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师详解中国各民族饮茶习俗
- 格式:docx
- 大小:16.78 KB
- 文档页数:5
各族人民饮茶风俗大扫描徐艳文(凌海市工商局121200) 我国饮茶历史悠久,茶叶品种繁多。
56个民族由于地理环境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形成了各具千秋的饮茶风俗。
笔者将一些有代表性的民族饮茶方式,分别简述如下。
汉族的清饮茶汉族的饮茶方式分品和喝两种,大多推崇清饮,方法是将茶直接用开水冲泡,品的是味,喝的是纯。
最具代表性的饮法是:品龙井、啜乌龙、盖碗茶、九道茶、早市茶、喝大碗茶。
品饮龙井茶,首先要选择一个幽雅的环境,其次,要学会龙井茶的品饮技艺。
品饮时,应慢慢提起清澈明亮的杯子,细看杯中翠叶碧水。
看罢、闻罢、然后缓缓品味,清香、甘醇、鲜爽应运而生。
啜乌龙茶很有讲究,配套的茶具是必不可少的,经温壶、置茶、冲泡、斟茶入杯,便可品饮。
啜茶的方式更为奇特,先要举杯将茶汤送入鼻端闻香,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茶汤入口,迥旋品味。
这种饮茶方式,目的不在于解渴,主要在于鉴赏乌龙茶的香气和滋味,重在物质和精神的享受。
饮盖碗茶,有净具、置茶、沏茶、闻香、品饮四道程序。
倾碗将茶汤徐徐送入口中,品味润喉,提神消烦,别有一番风情。
九道茶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以云南昆明一带最为时尚。
泡九道茶一般以普洱茶最为常见,多用于家庭接待宾客,所以,又称迎客茶,温文尔雅是饮九道茶的基本方式。
因饮茶有九道程序,故名九道茶。
早市茶,又称早茶,多见于中国大中城市,其中历史最久,影响最深的是羊城广州,那里的人们们无论在早晨上工前,还是在工余后,抑或是朋友聚议,总爱去茶楼,泡上一壶茶,要上两件点心,如此品茶尝点,润喉充饥,风味横生。
大碗茶多用大壶冲泡,或大桶装茶,大碗畅饮,热气腾腾,提神解渴,好生自然。
这种清茶较粗犷,颇有野味,但它随意,不用楼、堂、馆、所,摆设也很简便,一张桌子,几条木凳,若干只粗瓷大碗便可,因此,它常以茶摊或茶亭的形式出现,主要为过往客人解渴小憩。
藏族的酥油茶酥油茶用的是紧压茶中的普洱茶或金尖,在茶汤中加入酥油等佐料经特殊方法加工而成的茶汤。
茶艺教案第三讲民族茶俗一、引言茶艺作为一门独特的文化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茶艺不仅是喝茶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表现传统文化的方式。
本文将重点介绍第三讲的内容,即民族茶俗,探索不同民族在喝茶方面的独特习俗和文化。
二、少数民族茶文化的特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有的茶文化和茶俗。
在少数民族的茶文化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饮茶方式的差异不同民族在饮茶方式上存在差异。
比如,阿昌族、布朗族等一些少数民族使用大木杯,采取倒茶的方式,而藏族则喜欢使用宜巴杯,采取小盖碗茶的方式。
这些独特的饮茶方式反映了不同民族饮茶文化的多样性。
2. 茶具的材质和造型少数民族茶具的材质和造型也各不相同。
例如,满族喜欢使用银质茶具,鄂温克族则喜欢使用朴实的木头茶具。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了民族之间的审美观念差异,也反映了各民族对于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独特理解。
