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数的认识2导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23.37 KB
- 文档页数:15
---------------------------------------------------------------最新资料推荐------------------------------------------------------ 六年级数学下册整理和复习《数的认识》导学案六年级数学下册整理和复习《数的认识》导学案樊城区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课题:课型: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进一步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等概念的意义,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我能在整理复习中形成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能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我能在整理复习中形成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当堂测评分层达标落实基础★ 1、做一做。
0、1、2、3、4、-1、-2、-3、-4.5 ()是正数,()是负数,( )是自然数,( 2、读出下列各数,说一说它们表示的意义。
18.9 16.5% -215 12.605 37 发展能力★★ 判断正误,错误的说明理由?(1)一头野牛重 1/4 吨,可以写成 25%吨。
()(2)小雨说大于 2 而小于 6 的数只有 3、4、5。
() (3)自然数的单位是 1。
1 / 7() (4)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既没有最大的整数,也没有最小的整整。
(提升素养★★★ 完成的第 4 题。
)樊城区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课题:课型: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整、小数的数位顺序。
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2、通过经历有关基本概念的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重点、难点:比较系统地回顾、再现已学的有关数的主要知识。
当堂测评分层达标落实基础★ (1)0.567 的计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0.4 的计数单位是(),再加上()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减去()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自然数。
2015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数的认识2导学案学生姓名:第次课学案课题:数的认识2 上课时间:月日一、复习旧知正整数(1、2…)自然数整数零负整数(-1、-2…)1、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0的作用:①表示个数。
②占位作用。
写数时,某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表示。
③作为界限。
如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分界。
2、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0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1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
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的。
一个自然数有两方面意义:一是用来表示事物的多少,称为基数,二是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称为序数。
如:3只鸡中的3是基数,第3组中的3是序数。
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的数叫做负数。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数的分级: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数位顺序表的右边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一,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是亿级,表示多少个亿。
4.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都是数位。
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数的大小也不同。
典型例题:今年,我、爸爸、妈妈三人的平均年龄正好是30岁,已知爸爸和妈妈两人的平均年龄是39岁,你猜我今年是()岁。
一个多位数的百万位和百位上都是8,十万位和十位上都是6,其他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由5个十,3个一、4个百分之一、和7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5.数的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与代数》导学案年级六年级下册课题《整数》备课教师执教者备课日期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能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了解负数,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回顾有关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等概念,巩固求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4、逐步形成知识网络,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意义是重点,掌握数学方法、体会数学思想是难点。
主要导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一、回顾与交流2分信息1:呈现学生熟悉、生动、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基数、序数、测量结果、编码。
进一步提出讨论的问题:“上面的信息中有哪些数,你知道他们的具体意义吗?”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数的具体意义。
体会其中数的意义,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收集一些包含正整数的信息,进一步了理解这些数的意义。
二、自主探究8分信息2:出示第2题。
鼓励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表示1234这个数信息3:举例说明怎样比较两个多位数的大小。
目的是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所学过的表示正整数的各种方式,从多角度再次理解十进制计数法和计数单位。
教材安排了让学生举例说明的活动,这样给学生留下了更大的回顾空间,有利于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在学生举例时,教师应注意引导举例的普遍性。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
三、合作交流16分信息4:0的妙用。
整理对0的认识。
教材按照所学内容的顺序,从“0克已表示没有”、“0可以表示起点”、“0可以表示起点”、“0可以用来占位”、“0可以表示分界”等各方面,对“0”进行全面再认识。
教材还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对“0”的认识。
信息5:关于倍数和因数,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请你整理一下。
信息6: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向让学生自己回顾整理,并举例说明0所表示的含义,并找生活中的原型与之对应。
数的认识〔二〕教学设计表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册次:下学校:教师:课题数的认识〔二〕课型复习课方案学时1教学内容系统复习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公因数和公倍数等知识。
教学目标1.理解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的意义 ,能熟练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公倍数。
2.掌握2 ,3 ,5的倍数的特征 ,并能正确地解决相关问题。
3.进一步感受事物间的联系与区别 ,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重难点重点:掌握2 ,3 ,5的倍数的特征及找公因数、公倍数的方法。
难点:掌握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化解措施引导复习 ,稳固应用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典例解析一、谈话揭题。
