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熔剂法合成宝石的原理和方法(精)
- 格式:ppt
- 大小:414.50 KB
- 文档页数:6
助熔剂法合成宝石助熔剂法,顾名思义,它是在高温下,矿质借助助熔剂的作用在较低温度下熔融,从熔融体中生长出宝石晶体的方法。
助熔剂法晶体生长过程,类似于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矿物的形成,与水热法生长晶体相类似,只不过助熔剂代替了水溶剂。
因此,助熔剂法也可称为高温熔体溶液法、熔剂法或熔盐法。
该法在晶体合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早在十九世纪中叶曾有人用此法合成金红石,但由于焰熔法兴起而被忽视,直到近些年来才得以大量应用。
1.助熔剂法分类根据晶体成核及晶体生长方式,助熔剂法可分为两大类:(1)自发成核法该法生长晶体过程的第一步,就是形成晶核。
成核是一个相变过程,即在母液相中形成固相小晶芽。
这一相变过程中体系自由能的变化为:△G=△Gu+△Gs。
公式中:△Gu 为新相形成时体系自由能的变化,且△Gu﹤0;△Gs为新相形成时新相与旧相界的表面能,且△Gs﹥0。
这就是说,晶核的形成,一方面由于体系从液相转变为内能更小的晶相而使体系自由能下降,另一方面又由于增加了液-固界面而使体系自由能升高。
实验表明,影响成核的外因主要是过冷却与过饱和度。
成核的相变有滞后现象,就是说,当温度降至相变点时,或当浓度刚达到饱和度时,并不能看到成核相变。
成核总需要一定的过冷或过饱和。
另外成核可分为均匀成核与非均匀成核两种。
均匀成核是在体系内任何部位成核率是相等的,非均匀成核则是在体系的某些部位的成何率高于另一些部位。
均匀成核是在非常理想的情况下才能发生,实际成核过程都是非均匀成核,即在体系里总是存在杂质、热流不均、容器壁不平等不均匀的情况,这些不均匀性有效地降低了成核时的表面能位垒,核就先在这些部位形成。
所以人工合成宝石总是人为地制造不均匀性,使成核容易发生,如放入籽晶、成核剂等。
该法按照获取过饱和溶液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缓冷法、反应法和蒸发法三种,其中以缓冷法设备简单而被广泛使用(图2-3)。
a.缓冷法是晶体材料全部熔于助熔剂之后,在高温炉中缓慢降温冷却,使晶体自发成核并逐渐成长的方法。
人工合成红宝石的配方一、原料选择。
1. 主要原料:氧化铝(Al₂O₃)- 氧化铝是红宝石的主要成分。
在自然界中,红宝石就是刚玉(主要为氧化铝)晶体中含有少量铬(Cr)元素而呈现红色。
对于人工合成,需要高纯度的氧化铝粉末。
一般纯度要求达到99.99%以上。
这是因为杂质过多会影响晶体的生长和颜色的纯正性。
2. 致色剂:铬(Cr)化合物。
- 通常选用铬酸铅(PbCrO₄)或氧化铬(Cr₂O₃)作为致色剂。
添加量一般在0.5% - 2%左右。
铬离子(Cr³⁺)取代晶体结构中的铝离子(Al³⁺),从而使合成的晶体呈现红色。
致色剂的用量需要精确控制,如果添加量过少,颜色会太淡,达不到红宝石应有的颜色深度;如果添加量过多,可能会导致晶体内部结构缺陷或颜色过深而不自然。
二、助熔剂法合成红宝石的配方及原理。
1. 配方。
- 助熔剂通常采用氧化铅(PbO) - 硼砂(Na₂B₄O₇)体系。
一般比例为PbO:Na₂B₄O₇ = 1:1到3:1之间。
再加入氧化铝和致色剂铬化合物。
例如,以100克原料总量计算,氧化铝粉末约80 - 90克,致色剂(如氧化铬)0.5 - 2克,助熔剂(氧化铅 - 硼砂混合)10 - 20克。
2. 原理。
- 助熔剂的作用是降低氧化铝的熔点。