3. 茶俗活动的举办形式不同民族在茶俗活动的举办形式上也有所不同。
比如,哈尼族、傣族等一些少数民族喜欢在特定的节日或重要的场合举办大型的茶宴,邀请亲友和邻里共饮,以表达团结和友谊。
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则更注重茶道表演和茶艺技巧的传承。
三、具体民族茶俗介绍1. 阿昌族阿昌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等地。
他们喝茶有一套独特的仪式。
阿昌族采取的倒茶方式是先满杯、后倒出,既能体现他们对茶的礼节,也能防止茶叶泡得过浓。
在阿昌族的茶俗活动中,常常会邀请亲友一起品茶,用茶叶和咀嚼过的茶叶搭配食品一同品味。
2. 藏族藏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民族。
藏族人对茶有着浓厚的热爱和敬重。
在藏族的茶艺文化中,使用的主要是宜巴杯。
宜巴泡茶是一种将茶叶放入杯中,再加入黄油、盐和牛奶等调料搅拌均匀的方法。
这种茶的口感浓郁,与藏族人朴实的性格和生活方式相契合。
3. 满族满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内蒙古。
茶艺师解析中国各地的饮茶风俗茶艺师解析中国各地的饮茶风俗饮茶,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由茶树植物叶或芽制作的饮品。
也泛指可用于饮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如“铁观音”等。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茶艺师解析中国各地的饮茶风俗,欢迎大家分享。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具体的茶事实践过程,同时也是茶人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过程。
茶人通过品饮而悟道,这种过程就称作茶道。
或者简单的讲,品饮者对茶的觉悟,称作茶道。
由此可见,茶道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修证范畴,是要实修实证的,不仅要在“理”上认知,更要在“事”上修证,而非仅仅停留在认知或研究的层面上。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不同,以及生活风俗的各异,使每个民族的饮茶风俗也各不相同。
在生活中,即使是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域,饮茶习俗也各有千秋。
不过把饮茶看作是健身的饮料、纯洁的化身、友谊的桥梁、团结的纽带,在这一点上又是共同的。
下面,将一些兄弟民族中有代表性的饮茶习俗,介绍如下。
1,昆明九道茶九道茶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一以云南昆明一带最为时尚。
泡九道茶一般以普洱茶最为常见,多用于家庭接待宾客,所以,又称迎客茶,温文尔雅是饮九道茶的基本方式。
因饮茶有九道程序,故名“九道茶”。
一是赏茶:将珍品普洱茶置于小盘,请宾客观形、察色、闻香,并简述普洱茶的文化特点,激发宾客的饮茶情趣。
二是洁具:迎客茶以选用紫砂茶具为上,通常茶壶、茶杯、茶盘一色配套。
多用开水冲洗,这样既可提高茶具温度,以利茶汁浸出;又可清洁茶具。
三是置茶:一般视壶大小,按1克茶泡50-60毫升开水比例将普洱茶投入壶中待泡。
四是泡茶:用刚沸的开水迅速冲入壶内,至3-4分满。
五是浸茶:冲泡后,立即加盖,稍加摇动,再静置5分钟左右,使茶中可溶物溶解于水。
