分子合成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酵母菌在高尔基体中合成膜蛋白 B .肌细胞在细胞核中合成mRNA C .T 2噬菌体在细菌细胞核内合成DNA D .叶肉细胞在叶绿体外膜上合成淀粉 3.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 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 的是 DNA 相相相相 40800 600400200 0206080100120 相相相相 相相相 相相相 b a DNA 相相相相 40800 600400200 0206080100120 a b 相相相相 A .b 峰中细胞的DNA 含量是a 峰中的2倍 B .a 峰和b 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 复制 C .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 峰中 D .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 的复制

15年高考理综全国卷1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 理科综合能力侧试 请注意基础学习 一、选择题 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B. 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 C. 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D. 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 【答案】D 【解析】 扎DXA与A7?中所含■元素的种类都是CH0NP n左一个分子有三个相邻的碱基,对应一个反密码子. C, T:ffi菌体是DMA病畫,橈酸只W DMA,由』兑氧核德核昔酸组咸.D细菌是康核生物,没有线粒体 2.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 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 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 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答案】C 【解析】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成熟细胞则比较迟钝。 3. 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 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 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 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答案】A

【解析】输入的溶液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同时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人体

体液中,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所占比重不同,注射的20mL的生理盐水到体内的在细胞内液和细胞 外液的分配不同。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小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4. 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答案】D 【解析】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相比,草本阶段丰富度低,空间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为灌木阶段群落形成创造了条件。 5. 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 c),该蛋白无致病性。PrP 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 B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 Bc可以诱导更多PrP c的转变为PrP Bc,实现朊粒的增一一可以引起疯牛病. 据此判一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 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D. PrP c转变为PrP B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答案】C 【解析】 肮粒再蛋白质,其结构与基因差别较大,不能整合到基因组中「肺炎収球菌的増殖方式为二分裂;m注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矶产生了致病性,原因是空间结构改变导致功能改变;P H P U转变为氏PBc的过程为蛋吕质到蛋m质的过程,属于蛋白质结构的改变. 6. 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 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2018年高考理综北京卷及答案

理科综合试卷 第1页(共36页) 理科综合试卷 第2页(共36页)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 能力测试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 ) A.+Na B.二氧化碳 C.RNA D.胰岛素 2.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 ) A.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 B.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TP 合成 C.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 D.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 3.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 ,照光后DCIP 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该反应过程中 ( ) A.需要ATP 提供能量 B.DCIP 被氧化 C.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 D.会产生氧气 4.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 ) 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 B.鉴定DNA 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 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 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 5.用Xho I 和Sal I 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同一DNA 片段,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分离结果如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图1酶切位点图 图2电泳结果示意图 A.图1中两种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 B.图2中酶切产物可用于构建重组DNA C.泳道①中是用Sal I 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 D.图中被酶切的DNA 片段是单链DNA 6.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 化学变化的是 ( ) 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 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 宫二号”的火箭燃料 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 7.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2CO 和4CH 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3CH COOH 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在 --------------------此 --------------------卷 -------------------- 上 -------------------- 答 -------------------- 题 -------------------- 无 --------------------效 ----------------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015年北京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封前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北京卷) 1、乙肝疫苗得有效成分就是乙肝病毒得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 A、由T淋巴细胞产生 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可裂解乙肝病毒 D、可被蛋白酶水解 2、下列对各种生物大分子合成场所得叙述,正确得就是( ) A、酵母菌在高尔基体中合成膜蛋白 B、肌细胞在细胞核中合成mRNA C、T2噬菌体在细菌细胞核内合成DNA D、叶肉细胞在叶绿体外膜上合成淀粉 3、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得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物处理体外培养得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对检测结果得分析不正确得就是( ) A、b峰中细胞得DNA含量就是a峰中得2倍 B、a峰与b峰之间得细胞正进行DNA复制 C、处于分裂期得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 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DNA得复制 4、大蚂蚁与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得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得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各10m*10m得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设有均匀分布得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得第1天与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得出现率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对本研究得试验方法与结果分析,表述错误得就是( )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得数量增长

B、采集实验数据得方法就是样方法 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得活动范围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得活动范围 5、在应用农杆菌侵染植物叶片获得转基因植株得常规实验步骤中,不需要得就是( ) A、用携带目得基因得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 B、用选择培养基筛法导入目得基因得细胞 C、用聚乙二醇诱导转基因细胞得原生物质融合 D、用适当比例得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诱导愈伤组织生芽 6、下列我国古代得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 ...化学反应得就是: A火药使用B粮食酿酒C转轮排字D铁得冶炼 .. A、酸性;H2SO4>H3PO4 B、非金属性:Cl>Br C、碱性:NaOH>Mg(OH)2 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8、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如右图)得说法不正确 ...得就是: A、但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含氮无机物与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9、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得过程。反应过程得示意图如 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A、CO与O生成CO2就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与O C、CO与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得CO2 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得过程

