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率微波NEPTUNE程序中的并行计算及几何建模
- 格式:pdf
- 大小:79.66 KB
- 文档页数:2
高精度CT图像重建的并行运算实现
印胤;刘力;孙功星
【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年(卷),期】2004(040)022
【摘要】为解决超大图像(2008×2048)的FBP与OR-OSEM扇束图像重建,作者采用PC机群的并行处理技术.将图像重建算法改写为并行运算方式,按角度数均匀地分配计算任务给各个CPU.并行运算结果表明:图像重建速度与CPU的个数基本上成线性正比关系,可提高近25倍(CPU数为25时).超大图像的在线重建可采用CPU阵列机来高速实现,这一技术对发展高精度CT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页数】3页(P62-63,103)
【作者】印胤;刘力;孙功星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39;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39;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3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TP317.4
【相关文献】
1.高精度图像重建理论的研究及其实现 [J], 吕维雪
2.基于硬件实现的锥束CT图像重建系统的存储机制设计 [J], 王珏;刘巍;邹永宁
3.利用GPU实现单层螺旋CT的三维图像重建 [J], 张慧滔;于平;胡修炎;张朋
4.基于FPGA实现CT图像重建加速的设计 [J], 张晓梦;张涛
5.基于FBP算法实现CT图像重建及模板优化 [J], 刘澜;夏清;徐仲行;王会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性能计算MPI课件详解什么是超性能计算和MPI?超性能计算(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HPC)是一种高速、高效的计算方式,通过使用并行计算技术和大规模计算资源,能够快速处理复杂的科学、工程和商业计算问题。
而MPI(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是一种并行编程模型和消息传递标准,常用于超级计算机集群上。
MPI的基本概念和特点MPI 是基于消息传递的并行计算模型,其核心思想是将计算任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在不同的处理器上执行,通过消息传递进行通信和同步。
MPI 提供了一套标准的 API,可以在不同的编程语言中使用。
MPI 的核心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进程:MPI 系统中的基本执行单元,每个进程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rank),可以通过该标识符进行消息传递和通信。
2.通信域:进程集合,常用的通信域是 MPI_COMM_WORLD,包含所有的进程。
3.点对点通信(Point-to-Point Communication):进程之间直接的消息传递,包括发送者和接收者两个进程。
4.集体通信(Collective Communication):多个进程之间的消息传递,包括广播、散射、聚集等操作。
MPI 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可移植性:MPI 是一个开放标准,可以在不同的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上使用。
只要安装了相应的 MPI 实现,就可以运行相同的 MPI 程序。
2.发送/接收模型:MPI 提供了灵活的发送和接收消息的函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点对点的通信或集体的通信。
3.异步通信:MPI 的通信操作可以与计算操作并行进行,能够充分利用计算资源,提高并行计算效率。
4.可扩展性:MPI 支持从几个进程到上千个进程的规模,可以有效地利用大规模计算资源。
MPI 的编程模型和基本操作在使用 MPI 编程时,通常需要进行以下几个基本操作:1.初始化MPI:使用MPI_Init 函数初始化MPI 环境,创建进程通信域。
深腾1800系统MPI并行矩量法分析线天线
刘洋;陈国春
【期刊名称】《山西电子技术》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针对目前用矩量法分析电大尺寸物体的辐射和散射时,计算量过大,耗时太长,使分析与优化遇到实质性的困难.研究MPI结合矩量法的并行技术,用并行雅可比迭代法求解矩量法矩阵方程的并行实现过程,测试了其在深腾1800系统中并行矩量法的性能.
【总页数】2页(P43-44)
【作者】刘洋;陈国春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兰州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82
【相关文献】
1.线天线矩量法分析中积分方程的选取 [J], 刘建厂
2.PC集群MPI并行矩量法研究复杂目标的电磁散射 [J], 郭立新;王安琪;韩旭彪
3.PC集群MPI并行矩量法分析复杂平台多天线特性 [J], 张玉;王楠;梁昌洪
4.PC集群系统中MPI并行矩量法研究 [J], 张玉;王萌;梁昌洪;谢拥军
5.MPI并行矩量法计算二维粗糙面波束电磁散射 [J], 郭立新;麻军;王蕊;刘晓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并行点火PCNN模型的图像分割新方法
彭真明;蒋彪;肖峻;孟凡斌
【期刊名称】《自动化学报》
【年(卷),期】2008(34)9
【摘要】提出一种并行点火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arallelized firing pulse coupled neural networks,PFPCNN)模型的图像分割方法.首先用改进的Unit-linking PCNN(ULPCNN)模型对图像进行增强.便于后续的图像分割.然后采用PFPCNN新模型对增强后的图像进行分割,最后用最大香农熵方法判定最佳分割结果.各种复杂场景下的仿真实验及定量评价表明,本文提出的图像分割方法,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PCNN分割方法.