六是匀茶:启盖后,再向壶内冲入开水,待茶汤浓淡相宜为止。
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茶艺师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茶艺师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
由于汉族是中国第一大种群,其他民族比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
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
当然,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也有不同的文化。
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01)藏族:酥油茶、甜茶、奶茶、油茶羹。
(02)维吾尔族:奶茶、奶皮茶、清茶、香茶、甜茶、炒面条、茯砖茶。
(03)蒙古族:奶茶、砖茶、盐巴茶、黑茶、咸茶。
(04)回族:三香碗子茶、糌粑茶、三炮台茶、茯砖茶。
(05)哈萨克族:酥油茶、奶茶、清真茶、米砖茶。
(06)壮族:打油茶、槟榔代茶。
(07)彝族:烤茶、陈茶。
(08)满族:红茶、盖碗茶。
(09)侗族:豆茶、青茶、打油茶。
(10)黎族:黎茶、芎茶。
(11)白族:三道茶、烤茶、雷响茶。
(12)傣族:竹筒香茶、煨茶、烧茶。
(13)瑶族:打油茶、滚郎茶。
(14)朝鲜族:人参茶、三珍茶。
(15)布依族:青茶、打油茶。
(16)土家族:擂茶、油茶汤、打油茶。
(17)哈尼族:煨酽茶、煎茶、土锅茶、竹筒茶。
(18)苗族:米虫茶、青茶、油茶、茶粥。
(19)景颇族:竹筒茶、腌茶。
(20)土族:年茶。
(21)纳西族:酥油茶、盐巴茶、龙虎斗、糖茶。
(22)傈僳族:油盐茶、雷响茶、龙虎斗。
(23)佤族:苦茶、煨茶、擂茶、铁板烧茶。
(24)畲族:三碗茶、烘青茶。
(25)高山族:酸茶、柑茶。
(26)仫佬族:打油茶。
(27)东乡族:三台茶、三香碗子茶。
(28)拉祜族:竹筒香茶、糟茶、烤茶。
(29)水族:罐罐茶、打油茶。
(30)柯尔克孜族:茯茶、奶茶。
(31)达斡尔族:奶茶、荞麦粥茶。
(32)羌族:酥油茶、罐罐茶。
(33)撒拉族:麦茶、茯茶、奶茶、三香碗子茶。
(34)锡伯族:奶茶、茯砖茶。
20种饮茶习俗介绍20种饮茶习俗介绍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族人民有着各种不同的饮茶习俗,真可谓“历史久远茶故乡,绚丽多姿茶文化。
下面为大家介绍20中饮茶习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20种饮茶习俗1.擂茶顾名思义,就是把茶和一些配料放进擂钵里擂碎冲沸水而成擂茶。
各地擂茶制作方法各有不同,尤其是配料的选择差别较大,按地域和族群可以分为客家擂茶和湖南(非客家)擂茶两大类。
作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转。
边擂边不断地给擂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等,待钵中的东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
然后,用一把捞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
品擂茶,其味格外浓郁、绵长……据说擂茶有解毒的功效,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药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饥。