2015年高考全国一卷理综

2015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K 39 Cr 52 Fe 56 Cu 64 Br 80 Ag 108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 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苷酸组成 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 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 C.细胞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5.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该蛋白无致病性。PrP°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可以诱导更多的PrP°转变为PrP°°,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D.PrP°转变为PrP°°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6.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8.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确的是 A.18 g D2O和18 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 N A B.2 L0.5 mol·L-1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 N 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 A D.密闭容器中2 mol NO与1 mo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 N A 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

2015年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带答案

2015北京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物理 学校姓名准考证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每小题2分)1.在常温干燥的情况下,下列餐具属于导体的是() A.塑料筷子B.陶瓷碗C.不锈钢勺D.玻璃果盘 2.科技小组的同学们调查发现,北京地区存在几种不同类型的发电站,如图1所示.下列发电站发电过程中,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是() 3.汽车是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下列与汽车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轮胎上制有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B.汽车装有消声器,就可以把汽车产生的噪音全部消除 C.载重汽车的车轮做得比较宽。是为了增大载重汽车对路面的压强 D.驾驶员开车时要系好安全带,主要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带来的危害 4.如图2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5.图3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6.在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热水袋暖手,手温度升高 B.将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的温度降低 C.在炉子上烧水,水的温度升高 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 7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饭锅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电能 B.电风扇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干电池给灯泡供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在阳光照射时,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8.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 B.普通家庭房间门的高度一般大于3m C.教室中使用的普通日光灯管的长度约为2m D.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要的时间为50s 9.下列选项中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A.用湿手拨动空气开关 B.电线的绝缘皮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C.在未断开电源开关的情况下更换灯泡 D.把用电器的三脚插头改为两脚插头接在两孔插座上使用 10.图4所示的四种情景中,所使用的杠杆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筷子钓鱼竿羊角锤古代捣谷用具 A B C D 11.通常情况下,关于一段粗细均匀的镍铬合金丝的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5年高考理综全国2卷试题及答案详解(试题与答案分开)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AI 27 P 31 S 32 CL 35.5 Ca 40 Fe 56 Zn 65 Br 80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通的某种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子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子DNA 的一条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 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 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 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 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作用 B. 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持续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 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瘤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6.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 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 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选成的 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 7.食品千操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操剂 B.P 2O 5 不可用作食品干操剂 C.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8.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 18H 26 O 5 ,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 子式为 A.C 14H 18 O 5 B.C 14 H 16 O 4 C.C 16H 22 O 5 D.C 16 H 20 O 5 9.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 B.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元素a、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

2019高考北京卷理综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物理部分 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比较介质中的三个质点a、b、c,则 A. 此刻a加速度最小 B. 此刻b的速度最小 C. 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此刻b向y轴正方向运动 D. 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a比c先回到平衡位置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机械振动特点确定质点的加速度和速度大小,由“上下坡法”确定振动方向。由波动图象可知,此时质点a位于波峰处,根据质点振动特点可知,质点a的加速度最大,故A错误,此时质点b位于平衡位置,所以速度为最大,故B错误,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由“上下坡法”可知,质点b向y轴正方向运动,故C正确,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由“上下坡法”可知,a质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c质点沿y轴正方向运动,所以质点c比质点a先回到平衡位置,故D错误。 2.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示意图),观察光的干涉、衍射现象,在光屏上得到如图2中甲和乙两种图样。下列关于P处放置的光学元件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对应单缝,乙对应双缝 B. 甲对应双缝,乙对应单缝 C. 都是单缝,甲对应的缝宽较大 D. 都是双缝,甲对应的双缝间距较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单缝衍射图样和双缝干涉图样特点判断。 单缝衍射图样为中央亮条纹最宽最亮,往两边变窄,双缝干涉图样是明暗相间的条纹,条纹间距相等,条纹宽度相等,结合图甲,乙可知,甲对应单缝,乙对应双缝,故A正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标志着物体内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B. 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的总和 C. 气体压强仅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有关 D. 气体膨胀对外做功且温度降低,分子的平均动能可能不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确定气体分子热运动的程度和分子平均动能变化,内能是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势总和,由气体压强宏观表现确定压强 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温度标志着物体内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故A 正确; B.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故B错误; C.由压强公式可知,气体压强除与分子平均动能有关即温度,还与体积有关,故C

