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广场设计实例
- 格式:doc
- 大小:30.01 KB
- 文档页数:8
著名广场景观设计案例
近年来,城市广场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社交、休闲、文化等多种功能。
而广场景观设计更是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几个著名的广场景观设计案例:
1. 纽约时代广场:纽约时代广场是全球著名的商业中心和旅游胜地,其广场景观设计以独特的红色广告牌、水晶球和夜景灯光著称。
这些元素将广场打造成为独特的文化地标。
2. 巴黎协和广场:巴黎协和广场是巴黎最著名的广场之一,广场上有独特的喷泉和奥斯曼风格的建筑物。
广场景观设计以艺术与文化融合为主题,展现了法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3. 悉尼歌剧院广场:悉尼歌剧院广场是澳大利亚最著名的广场之一,其广场景观设计以灵活性和创新性为主题,采用了多种颜色和形状的石材,打造出了现代感十足的设计。
4. 上海市民广场:上海市民广场是上海市中心的重要公共空间,其广场景观设计以融合中西方元素为主题,展现了上海城市文化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总之,广场景观设计不仅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展现城市文化和特色的一个重要载体。
这些著名的广场景观设计案例不仅为城市带来了美丽的风景线,也为城市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1 -。
中国著名景观广场设计案例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有许多著名的景观广场设计案例。
下面将列举十个符合标题要求的案例。
1. 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广场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之一。
广场面积达到44万平方米,可以容纳数十万人同时集会。
广场上有庄严肃穆的天安门城楼,作为中国的象征之一。
广场设计简洁大气,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2. 广州塔广场广州塔广场位于广州塔的周围,是一个融合了商业、休闲和文化的综合广场。
广场以广州塔为核心,周围有绿化带、休闲区和购物区等。
广场设计注重与周边环境的融合,给人一种现代、时尚的感觉。
3. 西湖广场西湖广场位于杭州市中心,是一个以西湖为主题的景观广场。
广场设计以水为元素,有水池、喷泉和人工湖等。
广场周围有绿化带和休闲区,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4. 大连人民广场大连人民广场位于大连市中心,是一个著名的城市广场。
广场设计宽敞开阔,有大面积的绿化带和喷泉。
广场上有一座高达22.5米的纪念碑,象征着人民对解放的纪念。
5. 上海外滩上海外滩位于黄浦江畔,是上海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广场设计以江景为主题,有长长的滨江步行道和观景平台。
广场上有多个历史建筑,如外滩十八号和中信泰富金融中心,给人一种现代与历史相结合的感觉。
6. 成都人民公园成都人民公园位于成都市中心,是一个集休闲、娱乐和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广场设计以园林景观为主题,有湖泊、花坛和假山等。
广场上有多个文化设施,如博物馆和音乐喷泉,给人一种文化氛围浓厚的感觉。
7. 西安大雁塔广场西安大雁塔广场位于大雁塔的前方,是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景观广场。
广场设计以大雁塔为核心,周围有绿化带和文化广场。
广场上有多个历史遗迹和文化设施,如大唐芙蓉园和大唐不夜城,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8. 青岛五四广场青岛五四广场位于青岛市中心,是一个以青岛市的历史事件为主题的景观广场。
广场设计简洁大气,有大面积的绿化带和喷泉。
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城市广场设计城市广场是城市的重要节点,不仅是集中活动、交流的场所,也是展示城市风貌与文化内涵的窗口。
