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艺术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简述原始艺术起源与发展19 世纪上半期,在考古学家对原始社会开始研究之前,原始的社会和艺术一直是模糊不清非常渺茫的。
后来各门科学有了迅速地发展,为研究事业提供了有利和便捷的条件和丰富的资源,人们开始逐渐对原始社会有了认识。
在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说到:“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
”为了获得生存,人类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不断的发达着自己的双手,同时,智力也得到发展,生活条件逐步得到保障。
随着知识的增长,精神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继而就有了艺术。
绘画、雕塑、舞蹈等,原始社会的艺术就此发展。
数万年之前,处于原始社会的人类如何创造艺术?在法国和西班牙的洞窟里至今还保存着绘画的痕迹,考古学家判断出,这些绘画是距今年之前的克鲁马农人之作,在这么久后,我们还仍然看得出画作颜色鲜明,经久不衰。
尽管人类的起源是非常遥远的过去,但美术的发展却没有那么久的历史,真正的美术的产生是在原始社会发展的旧石器时期。
旧石器时代经过了漫长的时期,它的早起发展占了绝大部分的时间,据推测,大约三万年前人类居住于洞穴之中,气候寒冷,但是在那些洞穴里,还存有狩猎民族的壁画和雕刻品。
旧石器时代人类生存的主要来源是狩猎,他们设计圈套和陷阱或者集体合作猎杀动物,长期以来,人类就对动物的习性通晓,所以那时的绘画多以人们猎杀动物和与之搏斗的形象较多出现。
比如马和鹿在奔跑,或是人类正和野兽搏斗等,有人把当时旧石器时代的美术称为“记忆的美术”。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雕刻壁画主要分布在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题材几乎都是关于各类动物,这些绘画内容主要是当地动物分布情况和狩猎情况有关的。
此时的洞窟壁画还处于萌芽期,人类用手指作画,后来才有了笔刷,但也都是羽毛、草枝或动物的毛发而已。
到了旧石器时代后期,人类已经具有较好的活动能力和劳动技巧,鱼叉出现,证明了狩猎技巧的提升。
人类在历史中有了进步,绘画再度出现,丝刻画开始盛行,对象大多为牛、鹿、马等。
而此时的人类自己已经有了生存的保障,不再畏惧野兽了,所以猛兽题材的绘画也不多了。
旧石器时代的原始艺术展开全文1。
艺术从打制石器中诞生艺术是人类智慧的创造,只有人类才有艺术。
人类创造的最古老的艺术是原始艺术。
原始艺术也称史前艺术,它一般指人类在远古的原始社会中所创造的艺术;近年来中国学术界也有人借用黑格尔的话,把它称之为"艺术前的艺术"。
艺术是何时起源的和怎样起源的?长期以来是艺术家、艺术史家、美学家、哲学家和史前考古学家十分关注的问题。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探索,发表了不计其数的长篇论著,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诸如艺术起源于劳动说,起源于模仿说,起源于情感和思想的交流说,起源于游戏说、巫术说、宗教说、心理说、幻觉说等等。
然而,不管他们的分歧有多大,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就是研究艺术的起源问题,首先需要追寻人类起源的足迹,将视角伸向遥远的远古时代。
人类的起源是从人类学会打制第一把石刀开始。
因为,没有一只猿手曾经制造过一把哪怕最粗笨的石刀。
古人类学家告诉我们,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的发展经过了五个阶段,即腊玛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阶段。
从直立人告别南方古猿以来,距今至少也有300多万年的历史。
可见,人类的起源是非常久远的。
在考古学上,人类的远古时代是石器时代,它又被考古学家划分成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三个阶段。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制造和使用旧的(或最古老的)打制石器的时代,新石器时代是人类制造和使用新的磨制石器的时代,中石器时代是二者中间的一个过渡阶段。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最遥远的远古时代,它相当于地质时代中的更新世。
探索人类的起源和艺术的起源应该从旧石器时代开始。
