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交通分析图分析的对象

道路交通分析图分析的对象

道路交通分析图分析的对象

道路交通分析图是表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时车辆、行人不同的运行轨迹和时序及冲突点位置的平面视图。通常,在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绘制的是现场记录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科技手段的引入,由计算机现场绘制的现场比例图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事故处理的活动中。现场图的绘制不仅是一个绘图过程,实际上还应包括现场测量的过程。只有准确地找到测量点,并精确地读出数据,才能绘制出正确的现场图。

①城市交通分为两类:一类是市际交通(对外交通):另一类是城市内部交通,(城市交画)市际交通是指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城市以外地区之间的交通,由设在市区内的市际交通设施,如铁路站场港口码头机场,长途客货运车站及出入城市的道路系统来完成:城市内部交通是指城市市区内部交通,主要由各种交通设施如城市道路地下铁道高架桥以及交通控制设施等完成

②一个城市的交通运输系统,是由各种相对独立的交通形式相互协调组成的,城市道路只是其中一部分城市交通,要高效率、低消耗地为城市服务,必须对城市交通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诱导和促进城市的发展

③城市内部交通又可分为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客运交通又可分

为公共客运交通、私人个体客运交通以及地铁交通尊形式,货运交通亦可分为专业运输单位和私人个体运输等

交通工程学1-8

第一章交通工程学1-8 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它的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它的研究主要内容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他的研究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和道路交通环境。 交通工程学的内容: 一、交通特性包括1.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特性 2.车辆的交通特性(①车辆拥有量;②车辆运行特性)3. 道路的交通特性 4.交通流的特性 二、交通调查交通调查是开展交通工程工作的基础,包括交通量调查、车速调查、车流密度调查、延误 调查、交通起讫点调查等内容。 三、交通流理论交通流理论是寻求最恰当的模型描述各种交通状态,推导相应的表达公式。 四、交通规划 五、交通管理 六、道路通行能力 七、停车 八、交通事故与安全 九、城市公共交通 十、交通环境保护 十一、智能交通系统 第二章人和车辆的交通特性 第一节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一、感觉、知觉与信息处理 (一)感觉感觉是对客观物体个别属性的反应。人体器官具有不同的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动觉和平衡觉等。 (二)知觉知觉是对整个物体的认识 (三)信息处理汽车假死时,驾驶员通过感觉器官感知车内外的各种行车信息,这些信息通过注意地选择,一部分以较深刻的印象进去驾驶员的大脑神经中枢,并且结合驾驶员以往的经验进行加工,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决策,最后通过驾驶员效果器操纵车辆。 驾驶员的行车过程就是感知、判断决策和操纵三个阶段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感知是驾驶员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来感知行车的环境、条件和信息,知道路线形、交通标志线和信号,其他人、车、路、环境状况等。 决策判断是驾驶员在感知信息的基础上,结合驾驶经验、技能和安全态度,经过分析,做出判断,确定有利于汽车安全顺畅地行驶的措施。 操纵是驾驶员依据判断决策所做出的实际反应和行动,具体通过手、脚对汽车实施操纵控制,如减速、制动、转向等。 二、视觉 (1)视觉器官外界刺激经过视觉器官在大脑中所引起的生理反应,叫做视觉。视觉器官的外周感受器是人的眼睛。 (2)视力眼睛分辨两物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叫视力。 静视力待检人员站在视力图表前面,距视力表5M,依次辩认视标测定的视力。 动视力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的视力。 (3)视力适应暗适应由明处到暗处,眼睛习惯,视力恢复;明适应有暗处到明处,眼睛习惯,视力恢复(暗适应通常较明适应所需时间长。) (4)耀眼若视野内有强光照射,颜色不均匀,使人的眼睛产生不舒适感,形成视觉障碍。 (5)色视觉颜色有三个属性:色相、明度、彩度。 色相:反应各种具体色彩面貌的属性;明度:颜色的明暗程度;彩度:颜色的纯度。 (6)视野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叫视野。(行驶速度越高,驾驶员越注意远方,视野越窄。驾驶员年龄大,周边视力会衰减,识物能力下降,带眼镜的驾驶员,视野略窄。) (7)视觉敏锐条件不同部位的物体被感知的程度不同 3°~5°的锥体内,视觉最敏锐;5°~6°的锥体内,视觉十分敏锐;10°~12°的锥体内,视觉清晰;在20°的锥体内,有满意的视觉。 (8)错觉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 三、听觉物体振动发出声波,声波作用于听分析器而引起听觉听觉有音高、响度、音色的区别。 音高基本上决定于音波每秒震动的次数,即声音的频率。

