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放映室》的影视结合特色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58.17 KB
- 文档页数:2
黄飞鸿第十放映室黄飞鸿第十放映室功夫片是中华民族向世界贡献的一个独特的电影类型。
凭借着这个电影类型,中国人那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被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在中国功夫片的体系中,有一个电影系列是最为闪亮的,那就是黄飞鸿电影。
迄今为止,黄飞鸿系列已经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电影观众贡献了100多部各具特色的作品。
这100多部电影就像100多颗恒星一样,在电影的星空中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星系。
从这些永恒闪烁的星辰中,我们不但可以洞悉中国功夫电影渊源,更能够赞叹和仰望中国商业电影文化的颠峰。
黄飞鸿电影以一种异常绚丽的形式将中国的国技——武术呈现在电影银幕上,在美轮美奂、令人目不暇接的武打动作背后,永远有自强不息、愈挫愈勇、兼容并举的中国精神在巍然擎立。
50多年来,黄飞鸿电影所走过的历程恰恰见证了以香港电影为代表的中国商业电影的发展历程,通过黄飞鸿这个人物,无数优秀的中国电影工作者,用他们卓越的才华,在电影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四个大字——“仁者无敌”。
“仁者无敌”四个大字从画面中推出,叠“黄飞鸿”三个字在屏幕下方——片名字幕:“仁者无敌——黄飞鸿”。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走进《第十放映室》。
从1949年香港开始拍摄第一部“黄飞鸿”电影开始,到如今已经有100多部黄飞鸿电影问世了,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日本的《寅次郎的故事》和美国的“007”系列,在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它是集数最多的系列电影。
50多年以来,黄飞鸿电影象一面旗帜一样在几代香港电影工作者手中被传递着,除了电影技法方面的不断进步以外,黄飞鸿所代表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呈现了不同的面貌。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黄飞鸿,在香港电影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黄飞鸿电影在不同的时代呈现着迥然不同的面貌。
这个人物本来是个严谨的老头,过了几年却又成为一个顽皮的青年,他刚才还是个唯唯诺诺的闷瓜,一会儿却又成为了挥持方遒的一代宗师,甚至黄飞鸿还成为了动画片里的卡通形象。
一、节目宗旨:《第10放映室》的春节特别节目《电影过年》多年来在观众中口碑颇佳,已经成为宣传电影文化方面的一个品牌节目,尤其是今年春节的《香港电影传奇》、五一特别节目《秘境寻奇》、十一特别节目《一言三拍》都取得了较好的收视成绩。
为了进一步加强《电影过年》这档节目的品牌效益,同时为了能在春节期间为观众奉上一道具有强烈电影文化特征和高雅娱乐性的电影文化盛宴,根据中心和部门领导的有关指示精神,我栏目主创人员经过反复论证和策划,拟在春节期间推出《电影过年之天下江湖》系列。
因该系列在春节期间播出,因此我们设想这一系列重点在于强化民俗性与娱乐性,同时,也借此廓清一下许多电影中涉及到的江湖这一概念。
江湖究竟是什么,似乎所有的电影都没有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明确答案,这似乎也是中国哲学的一个特点——老子在《道德经》中,一口气说了许多道,但似乎也没给道一个准确的定义。
而在电影中也是如此,比如,有些电影一开场就谈到江湖,但只是说:“江湖在哪里?江湖在心里。
”再比如说,一些电影开场就是:“心有多大,江湖就有多大”,但也没有告诉我们究竟什么是江湖。
那么,作为一个非常中国化的概念,江湖是什么呢?在本系列节目中,我们将从古汉语、历史、文学史、哲学的角度对江湖这一概念进行全面解析。