景观设计在城市广场的规划与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景观设计案例,探讨城市广场设计的要点与关键因素。
案例一:时代广场时代广场位于某一国际化大都市的市中心地带,作为城市的地标之一,广场的设计旨在营造现代化与文化高雅相结合的氛围。
设计师巧妙地运用了大面积的水景,将城市的节奏与水的柔和结合起来。
水景中配备了音乐喷泉设施,每天晚上都会上演精彩的水舞表演,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与市民前来观赏。
在广场的硬质铺装上,设计师刻意选择了高品质的花岗岩石材,既能承载大量步行者和轿车的压力,又能提升广场的整体质感。
此外,周边的绿化植物与景观灯光的布置也使得广场显得生机盎然,尤其在夜晚,绿意与光影交相辉映,营造出独特的夜间景观效果。
案例二:历史广场历史广场位于城市的古镇区域,广场周边环境富有历史文化底蕴。
设计师在广场设计中注重保留历史建筑与文化景观。
他们将广场划分为区域,每个区域都代表着不同的历史时期。
在广场中央,设计师保留了一座历史建筑,将其修缮后作为景观的焦点。
除了保留历史建筑外,设计师还在广场周边种植了大量的乔木和灌木,再配以石头铺装和石材形成的小道,营造出浓厚的古镇氛围。
广场上还设置了休闲座椅和亭子等设施,供游客停留、休息,沉浸在历史风情之中。
案例三:生态广场生态广场位于城市的生态保护区,设计目标是通过景观塑造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
设计师充分利用广场的自然条件,如光照、水源与丘陵地形等,创造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景观。
广场的水系被精心规划,形成了多条流水和小湖泊,汇集着来自周围山脉的雨水。
水系中布置了多个湿地区域,以净化水质并提供鸟类和植物栖息地。
广场设置了生态花坛、花草小道和观景平台,给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的机会。
总结与展望通过以上几个景观设计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广场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功能性与美观性,还要与周围环境特点相结合,以及符合功能需求。
什么是广场?《人性场所》用大段文字来表述的观点是:广场是一个主要为硬质铺装的、汽车不能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
其主要功能是漫步、闲坐、用餐或观察周围世界。
与人行道不同的是,它是一处具有自我领域的空间,而不是一个用于路过的空间。
当然可能会有树木、花草和地面植被的存在,但占主导地位的是硬质地面;如果草地和绿化区域超过硬质地面的数量,我们将这样的空间称为公园,而不是广场。
城市广场的类型在城市广场的设计过程中,优先考虑我们要设计的城市广场类型将会给我们的设计带来更多的便捷,好的定位是一个优秀设计的前提。
分类有时也不能限定我们的设计,综合考量也十分重要。
市政广场:位于城市中心位置,通常是政府、城市行政中心,用于政治、文化集会、庆典、游行、检阅、礼仪、传统民间节日活动。
市政广场一般面积较大,以硬质铺装为主,便于大量人群活动,不宜过多布置娱乐性建筑及设施。
纪念广场:以纪念人物或事件为主要目的的广场。
广场中心或侧面以纪念雕塑、纪念碑、纪念物或纪念性建筑作为标志物,主体标志物位于构图中心,其布局及形式应满足气氛及象征的要求。
广场应远离商业区和娱乐区,宁静的环境气氛能突出严肃的纪念主题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增加纪念效果。
建筑物、雕塑、竖向规划、绿化、水面、地面纹理应相互呼应,以加强整体的艺术表现力。
交通广场:它是交通的连接枢纽,起交通、集散、联系、过渡及停车作用,并有合理的交通组织。
交通广场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城市交通内外会合处,如汽车站、火车站前广场;另一类是城市干道交叉口处交通广场,即环岛交通广场。
交通广场应满足畅通无阻、联系方便的要求,有足够的面积及空间以满足车流、人流和安全的需要,可以从竖向空间布局上进行规划设计,以解决复杂的交通问题,分隔车流和人流。
商业性广场:商业广场是用于集市贸易和购物的广场,在商业中心区以室内外结合的方式把室内商场和露天、半露天市场结合在一起。
商业广场大多采用步行街的布置方式,使商业活动区集中。
广场典型设计案例
广场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公共空间,是人们休闲娱乐、交流互动的重要场所。
