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作业
- 格式:xls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2
统计学第十三小组作业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因素的调查报告目录第一部分研究概况......................................................................................................。
. (2)一、研究背景…………………………………………………………………………………………….。
2二、研究目的 (2)第二部分方案设计 (2)一、调查方案 (2)二、问卷设计 (2)第三部分数据整理 (4)一、第2第3题:性别和年级………………………………………………………………….。
4二、第4题:选择就业时更关注方面……………………………………………………。
5三、第5题:就业薪酬期望值 (5)四、第6题:就业选择的地区 (6)五、第7题:选择单位性质……………………………………………………………………。
6第四部分数据分析………………………………………………………………………………………………。
7一、对性别进行分析,探究性别对其他变量有没有影响………………….。
…。
7二、对薪酬期望值进行系统分析…………………………………………………………….。
81.分析大学生的总体薪酬期望值......................................................。
.. (8)2.判断薪酬期望值的分布特征……………………………………………………….....。
.93.分析性别对薪酬期望值的影响 (10)4.分析年级对薪酬期望值的影响………………………………………………………。
125.分析期望均值与实际工资的差异……………………………………………………。
14第五部分研究结论…………………………………………………………………………………………….。
16第六部分建议 (16)组员分工...........................................................................................................................。
《应用统计学》第一阶段作业一、 选择题1. 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数据,分组后,组距与频数如下: 组 距]20,10( ]30,20( ]40,30( ]50,40( ]60,50( ]70,60( 频 数2 3 4 5 4 2 则样本在]50,10(上的频率为( D) A .201 B .41 C .21 D .107 2. 对总数为N 的一批零件抽取一个容量为30的样本,若每个零件被抽取的概率为0.25,则N 等于 ( B )A. 100B. 120C. 150D. 2003. 某校为了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50名学生,得到他们在某一天各自课外阅读所用时间的数据,结果用下面的条件图表示,根据条形图可得这50名学生这一天平均每人的课外阅读时间为 ( B )051015200小时1小时2小时0小时0.5小时1小时1.5小时2小时A 0.6小时B 0.9小时C 1.0小时D 1.5小时4.一个样本的方差是])15()15()15[(101S 21022212-+⋅⋅⋅+-+-=x x x ,则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与样本容量分别是 ( C )A .10,10B .6,15C .15.10D .由1021x x ,x ⋅⋅⋅确定,10 5.从甲、乙两种玉米苗中各抽10株,测得它们的株高分别如下:(单位:cm )甲 25 41 40 37 22 14 19 39 21 42乙 27 16 44 27 44 16 40 40 16 40根据以上数据估计 ( D )A .甲种玉米比乙种玉米不仅长得高而且长得整齐B .乙种玉米比甲种玉米不仅长得高而且长得整齐C .甲种玉米比乙种玉米长得高但长势没有乙整齐D .乙种玉米比甲种玉米长得高但长势没有甲整齐二、 简答题1.用公式表示概率的三大性质性质2 0()1≤≤P A性质3 ()1,()0P PΩ=Φ=2. 写出几种常用随机变量分布离散型:二项分布、泊松分布、超几何分布连续型:均匀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其他分布三、计算题某学院数学课程考试成绩资料如下:按成绩分组学生人数60~70 1570~80 3080~90 2590~100 10合计80计算考试成绩的众数、中位数、均值和标准差。
医学统计第一套试卷一、选择题(40分)1、根据某医院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构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应绘制( b )a 条图b 百分条图或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2、均数和标准差可全面描述(d )资料的特征a 所有分布形式b负偏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d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3、要评价某市一名5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其统计方法是( a)a 用该市五岁男孩的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b 用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c 用身高均数的95%或99%的可信区间来评价d 不能作评价4、比较身高与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大小宜采用( a )a 变异系数b 方差c 标准差d 四分位间距5、产生均数有抽样误差的根本原因是( a )a.个体差异b. 群体差异c. 样本均数不同d. 总体均数不同6. 男性吸烟率是女性的10倍,该指标为( a )(a)相对比(b)构成比(c)定基比(d)率7、统计推断的内容为(d )a.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b.检验统计上的“检验假设”c. a和b均不是d. a和b均是8、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其目的是检验( b )a两样本均数是否不同 b两总体均数是否不同c两个总体均数是否相同 d两个样本均数是否相同9、有两个独立随机的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1和n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 检验时,自由度是(d )(a)n1+ n2(b)n1+ n2–1(c)n1+ n2 +1(d)n1+ n2 -210、标准误反映( a)a 抽样误差的大小 b总体参数的波动大小c 重复实验准确度的高低d 数据的离散程度11、最小二乘法是指各实测点到回归直线的 (c )a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b垂直距离最小c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d纵向距离最小12、对含有两个随机变量的同一批资料,既作直线回归分析,又作直线相关分析。
