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不变规律教案2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5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6《商不变的规律》说课稿 (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6《商不变的规律》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商不变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一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商不变的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除法的运算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运算过程中的规律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运算过程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一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商不变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引导发现法、讲解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商不变的规律,并通过练习题进行巩固和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探究商不变的规律: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发现和总结商不变的规律。
3.讲解和巩固:对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讲解,并通过练习题进行巩固。
4.应用和拓展:引导学生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进行适当的拓展。
5.课堂小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商不变的规律的应用。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除数商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教案:第二单元商不变的规律-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商不变的性质,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发现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商不变的性质。
2. 教学难点: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课件、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 提问: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会有什么变化?(二)探究新知1. 出示例题:32÷4=8,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会有什么变化?2.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汇报解答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规律。
4. 出示练习题,巩固商不变的规律。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 教师点评,指出错误及原因。
3. 学生改正错误,巩固商不变的规律。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板书设计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总结商不变的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
同时,要注重练习题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以下几点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
小学四年级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商不变的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难点: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除法运算。
请大家举例说明什么是除法?生:除法是一种运算,用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者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师:很好!那么,我们在进行除法运算时,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商不变的规律。
2.探究商不变的规律(1)观察例子,发现规律师:请大家看黑板上的例子,观察这些例子的商是否发生了变化?例子:10÷2=520÷4=530÷6=540÷8=5生:我发现,这些例子的商都是5,没有发生变化。
师:很好!那么,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些例子的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生:我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师:经过观察,我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规律:在除法算式中,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不为0),商不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商不变的规律。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1)课堂练习题目:1.如果8÷2=4,那么80÷20=?2.如果12÷3=4,那么120÷30=?3.如果15÷5=3,那么150÷50=?生:依次回答问题,并说明解题过程。
(2)实际应用师:我们来看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看看如何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来解决。
题目:1.小明每天吃3个苹果,4天能吃多少个苹果?2.小红每天吃6个香蕉,3天能吃多少个香蕉?3.小刚每天喝2瓶饮料,5天能喝多少瓶饮料?生:依次回答问题,并说明解题过程。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商不变的规律。
这个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希望大家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商不变的规律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2. 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商不变规律的内涵,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利用实例讲解,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商不变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具体例子,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发对商不变规律的思考。
2. 探究规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索商不变的规律。
3. 讲解规律:教师总结商不变的规律,并进行讲解。
4.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5. 拓展应用: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解决。
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商不变规律的讲解、实例和练习题。
2. 练习题:提供多种类型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商不变规律的掌握。
3. 实际问题:收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商不变规律解决。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探究商不变规律。
2. 第二课时:讲解商不变规律,练习巩固。
3. 第三课时:拓展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4. 第四课时:总结反馈,布置作业。
九、作业设计:1.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通用1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上册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 1【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的过程。
发现并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2.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简便计算。
4.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探索与发现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新课1.计算并观察下面两组题目,找一找它们的规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式子中发现什么规律?学生计算并分析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都是4、2.继续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式子中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分析总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4倍,商都是2、3.教师引导总结:强调: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0或者除以0可以吗?为什么?二、商不变规律的应用1.问:下面的式子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强化学生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
2.王叔叔送货从工厂到商店,一路上都是匀速行驶,下面是他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表格,你能把表格填写完整吗?(1)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发现。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表格中发现什么规律?(3)根据你的发现,说说128分能行驶多少千米?引导学生利用规律再进行计算。
三、应用与拓展问:给你一堆铁丝,你能用台秤测出它有多少米长吗?1.学生讨论并交流,教师引导:台秤是测物体质量的,那么铁丝的长度和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四、小结本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四年级上册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 2一、说教材《商》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七册中的内容,这是一节新授课。
“商不变的规律”是一个新的数学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必须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才能不变,这是一种函数思想,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
教案标题:商不变的规律教案适用学段:四年级上册教材版本:苏教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商不变的性质,能够判断商是否发生变化。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商不变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商不变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商不变性质的证明。
教学难点:1. 商不变性质的灵活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中商不变性质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并计算。
2. 学生计算并汇报结果。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引出商不变的性质。
二、探究新知(15分钟)1.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探究商不变的性质。