2015年北京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物理(北京卷)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小 B. 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小 C. 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增加 D. 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不变 14.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a衰变的是 A . +;HeT18O+;H B 238 234 4 , 92 Ur 9°Th ' 2He C. 1H+3HT:He+0 n D 窃心234 Pa+;e 15.周期为2.0s的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该波在某时刻的图像如图所示,此时质点P 沿y轴负方向运动。则该波 A.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20m/s B .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10m/s C.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20m/s D .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10m/s 16 .假设地球和火星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己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小于火星到太阳的距 离,那么 A .地球公转周期大于火星的公转周期 B .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小于火星公转的线速度 C .地球公转的加速度小于火星公转的加速度 D .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大于火星公转的角速度 17.现观察到,静止在匀强磁场中A点的原子核发生B衰变,衰变产生的新核与 电子恰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方向和轨迹示意如图。则 A. 轨迹1是电子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B. 轨迹2是电子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C. 轨迹I是新核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D. 轨迹2是新核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18. “蹦极”运动中,长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绑在人身上,人从几十米高处跳下。将蹦极 过程简化为人沿竖直方向的运动。从绳恰好伸直,到人第一次下降至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绳对人的冲量始终向上,人的动量先增大后减小 B .绳对人的拉力始终做负功,人的动能一直减小 C .绳恰好伸直时,绳的弹性势能为零,人的动能最大D.人在最低点时,绳对人的拉力等于人 所受的重力 19 .如图所示,其中电流表A的量程为0.6A,表盘均匀划分为30个小格,每

2018年高考北京卷理综试题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北京卷) 一、选择题 1. 在核反应方程中,X表示的是 A. 质子 B. 中子 C. 电子 D. α粒子 【答案】A 【解析】设X为:,根据核反应的质量数守恒:,则: 电荷数守恒:,则,即X为:为质子,故选项A正确,BC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核反应方程式,要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得出X的电荷数和质量数,从而确定X 的种类。 2. 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B.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 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 【答案】C 【解析】A、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故A错误; B、布朗运动为悬浮在液体中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固体小颗粒运动的无规则性,是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的间接反映,故B错误;学科&网 C、分子间斥力与引力是同时存在,而分子力是斥力与引力的合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减小;当分子间距小于平衡位置时,表现为斥力,即引力小于斥力,而分子间距大于平衡位置时,分子表现为引力,即斥力小于引力,但总是同时存在的,故C正确,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布朗运动、扩散以及分子间的作用力的问题;注意布朗运动和扩散都说明了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都与温度有关;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总是同时存在的。 3. 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得到白光的干涉条纹,在光源与单缝之间加上红色滤光片后 A. 干涉条纹消失 B. 彩色条纹中的红色条纹消失

C. 中央条纹变成暗条纹 D. 中央条纹变成红色 【答案】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光的干涉现象,注意只有频率相同、振动相同的两列波才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像,同时要掌握哪些点是振动加强点,哪些点是振动减弱点。 4. 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P、Q两质点平衡位置相距0.15 m。当P运动到上方最大位移处时,Q刚好运动到下方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 A. 0.60 m B. 0.30 m C. 0.20 m D. 0.15 m 【答案】B 【解析】可以画出PQ之间的最简单的波形,如图所示: 同时由于PQ可以含有多个完整的波形,则: 整理可以得到: 当时, 当时,,故选项B正确,ACD错误。 点睛:解决机械波的题目关键在于理解波的周期性,即时间的周期性或空间的周期性,得到波长的通项,

2015年北京高考理综试卷.docx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5年普通咼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A .由T淋巴细胞产生 B .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 ?可裂解乙肝病毒 D .可被蛋白酶水解 2. 下列对各种生物大分子合成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酵母菌在高尔基体中合成膜蛋白 B .肌细胞在细胞核中合成mRNA C. T2噬菌体在细菌细胞核内合成DNA D .叶肉细胞在叶绿体外膜上合成淀粉 3. 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药物处理体 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 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 B. 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DNA复制 C. 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峰中D .此抗癌药物抑制 800- 相 相 相 相 a 0 20 40 60 80 100120 DNA相相相相相相相 相相相 相 相 相 相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1页(共16页)

了癌细胞DNA的复制 4 ?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 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 m × 10 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A ?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 ?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C ?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 ?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5.在应用农杆菌侵染植物叶片获得转基因植株的常规实验步骤中,不需要...的是 A ?用携带目的基因的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 B ?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导入目的基因的细胞 C ?用聚乙二醇诱导转基因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 D ?用适当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诱导愈伤组织生芽 7 ?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 .酸性:H2SO4 > H3PO4 B?非金属性:Cl > Br C.碱性:NaoH > Mg(OH) 2 D .热稳定性:Na2CO3 > NaHCO 3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2页(共16页)

2018年北京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A.Na+ B.二氧化碳 C.RNA D.胰岛素 2.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 ..的是A.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 B.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TP合成 C.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 D.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