氧化铝的熔点非常高(约2050°C),在加入助熔剂后,体系的熔点可以降低到1200 - 1300°C左右,这样就可以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晶体生长。
在这个过程中,原料在助熔剂的熔体中溶解,然后通过缓慢降温或其他方式,使溶质(氧化铝和铬离子等)以红宝石晶体的形式结晶出来。
三、焰熔法合成红宝石的配方及原理。
1. 配方。
- 原料主要是高纯度的氧化铝粉末和少量的铬酸铅(PbCrO₄)作为致色剂。
氧化铝粉末的纯度要求在99.9%以上。
致色剂的添加量约为1% - 1.5%。
2. 原理。
- 焰熔法是通过氢氧火焰来熔化原料。
氢氧火焰的温度可以达到2500 - 3000°C。
宝石合成原理与方法(汇总)第一章绪论要点人造宝石材料的重要性人造宝石材料的发展基本概念晶体生长基本理论一、人造宝石材料的重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宝石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然而天然宝石材料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而人工宝石材料能够大批量生产,且价格低廉,故人工宝石材料在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宝石材料的品种日益繁多,合成宝石的特性也越来越接近天然品种。
宝石学家不断面临鉴别新的人造宝石材料的挑战。
某些人工的晶体材料也用于工业产品及设备的制造及生产中。
例如,人造钇铝榴石被广泛用于激光工业,合成水晶是用作控制和稳定无线电频率的振荡片和有线电话多路通讯滤波元件及雷达、声纳发射元件等最理想的材料。
二、人造宝石材料的发展人工制造宝石的历史可追溯到1500年埃及人用玻璃模仿祖母绿、青金石和绿松石等。
人工合成宝石始于18世纪中期和19世纪,由于矿物学研究的发展以及化学分析方法取得的进展,使人们逐渐掌握了宝石的化学成分及性质,加上化学工业的发展以及对结晶过程的认识,人工合成宝石才变为现实。
1892年出现了闻名的“日内瓦红宝石”,这是用氢氧火焰使品质差的红宝石粉末及添加的致色剂铬熔融,再重结晶形成优质红宝石的方法。
随后,这种方法经改进并得以商业化。
1890年,助熔剂法合成红宝石获得成功;1900年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成功。
从此,宝石合成业飞速地发展起来。
合成尖晶石、蓝宝石、金红石、钛酸锶等逐渐面市。
1953年合成工业级钻石、1960年水热法合成祖母绿及1970年宝石级合成钻石也相继获得成功。
我国的人工宝石材料的生产起步较晚。
五十年代末,为了发展我国的精密仪器仪表工业,从原苏联引进了焰熔法合成刚玉的设备和技术,六十年代投产后,主要用于手表轴承材料的生产。
后来发展到有20多家焰熔法合成宝石的工厂,能生长出各种品种的刚玉宝石、尖晶石、金红石和钛酸锶等。
我国进行水热法生长水晶的研究工作,始于1958年。
宝石合成技术人工宝石的合成方法:1、焰熔法2、水热法3、助溶剂法4、熔体法5、冷坩埚熔壳法6、高温高压法7、化学沉淀法8、区域熔炼法焰熔法一、原理将合成宝石的原料(固态的粉末组分)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在一起,用氢氧火焰把原料熔化,然后随着温度下降在熔体中进行晶体生长的方法。
二、设备1.供料系统:为圆柱形的筛状供料容器和料斗组成,震动器有规律地振动使粉末均匀下落到氧气流中。
2.气体燃烧系统:融化粉料的设备。
氧气、氢气通过燃烧器燃烧,温度可达2500℃。
3.结晶炉:马弗炉,主要起保温作用。
炉膛呈流线型,易于气体流动和不积粉。
4.下降系统:把籽晶固定于结晶杆上,并把结晶杆安装在支架上,结晶杆可缓慢下降并不断旋转,以保证晶体的生长尺寸。