交通规划复习重点

第一章概述 交通定义(狭义):人或货物的地点间,伴随着人的思维意识的移动。 交通的分类:在经济学领域,按照供给与需求原理,分为本源性交通需求、派生性交通需求。 交通规划定义: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规划构成要素: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市场要素 交通规划分类:按移动对象:旅客和货物交通规划。 按交通方式:城市道路、公路、铁路、港湾、空港交通规划。 按交通设施:网络和节点 按交通服务:公共、特定用户和特定交通服务 按对象空间规模:国际、全国、区域、城市和地区 按规划目标时期:长期(>15年)、中期(5-10)、短期(5年) 交通调查:居民出行调查、货物流动调查、机动车OD调查、断面交通量调查 交通规划过程流程图(实在不好弄成电子版,建议大家手绘吧~) 第二章 ★交通调查:指利用客观的手段,对道路交通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进行调查,并且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与判断,从而了解掌握交通状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规律的工作过程。 交通调查的目的:为交通规划提供全面、系统而又真实可靠的实际参考资料和基础数据,依据这些数据准确分析规划区域交通现状,对交通规划设计的经济、运输、交通量等做出准确可靠的预测,并且制定出合乎社会发展规律并且与交通需求相适应的交通规划方案,达到规划工作、指导交通建设与发展的目的。 交通调查在交通规划中的作用: (1)交通调查资料是交通运输系统现状评价的基础 (2)交通调查可以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提供基础数据 (3)交通调查资料也是制定交通规划目标的重要依据 交通调查的种类: 按调查对象分为对道路上的车辆的调查和为了明确人们的活动性质而进行的调查。 按交通调查的组织部门划分为全国统一组织规划的交通调查和按照项目需要组织的调查 交通调查的内容: 1、交通运输调查 2、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基础资料调查 3、相关政策与法规调查 4、建设资金调查 5、交通规划影响调查 交通量调查: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 交通量分类:按交通性质分为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混合交通量和行人交通量。按交通量特性分为平均交通量和高峰小时交通量 ★交通量的计数方法:人工数法、浮动车法、机械计数法等 车速调查: 地点车速:车辆通过道路某一点或某一断面时的车速 行程车速:车辆在道路某一区间行驶时间(行程时间中扣除停车延误时间)的比值

7道路交通设计

第七章道路交通设计 前言 交通设计是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灵魂,是有效衔接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纽带,交通设计可以促进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结合,可以在进行设施建设之前对交通规划工作进行反馈,以避免资源浪费,并可以在设施建设前充分考虑交通管理措施实施的可行性,并为交通管理设施预留资源。 本章将从道路交通设计产生的背景着手,分别阐述了交通设计的定义、流程和主要内容,接着从城市道路路段、平面交叉口以及公共交通交通设计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着重分析了公共交通、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等交通参与者对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要求。 第一节概述 一、道路交通设计产生的背景 (一)传统的道路建设与交通管理工作流程 随着近年来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很多城市都开始进行各类交通规划工作,以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或带动新城的开发。但长期以来,交通设施的建设更多关注的只是其土木工程层面的问题,而缺乏对设施功能及其最佳使用问题的重视,传统的道路建设与交通管理工作流程如图7-1所示,在通过交通规划确定了道路等级、线形、红线以后,直接进行工程设计或施工图的设计,并没有进行交通设计,或交通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独立完成,缺少有机联系,这更加剧了交通问题的尖锐化,并造成巨大的投资浪费。 图7-1 传统的道路建设与交通管理工作流程

传统的道路建设与交通管理工作流程存在如下两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①没有着重考虑道路使用者与管理者对道路功能的需求。虽然道路施工图设计虽然也 考虑到视距、线形等与交通有关的因素,但对道路管理者与使用者的要求考虑不多,更多考虑的是道路的寿命与结构问题。对于公路而言,这种考虑可能是首要的,但对城市道路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城市道路的交通功能所决定的,不考虑道路使用者与管理着需求的道路设计必将导致诸多的交通问题。 ②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缺乏有效的衔。交通规划部门和市政部门完成了道路 建设之后,交给交通管理部门;在此之前,各相关部门缺乏沟通和协调。这样必将导致设计的道路无法满足交通需求或管理的需要,为日后的管理工作埋下很多难以解决的隐患。 (二)合理的道路建设与交通管理工作流程 为了实现交通设施的最佳建设,交通设计是重要的一环,犹如“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关系。合理的道路交通建设和管理流程如图7-2所示,交通设计贯穿于交通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整个过程之中。在道路设计之前,需要根据交通规划中交通需求预测,对路段和交叉口进行初步的交通设计,此时需要考虑到与公共交通设计、道路景观设计、控制系统设计等协调考虑。在道路建成后,交付使用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交通设计,包括:交通组织设计、交通渠化设计、信号控制设计以及交通附属设施的设计等。当道路交通系统运行之后,随着交通需求的增加,如果现有设施无法满足需求,就有必要对交通设施进行改善设计,所以,交通设计并不是仅在后期才开始的工作,而是贯穿于整个道路交通建设和管理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应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这项工作。 道路结构设计 道路建设 交通管理 图2-1 道路建设、管理过 程 图2-2 合理的道路建设、管理过 程 图7-2 合理的道路建设与交通管理工作流程 二、道路交通设计的定义 交通设计的概念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完善于本世纪初,是近年来逐步被高度重视的改善城市交通的方法和技术。杨晓光教授对交通设计的定义为:基于城市及交通规划

交通规划原理

第一章绪论 交通规划过程流程图 决策过程规划执行 交通规划的分类 按规划目标时期分类,(1)长期交通规划,通常为宏观性战略规划,一般规划期为15年以上(2)中期交通规划,即较为宏观性战略计划,5-10年(3)短期交通规划,为近期发展规划,5年

