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19课《庄子故事两则》精品同步测试
- 格式:pdf
- 大小:106.82 KB
- 文档页数:4
教学文档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庄子故事二则)同步练习册习题答案累积与运用1. C 2.C 3.B 4.B
理解与鉴赏1.①全:确定是。
②安:疑问代词,怎么。
③固:当然。
④循:遵循。
2.⑴你不是鱼,怎么了解鱼的愉快呢?⑴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了解鱼的愉快是可以肯定的。
3.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4.例如: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利者。
庄子是靠曲解惠子的意思,才能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推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推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是胜利者。
但是从论辩本身看,又是庄子胜利了。
拓展与提高1. ⑴伐:征伐。
〔征讨〕⑴阳:山向阳的一面。
即山的南面。
⑴以:介词,凭借。
⑴以:介词,表因果关系,因。
2.春天出征,冬天返回,〔于是在路途中〕迷失了道路。
3.老马识途。
比喻富于经验的人在工作中熟悉情况,简单把事情办好。
4.今人不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5.答案要点:①像管仲、隰朋这样的圣人,在“至其所不知〞的时候,尚且能“不难师于老马与蚁〞,这说明了人们应该向他人或事物学习有益的知识。
②要学会因地制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
.。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册《第19课《庄子》故事两则》同步练习卷一、积累运用1.读一读,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相.梁鹓.醴.泉濠.梁(háo)鱼从.容。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惠子相.梁(2)是.鱼之乐也(3)安.知我不知鱼之乐(4)固.不知子矣(5)请循.其本(6)或.谓惠子曰。
3.辨别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
句子古义今义非梧桐不止.于是..鸱得腐鼠欲代子.相夫.鹓发于南海4.翻译下列句子。
(1)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2)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5.填空。
(1)《<庄子>故事两则》均节选自《》。
庄周,(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鹓”比喻,“鸱”比喻,“腐鼠”比喻。
(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中暗示出庄子愉悦心情的句子是“。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
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A.④②①③⑤B.③⑤①④②C.②③⑤①④D.③⑤①②④7.班级要开展“诵读儒家经典,涵养君子之风”专题阅读活动。
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查阅资料】你如果图书馆借阅参考书籍,可以从下列书籍中选择哪两本?。
A.《论语别裁》B.《庄子心得》C.《战国策》D.《孟子的智慧》E.《乐府诗集》(2)【感悟君子】儒家经典中,有许多论述“君子”的名句,请写出一句并就此阐述什么才是“君子”。
二、课内精读8.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20《庄子》故事两则邱孔龙5分钟训练(预习类练习,可用于课前)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 )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⑵.非醴.()泉不饮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⑷.鯈.()鱼出游从容答案:⑴yuān chú⑵lí⑶háo liáng ⑷tiáo2.解释下列加点字⑴.惠子相.梁⑵.非梧桐不止.⑶.是.鱼之乐也⑷.安.知鱼之乐答案:⑴.做宰相⑵.栖息⑶.这⑷.怎么。
3.《〈庄子〉故事两则》节选自《庄子》是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家经典之一,庄子即,国时期宋国蒙人,家。
答案:《庄子·秋水》庄周道庄周战哲学课中10分钟(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国家)B.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于:在)C.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D.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全:完全,确定是)解析:本题A项中“国”应理解为“国都”,B项“于”是“向、到”之意,C项“吓”应解释为“吓唬”。
D项解释正确。
答案:D2.一词多义⑴于发于.南海()于.是鸱得腐鼠()⑵固子固.非鱼也()我非子,固.不知子矣()解析:一词多义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平时要注意积累辨析。
解答本题时,根据该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及其作用来理解,该词的含义应能将其前后的词语连接起来。
答案:⑴于:介词,引出动作处所,从。
于:介词,在⑵固:副词,本来。
固:副词,固然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鸱得腐鼠 B.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A. 于是..C.请循其本.D. 鹓鶵过.之解析:本题中A项中“于是”在句中并非一个词,而是一个介宾短语,这个短语是由介词“于”加上代词“是”构成,可译为“在这时”,它不同于现代汉语中作为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答案:A4.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人恒过.然后能改B.惠子相.梁C.庄子来,欲代子相.D.我知.之濠上也解析:本题中有三项属于词类活用,A、B、C三项中加点词语都是名词用作动词,A 项中“过”由名词“过错”变为动词“犯过错”,B、C选项“相”由名词“辅助君主的人”变为动词“当宰相”,只有D项是一般用法。
《庄子》故事两则习题精选[文笔精华]美文中漫步,品咂心灵的鸡汤……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自主积累]积累中运用,构建知识的殿堂……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相梁鹓雏醴泉鸱得腐鼠鲦鱼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
1非梧桐不止。
止:2是鱼之乐也。
是:3子固非鱼也。
固:3.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非醴泉不饮。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3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4请循其本。