三、一般工艺流程1、原料制备:要求纯净,颗粒均匀,高分散,具适当的堆积密度和流动性。
掺杂剂要考虑到宝石的颜色,光学性能,宝石结构和物理性质,生长过程中的烧失量。
2、下料,将原料粉末与掺杂剂按比例置于筛状容器,振动过筛,落入氧气流内。
3、熔料,内管中的氧气与外管中的氢气混合燃烧。
4、晶体生长:熔体下落到种晶的生长台上,旋转并下降,晶体生长成梨形圆棒。
5、处理晶体,关闭气体,晶体冷却,由于晶体生长时内聚了大量应力,当停止加热晶体,易从纵轴裂成两半。
6、退火处理,将合成晶体装炉缓慢升温几小时,恒温保温,再慢慢降至室温以减少热应力。
四、焰熔法晶体生长工艺特点1.此方法不需坩埚,即节省坩埚材料,又避免坩埚污染。
2.氢、氧燃烧温度高达2500度,适合难熔氧化物。
3.生长速度快、有利于大规模生产,成本低。
4.生产设置简单,能长出大的晶体。
5.若生长温度梯度大,内应力大,易裂开。
6.对粉料的纯度、粒度要求严格,并在合成过程中有30%的损失量,提高了原料成本。
7.易挥发或易氧化的材料不适宜此方法。
五、合成品种及其鉴定特征(一)合成刚玉1.原始晶形:焰熔法合成的宝石原始晶形都是梨形。
而天然宝石的晶体形态为一定的几何多面体。
合成蓝宝石助熔剂法一、啥是合成蓝宝石呢?咱先来说说合成蓝宝石这个事儿。
你知道吗,蓝宝石可不仅仅是天然开采出来的那种哦。
合成蓝宝石呢,就是人们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制造出来的蓝宝石。
它的外观呀,和天然蓝宝石可像了,不仔细看还真不容易分辨呢。
不过呢,可别以为合成的就不好,它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用途哦。
二、助熔剂法闪亮登场。
现在就该讲讲助熔剂法啦。
这助熔剂法呀,就像是一场奇妙的魔法。
简单来说呢,就是在制造合成蓝宝石的时候,会用到一种叫做助熔剂的东西。
这个助熔剂就像是一个超级助手,它能够让那些制造蓝宝石的原料在比较低的温度下就开始熔化融合。
你想啊,要是没有这个助熔剂,可能得需要超级高的温度才能让原料融合在一起,那得多费事儿啊。
三、助熔剂法的原料选择。
那在助熔剂法里,原料的选择也是很有讲究的呢。
就好像做菜一样,不同的菜得选不同的食材。
制造合成蓝宝石的时候,会选择一些特定的金属氧化物之类的原料。
这些原料就像是一块块小积木,通过助熔剂这个神奇的胶水,慢慢组合成我们想要的蓝宝石的样子。
而且啊,这些原料的纯度也很重要,如果原料不纯,就像搭积木的时候有一些坏的积木块,最后搭出来的蓝宝石可能就不是那么完美啦。
四、助熔剂法的过程。
这个助熔剂法的过程也特别有趣呢。
首先把选好的原料和助熔剂放到一个特殊的容器里,这个容器就像是一个小魔法盒。
然后慢慢地升高温度,这个时候,助熔剂就开始发挥它的魔力啦。
它让原料慢慢熔化,各种原料的原子啊、离子啊就在这个熔化的状态下开始自由地跑来跑去,就像一群调皮的小虫子。
慢慢地,它们就会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形成蓝宝石的晶体结构。
这个过程就像是看着一群小虫子慢慢排好队,变成一个漂亮的图案一样神奇。
助熔剂法制造合成蓝宝石有不少优点呢。
其一呀,就是它能够制造出比较大的晶体。
你想啊,大的蓝宝石晶体在制作一些珠宝首饰的时候就特别方便,可以有更多的设计空间。
其二呢,用这种方法制造出来的合成蓝宝石,它的晶体质量还不错。
助熔剂法又称高温熔体法,将原料成分在高温下熔解于低熔点助熔剂熔体中,形成饱和溶液,然后通过缓慢地降温或在恒定温度下蒸发熔剂等方法,形成过饱和溶液而析出晶体。
似自然界矿物晶体从岩浆中结晶的过程。
一、助熔剂法的原理:顾名思义,一定有助熔剂.助熔剂条件:熔化后能溶解待生长的晶体材料且不易挥发。
常用助熔剂:PbF2、Pb02、Bi203、B203、BaO—Bi203等极性化合物。
