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5.56 MB
- 文档页数:79
隧道工程施工基础知识讲解赵源林各位同仁下午好,感谢局给我们这次机会,让我们一起系统的学习隧道施工基础知识。
下面由我给各位介绍,有不对之处欢迎指正,以帮助我在今后工作中提高。
见天我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概念、新奥法力学基础、围岩的工程性质、隧道施工方法、隧道辅助施工工法、不良地质隧道施工、隧道施工临时工程、体会。
当然,隧道系统性内容较多(如未介绍的地质学、爆破学、监控量测等),需要各位在施工中不断积累、总结、提升P1.隧道施工基础P2.第一部分概念P3.隧道基本概念地下工程—修筑于地下的建筑结构物称为地下结构。
为建设这些地下结构所进行的工程,通称为地下工程。
隧道—保持地下空间作为交通、水工通道的地下工程,称为隧道。
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
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
优点:1、可直线穿越障碍物;2、与障碍物间无冲突并节约土地,输送速度快,输送能力大。
缺点:1、与其它工程相比,隧道工程属于最难人工建筑物之一。
影响因素多,隧道受地质、水文状态等多方面的影响;2、难以保证计算准确性,与其它结构不同,没有精确计算隧道力学的方法,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受力学模型的限制;3、施工难度大,可发生如塌方、地下涌水、突泥、瓦斯等多种意外情况;4、造价高、波动大,在不同地质条件下,造价的波动大约为5倍,有时可达9~10倍。
导坑—隧道修建首先在地下开挖出一个洞穴并延伸成为一个长形的孔道,称之为导坑。
如平行导坑、超前导坑、泄水洞等。
衬砌—在坑道周围修建的支护结构。
包括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
初期支护一般有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加锚杆、喷射混凝土锚杆与钢架联合支护等形式;二次衬砌一般是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
洞门—在隧道两端外露部分为保护洞口和排放流水所修建的挡土墙式结构。
端墙式、斜截式。
隧道附属建筑物—避车洞、防排水设备、通风系统等。
隧道施工—施工方法、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的总称。
挖隧道的知识点总结地质勘探是挖隧道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地下地质构造、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等情况,以便进行合理的设计规划和施工工艺。
地质勘探包括采样、勘探钻孔、地层观测等内容。
在采样方面,需要对地下的岩土样品进行采集,通过对样品的分析可以获得地下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化学性质等信息。
勘探钻孔是为了获得地下地层的详细信息,包括地层的厚度、倾角、物性等参数,通过分析勘探钻孔的资料可以对挖隧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质问题有一个预判。
地层观测是为了对地下地层的构造和性质进行详细观测,一般可以通过地貌、岩层的特征、断裂、褶皱等来判断地下地层的构造和性质。
通过地质勘探获得的信息可以为设计规划和施工工艺提供基础数据,是挖隧道工程的第一步。
在设计规划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地质勘探获得的数据,同时结合工程要求、经济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
设计规划包括了隧道的线路选择、断面形式、支护设计等内容。
在隧道线路选择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地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以确定最佳线路。
在隧道断面形式选择方面,需要考虑地下地质条件、隧道的运输要求、施工条件等因素,通常有圆形、马蹄形、方形等不同的断面形式可供选择。
支护设计是为了保证隧道施工时的安全和稳定,一般包括了初步支护和二次支护。
初步支护是指在开挖过程中为了防止岩土坍塌而采取的支护措施,可以采用喷网、锚杆、衬砌等方式。
二次支护是指隧道开挖完成后进行的进一步加固和支护,可以采用预应力锚索、喷射混凝土、厚壁钢筋混凝土衬砌等方式。
设计规划中的内容需要充分考虑地下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等因素,以制定合理的方案为隧道的施工提供基础。
在施工工艺方面,需要根据设计规划获得的方案制定合理的施工工艺来进行实际的施工。
施工工艺包括了开挖、支护、衬砌、排水、通风等环节。
在开挖方面,需要根据设计规划获得的断面形式和隧道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挖掘设备和方法进行开挖,可以采用钻爆法、盾构法、冻结法等不同的开挖方式。
隧道安全培训教材一、引言隧道作为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安全性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隧道的安全运营和使用,本教材将重点介绍隧道安全的相关知识和培训要点。
二、隧道概述1. 隧道的定义和分类隧道是指人工开挖或者经过修整后的地下通道,分为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和地铁隧道等不同类型。