2. 学生尝试举例验证商不变的性质。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商不变的性质。
4.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商不变的性质。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疑惑。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商不变的性质。
2. 学生举例说明商不变的性质。
二、探究新知(15分钟)1.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探究商不变性质的证明。
2. 学生尝试证明商不变的性质。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商不变性质的证明方法。
4.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商不变性质的证明过程。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疑惑。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和推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注重练习题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商不变的规律》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商不变的规律的概念。
学生能够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例子,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计算和解决问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学生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能够与同伴一起解决问题。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商不变的规律》为主题,通过实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学生具备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实例和练习题来发现和运用商不变的规律。
第三章: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商不变的现象。
4.2 探究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4.3 巩固练习:学生解答练习题,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计算和解决问题。
4.4 总结与反思:学生和教师一起总结商不变的规律,并回顾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发现。
第五章:作业设计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的:评价学生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2 评价方法: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程度。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商不变的规律的运用情况。
6.3 评价内容:学生对商不变的规律的概念的理解。
学生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拓展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商不变的规律在更复杂情况下的应用,如分数和小数的除法。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11、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1、商不变的规律》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加深理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但是,对于商不变的规律,他们可能还没有直观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发现并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发现商不变的规律,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商不变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2.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中巩固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子和练习题。
2.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计算两个除法算式,并观察两个算式的商是否相等。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两个算式的商相等。
2.呈现(10分钟)呈现商不变的规律,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在除法算式中,只有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才不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巩固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加深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商不变的规律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解决。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商不变的规律,并让学生说明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这一规律。
商不变的规律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商不变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商不变的规律的定义和理解。
2. 商不变的规律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商不变的规律的定义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商不变的规律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商不变的规律的定义、例子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做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如计算24÷32,引导学生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商不变的规律的定义,并举例说明。
商不变的规律是指,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3.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
如:36÷48、50÷60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商不变的规律的应用,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商不变的规律的定义和应用。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和数量的关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商不变的规律在更大数域中的应用,如分数、小数等。
七、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商不变的规律的定义和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练习中的收获和感悟。
八、作业设计:1. 教师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作业题,让学生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尝试将商不变的规律应用到其他数学领域。
九、教学反馈:1. 教师在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2.8商不变的规律一、教学目标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商的变化规律,会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规律的探索性和应用价值。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商不变的规律过程。
四、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变化规律,会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要把8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得多少个?把80个苹果分给20个小朋友呢?把800个苹果分给400个小朋友呢?请同学们列式算出来。
观察:这三道题什么在变?什么没变?师:下面我们进一步研究商不变的规律(板书:商不变的规律)。
(二)讲授新课提出问题(出示例题)(1)观察第一组算式,下面3道题都与第1题比较,被除数有什么变化,除数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2)生汇报:第二道同第一一比较,被除数乘10,除数也乘10,商不变。
(3)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4)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两种:①被除数乘几,除数也乘几,商不变。
②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不变。
(5)老师小结。
(三)重难点精讲小组合作探究1.师:从上往下观察第二组题,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互相讨论交流。
2.老师鼓励学生各抒已见,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发现规律。
3.整理归纳:老师引导学生把自己发现的上述规律整理归纳为一句话,选择不同学生概括。
4.师板书: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5.师质疑:为什么要0除外呢?生:因为0不能做除数。
6.学生齐读规律。
7.利用商不变的规律,简化整十整百的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
出示例题:教师边讲解边竖式板演 650÷40=(1)让学生明确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把被除数和除数个位上的0划去,表示同时除以10,商不变。
(2)提问余数是“1”还是“10”?让学生明白余数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所以余数应该是10。
一对一“ESET教学”教学案
课题年级小四授课对象编写人时间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E (测评)1、填一填。
(1)估计一下你们班的教室面积是( )平方米,1万米2的面积大约相当于( )个这样的教室。
(2)你所在学校的学生总人数是( )人,大约( )所这样的学校的学生有1万人。
(3)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 )或( )相同的数(0除外),商( )。
2、判断题
1)、最大的四位数除以最大的两位数,商是11。
( )
2)、946除以35,商是26,余数是36。
( )
3)、被除数末尾有0,商的末尾不一定也有0。
( )
4)、甲数÷乙数=85,甲数一定大于85。
( )
5)、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商不变。
( ) 6)、试商时,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说明商小了()7)、5□3÷52,□里填2~9时,商是两位数()
3、竖式计算我第一。
263÷18= 309÷28=
549÷48= 643÷53=
S (总结)知识点:
1、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计算150÷25 800÷25 2000÷125因为25乘4能得到100,125乘8能得到1000,所以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4倍、8倍。
3、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商随着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4、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商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知识点:
5、中括号的作用,能够改变运算顺序。
6、明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例子:一所学校360名学生,全都用大帐篷估计需要多少辆卡车运输?
