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化妆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咨询展望分析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6.43 MB
- 文档页数:40
我国化妆品行业发展现状、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趋势分析提示:参考发布《2019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规模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参考发布《2019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规模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根据2007年8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如皮肤、毛发、指趾甲、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
本土化妆品企业从产品功能和用途上来看,化妆品行业细分为护肤品、护发品、彩妆、香水、口腔用品等几大类,其中护肤品、护发品、彩妆的市场份额占比最大。
近年来,护肤品的需求量更是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领先于化妆品行业整体水平。
从国际一线品牌如欧莱雅集团、LVMH 集团、资生堂集团,到国内新兴品牌上海家化、伽蓝集团等,旗下均拥有众多护肤品系列。
护肤品早成为化妆品市场中竞争最为激烈的地带。
目前,我国的化妆品行业绝大份额被外资企业所占据,其次为中外合资品牌,国内的主要的化妆品企业主要为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数量较少,主要以参股形式存在。
2017年我国化妆品行业领先企业的结构分析数据来源:数据中心整理一、发展历程被称为“美丽经济”的中国化妆品产业,经过20多年的迅猛发展,现今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中国的化妆品市场是全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在短短的20多年里,中国化妆品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简单粗放到科技领先、集团化经营,化妆品行业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极富生机活力的产业大军。
中国化妆品发展到现在共经历了四个时代:最早的护肤品是直接从动植物或者矿物油里提取成分,比如以前的雪花膏、孢子油,含油脂保湿的护肤品;改革开放后到九十年代前后,进入一个叫“危险化学护肤”时代,流行快速美白、祛斑,但危“肌”四伏;后来进入了天然“草本护肤”。
然而许多打着草本旗号的护肤品仍添加了大量的活性剂、防腐剂等成分。
化妆品行业的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分析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美的追求,化妆品行业已成为一个日渐壮大的市场。
目前,全球化妆品市场价值已经超过500亿美元。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妆品市场之一,据统计,2017年中国的化妆品市场总销售额已经达到2562亿人民币。
可以预见,未来化妆品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本文将探讨当前化妆品市场的趋势和消费者需求分析。
一、市场趋势1.绿色化妆品将成为市场的新热点如今,随着对环保意识的增加,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选购绿色、环保的化妆品。
绿色化妆品强调按照自然规律和人体生理特点开发和生产。
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化学成分的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
据市场预测,到2023年,绿色化妆品市场的年增长率将达到10%以上。
2.新零售加速化妆品行业的转型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新零售模式的出现助力化妆品行业实现了转型升级。
消费者现在可以直接在线上购物,也可以在线下实体店购物,甚至还可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选购自己喜欢的产品。
这种多渠道的购物方式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
与此同时,新零售模式也让化妆品企业走进了更多的消费者视野,继而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口碑。