一个好的广场设计能够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下面列举几个典型的广场设计案例。
案例一:颐和园九龙壁广场
这是一个表现中华文明建筑风格的广场,中国传统的红墙金瓦、雕梁画栋建筑风格与西方的现代科技元素结合。
广场的地势起伏适应了仿古与现代的设计风格,使人们在参观九龙壁时可以一览无余,营造出独特的空间魅力。
案例二:西湖广场
西湖广场以“水陆”为主题,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水雕与地面景观相结合,让游客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水天一色之中。
广场绿化布局合理,层次感强,绿地与建筑物相融合,使公共空间感更加宽敞开阔。
案例三:天安门广场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之一,广场的设计更注重了宏大、气势、开阔以及功能分区。
祖国红色的主调配合五星红旗格局,两侧的古建筑与阅兵台呼应,象征着祖国富强、人民安康、民族团结。
广场内部设有众多设施,如电子大屏幕、喷水池等,是举行大型庆典、游行活动的首选地点。
案例四:上海外滩广场
外滩广场是一个融合了文化、商业、休闲等多种元素的城市中心公共空间。
设计师运用了神秘和富有情感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外滩浓缩于一个幻想的空间里。
广场内设有建筑物、雕塑、音乐喷泉等众多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以上几个设计案例,不仅仅是空间设计,更是一种文化、艺术、理念的传达和表达。
提高城市广场的设计水平,使广场成为展示城市风貌的重要载体,是每个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
城市广场空间重构好的案例
城市广场空间重构的成功案例有很多,这里提供几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案例:
1.西班牙马德里达利广场:
特点:以著名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命名的广场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公共空间与艺术的融合,通过创新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为市民提供了集休闲、文化活动于一体的高品质公共空间。
2.卢森堡Lux-city城市广场项目:
项目地址:卢森堡
特点:这个项目是对原有区域进行重新开发和升级,将公共交通节点转变为充满活力的城市广场,包括优化步行环境、增加绿地、强化社区联系以及激活商业活动等。
3.日本东京六本木Hills:
特点:六本木Hills是一个集合了商业、办公、住宅、艺术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其中的公共广场采用TOD模式设计,成功地将公共交通枢纽与周边空间整合,打造出了一个现代都市中的立体化、多功能广场。
4.丹麦哥本哈根超级线性公园:
特点: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广场,但作为城市空间重构的一个范例,它将废弃铁路改造为一个长条形的绿色公共空间,连接城市各个区块,并且融入了自行车道、儿童游乐区、休憩场所等多种功能,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交往。
5.中国上海世博公园:
特点:上海世博公园是在原世博会场地基础上改建而成,通过生态恢复与景观重构,不仅保留了世博记忆,还转型成为服务周边居民和游客的大型开放式绿地,其设计理念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了城市更新中对公共空间的高效利用。
以上案例均是通过精心规划和设计,成功实现了城市广场空间的重构,提高了城市空间品质,增强了城市的活力与魅力。
公共空间设计案例分析实施报告一、引言公共空间设计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将通过对几个典型的公共空间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这些案例的实施情况以及对城市发展的贡献。