多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在探索人类的起源和远古时代的物质文化史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丰硕成果。
目前,中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十分丰富。
从人类化石来说,最初发现的北京人、河套人和山顶洞人化石已经为中国早期人类进化史勾画出一个大致的轮廓。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类化石的材料又大大增加。
西方艺术简史(完整版)一、原始、古代(公元前-公元476年)(注:公元476年是西罗马灭亡的时间,从这之后,欧洲开始进入了黑暗中世纪,一直到东罗马灭亡,文艺复兴开始。
)原始艺术是指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三万到一万多年之间。
原始美术包括洞窟壁画、岩画、雕刻、建筑等,大多数现已发现的美术作品集中在欧洲,分别属于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古埃及艺术公元前3000年,上埃及国王美尼斯征服下埃及,建立了统一的专制王朝。
此后,埃及经历了古王国、中王国和新王国(前1071-前332)三个统一时期。
古埃及艺术,一般指公元前332年前的埃及美术。
其特点是:建筑体量巨大,宏伟壮观,具有强烈的崇高感;雕刻朴素写实,整体性强,有观念化、概念化和程式化的倾向;绘画线条流畅优美,色彩丰富。
现遗存一些金字塔、雕刻和墓室壁画。
埃及艺术是人类最早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美索不达米亚艺术公元前3000-前331年出现于西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一带(即今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约旦、巴勒斯坦一带和伊朗西部)的美术。
美索不达米亚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两河之间。
其特点是:各种艺术风格互相渗杂,多种渊源汇集,造型艺术绚丽多彩。
传世艺术品有圆雕、浮雕、陶器、乐器和贵金属工艺品,以及巨大的神庙和宫殿遗址。
希腊艺术通常指公元前12-前1世纪希腊及其附近岛屿和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的美术,广义上包括爱琴艺术。
公元前5-前4世纪,是希腊艺术的全盛时期,产生了米隆、菲迪亚斯、波利克里托斯、斯科帕斯、普拉克西特列斯等艺术家和帕提侬神庙、宙斯祭坛等建筑艺术。
其雕刻具有强健的体魄、昂扬的精神和典雅优美的造型,被尊崇为造型艺术的典范。
罗马艺术公元前509-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的美术。
继承希腊艺术成就,融会欧洲、北非、西亚美术的地方因素,创造了大量的美术作品。
其内容多为享乐性的世俗生活,形式上追求宏伟壮丽,刻画人物强调个性。
第一章艺术的起源与原始艺术第一节艺术的起源一、艺术的界定我国古代对艺术的理解:艺术的独立时间:17世纪表现:艺术研究院的成立从法律上把纯艺术与手工技艺分离术语的合理化----art艺术是甚么?亚里士多德: 艺术是自然的模仿莱新: 艺术是以美为理想, 而完成的自然托尔斯泰: 艺术是人间传达其感情的手段马蒂斯: 艺术是自我感情的表现“艺术”概念的历史发展——艺术作为摹仿“艺术”概念的历史发——艺术作为表现❑摹仿说——艺术再现客观世界,表现说——艺术表现主观世界,18C之后表现说成为西方的主流艺术观点。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1953年出版的名著《镜与灯》中,用镜隐喻摹仿说,心灵作为接受体,像镜子一样反映客观世界;用灯隐喻表现说,心灵作为发光体,像灯一样流溢主观感情。
❑欧洲18C后半叶~19C上半叶两大文艺思潮❑浪漫主义——以艺术表现说为基础❑现实主义——以艺术摹仿说为基础艺术的奥秘艺术是人创造的特殊的审美价值,它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主观感情。
艺术作为人工制品,必须具有物质载体,但这种载体具有强烈的精神反映,表现某种社会心理和时代氛围。