【总页数】5页(P1169-1173)
【作者】彭真明;蒋彪;肖峻;孟凡斌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成都,610054;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成都,610054;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成都,610054;吉首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吉首,4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
【相关文献】
1.基于点火频率的PCNN灰度图像分割方法研究 [J], 黄荣杰;崔世林
2.基于最大熵和PCNN的图像分割新方法 [J], 朱冰;祝小平;余瑞星
3.一种基于最大熵的改进型PCNN图像分割新方法 [J], 房华;程国建;吴文海
4.一种基于最大熵的改进型PCNN图像分割新方法 [J], 房华;程国建;吴文海
5.基于并行点火PCNN的玉米病害彩色图像分割方法 [J], 王守志;何东健;韩金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基于多面体剖分的快速并行碰撞检测算法
熊玉梅
【期刊名称】《上海电机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09)005
【摘要】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任意多面体剖分的并行碰撞检测算法,该算法根据任意多面体的剖分算法,将两个复杂的多面体间的碰撞检测转化为多个四面体间的并行碰撞检测,并通过实验数据与其他碰撞检测算法进行性能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并行算法极大提高了检测速度.
【总页数】4页(P42-45)
【作者】熊玉梅
【作者单位】上海电机学院,电子信息学院,上海,2002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01.6
【相关文献】
1.一种快速的基于并行的碰撞检测算法 [J], 赵伟;何艳爽
2.基于空间剖分和包围盒的快速碰撞检测算法 [J], 彭晏飞;卢真真
3.基于并行的快速碰撞检测算法的研究 [J], 熊玉梅;曾宪文;陈一民
4.基于并行的快速碰撞检测算法 [J], 范昭炜;万华根;高曙明
5.基于凸多面体剖分的并行碰撞检测算法 [J], 薛广涛;李超;尤晋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高性能并行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
潘小敏;盛新庆
【期刊名称】《电子学报》
【年(卷),期】2010(038)003
【摘要】针对主流并行计算机架构以及电特大目标的特点,提出并实现一种高性能并行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采用由粗到细、多层次渐进展开的表述形式,并配以算例,具体分析算法每个环节的数值性能,充分研究、展示算法的效率和精度.使用本文算法,成功计算了未知数超过3亿1千万,电尺寸达到2000个波长的电特大目标的电磁散射.
【总页数】5页(P580-584)
【作者】潘小敏;盛新庆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电磁仿真中心,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电磁仿真中心,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441
【相关文献】
1.自适应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及其并行算法 [J], 袁军;邱扬;刘其中;郭景丽;谢拥军
2.一种基于矢量有限元与多层快速多极子技术的电磁散射快速并行算法 [J], 袁军;刘其中;郭景丽
3.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并行实现的数据划分策略 [J], 胡悦;童维勤;龚治勋
4.并行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的最细层处理改进 [J], 刘战合;姬金祖;蒋胜矩;李洁
5.基于共享内存的高效OpenMP并行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 [J], 潘小敏;皮维超;盛新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功率MPCVD谐振腔体的优化设计和数值模拟目录一、内容简述 (2)1. 研究背景和意义 (3)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4)3. 研究目的和内容 (5)二、MPCVD谐振腔体的基本理论 (6)1. MPCVD原理简介 (7)2. 谐振腔体的基本概念 (9)3. 谐振腔体的工作模式 (10)三、高功率MPCVD谐振腔体的优化设计 (11)1. 总体设计思路 (12)2. 谐振腔体的结构优化设计 (13)3. 谐振腔体的性能参数优化 (15)四、数值模拟方法及工具 (16)1. 数值模拟方法介绍 (17)2. 仿真软件的选择与使用 (18)3. 仿真模型的建立 (19)五、高功率MPCVD谐振腔体的数值模拟分析 (20)1. 仿真结果分析 (22)2. 实验验证与结果对比 (23)3. 结果讨论与优化建议 (23)六、实验验证及结果分析 (25)1. 实验系统搭建 (26)2. 实验过程及结果记录 (27)3. 结果分析与讨论 (28)七、结论与展望 (29)1. 研究结论 (31)2. 研究创新点 (31)3. 后续研究方向及建议 (32)一、内容简述高功率MPCVD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谐振腔体作为MPCVD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对沉积过程及最终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对高功率MPCVD谐振腔体的优化设计及其数值模拟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功率MPCVD技术概述:介绍MPCVD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技术特点等。
谐振腔体的作用及设计要求:阐述谐振腔体在MPCVD系统中的作用,包括等离子体产生、能量传输以及反应区域控制等,同时提出优化设计的要求和标准。
谐振腔体的优化设计:详细介绍谐振腔体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热管理等方面的优化措施,以提高其性能和使用寿命。
数值模拟方法与技术:阐述在谐振腔体优化设计中所采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包括电磁场模拟等离子体模拟以及化学反应动力学模拟等,并介绍相关软件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