3.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加化妆品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随着人们更加注重身体健康,具有特定功能的个性化化妆品成为消费者选购的新择。
而具备个性化定制功能的化妆品品牌也在市场竞争中增加了优势。
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和忠诚度会随着消费心态的转变而产生变化,因此化妆品品牌的个性化玩法也备受关注。
二、消费者需求分析1.年轻消费群体是化妆品市场的主力军在化妆品市场中,年轻群体是一支重要力量。
这一群体年轻、时尚、追求个性,同时也对环保和无公害的化妆品趋之若鹜。
化妆品品牌在面向年轻人推广时,应该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以及消费心态等方面入手,尽可能贴近年轻消费者的内心需求,从而打造出让消费者喜爱和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2.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增加如今,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越来越高。
国内外化妆品的市场发展现状研究浅析一、全球化妆品区域发展二、国内化妆品市场现状三、国外化妆品市场现状(1)欧美化妆品市场(2)亚太地区化妆品市场四、国内外化妆品发展趋势预测(1)护发产品功效性需求上升(2)多效合一产品加速创新(3)产品要环保、绿色和可生物降解(4)以天然植物尤其是中草药成分的功效性产品很有发展潜力(5)抗衰老产品的深入研发(6)产品要对人体绝对安全(7)功效化妆品将被看好五、总结一、全球化妆品区域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化妆品产业一路高歌猛进。
近年来,化妆品行业出现了一些新的动态。
从化妆品市场的区域分布来看,亚太地区、西欧地区、拉美和北美地区共占据了85%的市场份额。
来自权威数据统计显示,作为全球个人护理品市场的黑马,2019年拉美地区逆势走高,增长15%;中东地区由于居民存款习惯,消费能力未受到影响,增长了13.1%;东欧地区市场走跌,形势不容乐观;西欧地区由于产品因素,涨跌互现;北美地区呈现负增长,销售额减少1.8%;日本地区 2019 年也呈现负增长,高端产品下降了4.4%,彩妆产品下降 3.7%,经历了1年多的通缩,产品零售价降低。
二、国内化妆品市场现状据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化妆品市场在未来几年会保持年平均 15%的速度增长。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化妆品市场。
同时,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和持续增长,化妆品行业也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中商联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化妆品工业生产销售额为3.5 亿元,而2016 年,中国化妆品生产销售额首次突破三千亿元大关。
其后,化妆品行业生产销售额快速增长,2017年为 40200亿元,2018 年为 5500 多亿元,2019 年达到7000多亿元,是 1980 年的 2000 倍。
此外,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预计,到2025年,中国个人护理用品行业年增长率将保持在12 %,将产生 280 万人的总就业人数,1600亿元人民币总劳务收入及10000亿元人民币总增加值。
中国美妆行业产品研发情况、营销战略、行业营销渠道及行业发展困境分析一、美妆产品研发:技术为本,品类丰富度要求提升2012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已达1340亿元,到了2015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首次突破2000亿元,截止至2017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超2500亿元,达到了2514亿元,在未来几年,我国化妆品市场会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239亿元左右。
2012-2020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走势预测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相关报告: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美妆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2017年中国美妆行业市场规模为3581.4亿元。
截止至2018年中国美妆行业年产值约4000亿元左右。