比如,江湖一词首先从修辞学的角度来说它是一种借代,那么它是如何从江湖这一实词演变为一种虚指意义的江湖的,再比如,在古汉语中,江湖一词是相对于庙堂而言的,如果我们将庙堂理解为一种官方社会,那么,江湖就可以被泛解为一种民间社会,但对于中国漫长的农业社会历史而言,江湖一词似乎又不能被粗解为广泛意义上的民间社会,因为相对于安居的农民而言,江湖又是一个另类的世界,所以民间才有“跑江湖”一说,实际上,自古代以来,江湖就是指的一种隐性社会。
到现代汉语中,江湖的定义又有衍变,我们初步可以将它理解为“圈子”,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圈子呢?这个圈子的内部结构是怎么样的呢?它又有一些什么样的潜规则呢?这些总是正是我们节目想要回答的问题。
第十放映室映像悬念大师希区柯克希区柯克所贡献给电影艺术的,绝对不仅仅是纯电影的技巧。
就像他的电影中的人物往往有多重人格一样,希区柯克的电影人格也是多重的。
他是悬念大师,也是心理大师,更是电影中的哲学大师。
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如此深刻地洞察到人生的荒谬和人性的脆在精心设计的技巧之下,我们看到的是一颗在严厉的天主教家教之下饱受压抑的灵魂。
希区柯克的电影,是生与死、罪与罚、理性与疯狂、纯真与诱惑、压制与抗争的矛盾统一体,是一首首直指阴暗人心的诗。
希区柯克1899年生于伦敦经营蔬菜批发的普通人家。
1920年进入电影界。
经历了字幕设计,美术导演,编辑等工作后,1926年导演了他第一部悬疑电影《寄宿人》,受到好评,建立了他在英国电影界的地位。
1938年希区柯克的《巴尔干超特急》也成功卖座,引起好莱坞的注目,适逢二战开始,希区柯克举家前往美国,开始了他在好莱坞的工作。
1980年希区柯克去世,为我们留下了53部电影作品。
希区柯克生于一个天主教家庭,9岁时被送到名为圣•伊格纳修斯公学的基督教学校上学,他在那里接受的是一种将罪恶无处不在观念和逻辑的严密性结合起来的混合式教育。
一部名为《希区柯克和他的时代》的传记,描绘了那所学校体罚学生的情景和学生们在接受惩罚时的微妙心理:违反校规的学生将遭到鞭打,但他可以自己选择受罚时间,可以在早餐前、中午或晚上临睡前。
通常孩子们总是尽量把那个可怕的时刻向后推到晚上,在受罚前的一整天里都处于焦虑、恐惧之中。
这种心理体验对希区柯克后来的导演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悬念大师什么是悬念?希区柯克曾经给悬念下过一个著名的定义:如果你要表现一群人围着一张桌子玩牌,然后突然一声爆炸,那么你便只能拍到一个十分呆板的炸后一惊的场面。
另一方面,虽然你是表现这同一场面,但是在打牌开始之前,先表现桌子下面的定时炸弹,那么你就造成了悬念,并牵动观众的心。
其实,希区柯克的作品并非只靠悬念吸引人,其内涵要深刻得多。
1、第十放映室栏目介绍:栏目类型、栏目内容、片长、制作单位2、第十放映室节目特点:内容特点(好片烂片中国外国各种类型片、优秀影评人、专业角度、资料性)、语言特点、形式特点(主持人淡化,大量旁白)、播放特点(春节全年电影总结、暑期电影总结)、节目定位(受众群体广泛)3、不足:选题范围狭窄、越来越倾向于娱乐化4、总结中国最好的电影评论栏目——论《第10放映室》节目特点《第10放映室》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推出的介绍电影文化的电视电影评论栏目。
到目前为止其收视率颇高、收视群稳定。
它以“展现电影魅力、传播电影文化”为栏目宗旨。
以“引人入胜光与影,入木三分评和说”为制作理念。
采用的是通俗和专业相结合的叙述方式,不同于其他栏目流于表面的影视资讯和明星八卦等方式。
从内容上看,它对电影的主要画面大量展示,并结合国内权威电影研究专家的讲解和评说,提出最新锐的学术观点,带领观众以专业的视角来解读和评析电影。
每期节目围绕一个主题,列举三到五部电影,对电影内容加以介绍和评点,加深观众对影片的理解。
而且,除了关注好莱坞大片和中国主流导演作品外,还向观众介绍小众电影,使观众更加了解中国电影发展的现状。
加之节目中出现的影片大多并不是当季的首映影片,这跟一些电影类的其他节目不同,也使它的风格更趋客观和平静。
此外,因为该节目的创办得到了中影公司的支持,所以节目在片源的获得上占据很大优势。
特别是节目中出现的一些老电影的片断,很多观众可能是第一次见到,甚至网上也找不到同样的可观看的资源。
这样就极大地增强了节目的可看性和资料性。
从形式上看,节目主要以重新剪辑的电影精彩画面和高质量的解说词为支撑,而不需要主持人来调动受众的积极性,大大淡化了主持人的作用。
且其把鞭辟入里,入木三分的解说用老百姓易懂的语言表达,生动有趣,加之与电影画面顺畅的衔接,不会使观众感到拖沓和生硬,可以让观众自始至终地享受到与电影零接触的亲切快感。