4.两则选文选自________,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阅读探究]品读中探究,体味语言的蕴藉……一课内精读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日:“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日:“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日:‘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
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5.庄子讲鹓雏的故事的用意是什么6.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这则故事辛辣地讽刺了________,表现了庄子________的态度。
2本文比喻巧妙贴切,以鹓雏比喻________,以鸱比喻________7.第一则,“‘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说。
8.当今广泛运用着的成语,有不少出自《庄子》一书,试举二三例。
二课外拓展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潘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9.南郭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10.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竽,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竿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11.齐滑王听吹竽,喜欢一个一个独奏,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12.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中考链接]真题中撷英,把握中考的脉搏…一阅读链接2022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试题甲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庄子故事两则》精选复习题及答案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1. 给加横线字注音1.鹓( )2.醴( )泉3.鸱( )4.濠( )梁5.鲦( )鱼6.汝( )2. 解释词语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3.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3.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视若浮云的态度。
故事的趣味性主要表现在哪里?4.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5. 《惠子相梁》中,惠子是一个醉心于功名利禄,并无端猜忌好友的小人,庄子狠狠地奚落了他;《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和庄子在濠梁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乐”的问题发生辩论,可见两人是可以言谈往还的朋友。
惠子真的像《惠子相梁》里那样无耻吗?庄子和惠子的关系究竟怎样?6. 思考探究林云铭说:“庄子似个绝不近情的人,任他贤圣帝王,矢口便骂,眼大如许;又似个最近情的人,世间里巷、家庭之常,工技屠宰之术,离合悲欢之态,笔笔写出,心细如许。
”胡文英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
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无端。
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请你课余广泛查找资料,阅读思考,以“我眼中的庄子“为题进行探究。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浑沌之死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呆若木鸡纪子为王养斗鸡。
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十日又问。
曰:“未也,犹应响影。
”十日又问。
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十日又问。
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鱼,我所欲夜》、《庄子故事两则》)同步练一、知识积累与运用(22分)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惠子相.梁(xiāng)濠.梁之上(háo) 不为苟.得(gǒu)B.一豆羹.(gēng) 蹴.尔而与之(cù)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e )C. 鸱.得腐鼠( chī) 死亦我所恶.(wù) 乞人不屑.也( xiè)D.一豆羹.(dān)醴.泉 (lǐ)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xià)2.下列各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故患有所不辟也B.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C.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D.乡为身死而不受3.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B.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子/非我。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4.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翻译:你并不是鱼,你没法儿知道鱼是不是快乐。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翻译: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比生命还宝贵的。
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翻译:(如果是)高官厚禄,就不讲礼义而接受它,这高官厚禄对我又有什么益处呢? D.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翻译:有人对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要取代你做宰相。
”5.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它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
B.《庄子》是庄子及后学的著作集,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名庄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惠子相梁》中比喻较为巧妙贴切,“鹓鶵”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功名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腐鼠”比喻功名利禄。
D.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孟子以《礼记·檀弓》中“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生动地说明了人们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就舍生取义。