严格的意义艺术是人类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像反映, 也是艺术家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艺术主要是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要,从而在社会生活,尤其是人类精神领域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艺术”给我们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具备了“最大的可能”二、艺术殿堂的建构1、艺术的分类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凝固的音乐罗马万神殿——宏伟刚劲广袤威严本体论原则其他艺术分类原则艺术的用途艺术样式发展的不平衡古希腊----雕塑和戏剧中世纪----音乐和建筑文艺复兴----绘画17~18世纪欧洲----戏剧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诗歌、音乐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期----文学(长篇小说)中西处理艺术的态度西方是智性的中国是以与生活所系为主.中国主张:艺术生活化,而生活的最高境界就是艺术.中西艺术正在融合之中,新的艺术面貌即将呈现出来第二节原始艺术原始艺术:旧石器艺术:石器、洞穴、雕刻新石器艺术:建筑、陶器史前艺术产生于文字产生之前的历史混沌之中,它以艺术形象记录了人类祖先的生活和情感。
社团课学习参考资料之远古三代艺术史之原始艺术的发展新石器时代是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
在新石器时代以前,人类经历了数百万年茹毛饮血的蒙昧或野蛮时代。
那时,人类主要是适应自然,学会生存的本领。
只有到了新石器时代,才进入所谓半开化半文明状态,并向着文明时代迈进。
新石器时代始于距今大约10000年前后,它的出现是以农业的种植;家畜的驯养;磨制石器的应用和制陶术的发明为其首要条件。
农业的种植和家畜的驯养,为人们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使人类社会的生活有了基本保证;磨制石器的应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和技术的进步;制陶术的发明,使人类第一次掌握了除石头以外的另一种新材料,从而为物质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
正是这四项重大的创造,使人类从适应自然、依靠自然跃进到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人类社会的状态也从原始人群进入原始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成为人类远古时代社会经济、文化和艺术发展的新起点。
从1921年在中国大陆发现第一个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揭开中国远古时代神秘的面纱以来,中国的新石器时代的kao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现在,中国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达7000余处,从黑龙江畔到西藏高原,从内蒙古草原到华南沿海,到处都有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文化遗存。
在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几乎同现代村落一样密集。
在如此众多的遗址中,经过科学发掘的就有400多处,其中有的发掘出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有的发掘出多达千余座新石器时代的墓葬,至于发现的各种陶、石、玉、骨、角、蚌等人工制品,更是多得难以计数。
所有这些,对了解当时人类生活和社会形态,都提供了生动具体的实物证据。
使我们对中国远古时代再也不感到那么陌生,那么神秘了。
以原始农耕文化为主体的中国各地新石器时代遗存,内涵丰富,面貌各异。
考古学家根据它们不同的鲜明特征,已经划分出近30个新石器时代文化。
这些文化各有自己独特的原始艺术形式,分别代表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氏族先民的杰出创造,它们大体可分为早、中、晚三个发展阶段。
一、对原始艺术的认识原始艺术本质上讲就是活命的艺术。
在很久以前,原始人的生存是很艰难的,随时都有可能被自然淘汰。
在这种境况下,艺术与生存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它对生存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原始艺术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类的生活形式以及思维逻辑。
原始艺术的内容包括食物、生殖以及对死亡的恐惧。
