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发源地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大河流域与文明起源大河流域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它孕育了许多伟大的文明古国。
大河流域的特殊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条件。
本文将从历史、地理和文化等多个角度探讨大河流域与文明起源的关系。
首先,大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对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大河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这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古代人们在这里发展了灌溉农业,使农田的产量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
同时,大河的水源也为人们提供了饮用水和交通运输的便利,这为人们的生存和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大河流域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是文明起源的重要因素。
大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遗产见证了人类文明的演进。
例如,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里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尤其是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曾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中心,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众多思想流派在这里诞生并发展。
长江流域则是中国南方文化的发源地,这里孕育了楚文化、吴文化等多种地方文化。
大河流域的历史文化积淀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和智慧。
此外,大河流域的文化交流也为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动力。
大河流域地域辽阔,各个地区之间的交流往来频繁。
古代人们通过河流进行物资和文化的交流,这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例如,黄河和长江的交汇处,形成了文化的交融地带,这里的文化元素吸收了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各地文明的繁荣,也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提供了平台。
最后,大河流域的自然环境也对文明的起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大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多样,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和动物的繁衍。
这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保障了人们的生存需求。
同时,大河流域的自然景观也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灵感,激发了人们的艺术创作和审美情趣。
文明的起源往往伴随着对自然的崇敬和感悟,大河流域的自然环境为人们的文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动力。
古代两河流域知识点九年级古代两河流域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涵盖了现今的伊拉克和叙利亚地区。
这个地区在历史上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文化和社会变革,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古代两河流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两河流域的地理特点1. 两河指的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它们蜿蜒流经整个地区,形成了肥沃的平原。
这两条河流的泥沙沉积为农业提供了优质的土壤。
2. 两河流域的气候炎热而干旱,主要有两个季节:干燥的夏季和凉爽的冬季。
由于降雨稀少,人们使用了灌溉系统来支持农业的发展。
二、早期城市文明1. 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文明之一。
在现在的伊拉克境内,出现了苏美尔文明,约始于公元前4千纪,采用了文字系统和复杂的社会组织形式。
2. 苏美尔人建造了巴比伦、乌尔和拉加什等城市,以及宏伟的神庙和宫殿。
这些城市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吸引了商人和艺术家。
三、早期文字和法律系统1. 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用于记录财会、宗教、历史和日常事务。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写字系统之一,为后来的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苏美尔人还制定了吉尔伽美什史诗,其中包括对道德和人类生活的深刻思考,对后来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四、建筑和工程1. 两河流域的城市以其巨大的建筑和工程项目而闻名。
巴比伦的宝塔——巴比伦塔,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高度达到90米。
2. 苏美尔人还建造了复杂的排水和灌溉系统,以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并维持农业的稳定发展。
五、社会结构和角色1. 古代两河流域社会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制度。
最顶层是统治者和贵族,中层是官僚和祭司,最底层是农民和奴隶。
2. 祭司在宗教仪式和神庙管理方面起着关键的角色,他们崇拜多神教体系,并相信统治者是神的代表。
六、贸易和文化交流1. 两河流域是欧亚大陆东部与北非之间的重要贸易枢纽。
商人们通过河流和陆路联系起东方和西方的文化。
2. 古代两河流域的艺术和手工艺品展示了当地人的技术水平和审美观念,它们被远方的国家和地区所追捧。
