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3
诺氟沙星联合颠茄酊治疗急性胃肠炎42例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诺氟沙星联合颠茄酊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10月间收治的84例急性胃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诺氟沙星治疗组(对照组)和诺氟沙星联合颠茄酊治疗组(观察组),每组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42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6%,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口服诺氟沙星(上海双基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8095),0.2 g/d,3次/d。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加用颠茄酊(浙江万邦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33020827),口服1.0 ml/次,3次/d。
1.3 疗效判断标准[2] 显效:治疗后48 h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有显著改善,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正常;有效:治疗后48 h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后48 h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未有变化,病情甚至有所加重。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软件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组间治疗总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如表1所示,观察组42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6%,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急性胃肠炎多为细菌感染所致,致病病原体主要包括沙门菌、金葡菌毒素、嗜盐菌以及某些肠道病毒等。
临床对于急性胃肠炎的治疗多以抗生素为主,合理应用抗生素需要对病因及其药物特性有充分了解[3],以保证临床疗效和用药的安全性。
若临床用药治疗不当会使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还会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问题,故临床合理用药尤为重要。
奥美拉唑联合间苯三酚在急性胃肠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近年来,胃肠炎成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不适和健康问题。
为了找到一种效果显著、副作用较少的治疗方法,临床医生开始将奥美拉唑与间苯三酚联合使用。
本文将对奥美拉唑联合间苯三酚在急性胃肠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酸的分泌,减轻患者的胃部不适感。
间苯三酚则是一种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
奥美拉唑联合间苯三酚的使用是基于这两种药物的相辅相成的作用,可以更好地控制疾病的症状和促进病情的康复。
从临床观察来看,奥美拉唑联合间苯三酚在急性胃肠炎治疗中表现出较好的疗效。
首先,该联合治疗能够迅速缓解患者的胃痛、腹泻等症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其次,奥美拉唑具有减少复发率的作用,能够有效预防急性胃肠炎的再次发作。
此外,奥美拉唑还可促进胃部黏膜的修复和保护,减少炎症引起的组织损伤,加速病情的康复进程。
然而,奥美拉唑联合间苯三酚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该治疗方案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对于存在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慎用。
其次,奥美拉唑可能导致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头晕、腹泻等,需要患者注意。
此外,奥美拉唑的长期使用可能会影响身体的钙吸收,导致骨质疏松等问题。
因此,在具体应用中需要医生权衡利弊后给予。
为了更好地充分发挥奥美拉唑联合间苯三酚的治疗效果,提高临床疗效,医生在实际应用中也需要注意几点。
首先,在给予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
其次,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的饮食控制,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和重口味的食物,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最后,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并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奥美拉唑联合间苯三酚在急性胃肠炎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症状和促进康复。
然而,该治疗方案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需要在临床应用中谨慎把握。
阿奇霉素联合枫蓼肠胃康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联合枫蓼肠胃康治疗急性肠炎的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4月-2014年11月诊治的70例急性肠炎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35例。
对比组单纯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阿奇霉素联合枫蓼肠胃康进行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对比组为71.4%,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比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研究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止咳天数、平均退热天数均显著低于对比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研究组和对比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奇霉素联合枫蓼肠胃康治疗急性肠炎不但不会影响各种药性的发挥,还可以有效提高两种药物的药效,其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多次应用抗生素而导致的细菌耐药性,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标签:阿奇霉素;枫蓼肠胃康;急性肠炎;效果观察急性肠炎是比较常见的胃肠道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夏天是其高发季节,是由于夏天天气炎热,食物容易变质,食用了变质的食物而引起,或食用了过冷、过热的食物及日常饮食不健康也容易引起急性肠炎。