2019-2020学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9课《庄子故事》两则同步练习A卷一、基础运用 (共7题;共17分)1. (2分)下边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烧灼(zhuó)拱桥(ɡōnɡ)混凝(níng )B . 和谐(xié)契柯拉耶夫(qìkē)支撑(chēng)C . 腋下(yè)迫击炮(pǎi)拂晓(fú)D . 更夫(ɡēnɡ)手臂(bì)倾听(qīng)2. (2分) (2017八下·越城期中) 下面划线的字解释相同的一组是()A . 既醉而退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B . 猿则百叫无绝奇山异水,天下独绝C . 或置酒而招之足肤皲裂而不知D . 以此自终以中有足乐者3. (2分)(2019·钦州模拟)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项是()A . 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代指国家,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 . 范进参加了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考中的人称为“举人”。
C . 雨果,法国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代表作有小说《但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D .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背影》是他写的一篇回忆父亲的小说。
4. (2分)下面哪个选项是“四书”的构成()A . 大学.中庸.论语.尔雅B .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C . 大学.孝经.论语.尔雅D . 大学.孝经.论语.孟子5. (2分)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 . 《桃花源记》作者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
B . 《陋室铭》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
C . 《爱莲说》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周敦颐。
D . 《石壕吏》作者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6. (3分)指出下列各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________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二则练习题和答案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二则练习题和答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倏( ) 纪渻子( )恃气( )几矣( )2.下面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谋报浑沌之德/其德全矣B.日凿一窍/十日而问C.鸡已乎/已无变矣D.尝试凿之/望之,似木鸡矣3.文学常识填空。
庄子,名________,________时期人。
我国古代闻名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他的寓言有________、________等。
4.翻译句子。
(1)十日而问:“鸡已乎?”(2)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5.《浑沌之死》中“七窍”指什么?“倏”与“忽”为什么要给浑沌凿开“七窍”?6.《呆若木鸡》中当斗鸡“望之,似木鸡矣”时,也就达到了所谓“其德全矣”的境界,请你说说其中“德”的内容。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
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十日又问。
曰:“未也,犹应响影。
”十日又问。
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十日又问。
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7.解释加点词。
犹________________无敢应者________________几矣________________8.翻译句子。
(1)方虚骄而恃气。
(2)犹应响影。
9.纪渻子驯养斗鸡的过程未写出来,这是为什么?10.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中,有不少出自《庄子》,如“东施效颦”“螳臂挡车”等。
请简述两故事的内容。
【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最新精选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19《庄子故事》两则习题精选十五第1题【单选题】下列流行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今天你光盘了吗?(光盘:吃光盘中饭菜的意思)B、一支弱队逆袭了强队。
(逆袭:在逆境中反击成功)C、全国众多景区“免收门票”的“奇葩”招数,包括“叫妈免票”“属猴免票”“背古文免票”“穿短裙免票”“姓朱免票”等等,招招都让人瞠目结舌。
(奇葩:比喻离奇古怪,世上少有,常人不可理解,含有赞扬的意味)D、现代大都市中,竞争激烈,压力山大,许多女性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把自己变成独立、自主、强悍的女汉子。
(女汉子:指带有“纯爷们性格”的女性)【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句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B、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构思新颖,匠心独运,值得一读。
C、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台独”阴谋得逞;我们要听其言,观其行,对台湾领导人将把两岸关系引向何方拭目以待。
D、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集》,作者欧阳修,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B、庄子,名周,春秋时宋国蒙人,哲学家,《庄子》是道家经典著作,现存33篇。
C、喜剧《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D、冰心《繁星》《春水》的三大主题是“母爱、童真、自然”。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惠子相梁杂然相许B、或谓惠子曰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庄子往见之才美不外见D、庄子持竿不顾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划线词注音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公输盘(bān)守圉(xìng)敝舆(yú)胶鬲(gé)B、禽滑(huǎ)厘畎(quǎn)亩傅说(yuè)拂(bì)士C、孙叔敖(ào)蹴(cù)尔相(xiàng)梁鹓(yuān)鹐D、一箪(dān)食鯈(tiáo)鱼醴(xù)泉曾(céng)益【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庄子故事两则》一、回顾课内,梳理知识(一)重点文言词语1.或谓惠子曰()2.于是鸱得腐鼠()3.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5.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6.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7.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二)特殊文言词语1.通假字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通“”,)2.词类活用惠子相梁()3.古今异义于是鸱得腐鼠(古义:今义:)(三)特殊句式1.搜于国中三日三夜()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3.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四)翻译重点句子1.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2.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二、前后串联,建构体系(一词多义解释)1.之子知之乎( )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多助之至( )庄子往见之( )胡不见我于王( )2.见4.欲三、课外阅读,举一反三阅读《牧竖巧逮狼》,回答后面的问题。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②。