2.龙虎斗茶纳西族用茶和酒冲泡调和而成的“龙虎斗”茶,被认为是解表散寒的一味良药,因此,“龙虎斗”茶总是受到纳西族的喜爱。
云南西北部深山老林里的兄弟民族,喜欢用开水把茶叶在瓦罐里熬的浓浓的,而后把茶水冲放到事先装有酒的杯子里与酒调和,有时还加上一个辣子,当地人称它为“龙虎斗茶”。
喝一杯龙虎斗茶以后,全身便会热乎乎的,睡前喝一杯,醒来会精神抖擞,浑身有力。
龙虎斗茶制法配方:茶叶5-10克,白酒适量。
用法:先将茶叶加水煎熬5分钟左右成浓涩茶汤,冲入有酒的容器中,即成。
代茶及时饮服。
3.虫茶虫茶又叫“茶精”,主要产在贵州、湖南、广西以及四川云南部分地区。
虫茶并不是茶,只是外形似珠茶,冲泡之后色如茶水,故有“茶”名。
虫茶泡出茶来,香气四溢,喝上几口,味道醇香甘甜,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
虫茶经多年陈化后,口味更醇和,药性更温和。
它是把采摘的茶树鲜叶和部分香树叶混合放在竹篓或大木桶里,浇上淘米水,让其自然发酵。
数天后便散发出一种特有的氮气味,这种气味会招引“化香夜蛾”的昆虫成群来此安家落户,生育繁衍。
不同民族茶俗大观汉族人喝茶已是传统,每每有亲友来拜访,主人就会拿出茶叶,泡上一杯茶,与客人边聊边喝茶,这已是普通中国人待客的基本礼仪了。
中国人家里,家家备茶,茶是中国人的“国饮”,不仅仅是汉族人,全国各地的民族都有其一套特别的饮茶传统,今天,一研堂茶具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全国各民族的生活,品味他们的茶俗吧!土家族的茶礼土家族非常崇尚大自然,在现代化的今天亦不例外,土家族人认为如果不净手就抓茶叶,是对茶神的不敬重。
土家人的茶具不同一般,泡茶的茶罐为专门烧制的土罐,即喝烤罐茶,先架上大火,一边烧开炊壶的水,一边将茶罐放于火上烤干,等茶罐发烫了再放进茶叶,边摇边烤,直到满屋子溢出茶香,才将炊壶的开水倒上少许“发窝子”。
“窝子”发好,然后再将茶罐里注满水,文火缓烤,煮出茶汁。
这样泡出的茶特别香,喝上一口可以让唇齿间的茶香保留一整天。
布依族的“姑娘茶”姑娘茶是布依族未出嫁的姑娘仔细制作的茶叶,每当清明节前,她们就上茶山去采茶树枝上刚冒出来的嫩尖叶,采回来经过热炒,使之保持固定的温度后,就把一片一片的茶叶叠整成圆锥体,然后拿出去晒干,再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置后,就制成一卷一卷圆锥体的“姑娘茶”了。
以前,布依人家制好了这种茶叶都不拿出来出售,而只是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或在谈恋爱或订亲时,由姑娘家作为信物而赠送给情人,意味着用纯真精致的名茶来意味姑娘的贞操和纯洁的爱情。
裕固族:以茶当饭裕固族人传统的饮食方式是一日三餐,其中两餐为茶。
能够以茶当饭的便是这颇具特色的“甩头茶”。
“甩头茶”又称炒面茶、酥油奶茶,是裕固族特有的一种茶,盛行于甘肃肃南裕固族地区。
因喝茶时须用嘴吹,还得左右摆头而得名。
甩头茶与藏族的奶茶不一样,做法是:先把茯茶或砖茶捣碎,放进盛凉水的锅里,根据需要加放些草果、姜片等。
待茶熬酽后,再调入食盐和鲜奶,并用勺子反复搅动;在碗里放入炒面、酥油、曲拉(奶渣)和奶酪皮,把煮沸的奶茶倒入碗中即成。
茶中的盐和炒面必不可少。
各种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藏族酥油茶酥油茶,是藏族民众每日必不可少的饮料。