360÷[(12+6)×5]
=360÷[18×5]
=360÷90
=4(辆)
E (拓展)1、升气球。
36÷3= 80÷4= 72÷9= 60÷6= 360÷30= 800÷40= 720÷90= 600÷60=
3600÷300= 8000÷400= 7200÷900= 6000÷600=
你发现了什么?
2、练功房。
3、用竖式计算。
775÷25 200÷28 476÷20=
432÷48 8400÷700 425÷42=
4、用递等式计算(能简便的要简便)。
4000÷25 3000÷125 3500÷25
1875÷125 1300÷50 2700÷50
182÷[(36-23)×7] 288÷[(26-14)×8]
720÷[(12+24)×20] 200÷[(172-72)÷25]
5、一辆汽车每分行600米,7分行多少米?照这样计算,行42000米需多少分?
6、为支援受灾学校的学习,新华小学部分学生开展了捐书活动。
四年级捐120本, 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捐20本, 六年级捐的本数是五年级的3倍。
新华小学
六年级学生捐书多少本?25所小学的四、五、六年级可以捐书约多少本?
T (实练)1、用竖式计算。
276÷36= 308÷46= 576÷18=
414÷23= 288÷18= 665÷25=
2、选择题
1)、6956÷7最接近准确值的商是()。
A、100
B、1000
C、900
2)、把除数42看作40试商,初商可能( ),把除数78看作80试商,初商可能( )。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3)、744÷6=124, ( )÷60=124。
A、744
B、7440
C、74400
4)、一个数的59倍是472,求这个数的算式是 ( )。
A、472×59
B、472÷59
C、59×472
5)、一道除数是68,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商5后,余数正好和除数相等,把商改成6,余数一定是()。
A、68
B、0
C、8
学生评价
(签字)
非常满意较满意满意不满意
课后记审核人:______________
1、8100÷30的商的最高位在()位上,576÷18的商的最高位在()
位上。
2、198里最多有 ( )个50;209里最多有()个70。
3、根据26×24=624,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 ),
()。
4、从200里面连续减40,减()次结果得0
5、甲数÷乙数=66,(甲数×8)÷ (乙数×8 )=()。
6、一个数的50倍是300,这个数是()
7、941÷()=25……16,括号里填( )。
8、□÷39=25……○,○里最大可填(),这时□里应填()。
9、要使856÷□7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可填( )。
10、一个数除以27,商是5,余数是40,这个数是()
3、用递等式计算(能简便的要简便)。
71×19+322÷23[540-(89-21)]×45
7000÷2534×28 +34×72
120+480÷(83-23)4000÷125
五、文字题
1、14与72的积减去900所得的差除以3,商是多少?
2、347与12的和,再与21相乘,得多少?
3、135减去7与12的积,再乘4,积是多少?
六、应用题
1、某化肥厂生产化肥1000吨,运出28次,还余下104吨。
平均每次运出多少吨?
2、小朋友去栽树,12人栽144棵。
照这样计算,增加7人可以多栽多少棵?
3、全校840名同学有35名同学参加了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没有参加人数是参加人数的
几倍?
4、一辆汽车12小时行960千米,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2千米。
汽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比自
行车多多少千米?
5、小林的老师买回143本练习簿,平均分给小林和他的12个同学。
平均每人分多少本?
6、周末大扫除。
全班同学分成了3个小组,每个小组20人,最后班长统计一下,一共
擦了180玻璃,平均每人擦几块?(两种方法解答)
7、甲乙两地相距是5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2时行了200千米,照这样计算,
到乙地还有几时?
8、学校组织同学参加兴趣小组,美术小组175人,是书法小组人数的5倍,艺术小组350人,它的人数是书法小组的多少倍?
9、小明将一道除法算式中的数字用纸片盖住,要求同学们把盖住的数字猜出来,你知道方框中填多少呢?请把这道题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