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期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历年真题说明:真题答案符号代表书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刘诗白主编西南财经大学 2003年8月第一版书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刘诗白主编西南财经大学 2004年1月第一版书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卫兴华林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 2003年7月第一版书4:西方经济学原理扬伯华缪一德主编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8月第三版书5:政治经济学刘诗白主编西南财经大学1998年3月第5版例如:见书1P47—48,表示见“书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刘诗白主编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8月第一版的第47页至第48页。
”依此类推。
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二)政治经济学部分一、辨析题(10分)一般情况下,获利水平低于平均利润率的资本是银行资本。
二、简答题1、劳动力商品与一般商品相比,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有什么特点?(13分)2、简析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
(12分)三、论述题(每题20分)1、论述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2、用总量平衡理论分析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总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政策选择。
西方经济学部分简述题四、假设一个只有家人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
不考虑税收和价格因素,假设单位为亿美元。
(1)分别计算该经济的IS曲线和LM曲线;(2)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国民收入(15分)五、假设经济的总量生产函数为Y=KαL1-α,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1)分别求出稳态水平的人均资本存量K*和人均收入水平y*;(2)据此说明储蓄率的外生变化对人均收入水平的影响。
(10分)六、假设经济中的菲利普斯曲线πt=πt-1-0.5(u-0.06)。
(1)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是多少?(2)为使通货膨胀减少5个百分点,必须有多少周期性失业?(10分)七、运用供求均衡分析法说明销售税在市场双方之间的分配,并分析销售税对社会的经济福利的影响。
专题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第一部分考纲要求1.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优化开放结构;2.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对外经济关系。
第二部分考试大纲详解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1.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1)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①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社会化基础上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不仅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之间建立起日益紧密的联系,而且必然使国内的经济同国外的经济也彼此发生广泛、密切的联系。
②市场经济本质是开放的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日益提高,要求打破社会经济制度和国家的界限,把世界市场变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
(2)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总结得出的科学结论。
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
(3)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①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②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对接,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③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
(4)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的需要。
要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立于主动地位,必须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努力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2.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理论依据(1)国际分工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①国际分工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内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
国内分工向国际分工的延伸,会促进参与国的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的繁荣。
宏观考试题目
1、已知生产函数Q=4KL,劳动供给=4w\p,劳动需求=10-2w\p,
资本存量为4;
(1)已知劳动市场竞争,求总供给函数。
(2)已知工资水平w=3,求总供给函数。
2、什么是持久收入?为什么说持久收入是各期收入的均值?
如果家庭的第二期收入既定,求第一期的边际消费倾向。
3、鲍莫尔-托宾模型,画图说明持有货币的成本。
4、已知生产函数,人口增长率,储蓄率,折旧率,
(1)在稳态条件下,求k*和y*;
(2)分析储蓄率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这个的题目具体没有记下来,时间有点紧,不好意思哈)
5、在IS-LM-CM模型下分析:
(1)TB函数;
(2)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
(3)在极端凯恩斯的Qs下,分析财政政策的效果。
6、(1)自然失业的定义,表达式,决定因素是什么;
(2)画图说明什么是自愿失业,说明在什么条件下会产生自愿失业。
7、计算题,大概意思是:已知一个国家储蓄、投资函数,求均衡解(经济均衡时的产出和利率)
8、也是计算题,计算GDP和GDP deflator还有CPI
2010年的价格为5、10、15,产量为20、25、10;
2011年的价格为4、12、10,产量为22、27、20
前面的问题就是计算,分别以2010年和2011年为基年计算
最后一个问题是通过上述计算,能得到的启示是什么,我觉得应该就是GDP核算社会福利的缺陷。
大概就是这样了,时间有点紧,就抄下来那么多了,相信你做的话也可以做得很不错的,加油哈!。
1、当事人一方对于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的合同,有权请求()变更或撤销。
A、法院B、公安机关C、仲裁机关D、法院或仲裁机关答案:D2、仲裁的基本原则是()。
A、二审终审制B、公开进行裁决C、上诉制度D、一裁终局制答案:D3、2007年3月,某音乐茶座门票收入1万元,台位费、点歌费等收入5万元,茶水、烟酒、饮料收入12万元;发生工资性支出1.8万元,水电费以及购买烟酒等支出3.6万元。
已知当地娱乐业适用营业税税率为15%。
该音乐茶座3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税额为 ( )万元。
A、0.15B、0.9C、1.89D、2.7答案:D4、企业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本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
A、30%B、3%C、5%D、15%答案:B5、永昌公司XX XX年的销售收入为200万元,销售成本为80万元,缴纳的增值税税款为34万元,营业税税金为40万元,消费税税金为20万元,该公司XXXX年应缴纳的所得税为( )万元。
A、19.8B、3.3C、15D、18答案:C6、下列行为中,不应缴纳营业税的有( )。
A、融资租赁业务B、在境内组织旅客出境旅游C、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D、以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答案:D7、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违反《经济法》可能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及刑事责任B、违反《经济法》只承担经济责任C、违反《经济法》只会追究责任人的责任,不能追究单位的责任D、刑事责任不属于经济法律规范规定的范畴答案:A8、下列营业额的确定,符合《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规定的是( )。
