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压疮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性护理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187.90 KB
- 文档页数:2
手术室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摘要:手术患者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
本文帮助手术室护理人员熟知术中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掌握压疮发生的原理,熟练掌握手术压疮的防护措施积极采取有效手段加以控制。
从而降低手术中压疮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关键词:手术室;压疮;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压疮是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问题。
2007年美国压疮咨询委员会(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NPUAP)更新了压疮的定义,指出“压疮是身体局部由于压力,或复合有剪切力和(或)皮下组织局限性损伤[1]。
压疮的发生率是评价护理质量的主要指标。
护理中发生压疮不仅加剧患者的痛苦,影响恢复及增加医疗费用外,还会加重护理工作的难度和护理工作时间,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
有报道,综合性医院的压疮发生率为3%—14%,而其中几乎1/4压疮的发生于手术有关[2]。
手术患者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
因此,手术室压疮的预防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有效的预防压疮,提高护理质量是手术室工作的关键,本文将从分析压疮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两个方面阐述如何降低手术室压疮发生的风险,提高手术室工作的护理质量。
1 压疮的危险因素1.1 患者自身的因素1.1.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出现生理性退变,组织的修复能力减弱,老年人的压疮发生率比年轻人高。
有实验表明年龄小于40岁的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率小于40岁以上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率[3]。
美国国家压疮顾问小组研究也有研究结果显示:40 岁以上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为40岁以下患者的 6 ~7 倍[4]。
由此可见,老年患者在手术中更容易发生压疮,因此应予以高度重视。
1.1.2 体重患者体型过于肥胖或者过于消瘦也会增加压疮发生的危险。
患者的体重与皮肤受压程度呈正相关,当患者的体重大于75kg,卧床时体重对皮肤的压力增加,易导致压疮的形成。
手术室压疮管理制度手术室压疮管理制度一、目的和依据为了保障手术室患者的安全,预防和减少术后压疮发生,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依据国家卫生部发布的《压疮危险评估与处理操作规范》(2009 年修订)和医院手术室规章制度执行。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手术室的全体医务人员和患者。
三、手术室压疮预防措施1. 术前评估:手术前,医生和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
评估包括患者的肤质、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等因素,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预防计划。
2. 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护士应保持患者皮肤干燥清洁,避免接触湿度过高的物体。
并根据手术时间适时翻身或换位,确保患者各个部位的血液循环畅通。
3. 床铺护理:手术后,护士应及时为患者更换干燥清洁的床铺,保持床单平整,避免皱褶和摩擦。
尤其注意患者的骨骼突出部位,如脊椎尾骨、肩胛骨、踝关节等。
4. 皮肤护理:术后患者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适当的润肤剂,避免皮肤过于干燥和水泡。
定期使用乳酸菌制剂进行皮肤清洁,预防感染。