另外还有一些复杂的化合物,如钨酸盐、钼酸盐等。
助熔剂法生长晶体的原理:1)A熔点为TA,B熔点为TB,E为共结点。
2)将A、B组分混合,混合比例X。
当温度为TX时,混合组分X融成溶液。
随着温度的下降,X组分至Q 点,相当于TQ时,结晶析出A。
3)温度进一步降低,熔融的成份沿共结线TA-Q-E下滑。
A在X混合溶液中的成分不断增加,溶液处于过饱和状态,不断析出A组分,并长大成晶体。
从图可知:由于A组分中加入低熔点的B组分后,A组分的熔点和结晶点由TA 下降到TQ,这样就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生长出高熔点的宝石晶体。
因为B组分起到了降低熔点的作用,故称为助熔剂。
二、助熔剂法的分类1.自发成核法(1)缓冷法:在高温使材料熔融于助溶剂中,缓慢降温冷却,使晶体从饱和熔体中自发成核并逐渐成长的方法。
(2)反应法:助熔剂和原料熔融后,助溶剂与原料反应,反应后的晶体成分在熔融体中维持一定的过饱和度,生长晶体的方法.(3)蒸发法:是在恒温下,蒸发熔剂,使熔体过饱和,从而使晶体析出并长大的方法。
①籽晶旋转法:由于助熔剂熔融后粘度较大,采用籽晶旋转,搅拌熔体,使晶体长大,且少含包裹体.(合成红宝石)②顶部籽晶旋转提拉法:这是①法和晶体提拉法的结合。
边旋转边提拉,晶体绕籽晶逐渐长大。
③底部籽晶水冷法:水冷部位形成过饱和熔体抑制了熔体其它部位成核,保证籽晶的生长.1。
对待生长晶体有极好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变化,溶解度变化也较大。
2.在宽的温度范围内,所生长的晶体是唯一的稳定相,助熔剂与晶体成分不能形成中间产物。
助熔剂法又称高温熔体法,将原料成分在高温下熔解于低熔点助熔剂熔体中,形成饱和溶液,然后通过缓慢地降温或在恒定温度下蒸发熔剂等方法,形成过饱和溶液而析出晶体。
似自然界矿物晶体从岩浆中结晶的过程。
一、助熔剂法的原理:顾名思义,一定有助熔剂。
助熔剂条件:熔化后能溶解待生长的晶体材料且不易挥发。
常用助熔剂:PbF2、Pb02、Bi203、B203、BaO-Bi203等极性化合物。
另外还有一些复杂的化合物,如钨酸盐、钼酸盐等。
助熔剂法生长晶体的原理:1)A熔点为TA,B熔点为TB,E为共结点。
2)将A、B组分混合,混合比例X。
当温度为TX时,混合组分X融成溶液。
随着温度的下降,X组分至Q 点,相当于TQ时,结晶析出A。
3)温度进一步降低,熔融的成份沿共结线TA-Q-E下滑。
A在X混合溶液中的成分不断增加,溶液处于过饱和状态,不断析出A组分,并长大成晶体。
从图可知:由于A组分中加入低熔点的B组分后,A组分的熔点和结晶点由TA 下降到TQ,这样就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生长出高熔点的宝石晶体。
因为B组分起到了降低熔点的作用,故称为助熔剂。
二、助熔剂法的分类1.自发成核法(1)缓冷法:在高温使材料熔融于助溶剂中,缓慢降温冷却,使晶体从饱和熔体中自发成核并逐渐成长的方法。
(2)反应法:助熔剂和原料熔融后,助溶剂与原料反应,反应后的晶体成分在熔融体中维持一定的过饱和度,生长晶体的方法。
(3)蒸发法:是在恒温下,蒸发熔剂,使熔体过饱和,从而使晶体析出并长大的方法。
①籽晶旋转法:由于助熔剂熔融后粘度较大,采用籽晶旋转,搅拌熔体,使晶体长大,且少含包裹体。
(合成红宝石)②顶部籽晶旋转提拉法:这是①法和晶体提拉法的结合。
边旋转边提拉,晶体绕籽晶逐渐长大。
③底部籽晶水冷法:水冷部位形成过饱和熔体抑制了熔体其它部位成核,保证籽晶的生长。
1.对待生长晶体有极好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变化,溶解度变化也较大。