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藏族,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日常生活中以酥油和糌粑为主要食品,那里气候较冷,不宜于蔬菜的生长,与之相比,茶叶却容易运输和保存。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藏族民众渐渐懂得,蔬菜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可以通过茶叶来扑充.这样就创造了独特的打制酥油茶的方法。
酥油茶的制作,是先将砖茶(大叶粗茶压制的砖荣)用水熬制成茶汁,再在茶汁里加人酥油和食盐、倒人竹制或木制的茶筒。
然后用一种顶端装有圆形木饼的木棍,上下抽拉,使茶、油和食盐达到水乳交融,最后倒进锅里加热,便成了香味浓郁的酥油茶。
藏族喝酥油茶有一定的规矩,一般是边喝边添加,不能一口喝干。
家中来了客人,客人的茶碗总是斟满的。
假如自己不想喝,就不要动茶碗.如果喝了一半,不想再喝,主人会将茶水斟瓶等到告别时一饮而尽,主人也会感到十分高兴,这才符合藏族的习惯和礼仪。
藏族嗜好酥油茶,有一则民间爱情故事,叙说了酥油茶的来历。
传说,西藏有两个部落,曾因发生械斗,结下冤仇。
辖部落土司的女儿美梅措、在劳动中与怒部落土司的儿子文顿巴相爱,但由于两个部落历史上结下的冤仇,辖部落的土司派人杀害了文顿巴,当为文顿巴举行火葬仪式时,美板措跳尽火海殉情。
双方死后,美梅措到内陆变成茶树上的茶叶,文顿巴到羌塘变成盐湖里的盐,每当藏族人打酥油茶时,茶和盐再次相遇,这则由茶俗引发出的故事,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蒙古族奶茶蒙古族嗜茶,且视茶为“仙草灵丹”,过去一块砖茶可以换一头羊或一头牛,草原上有“以茶代羊”馈赠朋友的风俗习惯。
蒙古族牧民日常饮用的茶有三种:酥油茶、奶茶、面茶。
奶茶,蒙古语叫“乌古台措”。
这种奶茶是在煮好的红茶中,加人鲜奶制成。
在蒙古族牧民家中做客,也肴一定的规矩。
首先,主客的坐位要按男左女右排列。
贵客、长辈要按主人的指点,在主位上就座。
然后,主人用茶碗斟上飘香的奶茶,放少许炒米,双手恭敬地捧起,由贵客长辈开始,每人各敬一碗、客人则用右手接碗。
中国不同民族之间的茶文化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之间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相似的地方。
相似的就是都有关于茶的文化,不相似的地方是茶的文化不一样。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几个少数民族之间不同茶文化吧!黎族茶文化黎族各地区都有饮茶的习惯。
五指山地区的黎族群众爱喝本地产的五指山茶,沿海地区黎族则喜欢喝赤鸪茶。
五指山共盛产水满茶,它有防治感冒、提神醒脑、消积去腻、清热解毒、降压利尿等功效。
当地黎族群众以饮浓水满茶来治感冒。
另外,野生苦丁茶也是五指山区的特产,它有散风寒,清头目,除烦渴的功效。
可以治疗风热头痛、痢疾、目赤等症。
苦丁茶还能降血脂、降血压,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葫芦茶也是一些黎族地区人们常饮用的茶种,葫芦茶是中草药,有清热解毒之功效,黎族群众常采摘其根煮水喝,有一定的防病作用。
赤鸪茶有降温作用,还能解酒,保睡眠。
水满茶五指山南麓的水满地区,常年云雾缭绕,夜间多露水,树木葱翠碧绿,盛产优质的五指山水满茶。
当地黎族采集自然生长的茶叶和根杆,煮泡味道浓醇的茶水。
常喝水满茶,有保健效果。
冲泡浓茶水,3次饮用,可消除重感冒。
黎族茶文化在黎族人们都习惯喝啥茶苦丁茶保亭七仙岭周边地区雨量充沛,气候适宜,土地肥沃。
当地盛产苦丁茶,农民采摘加工,制作味道醇香的饮用茶。