A、保险业实行分保险的,初保人以全部保费减去分给分保人的保费余额为营业额B、经营娱乐业向顾客收取的各项费用的全额为营业额C、一般贷款以贷款利息减去借款利息后的余额为营业额D、个人进行演出,以全部票价收入为营业额答案:B9、下列关于我国审判制度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历年真题说明:真题答案符号代表书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刘诗白主编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8月第一版书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刘诗白主编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1月第一版书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卫兴华林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7月第一版书4:西方经济学原理扬伯华缪一德主编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8月第三版书5:政治经济学刘诗白主编西南财经大学1998年3月第5版例如:见书1P47—48,表示见“书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刘诗白主编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8月第一版的第47页至第48页。
”依此类推。
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研究生考试经济学(二)1、辨析:劳动力资本作为流动资本,和原料、燃料等其他流动资本一样是在生产过程中一次性转移到新产品中的2、简述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3、阐述我国当前对外贸易战略4、论述:用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规律5、论述:你对国企退出,国企产权改革方面如何看?论述我国国企改革历程,目前的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目标6、相对自己的书而言,为什么图书馆的书的破损要严重得多?运用经济学原理解释7、用博弈论解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并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8、在招聘的过程中,应聘人员通过简历向用人单位发送信号,当招聘单位对信号确定时,结果会怎样?以及招聘单位与应聘人员能通过何种方式解决9、简述CPI,核算步骤以及与GDP平减指数的区别10、关于凯恩斯消费函数。
APC为什么大于MPC。
用图形解释,收入增加时,APC与MPC 接近。
11、通胀从哪些途径影响了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居民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研究生考试经济学( 一)政治经济学部分1.辨析股份制是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说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2.简答题2-1简述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及特征2-3年剩余价值率和年利润率3.论述题3-1论述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3-2当前在我国经济的转型期,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西经部分1. 运用AD-AS曲线,论述不同门派对总需求下降的主张2.简述短期、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特征和政策主张(原题给出了曲线,要求分析其特征)3.运用囚徒理论分析公共物品提供中存在的问题4计算令市场有两个厂商组成,反需求曲线:p=300-Q 其中Q=q1+q21)两个企业结成卡特尔组织,求均衡q1 q2 p2)两个企业展开古诺竞争,求均衡q1 q2 p3)厂商1先生产,厂商2跟进,求均衡q1 q2 p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研究生考试经济学( 二)政治经济学部分一、辨析题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都是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因此二者没有什么不同。
西南财经大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经济一和经济二考生用)导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型经济制度。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区别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最本质的特征。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表现形式之一,是社会主义本生固有的价值的规定性在社会经济关系上的体现,其内容和特征涵盖整个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
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以及各个发展阶段社会注意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中国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的,中国共产党一直没有放弃探索一种适应我国国情和生产力状况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从1978 年开始,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我国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探索和实践。
经济体制改革在各个领域的深入推进,促进了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突破、创新和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进行的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全面的制度创新,实现这场伟大的历史变革需要有深入彻底的理论创新。
21 世纪中国经济的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需要有适应中国国情、结识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经济学。
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在当代实践中新的理论发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本书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基本思想而且为科学地确定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提供了理论指导, 从而成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认了人类历史上社会形态发展的阶段性和多样性,从而要求建立能够指导这个特定历史阶段发展的政治经济学。
西南财经大学期末复习财政学习题第一章一、单选题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① 企业② 国③ 家庭④ 社会团体和组织2.国家政治权力在经济上实现自己的形式是()①公债②上缴国有资产收益③税收④工资3.社会主义财政本质的社会特征可概括为()① 从人民手中拿走,为人民使用② 强制、免费和固定③ 从人民手中拿走,自己使用④ 灵活、自由、固定4.金融分配属于社会再生产()①生产环节②分配环节③交换环节④消费环节5.()形式在社会主义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中起主导作用① 财务分配② 信贷分配③ 价格分布④ 工资分配6财政分配的目的是()①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国家②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益③实现国家职能④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7.“财政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财政是国家财政”的观点是()① 国民分配理论② 价值分配理论③ 国家资金运动理论④ 社会共同需求理论8金融出现的首要条件是()①社会条件②历史条件③经济条件④政治条件9.财政产生的必要条件是()① 社会条件② 历史条件③ 经济状况④ 政治条件金融属于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之一① 生产② 分配③ 交换④ 消耗二、多项选择题1.通过金融分配开展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包括:①组织收支活动②调节控制活动③监督管理活动④优化服务活动⑤公司理财活动2.财政属性的分配主要包括()① 政治权力属性的分配② 意识形态属性的分布③ 财产权属性的分布④ 文化属性的分布⑤ 意识形态属性的分布3.财政与信用、价格等的性质差异,主要表现为()①国家主体性②计划性③人民性④无偿性⑤强制性4.财政产生的条件有()① 社会条件② 文化条件③ 经济状况④ 历史条件⑤ 政治条件5奴隶制国家的财政支出主要是()①战争②王室费用③祭祀④兴修水利支出⑤纳贡支出6.在中国古代,在()和()朝代,预算和决算是用来评估官员的① 殷商② 周③ 秦④ 韩⑤ 唐三、解释题1.财政2.社会产品总额3.国民收入4.财政自然属性的本质5.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四、简短回答问题1.简述财政是如何产生?2.简述财政分配与工资分配的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名词解释1、平衡增长战略答:一种经济策略,旨在通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相互支持和配合,实现全面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2、产权答: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
产权是一组权利,它包括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
3、经济发展模式答: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生产力要素增长机制、运行原则的类型,它包括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式、发展重心、步骤等一系列要素。
4、公共产品答:指那些消费不具有排他性但收费存在困难的产品。
也就是说,公共产品一旦提供出来,生产者无法排斥那些在消费时不为这些产品付费的人。
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公共产品另一类是准公共产品5、市场经济答: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和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