第二章交通调查 交通调查主要目的: 为交通规划提供全面、系统而又真实可靠的实际参考资料和基础数据,依据这些数据准确分析规划区域交通现状,对交通规划涉及的经济、运输、交通量等做出准确可靠地预测,并且制定出合乎社会发展规律并且与交通需求相适应的交通规划方案,达到规划工作,指导交通建设与发展的目的。 交通调查的作用: 1、交通调查资料是交通运输系统现状评价的基础 2、交通调查可以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提供基础数据 3、交通调查资料也是制定交通规划目标的重要依据 交通调查的内容: 1、交通运输调查 2、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基础资料调查 3、相关政策与法规调查 4、建设资金调查 5、交通规划影响调查 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是描述交通流特性最重要的三个要素之一 速度:车辆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密度:单位长度车道上,某一瞬时所存在的车辆数,一般用辆/(km.车道)表示 OD调查 分类:居民OD调查、车辆OD调查、货流OD调查 方法:路边询问法、表格调查法、家庭访问法、明信片调查法、车辆牌照法。 精度确定: 1、分隔核查线检验。 2、区域境界线检查。 3、把由OD调查表推算出来的交通特征,如车型比例、交通流量和流向等与现有的统计资料进行比较,检查其误差程度是否满足要求。 4、在调查区域内,拟定交通枢纽、公共活动集散中心作为校核点,将起讫点调查结果与该点上实测的交通量相比,作为市内OD调查精度的重要依据。 调查区的划分: 1、在确定调查区域以及选择区域境界线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2、交通小区的划分原则 (1)同质性。区内的土地使用、经济、社会等特性应尽量一致(2)以铁路、河流等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的界限,不但资料准确,且易于核对(3)尽量配合行政区的划分,以利用政府的统计资料,如人口、经济统计资料等(4)分区的过程中要考虑道路网(5)保持分区的完整,避免统一用途的土地被分开(6)分区越小,计算数据越大,成果就越细,但工作量也越大。反之工作量小,但有可能掩盖该范围内的交通特点。

交通规划原理

1.交通规划一般包括组织、调查、网络规划、评价和选择、进一步规划共五个方面的内容。错(包括交通调查、交通与土地利用、交通需求量预测、交通网络布局规划和设计、交通网络分析评价) 2.交通系统由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城市其它交通系统、区域公路交通系统、区域其它运输系统组成。正确 3.为了全面了解交通源及交通源之间的流,所以在划分交通小区时应该划分的越小越好。错,应该视情而定,不能过大或过小。 4.划分交通区的区域除包括规划区域外,还应包括与规划区域有较大交通联系的其它区域,以及有较大过境交通经过规划区域的其它区域。对 5.所谓交通区重心就是指交通区的几何中心。错,是指交通量相对较大的中心。 6.OD 调查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等。对 7、城市道路网分析评价可从道路网的布局结构、交通质量两方面进行。错的,还有其它分析评价项目 8. 饱和度是指路段或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与交通量之比,它能反映道路与交叉口的车辆运行状况。错的,应该是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之比 9.交通治理是为近期交通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只需满足近期的要求即可。错的,还有长远打算 10.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主要有集合模型、非集合模型、动力学模型三大类,其中后两种模型至今仍在不断改进之中。对 11.交通生成预测的方法有生成率法、类别生成率法、回归分析法三种。错,三种改为等多种。 12.如果交通网络中每条边都是单向的,那么它所对应的邻接矩阵是对称矩阵。错,每条边是双向的。

13.采用邻接目录法输入,调用及搜索网络结构邻接关系,能减少计算机输入与计算工作量,减少交通规划中各软件所需的内存单元,提高计算速度。对的 14.交通分配就是把各种出行方式的空间OD量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络上,通过交通分配所得的路段、交叉口交通量资料是检验道路规划网络是否合理的唯一依据。错的,不是唯一依据是依据之一。 15、由于区域公路网受地物、地形、地质的影响较大、路网布局的选择余地较小,而且一般有明确的路网控制点。因此,区域公路网规划在某些情况下能更多地从技术最优的角度开展工作。错,由于区域公路网受地物、地形、地质的影响较小、路网布局的选择余地较大 16、交通预测与交通系统规划有一个互为依托。相互反馈及调整的关系和过程。对 17、区域公路网规划应分级并由小到大地进行,地方性道路、省道、国道三者协调,逐步完善。错,区域公路网规划应分级并由大到小的进行 18、步行系统主要包括步行者、人行道、人行横道、步行街、步行区、人行天桥以及人行地道等。对 19、战略的本质属性是指导与谋划。指导在前,谋划在后。两者结合起来,体现战略的全过程。对 20、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特点可以归纳为:综合性、政策性、宏观性、预见性和具有充分的弹性。对 21、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与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前者应采用简化的交通分析方法或模型。对 22、城市交通运输与城市土地利用及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一种既是长期的,又是连续的、瞬时的互动关系。对 二、简答题 1.交通规划的目的是什么?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交通流分析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交通流分析 城市交通是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大城市中,道路拥堵成为了居民生活中的一大困扰。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城市道路设计需要进行交通流分析,以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一、交通流分析的重要性 交通流分析是城市道路设计的基础,它考察了车辆、行人等在道路上运动的规律。通过交通流分析,可以评估道路通行能力、车辆拥堵情况等问题,从而为道路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交通流分析的结果可以用于规划道路路面宽度、车道数量、信号灯设置等方面的参数,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 二、交通流分析的方法 1. 堵点观察法 这种方法是最为常用的,通过观察交通拥堵点来评估路段的通行能力。观察员可以站在路口或人行道旁边,统计通过的车辆数目和行人数目,并记录下来。从而确定该路段的交通流量、车流速度等指标。 2. 摄像头监控法 摄像头监控法是一种较为精确的交通流分析方法,它通过安装摄像头在道路上监控车辆的流动情况。摄像头可以捕捉到车辆的行驶速度、密度等信息,并生成交通流动图。通过对交通流动图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路段的通行能力、瓶颈位置等指标。 3. 模拟仿真法 模拟仿真法是一种辅助交通分析的方法,它使用计算机模拟道路上车辆的运动规律。通过建立道路网络和车辆行驶模型,可以模拟出不同时间段和车辆密度下的