其他饮料黎族地区有甘蔗、椰乡的美称。
黎族日常生活中,常吃甘蔗和喝椰子水解渴。
在家里平时喝米汤解渴,出门在外喝泉水,上山则斩断老藤喝藤水。
这是黎族自古以来的生活习俗。
佤族茶文化佤族盖新房,要举行贺新房仪式,贺新房的由家长带队,领着一群老人和小孩每人带上礼品从外面进入房内,礼品有水酒一缸、糯米饭一锅、茶叶一包、盐巴一块等。
喝浓茶喝浓茶是佤族的一种嗜好,冲茶方式也很特别,要先把茶叶放进小铁锅里炒至焦糊,再放入水煮十多分钟,然后倒在土碗中饮用。
初饮者,感到苦涩难咽,过几分钟,一股甜味又回荡口舌。
喝一杯浓茶,便可长时期解渴。
佤族外出劳动或远行而归,都要煮浓茶喝。
茶与佤族婚俗佤族订婚,要送三次“都帕”(订婚礼):第一次送“氏族酒”六瓶,不能多不能少,另再送些茶叶、芭蕉之类,数量不限;第二次送“邻居酒”,也是六瓶,表示邻居同意并可证明这桩婚事;第三次送大礼,“开门酒”只一瓶,是专给姑娘母亲放在枕边晚上为女儿祈祷时喝的,女方家的亲戚朋友要到齐,要杀大公鸡、煮鸡肉烂饭,宾主吃喝畅谈,最后商定结婚日期。
我国少数民族的茶文化壮族“甜茶”这是壮族人民的传统饮品,有很多讲究的茶礼。
壮族男青年第一次到姑娘家相亲时,姑娘就给他敬一杯茶。
如果茶中放有糖,就表明姑娘同意了;如果没放糖,则表示不同意。
这种表达方式,既特别又含蓄。
佤族“苦茶”其做法是在大砂罐中一次放500克茶叶,一直煮到罐中剩下三五口茶水为止。
然后等茶凉到一定温度,一口气喝下。
茶水苦涩难忍,但喝后顿觉清凉爽口,回味无穷。
苗族“花茶”苗族同胞用冬瓜片、橙子皮切成小薄片,在上面刻出各种图案,再同桂花、白糖一起制成待客的“花茶”。
为表达对贵客的敬意,茶杯里常有“吉祥”、“祝福”之类的花茶片。
花茶还是苗家青年恋爱中的传情物。
小伙子来到姑娘家求婚,如果姑娘敬给小伙子的花茶里,有两片“并蒂荷花”和两片“喜鹊对鸣”,表示姑娘同意;如果茶杯中只有三片花茶,则表示不同意。
回族“八宝茶”回族同胞常用此茶招待临门的贵宾。
这种茶掺有杏干、桂圆、荔枝、葡萄干等,喝起来香甜可口,有滋阴润肺,清咽利喉之奇效。
东乡族“盖碗黄茶”东乡族同胞用“盖碗黄茶”待客。
其做法是用铜壶(或瓦壶)将茶煮沸后,在盖碗里放一小块糖和一点具有松香味的黄茶,在客人吃饭或坐在炕上谈天时,即献上盖碗黄茶。
白族“烤茶”云南大理白族人常以“烤茶”招待贵宾。
有宾朋来访时,主人就把从山上采回的鲜茶放在砂罐里,边烤边摇,待茶叶发出清香并泛黄时,便用沸水冲入砂罐里,再稍煮片刻。
茶煮成后便倒入瓷盅,双手举蛊,敬给客人。
彝族“腌茶”这是云南山区的部分彝族同胞喜爱的一种茶。
做法是将采下的鲜茶放入灰泥缸中,边放边压,直到压满,最后用重盖子压紧,数月后,即成了味道独特的“腌茶”。
蒙古族“奶茶”蒙古族每天离不开茶,除饮红茶外,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
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煮奶茶。
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净水,烧开后,冲入放有茶末的净壶或锅,慢火煮2-3分钟,再将鲜奶和盐兑入,烧开即可。
蒙古族的奶茶有时还要加黄油、奶皮子、炒米等,其味道芳香可口,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滋补饮料。
茶艺师详解中国各民族饮茶习俗
茶艺师详解中国各民族饮茶习俗
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
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族
人民有着各种不同的饮茶习俗,真可谓“历史久远茶故乡,绚丽多
姿茶文化。
”
擂茶。
顾名思义,就是把茶和一些配料放进擂钵里擂碎冲沸水