为什么文明古国都产于大河流域为什么文明古国都产于大河流域大河的流量大所带的泥沙就多就更容易冲积扇,如形成长江三角州平原,地势平坦,利于城市得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古代的国家都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四大文明古国确切说是在中下游的平原地区那里适宜发展农业,也有利城市建设,再加上便利的交通很容易发展壮大。
四大文明古国发源地的气候也适宜人类居住,适宜农作物的生长,长三角地区就是雨热同期,有的时候也起一定军事作用,交通运输便利,便于军事防御。
大河能调节气候,对于古代改造自然能力不是很强得人来说,很重要。
文明古国的产生和气候有什么关系大河流域水源充足,适合灌溉,气候温和,所以文明渐渐发展起来。
古埃及大部分是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只有北部的一小部分是地中海气候,古埃及文明的诞生要感谢尼罗河,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古埃及文明的诞生,所以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在距今6000年至4000年时,两河流域存在着湿润而不是干旱的气候。
地理学家拉姆认为,在冰河后期最暖的时段,地中海附近大部分地区是气候干旱的。
文明古国为什么只有中国留下来了中国文明能延续的原因是地理因素,封闭性和区域性。
东临大海,西北是沙漠,西南是高山,南方是原始森林。
唯一的威胁就是北方游牧部落,所以筑长城,且游牧部落的文化落后于中原,胡人、匈奴、突厥、蒙古等先后跟中原交战,多数情况下都是屡战屡败,蒙古和满清入主中原,但文化制度上也被汉化。
文明古国一般是指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中国等人类文明最大且最早的国家或地区,有时也包括古玛雅等。
这些古文明的意义并不在时间的先后,而在于他们是现代不同文明的发源地,亦可以说是一个创造点。
学者认为文明古国都是建立在河川台地附近,原因是有固定的水源使农业和商业较容易发展,不过,历史学家认为,古文明之初,先发生于山岳,然后扩展到河域。
文明古国的社会制度,古巴比伦、古埃及和中国采用奴隶制,古印度实行种姓制度。
为什么4大古国没有古罗马4大古国没有古罗马的原因是四大古国都是由大河流域发源出的古老文明,而古罗马不具有这样的条件。
历史园地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人类的起源和早期文明1. 人类起源:根据考古学证据,人类起源于非洲,并在全球范围内扩散。
2. 早期文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中国黄河流域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源地。
这些文明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城市化和文字化的阶段,为后来的文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古代世界的政治和文化1. 古希腊: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古希腊曾经有过许多城邦,其中雅典是民主制度的发源地,而斯巴达则以军事力量闻名。
2. 古罗马:罗马帝国是古代世界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其政治制度、法律和文化对欧洲乃至整个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古印度:印度的古代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强大的王国,比如孔雀王朝和恒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三、中世纪的欧洲和东方文明1. 欧洲中世纪: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基督教在这一时期成为了欧洲的主要宗教,而教会也在政治、社会和文化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伊斯兰文明:伊斯兰教的兴起对中东乃至整个欧亚大陆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伊斯兰文明在数学、医学、哲学和文学等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
四、近代世界的变革和冲突1.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标志着中世纪向现代的过渡,同时也为现代科学和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 宗教改革:16世纪的宗教改革影响了整个欧洲,改变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并推动了新教教派的兴起。
3. 科学革命:17世纪的科学革命促进了现代科学的发展,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的贡献使得人类对自然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五、近现代世界的全球化和战争1. 工业革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变革。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的一场全球性冲突,对欧洲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人道主义灾难。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陕西省为例1、两类能源: 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 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开采条件好。
(大同煤田—优质动力煤,河东煤田—优质主焦煤)②市场广阔:我国能源需求量大,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③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3、能源基地建设: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三条外运铁路主干线(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
2000年以后,山西对外电力输出增长迅速,此举对本省的有利影响是:①缓解运输压力②减轻大气污染③提高经济效益。
4、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5、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6、环境的保护与治理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②调整产业结构③“三废”的治理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黄河——长江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2、田纳西河概况: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属于二级支流;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3、不同地段的保护: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4、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①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