预测2019年我国美妆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225亿元,2022年中国美妆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并预测在2023年中国美妆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5490亿元左右,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6.77%。
2017-2023年中国美妆行业市场规模预测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化妆品行业的新品开发是一个始于创意,经过调研及可行性分析后立项,再经过项目规划及实施转化为成品投放市场的过程。
根据不同产品层次的改变,新产品又分为新问世产品,新产品线,现有产品线增补产品,现有产品的改进,市场重新定位型产品以及成本减少型产品。
对于发展较为成熟的化妆品公司来说,为了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现有地位,同时开拓更多市场,全面推进品牌的发展,需要不断根据市场变化和公司战略规划,选择适宜的产品类型进行开发。
当前为了满足消费者快速变化的需求,产品研发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定位高端的国际品牌还是定位相对中低端的本土品牌,每年均有着稳定的研发投入,整体来看,国内外化妆品牌的研发费用率分布在2%-3.5%之间。
近三十多来,在面对国际巨头扩张下残酷竞争的同时,国内日化企业的也在积极学习国际品牌先进技术,分别在战略合作,人才积累以及国内产业链完善等方面,加速提升自身的研发实力,目前在绝大多数的产品研发环节中已经初步具备与国际抗衡的实力。
化妆品行业分析报告化妆品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和分类特点化妆品是指人类用于维护面部、皮肤、口腔、毛发和指甲健康、美丽的化学制品。
化妆品行业是以生产、销售化妆品为主要业务的行业。
化妆品行业根据产品种类可以分为护肤品、彩妆、香水、个人卫生用品、口腔护理品、美发产品、儿童用品和男士化妆品等。
化妆品行业的特点是市场需求强烈、消费结构多元化、品牌意识浓厚、营销手段多样化、生产和包装技术要求高、研发及创新能力占有重要地位。
二、产业链化妆品行业的产业链主要包括:原材料采购、制造、品牌方或代理商、销售渠道、终端消费者等环节。
在原材料采购环节,化妆品行业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有机化合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酸、芳香剂、色素和防腐剂等。
在制造环节,化妆品行业主要包括物料配送、生产、包装、质检以及物流等环节。
品牌方或代理商包括通过自主品牌还有代理进口外国化妆品的经销商。
销售渠道包括各种商店、网络销售、电子商务、直播销售等多种方式。
三、发展历程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78年至1990年,这个时期是化妆品行业的起步阶段,中国化妆品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创造了国内化妆品生产的初始形态。
1990年至2000年,本阶段是自由化起步阶段,由于国家为扩大市场份额打破行业规定,引进了外国化妆品进入中国市场。
这个阶段中国建立了生产资质管理、质量体系和服务网络等,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
2000年至2010年,本阶段是转型期,中国本土品牌开始崛起,如相宜本草、大宝、欧莱雅等。
2007年,阿玛尼化妆品宣布中国成为其全球最大市场,标志着中国化妆品行业具有竞争力。
2010年至今,集中度提高,行业洗牌加剧。
行业格局向着“少而美”发展,优胜劣汰现象趋于明显。
同时,面临着信任危机、大数据时代、合规升级等挑战。
四、行业政策文件国务院已经颁布了多个文件来促进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主要包括《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化妆品标准》、《公告机关名称和地址登记管理规定》、《关于规范化妆品广告行为的通知》等。
中国化妆品行业的研发现状和发展趋势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化妆品行业研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深入分析,在了解和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介绍中国化妆品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历程,其次详细探讨中国化妆品行业在功能性、无菌、舒敏三个方面的研发现状和趋势,再着重讲述化妆品生产模式方面的研发现状和发展趋势,最后总体结论未来,随着科技与政策的推动,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创新、升级趋势将更加明显。
关键词:中国化妆品行业;研发现状;发展趋势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妆品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化妆品行业迅速崛起并迈进世界舞台。