师:关于因数、倍数、质数、合数 ,我们学过了哪些概念?这些概念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
二、回忆与整理。
1.因数和倍数。
〔1〕课件出示4×5=20 ,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是怎样的?汇报:20是5和4的倍数 ,4和5都是20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的关系是互相依存的。
(强调: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 ,所研究的数指的都是非0自然数)〔2〕举例说明因数和倍数有什么特征。
明确: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其中最小的因数是 1 ,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例如:20的因数有1 ,20 ,2 ,10 ,4 ,5 ,一共6个。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没有最大的倍数。
例如:4的倍数有4 ,8 ,12 ,…2.质数和合数。
师:根据一个数所含因数的个数不同 ,还可以得到质数与合数的概念。
课件出示如下问题:①什么是质数?最小的质数是多少?②什么是合数?最小的合数是多少?③如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1是什么数?④什么叫分解质因数?学生讨论后自主答复。
3.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1〕提问:什么叫公因数?什么叫最大公因数?公因数与互质数的概念有什么联系?互质数与质数有什么区1.下面的数哪些有因数3?哪些有因数5?哪些既有因数3又有因数5?哪些有因数2 ,3 ,5?21 30 150 275 420 636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2 ,3 ,5的倍数的特征的掌握情况。
⼈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全套共59课时⼈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全套共59课时第⼀单元负数第⼀课时负数的认识【学习⽬标】1.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正数、负数表⽰⽣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过程】⼀、知识铺垫1.⽣活中见过负数吗?它有什么含义呢?⼆、⾃主探究1.感知负数。
(1)-3℃和3℃表⽰的意思⼀样吗?请在温度计中表⽰出来。
我的结论:①-3℃表⽰,3℃表⽰;②它们表⽰的意义相反;(2)0℃表⽰什么意思?0℃表⽰淡⽔开始结冰的温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
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
⽐0℃⾼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不写。
2.认识正负数(1)2000.00表⽰。
“500.00”与“-500.00”意义相同吗?我的想法:。
你能⽤⾃⼰的语⾔描述⼀下什么是正负数吗?。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3)你能试着把数分⼀分类吗?3.做⼀做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相应的圈中。
三、课堂达标1.⽉球表⾯⽩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
2.通常,我们规定海平⾯的海拔⾼度为0⽶,珠穆朗玛峰⽐海平⾯⾼8844.43⽶,可以记作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约⽐海平⾯低155⽶,它的海拔⾼度应记作___________。
3.第⼀单元负数第⼆课时直线上的负数【学习⽬标】1.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逐步建构数的⽐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正负数的⽅法,学会⽤正负数表⽰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知识铺垫1.填⼀填。
(1)⼀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上车,记作()⼈;7⼈下车,记作()⼈。
(2)阳光⼩学今年招收新⽣300⼈,记作+300⼈,那么-420⼈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数的认识(一)数的意义和性质∣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数的概念,掌握数的分类及各类数的性质。
- 能够运用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巩固数的概念,加深对数的性质的理解。
- 培养学生运用数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热情。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数的概念及其分类。
- 数的性质及其运用。
2. 难点- 理解数的性质,特别是分数和小数的性质。
- 运用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数的概念,数的分类,数的性质。
- 练习法:通过练习,巩固数的概念,加深对数的性质的理解。
-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数的性质,激发学生的思维。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简单的数的游戏,引导学生回顾数的概念,引入新课。
2. 复习数的概念- 教师讲解数的概念,包括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等。
-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数的概念。
3. 复习数的分类- 教师讲解数的分类,包括正数,负数,零等。
-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数的分类。
4. 复习数的性质- 教师讲解数的性质,包括分数的性质,小数的性质等。
-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数的性质。
5. 数的性质的应用-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数的性质的应用。
- 学生通过练习,学会运用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学生通过反思,加深对数的概念,数的分类,数的性质的理解。
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程度。
-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数的概念,数的分类,数的性质的理解。
- 测试成绩:通过测试,检验学生对数的概念,数的分类,数的性质的理解。
教学资源- 教材: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 教具:黑板,粉笔,练习本。
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整数和分数的概念,掌握正负数的基本运算。
2. 能够运用数轴表示数,并理解数轴上的点与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3. 掌握数的分类和性质,包括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等。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空间观念。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整数和分数的概念2. 正负数的基本运算3. 数轴的表示和应用4. 数的分类和性质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整数和分数的概念,数的分类和性质。
2. 演示法:通过数轴演示数的关系和运算。
3. 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索数的性质和规律。
4.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整数和分数的概念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整数和分数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整数和分数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练习: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整数和分数的理解。
第二课时:正负数的基本运算1. 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正负数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正负数的定义,以及正负数的基本运算规则。
3. 练习: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正负数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第三课时:数轴的表示和应用1. 引入:通过数轴的引入,让学生理解数轴上的点与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2. 讲解:讲解数轴的表示方法,以及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关系。