当时的人类生活很简单,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食物,有了食物才有能力,继而才有可能生存下去。
因此在原始壁画中大多都是有关于自然的形式。
壁画中常有有动物的存在,随着人类劳动能力的增强,植物和人也逐渐出现在岩画中。
生殖也是重要的方面,原始人在这方面有着强烈的崇拜。
死亡率高是原始社会的一大特点,随时会遇到野兽的袭击、自然灾害以及疾病的困扰,因此对死亡的恐惧感是空前强大的。
由于用物质改变世界很困难,因此原始人企图用精神来改变世界,这就出现了原始巫术。
原始巫术的道具就是大型的原始艺术作品。
巫师是历史上的第一批艺术家,他们用巫术来保护人们不受外界伤害以及解释恐怖的现象。
二、古希腊艺术分期及其特点按照希腊艺术风格的变化,可将古希腊的艺术可分为五个时期:早期、古风、古典、全盛及希腊化时期。
早期艺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八世纪,那是希腊文明的酝酿时期,希腊的神话也形成于此时。
古风时期是希腊艺术的形成期。
公元前六世纪,希腊各个城邦都加强了对外贸易,接触到亚洲、北非等地的文化,在他们的艺术中便融合了一些东方元素,在瓶画、建筑和雕塑方面得到了应用,使得自己的艺术独具特色。
这个时期出现的希腊柱式,确立了雕塑发展的基本特征。
公元前五世纪,希腊艺术家力求摆脱旧观念的束缚,但还没有彻底改变,艺术风格比较严谨,这是希腊文化的古典时期。
伯利克里统治的黄金时代是希腊文化的全盛时期。
在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民主制度达到了鼎盛时期,希腊艺术家敢于创新,勇于突破旧俗观念,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使得艺术走上了最辉煌的时期。
希腊化时期艺术呈现下坡趋势,但他仍旧抨击庄严的古典理想模式,呈现着丰富多样的面貌。
原始社会艺术造型的基本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艺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在原始社会,艺术造型的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规律。
本文将探讨原始社会艺术造型的基本规律,并试图以人类的视角来描述这些规律。
一、自然主题的表达原始社会的人们与自然紧密相连,他们的生活与自然息息相关。
因此,原始社会艺术造型往往以自然主题为基础。
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原始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例如,他们描绘了动物、植物、山水等自然元素,以表达对自然界的感激和赞美。
二、简洁而生动的手法原始社会的艺术造型通常采用简洁而生动的手法。
原始人并不追求精确的形象,而是以简洁的线条和形态来表达事物的本质。
他们通过抓住事物的特征和特点,用最简单的方式来描绘,从而达到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的效果。
三、符号的运用原始社会的人们并不具备书写能力,因此他们通过符号的运用来表达意义。
艺术造型中常常出现一些特定的符号,代表着某种含义或象征。
这些符号可能代表着生命、力量、幸福等。
通过符号的运用,原始人传达了他们的情感和思想,使得艺术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四、集体意识的体现原始社会的人们生活在部落中,具有强烈的集体意识。
因此,原始社会艺术造型往往体现了集体的特点和价值观。
在艺术作品中,人们通常以集体形象为主题,强调团结、合作和共同目标的重要性。
此外,原始社会的人们也借助艺术来传承和弘扬自己的部落文化,以加强集体认同感。
五、寓意与神秘感原始社会的艺术造型往往富有寓意和神秘感。
原始人相信,艺术作品中蕴含着某种神秘的力量和能量。
因此,他们通过艺术来与神灵沟通,祈求祝福和保护。
艺术作品中的符号和图案常常被赋予了特殊的神圣意义,使得作品更加神秘而令人着迷。
六、情感与审美的表达尽管原始社会的人们生活在相对简陋的环境中,他们对美的追求却从未停止。
原始社会艺术造型中常常表达出人们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原始人表达了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乐观和热情。
原始艺术.txt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我允许你走进我的世界,但绝不允许你在我的世界里走来走去。
原始艺术具有生硬性、纯真性、力感性和野性,这既是因为原始价值关系通常是低级、粗浅、简单、直接和本能的,又是因为当时人的认识能力非常有限,只能采用粗浅、简单、直接和机械的艺术形式来反映和描述周围存在的客观事物。