2.在宽的温度范围内,所生长的晶体是唯一的稳定相,助熔剂与晶体成分不能形成中间产物。
宝石合成原理与方法(汇总)第一章绪论要点人造宝石材料的重要性人造宝石材料的发展基本概念晶体生长基本理论一、人造宝石材料的重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宝石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然而天然宝石材料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而人工宝石材料能够大批量生产,且价格低廉,故人工宝石材料在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宝石材料的品种日益繁多,合成宝石的特性也越来越接近天然品种。
宝石学家不断面临鉴别新的人造宝石材料的挑战。
某些人工的晶体材料也用于工业产品及设备的制造及生产中。
例如,人造钇铝榴石被广泛用于激光工业,合成水晶是用作控制和稳定无线电频率的振荡片和有线电话多路通讯滤波元件及雷达、声纳发射元件等最理想的材料。
二、人造宝石材料的发展人工制造宝石的历史可追溯到1500年埃及人用玻璃模仿祖母绿、青金石和绿松石等。
人工合成宝石始于18世纪中期和19世纪,由于矿物学研究的发展以及化学分析方法取得的进展,使人们逐渐掌握了宝石的化学成分及性质,加上化学工业的发展以及对结晶过程的认识,人工合成宝石才变为现实。
1892年出现了闻名的“日内瓦红宝石”,这是用氢氧火焰使品质差的红宝石粉末及添加的致色剂铬熔融,再重结晶形成优质红宝石的方法。
随后,这种方法经改进并得以商业化。
1890年,助熔剂法合成红宝石获得成功;1900年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成功。
从此,宝石合成业飞速地发展起来。
合成尖晶石、蓝宝石、金红石、钛酸锶等逐渐面市。
1953年合成工业级钻石、1960年水热法合成祖母绿及1970年宝石级合成钻石也相继获得成功。
我国的人工宝石材料的生产起步较晚。
五十年代末,为了发展我国的精密仪器仪表工业,从原苏联引进了焰熔法合成刚玉的设备和技术,六十年代投产后,主要用于手表轴承材料的生产。
后来发展到有20多家焰熔法合成宝石的工厂,能生长出各种品种的刚玉宝石、尖晶石、金红石和钛酸锶等。
我国进行水热法生长水晶的研究工作,始于1958年。
合成宝石学复习提纲一、填空第二章熔体法—焰熔法(维尔纳叶法)1. 焰熔法基本原理:利用氢氧的高温,使疏松的粉料通过氢氧焰撒下、熔融,落在冷却的结晶杆上,结晶成单晶。
最早是1885年由弗雷米(E. Fremy)、弗尔(E. Feil)和乌泽(Wyse)一起,利用氢氧火焰熔化天然的红宝石粉末与重铬酸钾而制成了当时轰动一时的“日内瓦红宝石”。
后来于1902年弗雷米的助手法国的化学家维尔纳叶(Verneuil)改进并发展这一技术使之能进行商业化生产。
2. 焰熔法生长宝石工艺:1)原料的制备与提纯2)粉料制备:高纯度,高分散性,均一性3)晶体生长:引晶,放肩,等径生长4)退火处理3. 维尔纳叶法生长刚玉晶体(1)原料的制备与提纯:●AI2(SO4)3 :(NH4)2SO4 = 2.5 : 1;●加1.5倍水,加热溶解,缓慢冷却结晶,得到铝铵矾晶体。
AI2(SO4)3 + (NH4)2SO4 + H2O —— (NH4)2AI2(SO4)4-24 H2O●PH>3.5,重结晶,可去除钾离子; PH<3.5,重结晶,可去除铁、钛、铜、锰、镁等离子。
●去离子水重结晶3~5次,铝铵矾纯度达99.9%以上。
(2)粉料制备:●铝铵矾脱水:(NH4)2AI2(SO4)4-24 H2O——— (NH4)2AI2(SO4)4 - H2O + 23 H2O ↑ (200 ℃) (NH4)2AI2(SO4)4 - H2O——— (NH4)2AI2(SO4)4 +H2O ↑(250~350 ℃) 脱水炉温 < 300℃,脱水率 < 60%,可以保证粉料较好的分散性和流动性。