作为国内第一大消费品,该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具有广阔前景,不断涌现各种新技术和新产品。
然而,从整个行业的角度分析,我们仍面临許多问题。
如何突破和产生极具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如何利用科技不断提高化妆品的品质,从而赢得更广泛的市场,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国化妆品行业研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总结各种技术、策略和新产品的发展状况,为产业规划和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中国化妆品行业现状和发展历程(一)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化妆品行业起步较早,1960年代开始生产化妆品,由于国内市场较小且技术落后,大部分化妆品仍需要靠进口。
1980年代开始,中国化妆品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国内企业开始涌入该行业,国内品牌开始崛起。
然而,当时中国化妆品行业中大部分的品牌都是小型企业且消费者对品牌忠诚度不高。
到了21世纪初,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产阶层的兴起,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逐渐提高,化妆品市场开始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
到了2017年中国化妆品行业总规模达到了2610亿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二大化妆品市场。
(二)中国化妆品行业现状目前,中国化妆品行业规模仍在不断增长,国内品牌也在不断涌现。
据研究机构报告显示,2019年国产化妆品在中国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进口化妆品。
化妆品行业分析报告3篇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在当今世界上化妆品对人类的美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迅猛发展中,中国的化妆品市场也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下面跟我一起来看看关于化妆品行业的分析吧!化妆品行业调查与分析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在当今世界上化妆品对人类的美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迅猛发展中,中国的化妆品市场也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化妆品市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历经风雨的洗礼。
中国化妆品行业正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品牌是层出不穷,市场也愈演愈激烈。
美加净、六神、大宝、郁美净、舒蕾、欧珀莱、隆力奇等等品牌不断涌现。
除此之外,还有在电视广告中出现的,80%的都来自化妆品企业,可见日化这个行业的关注度极其高。
化妆品行业概况及发展历程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如皮肤、毛发、指趾甲、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
此行业是国家投资比较少,包袱比较轻的行业,同时又是为国家创造高税利,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行业。
95年化妆品行业给国家上缴的税利是77亿元,96年是95亿元,97年是105亿元,98 年是120亿元。
从这几个数字可以看出,化妆品行业为国家贡献是比较大的。
80年代初,我国化妆品消费是人均1块钱,90年初上升到人均5块钱,到1998年上升到16块钱,可以说我国化妆品的人均消费水平上升得是很快的。
广东、上海和北京三个地区人均消费水平达到80~100元,大大地高于全国的消费水平之上,而发达国家的化妆品人均消费水平为35~70美元。
从而可以看出我国化妆品的消费市场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化妆品市场在未来几年会保持以年平均15%的速度增长。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化妆品市场,同时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和持续增长,化妆品行业也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规模、行业消费现状、经济运行情况及化妆品企业三大发展趋势一、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规模分析《2020-2026年中国化妆品零售行业市场经营风险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3-2020年中国化妆品产量及市场规模数据可以看到,在2013年至2016年之间,中国化妆品行业的产量处于稳定状态,每年产量维持90万吨左右。