二、案例一:市中心广场市中心广场是城市的重要节点和交通枢纽,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在设计实施过程中,广场的规划考虑了人流量、交通流量以及周边建造的风格。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景观设计,市中心广场成为了人们会萃的地方,提供了休憩和交流的场所。
此外,广场还设置了公共设施,如长椅、儿童游乐区、健身器材等,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求。
通过合理的绿化和景观设计,广场成为了城市的绿肺,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的场所。
总体而言,市中心广场的设计实施对于城市形象的提升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案例二:社区公园社区公园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也是社区居民交流的平台。
在设计实施过程中,社区公园的规划考虑了社区居民的需求和兴趣。
公园内设置了多功能运动场、花坛、儿童游乐设施等,满足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
此外,公园还注重绿化和景观设计,营造出宜人的环境氛围。
通过合理的绿化和景观布局,社区公园成为了居民休闲娱乐和健身锻炼的场所。
公园内还设置了歇息区和凉亭,提供了休憩的场所。
总体而言,社区公园的设计实施对于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的凝结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四、案例三:文化广场文化广场是城市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人们了解城市历史和文化的窗口。
在设计实施过程中,文化广场的规划注重了文化元素的融入和体现。
广场内设置了文化展示区、雕塑和艺术装置等,展示了城市的文化底蕴。
此外,广场还设置了舞台和露天剧场,为文化演出和活动提供了场所。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文化广场成为了城市文化交流和展示的重要平台。
广场内还设置了歇息区和咖啡馆,提供了休憩和交流的场所。
总体而言,文化广场的设计实施对于城市的文化传承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城市中心广场设计实例- 基础理论在种类繁多的城市广场中城市中心广场具有代表性,它在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表现力和感染力,集中体现了城市开放空间的公共性、艺术性、展示性及休闲性。
近年来,笔者曾做了几个城市中心广场,现实录于下以求教于同仁。
一、赤壁人民广场赤壁市是湖北省南大门,三国赤壁大战的发生地。
赤壁人民广场结合赤壁市体育馆修建,体育馆位置居中偏南。
广场用地东西长约450m,南北宽约230m,面积为10.6hm2.场地内有两条泄洪渠贯穿。
用地西北为高12层的广电大楼,与广场之间被一泄洪渠分隔。
广场地势平坦,唯西南角有一处低洼水塘,亦即两渠道的交汇处。
1、构思城市中心广场是城市物质与精神文明的窗口。
我们确定的规划原则为:反映赤壁的历史文化,创造饶有趣味的空间形态,并为赤壁市民提供健身休闲的场所。
现状分析是构思之源,巧妙的设计往往将条件的限制当做一种动力与理性思考的依据,并用专业的手法克服限制,使规划设计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达到平衡。
我们确定以下几个问题需重点考虑:①在宽阔而平坦的地块上,从整体把握广场的结构;②体育馆在整个广场中的地位;③现状两条泄洪渠的处理;④低洼污水塘的利用;⑤历史文化的反映。
体育馆是赤壁市重要的公共设施,其体量不可忽视,我们以其为中心发射出一系列道路,并用椭圆作为整体结构的统帅,多次重复,使约10hm2的用地浑然一体。
用地南侧的城市泄洪渠水量充沛,水质良好,宜作边坡整治,并抬高水位使其成为一景观长廊。
由北往西南流的城市排污渠则用盖板涵使其“销声匿迹”。
西南角的低洼地依势设计成戏水园,用柔美的曲线构成岸线,与广场的规则形状形成对比。
关于历史文化气氛的营造,我们以赤壁市赖以成名的“赤壁大战”为题材,选用有智慧寓意的历史人物——诸葛亮作广场的标志性雕塑,并配以赤壁大战的相关历史花絮。
2、功能与空间布局规划有五个功能区:广场区、城市舞厅、晨练健身区、休闲区及滨水景区。
(1)广场区:广场是核心所在。
广场设计赏析优秀案例一、纽约时代广场纽约时代广场,被誉为“世界的十字路口”,其设计独具匠心,将现代感与历史底蕴完美融合。