3. 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课时:数的分类和性质1. 引入:通过数的分类,让学生理解数的性质。
2. 讲解:讲解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的定义,以及它们的性质。
3. 练习: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数的分类和性质的理解。
教案标题:高山、大海、江河课程:美术年级:四年级学期:2023-2024学年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高山、大海、江河的自然景观特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语言,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1. 高山、大海、江河的自然景观特点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手法。
2. 线条、色彩、构图的运用。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观,把握其特点。
2. 如何运用美术语言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教学准备:1. 课件、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2.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高山、大海、江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教师总结高山、大海、江河的自然景观特点。
二、基本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高山、大海、江河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学习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语言。
三、实践环节(2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对高山、大海、江河的观察和感受,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给予建议和鼓励。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组织学生互相评价,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表扬。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高山、大海、江河的自然景观特点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手法。
2. 布置课后作业:运用所学知识,以高山、大海、江河为主题进行创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展示与评价等环节,使学生了解高山、大海、江河的自然景观特点,并学会运用美术语言进行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观,把握其特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素养。
在评价环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数的认识-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数的概念和数的用途。
2.能够准确地数数并按照一定顺序排列。
3.能够使用一些简单的数学符号和术语进行描述和计数。
二、教学重难点1.数的概念和用途。
2.数数并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能力。
3.使用简单数学符号和术语进行描述和计数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通过数学游戏或问题,让学生感受数的存在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数的概念和用途。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展示一些自然界中存在的数字,如花朵的数量、树叶的数量、水滴的数量等。
2. 数数和排列1.数数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和手势进行数数,并能够正确地数出一些有规律的序列。
如求出从1数到10的数字,或是说出自己班级同学的数量等。
2.排列在学会数数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数值。
如从小到大排列一组数字,或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自己同学的名字等。
3. 简单数学符号和术语的使用教师可以教授一些简单的数学符号和术语,如加减号、倍数、约数等。
教学中可以通过配套的题目和练习让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这些符号和术语。
四、教学方法针对数的认识、数数和排列、简单数学符号和术语的教学目标,建议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 游戏和故事法通过一些贴近生活的有趣问题或游戏,引导学生自觉学习数的概念和使用,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2. 合作学习法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内的学生相互协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3. 竞赛和比赛法可以在教学中穿插一些竞赛或比赛环节,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五、教学反思数的认识是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尽可能充分地了解学生的数学水平和认知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好数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同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和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提高教学效果。
XX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数的认识2导学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学生姓名:第次课学案课题:数的认识2上课时间:月日一、复习旧知正整数(1、2…)自然数整数零负整数(-1、-2…)、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0的作用:①表示个数。
②占位作用。
写数时,某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表示。
③作为界限。
如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分界。
2、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0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1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
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的。
一个自然数有两方面意义:一是用来表示事物的多少,称为基数,二是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称为序数。
如:3只鸡中的3是基数,第3组中的3是序数。
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的数叫做负数。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数的分级: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数位顺序表的右边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一,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是亿级,表示多少个亿。
4.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都是数位。
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数的大小也不同。
典型例题:今年,我、爸爸、妈妈三人的平均年龄正好是30岁,已知爸爸和妈妈两人的平均年龄是39岁,你猜我今年是()岁。
一个多位数的百万位和百位上都是8,十万位和十位上都是6,其他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由5个十,3个一、4个百分之一、和7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5.数的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如果数a能被数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 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