在2016年开始,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上涨,与此同时,化妆品的产量也在这几年明显增加,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化妆品行业的产量达124万吨。
从护肤品行业来看:护肤品是是化妆品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子行业,主要具有清洁皮肤及补充皮肤养分等功能,如洗面奶、面霜、面膜等。
目前市场规模呈高速发展态势,行业仍处于成长期。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护肤品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787亿元。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护肤品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
随着中国消费者收入的提高以及消费升级的需要,化妆品行业的市场需求将会不断增长,行业产量也会进一步增长,而由需求端拉动供给端发展的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化妆品行业的产销率上涨。
2019年中国化妆品常规品类品牌榜:女性香水类目从2019年香水消费品牌榜上榜的品牌信息来看,综合实力前10的品牌均来自欧美国家,这说明海外大牌香水仍中国市场的消费主流。
二、化妆品行业消费及经济运行情况分析1、需求偏刚性,行业零售表现居可选消费中最优受国内疫情影响,可选消费承压。
但美妆品类延续了此前的韧性,Q1行业零售下滑幅度仅为13%。
原因有三:1、直播及内容营销兴起激发购买欲望;2、高电商占比能够对冲线下无差别关店造成的负面冲击;3、消费观念升级,美妆(特别是护肤品)已经具备一定的必选属性。
2、20Q1龙头公司利润端受疫情影响有限从利润表的角度看,化妆品品牌公司所受疫情影响有限。
重点公司2因电商占比高,且线下多以经销为主,收入端合计下降 3.67%;同时注重控制货品折扣率并对费用支出严格管控,毛利率(61.91%)及净利润率(17.67%)保持相对稳定,净利润增速合计增长2.95%。
化妆品行业分析报告化妆品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化妆品行业是指生产、研发、销售化妆品的各类企业和机构所组成的产业。
化妆品是人类为满足美的需求而制作的一种化学用品,包括脸部、身体、头发、口红、眉笔、指甲油等化妆品。
二、分类特点化妆品行业包括护肤品、彩妆、香水、个人卫生清洁品、美容仪器、口腔护理等。
护肤品包括日常护肤、面膜、精华液等,针对各种肤质和肌肤问题提供不同的产品。
彩妆包括口红、眼影、指甲油、睫毛膏等,主要是为了美化面部特征和增强自信心。
香水是为了让人们在气味中获得快乐而制作的特殊产品。
个人卫生清洁品包括洗发水、沐浴露、口腔护理等产品,是为了提供方便和保护个人卫生。
美容仪器包括电动洁面刷、按摩器等,主要通过科技手段来提供护肤和美容效果。
三、产业链化妆品行业的产业链包括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流通渠道、零售商和消费者。
生产商有自己的研发中心、生产车间和质量控制部门,负责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制造过程。
流通渠道包括各种批发商、零售商和电商平台,代理品牌进入市场后进行销售和宣传,加强市场渠道信赖程度。
消费者则是化妆品行业的最后一环,决定着该产业的销售情况。
四、发展历程中国化妆品行业在改革开放初期逐步兴起。
进入21世纪,市场逐渐成熟,各品牌化妆品渐渐推出高端产品,在中高端市场迅速开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化妆品品牌多元化,覆盖面和渠道也更加广泛。
五、行业政策文件及其主要内容《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对化妆品分类、申报、生产、经营、质量监管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管理。
《化妆品广告审查标准》:对化妆品广告的审查标准和流程进行规范以提高行业的诚信度。
《化妆品GMP认证管理规范》:对化妆品生产企业进行GMP 认证管理规范地管理化妆品生产流程。
《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局》:制定起草有关化妆品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规范。
六、经济环境对于化妆品行业而言,中国市场容量较大、市场规模合理,渠道完善,每年化妆品增量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化妆品制造行业的门槛较低,经济适用、各级品质的生产厂家都可参与到该产业的发展中来。
