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144
SC3主编第六章• 6.1 系统设计方案的比较与评价6.2 方差缩减技术6.3 仿真实验设计6.1 系统设计方案的比较与评价6.1.1 两种系统设计方案的比较6.1.2 多系统设计方案的比较设置信水平为α,则ε^近似于100(1-α)%的置信区间为(6‐1)【例6‐1】 某机床设备有两种不同的故障维修策略。
分别对其进行独立的重复仿真运行10次,每次仿真运行长度为一个季度,得到两种策略下对应的平均运行费用,如表6‐1所示。
•记Z j为两种不同故障维修策略下的机床设备平均每个季度运行费用的差值,Z=X1j‐X2j(j=1,2,…,10),则有j•故可得ε的90%的置信区间为6.1.2 多系统设计方案的比较1. Bonferroni法2.“两阶段”法1. Bonferroni法(6‐2)(6‐3)(6‐4)(6‐5)2.“两阶段”法①对k个系统设计方案,分别各做n0≥2次独立的重复仿真运行,求得它们各自的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6‐6)② 对系统方案i (i=1,2,…,k),再补充进行N i -n 0次的重复仿真运行,得到第2阶段样本的均值2.“两阶段”法(6‐7)(6‐8)6.2 方差缩减技术6.2.1 方差缩减技术概述6.2.2 对偶变量法6.2.3 公共随机数法6.2.1 方差缩减技术概述对仿真的输出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得系统状态变量的高精度的统计特性,以便能够对仿真运行的结果加以正确的利用。
但在前面的论述中不难发现:由于系统本身所固有的随机性特点,无论是对单个系统输出结果的性能测度,还是对多个系统设计方案的比较,所得到的结果都必然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以区间半长来表示,有(6‐9)6.2.2 对偶变量法(6‐10)(6‐11)(6‐12)6.2.3 公共随机数法(6‐13)(6‐14)6.3 仿真实验设计6.3.1 仿真实验设计概述6.3.2 仿真实验设计方法①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仿真实验,可以减少仿真实验的次数,缩短实验周期,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1、生产线流程建模与仿真(共2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流水线生产系统WITNESS建模与仿真(一)1. 模型描述某企业在一条流水线上加工一种产品,该产品所需的零部件(Widget)经过称重(Weigh)、冲洗(Wash)、加工(Produce)和检测(Inspect)四个工序的操作后,形成产品离开系统,生产线布置如下图所示。
生产线上每道工序只有一台设备,零部件在每台设备上加工完毕后,由同其连接的输送链运输至下一设备,最后经过检测后被送出系统。
已知该流水线中各个工序的加工时间分别为:称重(weigh)5分钟、冲洗(wash)4分钟、加工(produce)3分钟、检测(inspect)3分钟。
每条输送链上有20个零件位,输送链上零件移动节拍为。
零部件的供应是源源不断的,不存在缺货现象。
使用WITNESS建立该系统的仿真模型界面如下图所示。
流水线生产系统WITNESS仿真模型界面2. 系统分析元素说明该流水线系统的组成元素主要为被加工的零部件、四台设备和三条输送线,因此该系统仿真模型的元素如下表所示:被加工的零部件由widget表示,4道工序分别由四台机器表示,C1、C2、C3表示输送链,而最后的实际产量由变量output统计和可视化显示。
表1 模型元素介绍系统运行时间仿真运行终止时间为:一天8小时=8*60=480min。
3. 模型建立使用WINTESS建立仿真模型的过程一般分为如下三步:Step1:定义元素Step2:元素细节设计Step3:仿真实验和数据分析下面描述如何通过这三步建立流水线生产系统的仿真模型。
定义元素WITNESS中可以通过四种方式定义元素:(1)通过系统布局区(layout window)定义元素:在系统布局区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Define菜单项,将弹出新建元素对话框,然后进行元素定义。
(2)通过元素选择窗口(elements)定义元素:选择元素选择窗口中的simulation项,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Define菜单项,将弹出新建元素对话框,然后进行元素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