令对相关系数检验的t值为t r,对回归系数检验的t值为t b,二者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c )a t r>tb b t r bc t r= t b d二者大小关系不能肯定13、设配对资料的变量值为x1和x2,则配对资料的秩和检验( d)a分别按x1和x2从小到大编秩b把x1和x2综合从小到大编秩c把x1和x2综合按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d把x1和x2的差数按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14、四个样本率作比较,χ2>χ20.05,ν可认为( a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 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15、某学院抽样调查两个年级学生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其中甲年级调查35人,阳性人数4人;乙年级调查40人,阳性人数8人。
1.一个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计划增长8%,实际增长20%,则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C ) A 、12% B 、150% C 、111.11% D 、11.11% 2.时点指标的数值( A )A 、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无关B 、通常连续登记C 、时间间隔越长,指标数值越大D 、具有可加性3.总体各部分指标数值与总体数值计算求得的结构相对数之和( C ) A 、大于100% B 、小于100% C 、等于100% D 、无法确定 4.统计分组的核心问题是( B )A 、划分各组界限B 、选择分组标志C 、确定组数D 、确定组距 5.平均指标反映了( A )A 、总体次数分布的集中趋势B 、总体分布的特征C 、总体单位的集中趋势D 、总体次数分布的离中趋势 6.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A )A 、选取调查单位的方式不同B 、调查的目的不同C 、调查的单位不同D 、两种调查没有本质区别 7. 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9.2%、8.6%、7.1%、7.5%,则定基增长速度为( D ) A 、9.2%×8.6%×7.1%×7.5% B 、(9.2%×8.6%×7.1%×7.5%)-100% C 、109.2%×108.6%×107.1%×107.5%D 、(109.2%×108.6%×107.1%×107.5%)-100%8.累计增长量与其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的关系表现为( B ) A 、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积 B 、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和 C 、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差 D 、以上都不对9.设p 表示商品的价格,q 表示商品的销售量,1011q p q p ∑∑说明了( B )A 、在基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B 、在报告期销售量条件下,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C 、在基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D 、在报告期价格水平下,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10.在回归方程y ˆ=a+bx 中,回归系数b 表示( D )A 、当x =0时y 的期望值B 、x 变动一个单位时y 的变动总额C 、y 变动一个单位时x 的平均变动量D 、x 变动一个单位时y 的平均变动量11.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C )A 、职工人数B 、机器台数C 、工业总产值D 、车间数12.人均收入,人口密度,平均寿命,人口净增数,这四个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C )。
《统计学》作业簿所在学院:所学专业:姓名:学号:任课教师: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会计教研室第一章绪论一、判断题1、统计数字的具体性是统计学区别于数学的根本标志。
()2、社会经济统计是在质和量的联系中,观察和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3、离散变量的数值包括整数和小数。
()4、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任何一对总体和总体单位都可以互相变换。
()5、统计指标系是对许多指标的总称。
()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研究的数量必须是()A.抽象的量B.具体的量C.连续不断的量D.可直接相加的量2、统计总体最基本的特征是()A.数量性B.同质性C.综合性D.差异性3、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A.总体单位各标志值不应有差异B.总体的各项指标都是同类性质的指标C.总体全部单位在所有标志上具有同类性质D.总体全部单位在所有某一个或几个标志上具有同类性质4、一个统计总体()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5、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研究目的不同()A.总体单位有可能变换为总体,总体也有可能变换为总体单位B.总体只能变换为总体单位,总体单位不能变换为总体C.总体单位只能变换为总体,总体不能变换为总体单位D.任何一对总体和总体单位都可以互相变换三、简答题1.什么是数量指标?什么质量指标?2.试述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的区别和联系。