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6.数的改写与四舍五入法在日常生活中,常把整万或整亿的数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如210000写作21万。
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
把一个数的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省略,就要看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
如果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如果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改写成0,再把它的前一位加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如458219≈46万。
典型例题:.我国目前土地沙化面积达到一百六十八万九千平方千米,这个数写作()平方千米,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17.6%。
2.在XX年的“超级女生”总决赛中,李宇春一个人就得到三百五十五万八千三百零八条短信的支持,这个数写作()条;一条短信按一元钱计算,主办单位从中得到大约()万元的收入。
(用四舍五入法去掉万后面的尾数)3.据全国少工委统计,我国少先队员约有130000000人,学校的少先大队约有530000个。
橫线上的数分别读作()、()。
4.阅读以下信息后填空。
估计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300000000人;XX年全国造林面积达5190000公顷;小燕用45元的压岁钱兑换了4.5欧元。
(1)把2050年世界人口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亿。
(2)人民币与欧元的兑换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3)XX年全国造林面积比XX年增长3.8%,XX年造林面积是()公顷。
7.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①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②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典型例题:1、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645。
这三个奇数中,最小的奇数是()。
2.自然数是由()组成的。
A.奇数和偶数 B.质数和合数3.两个奇数的和一定是()。
A.质数 B.奇数 c.偶数D.互质数4.两个数的()的个数是无限的。
A.公约数 B.公倍数 c.最小公倍数【知识点一】小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
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做小数部分。
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小数部分的最高分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
2.小数的分类3.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4.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反之,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到它的、、…典型例题:1、把3.70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小数()。
A.扩大2倍 B.缩小2倍c.扩大100倍 D.缩小100倍2、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A.27和315B.116和425 c.512和393、22.在1.667、167%、1.677、123这四个数中,最小的是(),最大的是()。
A.1.667 B.167%c.1.677D.123【知识点二】分数和百分数的认识.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典型例题:、将一条57长的绳子平均截成5段,每段占这条绳子的()(),是()米。
2、在14、1524、74、912四个数中,分数单位相同的是(),相等的分数是()和()。
3、417的分数单位是(),它含有()个这样的单位,它的倒数是()。
4、37的分子加上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5、在路桥区第九届中小学生运动会的跳远比赛中,小()强跳了434米,小华跳了4.56米,杨斌跳了4.60米。
得了第一,第三名是()。
2.分数的分类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与除法:被除数÷除数=。
整数除法中,除数不能是0,在分数中,分母不能是0.3.约分和通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典型例题:1、甲数的15与乙数的14相等,甲数的25%与丙数的20%相等。
比较甲、乙、丙三个数的大小,下列结果正确的是哪一个?()A.甲>乙>丙B.丙>乙>甲c.甲>丙>乙D.丙>甲>乙【知识点三】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通常用"%"来表示。
百分号是表示百分数的符号。
2.百分数的计数单位是3.熟记下面分数与小数的互化=0.5=0.25=0.75=0.125=0.375=0.625=0.8754、五成=50%七成五=75%五折=50%七折=70%典型例题、实验一小和实验二小的女生人数都占本校学生总数的48%,两个学校的女生人数()。
A.相等B.不相等c.以上两种情况都有可能2、下面是小玲在一次练习中做的4道填空题。
正确的有多少道?()①把3.96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是(4.0)②把4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
③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3∶2,它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
④用12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小林场可以堆成(4)种表面积不同的长方体。
A.1道 B.2道 c.3道 D.4道3、在含盐30%的盐水中,再加入4克盐和16克水,混合后得到的盐水的含盐率()。
A.大于30% B.等于30% c.小于30%4、服装店以360元的相同价格卖出两件不同服装,一件赚了20%,另一件亏了20%,对这两件服装,服装店()。
A.赚钱 B.亏本 c.不赔也不赚 D.无法确定5、在一次射门练习中,小刚射进10个球,2个没进,命中率()。
A.等于80%B.大于80% c.小于80%6、平时8元卖出一支圆珠笔,可赚30%,现以6.5元卖出,结果是()了。
A赚B.赔【课堂练习】l.一个数的亿位上是5、万级和个级的最高位上也是5,其余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是()。
2.0.375的小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
3.6.596596……是()循环小数,用简便方法记作(),把它保留两位小数是()。
4.5.38<()<9.84,()里可以填写的最大整数是()。
5.在l——20的自然数中,()既是偶数又是质数;()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6.甲数=2×3×5,乙数=2×3×3,甲数和乙数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7.被减数、减数、差相加得1,差是减数的3倍,这个减法算式是()。
8.已知4x+8=10,那么2x+8=()。
9.在括号里填入>、<或=。
小时30分()1.3小时千米的()7千米。
0.一个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是35°,另一个锐角是()。
1.在含盐率30%的盐水中,加入3克盐和7克水,这时盐水中盐和水的比是()。
【课堂总结】注意近似数,数位,小数,分数的认识!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优知识】列式计算。
(l)0.6与2.25的积去除3.2与l.85的差,商是多少?(2)一个数的比30的25%多1.5,求这个数。
【作业布置】一、判断题。
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分数单位大的分数一定大于分数单位小的分数。
()2.36和48的最大公约数是12,公约数是1、2、3、4、6、12。
()3.一个乒乓球的重量约是3千克。
()4.一个圆有无数条半径,它们都相等。
()5.比的前项乘以,比的后项除以2,比值缩小4倍。
()二、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两个数相除,商50余3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10倍,所得的商和余数是()。
(l)商5余3(2)商50余3(3)商5余30(4)商50余302.4x+8错写成4(x+8),结果比原来()(1)多4(2)少4(3)多24(4)少243.一个长方体,长6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它的最小面的面积与表面积的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