②气候:亚热带地区,冬末春初降水多。
③水系: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
浅谈人类文明与大河流域的关系人类文明与大河流域的关系深远而复杂。
大河流域,通常指涵盖多个气候带、包含多种生态系统和地形地貌的广袤地域,对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和繁荣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大河流域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基础。
在古代,大河流域的水源为人类提供了生活所需的水,同时,其丰富的土壤肥力和适中的气候条件使得农业得以蓬勃发展。
例如,古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的两河流域、古中国的黄河流域等,都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这些地区由于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繁荣的农业社会,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最终形成了复杂的文明社会。
其次,大河流域是交通运输的重要通道。
河流形成的天然航道,为人类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方式,加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这种交流不仅仅是物质的流通,更重要的是文化、思想和技术的传播。
例如,古埃及的尼罗河航道、古中国的丝绸之路等,都是古代重要的交通枢纽,推动了文明的交流和进步。
再者,大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多样性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河流的分支和流域形成了丰富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等,这些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木材、食物、药材等。
同时,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如滨河的居住地、农业用地等。
然而,人类对大河流域的开发和利用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
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河流生态环境的恶化,进而影响到了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大河流域的环境,成为了当今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
总的来说,大河流域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提供了生存的基础,交通运输的通道以及发展的空间,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的问题。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尊重大河流域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第八课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河流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是人所共知的。
虽然全世界河流的总水量不及地球总水量的万分之一,但河流对人类的贡献,却远比海洋、湖沼、冰川等水体大得多。
古代人类文明基本都以河流及流域为发源地。
两河文明发源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河流域,尼罗河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而印度河文明发源于印度河与恒河流域,中华文明则起源与黄河和长江流域。
中华民族的祖先很早就在黄河、长江两岸定居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千百年来,河流在中华民族的成长、壮大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与河流的关系将更加密切,河流也将为人类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河流孕育文明 江河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灿烂文明的摇篮。
在大河流域,通过洪水周期性泛滥和人类先民引水灌溉,形成了早期的农业生产,并进而诞生了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技术、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
饱含乳汁的尼罗河哺育了古埃及的7000年文化,被称为“水的原始颂歌”;印度河和恒河打开了古印度文明之门,成为“永恒的涅槃”;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被誉为“世界文明的摇篮”;而奔腾不息的黄河,虽然九曲十八弯却成就了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多元文化交相辉映的华夏文明。
一条江河就是一部历史,与人类发展史息息相关。
可以说,没有江河就没有人类。
毛泽东曾指出: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
公元前3000年,在尼罗河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出现了埃及文明,最初的埃及人较早地掌握了农业生产需要的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 收割者灌溉技术,在尼罗河洪水冲积的肥沃土地上发展灌溉农业,创造了伟大的农业文明,并由此兴盛了将近100代人,最后他们屈服于外来的侵略者,而他们的土地作为一个主要的粮仓,依然帮助那些征服者们度过了2000多年的富足生活。
尼罗河流域的土地所以能使文明繁荣达数千年之久,主要取决于尼罗河河谷地区独特的自然特性。
正是由于尼罗河一年一度的周期性泛滥,带来了上游的淤泥和有机质,才使得干旱的土地变成了肥沃的原野,并由此支撑起了一个文明古国,奉献出举世瞩目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卡尔纳克神庙……所以,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埃及,尼罗河的赠礼。