广场上的巨型LED屏幕,展示着五彩斑斓的广告,成为城市的视觉焦点。
地面采用花岗岩铺装,与周围建筑的玻璃幕墙相映成趣,展现出独特的都市风情。
1. 设计亮点:(1)空间布局:时代广场采用开放式空间布局,使行人可以自由穿梭,感受城市的繁华。
(2)灯光设计:夜晚的灯光秀是时代广场的一大亮点,LED屏幕与建筑灯光交相辉映,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
(3)艺术装置:广场上设置了许多艺术装置,如著名的“胜利之吻”雕塑,为广场增添了文化内涵。
二、北京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作为中国的象征,其设计庄重、宏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自信。
广场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之一。
1. 设计亮点:(1)对称布局:天安门广场采用对称式布局,使整个广场显得庄严肃穆。
(2)建筑风格:广场上的建筑均为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如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纪念堂等,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3)绿化设计:广场两侧的绿化带,既美化了环境,又为游客提供了休闲空间。
三、巴黎协和广场协和广场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其设计充满浪漫主义气息,是法国最著名的广场之一。
广场上的方尖碑、喷泉等元素,共同构成了浪漫的法国风情。
1. 设计亮点:(1)方尖碑:广场中心的埃及方尖碑,见证了法国与埃及的友谊,成为广场的标志性建筑。
(2)喷泉设计:协和广场上的喷泉设计精美,与周围的雕塑相映成趣,为广场增添了浪漫氛围。
(3)轴线布局:广场采用轴线布局,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空间的秩序美。
四、伦敦特拉法加广场特拉法加广场是英国伦敦的心脏地带,以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价值而闻名。
广场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人与环境的互动,成为市民集会和文化活动的热门场所。
1. 设计亮点:(1)纪念性雕塑:广场中央的纳尔逊纪念柱,高达52米,纪念了英国海军英雄霍雷肖·纳尔逊,成为广场的视觉焦点。
城市中心广场设计实例万敏龙涛吴新华摘要:本文从设计实践出发,对四个城市中心广场的设计构思、功能与布局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from the practice of view design and function and general layout for four urban center-squares are introduced in particular.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中心广场实例介绍在种类繁多的城市广场中城市中心广场具有代表性,它在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表现力和感染力,集中体现了城市开放空间的公共性、艺术性、展示性及休闲性。
近年来,笔者曾作了几个城市中心广场,现实录于下以觅同人。
一、赤壁人民广场赤壁市是湖北省南大门,三国赤壁大战的发生地。
赤壁人民广场结合赤壁市体育馆修建,体育馆位置居中偏南。
广场用地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230米,面积为10.6公顷。
场地内有两条泄洪渠贯穿。
用地西北为广电大楼,最高十二层,与广场之间被一泄洪渠分隔。
广场地势平坦,唯西南角有一处低洼水塘,亦即两渠道的交汇。
1、构思城市中心广场是城市物质与精神文明的窗口。
我们确定的规划原则为:反映赤壁的历史文化,创造饶有趣味的空间形态,并为赤壁市民提供健身休闲的场所。
现状分析是构思之源,立于不败之地的设计往往将条件的限制当作一种动力与理性思考的依据,并用专业的手法巧妙克服限制,使规划设计在理想与现实中达到平衡。
我们确定以下几个问题需重点考虑:⑴在宽阔而平坦的地块上,如何从整体把握广场的结构;⑵体育馆在整个广场中的地位;⑶现状两条泄洪渠的处理;⑷低洼污水塘的利用;[5]历史文化的反映。