而成擂茶。
不过,擂茶有几种,如福建西北部民间的擂茶是用茶叶
和适量的乏麻置于特制的陶罐中,用茶木棍研成细末后加滚开水而成;广东的揭阳、普宁等地聚居的客家人所喝的客家擂茶,是把茶叶放进牙钵(为吃擂茶而特制的瓷器)擂成粉未后,加上捣碎的熟花主、芝麻后加上一点盐和香菜,用滚烫的开水冲泡而成而成;湖南的桃花源一带有喝秦人擂茶的特殊习俗。
是把茶叶、生姜、生米放到碾钵
里擂碎,然后冲上沸水饮用。
若能再放点乏麻、细盐进去则滋味更
为清香可口。
喝秦人擂茅一要趁热,二要慢咽,只有这样才会有
“九曲回肠,心旷神怡”之感。
龙虎斗茶。
云南西北部深山老林里的兄弟民族,喜欢用开水把
茶叶在瓦罐里熬的浓浓的,而后把茶水冲放到事先装有酒的杯子里
与酒调和,有时还加上一个辣子,当地人称它为“龙虎斗茶”。
喝
一杯龙虎斗茶以后,全身便会热乎乎的,睡前喝一杯,醒来会精神
抖擞,浑身有力。
竹筒茶。
将清毛茶放入特制的竹筒内,在火塘中便烤边捣压,
直到竹筒内的`茶叶装满并烤干,就剖开竹筒取出茶叶用开水冲泡饮用。
竹筒茶既有浓郁的茶香,有有清花的竹香。
云南西双版纳的傣
族同胞喜欢饮这种茶。
锅帽茶。
在锣锅内放入茶叶和几块燃着的木炭,用双手端紧锣
锅上下抖动几次,使茶叶和木炭不停地均匀翻滚,等到有屡屡青烟
冒出和闻到浓郁的茶香味时,便把茶叶和木炭一起倒出,用筷子快
速地把木炭拣出去,再把茶叶倒回锣锅内加水煮几分钟就可以了。
布朗族同胞喜欢饮锅帽茶。
盖碗茶。
在有盖的碗里同时放入茶叶、碎核桃仁、桂圆肉、红枣、冰糖等等,然后冲如沸水盖好盖子。
来客泡盖碗茶一般要在吃
饭之前,倒茶是要当面将碗盖揭开,并用双受托碗捧送,以表示对
客人的尊敬。
沏盖碗茶是回族同胞的饮茶习俗。
婆婆茶。
新婚苗族妇女常以婆婆茶招待客人。
婆婆茶的作法是:平时将要将去可的南瓜子和葵花子、晒干切细的香樟树叶尖以及切
成细丝的嫩腌生姜放在一起搅拌均匀,储存在容器内备用。
要喝茶时,就取一些放入杯中,再以煮好的茶汤冲泡,边饮边用茶匙舀食,这种茶就叫做婆婆茶。
虫茶。
它是一种制法奇特、极富民族习俗的特产茶。
虫茶是把
采摘的茶树鲜叶和部分香树叶混合放在竹篓或大木桶里,浇上淘米水,让其自然发酵。
数天后便散发出一种特有的氮气味,这种气味
会招引“化香夜蛾”的昆虫成群来此安家落户,生育繁衍。
它的幼
虫特别喜食腐烂的茶叶和香树叶,并排出一粒粒比菜籽还小的虫屎。
把这种虫屎收集起来晒干便是虫茶。
饮用虫茶时要先在杯中倒入开水,后放入适量虫茶,盖好杯盖。
虫茶粒先漂浮在水面,待其缓缓
下沉到杯底并开始溶化时即可饮用。
虫茶泡出的汤清香宜人,沁人
心肺。
饮之令人顿感心旷神怡。
湖南城步苗族目治县五岭山区的苗
族同胞尤爱饮虫茶,所以虫茶又叫城步虫茶,它是一种速溶性饮料。
腌茶。
即把新茶叶放在大缸里,撒上适量的盐,然后用石块压
紧盖好,经过数月后(一般是三个月)再拿出来饮用。
此茶香气和滋
昧都别有风味,由于像腌白菜一样,所以叫腌茶。
部分彝族同胞爱喝。
砂罐茶。
把冲洗干净的小砂罐置于火塘旁烘烤,等砂罐烤温热了,再把茶叶放进去,手握砂罐在火上慢慢摇晃,等砂罐内的茶叶
散友出悦鼻的馨香时,便可将滚开水冲进砂罐里,盖上罐盖,闷上
三分多钟,砂罐茶便沏成了。
我国三峡一带的老百姓醉心于砂罐茶,他们觉得只有喝这种茶才够味才过瘾,喝后五脏六腑都熨贴,无比
畅快。
三道茶。
分三次用不同的配料泡茶,风味各异,概括为头苦二
甜三回味,头道茶为苦茶,把茶叶放入小陶罐中用小火烤至微黄并
有清香味时,再向茶罐内冲入沸水,泡成浓酽的茶汁倒人杯中饮用,此茶味浓且苦,故称苦茶。
第二道茶为甜茶,它是和茶叶嫩芽和核
桃仁、烤乳扇、冰糖蜜饯或者蜂蜜等用沸热的开水冲泡而成。
此茶
甜滋滋的,故称甜茶。
第三道茶为回味茶,它是用茶叶嫩叶加生姜片、花椒、桂皮末、红糖等用滚烫的开水冲泡而成。
此茶麻、辣、甜、苦各味皆有,饮之使人回味,故称回味茶。
云南大理的白族同
胞爱饮三道茶,并用三道茶待客。