在这个意义上,它与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性质无关,不表明社会的经济性质和特征。
二、简答题6、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
它强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中的作用,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在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中发挥作用的经济体制。
2.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要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3.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提出了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工业和信息业的融合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4.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即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政策,促进各地区的协调发展。
光华园/
光华园学习网/study0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期末试题
一、简答题(本部分共四道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试述国民收入再分配及其必要性。
2.简述扩张性财政政策及其意义。
3.简述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功能和意义。
4.简述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
二、辨析题(本部分共两大题,每题10分,共20分。
请先判断对与错,然后简单说明理由):
1.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失业率为零。
2.实现经济增长也就是实现了经济的发展。
三、材料题(共1题,每题20分,共20分):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下面是关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一组材料
材料1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和税金总额及其在全国总计中的比重:
资料来源:《2004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9月版材料2
集体经济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占到整个国民经济的1/3,占公有制经济的1/2,集体企业就业人数为14377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9.7%,其中,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1291万人,乡镇集体企业从业人员13086万人。
摘自《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材料3
1997年后,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一支重要力量。
到2004年,累计登记个体工商户2325.98万户,注册资金5219.28亿元。
私营企业发展得更快,截至2004年上半年,私营企业达344万户,比1997年的96.1万户增长2.5倍多;注册资本42164亿元,比1997年增长近7倍;产值20083亿元,比1997年增长3倍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603亿元,比1997年增长4.7倍。
摘自《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2月3日材料4
2005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共三十六条,从放宽市场准入、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完善社会服务、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作出了详细的政策规定。
随着这些政策的实施,2005年以来,非公有资本已开始较多地进入电力、铁路、民航、石油、城市公用设施等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如何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2)结合材料2和材料3,说明如何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如何坚持和完善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四、论述题:(本部分共一题,每题20分,共20分):
联系实际,谈谈你认为要使中国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微观基础,需要解决哪些主要问题?
答案要点:
一、简答题:
1、(1)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涵义(4分);
(2)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原因(6分)。
①控制社会收入差距拉大的需要;
②政府行使社会管理者职能的需要;
③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
④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
⑤建立社会保障基金和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
2、(1)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及其实现手段(6分);增加财政支出:增加政府采购、政府投资、补贴;减少财政收入:减税;关于国债政策
(2)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现实意义(4分)。
扩张社会总需求;增强了投资者预期信心,对刺激投资起到一定作用。
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创造就业岗位;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
挤出效应;国债规模过大:赤字增加。
3、(1)社会保障制度的涵义及其内容(4分);
(2)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6分)。
4、(1)经济制度的涵义(2分);是体现一个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基本制度,具有根本的质的规定性。
(2)经济体制的含义(3分);是借助于经济机制(Mechanism)实现资源配置的一整套经济系统,包括了组织和管理经济的一整套具体制度和形式,是基本经济制度的表现形式。
不具有独立的社会或制度属性。
在我国,经济体制的两个层次:①经济运行机制、资源配置手段;②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基础上形成的整个国民经济的组织管理制度。
(3)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区别与联系(5分)。
二者的区别:①在社会经济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
②在经济运动中的稳定程度不同;
③在社会制度属性上不同。
二者的联系:①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前提和基础;
②经济体制反作用于经济制度。
二、辨析题:
1、对(2分)。
(1)就业的涵义(2分);(2)就业的基本分类(3分);(3)充分就业状态下,可能存在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
(3分)
2、错(2分)。
(1)经济增长的涵义(2分);(2)经济发展的含义(3分);(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3分)。
三、材料题:
(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只有公有制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数量的优势才有实际的经济意义,才能确保其自身优势。
(7分)
(2)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是充分认识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二是在政策上要清除各类歧视性规定,在市场准人、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各种所有制经济同等待遇。
三是在政治上要关心帮助,在参与政治生活方面应当一视同仁;四是要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
(6分)
(3)根据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7分)
四、论述题:(二选一)
1、(1)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特征(5分)
(2)产权界定是微观经济基础形成的基础和条件(5分)
(3)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②推进对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和分类改组;③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10分)
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分配领域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
(6分)
(2)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必要性。
(6分)
(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及其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总原则。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