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华南理工大学经济学(含宏观、微观)考研试题
- 格式:pdf
- 大小:96.47 KB
- 文档页数:2
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卷上做答无效,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科目名称:经济学(含宏观、微观)适用专业: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共 2 页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1、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2、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3、外部影响与科斯定理4、真实利率与费雪效应5、滞胀与菲利普斯曲线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于需求曲线的斜率”这种陈述是否正确,简述理由。
2.完全竞争理论的必要假设有哪些?试解释这些假设的重要性。
3.一个厂商排放污染物破坏了周围环境。
简述激励厂商降低污染物的几种方法。
4.概述经济增长(生产率增长)的源泉及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
5.支出法GDP由哪些部分构成?什么是最终消费率?中国最终消费率为什么偏低?6.自动稳定器有哪些?选择其中一个稳定器解释它如何并为什么会影响产出波动。
三、计算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假设两家电子厂商S和T共同持有一项用于机场雷达系统零件的专利权,此零件的需求函数是P=200-QS-QT, 式中QS和QT是两家厂商的销售量;P是市场销售价格。
两家厂商制造和销售此零件的总成本函数分别是TCS=1500+55QS+QS2和TCT=1200+70QT+QT2。
①假设两家厂商按古诺模型独立行动,求市场价格、每家厂商的最优产量、每家厂商的利润;②如果两家厂商串谋,求市场价格、每家厂商的最优产量、每家厂商的利润;③比较两种情况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2、若某一宏观经济模型的参数如下:C=100+0.8Y;I=150-5r;L=0.12-2r;M=100(单位:亿元);试求:①IS-LM均衡条件下的收入及利率水平。
②若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为1200亿元,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单独运用扩张的财政政策,追加的投资应为多少?利率水平为多少?分析该政策的“收入效应”和“挤出效应”。
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金融学综合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满分40分)1.货币制度2.实际利率3.基础货币4.欧式期权5.外汇6.国际收支平衡表7.系统性风险8.市盈率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满分60分)1.简述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2.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有哪些,请解释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
3.请分别解释有效市场假说的三种形态。
4.简述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核心原理。
三、计算题(满分10分)假设一国银行体系准备金为2000亿元,公众持有现金为500亿元。
中央银行法定活期存款准备金率为10%,法定定期存款准备金率为6%,流通中现金比率为15%,定期存款比率为40%,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为8%。
请计算货币乘数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
(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满分40分)1.运用通货膨胀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评述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并提出治理对策。
2.试比较企业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两种融资方式。
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请你站在企业财务负责人的角度,提出如何采取措施规避人民币升值的风险。
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金融学综合试题解析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满分40分)1.【解析】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依据货币制度作用的范围不同,货币制度包括国家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和区域性货币制度;根据货币的不同特性,货币制度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归纳总结】货币制度的演变:金本位制金币自由铸造流通不便金块本位制纸币可以自由兑换为黄金币值不稳定金汇兑本位制盯住一国货币黄金储量不足布雷顿森林体系盯住美元特里芬难题牙买加体系多元储备货币汇率起伏不定,国际收支失衡2.【解析】实际利率是在名义利率的基础上剔除通货膨胀的影响之后借款者真实可以获得的利率。
2011年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868经济学(含宏观、微观)考研真题及详解一、解释概念(每组6分,本题满分30分)1.网络外部性与攀比效应答:网络外部性是指一个人对一种商品的需求受其他人已经购买的该商品数量的影响。
网络外部性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
如果一名典型的消费者的商品需求量随着其他消费者购买数量的增加而增加,那么就存在着一个正网络外部性,一个例子是攀比效应;如果消费者的商品需求量随着其他消费者购买数量的增加而减少,那么就存在着一个负网络外部性,负网络外部性的例子是虚荣效应。
2.边际替代率与边际转换率答:边际替代率即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它表示的是消费者愿意以某种比率用一种商品替代另一种商品的意愿。
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公式为:MRS12=-∆x2/∆x1。
其中,∆x1、∆x2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变化量。
如果∆x1趋于无穷小,那么,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边际转换率MRT表示为了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所必须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生产数量,具体表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每点的斜率。
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即曲线自上而下变得越来越陡峭。
边际转换率与边际替代率相等是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该证明是为了说明在完全竞争经济中,商品的均衡价格实现了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进而说明完全竞争经济中,帕累托最优状态是如何实现的。
3.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答: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的产生是由于不同消费者对同一种商品的不同数量评价不同,因此他们对这种商品的不同数量所愿意做出的最大支付也就不同。
在厂商不能对消费者索取差别性价格的条件下,决定市场价格的是边际购买者(或边际购买量),他正是对这一产品评价最低的消费者。
这样,那些非边际购买者(或边际购买量)就可以获得额外的“津贴”,这就产生了消费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产品卖价与他实际获得的产品卖价的差额。
868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试卷上做答无效,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科目名称:经济学(含宏观、微观)适用专业: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数量经济学;统计学一、名词解释(6*5=30)1.市场供求定律2.生产函数3.基础货币4.财政政策挤出效应5.边际效用递减规律6.奥肯定律二、简要分析题(6*10=60)1.简析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的机制和效果。
2.简析外部性和市场效率问题。
3.简析价格变动如何通过IS-LM 模型改变总需求。
4.简述垄断厂商的决策环境。
5.简述宏观经济均衡的意义。
6.简述劳动需求曲线的形成。
三、论述题(2*20=40)1.论述竞争均衡的效率。
2.论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
四、计算题(1*20=20)假定某完全竞争的行业中有100家完全相同的厂商,每个厂商的成本函数为:TC=0.1Q2+Q+10,成本用美元计算。
1.求市场的供给曲线。
2.如果市场的需求函数为Q d= 4000 - 400P,求市场的均衡价格。
3.如果对每单位产品征税0.9 美元,那么新的市场均衡价格和产量又为多少?868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试卷上做答无效,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科目名称:经济学(含宏观、微观)适用专业: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数量经济学;统计学一、名词解释(6*5=30)1.替代效应2.沉没成本3.自然垄断4.GDP5.固定汇率制6.公司治理结构二、问答题(6*10=60)1.市场机制的局限性是什么?2.如何理解储蓄?体现它的形态有哪些方式?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4.国际收支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并用数学方程表出。