多表现为剧烈腹痛、腹泻、呕吐、恶心等现象,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1]。
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还可能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发热等情况。
临床上常常使用抗生素联合对应的中药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为了更好地治疗急性肠炎,本文分析阿奇霉素联合枫蓼肠胃康治疗急性肠炎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4月-2014年11月诊治的70例急性肠炎患者,其病原学检查、胸片、体征、症状均符合国际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标准,MP-IgM 抗体测定使用Serodia-MycoⅡ试剂盒,利用颗粒凝集法进行检测血清IgM抗体,滴度≥1∶80为阳性,≤1∶40为正常。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21 Vo1.21 No.37142投稿邮箱:zuixinyixue@·药物与临床·奥美拉唑联合间苯三酚在急性胃肠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刘海斌(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附属杏坛医院 急诊科,广东 佛山 528325)0 引言急性胃肠炎是临床常见急性胃肠道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引发的急性胃黏膜炎症,其特点是有明显的饮食不当病史[1]。
急性胃肠炎发病时,患者会有呕吐、吞咽困难、食欲不振等情况,更严重的还会出现拒食现象[2]。
急性胃肠炎可能引发便血、肠息肉、肛窦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幸福感,应予以重视[3-4]。
本研究中笔者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80例急性胃肠炎患者纳入研究,探讨分析对急性胃肠炎患者应用间苯三酚与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80例急性胃肠炎患者纳入研究。
纳入标准:①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②治疗依从性良好;③研究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④无本次治疗用药相关禁忌证。
排除标准:①急性阑尾炎、胰腺炎患者;②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③胃癌患者;④合并血液疾病、精神疾病者。
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 =40),对照组(n =40)。
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9~57岁,平均(38.74±8.57)岁;平均病程(3.36±0.53)h 。
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18~58岁,平均(39.34±7.96)岁;平均病程(3.34±0.57)h 。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P>0.05)。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给予间苯三酚联合奥美拉唑治疗。
具体如下:静脉滴注100 mL 生理盐水与40 mg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国药准字H20083744,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规格为40 mg (以C17H19N5O5S 计))混合液,2次/d ;同时,静脉滴注250 mL5%的葡萄糖溶液与120 mg 间苯三酚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46766,南京恒生制药有限公司,规格为4 mL:40 mg )混合液,1次/d ,用药1周。
急性胃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对西咪替丁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方法:选取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00例急性肠胃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西咪替丁静脉滴注,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采用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分别对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并观察其产生的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8.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依据诊断依据为:患者发病时自身感觉急促且突然,明显能感到腹部不适及恶心,同时伴有腹痛、呕吐、腹泻且粪便呈黄色水样。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常规检测以及粪便常规检测,同时与流行病学结合分析病因,患者尿液反应呈酸性,红细胞和白细胞数目均明显增多,粪便潜血呈阳性,故可以确诊为急性胃肠炎。
1.3 方法对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先进行消化疾病的常规护理并给予相关基础治疗,呕吐剧烈者暂停口服给药和饮食,对失水患者给予5%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控制失水并预防电解质失衡。
若发现患者出现酸中毒,则用适量的5%碳酸氢钠静脉滴注。
对于腹痛者口服给予颠茄片,程度严重者需要给予解痉药物。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氧氟沙星0.2 g静脉滴注,2次/d;治疗组给予西咪替丁0.4 g静脉滴注,2次/d,1个疗程为3 d,1个疗程结束后需对患者症状进行观察,若未见好转可依患者病情适当调整剂量和疗程。
