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瑞替普酶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 格式:pdf
- 大小:678.17 KB
- 文档页数:6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溶栓治疗通过溶解动脉或静脉血管中的新鲜血栓使血管再通,从而部分或完全恢复组织和器官的血流灌注。
自从1959年链球菌培养液提取物链激酶首次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溶栓广泛用于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急性期治疗,溶栓治疗不但改善症状,并且使死亡率明显下降。
虽然,近年来介入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溶栓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治疗中的地位受到轻视,但是溶栓治疗具有简便、经济、易操作的特点。
即使在欧美国家,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与直接PCI治疗的比例相当。
在目前国内经济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条件下,溶栓治疗仍然具有重要地位。
而且,新型溶栓药物的研发大大改进了溶栓的开通率和安全性。
溶栓药物的分类血栓主要成分之一是纤维蛋白原,溶栓药物能够直接或间接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变成纤维蛋白溶解酶并降解纤维蛋白。
纤溶酶能够降解不同类型的纤维蛋白(原),包括纤维蛋白原、单链纤维蛋白,但对交链纤维蛋白多聚体作用弱。
在此过程中,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也参与调节,活化的纤溶酶受α-抗纤溶酶的抑制以防止纤溶酶原过度激活。
溶栓药物多为纤溶酶原激活物或类似物。
溶栓药物的发展经历从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到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从静脉持续滴注药物到静脉注射药物。
1.第一代溶栓药物第一代溶栓药物常用的有链激酶(SK) 和尿激酶(UK)。
SK进入机体后与纤溶酶原按1∶1的比率结合成SK-PLG复合物而发挥纤溶活性,SK-PLG复合物对纤维蛋白的降解无选择性,常导致全身性纤溶活性增高。
SK为异种蛋白,可引起过敏反应,避免再次应用链激酶。
尿激酶(UK)是从人尿或肾细胞组织培养液中提取的一种双链丝氨酸蛋白酶,可以直接将循环血液中的纤溶酶原转变为活性的纤溶酶,非纤维蛋白特异性。
无抗原性和过敏反应,与SK一样对纤维蛋白无选择性。
价格便宜。
2. 第二代溶栓药物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溶栓药物,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
DOI :10.12037/YXQY .2018.04-01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颜红兵1,向定成2,刘红梅3,陈辉3,陈纪言4,陈玉国5,陈韵岱6,楚英杰7,方唯一8,傅向华9,李春洁10,毛威11,潘曙明12,史若飞13,苏晞14,王焱15,王贵荣16,王伟民17,徐梅18,杨丽霞19,于海玲3,袁祖贻20,郑志杰21,霍勇22代表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血管急救分会(1.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心内科,北京 100037;2.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心内科,广州 510010;3.北京急救中心,北京 100031;4.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广州 510080;5.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急诊科,济南 250012;6.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心血管内科,北京 100853;7.河南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郑州 450003;8.上海市胸科医院 心内科,上海 200030;9.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心血管内科,石家庄 050000;10.天津市胸科医院 急诊科,天津 300051;11.浙江省中医院 心内科,杭州 310006;1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急诊科,上海 200092;13.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 心内科,重庆 400014;14.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心内科,武汉 430022;15.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 心内科,福建 厦门 361004;16.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 急诊科,天津 300270;17.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北京 100044;18.青岛市急救中心 急救科,山东 青岛 266035;19.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心血管内科,昆明 650032;20.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内科,西安 710061;21.北京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北京 100191;22.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心内科,北京 100034)通讯作者:霍勇 E-mail :huoyong@急性心肌梗死仍然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在我国广大城乡地区,形势更为严峻[1,2]。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一、院前溶栓治疗对STEMI患者远期预后尤为重要STEMI患者的再灌注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溶栓治疗、PPCI 及急诊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不能及时进行PPCI 的情况下,药物溶栓治疗是一种重要的再灌注治疗策略,院前溶栓治疗效果优于入院后溶栓,有条件时可在救护车上开始溶栓治疗。
与院内溶栓相比,院前溶栓治疗的早期死亡率降低17%,尤其是发病时间<120分钟的患者。
二、STEMI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大多数STEMI患者有冠心病病史和放射至颈部、下颌、左臂的疼痛表现。
依据缺血症状(持续胸痛)和12 导联心电图(最好是18导联)可诊断STEMI(表1)表1:STEMI早期诊断与早期处理对所有疑诊STEMI的患者应尽快启动心电监测,以便发现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必要时迅速电复律。
疑诊STEMI的患者必须在首次医疗接触时尽快获得并判读12导联心电图,加速STEMI 的早期诊断和处理。
对于确诊STEMI的患者,需尽快启动再灌注治疗。
心电图表现不确定或没有证据支持心肌梗死的怀疑诊断时,应重复心电图检查,尽可能与既往心电图记录进行对比。