5.决定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因素有哪些?6.宏观经济总需求由哪几个部分构成?三、论述题(2*20=40)1.用边际效用递减理论论述收入再分配的合理性。
2012年华南理工大学868经济学(含宏观、微观)考研真题及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资料,经济学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解答。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1.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答: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即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即是指在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即满足水平)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
即是指在商品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收入水平的相对变化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2.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答:规模经济指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引起的厂商产量的增加或收益的增加。
规模经济可以表示为厂商成本增加的倍数小于产量增加的倍数,因而长期平均成本下降。
规模不经济可以表示为厂商成本增加的倍数大于产量增加的倍数,因而长期平均成本上升。
正是由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作用,决定了长期平均成本曲线表现出U形特征。
范围经济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
当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各生产一种产品的两个企业所能达到的总产量时(两个企业分配到相等的投入要素),存在范围经济。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之间并无直接联系。
与规模经济不同,范围经济通常是企业或生产单位从生产或提供某种系列产品(与大量生产同一产品不同)的单位成本中获得节省,而这种节约来自分销、研究与开发和服务中心(像财会、公关)等部门。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考试题—简答题《微观与宏观经济学》考试题—简答题1.影响商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1)消费者偏好;(2)消费者的收入;(3)该商品的价格;(4)其他商品价格;(5)人们预期的该商品和其他商品将来会有的价格。
2.影响商品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1)商品本身价格;(2)相关商品价格;(3)预期价格;(4)生产成本;(5)自然条件;(6)技术因素等。
3.什么是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为什么呈现递减趋势?答: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消费者保持相同的效用是,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量与所能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之比,其一般表达式为:MRSxy=Δy/Δx=MUx/Muy,边际替代率具有递减规律。
其原因是:随着x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MUx在递减;同时,随着y商品消费数量的减少,Muy在递增。
而MRSxy=MUx/Muy,所以MRSxy 必然是递减的。
4.简述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比较。
答:与完全竞争厂商的均衡相比,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重合,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边际收益曲线在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AR>MR。
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重合,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AR=MR。
因此,垄断竞争下的成本及价格高于完全竞争下的成本及价格,垄断竞争下的产量则低于完全竞争下的产量。
5.失业的社会经济损失有哪些?答:失业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损失,这就是个人和社会为实业而付出的代价。
对个人来说,如果是自愿失业,则会给他带来闲暇的享受。
但如果是非自愿失业,则会使他的收入减少,从而生活水平下降。
对社会来说,失业增加了社会社会福利支出,造成财政困难。
同时,失业率过高又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带来其他社会问题。
从整个经济看,失业在经济上最大的损失就是国民收入的减少。
6.边际收益为什么会发生递减?答:边际收益会发生递减的原因在于: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更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
华南理工大学868经济学(含宏观、微观))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一、考试目的:《经济学》作为全日制经济学学术型硕士学位入学考试课目,主要考察考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水平,注重考查考生应用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方法分析现实经济现象与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达到甄别优秀考生以进一步深入学习经济学的目的。
二、考试性质与范围:本考试是一种测试考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参照性水平考试。
考试范围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三、考试基本要求经济学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经济学原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应能:1. 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有关知识。
2. 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 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 准确、恰当地使用经济学的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与分析实际经济问题。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㈠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㈡答题时间:180分钟。
㈢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试卷满分为150分。
微观经济学80分,宏观经济学70分。
㈣题型比例:主要采用四个题型:概念解释30%;简答题70%;计算题20%;论述题30%。
五、考试内容:本考试包括以下部分:目录第一章引论 (3)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3)第三章效用论 (12)第四章生产论 (16)第五章成本论 (18)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24)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32)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45)第九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47)第十章博弈论初步 (47)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48)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53)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56)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62)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67)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75)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77)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83)第十九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87)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94)第二十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96)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96)第一章 引论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