编辑本段基本特点
“原始艺术”本身就是一个含义丰富、变动不居的概念,再加上与之内涵相类似的“艺术前的艺术”、“史前艺术”左右我们的视线,使“原始艺术”对我们来说充满了神秘和距离。
这种距离既与我们的理解有关,当然也与悠远的历史有关。
一般而言,“原始艺术”的时间上限我们可以界定为三百万年前,即与人类的起源同步,下限可以界定在四万年前,即旧石器时代晚期。
限于立意,本文所指的“原始艺术”是指后者,以欧洲发现的原始洞穴壁画为主要代表。
这些“原始艺术”不仅具备了对称、几何形态、光滑等形式特征,越发显现出原始艺术的艺术性,但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原始艺术还不完全是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它具有自身的若干特点。
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
在西南欧的西班牙北部及法国南部以蒙特底尼为中心的地区,即被考古学家称为“法兰科—康塔布尼亚美术圈”的地区遗留了大量的洞穴壁画,这些壁画展现出令现代人难以置信的艺术性。
以最早发现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为例,这是一个长1000英尺的大洞穴,其洞顶布满了精美的壁画,即著名的“大壁画”。
“大壁画”的外轮廓有的刻得很深,有的刻得浅而细,再用黑线勾勒与红色填彩。
当时的无名画匠充分利用了岩石表面的凹凸不平,以表现动物的肌肉和骨骼的起伏变化,在表现伏卧的动物的躯干时,巧妙地利用岩石的凸起处,组成肌肉圆块的形状,再加上蜷曲的四条腿,而举世闻名的《受伤的野牛》就是这样制作出来的。
在它上面还有30多种其它旧石器时代动物的形象,这些图形经过彩色渲染,他们有的在奔跑,有的在躺卧,还有的受了伤。
可谓千姿百态、生动自然、神态逼真、透视准确。
其风格极其粗犷有力,生动地描绘出了各种动物的立体感和动态感。
从1879年首次发现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到现在已发现了的已数以百计,甚至在非洲和印度地区也发现了同类洞穴。
这说明洞穴壁画是一种世界性的普遍现象。
这些“原始艺术”以其精练的技法、质朴的表现力曾深深影响了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许多艺术家,比如高更、毕加索等。
时至今日“原始艺术”也是世界各地博物馆和展览馆里的重头戏。
“原始艺术”所展现的艺术魅力我们不可否认,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它的“非艺术性”,即“原始艺术”所具有的实用性特征。
这一点鲁迅先生说的很清楚:“画在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里的野牛,是有名的原始人的遗迹,许多艺术史家说,这正是“为艺术而艺术”,原始人画着玩玩的。
但这解释未免过于“摩登”,因为原始人没有19世纪的文艺家那么有闲,他的画一只牛,是有缘故的,为的是关于野牛,或者是猎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
”实际上,洞穴对原始人来说不仅是他们艺术创作的场所,也是他们进行举行各种祭礼仪式,做狩猎准备甚至就是居住的场所。
他们创作的壁画、岩画、雕塑、彩陶在他们看来从来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的,与我们正相反,他们是从实用的目的而创造的。
原始艺术所具有的艺术性与实用性特征与我们对原始艺术的理解相关,我们所谈的原始艺术事实上是在两个层面上来谈的,一是原始人眼中的原始艺术,即由原始人创造并由之使用的原始艺术;一个是现代人眼中的原始艺术,即通过考古发现等途径发掘出,展现在我们现代人面前的原始艺术。
虽然在物质和形态上是同一个东西,但对原始人和现代人的意义却不尽相同。
由于历史的差异,两者对艺术的理解也有着巨大的差异。
我们继承的是18世纪以来的艺术观,把超功利性和审美性视为艺术品的最本质特征,但原始人的观念则没有这么先进,比如他们创造的具有形式美感的工具、原始洞穴壁画和雕刻与实用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具有几何形态、光滑、对称等形式因素的工具首先是为了省力、好用和效率;原始洞穴壁画则很可能与巫术有关,壁画是为了更好的狩猎;原始雕刻则与原始生殖
崇拜有关,雕刻是为了自身和种族的繁衍。
原始人采取实用的态度其实并不奇怪,其生产力水平、思维水平还不足以使他们采取审美的态度。
实用先于审美,功能先于形式,这是世界上所有原始民族的艺术都遵循的发展规律。
因此原始艺术总是与实用相联系的,从而体现出既与实用性相联系又与实用性相脱离的特征。
具有原始思维的特征
人类的任何作品都与人的思维相关联,“原始艺术”也不例外。