2. 隧道的特点和构造隧道一般由洞口、隧道管片和进出口等结构组成,具有独特的地质条件和内部通风问题,需要特殊的安全措施。
三、隧道事故分析与预防1. 隧道事故类型与原因隧道事故主要包括火灾、塌方、车辆碰撞等,这些事故往往由于人为因素、设备故障或自然灾害等原因引起。
2. 预防隧道事故的措施预防隧道事故需要从设计、施工、运营等多个环节采取相应措施,包括隧道风险评估、安全标识设置和应急逃生通道规划等。
四、隧道安全设备与管理1. 隧道安全设备介绍隧道安全设备包括监控系统、照明设备、消防设备以及通风系统等,这些设备在隧道安全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2. 隧道管理机构与责任隧道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责任体系,明确各级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
五、紧急情况处理与救援1. 火灾紧急处理发生隧道火灾时,应迅速采取适当的灭火措施,并对隧道进行及时疏散和救援。
2. 应急疏散与救援预案针对不同的紧急情况,制定详细的应急疏散与救援预案,培训相关人员并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隧道安全培训与宣传1. 隧道安全培训内容隧道安全培训应包括隧道基本知识、事故案例分析和安全操作规程等,提高人员对隧道安全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2. 隧道安全宣传与教育隧道安全宣传应针对不同人群,利用多种媒体形式进行广泛传播,提高公众对隧道安全的重视程度。
七、结语隧道安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加强隧道安全管理和培训教育,才能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和使用。
希望通过本教材的学习,能够提高大家对隧道安全的认识,降低隧道事故的发生率。
隧道开挖时需要进行哪些观察?(1)掌子面的岩性变化、结构面组合及其稳定状态。
(2)掌子面的含水状态以及涌水量、涌水压力和涌水的污浊度。
(3)洞内的氧气、二氧化碳、可燃性气体和有害气体浓度的测量。
(4)已施工地段的围岩及支护的动态表现,特别要关注裂隙、错位、挤入等现象的出现。
(5)隧道开挖影响范围内的地表及上面的建筑物和洞口的状况,包括开裂、沉降、滑动,以及由此引起的地表结构物的破损。
(6)爆破后以及地震后,洞外浮石和洞内裂隙、漏水等状况。
支护与衬砌施工一般规定1)根据围岩条件、断面大小和施工条件等选择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钢架等单一或组合的支护形式。
2)当掌子面自稳能力差时,应选择超前支护、掌子面预加固、改变开挖工序等措施。
3)隧道支护与衬砌施工宜根据现场监控量测结果分析施工中各种信息,及时调整支护措施和支护参数,确定二次衬砌施工时间。
I~Ⅳ级围岩的二次衬砌应在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参考值:周边位移速率小于0.2mm/d,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15mm/d)后尽早施工。
4)施工中应做好施工地质描述、超前地质预报,根据围岩条件的变化情况,因地制宜,提前采取相应措施,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5)隧道衬砌不得侵人隧道建筑限界,开挖放样时可将设计的轮廓线扩大50mm,不得减少衬砌厚度。
6)支护与衬砌材料规格及要求等应符合现行施工技术规范规定。
超前锚杆基本要求1) 锚杆材质、规格等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 超前锚杆与隧道轴线外插角宜为5°~10°,长度应大于循环进尺宜为3~5m。
3) 超前锚杆与钢架支撑配合使用时,应从钢架腹部穿过,尾端与钢架焊接。
4) 锚杆插入孔内的长度不得短于设计长度的95%。
5) 锚杆搭接长度应不小于1米。
钢支撑支护基本要求1) 钢支撑的型式、制作和架设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 钢支撑之间必须用纵向钢筋联接,拱脚必须放在牢固的基础上。
3) 拱脚标高不足时,不得用块石、碎石砌垫,而应设置钢板进行调整,或用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强度不小于C20。
隧道知识问答3一、问答题:1、隧道的定义是什么?隧道是一种修建在地下、两端有出入口、供车辆、行人、水流及管线等通过的工程建筑物。
2、隧道工程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洞口工程洞身工程防水排水工程附属设施工程3、铁路隧道洞门形式有几种?端墙式、翼墙式、柱式、台阶式、斜交式、斜切式;4、喷射混凝土的厚度和表面平整度应符合哪些要求?(1)、平均厚度大于设计厚度;(2)、检查点数的80﹪及以上大于设计厚度;(3)、最小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2/3;(4)、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100㎜5、什么是复合式衬砌?复合式衬砌是指外层用喷锚作为初期支护(称为喷锚衬砌),内层用模筑混凝土作二次衬砌的永久结构。
6、什么是仰拱?具有抵御底部围岩压力(反力)和防止衬砌沉降、并使衬砌形成一个环状的封闭整体结构。
7、简述锚杆的支护作用有几种:支承作用、加固作用、组合梁作用、悬吊作用;8、隧道防排水的原则是什么?隧道防排水一般应采取“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达到防水可靠、排水通畅、线路基床底部无积水、经济环保的目的。