从节目设置上看,《第10放映室》每年基本以“电影过年”系列开头,以对该年全年电影的回顾——“春夏秋冬四季篇”结束,春节7天长假则会制作一个映衬节日气氛的系列节目。
魔幻电影并非虚假或低等的思维模式,这些魔幻电影渗入人类行为的原始密码,对他们的分析,会使我们对人身宿命的观察力更为真切而睿智······东西方魔幻电影异同当我们翻开厚重而精彩的电影史册时,作为影迷的你一定会被一个类型深深吸引,从默片时代到电影特技影像,魔幻电影总能把我们引入一个充满着神秘悬疑的世界里。
在这个世界里的东方,仙风道骨鹤发童颜的道长,腾云而来驾雾而去,手中拂尘一扬,一声急急如律令,便将伪装的妖魔打回原形。
在西方,那些看起来瘦弱不堪营养不良的魔法师们,拥有着远超其外表的可怕力量无论是小小的照明术,还是能摧毁高大建筑的爆裂火球术。
他们的神奇总是令第一次接触到他们的人目瞪口呆。
我们可看到,在欧美魔幻电影中,关于历史、神话,甚至法力的描述是有很大区别的。
两种不同的文化里,魔法的内涵具有较大的差异。
我们通常所说的魔法一词,具有浓厚的西方化色彩,而东方文化一般是突出“仙术”“道术”“佛法”这样的称谓。
其次,作为东西方魔幻电影的文学载体,其地位差异很大。
西方魔法的详细记述主要见诸以《指环王》、《龙枪编年史》为代表的奇幻文学中,而东方文化中的仙术、道术的记载,大多见于神魔、志怪小说,如《西游记》、《聊斋》等等。
在两种不同的魔幻电影中,对于法术的发源、原理、使用方式、类别、兵器、道具甚至施法者本人,都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出现在这些电影中的异类生物也随之五花八门,让人目不暇接。
魔幻电影探源电影技术在二十一世纪突飞猛进的进步让我们的古老神话又有了复苏的可能。
近几年来,东西方魔幻电影异军突起,成为号召力极高的类型片之一。
不过东西方魔法的文学载体及其地位差异很大,西方魔法的详细记述主要体现在奇幻文学中,在这些作品里,作者主要是描绘中世纪时期的国家战争、种族和宗教的争端,以及在此背景下某些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比较注重彰显救世除魔式的个人价值和小团体的英雄主义。
第十放映室-恭贺2011之2010年电影回顾(全部评析文字版)CCTV-10第十放映室-恭贺2011之2010年电影回顾(全部评析文字版)---上恭贺2011——2010年电影回顾(春季篇)(开篇导视:2010年第一季度,进口大片与国产大片在市场上展开激烈竞争。
但是《阿凡达》的出现,让后面的一切都没有了悬念。
)简报2010年,中国电影终于站在了一条明确的起跑线前。
在经历了连续7年的狂飙突进之后,中国电影票房总额终于开始触及到了100亿人民币这个门槛。
对于那些偏好整数的人来说,2010,100亿,都仿佛预示着一个全新时代的正式开始。
在2010年,中国电影市场连续刷新了多项票房纪录,同时也悄然改变了中国电影产业链中的大部分环节。
1月份公映的引进片《阿凡达》以史无前例的14.5亿元的票房成绩,重重震撼了中国电影行业的方方面面。
也正是从这一刻起,向100亿进军的号角也正式吹响,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和纪录,更是给这个淘金时代里兴奋的人们增添了各种谈资。
暑期档国产影片《唐山大地震》票房突破6亿元,成为中国电影票房总冠军。
但在当下这个一切皆有可能的电影市场里,一切历史都会被现实迅速地甩到身后。
喧嚣和繁华之后,中国电影所隐藏的种种危机也正在逐渐浮现。
连续飘红的票房数字,在国庆档之后的11月份连续三周未能过亿,市场热情迅速跌落到冰点之下,其成因颇为复杂和耐人寻味。
在年末的贺岁档,三部国产大片轮番上阵,《赵氏孤儿》、《让子弹飞》以及《非诚勿扰2》作为本年度国产电影的代表作,又将会给2010年的中国电影画上一个什么样的句号?在2011年到来之际,作为《第十放映室》的传统节目,《恭贺2011》将以四集特别节目的形式,回顾和盘点2010年国内公映的主要影片。
下面就请观众朋友和我们一起,再次回到2010年令人百感交集的银幕世界。
一月份电影综述:作为2009年贺岁档的延续,本月共有6部影片公映。
以往年份的贺岁档里,12月份公映的几部国产贺岁档大片的厮杀都会延续到1月份,但在2010年,引进大片《阿凡达》彻底改变了中国电影的贺岁档。
2012年第十放映室年终总结2013年,中国电影市场化改革开始,连续十年的高速的市场扩张带来了中国电影票房的一路狂飙突进。
作为一个连续十年对中国电影的艺术创作和市场表现进行观察的节目,今年的《恭贺系列》将基本不再会涉及电影的市场表现,而主要从艺术创作角度对2012年在市场上公映的中外影片进行回顾。
2011年,中国电影年产量超580部,票房总量130亿人民币。
2012年,仅前10个月就生产了638部国产电影,票房133亿。
无论产量还是票房,都超过了去年。
