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辨识--2016年
- 格式:ppt
- 大小:6.30 MB
- 文档页数:68
常见中医体质辨识辩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特色,然而辩证这一概念也被应用到治疗疾病以外的饮食调摄当中。
人有形形色色,每个人的体质和具体情况是不一样的,然而可以用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以概括之,把人得体质分列为以下九种,方便饮食调摄,辩证施膳。
1、平和质(A型)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养生:主要原则是尽量保持平和质的状态,不让其往不利体质的方向转化。
最重要的养生原则就是“不伤不扰,顺其自然”。
2、气虚质(B型)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养生:应以培补元气,补气健脾为主,选用具有健脾益气、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食品,不可食用过于黏腻或难以消化的食物。
运动健身方面:应当根据自己的体能,选择适当的运动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如太极拳、太极剑、保健功等传统的健身功法。
不可进行强体力的运动和大出汗的运动,以免耗损元气。
3、阳虚质(C型)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调理原则是补肾温阳,益火之源。
中医体质辨识33道题详解中医体质辨识是一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判断一个人体质的方法。
下面是对33道题的详细解释。
1. “您手脚发凉吗?”- 这道问题可以用来判断一个人的阴虚质,阴虚质的人通常手脚发凉。
2. “您容易便秘或大便干燥吗?”- 这道问题可用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燥热质,属于燥热质的人容易便秘或大便干燥。
3. “您面部两颧潮红或偏红吗?”- 这道问题可以用来判断一个人的阴虚质,阴虚质的人面部常常会出现潮红或偏红。
4. “您容易感到手脚心发热吗?”- 这道问题可以用来判断一个人的阳虚质,阳虚质的人容易感到手脚心发热。
5. “您感到眼睛干涩吗?”- 这道问题可用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阴虚质,阴虚质的人常常会感到眼睛干涩。
6. “您感到口干咽燥、嘴里发苦吗?”- 这道问题可以用来判断一个人的燥热质,燥热质的人常常会感到口干咽燥、嘴里发苦。
7. “您皮肤或口唇干吗?”- 这道问题可用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阴虚质,阴虚质的人皮肤或口唇容易干燥。
8. “您面部或鼻部有油腻感或者油亮发光吗?”- 这道问题可以用来判断一个人的湿热质,湿热质的人面部或鼻部往往有油腻感或者油亮发光。
9. “您有额部油脂分泌多的现象吗?”- 这道问题可用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脾虚质,脾虚质的人额部容易出现油脂分泌多的现象。
10. “您腹部肥满松软吗?”- 这道问题可以用来判断一个人的湿热质,湿热质的人腹部往往肥满松软。
11. “您小便时尿道有发热感、尿色浓(深)吗?” - 这道问题可用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湿热质,湿热质的人小便时容易感到尿道发热、尿色浓(深)。
12. “您带下色黄(白带颜色发黄)吗?”- 这道问题可以用来判断一个人的湿热质,湿热质的人常常会出现带下色黄的情况。
13. “您的阴囊部位潮湿吗?”- 这道问题可用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湿热质,湿热质的人阴囊部位容易潮湿。
14. “您的阴囊部位有瘙痒感吗?”- 这道问题可以用来判断一个人的湿热质,湿热质的人阴囊部位容易出现瘙痒感。
中医体质辨识标准及评分标准中医体质辨识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医学中重要的课题之一。
通过辨识体质,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身的体质状况,并依此进行调理和预防。
中医体质辨识标准及评分标准是指在中医理论基础上,制定出的一套衡量个体体质特征的标准和打分系统。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体质辨识标准的分类及评分标准。
一、中医体质辨识标准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大量的临床实践,中医体质辨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 阴阳平衡类型:体质可分为阴阳两种类型,其中阴阳平衡类型是指个体阴阳属性平衡,气血、阴阳、虚实等各种因素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2. 气血平和类型:个体气血平和类型是指气血充足,流通畅通,没有明显的气血失调问题。
3. 虚实分辨类型:虚实分辨类型是指根据个体体质表现出的虚实状况,分为实质体质和虚质体质。
4. 寒热分辨类型:寒热分辨类型是指个体体质在寒热属性上的倾向性。
5. 湿燥分辨类型:湿燥分辨类型是指个体体质在湿燥属性上的倾向性。
二、中医体质评分标准为了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估个体的体质状态,中医体质辨识标准以及评分标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评分标准一般采用0-4分或0-20分的五级量化方法进行评分,不同的体质类型会有不同的评分标准。
1. 阳虚体质评分标准:阳虚体质主要表现为气短、畏寒、喜热、手足心热等症状,评分标准可包括面色苍白得分、畏寒得分、舌体得分等。
2. 阴虚体质评分标准:阴虚体质主要表现为潮热盗汗、口干咽燥、腰膝酸软等症状,评分标准可包括潮热得分、盗汗得分、舌体得分等。
3. 气虚体质评分标准:气虚体质主要表现为气短乏力、声音低弱、容易出汗等症状,评分标准可包括气短得分、乏力得分、舌体得分等。
4. 血虚体质评分标准:血虚体质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眼花、月经不调等症状,评分标准可包括面色苍白得分、月经不调得分、舌体得分等。
