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风俗须传承 中考亮相题型多
- 格式:pdf
- 大小:106.42 KB
- 文档页数:3
中考节日文化题解析节日文化是民族文明的精华之一,是一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共同享受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会自然形成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具有巨大的精神影响力。而节日文化又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作为反映生活的中考语文,自然不会放过这一领域。
于是在近几年的中考语文中,节日文化题都占有一定的分量,考查的题型也是丰富多样。
现就今年中考中出现的一些典型类题做一番解析,以期对这种题目有个深入的了解。
一、了解传统节日文化例1.为了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了解,凤凰中学八年级三班开展了一次以传统节日为专题的调查探究活动。
假定你是被调查对象之一,请协助完成以下问卷。
(1)从下列节日中找出我国传统节日,并注明其具体时间(示例节日除外)重阳节元旦节元宵节母亲节清明节国庆节中秋节愚人节感恩节端午节[示例]清明节——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
(2)请任选一个传统节日,写出相关的一句诗,或一幅对联,或一条俗语【示例】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007年四川达州市中考题)例2.我国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文化内涵。
下面是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对联,请指出各联分别写什么节日。
(2007年甘肃兰州市中考题)柳枝袅袅报春意,杏花团团念祖恩(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叶落疏桐秋正半花开丛桂月常圆( )话旧他乡曾作客登高佳节倍思亲( )解析: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驿站,它代表着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
作为民族的一分子,我们完全有义务去了解传统节日去传承传统节日文化。
要解答这类题目,平时就应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对日常生活中的节日文化多了解多感受,增加文化积累。
例1要注意传统节日与法定节日和洋节的区别;例2要注意从对联中找寻节日的讯息。
参考答案:例1:(1)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中考语文传统节日主题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端午时节“粽”是情(2022年广西柳州市考题)刘平①那年六月,中考的大幕即将拉开,端午的粽子也开始飘香,不过,这粽香飘不到我们这里。
九年级的学生成天埋头在书山题海里,忙得早已忘了季节的变换,哪里还记得端五、端六?②那天中午,下课铃声刚响,我就跑向食堂,挤在喧闹的人流中,打到了饭菜:四两米饭,一小份土豆丝。
我端着饭盒,小心翼翼地穿过汹涌人潮,低头走出饭堂。
没料在门口竟被一串粽子撞了个满怀!③我惊讶地抬起头,见到了粽子的主人——常青哥。
他笑眯眯地看着我,递给我一个清香扑鼻的大粽子。
④我疑惑地看着他,支支吾吾地说:“这……怎么可以……”⑤“拿着!”常青哥眨了眨眼镜片后面的小眼晴,又冲我一笑,转身离开。
⑥常青哥姓陈,是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那年,他不到四十岁,中等个,偏瘦,为人随和。
因为常年穿一身青色衣服,我们戏称他为“常青哥”。
⑦常青哥上课很滑稽,讲课语速不急不缓。
不过有时讲到得意处,他的眼睛会闪光,语调提高八度,语速加快,并且双腿会有节奏地抖动,带动上半身也跟着上下起伏,整个人如同跳跃的琴键。
⑧虽然常青哥跟同学们很亲近,但我怎能随便要老师的粽子?虽说常青哥月月有工资,但是他家境一般,爱人在家务农。
有一次放假回家,我亲眼见过他挑一担禾草行走在田间路上。
⑨呆立片刻,我终于回过神来,看到许多老师从饭堂里走出来,每个人手上也拎着几串粽子。
哦,端午节到了,是学校给老师们发粽子。
也许常青哥已经吃饱了,就随意送给他所见到的某一个同学。
⑩我不再纠结,意外的收获让我兴奋不已。
我快步走进教室。
教室里已经坐下了七八个同学,奇怪,他们怎么也是人手一个大粽子?⑪因急于要吃美食,我也懒得打听。
坐下来,便开始拆粽子。
“咦?这是什么?”一张极细的纸条从缠粽子的线头下露了出来。
我疑惑地打开纸条,上面有几个用蓝色墨水写的字:“一举高粽!”这字体,行云流水,是常青哥写的!⑫“快看,我的粽子!”一个同学大喊起来,“定粽头名!”⑬“粽情粽意!”“负粽前行!”“粽任在肩!”惊喜的喊声此起彼落,原本安静的教室热闹起来了。
节日习俗莫成陋习热门标签传统、文化、习俗、节日、文明、盲目观热点2024年的泼水节将于4月13日至15日在云南省举行。
这一传统节日是傣族、布朗族、傈僳族、哈尼族等民族的重要节日,也是云南省内外游客瞩目的文化盛事。
顾真题(23-24八年级上·山东临沂·期末)作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家风家训。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
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即构成了家风。
换一句话说,当一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形成家庭的公众行为习惯即构成了家风,家风也就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家文化。
请以“良好家风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 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析题:这道作文题的主题是“良好家风伴我成长”。