交通流动情况。这种方法可以模拟出多种方案的交通情况,对比它们的效果,以确定最优方案。 三、交通流分析的指标 1. 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单位时间内通过车辆的数量,通常用每小时通过车辆数 (pcu/h)来表示。通过交通流分析,可以评估道路的通行能力,从而确定道路的 设计标准。 2. 车流密度 车流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单位长度的车辆数,通常用每公里车辆数(pcu/km)来表示。车流密度是评估道路拥挤程度的重要指标,高车流密度往往会导致拥堵现象的发生。 3. 平均车速 平均车速是指车辆通过道路的平均速度,通常用公里/小时(km/h)来表示。 平均车速可以反映道路的交通畅通程度,高平均车速意味着交通流量大,道路拥挤程度小。 四、交通流分析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交通流分析可以为道路设计提供数据支持,以期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通过交通流分析,可以确定道路宽度、车道数量、出入口位置等参数,从而满足路段的交通需求。 此外,交通流分析也可以用于信号灯的设置。通过对交通流量进行分析,可以 确定道路的繁忙时间段和瓶颈位置,从而合理设置信号灯的时间间隔,提高交通信号系统的效率。

居住区道路交通调研及分析

居住区道路交通调研及分析 北辰三角洲奥城、阳光100一期、石人村安置小区

目录 一、本次调研目的及意义 二、居住区概况及区位分析 三、居住区道路交通网络结构分析 居住区道路分级、道路路宽及横断面 居住区出入口分析 四、居住区停车设施布局分析 五、居住区道路绿化与人性化设计分析 六、本次调研总结

一、调研目的与意义 居住区道路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集散、组织车辆交通与人流交通的作用,不同性质与等级的道路具有不同的功能。随着小汽车逐渐进入中国普通百姓家庭,居住区内小汽车的通行与停放越来越受到关注。与此同时,追求居住区环境的安逸以及强调居住区交通的人车分流,也对居住区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通过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实例调研,可以了解居住区的道路结构系统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熟悉居住区的规划设计的基本手法,巩固和加深对居住区规划设计原理以及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学习。 二、居住区概况及区位分析 北辰三角洲奥城: 北辰三角洲奥城小区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湘江与浏阳河交汇处,西临湘江,北依浏阳河,东靠芙蓉北路,南抵319国道城区段,规划户数3066户,项目占地面积110万平方米,总建筑规模达537万平方米。其中,黄海标高39米架空平台上住宅面积300万平方米,酒店、商业、写字楼、公寓等综合公共建筑80万平方米;住宅容积率为4.1,绿化率为40%;平台下社区商业配套和停车库等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车位比1:0.7,地上车位858,地下车位1229。 开福区位于长沙市北部,因千年古刹开福寺而得名,总面积约为18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为48万,辖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青竹湖生态科技(产业)园、金霞海关保税物流园等“一区两园”和3个镇、10个街道办事处,是省会长沙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

道路交通分析报告

道路交通分析报告 道路交通分析报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交通工具的数量日益增加,道路交通事故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对道路交通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有助于提高交通安全水平。本文就道路交通分析报告进行探讨。 一、报告意义 道路交通分析报告是针对特定区域的交通流量、道路状况、交通事故变化趋势等内容进行分析,为政府以及交通管理者提供决策的依据。通过分析报告,交管部门能够掌握城市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状况,进行科学规划道路建设。同时,能够精确了解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以便根据不同区域制定相关工作方案,从而逐步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二、报告内容 道路交通分析报告内容主要分为道路交通基础情况、交通事故分析、交通流量及道路状况等部分。 1、道路交通基础情况 对于报告中的道路交通基础情况,主要分析一下以下几点: (1)城市道路整体状况

主要描述城市道路及其周边环境的基础情况,包括道路类型、是否为快速路、道路长度、车道数、车速限制、交通标志和信号灯等。 (2)交通设施设备情况 主要是综合了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交通设施的设置、规定,交通系统和管理安排等内容。 (3)居民出行特征 主要是对居民出行的方式、出行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后续的出行特征分析提供依据。 2、交通事故分析 在交通事故分析部分,主要是分析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中已发生的交通事故。报告中的交通事故分析部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事故基本情况 主要是分析交通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车辆类型等情况。 (2)交通事故的占比 通过分析交通事故的占比,能够清楚了解不同车辆类型、人群、时间段等可能发生事故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 (3)交通事故的前因后果 主要分析交通事故发生的前因后果,例如违法行驶、过度速度、酒驾等,以便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解决。