5. 痰湿体质评分标准:痰湿体质主要表现为体重超标、胸闷嗳气、舌苔厚腻等症状,评分标准可包括体重得分、胸闷得分、舌苔得分等。
中医体质辨识平和质定义:强健壮实的体质状态,表现为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状态。
体质特征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口和,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有神。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成因: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
平和体质养生原则1、避风寒阴霾、宜保暖;2、勿劳累耗气、善休息;3、调饮食营养、宜消化;4、倡体育锻炼、强体魄平和体质养生方法1、环境起居调摄:起居顺应四时阴阳,劳逸结合。
2、体育锻炼:适度运动即可。
3、精神调适:清净立志、开朗乐观、心理平衡。
4、饮食调理:饮食宜多样、宜消化,不偏食、不过饥过饱、不偏寒偏热。
气虚质定义:由于元气不足,以气息低弱、机体、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
气虚质体质特征形体特征:肌肉不健壮。
常见表现:说话没劲,经常出虚汗,容易呼吸短促,疲乏无力,舌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象虚缓。
面色偏黄或白,目光少神,口淡,唇色少华,毛发不华,头晕,健忘,大便正常,或有便秘但不结硬,或大便不成形,便后仍觉未尽,小便正常或偏多。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胆小不喜欢冒险。
发病倾向:平素体质虚弱,卫表不固易患感冒;或病后抗病能力弱易迁延不愈;易患内脏下垂、虚劳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风邪、暑邪。
成因:先天本弱,后天失养或病后气亏。
如家族成员多数较弱、孕育时父母体弱、早产、人工喂养不当、偏食、厌食,或因年老气衰等。
气虚体质养生原则1、避风寒阴霾、宜保暖;2、勿劳累耗气、善休息;3、调饮食营养、宜消化;4、倡体育锻炼、强体魄;5、中医以培补元气,益气健脾。
气虚体质养生方法1、环境起居调摄:热则耗气,夏当避暑;冬当避寒,以防感冒;避免过劳伤正气。
2016年中医体质辨识汇总与分析中医体质是指在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用的人体个性特征,表现为结构、功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决定着是否发病,并决定着发病倾向,体质的差异,是人体内在的脏腑阴阳气血之偏倾和机能代谢之差异的反映,代表了个体的整体特征。
我科参照 2009 年 4 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实施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该标准中对于体质的分型主要依据王琦的九分法,将体质分为九种( 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 ,其中平和质为正常质,其他为偏颇质。
我科具体采用北京炎黄设备有限公司开发的中医体质辨识软件,采用计算机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体质辨识。
98% 的研究对象独立完成操作, 2% 年龄大且视力不好的研究对象由本中心的中医师协助答卷。
经中医体质辨识软件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初步体质辨识结果,给出个性化的体质保健方案。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 436 例中,男性 245 例,占 56. 2% ,女性191 例,占 43. 8% ; 平均年龄为( 41.8 ± 10. 6) 岁,男女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28,P > 0.05) 。
单一体质143 例,占 32.8% ,两种或两种以上体质兼夹者例,占 67. 2% 。
不同性别间体质分布情况: 男女平和质间比较,男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而女性中阳虚质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相关性分析显示,阳虚质与女性呈弱相关,相关系数是 0. 21,P < 0. 01。
男性痰湿质和湿热质明显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相关性分析显示相关系数不高。
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简化版)
1. 阴虚体质
- 在有压力的情况下,我容易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
- 我常常觉得口干咽燥,喜欢喝水。
- 我的皮肤比较干燥,容易起皮屑。
- 我容易感到心烦意乱,情绪不稳定。
2. 阳虚体质
- 我容易感到疲劳无力,缺乏精神。
- 我觉得容易感到寒冷。
- 我的手脚比较冰冷。
- 我容易便秘,排便不畅。
3. 气虚体质
- 我容易感到气短呼吸困难。
- 我的声音比较低沉,不够洪亮。
- 我觉得容易乏力,缺乏体力。
- 我容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4. 血瘀体质
- 我经常感到胸闷不舒服。
- 我容易出现身体疼痛,例如肌肉酸痛。
- 我的容貌比同龄人显得老态。
- 我容易出现皮肤淤血、瘀斑等问题。
5. 痰湿体质
- 我容易感到身体沉重、浑身不舒服。
- 我的口味比较偏重,喜欢油腻食物。
- 我觉得容易疲劳困倦。
- 我容易出现水肿、体重增加等问题。
6. 特禀体质
- 我对某些食物容易产生过敏反应。
- 我容易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问题。
- 我对气温变化比较敏感。
- 我容易出现呼吸困难、打喷嚏等过敏症状。
结论
根据量表提供的问题和你自己的选择,可以初步判断出你的中医体质类型。
请注意,这是一份简化版的量表,仅供参考。
如果你有进一步的疑问或需要更详细的评估,请咨询中医专业人士进行综合判断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