题目中明确提到了“家风”,这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包括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等。
同时,题目也强调了“伴我成长”,这意味着文章需要围绕家风对自己成长的影响来展开。
因此,在审题时,我们需要关注两个关键点:一是描述家风,二是阐述家风如何伴随自己的成长。
美语句1、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天子章》2、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孟子·离娄下》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4、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王守仁《改过》5、不师者,废学之渐也。
——《吕衡州文集·与族兄皋请学春秋书》6、传统是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力。
但是,它是消极的,因此一定要被摧毁。
——恩格斯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8、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
——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浅解读1.传统文化。
泼水节蕴含着自己独有的传统文化,我们应继承和弘扬。
2.地域特色。
中考英语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单选题40题1.Which festival is celebrated with dragon boat races?A.Spring FestivalB.Mid-Autumn FestivalC.Dragon Boat Festivalntern Festival答案:C。
解析: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传统活动。
A 选项春节主要活动有贴春联、拜年等;B 选项中秋节主要活动是赏月、吃月饼;D 选项元宵节主要活动是赏花灯、猜灯谜。
2.People usually eat dumplings during _.A.Spring FestivalB.Mid-Autumn FestivalC.Dragon Boat Festivalntern Festival答案:A。
解析:人们在春节通常吃饺子。
B 选项中秋节吃月饼;C 选项端午节吃粽子;D 选项元宵节吃元宵。
3.What is the traditional food for Mid-Autumn Festival?A.DumplingsB.ZongziC.MooncakesD.Rice dumplings答案:C。
解析:中秋节的传统食物是月饼。
A 选项饺子是春节食物;B 选项粽子是端午节食物;D 选项粽子也可以叫rice dumplings,但它是端午节食物。
4.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people often _.A.watch dragon boat racesB.eat mooncakesC.put on new clothesD.light lanterns答案:C。
解析:春节期间人们常穿新衣。
A 选项赛龙舟是端午节活动;B 选项吃月饼是中秋节活动;D 选项赏花灯是元宵节活动。
5.Which festival is also called the Lantern Festival?A.The 15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B.The 5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C.The 15th day of the eighth lunar month.D.The 8th day of the fourth lunar month.答案:A。
传统优秀文化之中考夺冠一冷雨十、节日文化普天同庆新春至一一春节春节是我国最古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很多地方称为过年。
几千年形成的春节有很多习俗,如贴年画、春联,放爆竹,还要出去拜年。
关于春节的诗词很多,王安石的《元日》可为代表。
2火树银花不夜天一一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第一个月,被称为“元月”,古人称夜叫“宵”,故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为纪念“平吕”而设定。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时刻,这时,天上有皎洁的明月,地上是辉煌的灯火,人们观各种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呈现出一片喜庆的气氛。
3 寒食东风御杨柳一一清明节清明节一般在公历的4月初,清明节来源于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晋文公的臣子介子推。
清明节前后祭祖、扫墓,历代沿袭,成为一种固定的风俗,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
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清除坟墓的杂草,培添新土,为亲人烧纸钱,供奉祭品。
另外,清明时节,春回大地,处处呈现一片盎然的生机,正是郊游的好时光,故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4艾符蒲酒话升平一一端午节端午节是民间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的来源与屈原有关。
赛龙舟是端午期间的重要习俗,屈原投江后,人们划船来救他,后来每年的五月初五划龙舟就成为纪念屈原的活动。
5年年乞与人间巧一一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为七夕节,也称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富有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据说来源于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今天,这个节日也已经成为了中国的情人节,人们常在这一天和自己的爱人共度佳节。