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要点

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要点 摘要:市政道路交通设计是一项较为繁琐的系统性工程,隶属概念设计范畴,在城市道路系统设计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市政道路交通规划有利于市政道路空 间的科学分配,科学设计市政道路交通结构,促使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道路交通;交通工程设计;技术要点 1市政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的分析 市政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的思路主要呈现在两个方面。(1)道路拥堵不能仅 凭单纯地拓宽道路来处理;(2)通过市政道路交通线形科学设计提升道路设计 水准。就前者而言,对先进城市交通实际情况的研究分析表明,交通拥堵程度与 道路交通宽度不存在制约关系。在国内城市中,多数道路均采用环形交叉与立交 桥设计,不但不能有效处理交通拥堵问题,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塞车问题。 因而,应该在出行方面加大探究力度,而不是控制汽车行驶数量。因此,市政道 路交通规划设计需要逐步提倡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针对后者而言,科学 的交通规划设计,不仅能给城市交通运输提供诸多便利通道,将沿线自然环境进 行融合,还能缓解乘客在奔波中的疲惫[1]。从安全观点与景观方面而言,采用 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要比使用短线或直线更为科学合理。 2新时期的发展要求 2.1提升街道活力 从道路到街道,这是从汽车交通空间到步行生活空间的回归。在这种情况下,城市道路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道路不仅是车辆的交通空间,也是确保安全、促 进互动、展示魅力和激发能量的公共活动空间。对道路设计的强调已从满足快速 生产过渡的要求转向更注重人类交流、休闲、健身和娱乐的慢生活。 2.2注重人文关怀

城市交通的发展已经从主要关注“机动车辆的转变”转向全面关注人类交流和“以人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在道路工程施工期间,设计师必须确保设计的特定多样性,满足所有年龄段人群的移动需求,同时考虑行人、骑自行车者、机动车辆驾驶员、公共汽车乘客和所有残疾人的安全移动。在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时代的背景下,道路设计特别关注老年人的流动需求。 2.3强化智慧赋能 随着5G通信、移动互联、无人驾驶、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智慧赋能形成智慧网联、全息感知、仿真推演、精准调控、全程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道路交通系统。道路新建和改扩建中应同步建设和预留相关智慧设施。通过智慧赋能,面向政府端实现城市级的精细调控,面向企业端支撑运营系统优化,面向公众端提升出行体验。 3市政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要点 3.1线形设计分析 道路交通规划的线形设计,不但能够创造出便捷、安全的交通条件,还能确保自然环境与道路两侧沿线景色的有机结合,这一设计模式可以有效缓解司乘人员在途中的疲劳。从景观与安全层面来讲,较大的半径圆弧曲线,势必要比直线设计效果好。在主干道与交通性干道中,很多转折部位是不宜应用的。通常状况下,在部分市政道路交通中,可应用适当的转折,曲线能够进行大幅度设计,让沿线建筑物与自然风景具有一定变化,以此弱化直线设计带来的单调性,让司乘人员的疲劳度得到有效缓解,这也能最大化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3.2做好实地考察,提高道路安全性 安全是市政道路交通设计的第一要素,也是设计人员在设计道路路线时应遵循的原则。首先,设计人员应从驾驶员的驾驶体验出发,了解驾驶员对市政道路路线设计的需要,提升驾驶员对市政道路路线设计方案的接受度,为驾驶员安全驾驶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其次,设计人员需重视开展实地考察工作,市政道路路线设计应与实际环境条件相符,因此设计人员应深入市政道路交通规划区域了解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分析 李燕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分析李燕 摘要:在现阶段的城市中,道路交通工程建设越来越多,但是随着机动车行驶 数量也日益增加,导致交通问题的不断出现。本文是针对城市道路交通分析、城 市道路交通设计的基本要求以及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分析。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交通工程设计技术 引言 市政道路建设在整个交通中必不可少,关系着城市交通的安全,道路设计的 好坏直接影响道路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城市不同其环境和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不同,要保证道路设计的合理性,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城市实际情况,对环境进行 全面分析,采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以建设符合城市情况的市政道路。 1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概述 工程设计指的是为了满足项目建设的需求,全面安排工程建设中的技术、经济、资源等工作,确定工程建设的规模、标准、组成和结构等内容。工程设计是 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在工程建设准备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 轨道交通设计涉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各个环节,包括20多个系统、30多个专业、400多个接口。除此之外,城市轨道交通和城 市规划、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建设息息相关,这就提高了工程设计的复 杂性。 2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基本要求 (1)安全性。安全是道路的根本核心和第一标准,在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安全性,将安全意识放在第一位,并同时保证设计符合科学建设的要求,在安全的情 况下保证交通通畅,在道路每一步建设中都要将安全性落到实处,以保证城市道 路的快捷和畅通性。(2)经济性要求。城市市政道路建设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 时也要注重在同等条件下尽量降低施工造价,提高经济效益。在设计过程中,要 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的现状、公共设施的分布情况、交通流量及交通特点,再结合 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路线和断面型式。如遇到分散的道路,可选用远近结 合方式,以节约工程成本。(3)保证城市的环保性。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 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车辆数量逐年增加,交通堵塞现象常见,严重影响了城市的 环境质量。所以,城市建设的同时要注重环保性,在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时,需 对城市环境采取保护措施,既能保证城市道路的建设需求,又能降低环境污染, 建设和谐、生态的平衡环境,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3交通工程设计技术分析 3.1规划阶段的环保理念应用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规划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注重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 用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建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等内容, 合理地对线路走向、线位布局、敷设方式、线路埋深等进行设计。在规划阶段, 相关部门还需要开展环境评价工作,包括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环评、建设网规划环评、项目环评、各级环保部门批复意见等,为后期的轨道交通设计和验收工作提 供依据。 3.2做好数据模拟 在进行城市市政道路设计中,要重视收集道路相关数据的工作,包括道路的 土质条件和通行要求等,选用BIM开放性模型或模型匹配分析,进行设计方面的 优化。对管网分布密集的老城区,可通过BIM技术生成立体的设计图,合理布置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概要