但是,数字上的繁荣,并不能掩饰中国电影在市场和艺术上所面临的双重危机。
刚刚过去的2012年,中国电影在艺术创作上缺乏创新精品,在市场上面对好莱坞大片溃不成军,给一直在高歌猛进的中国电影和志满意得的中国电影人敲响了警钟。
从2003年中国电影市场化改革开始,连续十年的高速市场扩张,带来了中国电影票房的一路狂飙突进,从年票房十亿一路飞涨到2011年的130亿,而2012年,国内总票房则预计可以达到160亿人民币,但是在2012年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变化,那就是:中国电影的票房总额一直在市场份额上低于以好莱坞大片为主的外国引进片。
往年中国电影一直都稳定的保持至少百分之五十五的市场份额,而在2012年,根据前十个月的数据来看,国产片票房仅占市场总额的百分之四十一,即使在年末贺岁档的十一部重磅国产贺岁大片上映之后,这个令人尴尬的市场比例估计仍不会得到根本性扭转。
导致这个重要变化的外在原因是,是国内对好莱坞大片的引进政策进行的调整,每年增加了14部美国片引进名额,同时提高了好莱坞电影在国内的分成比例,从百分之13提高到百分之25,这种开闸放水式的电影政策变化,导致好莱坞大片在市场上对中国电影直接形成冲击,使得今年绝大部分国产大片的市场表现低于预期。
而从内在原因来看,中国电影在艺术和制作层面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才是导致中国电影在本土市场上惨遭观众抛弃的根本原因。
由第十放映室吧 [黑暗骑士团] @十导制作中国电影,在国有大片场生产模式奔溃之后,从作坊式制作重新开始,经过这十年的市场磨练,正在艰难的向工业化体系进行的探索,在这个不断市场化的过程中,中国电影获得了很多,也丢弃了了很多... ...导致这个重要变化的外在原因是,是国内对好莱坞大片的引进政策进行的调整,每年增加了14部美国片引进名额,同时提高了好莱坞电影在国内的分成比例,从百分之13提高到百分之25,这种开闸放水式的电影政策变化,导致好莱坞大片在市场上对中国电影直接形成冲击,使得今年绝大部分国产大片的市场表现低于预期。
《第十放映室》享受电影,期待精彩————《第十放映室》作为央视科教频道的一档以讲述电影魅力描绘光影世界的集锦类栏目,通过论述电影的百年发展历程,体会电影人的百态人生,依托电视语言的重新组合和包装,从而形成的一档寓教于乐的电视栏目。
对于一档栏目的策划,栏目宗旨和定位是栏目赖于存在的基础,每个栏目都有自己的宗旨,而这个宗旨是靠日常播出的节目来体现的。
《第十放映室》以享受电影期待精彩为栏目宗旨,每期通过十分精彩的多部电影画面配上十分精彩的评论再加上三种独特的电影视角,更为立体和全面的传达了在电影王国里的那些精彩画面。
通过为观众所熟知的电影片段的讲解与欣赏,使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了解人生百态。
有了好的栏目定位和宗旨还要策划好的选题。
一个栏目的好看耐看程度,一方面取决于栏目定位和宗旨,另一方面还要看选题。
《第十放映室》的内容及选题主要是围绕关于电影人的发展轨迹电影导演的魅力元素电影情感所折射出的优秀品质电影类型的解构剖析所组成。
每期设置一个明确的主题,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展开讲述,不同视角的解读无疑令观众耳目一新,在欣赏多部精彩电影片段同时体会到电影带给观众的巨大视觉满足。
栏目的这种科学的节目编排摆脱了集锦类栏目新鲜感差的不足,尽管内容像是一股脑地都抛给了观众,但是对于电影热爱的人群而言会在他们的心中形成阵阵涟漪,激荡内心对于电影的一种渴望与满足,为观众梳理了一条条关于电影的脉络,将观众脑海里的电影资源进行了重新的排列与整合。
电影是当今备受人瞩目的一种艺术形式,而现在的观影人群也是逐年增长,有了这样一档电视栏目,不管是专业从事电影事业的人士还是喜欢看电影的普通观众而言,都令他们找到了一个心灵寄托之所。
《第十放映室》的结构以总分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一来就能以一种较为逻辑性强的的顺序对每期的主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为整体性的把握,往往开头和结尾赋以动态感强的画面与音乐增强了节目的观赏性和趣味性,中间更是以优美的文字和部分电影语言的成功结合进行解读从而将观众带进自己所设置的不同的电影片段里,而节目主持人在中间只是起到引导和总结的作用,主持人并不是栏目吸引观众的重要元素,更多的是一种将中间内容为作为核心呈现在观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