2017年化妆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7年7月正文目录放眼全球:集团化运营,地域人文烙印强 (5)集团化运营,全球化妆品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5)地域人文烙印深刻,本土品牌差异化鲜明 (7)中国市场:具备孕育大市值化妆品集团的潜质 (8)潜力巨大、动力具备、春天来临 (8)步入整合期,资本化趋势难挡 (13)格局趋势:全产业链变革,资本化加速发展 (17)品牌端:步入研发和营销并重的竞争时代 (17)代理端:优质头部稳固,尾部洗牌整合 (27)渠道端:线上崛起线下升级,匹配品牌多元持续 (29)相关建议 (38)主要公司分析 (39)上海家化 (39)青岛金王 (39)图表目录图表1:欧美近代化妆品行业发展历程 (5)图表2:日本近代化妆品行业发展历程 (6)图表3:资生堂“红腰子”精华、兰蔻小黑瓶肌底液、YSL方管口红 (6)图表4:欧莱雅集团在并购中实现规模扩张和市值增长 (7)图表5:2016年主要国家化妆品市场品类结构 (8)图表6:中国近现代化妆品行业发展历程 (8)图表7:中国首妆“谢馥春”汉方香粉原料 (9)图表8:中华老字号“孔凤春”创立于1862年 (9)图表9:化妆品市场持续增长,规模近2000亿 (10)图表10:中国化妆品市场增速远高于发达国家(2016) (10)图表11:化妆品市场发展驱动因素拆解 (11)图表12:化妆品细分品类规模与11-16CAGR,婴童/彩妆高增长 (11)图表13:中国护肤品市场渗透率高,且彩妆渗透率呈上升趋势 (12)图表14:打造一个完整的面部妆容和每日基础护肤的造价 (12)图表15:国家加强化妆品行业规范化管理,促进化妆品市场消费 (13)图表16:海外资本与中国化妆品品牌的联姻后续坎坷 (13)图表17:产业链融资交易在2015年集中爆发 (14)图表18:一级市场部分投资热点 (15)图表19:2015-2016年部分化妆品品牌并购案例 (15)图表20:国内化妆品品牌资本化探索列举 (16)图表21:国内部分多品牌化妆品集团 (17)图表22:中国化妆品产业链可划分为品牌端、代理端、渠道端三个环节. 17 图表23:2016年中国前20大护肤品牌市场份额细分 (18)图表24:2016年中国彩妆前十大品牌占比47.9% (18)图表25:2016年天猫热销TOP100化妆品价位分布 (19)图表26:中国护肤品类前十大品牌 (20)图表27:中国彩妆前十大品牌 (20)图表28:蜜丝佛陀彩妆是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标配 (22)图表29:爱茉莉太平洋公布“星你色” (23)图表30:化妆品的流行扩张与传媒升级相伴相随 (24)图表31:“一叶子”品牌logo植入古装热播剧 (24)图表 32:本土品牌费用率,其中广告投入占销售费用超过50% (25)图表33:本土品牌2015年广告和研发投入,其中研发比例较海外低1-2PCTs (26)图表34:部分汉方概念本土化妆品牌 (26)图表35:化妆品分销渠道模式 (27)图表36:年销售额3000万以下的小型代理商占六成 (28)图表37:中小型代理商大洗牌,大型代理商稳增长 (28)图表38:2011-2016年化妆品渠道结构改变 (30)图表39:2016年各国化妆品渠道结构比较 (30)图表 40:各类渠道比较渠道列举 (31)图表 41:化妆品价格形成过程 (32)图表 42:“乱花渐入迷人眼”的CS渠道 (32)图表 43:2014年消费者进店指数对比 (33)图表 44:CS店列举(按门店数量排序) (33)图表 45:部分单品牌专卖店门店数量和计划 (34)图表46:综合类电商平台使用率最高 (35)图表47:电商平台发展历程 (36)图表48:B2C市场超过C2C市场 (37)图表49:天猫平台代运营商的规模格局 (37)图表50:丽人丽妆收到的返利金额及其占比情况 (38)图表51:主要代运营公司2015年业绩 (38)放眼全球:集团化运营,地域人文烙印强集团化运营,全球化妆品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近现代化妆品行业起源西欧,从18 世纪传承古老技艺进行家庭式生产的香水作坊,到如今工厂化生产、品牌化运营的1862亿欧元(2016年)全球市场,化妆品已经成为一个品牌驱动型、集团运营为主的全球化产业。
纵观欧美日韩的化妆品发展史,品牌集团化运营是共同的发展路径,期间跨国和跨品类的收购频繁,促使全球十大化妆品集团逐渐形成,包括法国欧莱雅、美国雅诗兰黛、日本资生堂、韩国爱茉莉太平洋……欧美:占据先发优势,完成本土单品孵化→品牌创立→集团并购三个阶段。
欧洲化妆品的兴起源于法国巴黎,很大程度上归功于 17世纪后半叶太阳王路易十四对奢侈品行业的大力推动,近现代欧洲化妆品市场就在法国香水的芬芳中发展起来。
一战与二战期间,免于战火的美国化妆品市场迅速扩张、与欧洲比肩。
目前欧美化妆品市场建立起以欧莱雅、雅诗兰黛、宝洁、LVMH等化妆品巨头为核心的版图,并占据大部分高端市场。
图表1:欧美近代化妆品行业发展历程日本:融合中西特色,巨头形成。
尽管资生堂、花王、狮王等化妆品集团在19 世纪末就已经成立,但行业真正的腾飞始于二战后的20世纪50年代。
日本化妆品市场是西方与日本文化交融的展现,经历了本土品牌创立→欧美入场→本土崛起&集团并购三大阶段,最终形成花王、资生堂、波拉三大化妆品集团。