三道茶喻示着人生有苦有甜,苦
尽甜来,令人回味无穷。
小小三道茶折射出白族同胞对人生哲理的
悟性。
土锅茶。
用土锅或主罐烧水,待水烧开时再把新鲜的茶叶直接
放入土锅内或土罐内,并继续加水烧,直至烧到茶汤很浓时为止。
哈尼族同胞爱饮这种茶,并称它为“土锅茶”。
酥油茶。
藏族同胞特别爱饮酥油茶。
酥油茶的一般做法是将茶
叶捣碎,在锅中熬煮后,用竹筛滤出茶渣,将茶汁倒入预先放有酥
油和食盐的桶内,用打茶工具在桶内不停地搅伴,使酥油充分而均
匀溶于茶汁中,然后装入壶内放在微火上以便随时趁热取饮。
较高
档的酥油茶还得加上事先就炒熟的碎花生米、核桃仁或者糖和鸡蛋。
酥油茶既可单独诙用也可在吃糌粑或麦丐粑时饮用。
雷响茶。
是酥油茶的一种,所不同的是把钻有小孔的鹅卵召烧红,放进装有酥油与茶汁的桶里,桶内茶汁便噼噼吧吧作晌,晌声
过后立即用劲上下抽打,以增强茶汤的浓度及香气和滋味。
盐奶茶。
将青砖茶敲碎,取50克左右的茶叶放到能装四、五斤
水的铜壶或铁祸内,用沸水冲沏后再在微火上煮沸几分钟或直接用
冷水煮开,等汤色浓后掺入一、二勺奶和一些盐即成盛奶茶。
蒙古
族和藏族牧民爱喝盐奶茶。
他们每天旱晨煮一大壶置于微火上,趁
热边喝盐奶茶边吃炒米和酪蛋子,一直到吃饱为止。
铁板茶。
先把茶叶放在簿铁板或瓦片上面烘烤,待闻到茶香味
时再倒入事先已准备好的锅子里熬煮几分抑。
这种茶色如琥珀,昧
酽香高。
由于在铁板上烘烤,所以叫铁板茶。
佤族同胞爱饮铁板茶。
功夫茶。
厂东潮州和汕头一带盛行功夫茶。
饮功夫茶一般以3
人为宜,比较考究的是选用宜兴产的小陶壶和白瓷上釉茶杯,这种
茶杯口径只有银元大小,如同小酒杯。
小陶壶(罐)里装入乌龙茶和水,放在小炭炉或小酒精炉上煮。
茶煮好后拿起茶壶在摆成品字形
的三个瓷杯上面作圆周运动(当地俗称为“关公巡城”)依次斟满每
一个小杯,此时就可以捧起香气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吊尝。
饮茶时不
能一杯斟满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来回轮流顺序斟。
因此功夫
茶除了泡制要功夫外,饮茶也需要费功夫。
无怪乎人们说,没有功
夫就莫饮功夫茶。
寄生茶。
广西梧州出产一种用老龄茶树的根、茎、叶制而成的
茶叫寄生茶。
这神茶得用水煮四、五十分中后加糖才可饮用,如能
加点鸡蛋花则更好。
罐罐茶。
将砖茶敲碎成块,取几小块和水一道置于小罐内放在
火上熬煮,直到罐内茶汤熬得恨浓很浓,只剩下一、二口时停止加热,稍凉后一饮而尽。
甘肃省的一些老年人就爱喝这种罐罐茶。
打油茶。
贵州的布依族,广西的侗族、苗族同胞都爱喝打油茶。
不过,们们的做法略有不同。
步依族的打油茶做法是,先把黄豆、
玉米、糯米等用油炒熟混合放在茶碗里,然后用油把茶叶炒香后放
入少量的姜、葱、盐和水煮,直到沸腾为止,去渣后倒入茶碗里拌
匀即成打油茶。
布依族同胞有“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全身疏通;一天三翌,雷打不动”之说。
而广西
侗旅、苗族同胞的打油茶做法是,把事先煮熟晒干的糯米(又称阴米)下油锅爆炒好倒进茶碗里,再向碗里放一些熟芝麻、油炸花生米、
葱等配料,然后将茶叶、油放入锅内爆炒并不停地用锅铲轻轻敲打,最后加水煮沸,虑出茶渣,把热茶汤冲入茶碗内即成打油茶。
侗族
有首民谣说:早上喝碗油茶汤,不用医生开药方;晚上喝碗油茶汤,一天劳累全扫光;三天个喝油茶汤,鸡鸭鱼肉也不香”。
可见他门对打油茶的酷爱程度。
盐巴茶。
将茶饼放入特制的小瓦罐里用火烤香后加水和少量盐炖几分钟,炖出的浓茶汤稍加稀释就可饮用。
同时要及时将瓦罐加满水继续炖,直至茶叶消失为止。
我国纳西族,傈傈同胞普遍爱引盐巴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