就STEMI的早期处理而言,对于仍有胸痛及存在低氧血症的患者应尽快处理,静脉注射阿片类药物(例如吗啡)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三、院前急救中早期再灌注治疗策略选择院前救护车接诊到STEMI 患者后选择何种再灌注治疗策略时应依据以下原则(图2),若附近有可行PPCI 的医院,且能在120分钟内将患者转运至医院并完成PPCI,则优先选择PPCI 策略;对于发病早期的患者,即使转运时间非常短,立即溶栓策略也优于延迟于延迟急诊PCI,包括老年人在内的高危人群在发病后120 分钟内溶栓绝对获益最大。
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预计从FMC 开始120分钟以上才能完成PCI 的患者,应在30 分钟内给予溶栓治疗。
患者就诊越晚(尤其是发病3小时后),越应考虑转运至PCI医院实施PPCI(而不是溶栓治疗)。
瑞替普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效果探讨摘要目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
方法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治疗,观察组给予瑞替普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皮肤与黏膜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脑出血以及血尿等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应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有效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的各项症状和生活质量,大大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瑞替普酶;尿激酶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上常见多发的心血管疾病,该病起病迅疾,致死率非常高,不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以及预后,还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1]。
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至关重要。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治疗,效果显著,现具体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将本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对照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40~68岁;其中18例梗死位于广泛前壁,7例梗死位于下壁+右室,6例梗死位于下壁+正后壁,10例梗死位于下壁,9例梗死位于前壁。
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40~70岁;其中17例梗死位于广泛前壁,8例梗死位于下壁+右室,7例梗死位于下壁+正后壁,10例梗死位于下壁,8例梗死位于前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梗死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具体操作如下:①首先均给予吸氧、镇静等处理,其次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血糖、血压、心率、心功能以及电解质等各项检查和动态监测;②患者均口服拜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③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低分子肝素、止痛药、硝酸脂类以及他汀类等各项治疗[2]。
瑞替普酶溶栓后转运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出血风险。
方法选择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瑞替普酶组为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由其他海岛医院经瑞替普酶溶栓后转运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28例患者,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未溶栓转运行急诊PCI的26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和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1月通过心脏彩超检测各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值(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结果瑞替普酶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82.14%)显著高于对照组(11.54%,),瑞替普酶组的LVEF 值高于对照组,而LVEDD值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替普酶组(21.43%)的术后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組(19.23%)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后早期PCI能有效开通血管,减少转运途中时间延误造成心肌损伤及心梗后并发症,且出血风险小,适用于交通不便地区及首次医疗接触(FMC)至PCI治疗时间大于120分钟的医院。
标签: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瑞替普酶;溶栓;转运PCI;疗效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心血管内科的急重症。
国内外指南均推荐以溶栓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为主的早期再灌注治疗。
但海岛地区,因地理、交通特殊,广泛开展急诊介入非常困难,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能使患者早期获益,降低其心血管事件发生几率。
本文主要针对其他海岛地区医院经瑞替普酶溶栓后转运行急诊PCI与之前未进行溶栓后直接转运行急诊PCI 的病例进行对比观察,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由其他海岛医院转运的经瑞替普酶溶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例,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未(1)胸痛持续≥30min,溶栓而直接转运至本院行急诊PCI的26例患者。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溶栓治疗通过溶解动脉或静脉血管中的新鲜血栓使血管再通,从而部分或完全恢复组织和器官的血流灌注。
自从1959年链球菌培养液提取物链激酶首次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溶栓广泛用于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急性期治疗,溶栓治疗不但改善症状,并且使死亡率明显下降。