两组结束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常规和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检查,将两组患者从治疗效果上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观察所发生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标准判定痊愈:各项化验指标均显示正常;显效:各项化验指标均接近正常;有效:各项化验指标结果均减轻;无效:各项化验指标未有改变。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7.0数理统计分析软件,数据处理采用正态分布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调胃消滞丸治疗急性胃肠炎(食滞湿阻证)的临床研究1. 引言1.1 胃肠炎概述胃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胃肠炎可由各种原因引起,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引起的胃肠道损伤等。
胃肠炎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能只有轻微的腹泻,重者可能伴有严重的呕吐和腹痛。
急性胃肠炎常常在食物中毒后突然发作,持续时间较短,通常在一周左右可以痊愈。
慢性胃肠炎则是病程较长,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消化不良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恶化为胃溃疡或胃炎等疾病。
胃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及时治疗和有效的管理对于胃肠炎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探讨调胃消滞丸在治疗急性胃肠炎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2 食滞湿阻证特点食滞湿阻证是中医理论中对急性胃肠炎的一种病证类型,其特点主要表现为胃脘胀满,恶心呕吐,腹部胀满不适,食欲不振,口苦口干,舌苔黄腻等症状。
食滞湿阻证是因饮食不节、饮食过度、饮食不洁等原因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食积内停,食物无法顺利消化吸收,湿阻胃肠,使得气机不畅,导致疾病发生。
食滞湿阻证的发病与湿热、湿寒等因素密切相关,常见于暑湿、湿重环境下或饮食不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
采用调胃消滞丸治疗食滞湿阻证可有效舒肝解郁,化痰和湿,调和气机,促进胃肠蠕动,帮助食物顺利消化吸收,缓解胃肠炎症状,达到治疗的目的。
了解食滞湿阻证的特点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 正文2.1 调胃消滞丸的成分及功效调胃消滞丸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由黄连、枳壳、陈皮、法半夏、良姜、大枣等多种药材组成。
这些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理气和胃、健脾和胃、化湿和中的功效。
黄连和枳壳可以清热燥湿,陈皮和良姜能健脾和胃、理气和胃,法半夏和大枣则有助于化湿和中、调和脾胃气机。
这些药材共同作用,能够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和调节,帮助消化系统排除体内的湿热和食滞,从而缓解急性胃肠炎患者的症状。
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效果分析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是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胃肠道炎症,常见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发热、腹痛等。
这种疾病通常在冬春季节高发,对于小儿来说,病毒性胃肠炎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脱水、营养不良等严重后果。
及时治疗和有效控制病情对于小儿病毒性胃肠炎非常重要。
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是一种常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其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提高肠道环境稳定性来发挥作用。
在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治疗中,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的效果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将对其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效果进行分析。
一、双歧三联活菌片的作用机制双歧三联活菌片是一种含有多种活性益生菌的药物,通过补充益生菌来调节人体肠道菌群,促进有益菌群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群的繁殖,改善肠道环境,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腹泻次数,缩短腹泻时间。
双歧三联活菌片还可促进肠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帮助恢复肠道黏膜功能,减轻肠道炎症。
二、复方消化酶胶囊的作用机制复方消化酶胶囊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能够帮助小儿消化各种食物。
在病毒性胃肠炎的治疗中,消化酶可以提高消化吸收功能,减轻胃肠道负担,减少腹泻、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
据临床研究发现,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效果明显。
双歧三联活菌片可以改善肠道菌群,促进有益菌群生长,抑制有害菌群繁殖,调节肠道环境,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复方消化酶胶囊可以帮助小儿消化各种食物,缓解消化系统症状,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
研究表明,采用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能够有效缩短病程,减轻症状,恢复肠道功能。
在临床实践中,患儿服用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后,往往可以明显减少腹泻次数,缓解腹痛、呕吐等症状,加快康复进程。
由于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对肠道菌群和营养吸收具有调节作用,有助于预防病情反复、促进身体康复。
急诊内科患者急性胃肠炎的临床诊治分析目的探讨急诊内科中诊断患者急性胃肠炎的方法以及对应的治疗策略。
方法研究选取了78例患有急性胃肠炎的患者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成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对患者进行诊断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在治疗过程,本组对照组采取单纯西医治疗的方式,而观察组患者则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临床具体疗效。