●无水硫酸铝铵分解:(NH4)2AI2(SO4)4 ——AI2(SO4)3 + NH3 ↑ + SO3 ↑ + H2O ↑ (450~550℃)●硫酸铝分解:AI2(SO4)3 ——γ-Al2O3 + SO3 ↑ (650~850℃)(3)晶体生长:包括引晶、放肩、等径生长三个步骤。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助熔剂法又称熔剂法或熔盐法,它是在高温下从熔融盐熔剂中生长晶体的一种方法。
利用助熔剂生长晶体的历史已近百年,现在用助熔剂生长的晶体类型很多,从金属到硫族及卤族化合物,从半导体材料、激光晶体、光学材料到磁性材料、声学晶体,也用于生长宝石晶体,如助熔剂法红宝石和祖母绿。
一、助熔剂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助熔剂法是将组成宝石的原料在高温下溶解于低熔点的助熔剂中,使之形成饱和溶液,然后通过缓慢降温或在恒定温度下蒸发熔剂等方法,使熔融液处于过饱和状态,从而使宝石晶体析出生长的方法。
助熔剂通常为无机盐类,故也被称为盐熔法或熔剂法。
助熔剂法根据晶体成核及生长的方式不同分为两大类:自发成核法和籽晶生长法。
1、自发成核法按照获得过饱和度方法的不同助熔剂法又可分为缓冷法、反应法和蒸发法。
这些方法中以缓冷法设备最为简单,使用最普遍。
缓冷法是在高温下,在晶体材料全部熔融于助熔剂中之后,缓慢地降温冷却,使晶体从饱和熔体中自发成核并逐渐成长的方法。
2、籽晶生长法籽晶生长法是在熔体中加入籽晶的晶体生长方法。
主要目的是克服自发成核时晶粒过多的缺点,在原料全部熔融于助熔剂中并成为过饱和溶液后,晶体在籽晶上结晶生长。
根据晶体生长的工艺过程不同,籽晶生长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A.籽晶旋转法:由于助熔剂熔融后粘度较大,熔体向籽晶扩散比较困难,而采用籽晶旋转的方法可以起到搅拌作用,使晶体生长较快,且能减少包裹体。
此法曾用于生长"卡善"红宝石。
B.顶部籽晶旋转提拉法:这是助熔剂籽晶旋转法与熔体提拉法相结合的方法。
其原理是:原料在坩埚底部高温区熔融于助熔剂中,形成饱和熔融液,在旋转搅拌作用下扩散和对流到顶部相对低温区,形成过饱和熔液,在籽晶上结晶生长晶体。
随着籽晶的不断旋转和提拉,晶体在籽晶上逐渐长大。
该方法除具有籽晶旋转法的优点外,还可避免热应力和助熔剂固化加给晶体的应力。
另外,晶体生长完毕后,剩余熔体可再加晶体材料和助熔剂继续使用。
珠宝知识294:珠宝考研考证篇(九十七):助熔剂法合成宝石方法简介展开全文助熔剂法目前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合成宝石方法之一,与焰熔法一样,都是非常典型利用液-固结晶作用,并且所使用的液体为熔体。
但是,由于很多宝石的熔点非常高,例如刚玉的熔点在2000摄氏度以上,因此在合成过程中必然需要较高的能量,并且对所需要的仪器设备要求较高,为了能够降低晶体生长过程所需的温度,人们想出了一种降低熔点的方法。
【融雪剂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北方的冬天,会使用到一种叫做“融雪剂”的物质,将融雪剂洒在雪上之后,雪就可以在很低的温度下发生熔化,从而减少道路的发生危险的几率,同时也降低了积雪清理的难度。