1、交通工程学的定义: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驻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控、营运、管理、安全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美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科学。(交通工程学研究目的:探讨如何安全、迅速舒适经济的完成交通运输任务。) 2、5E :工程(engineering )、执法(enforcement )、教育(education )、环境(environment )、能源(energy )。 3、交通工程学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或复合性,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 4、交通工程学在道路运输管理中的作用: (1)实现公路交通运输的安全、迅速、经济和舒适; (2)公路运输业最基本的固定设施、生产设备—公路和车辆,公路运输业的主体力量—汽车驾驶员以及包括汽车运输的基本生产活动构成的道路交通流,道路环境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都是交通工程学研究的对象; (3)有利于促进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综合考虑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实现交通运政管理中综合配套、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全面发展秩序良好的运输结构目标。 5、人的交通特性主要研究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反应特性、酒精对驾驶员的危害性、驾驶员的驾驶适合性,以及疲劳、情绪、意志、注意力等对行车的影响;行人和乘客的交通需求、心理特征和习惯等。 6、驾驶员的可靠性取决于三组因素:驾驶员的技术熟练程度、个性与感受交通情报的特性以及在动态交通环境中的应变能力。 7、视力是指分辨两物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是人的眼睛分辨物体形状、大小的能力。视力有静视力、动视力和夜视力之分。 8、(1)暗适应:由明亮处进入暗处,眼睛习惯、视力恢复,称为暗适应。 (2)明适应:由暗处到明亮处,眼睛习惯、视力恢复,称为明适应。 暗适应,时间较长,通常要3-6min 才能基本适应,约30-40min 才能完全适应。而明适应则可在1min 内达到完全适应。 9、视野:人的双眼注视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叫视野。(和行车速度有关) 10、反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驾驶人的素质、个性、年龄、对反应的准备程度以及工作经验。 11、引起驾驶员疲劳的原因: (1)驾驶人员生活上的因素; (2)驾驶中的因素:车内环境、车外环境、运行条件。 (3)驾驶人员条件:动机、素养、注意力、智力、情绪、成熟性、知识性、条件反射。 12、汽车动力性能指标:最高车速Vmax (km /h )、加速度或加速时间(t )、最大爬坡能力imax (%)。(一般imax 为30%(16.5度)左右。) 13、汽车行驶方程式: 14、汽车在道路上行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驱动力必须大于各项阻力,即F >∑F 。②驱动力不能大于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力,即F <FZ φ。 dt du m g m u A C f g m r i i T F F F F F a D T g tq j i w f t ⋅⋅+⋅⋅+⋅⋅+⋅⋅⋅=⋅⋅⋅+++=δααηsin 15 .21cos 2

交通规划原理-邵春福-课本重点

第一章绪论 1交通需求的分类:本源性交通需求,例如:上学、访友、观光、度假、看病。 派生性交通需求,例如:业务、工作。 2交通规划的定义:是有计划的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制定交通发展目标,又如何将发展目标付诸实施的办法。 3交通规划的分类:1按位移对象的分类:旅客交通规划、货物交通规划2按交通方式分类:综合交通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公路交通规划、铁路交通规划、港湾交通规划、空港交通规划3按交通设施分类:交通网络规划、交通节点规划4按交通服务分类:公共交通规划、特定户交通规划、特定交通服务规划5按交通服务对象空间规模分类:国际交通规划、全国交通规划、区域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地区交通规划6按规划目标时期分类:近/短期交通规划、中期交通规划、远/长期交通规划、远景交通规划 4四阶段预测法:1交通发生与吸引2交通分布3交通方式划分4交通流分配 5四阶段法中每一阶段的内容、作用、目的和常用方法? 第一阶段交通生成预测:内容:求出对象地区的交通需求总量,然后在此量的约束下,求出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目的:未来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常用方法:原单位法、增长率法、聚类分析法、函数法 第二阶段分布交通量预测:内容:是把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量预测获得的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转化成各小区之间的空间OD量即OD矩阵。目的:预测各小区之间的。qij常用方法:增长系数法(常增长系数法、平均增长系数法、底特律法、福莱特法、佛尼斯法)综合法(重力模型法) 第三阶段交通方式划分内容:将各小区间的全方式分布量划分为分方式分布量 常用方法:全域模型、TI模型、出行端点模型、径路模型probit模型法、logit模型法 第四阶段交通流分配内容:就是将预测得出的交通小区i和交通小区j之间的分布(或OD)交通量qij。根据已知的道路网描述,按照一定的规则符合实际的分配道路网中的各条道路上去,进而求出路网中各路段a的交通量xa。目的:求出径路交通量和路段交通量。常用方法:全有全无法、增量分配法、Beckmann交通平衡分配模型、随机分配法 第二章交通调查 1交通量分类按照交通性质分: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混合交通量、行人交通量。2延误:由于道路和环境条件,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等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行程时间延误。 3交通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 4小区形心:指小区内出行代表点,小区所有的出行从该点发生,但不是该区的几何中心。5出行按范围可分为:内内出行、内外出行、外外出行、过境出行 第三章交通与土地利用 1我国城市土地的用途分类:城乡用地、城市建设用地。 区域交通设施用地1铁路用地(铁路编制站线路等用地)2公路用地(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用地及附属设施用地)3港口用地(海港和河港的陆域部分,包括码头作业区,辅助生产区等用地)4机场用地(民用及军民合用的机场用地,包括飞行区、航站区等用地)5管道运输用地(运输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地面管道运输用地) 2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宏观互动关系: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交通系统的发展引起无地利用的特征变化,导致了城市空间形态、无地利用结构及土地开发强度的改变;反过来,土地利用特征的改变也对交通系统提出新的需求,促使其不断改进完善,引起交通设施、出行方式结构和交通密度特征的改变。最终,形成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相协调的产物。