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进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要显著短于对照组,并且在临床疗效上,观察组总有效率也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做好急性胃肠炎的准确诊断,并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对加快患者病情康复有重要意义。
标签:急诊内科;急性胃肠炎;临床诊治急性胃肠炎常由饮食不良、大量使用刺激性食物引起,病症多发于夏季、秋季,炎症的潜伏期一般在12小时到48小时之间[1]。
在急性胃肠炎的诊断与治疗上,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诊治策略,并且做好患者的预后,以加快患者病情的康复。
本研究对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诊治的78例急性胃肠炎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78例急性胃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2.11±4.22)岁,病程1~5天,平均病程(2.14±0.24)d。
对照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43.20±4.11)岁,病程1~6天,平均病程(2.24±0.31)岁,对比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2.1 诊断方法本次所有患者的诊断方法是:急性胃肠炎患者在发病前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表征,但是一旦病情出现,往往具有病情延展迅速的情况。
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效果分析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是一种造成胃肠道不适的常见疾病,尤其在小儿中更为常见。
病毒性胃肠炎常表现为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给患儿带来不适甚至危害。
因其传染性强、易引发呕吐、腹泻等并发症,给患儿及家庭带来极大困扰。
在临床治疗中,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成为了一种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案,但其治疗效果如何,为何成为主要治疗方式,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一、双歧三联活菌片的作用及效果双歧三联活菌片是通过口服途径,在胃肠道内生长繁殖的有益菌群。
其通过调节宿主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免疫力、抑制有害细菌滋生等多种途径,对肠道疾病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在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治疗中,双歧三联活菌片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发挥效果:1. 调节肠道微生态:病毒性胃肠炎常伴随肠道内有害菌群滋生,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
而双歧三联活菌片可以通过口服途径,定植于肠道内,调节有益菌群与有害菌群之间的比例关系,重建肠道内微生态平衡,从而减少病毒性胃肠炎的症状发作。
2. 提高免疫力: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而双歧三联活菌片可以在肠道内释放有益物质,活化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对病毒的抵抗力,减少病毒性胃肠炎的发生和复发。
二、复方消化酶胶囊的作用及效果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患儿常因呕吐腹泻等症状,导致食欲不振,营养吸收减少,身体虚弱。
而复方消化酶胶囊恰好可以帮助患儿在恢复期内更好地吸收养分,提高免疫力,加速康复。
1. 帮助消化吸收:复方消化酶胶囊中含有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多种酶类物质,在胃肠道内可以加速食物的分解与吸收,帮助患儿更好地获取养分,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
2. 缓解肠道负担: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患儿常伴有消化道症状明显,而复方消化酶胶囊可以减轻胃肠道的消化负担,保护黏膜功能,促进伤口愈合,有助于患儿更快地康复。
3. 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急性病毒性胃肠炎后,患儿肠道功能往往尚未完全恢复,而复方消化酶胶囊可以通过激活肠道酶类活性,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有助于加速营养的吸收,促进康复。
急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9月收集的急性胃肠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胃肠道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
结果:经过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急性胃肠炎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呕吐停止时间、留观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急性胃肠炎患者(p<0.05)。
结论:通过对急性胃肠炎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缩短留观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急性胃肠炎;临床护理;措施;效果急性胃肠炎患者是指胃肠粘膜出现的急性炎症,常以沙门杆菌及嗜盐菌感染为主,病情多发生于夏季。
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泻、发热等,严重时可出现中毒、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的影响[1]。
为此,本文特探讨急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具体内容见下文。
1 基线资料和方法1.1 基线资料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9月收集的急性胃肠炎患者6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男女性别比例为15:15,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5.25±2.26)岁。
观察组:男女性别比例为14:16,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42.32±3.29)岁。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血压、体温及大便等情况进行常规观察,监测其血糖、血电解质的水平;嘱患者清淡饮食;患者排便后清洗肛门,防止感染。