虽然,近年来介入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溶栓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治疗中的地位受到轻视,但是溶栓治疗具有简便、经济、易操作的特点。
即使在欧美国家,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与直接PCI治疗的比例相当。
在目前国内经济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条件下,溶栓治疗仍然具有重要地位。
而且,新型溶栓药物的研发大大改进了溶栓的开通率和安全性。
溶栓药物的分类血栓主要成分之一是纤维蛋白原,溶栓药物能够直接或间接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变成纤维蛋白溶解酶并降解纤维蛋白。
纤溶酶能够降解不同类型的纤维蛋白(原),包括纤维蛋白原、单链纤维蛋白,但对交链纤维蛋白多聚体作用弱。
在此过程中,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也参与调节,活化的纤溶酶受α-抗纤溶酶的抑制以防止纤溶酶原过度激活。
溶栓药物多为纤溶酶原激活物或类似物。
溶栓药物的发展经历从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到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从静脉持续滴注药物到静脉注射药物。
1.第一代溶栓药物第一代溶栓药物常用的有链激酶(SK) 和尿激酶(UK)。
SK进入机体后与纤溶酶原按1∶1的比率结合成SK-PLG复合物而发挥纤溶活性,SK-PLG复合物对纤维蛋白的降解无选择性,常导致全身性纤溶活性增高。
SK为异种蛋白,可引起过敏反应,避免再次应用链激酶。
尿激酶(UK)是从人尿或肾细胞组织培养液中提取的一种双链丝氨酸蛋白酶,可以直接将循环血液中的纤溶酶原转变为活性的纤溶酶,非纤维蛋白特异性。
无抗原性和过敏反应,与SK一样对纤维蛋白无选择性。
价格便宜。
2. 第二代溶栓药物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溶栓药物,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
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J].中药材,2018,41(9):2224-2226.[4]车思艺,何欢,邓昱,等.阿奇霉素辅助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有效性的系统回顾与Meta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8):812-819.[5]沈杨,罗菲菲,王亚亭,等.孟鲁司特钠联合维生素D辅助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8,53(2):297-300.[6]赵成松,赵顺英,温潇慧.急性感染性细支气管炎[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32(12):893-895.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是现代临床上的常见病,具有起病急促、发展迅速和病死率较高的特点[1],临床治疗主要是从拮抗和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入手,但临床采用全身用药方式不仅难以取得良好效果,还增加用药不良反应。
现代临床研究显示,抗凝抗血小板联合冠脉介入技术能够显著提高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改善预后[2]。
本文选取2016年9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探究瑞替普酶联合冠脉介入手术应用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9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
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35~61岁,平均年龄(46.1±4.2)岁。
试验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34~60岁,平均年龄(45.8±5.1)岁。
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在入院时认知功能正常,入院时诊断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在接受体检时,不合并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机体功能完善。
排除标准:无法进行后续随访以及后续依从调查;治疗时存在禁忌症;在三个月内接受过相关治疗;精神障碍。
1.2治疗方法:在入院后均进行抗凝抗血小板用药治疗,采用阿司匹林(广东九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838)、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35)治疗。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要点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并坏死的严重疾病。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AMI的一种常见类型,且对病人生命威胁较大。
为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各国专家组织广泛开展研究,制定了《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以下是该共识的要点。
一、诊断标准1.典型心绞痛,表现为胸前疼痛或不适,并伴有气急、出汗、恶心等症状。
2. 心电图检查显示ST段抬高(V2-V3导联>2mm,其他导联>1mm)。
3.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肌钙蛋白I或T升高)。
二、院前抢救1.早期诊断:对怀疑AMI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测定。
3.口服硝酸甘油:对没有低血压、临床不稳定和危象迹象的患者,应给予口服硝酸甘油,以缓解胸痛和改善心肌缺血症状。
4.水合:给予适量的液体,以保持循环的稳定。
5.监测:监测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
三、门诊溶栓治疗适应症1.起病时间≤12小时;2.年龄≤75岁;3.没有禁忌症,例如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颅内出血的病史;4.没有其他明确的急腹症;5.没有术前有创检查或有高出血风险的患者。
四、溶栓治疗方法1.抗凝治疗:推荐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以预防血栓再形成。
2.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可以使心肌血流增加,使用硝酸甘油可减轻心肌缺血的症状。
3. 溶栓药物:可选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或尿激酶。
溶栓治疗剂量应根据体重进行调整,rt-PA推荐剂量为10mg,尿激酶推荐剂量为150万IU。
4.抵达医院的重要性:患者应尽快抵达医院,以便进行进一步的介入治疗。
五、并发症的处理1.心律失常:相应的药物治疗和电复律术可用于处理心律失常。
2.左室功能不全: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治疗。
3.心源性休克:加强液体复苏,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和利尿药物等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