各登一树,相去③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④。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⑤;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⑥。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⑦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⑧彼,跑⑨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代子相( )灭人欲( )惠子相梁( )相时而动( )3.相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注:①牧竖,牧童。
竖,童仆。
②谋分捉之: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
③去:距离。
④仓皇:惊慌。
⑤嗥(háo):狼的叫声。
⑥号(háo)且爬抓:一边大声吼叫,一边抓挠树身。
⑦致:使。
⑧趋:向,到。
⑨跑(páo):同“刨”,兽用前爪刨地。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意甚仓皇 意:意思 B .大狼闻声仰视 闻:听见C.非醴泉不饮醴泉:甘泉D.气已绝矣 绝:断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久之不动A.今子予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惠子相梁》B.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C.学而时习之《<论语>十则》D.久之,目似瞑《狼》3.对文章内容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从大狼身上能够体现伟大的母爱。
《庄子故事两则》
,梳理知识
回顾课内,
一、回顾课内
(一)重点文言词语
1.或.谓惠子曰()
2.于是
..鸱得腐鼠()
3.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5.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6.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7. 既已
..知吾知之而问我()
(二)特殊文言词语
1.通假字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通“”,)2.词类活用
惠子相.梁()
3.古今异义
于是
..鸱得腐鼠(古义:今义:)
(三)特殊句式
1.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梁之上()
3.鯈鱼出游从容,是是鱼之乐也。
()
(四)翻译重点句子
1.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2.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二、前后串联前后串联,,建构体系建构体系((一词多义解释一词多义解释))
4. 欲
三、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举一反三
阅读《牧竖巧逮狼》,回答后面的问题。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②。
各登一树,相去③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④。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⑤;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⑥。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⑦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⑧彼,跑⑨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
1.之 子知之.乎( ) 以子之.
梁国而吓我邪( ) 多助之.
至( ) 庄子往见.之( ) 胡不见.
我于王( ) 2.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欲.代子相( ) 灭人欲.( )
惠子相.梁( ) 相.时而动( ) 3. 相
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牧竖,牧童。
竖,童仆。
②谋分捉之: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
③去:距离。
④仓皇:惊慌。
⑤嗥(háo):狼的叫声。
⑥号(háo)且爬抓:一边大声吼叫,一边抓挠树身。
⑦致:使。
⑧趋:向,到。
⑨跑(páo):同“刨”,兽用前爪刨地。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意.甚仓皇 意:意思 B .大狼闻.声仰视 闻:听见
C. 非醴泉
..不饮 醴泉:甘泉 D. 气已绝.矣 绝:断
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久之不动
A.今子予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惠子相梁》
B.故时有物外之趣 《童趣》
C.学而时习之 《<论语>十则》
D.久之,目似瞑 《狼》
3.对文章内容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从大狼身上能够体现伟大的母爱。
B.在刻画狼时,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下文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文章的语言简练而生动,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2)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
答案:.
一、(一)1. 或:有人2.于是:在这时3.吓:恐吓4.安:怎么5. 固:固然6.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 已经
(二)1. 邪,通“耶”,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吗”2. 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3. 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连词
(三)1. 倒装句2.倒装句3. 判断句
(四)1.在这时,惠子感到恐慌,在国都中搜了三日三夜。
2. 现在你想要用你的梁国来恐吓我吗?
二、1.代词,它、的、到2、拜见、引见3、做宰相、观察4、想要的、想、欲望
三、1、A 2、D 3、D 4、(1)牧童下来看看狼,狼已断气了。
(2)狼听到声音四处张望,才远远看见小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