交通调查与分析

交通调查与分析 交通调查与分析 第一章 1、交通调查: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现象的片断,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与掌握交通流的规律。 2、交通调查与目的:为了向交通,城市建设规划和环境保护以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优化,改善道路交通的实际参考资料和数据。主要对象是交通流现象。第二章 1、交通量调查目的在于通过长期连续性,短期间隙性和临时性观测,搜集交通量资料,了解掌握交通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为交通规划,道路建设,交通管理和控制,工程经济性分析提供必要的数据。 2、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路面某一断面的车辆数。 3、平均交通量:某一时间段内的交通量平均值。 4、日平均交通量ADT:任意期间的累计交通量之和除以该期间的总天数所得的交通量 5、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一年内连续交通量累计值和除以一年的总天数365(或366)所得的交通量 6、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一月内连续交通量累计值之和除以该月的总天数所得的交通量。 7、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一周之内连续交通量累计值之和除以一周天数7所得的交通量。 8、年平均月交通量AMDT:一年内连续交通量累计值和除以一年的月份数12所得的交通量。 9、最高小时交通量:以1h为计时单位连续观测若干小时所得结果中最高的小时交通量。10、高峰小时交通量:一天24小时内交通量最高的某一小时的交通量。 11、年最高小时交通量:一年8760个小时内交通量最高的某一小时的交通量。 12、第30位年最高小时交通量:又称为第30小时交

通量,是一年内8760个小时交通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位于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 13、道路分布系数:是指用分数表示的道路主要行车方向交通量占双向行车方向总交通量的比值。14、第30位交通量系数:第30位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15、月(周)交通量变化系数:月平均日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16、高峰小时流量比:高峰小时交通量与该天的日平均交通量的比值。 17、高峰区间:是指高峰小时内连续5min或15min累积交通量最高的区间称为高峰小时区间。18、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将高峰区间的累计值扩大推算为1h时间内的交通量为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 19、高峰小时系数:高峰小时时间内实际交通量与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之间的比值。 20、交通量调查的地点和时间选择:交通量的地点选择随调查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主要是考虑交通量集中且具有代表性,方便调查与统计,具有控制性的点:一般选择远离交叉口的平直路段,交叉口某一进口道的引道,交通设施,枢纽的出入口。调查时间,日期,范围随调查目的不同而不同,作为了解全年的交通量变化趋势的一般性调查,必须选择在一年内有代表性的交通量日期进行,作为一周来说,最好选择在星期二到星期五,避免周末及星期日前后。从日期来说以商业活动比较活跃的日子,节假日,休息日,以及无大型文化活动日的晴天为宜。 21、交通量调查的方法:人工观测法,机械观测法,实验车法,浮动车法,基于GPS的方法,航摄法,录像法。 22、区域境界线交通量调查方法:是在一个完全被一条假设线封闭的特定区间内,对进入该区域的所有道路进行交通量调查,以检测出入的交通量和该区域的交通量的比例关系,又称为小区出入交通量。 23、分隔查核线交通量调查法:是为了记录跨越一个主要地理障碍物或行驶于两期区间的交通量, 第三章 1、样本车速的选择:在地点车速的样本选择中,要取得无偏向车

第三章交通调查与分析

第三章交通调查与分析 §3·1交通调查的意义、内容及要求 一、交通调查的目的 交通调查是指通过统计、实测与分析判断,掌握交通状态发展趋势及有关交通现象的工作过程。 交通调查的目的: ①准确掌握交通现状及其变化规律; ②为未来的交通需求提供相应的道路工程设施及交通管理控 制手段。 二、交通调查的主要内容 交通调查涉及人、车、路与环境等综合交通系统中的各个方面,范围相当广泛,主要有 l。交通流要素调查 2、交通需求调查 3.交通事故调查 4.交通环境调查 由于交通需求调查已成为交通规划部门的专项调查,交通事故调查、交通环境调查均已成为交通管理部门及城市建设部门的专项调查。 三、交通调查的基本要求 ①调查条件、目的必须予以注明; ②交通调查与调查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也应视实测目的要 求、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予以选择; ③调查人员要有较好的素质,其中包括技术水平和分析能力、 工作态度; ④需要有广泛的协作和良好的组织。