融雪剂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钾和氯盐,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下看一下水-NaCl相图,纵坐标为绝对温度(K),从这个相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为纯水的时候,水的熔点为273K(0摄氏度),当在水中添加NaCl时,水的熔点随之降低,同时熔点的降低程度与NaCl的含量呈正比,当NaCl的浓度达到20%左右时,水的熔点达到的最低值,为250K(-19℃)左右。
这就是加入融雪剂之后,冰雪能够发生熔化的最基本的理论依据。
【二元相图】整体上讲,助熔剂法合成宝石的基本原理与“融雪剂融雪”基本一致,理论上可以用一张二元相图来进行解释。
如下图所示,A物质可以认为是待合成的宝石,B物质为添加的其他杂质物质,宝石A物质的熔点为TA,但是随着B物质含量的增加,熔点逐渐降低,假设B物质的含量为X,此时A物质对应的熔点为TQ,TQ明显小于TA,因此宝石A就可以在较低的温度TQ下结晶形成宝石。
继续随着温度的降低,A物质不断地结晶析出,会导致整个体系中A 物质的比例逐渐减少,杂质物质B的含量逐渐增大,因此熔点会沿着TAQE曲线发生变化,为了能够让A物质不断的沉淀结晶,整个体系的温度要保证低于相对应的熔点,因此温度也同样要逐渐的降低;当达到TE点时为物质A和物质B 的共熔点,温度再继续下降,A和B物质同时结晶,由于我们的目的是合成宝石A物质,若B物质大量的结晶不仅仅会造成原料的浪费,同时还会影响到宝石的净度,这并不是我们所希望发生的事情,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必须要在达到TE点之前,停止合成宝石。
人工合成宝石方法1、焰熔法使原料粉末在氢氧焰中,边投入边熔融而结晶生成宝石晶体的方法。
由于此法是法国的维尔纳叶在1902年发明的,所以又称“维尔纳叶法”。
这是目前合成宝石的主要方法之一。
现今的合成红宝石、蓝宝石、彩色尖晶石、金红石、星光红蓝宝石及人造钛酸锶等宝石大多用此法制得。
2、水热法也称热液法是在密封的高压容器内,从水溶液中生长出晶体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地下热液矿物结晶的过程。
用此法合成的宝石有水晶、祖母绿、红宝石、海蓝宝石等。
3、助熔剂法这是在常压高温下,借助助熔剂的作用在较低温度下加速原料的熔融,从熔融体中生长出宝石晶体的方法。
此法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自然界的岩浆分异结晶成矿过程。
通常所说的“卡善(KASHAN)”合成红宝石、“查截姆(CHATHAM)”合成祖母绿以及人造钇铝榴石(YAG)、人造钆镓榴石(GGG)、合成蓝宝石、合成金绿宝石、合成尖晶石等均可用此方法制成。
4、熔体法直接熔化宝石原料,然后逐渐降低温度,从而生长出宝石晶体的方法。
根据实际工艺过程的不同又可进一步分为以下两种方法:(1)提拉法:也称丘克拉斯法,适用于红宝石、蓝宝石、星光红宝石、星光蓝宝石、变石、钇铝榴石、钆镓榴石等宝石晶体的生长。
(2)导模法:也称斯切帕诺夫法,是提拉法的变种。
用于生长合成红宝石、金绿猫眼等。
5、区域熔炼法(也称浮区法)将原料逐区熔融并重结晶而生长出宝石晶体的方法。
用此法可生长出合成刚玉类宝石、合成变石和人造钇铝榴石晶体等。
6、冷坩埚熔壳法简称熔壳法,主要用于生产合成立方氧化锆(CZ)晶体。
其原理与熔体法相近,但具体方法及工艺过程较复杂。
7、高温超高压法是在高温超高压条件下,模拟变质成矿过程合成宝石的方法。
常用于合成金刚石、翡翠等。
8、化学沉淀法是一种经化学反应和沉淀,进而加热加压合成非单晶质宝石的方法,如合成欧泊、合成绿松石等。
另外,用于生产合成金刚石薄膜的化学气相沉淀(CVD)法以及最新资料报道的合成碳化硅单晶生产技术,也暂且归属于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