6月到中秋分外明一一中秋节在我国,中秋节是第二大传统节日,每当中秋节时,人们会抬头望天上的那轮明月,会想起嫦娥奔月的故事。
祭月和赏月是中秋节的重要习俗活动。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历来为人们所推崇。
把酒賞菊倍思亲重阳求重阳节与九月九日恒景用茱萸叶、菊花酒降瘟魔的故事有关,故而九月初九登高避疫、饮菊花酒的风俗流传下来。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写出了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的习俗,其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精粹。
中考民俗试题解析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民俗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B. 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习俗C. 春节时家家户户贴春联是为了驱邪避凶D. 清明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答案:D解析:清明节并不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是春节。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主要习俗包括扫墓、踏青等。
2. 中国传统婚礼中,新娘出嫁时通常会穿什么颜色的服装?A. 红色B. 白色C. 黑色D. 蓝色答案:A解析:在中国的传统婚礼中,新娘通常会穿红色的服装,象征着喜庆和吉祥。
3.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A. 放鞭炮B. 贴春联C. 吃月饼D. 守岁答案:C解析:吃月饼是中国中秋节的传统习俗,而不是春节。
春节的传统习俗包括放鞭炮、贴春联和守岁等。
二、填空题4.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是______。
答案:立夏解析:立夏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夏季的开始。
5. 中国传统建筑中,屋顶的装饰物“脊兽”通常有______个。
答案:10解析: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屋顶装饰物“脊兽”通常有10个,代表着不同的吉祥寓意。
三、简答题6. 简述中秋节的起源和主要习俗。
答案: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神的崇拜,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主要习俗包括赏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
中秋节象征着团圆和丰收,是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
7. 描述一下中国春节的起源和主要习俗。
答案:春节起源于古代的岁首祭祀活动,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主要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年夜饭、守岁等。
春节象征着辞旧迎新,是家人团聚、庆祝新一年到来的重要时刻。
四、论述题8. 论述中国民俗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答案:中国民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民俗活动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
一道富有地方特色的中考节日风俗题一道富有地方特色的中考节日风俗题试题回放元九登高——亮出达州文化旅游新名片元九登高怀元九,诗魂常伴游凤凰。
正月初九出游登高,湎怀唐代诗人元稹,是达城流传千年的旧俗。
今年春节期间,达州市委、市政府顺应民意,因势利导,隆重推出了首届“中国达州元九登高节”,向世人亮出了又一张达州文化旅游新名片。
正月初九这天,春光明媚,整个达城洋溢着节日的喜庆。
天刚蒙蒙亮,通往凤凰山的各条路上就开始热闹起来。
上午九点刚过,凤凰山下已是人潮涌动,人们扶老携幼,拾级而上,磨肩接踵,缓缓而行。
在罗绎不绝的登山人流中,出现了两个熟悉的身影——市委书记李向志和市长罗强,他们也与市民同乐来了。
据不完全统计,当天登凤凰山的人数超过二十万,创下了达城登高历史之最。
山上热热闹闹,山下也不逊色。
市中心广场的大型文艺演出,西外新区的国际汽车模特大赛,达县南城的民间艺术巡游,让达城市民大饱眼福——这些,都是首届元九登高节的一部分。
融现代元素于古老习俗,借历史传统促和谐发展,这就是今天的元九登高节。
1.下面三个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予以改正。
湎怀磨肩接踵罗绎不绝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予以修改。
画线句子:正月初九这天,春光明媚,整个达城洋溢着节日的喜庆。
应改为:3.为了保护凤凰山的优美环境,提倡文明登山,有关部门准备了五万个垃圾袋,打算在上面印一句提示语。
请你代为设计一条简明得体的提示语。
4.登高望远,寄情抒怀,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请根据提示和上下文,用诗文原句填空。
同是登临泰山,孔子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杜甫也有类似的感受,他在《望岳》中写道:“会当凌绝顶,。
”同是怀古,张养浩登潼关望西都,发出了“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的悲叹;辛弃疾登北固亭望长江水,则抒发了“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的豪情。