观察组护理措施:①同对照组护理措施。
②心理护理:患者留观后,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及医护人员信息,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主动与患者交流,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及时并且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将患者安排至离卫生间较近的留观床位,方便患者如厕及清洗,减少体力消耗。
急性胃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余天奉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21期
【摘要】目的:对西咪替丁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方法:选取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00例急性肠胃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西咪替丁静脉滴注,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采用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分别对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并观察其产生的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8.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急性胃肠炎;左氧氟沙星;西咪替丁
中图分类号 R3730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1-0027-02
临床上急性胃肠炎的主要表现:腹泻,粪便呈水样,伴有脓血、排便频繁。
患者症状为:腹泻、呕吐、发热、腹痛、全身酸痛、恶心等[1],患者发病时常伴有电解质紊乱、脱水等现象,甚至出现休克。
急性胃肠炎发病诱因是患者在饮食中误食了病毒或细菌污染的食物,且多发于夏秋季节,节假日是发病高峰时段。
此外腹部受凉、胃肠感冒、暴饮暴食以及急性肠道感染都会导致此病发生。
笔者所在医院通过给予患者西咪替丁治疗急性胃肠炎,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急性胃肠炎患者100例,其中男44例,女56例,年龄19~69岁,平均44.5岁。
患者中腹痛20例,腹泻42例,饮食不洁14例,呕吐24例。
所有患者均排除了患有胃肠道恶性肿瘤可能,并经血常规检查和粪便常规检查确诊,患者在发病前均无严重的肝、肺、心、肾等系统功能疾病,且身体状况良好。
将100患者用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病因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依据
诊断依据为:患者发病时自身感觉急促且突然,明显能感到腹部不适及恶心,同时伴有腹痛、呕吐、腹泻且粪便呈黄色水样。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常规检测以及粪便常规检测,同时与流行病学结合分析病因,患者尿液反应呈酸性,红细胞和白细胞数目均明显增多,粪便潜血呈阳性,故可以确诊为急性胃肠炎。
1.3 方法
对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先进行消化疾病的常规护理并给予相关基础治疗,呕吐剧烈者暂停口服给药和饮食,对失水患者给予5%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控制失水并预防电解质失衡。
若发现患者出现酸中毒,则用适量的5%碳酸氢钠静脉滴注。
对于腹痛者口服给予颠茄片,程度严重者需要给予解痉药物。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氧氟沙星0.2 g静脉滴注,2次/d;治疗组给予西咪替丁0.4 g静脉滴注,2次/d,1个疗程为3 d,1个疗程结束后需对患者症状进行观察,若未见好转可依患者病情适当调整剂量和疗程。
两组结束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常规和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检查,将两组患者从治疗效果上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观察所发生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标准判定
痊愈:各项化验指标均显示正常;显效:各项化验指标均接近正常;有效:各项化验指标结果均减轻;无效:各项化验指标未有改变。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数理统计分析软件,数据处理采用正态分布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8.0%,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胃肠炎发病原因多为腹部受凉、胃肠道感染、饮食不当及食物中毒等多方面所引起。
病菌侵袭至胃黏膜后,使局部组织受到损伤,各种酶代谢物能够损伤胃黏膜,产生炎性因子,刺激分泌胃泌素,同时产生免疫反应致使组织损伤。
急性胃肠炎能够导致腹部阵发性绞痛同时伴有腹泻,会导致每天数十次黄色或黄绿色水样便并含少量黏液。
另外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发热、恶寒等症状。
也有病例因为频繁吐泻,致使脱水以及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
急性胃肠炎具有能够自愈的倾向,但是由于其来势凶猛,患者严重者能够出现脱水及酸碱失衡,导致呕吐和腹部绞痛,甚至死亡,因此,在对此病症进行治疗时,应该适当补充液体、电解质以抵抗休克。
另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能够让症状得到缓解,能够让疾病尽快治愈,都是非常值得临床医生进一步深入探讨解决的问题。
组胺能够引起胃酸分泌,受体拮抗剂H2与组胺发生化学反应,能够使胃酸分泌受到有效抑制,明显减轻腹痛症状,使胃黏膜的腐蚀得到有效缓解,腹泻次数减少。
西咪替丁能够使组胺侵害肠道黏膜的作用有效降低,同时使肠黏膜的通透性降低,水分子吸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使肠源性腹泻得到有效缓解。
西咪替丁经实验证明,对治疗急性胃肠炎具有较好的效果且疗效较快。
西咪替丁能够使腹痛、腹泻及呕吐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患者身体恢复较快。
笔者经过对比分析,使用西咪替丁治疗急性胃肠炎治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王玉香.急性胃肠炎患者的护理[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6,4(8):50.
[2]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组织.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711.
(收稿日期:2013-03-18)(编辑:何玉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