9、隧道开工前应做好哪些工作?(1)、做好现场调查工作;(2)、全面熟悉设计文件、会同设计单位进行现场对;(3)、确定施工方案、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0、什么是喷锚衬砌?喷锚衬砌是指以喷锚支护作为永久衬砌的通称。
11、什么是隧道净空?隧道净空是指隧道衬砌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
12、什么是隧道建筑限界?隧道建筑限界是为了保证隧道内各种交通的正常运行与安全,而规定在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的空间范围。
13、隧道附属建筑物包括哪些内容?为工作人员在隧道内进行维修或检查时,能及时避让驶来的列车而在隧道两侧修建的“避车洞”;为了保证车辆正常运行而设置的照明设施;为了排除隧道内渗入的地下水而设置的防水与排水设备;为了净化隧道内车辆所排出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而设置的通风系统;为防止车辆在隧道内发生火灾而设置的消防与报警设备等。
隧道总体设计知识点隧道总体设计是指在规划和设计隧道工程时,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对隧道的整体设计方案进行规划和编制的过程。
它是隧道工程实施的基础,直接决定了隧道的施工质量和使用性能。
本文将从隧道总体设计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隧道总体设计知识点。
一、隧道总体设计的目的隧道总体设计的目的在于保证隧道工程的安全、经济和科学性,并满足工程所处环境的要求。
具体而言,隧道总体设计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隧道的功能和服务要求:根据隧道的用途和所处环境的特点,确定隧道的主要功能和服务要求,如交通隧道的通行能力和安全要求、水利隧道的输水能力和抗洪能力等。
2. 确定隧道的技术参数:包括隧道的长度、断面形状、纵、横坡设计、洞口形式、盾构机参数等技术参数,这些参数直接影响到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的选择。
3. 确定隧道的布置和线型:根据地质条件、交通流量、地形地貌等因素,确定隧道的布置和线型,包括隧道的走向、坡度、曲线半径、坡度变化等。
4. 确定隧道的安全措施:确定隧道的安全措施,包括防火、排烟、照明、通风等设施的设置,并考虑应急疏散通道、抗震、防水等安全因素。
二、隧道总体设计的内容隧道总体设计的内容较为复杂,既包括技术设计,也包括非技术设计。
下面将列举一些主要内容,以供参考:1. 地质勘察和地质资料分析:包括地质勘察和地质调查的结果分析,评估隧道施工的地质条件和风险,为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基础。
2. 隧道的功能要求和服务要求:根据隧道的用途和所处环境的特点,确定隧道的主要功能和服务要求,如交通隧道的通行能力和安全要求、水利隧道的输水能力和抗洪能力等。
3. 隧道的技术参数:包括隧道的长度、断面形状、纵、横坡设计、洞口形式、盾构机参数等技术参数,这些参数直接影响到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的选择。
4. 隧道的布置和线型:根据地质条件、交通流量、地形地貌等因素,确定隧道的布置和线型,包括隧道的走向、坡度、曲线半径、坡度变化等。
隧道消防安全知识大全隧道消防安全知识大全第一章隧道消防基础知识1.1 隧道消防的定义与分类隧道消防是指在隧道内进行火灾预防、监测和灭火工作的一系列措施。
根据隧道的功能和使用情况,隧道可以分为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城市隧道等。
不同类型的隧道在消防工作上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1.2 隧道火灾的特点隧道火灾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可燃物质集中,火势蔓延迅速,容易造成大面积火灾;二是燃烧产物多,烟雾浓密,容易造成人员中毒;三是通风条件差,火灾蔓延迅速,给灭火工作带来困难;四是灭火通道狭窄,人员疏散困难。
1.3 隧道消防法律法规和标准我国目前对隧道消防领域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主要包括《隧道设计规范》、《公路隧道管理办法》、《城市隧道设计规范》、《铁路隧道安全管理规程》等。
第二章隧道消防设施和装备2.1 火灾报警系统火灾报警系统是隧道消防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及时发现隧道内的火灾情况。
常用的火灾报警系统有烟感报警器、温感报警器、火焰探测器等。
2.2 灭火系统隧道消防灭火系统包括固定灭火系统和可移动灭火设备两部分。
固定灭火系统主要包括水雾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等,可移动灭火设备包括灭火器、灭火器车等。
2.3 疏散指示系统隧道内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和指示标识,以便于人员在火灾发生时快速疏散。
疏散指示系统应视隧道长度和使用情况确定设施的位置和数量。
2.4 通风系统隧道内的通风系统对于排除烟雾和提供新鲜空气至关重要。
通风系统应具备强制通风和排烟的功能,通过控制风机运行和通风口的开启度来实现。
2.5 照明系统隧道内部的照明系统应具备防爆防火的特性,并能保证在火灾发生时仍能正常工作。
照明系统应设置备用电源,以防止因供电中断而导致照明灯失效。
第三章隧道消防管理3.1 隧道消防组织机构隧道消防组织机构应根据隧道的长度、使用情况和火灾风险确定,一般包括隧道管理部门、消防指挥部、灭火队伍等。
各部门应明确职责,配备足够的人员和装备以应对突发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