同是仕途不顺,怀才不遇的陈子昂登上幽州台,面对辽阔山河,前思古人,后念来者,孤独之情油然而生,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慨叹;而宦海沉浮,数次遭贬的范仲淹,则说若在春和景明之时登上岳阳楼,面对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洞庭湖,一定会“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过好中华传统节日的往年中考满分作文范文5篇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用东方智慧优化您的生活。
传统节日优秀文化,让生活更美好。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过好中华传统节日的往年中考满分作文范文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好中华传统节日的往年中考满分作文范文1我国传统节日有—,春节,中秋,清明,端午。
各种节日有各种节日的风俗。
春节是中华人民,炎黄子孙全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如何庆祝这个节日,在千百年来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例如-扫尘,贴春联,春花,贴“福”字,年画,爆竹,等还有包饺子等食俗。
从古到今,人们的进步不是固守已有的传统。
尽管21世纪后,人们过春节更多的是自由,快乐,还有吉祥,平安,团圆和喜庆等观念一直没有改变过。
作为中华人民最有代表性,最有魅力的传统节日,我们保留的是它的概念,继承的是它的理念。
春节一般都过4天,分别有-大年三十,大年一,大年初二,大年初三。
4天。
大年三十那天,吃了团圆饭,我们都出去玩,到了晚上12点的时后,就开始放爆竹。
表示去处一年的晦气。
第二天,就是初一。
今天,早上一般吃汤圆,大家都穿上新衣服,表示新的一年到了,准备又开始过新的一年了。
第三天,就是初二,大家都上街上去买东西和回老家看望亲人等。
第四天,就是初三,人们大多都到山上去扫墓……中国还有清明传统节日。
在很多人认为,清明节就是扫墓,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不只是怀念故人,还有亲近大自然,珍爱身命的意味。
节日精神是“将生死并置”。
清明作为节气最早出现于先秦,后来,由于注入了扫墓,踏青等习俗活动才逐渐成为节日。
清明作为一个独立的节日,大约形成于唐朝。
正所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人们一直认为清明下雨是好事。
端午是一个敏感应对气候时节令的变化而发展起来的节日,千百年来形成了一系列中国人强烈认同的节日文化,并作为习俗传承了下来。
端午自古有许多名称。
古人有的端午节用兰草淋浴的习俗,所以称为——“浴兰节”;端午节前后,总是出嫁儿女回娘家的时候,端午节又可以俗称“儿女节日。
节日风俗须传承中考亮相题型多
中国传统节日风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在这些中国味十足的节日里,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它就像遗传基因一样,从先辈那里一代代传下来,把那些流传千古的优良品质注入我们的血液和生命,构成我们这个民族独特的精神内涵和魅力。
在今年的全国各地中考语文中,许多中考命题者都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传统的节日风俗,于是节日风俗纷纷走进了中考语文,成了今年中考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默写诗词领悟节日[例1] 我国的传统节日可谓丰富多彩,自古文人墨客也多有借传统节日绘景、抒情或励志的名篇佳作,并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仿照示例,写出你所积累的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文名句。
(任选三个节日)(2006年山东临沂市中考题)示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 A. ,.() B. ,.()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文化积累,以及对知识点的梳理归纳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不但要能背诵一些古诗文名句,还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的内容,并能对表达共同主题的古诗文名句进行梳理归纳,分类整理。
在古诗文中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名句很多,如: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暧人屠苏(春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元宵节);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七夕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等等。
二、概述风俗习惯及寓意[例2] 生活是一部教科书。
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如逢年过节的风俗,吃饭穿衣的习惯,无不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请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思考,用一句话概述某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2006年江西省中考题)解析: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
语文是生活化的语文,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