关于水健康和人健康的发展
河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发源地,自古以来人们都将河流作为自身赖以生存的一种资源,甚至有甚者每年供奉祈求河神保佑今年太平。
可见河流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水的健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类的健康。
然而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的飞速发展,如今的各大河流都不像以前那么清澈,岁月的印记在河流的发展中烙下了深深污浊的印记。
鉴于以上个点,笔者决定走访一下著名的吴淞江,调查一下近年它的变化,探讨下水健康与人健康的关系。
为家乡的发展献上自己的一点绵薄的意见。
一,吴淞江现状
吴淞江发源于太湖的瓜泾口,穿过江南运河,流经吴江,苏州,吴县,昆山,嘉定,青浦等地方,在上海市区注入黄浦江,全长125公里,其中上海市著名的苏州河就是吴淞江的一段。
由于能力有限,笔者只观察了流经昆山地段的吴淞江。
并在笔者在对现今的吴淞江观察之前,走访了住在河附近的居民,据一位现年65岁的老爷爷讲:“30多年前的吴淞江水质还是很好的,虽然已算不上十分清澈见底,但可见度还是很高的,还能看的见有鱼游过,以前傍晚的时候还经常在江边乘凉垂钓,那时候的生活真是惬意啊。
”说着,老人的眼里闪出了泪光:“而现在住在这吴淞江边就是一种折磨,前两年,我都不敢开窗,一开窗一阵恶臭就会充满房间。
”基于老人的讲述,我对吴淞江有了一个调查前的概念。
不久,我亲自来到了河边,放眼望去,平静的吴淞江有种很沉静的美,但是不争的事实是它已经开始泛黑。
走到河边,清晰的看见河的上面漂着各种杂物---塑料袋,易拉罐,蔬菜叶,还有一些不明的垃圾物。
用瓶子舀点水,依旧看见河水很混浊,上面还躺着小虫的尸体,仔细一闻,水的臭味还是那么的明显。
仔细一看,河的两边没有什么人,河面上也没有船只的经过。
这不禁使我想起了高中时,课上地理老师的一句话:“以前人家买房子都想靠着河流,风水好,环境好,那是的河边房价是最高的,而现在人家买房要远离河流,为了自己,为了家人多活几年,就算倾家荡产也要远离河流。
”不争的事实讲述着吴淞江的悲情。
二,近年来吴淞江的治理
近年来,我们的政府也开始了治理吴淞江的工作。
据了解,每隔半个月,会有专门的打捞队来清除河面上的垃圾,而且注意河边的绿化问题,开始陆陆续续的在河边种起了小片的树林,对于了企业的污水排放也有了一定的约束。
这些是近来来政府对于吴淞江的治理工作。
虽然吴淞江没有回到30年前的清澈,但总体上有了一些改观。
三,水健康与人健康
我们都知道我们现在喝的都是自来水,很多人都认为河水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河充其量就是用来养养水生动植物供我们人类食用和进行河流运输的。
而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完全可以依靠人工来养殖水生动植物,城市间飞速的交通建设使河流运输这种源远流长的方式渐渐被人抛弃。
河流的价值真的是没有了吗?其实不是没有是很多人都忽视了,仔细想一想,其实河流的在我们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从来就没变过。
第一,喝水问题。
其实我们都知道我们喝的水都是有河水净化而来,你可知道当你往河流里丢一下杂物其实就是在你喝的水里丢一样杂物,你丢下的不是你的杂物你丢下的可能是你危害你生命的东西,随着河内不同的杂物日积月累的推积,你是否想过以人类现有的技术无法进化它们,那我们又该怎么办?第二,食物问题。
河,湖,海其实都是向人类提供食物的一座座宝贵
的仓库,各式各样美味的海鲜类都出自这做仓库,当我们人类肆无忌惮的向这所仓库排放杂物的同时鱼类将这些有害物质吃进肚子里,可以想象到的是不久的将来这会循环到我们自身。
还记得这个典型的事例吗?1950年,在日本发生的重大水污染事件——水俣病事件。
1950年,在日本水俣湾附近的小渔村中,发现大批精神失常而自杀的猫和狗。
1953年,水俣镇发现了一个怪病人,开始时步态不稳,面部呆痴,进而是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精神失常,一会儿酣睡,一会儿兴奋异常,身体弯弓,高叫而死。
1956年又有同样病症的女孩住院,引起当地熊本大学医院专家注意,开始调查研究。
最后发现原来是当地一个化肥厂在生产氯乙烯和醋酸乙烯时,采用成本低的汞催化剂工艺,把大量含有有机汞的废水排入水俣湾,使鱼中毒,人和猫、狗吃了毒鱼生病而死。
1972年据日本公布当时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
第三,环境问题。
我们可以在有污染的河边,显而易见的看到,河面上常常泛起的死鱼,并伴着阵阵恶臭,这不仅会污染我们的空气还会污染我们的生态环境,地下伴随这地下径流,这种污染会影响这个整个地下循环系统,导致地表的严重污染。
这是一种人类会忽视的污染,但是这种污染会是致命的。
其实我们还有第四,第五,第六等等。
但是主旨还是那个水的健康直接与人类的健康联系在一起,如果我们忽视水健康而一味的只追求人类自身的健康的是不切实际的。
所以说人类自身想要健康的发展就不得不重视水的发展。
四,我的几点意见
第一,作为为广大老百姓起带头作用的政府,要先做带头作用,以促进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为保护我们共同的资源---水资源而努力。
具体的措
施比如有加大对广大人民的思想宣传,让他们逐步树立起对水资源的
重要意识;政府加大对河流的整顿力度,限制企业向河流排放工业污
水;加大绿化面积,多植树造林等
第二,我们要多多鼓励创造发明,尤其在水资源净化的问题上,鼓励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第三,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其实我们的行为才是最能影响水资源的。
如果我们能在往河中丢下你废弃的塑料袋,易拉罐时,如果你能想一想,你
丢下的不是废弃的塑料袋,易拉罐而是可能以后要你命的“毒药”你
还会扔吗?所以我们要树立起保护河流的重要意识,做到不要往河中
乱丢杂物,并且当别人要仍杂物时,我们要极力的劝阻。
如果我们能
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挽救我们的水资源,一定能创
造一个绿色和谐的社会的!
五,总结
在这次的暑期实践中,我走访了很多老人,对于现在的社会的环境我能想象在那些老人心中对于曾经清澈见底的河流,葱郁繁茂的树林的怀念。
从他们的眼神中我能清楚的了解到他们对于现今的环境的失望,一直以来,我们一直在倡导我们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我们要还我们子孙后代一片清澈的天空!可是现实呢?河流依旧在一天天变得污浊,绿树一天天的减少,天空一天天失去它的湛蓝色,我想是时候我们该醒悟了,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为身边的环保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为保护我们的水资源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为我们的下一代能有一个绿色的环境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