四、医务人员责任1. 医生责任:医生要严格按照手术室压疮管理制度,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手术操作,减少手术时间,及时给予患者相关的保护措施。
2. 护士责任:护士要及时为患者评估压疮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术中要注意患者的体位调整和皮肤护理,术后要及时更换床单,定期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皮肤情况。
3. 护理技师责任:护理技师要配合医生和护士,及时提供患者所需要的皮肤护理产品和器械。
五、患者教育护士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教育,让患者了解术后可能出现的压疮风险和预防措施,教导患者主动调整体位,积极参与自己的护理。
提供术后皮肤护理的指导和相关的宣教资料供患者在家进行自我护理。
六、处罚措施对于未按本制度执行的医务人员,根据医院的规章制度进行惩罚,包括口头警告、记过、记大过等处罚措施。
七、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定期在手术室内进行压疮预防知识的培训,包括评估方法、皮肤护理技巧等。
并通过海报、册页、宣教资料等形式将制度的内容宣传给医务人员和患者。
护理工作中的压疮预防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在护理工作中,预防压疮是一项重要任务。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
1. 概述压疮是因为长时间压迫某一部位的皮肤和软组织,导致血液循环减少,细胞缺氧、缺血而发生的组织损伤。
预防是最有效的措施,比治疗更重要。
2. 原因长期卧床、大面积烧伤、糖尿病、营养不良等因素都会增加患压疮的风险。
因此,在护理患者时要注意这些因素,及时作出干预。
3. 皮肤评估定期对患者的皮肤进行评估是预防压疮的重要环节。
观察皮肤颜色、温度、湿度、有无瘙痒感等情况,及时发现异常,采取相应措施。
4. 体位转换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长时间保持相同体位容易产生压力溃疡。
因此,进行定时的体位转换是非常必要的,一般应每隔2-3小时进行一次。
5. 保持皮肤清洁保持患者及时的清洁是预防压疮的关键。
保持皮肤干燥,尤其是对于皮肤摩擦、湿疹等问题更应该引起重视。
6. 使用适当的床具床垫的选择对于预防压疮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一些特殊的减压床垫可以有效减少患者身体部位的压力,减少发生压疮的风险。
7. 营养支持营养充足也是预防压疮的一项重要措施。
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元素会加重患者体内组织的损伤,影响压疮的康复。
8. 配合康复治疗对于已经出现压疮的患者,及时进行康复治疗也非常重要。
保持患部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感染是治疗的关键步骤。
9. 家属参与在护理工作中,家属的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家属可以一起配合进行体位转换、清洁护理等工作,提高预防和治疗的效果。
10. 护理团队的作用在医院或养老院等医疗机构中,护理团队的作用不可忽视。
护士、康复师、营养师等专业人员可以共同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1. 持续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知识更新也是非常关键的。
护士需要定期接受培训,学习新的压疮治疗方法,提高护理质量。
12. 总结在护理工作中,对于压疮的预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加强患者皮肤评估、体位转换、清洁护理、营养支持等多项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手术室压疮的预防及措施一、压疮的预防措施1.术前访视时了解患者的皮肤特征。
2.术前查对时,对患者作全身状况及皮肤情况评估。
制定个案皮肤护理计划并实施:(可能含以下内容。
1.病情致皮肤损伤非常难免,或术中情况变化时,向护士长申请褥疮预报。
(>6小时丶高龄,瘦,被迫体位>4小时)。
3、用气垫床。
4.贴褥疮膜,局部涂石蜡油。
(保护和支撑皮肤,提高耐磨性和耐张性)术后酌情去除。
移除时,方法应适当,并轻轻向上拉。
5.放置体位时,动作应轻、稳定、准确,以避免皮肤过度紧张、垫片或皮肤起皱,以及皮肤因剪切力而受压。
(放置体位后,可从受压部件的上下端轻轻抬起患者,然后平稳放下。
)6.调整手术台前后倾斜角,降低受压部位的支撑重力。
7、消毒皮肤时候,注意消毒剂勿过多,避免渗入灼伤皮肤,发现渗入立即擦除8.尽量保持床单和床垫干燥。