四、思考题作业成绩批改教师批改日期第二章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一、判断题1、全面调查只适用于有限总体的调查。
()2、人口普查可以经常进行,所以它属于经济性调查。
()3、在任何条件下,典型调查的资料均可以推算总体指标。
()4、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两者通常是一致的,但有时也是不一致的。
()5、专门调查是为了研究某些专门问题而临时组织的调查,它和定期统计报表是两种不同的方式。
()6、在等距数列中,组距的大小和组数的多少成反比。
()7、两个简单分组并列起来就是复合分组。
1、一家大型商业银行在多种地区设有分行,其业务重要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等项目旳贷款。
近年来,该银行旳贷款额平稳增长,但不良贷款额也有较大比例旳增长,这给银行业务旳发展带来较大压力。
为弄清晰不良贷款形成旳因素,管理者但愿运用银行业务旳有关数据做些定量分析,以便找出控制不良贷款旳措施。
该银行所属旳25家分行旳有关业务数据是“例11.6.x ls”。
(1)试绘制散点图,并分析不良贷款与贷款余额、合计应收贷款、贷款项目个数、固定资产投资额之间旳关系;2计算不良贷款、贷款余额、合计应收贷款、贷款项目个数、固定资产投资额之间旳有关系数(2)求不良贷款对贷款余额旳估计方程;从表系数可以看出常量、应收贷款、项目个数、固定资产投资额,都接受原假设,只有贷款余额回绝原假设,因此只有贷款余额对不良贷款起作用。
系数a模型 非原则化系数原则系数 t S ig. B 原则 误差试用版1(常量) -1.022.782-1.306 .206 各项贷款余额 (亿元).040.010.8913.837.001本年合计应收贷款 (亿元) .148.079.2601.879.075贷款项目个数 (个).015.083.034.175.863本年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029.015-.325-1.937.067a. 因变量: 不良贷款 (亿元)从共线性可以看出,第五个特性值对贷款余额解释87%,相应收账款解释度为12%、对贷款个数解释度为63%、对固定资产投资解释度为5%。
因此不是太共线。
、线性方程为Y=0.01X Y为不良贷款,X为贷款余额。
4 检查不良贷款与贷款余额之间线性关系旳明显性(α=0.05);回归系数旳明显性(α=0.05);通过对上表分析得出:贷款余额线性关系通过明显性检查,回归系数2.练习《记录学》教材P330练习题11.1、11.6、11.7、11.8、11.15,相应旳数据文献为“习题11.1.xls”、“习题11.6.xls”、“习题11.7.xls”、“习题11.8.xls”、“习题11.15.xls”。
作业一一、简述中心极限定理和大数定理。
答:中心极限定理:中心极限定理的具体内容是:如果从任何一个具有均值μ和方差σ2的总体(可以具有任何分布形式)中重复抽取容量为n 的随机样本,那么当n 变得很大时,样本均值X 的抽样分布接近正态,并具有均值μ和方差n2 。
大数定理:我们知道,概率论中用来阐明大量随机现象平均结果的稳定性的定理,是著名的大数定理。
其具体内容是:频率稳定于概率,平均值稳定于期望值。
二、试述正态分布的性质与特点。
——P109答:(1)正态曲线以x=μ呈钟型对称,均值=中位数=众数(2)在x=μ处,概率密度最大;当区间离μ越远,x 落在这个区间的概率越小。
(3)正态曲线的外形由σ值确定。
对于固定的σ值,不同均值μ的正态曲线的外形完全相同,差别只在于曲线在横轴方向上整体平移了一个位置 。
(4)对于固定的μ值,改变σ值,σ值越小,正态曲线越陡峭;σ值越大,正态曲线越低平。
(总之,正态分布曲线的位置是由μ决定的,而正态分布曲线的“高、矮、胖、瘦” 由σ决定的。
)(5)E(X)= μ D(X)= σ2三、简述统计量成为总体参数的合理估计的三个标准——P143答:估计量如果具有无偏性、一致性和有效性这三个要求或标准,就可以认为这种统计量是总体参数的合理估计或最佳估计。
如下:1、无偏性。
如果统计量的抽样分布的均值恰好等于被估计的参数之值,那么这一估计便可以认为是无偏估计。
换句话说,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估计量的期望值就是参数本身。
2、一致性。
虽然随机样本和总体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当样本容量逐渐增加时,统计量起来越接近总体参数,满足这种情况,我们就说该统计量对总体参数是一个一致的估计量。
3、有效性。
估计量的有效性指统计量的抽样分布集中在真实参数周围的程度。
如果估计是无偏的,就可以用估计量的标准差来量度这种集中程度。
标准差越小,估计量的有效性越高。
然而效率总是相对的,没有一种估计量完全有效,完全有效意味没有丝毫抽样误差。
统计学A练习题教学班号:学号:姓名:第一章导论一、思考题1、简述(jiǎn shù)统计的涵义及其关系。
2、简述(jiǎn shù)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什么(shén me)是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它有什么特点?4、统计(tǒngjì)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5、社会(shèhuì)经济统计的任务和职能是什么?6、统计活动过程阶段及各阶段的关系如何?7、什么是总体与总体单位?8、简述标志和指标的关系。
9、什么是统计指标体系?为什么统计指标体系比统计指标更重要?10、什么是变量和变量值?11、什么是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如何判断?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包括()。
A、调查方法、汇总方法、预测方法B、相对数法、平均数法、指数法C、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D、整理方法、调查方法、分析方法2、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抽象的数量关系B、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C、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D、数量关系和研究方法3、几位学生的某门课程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和 96分,则成绩是()。