§3—2交通量调查的目的、内容与方法 一、交通量调查目的。 交通量的调查是在固定地点、固定时段内的车辆数量调查. 调查汽车交通量的目的是: 1、在某一地点作周期调查,了解交通的组成、分布,掌握交通量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规律,据此可预测交通量及其发展趋势; 2、为道路规划、建设及交通营运管理与控制,提供交通流量流向、车速、延误、停车等数据: 如:为确定投资顺序,安排资金与效益评估提供依据; 确定设置信号,标志及采取某乡交通管理措施; 为道路几何设计及交通控制设计提供依据…… 3、通过事前、事后的交通量调查,评价道路服务水平与交通管理措施的效果; 4、在交通研究中通过交通量调查掌握交通实态与变化的规律; 5、用于推算道路通行能力、预测与计算事故率及道路运输成本和效益等为制定交通政策法规与科学理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二、交通量调查的种类 就交通动态观点分类交通量调查有如下几种: 1。区域交通量调查 2.小区边界线交通量调查 3。核查线调查 4。特定地点或专项交通量调查。 三、交通量调查的方法 1。确定调查地点 调查地点应根据调查目的来确定,一般选在下列各处:1)不受平面交叉口交通影响的路段; 2)交叉口各人口停车线处;

交通影响分析和交通影响评价

交通影响分析及交通影响评价 交通影响分析的定义 交通影响分析和交通影响费的定义 当新的土地开发(或原有的土地使用性质的变化)及重大建筑项目完成后,由此开发所产生的新增交通需求会使该项目周围一定区域内的交通环境恶化。交通影响分析(Traffic Impact Analysis)就是在这些开发项目的立项或审批阶段,分析该项目在建成后将会对周围多大范围内的交通环境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从而在一定服务水平下确定对策以减小由于此项目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是美国等国家的定义,由此定义可以看到,它仅指用地变化对交通状况的影响;对交通综合状况的影响并不是仅指对某一交通方式、交通设施、交通政策的影响。因而交通影响分析区别于一般的用地分析和交通分析.本文在第三章中将结合理论分析和论文的思路给出自己的定义。 交通影响费(Traffic Impact Fees)是指在特定区域内,预先规定必须维持的交通服务水平,为保证该服务水平所必须的、向开发商征收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费用. 交通影响分析的背景 交通影响分析源自美国。它的导入与美国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政策息息相关。 四、五十年代主要的交通基础设施由地方政府承担,而配套设施由开发商承担或由开发商提供土地或提供与土地价值相当的资金来负担,这种政策客观上导致了无序的开发;到六十年代后期,这一做法受到了广泛的批判,同一时期由于市民反对通过增加不动产税及一般的开发债券来解决新开发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从而更增加了保障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困难,因此在 高速发展的地区开始探讨通过开发商负担来保证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可能性;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今,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逐渐形成了通过缴纳交通影响费来分担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的政策,其基本思想就是通过对新的开发项目进行交通影响分析,通过预测项目完成后交通环境 的变化来确定是否由开发商负担与开发产生影响相当的交通设施建设费或让开发商将开发计划修改使影响降低到最低。 交通影响分析的作用 第一:交通影响分析是在新的开发项目的立项和审批阶段进行的,主要对新的开发项目的引入后产生的地区性影响作出评价,它专指由于土地开发(用地性质的变化)带来的交通方面的影响,而区别于一般的交通分析和交通管理、交通政策等的变化带来的交通上的变化; 第二:交通影响分析是一个分析的过程.它是为了使得土地开发和交通系统更为有效的融合到 一个整体中而作的分析,此分析必须对新的开发是否对周围地区交通设施效益的发挥产生影响作出判断,并为削减这种影响能够从“量”上对土地开发进行调控,或为由于此开发带来的影响要负的交通责任作出技术支持;

第十一章 交通设计技术评价分析

第十一章交通设计技术评价分析 第一节概述 交通设计评价分析用以考量交通设计方案对设计目标的实现程度及其效果,包括对交通现状及备选交通设计方案的评价、分析及比选等,是方案优选的依据。交通设计评价分析应面向设计的各项内容,包括道路交通设计、公共汽车交通设计、交通枢纽与换乘系统设计、停车场(库)交通设计、交通安全设计、交通语言设计等;需反映交通设计带来的通行环境(如安全、通畅及和谐性等)变化。评价阶段分为方案实施前评价、设计中评价以及实施后评价,前两阶段只能采用模型、专家评估及仿真实验等方法,实施后评价可以通过现场调查与观测获取各项指标进行评价。本章以交通设计的成果为对象,介绍交通设计评价分析的基本思想、主要内容和要点,以及评价流程与方法、评价指标的获取等知识点。 第二节交通设计评价基本思想 交通设计通过整合交通设施的时间和空间资源梳理与优化其功能,以达到缓解阻塞、保障安全等基本目的,本质在于改善行驶环境。交通设计评价需要全面反映交通行驶环境的改善(以道路交通为例,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等不同交通参与者的通行环境改善),因此,可从交通的安全、效率、平顺及便利四个方面加以反映,如图11—1所示。

图11—1 交通设计评价分析基本思想258 第三节交通效率评价 交通效率最大化是交通设计的基本目标之一,其评价可从节点、连线、区域三个层面展开。目前相对成熟的交通效率评价指标大多采用通行能力、延误、饱和度及停车率等。本节以道路交通效率评价为背景,从导致通行能力、饱和度、延误等指标变化的本质原因人手讨论交通效率评价。 一、节点交通设计评价分析 1.评价要点 节点交通设计的效益评价是连线和区域交通设计评价的基础。目前国内外较为常用的评价指标有通行能力、饱和度、延误、服务水平、行程时间、停车次数、停车率及排队长度等,相关的指标计算方法可以参考交通工程所对应的专业课 程与教材。这里仅就交通设计带来的通行能力等效率性指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