2010-2016年资生堂先后收购美国自然彩妆Bare Escentuals、高端彩妆LauraMercier和高端护肤ReVive;波拉收购美国H20、Jurlique;花王收购英国Molton Brown和本土品牌佳丽宝。
图表2:日本近代化妆品行业发展历程化妆品行业之所以有集团化运营特征,具有其背后的产品逻辑:单一品牌虽有明星产品,但难以实现全品类经营。
由于品类分散,化妆品品牌通常是在某一种或几种明星产品类别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全面开花的品牌极少。
图表3:资生堂“红腰子”精华、兰蔻小黑瓶肌底液、YSL方管口红化妆品单品牌用户粘性低,彩妆产品用户粘性更低于护肤。
根据2016年新浪微妆赏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各化妆品类前十名中,2016年新上榜的护肤品牌有27个,新上榜的彩妆品牌达到40个。
化妆品行业呈现出用户品牌忠诚度较低,市场推陈出新速度较快的特点,集团内各品牌形成定位、客群、周期间的互补,实现整体的稳健增长。
除此以外,集团化运营有利于形成整体资源效益最大化,实现双赢。
资本雄厚的化妆品集团不断并购优质品牌搭建梯队,从而实现全品类和多级消费群体的覆盖。
对母集团而言,全品类、多品牌有利于分散单品牌经营波动;对单品牌而言,其可以借力母集団提升自身品牌价值。
如1964年,当时仅是美发产品龙头的欧莱雅收购已涉猎香水、护肤、彩妆三大领域的高端品牌“兰蔻”,成为化妆品行业并购经典案例:兰蔻借助欧莱雅扩大自身影响力,站稳国内女性化妆品品牌龙头地位;而欧莱雅则通过兰蔻切入高端化妆品市场和香水市场,开启了后续40 多个细分品类的品牌整合,在此过程中实现了自身规模的持续扩张。
图表4:欧莱雅集团在并购中实现规模扩张和市值增长地域人文烙印深刻,本土品牌差异化鲜明尽管品类繁杂,全球化妆品市场的品类格局仍表现出鲜明的地域和人文特色。
例如欧美的香水品类普遍约占本国化妆品市场份额的 1/5,而在亚洲国家却不足2%;亚洲消费者对护肤品,尤其是美白类产品情有独钟,2016年中国/日本的护肤品份额分别达61.89%/51.50%,而欧美国家的护肤品类占本国份额普遍仅约30%。
区域间文化和化妆习惯不同、以及国际巨头对特定市场的需求差异反应灵活度不足,使得在集团化跨境收购中本土品牌依然能保留差异化优势。
相比于国际品牌,本土品牌基于地缘文化优势和共同审美观,对本地消费者的需求理解更透彻,产品研发更加具有针对性。
图表5:2016年主要国家化妆品市场品类结构中国市场:具备孕育大市值化妆品集团的潜质潜力巨大、动力具备、春天来临粉白黛墨,施芳泽只。
——《楚辞·大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国化妆品古已有之。
早在商周时期,化妆品已经在宫廷中广泛使用,中国古代化妆品积淀了宝贵而丰富的美容配方。
中国近现代化妆品行业发展则始于20世纪初期,可分为“小作坊初期生产→海外品牌涌入→本土品牌发展→行业整合”四个阶段,目前处于本土品牌发展向行业整合阶段的过渡期。
图表6:中国近现代化妆品行业发展历程时代伤痕和西方文化渗透致国妆断代,国内巨头尚在培育中。
对比欧美和日本化妆品行业近现代发展史,中国还在成长期的“国妆”品牌,例如“谢馥春、孔凤春”等,在近现代的战火与制度改革中遭到灭顶之灾,出现行业断代,因此中国没有出现类似法国娇兰、香奈儿、日本资生堂等具有悠久历史,并且持续经营的近现代化妆品品牌。
改革开放后,国妆重新起航,陆续出现小护士、大宝、羽西等优秀品牌,但都迅速被海外美妆巨头们纳入囊中,随之偃旗息鼓。
近几年,中国美妆个护市场资本活跃,百雀羚、佰草集(上海家化)、自然堂、卡姿兰等一众本土品牌渐入佳境。
图表7:中国首妆“谢馥春”汉方香粉原料图表8:中华老字号“孔凤春”创立于1862年未来五年行业增速高于主要发达国家。
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护肤、护发、沐浴、彩妆、香水)2735 亿元,2011-2016 年CAGR7.45%,预计2016-2020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将以5.05%的速度增长,到2021年行业规模(护肤、护发、沐浴、彩妆、香水)望达3499亿元。
中国整体化妆品行业增速高于美国(3.7%)、英国(-0.9%)、日本(0.23%)等发达国家,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化妆品市场。
图表9:化妆品市场持续增长,规模近2000亿图表10:中国化妆品市场增速远高于发达国家(2016)具体来看,未来行业增长动力主要源于;在颜值经济时代下,核心化妆人口增加带来的化妆品使用率提升,以及需求细分化趋势下品类多样化带来的连带销售增量。
图表11:化妆品市场发展驱动因素拆解文化背景:步入颜值经济时代。
移动互联时代下的网红、日韩风效应赋予“颜值”更多商业价值,并由此带动了一系列产业的崛起,医美、美妆、自拍APP/设备、直播等。
合适的化妆品配合一定的化妆技术就可达到“微整形”的效果,“大胆追求美、提升颜值需求迫切”的文化背景为化妆品行业发展奠定成长土壤。
图表12:化妆品细分品类规模与11-16CAGR,婴童/彩妆高增长消费背景:核心化妆人口增加,带来化妆品使用率提升。
根据资生堂的统计,中国“核心化妆品人口”数量在2010年为1亿人,预1计2020年将达4 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