“原始艺术”的创造者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状态属于原始思维,它不同于现代人的逻辑思维方式。
逻辑思维要求遵循排中律、矛盾律等思维规律,而原始思维没有严格的、稳定的逻辑思维结构以及逻辑规律,它是以与人的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直觉思维为基础的,但又不是无逻辑的混乱思维,而往往是通过直觉中的具体对象作为思维的工具和媒介的。
研究原始思维的列维·布留尔认为原始思维遵循“互渗律”原则,他说:“原始人的思维不像我们的思维那样对存在物和客体的区别感兴趣。
实际上,原始人的思维经常忽视这种区别。
”在原始初民看来,人与物之间、不同类型的生命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梦中的事物与现实中的客观事物之间等等没有截然不同的区别,也没有不可突破的界限,天地之间的所有一切都是一个共同体,所有的部分都可以相互转化、相互沟通、相互渗透。
原始初民正是通过存在物的神秘互渗使它们接近和联合起来,以至于把完全不同的事物看作是同一事物。
我们在很多原始洞穴壁画中可以看出这种思维的痕迹。
在原始洞穴壁画中某些动物形象的身上画有箭簇、长矛或鱼叉之类的武器,有的还直接受到过武器的打击。
如拉斯科洞穴壁画中有一欧洲野牛,从背部被一根长矛刺穿,肠子从腹中淌了出来;另有一些野牛,身上有矛戳的痕迹;蒙太邦洞穴壁画中有一匹马,身上被人用手指戳了许多洞;费莱尔洞穴中的熊,几乎全身为箭刺穿,血正从一处处伤口喷出等等。
人类学家弗雷泽用模仿巫术来解释种种现象,即通过模仿实现他想做到的事,如画出某些动物的形象,在猎物身上画出箭簇,即可在接下来的狩猎活动中真正令它中箭受伤,在狩猎前模仿将其杀死,即可真正将其杀死。
可见在他们的思维方式中,现实的猎物和壁画中的猎物是贯通的,施之于此的行为也会同样作用于彼,两者同质同构。
因此在原始人看来,在主体与客体,社会与自然,生命与无生命,世俗与神圣之间都是贯通的,两者既是同一个东西,又不是同一个东西。
如中国彩陶中的鱼纹图案,作为一定氏族的图腾符号,不但有鱼本身的含义,而且还象征着部落氏族成员的共同祖先和血缘上的联系,具有社会的意义。
在这种原始逻辑的思维方式下,任何自然事物、精神观念和心理感受都会具有形象性、具体性、象征性等特点。
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
欧洲的原始洞穴壁画的主题基本以动物为主,以植物和人为题材的作品则很少。
有美术史家对阿尔塔米拉洞的壁画加以编号,发现除了各种形态的野牛、鹿、野猪等形象外,基本没有其他的形象。
实际上,在世界各地的壁画、岩画遗存中,动物题材都占有突出的比重,一个合理的推测是,当时原始人处于狩猎时代,动物是他们的主要食物来源,也是他们生存的重要保障,对动物的关注构成了他们几乎全部的生命意义。
而植物的获取虽然对原始人的生存也很重要,但动物能给原始人带来更多热量,因而在原始人世界中地位更重要。
至于人的形象只是曾在原始洞穴中以手印的形式出现过,而反映原始人的劳动、狩猎、祭祀等活动的作品则异常少见,这种现象说明在“原始艺术”中主要体现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表达。
从“原始艺术”的内容看,主要反映了原始人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
但有一个题材逐渐扩大的现象。
在最早的原始洞穴壁画中我们发现的基本是动物的形象,很少有人和植物的形象,到了岩画时代,我们才发现人类的形象第一次大量地出现。
这说明早期的原始艺术只关注动物,但随着人类劳动实践能力的日益强大,对动物的依赖性变得越来越小,人们有了其它的生存之道,因此对动物的关注也就越来越少。
时至今日,学界对“原始艺术”的研究还在继续深入,相信随着考古学和人类学更多发现,还
有更多的神秘将被揭开。
编辑本段联系区别
原始艺术还保持着对对象的直接的实用功利关系,后来才获得某种独立的审美价值。
原始民族的艺术活动还往往同图腾、神话、宗教、巫术等观念或活动混杂在一起,并在其影响下产生出来,而现代艺术是传统艺术的变种.是为一些思想潮流所催生的早产儿.我们现在所能接触的传统艺术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岁月洗礼而沉淀下来的,一般都是经过大多数人认可,具有代表性和局部的权威性.而现代艺术仅经过这一时代的考验,得到的仅是这一个时代的部分人的认可,它可能只是艺术的某一表现形式,也可能仅仅提出艺术的概念.现代艺术只有再经过更长时间的考验,变为若干年甚至千百年后的能公认的艺术,才真正能被称为艺术.这不是一个人光着身子在大街上扭曲着千奇百怪的造型,或用XX烧毁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而自称为行为艺术的人自我定义就可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