9、做好术中患者的保暖措施,尽量减少暴露,以增加皮肤的受压耐接受10、电极板粘贴在离手术较近且肌肉、血管丰富的部位,术中保持清清洁、干燥并防止皮肤烧伤。
11、对体弱、消瘦、水肿的病人,在受压局部垫软枕,以防止骨突处皮肤过度受压12.手术中加强对受压皮肤的观察,必要时按压特殊部位摩。
13.实施术中按摩护理。
两种时间隔方案备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1或2。
1、卧定后2小时第一次按摩,以后每小时按摩。
2.躺下后每小时按摩一次。
(颈部手术所需)俯卧于颈部、腰部和脊柱的患者头部按摩的含义和手法:1抬起受压部位,缓解血运障碍。
2改变支重。
3.适度用力按摩,避免摩擦。
4.评估填充物的位置和效果。
5、如实随时记录皮肤护理情况,含提出按摩的次数和时间6、经常与清醒患者沟通,了解及感受,及时给予适当护理和应对知道。
术后评估及处理术后评估及处理: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和皮肤状况。
有压红的处理:当场按摩致恢复基本正常,并涂以碘伏。
有明显压迹的处理:当场按摩,涂以碘伏,并向病房交班。
比压迹更严重的情况或拿不准的情况的处理:当场处理同时报告护士长或其他高年资同事请求指导。
压疮预防的护理规范及措施1、有效减压:长期卧床者需使用交替式充气床垫可延长翻身间隔时间,每4小时翻身一次。
或4-5cm厚的海绵床垫每2小时翻身一次。
坐轮椅者需加4-5cm厚的海绵垫,每15分钟抬起身体一次。
对于关节突出部位可加垫软枕,但是禁用气圈或环状点,因为环状垫不能有效减压可能造成新的受压。
?只要有可能,不要将患者翻转压到先前受压后仍发红的身体表面。
发红表示机体没有从先前的受压中恢复,需要暂缓休息,再接受反复受压。
?更换体位应该是30 度角倾斜的位置(交替着,右侧,背部,左侧),如果患者可以耐受或者她/他的医疗状况允许的话,可以使用俯卧的姿势。
避免使用增加压力的姿势,比如90 度侧卧位或半卧位。
2、使用支持面预防足跟压疮:确保足跟不接触床面。
?足跟保护设备应把足跟完全提起(使足跟不受压),以这种方式把重量分散在腿部腓肠肌,而不是把压力集中在跟腱上。
膝关节应轻微弯曲.膝关节过度伸直可能会导致腘静脉阻塞,这可能使患者易形成深静脉血栓。
?小腿下垫一个枕头,使足跟升高(即“悬空”)。
?定期检查足跟部位的皮肤。
3、特殊人群(手术室的患者):对即将接受手术的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检查其他可能导致压疮发生或增加风险的因素。
包括: a) 手术的时间长度。
b) 手术进行中发生的低血压。
c) 手术过程中的低核心温度。
d) 术后第一天行动不便。
在手术台上为所有存在压疮高危因素的患者使用压力重新分布的气垫。
为患者摆放恰当的姿势,以减少手术中压疮发生的风险。
?充分提升足跟(悬空足跟),以这种方式把重量分散在腿部腓肠肌,而不把压力集中在跟腱上。
膝关节应轻微弯曲。
膝关节过度伸直可能会导致腘静脉阻塞,可能使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
?注意手术前后压力的重新分布。
a) 手术前和手术后均将患者放置在压力可重新分布的床垫上。
b) 手术前后为患者摆放的体位应与术中的体位不同。
4、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皮肤1次,保持清洁。
如有大小便污染须随时清洗,注意:?.勿用刺激性大的碱性肥皂,可用弱酸性的沐浴露,采用冲淋的方法,勿泡澡或用力搓洗。
手术室预防压疮管理制度
一、术前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
手术体位易致受压部位受压,手术时间≥2 小时,手术中患者体温波动
≥3℃;年老体弱、肥胖患者等有压疮潜在风险,对这些高危患者进行严密的护理和观察。
危急重手术患者先抢救病人,病情平稳后再行风险评估。
二、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搬动患者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以免损伤皮肤。
三、合理放置体位,使用合适的体位枕,使用约束带时要加衬垫,松紧适宜。
四、保护受压部位的皮肤,实施压疮预防措施。
如使用减压贴、硅胶软枕等。
五、保持患者的正常体温,术中将手术室的温度控制在
22℃-25℃,使用棉被、毛毯等保持患者的体温,冲洗体腔时使用温冲洗液。
六、术中加强对患者的皮肤情况的观察,在不影响手术的前提下每 2 小时为患者放松约束带。
七、术后观察高风险部位皮肤状况,发现或发生难免压疮时,积极采取措施并填写“压疮高危人群评估表”一式两份,一份科室留底,一份 24 小时内上交护理部。
八、压疮质量管理评估:每季度对手术患者压疮的相关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总结经验。
提出压疮预防与干预的措施,不断提高压疮防护与处理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