A、质量指标B、数量指标C、数量标志D、品质标志4、要了解20个工业企业的职工的工资情况时,则总体是()。
A、20个工业企业B、20个工业企业的职工工资总额C、每一个工业企业的职工D、20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5、标志是说明()。
A、总体单位特征的B、总体特征的C、单位量的特征的名称D、单位值的特征的名称6、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7、为了了解某市高等学校的基本情况,对该市所有高等学校进行调查,其中某一高等学校有学生(xué sheng)5285人,教师950人,该校最大系有师生780,其中教师120人,正、副教授36人,占教师总数的19.3%,上述数值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有()。
《统计学原理》第一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研究在( B )阶段的方法属于大量观察法。
A,统计设计 B,统计调查 C,统计整理 D,统计分析2,把一个工厂的工人组成总体,那么每一个工人就是( A )。
A,总体单位 B,数量标志 C,指标 D,报告单位3,几位工人的工资分别为1500元、1800元和2500元,这几个数字是( C )。
A,指标 B,变量 C,变量值 D,标志4,变异的涵义是( A )。
A,统计中标志的不同表现。
B,总体单位有许多不同的标志。
C,现象总体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指标。
D,品质标志的具体表现。
5,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是( D )。
A,老王今年55岁。
B,钢材 C,宁波至北京机票1480元。
D,公司今年利润50万。
6,某市进行一次零售业质量与价格抽查,其调查单位是( C )。
A,该市所有食品商店 B,每一个食品商店 C,每一种零售食品 D,全部零售食品7,某市组织一次物价大检查,要求12月1日至12月15日全部调查完毕,这一时间规定则是( B )。
A,调查时间 B,调查期限 C,标准时间 D,登记时间8,规定普查标准时点旨在保证调查的( A )。
A,准确性 B,时效性 C,周期性 D,可比性9,对于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检查和控制应采用( D )的方法。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普查 D,抽样检验10,对现象总体最有代表性的调查单位要推( D )单位。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11,某市工业企业2004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时间规定在2005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B )。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12,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B )。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二、填空题1.社会经济统计学所研究的数量问题有自己的特点,即(数量性)、总体性和(变异性)三个。
一、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3、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
(×)4、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全部职工的工资水平,都可以称为统计指标。
(×)5、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6、某一职工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品质标志,职工的平均工资在指标的分类上属于质量指标。
( √ )7、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固定不变的. (×)8、质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质的特征,因此可以用文字来表述。
(×)9、指标与标志一样,都是由名称和数值两部份组成的。
(×)10、数量指标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质量指标由品质标志值汇总而来. (× )11、一个统计总体可以有多个指标. ( √ )二、单选题:1、属于统计总体的是(B )A、某县的粮食总产量B、某地区的全部企业C、某商店的全部商品销售额D、某单位的全部职工人数2、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D)。
A、调查单位B、标志值C、品质标志D、总体单位3、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B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一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企业4、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D )。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5、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 .A、男性是品质标志B、人的年龄是变量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6、总体的变异性是指(B ) .A.总体之间有差异B、总体单位之间在某一标志表现上有差异C.总体随时间变化而变化D、总体单位之间有差异7、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 分、78 分、88 分、89 分、96 分,“学生成绩”是(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