3.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照光后DCIP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该反应过程中 A.需要ATP提供能量 B.DCIP被氧化 C.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 D.会产生氧气 4.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 ...的是 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 B.鉴定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 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 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 5.用Xho I和Sal I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同一DNA片段,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 分离结果如图。以下叙述不正确 ...的是 A.图1中两种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 B.图2中酶切产物可用于构建重组DNA

北京理综高考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试题类型: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 本部分共20 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 ..的选项是 1 2 3 4 5 框号 选项 A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水无机盐 B人体细胞的染色体常染色体性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 C物质跨膜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易化)扩散 D 有丝分裂分裂期分裂间期染色单体分离同源染色体分离 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 B. 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C. 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 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椰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

2. 葡萄糖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 A. 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学.科网 B. 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 C. 不需要能量的输入 D. 需要酶的催化 3.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 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 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4.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学.科网 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 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 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 5.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2,48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的量。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 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 A.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 B.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 C.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 D.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

(完整word)2015年高考理综试题新课标全国卷1带答案

2015年全国卷1理综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K 39 Cr 52 Fe 56 Cu 64 Br 80 Ag 108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 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 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5.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该蛋白无致病性。PrP°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可以诱导更多的PrP°转变为PrP°°,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D.PrP°转变为PrP°°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6.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北京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北京 D

的是 A.大肠杆菌在拟核区转录信使RNA B.乳酸杆菌在细胞质基质中产乳酸 C.衣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酵母菌的高尔基体负责合成蛋白质3.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 ..确.的是 A.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 B.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 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 D.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 4.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A.1/16B.3/16C.7/16D.9/16 5.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

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6.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钢管可被保护 B.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 C.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钢管不易被腐蚀 D.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33Fe e Fe - + -= 7.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 A. 24 H SO 、 NaOH ——腐蚀品 B.4 2 4 C H CH 、——易燃液体 C. 2C aC 、Na ——遇湿易燃物品 D.4 7 KMnO O 2 2 、KCr ——氧化剂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结构中含有脂基

2019年北京卷理科综合生物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北京卷)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试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 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 ..的是 A.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 B.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 C.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 D.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 2.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 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 A.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 B.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 C.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 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 3.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菌种菌落直径:C(mm)透明圈直径:H(mm)H/C 细菌Ⅰ 5.1 11.2 2.2 细菌Ⅱ8.1 13.0 1.6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 ..的是 A.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 B.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 C.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 D.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 4.甲、乙是严重危害某二倍体观赏植物的病害。研究者先分别获得抗甲、乙的转基因植株。再将二者杂交后得到F1,结合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出同时抗甲、乙的植物新品种,以下对相关操作及结果的叙述, 错误 ..的是 A.将含有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 B.通过接种病原体对转基因的植株进行抗病性鉴定 C.调整培养基中植物激素比例获得F1花粉再生植株 D.经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若干再生植株均为二倍体 5.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植物种类单位水体面积N吸收量(g/m2)单位水体面积P吸收量(g/m2) 浮水植物a 22.30 1.70 浮水植物b 8.51 0.72 沉水植物c 14.61 2.22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A.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 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2008年高考北京理综试卷(WORD版)

绝密★启用前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6页,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1.下列有关人体糖类代谢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糖类可由某些氨基酸经脱氨基后转化产生 B.糖类在供应过量的情况下可转化成为脂质 C.肌糖元可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度 D.肝糖元分解代谢出现障碍可导致低血糖 2.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 免疫反应是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 C.可促进效应B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 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3.在光照下,小麦(C3植物)叶片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都能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水光解释放O2 B.固定CO2形成三碳化合物 C.产生ATP和[H] D.光合色素吸收并转换光能

4.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 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5.据报道,我国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氢氧燃料电池车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为运动员提供腺务。某种氢 氧燃料电池的电解液为KOH溶液,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正极反应式为:O3+2H2O+4e-=4OH- B.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KOH的物质的量不变 C.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 D.用该电池电解CuCl2溶液,产生2.24 L Cl2(标准状况)时,有0.1 mol电子转移 6.对H2O的电离平衡不产生 ...影响的粒子是 7. 1 mol过氧化钠与2 mol碳酸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A.Na2CO3 B.Na2O2Na2CO3 C.NaOH Na2CO3 D.Na2O2NaOH Na3CO3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阴离子都只有还原性 C.与强酸、强碱都反应的物质只有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 D.分子晶体中都存在范德瓦耳斯力,可能不存在共价键 9.下列各组物质的无色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即可鉴别的是 ①KOH Na2SO4AlCl3②NaHCO3Ba(OH)2H2SO4 ③HCl NaAlO2④Ca(OH)2Na2CO3BaCl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