体育馆是赤壁市重要的公共设施,其体量与既成现实的中轴不可忽视。
我们尊重这种现实,并以其为中心发射出一系列道路,用椭圆作为整体结构的统帅,多次重复,使十余公顷的用地浑然一体。
用地南侧的城市泄洪渠水量充沛,水质良好;宜作边坡整治,并抬高水位使其成为一景观长廊。
城市中心广场设计实例佛山文化广场规划构思方案一、前言佛山的历史文化可追溯至6000年以前。
新石器时代,西樵山已有原始部落出现。
佛山市石镇宕村发现七处见丘遗址。
在秦汉间,佛山已是颇具规划的农渔村落。
晋时传入佛教,塔坡岗(今京果街附近)有佛山市地之标。
公元628年,塔坡出土铜佛三尊及碣等,及发现系前截坡寺教址,重建该寺,立石榜日“佛山”,此即该市得名由来。
佛山能使“天下商聚焉,烟火万家,百货骈集,合城百不及一也”(吴示《岭南杂记》,是因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文化历史悠久,气候温暖,雨量充,自古即鱼米商卖之张。
加之河密布,水网纵横,有航道听途说2900多公里,因而“方商卖之到才,率以是为归”。
佛山作为岭南工业生产之基地,以冶铸,制陶及纺织三大行业久负成名。
佛山亦是珠三角民间艺术的摇篮,剧和色皆源于此。
二、概述拟建的佛山市文化广场位于佛山市城南新区,北靠城市东西向生活主轴线季华路,西邻南北向主干道大福路,南达彩虹路,东起规划城市主干道文华路,规划面积约:23.3公顷。
佛山市文化广场需解决的设计问题包括“特殊的地理位置:位于城南新区中心地带北侧为规划中的佛山市体育中心,面积约定24.5公顷复杂的交通环境:文化广场与体育中心的车行及步行系统考虑;深厚的历史底蕴:佛山市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综合的功能布局:用地中包括广场、体育中心、博物馆、歌剧院、会展中心、广播中心;佛山的中心轴线:佛山市新城区的中轴线为体育中心——文化广场(电视塔)——景观绿轴;市民活动的需要:文化广场可以安排节假日浏览观光及大型庆祝活动;城市内貘的体现:规划建筑应与佛山伯为珠江三角洲之广州大都市区的副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并体现佛山特色;分期建筑的安排:规划应充分考虑广场分期实施的可能性。
三、规划原则踏入二十一世纪,腾飞中的佛山需要一处标志性区域,彰显其悠久的文化和高速发展的经济成就。
因此,佛山市政府致力于建设文化广场,并举行改代交,征集最佳方案。
城市中心广场设计实例- 基础理论在种类繁多的城市广场中城市中心广场具有代表性,它在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表现力和感染力,集中体现了城市开放空间的公共性、艺术性、展示性及休闲性。
近年来,笔者曾做了几个城市中心广场,现实录于下以求教于同仁。
一、赤壁人民广场赤壁市是湖北省南大门,三国赤壁大战的发生地。
赤壁人民广场结合赤壁市体育馆修建,体育馆位置居中偏南。
广场用地东西长约450m,南北宽约230m,面积为10.6hm2.场地内有两条泄洪渠贯穿。
用地西北为高12层的广电大楼,与广场之间被一泄洪渠分隔。
广场地势平坦,唯西南角有一处低洼水塘,亦即两渠道的交汇处。
1、构思城市中心广场是城市物质与精神文明的窗口。
我们确定的规划原则为:反映赤壁的历史文化,创造饶有趣味的空间形态,并为赤壁市民提供健身休闲的场所。
现状分析是构思之源,巧妙的设计往往将条件的限制当做一种动力与理性思考的依据,并用专业的手法克服限制,使规划设计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达到平衡。
我们确定以下几个问题需重点考虑:①在宽阔而平坦的地块上,从整体把握广场的结构;②体育馆在整个广场中的地位;③现状两条泄洪渠的处理;④低洼污水塘的利用;⑤历史文化的反映。
体育馆是赤壁市重要的公共设施,其体量不可忽视,我们以其为中心发射出一系列道路,并用椭圆作为整体结构的统帅,多次重复,使约10hm2的用地浑然一体。
用地南侧的城市泄洪渠水量充沛,水质良好,宜作边坡整治,并抬高水位使其成为一景观长廊。
由北往西南流的城市排污渠则用盖板涵使其“销声匿迹”。
西南角的低洼地依势设计成戏水园,用柔美的曲线构成岸线,与广场的规则形状形成对比。
关于历史文化气氛的营造,我们以赤壁市赖以成名的“赤壁大战”为题材,选用有智慧寓意的历史人物——诸葛亮作广场的标志性雕塑,并配以赤壁大战的相关历史花絮。
2、功能与空间布局规划有五个功能区:广场区、城市舞厅、晨练健身区、休闲区及滨水景区。
(1)广场区:广场是核心所在。
为解决体育馆与主干道——河北大道之间的距离不足,我们将主轴在中部作转折,使主体空间顺畅、和谐地向东部宽阔地带延伸,并控制全局。
广场中部的音乐喷泉起轴线转折的结构引导作用,尽端用水体形成环岛,诸葛亮的雕像即矗立于此。
其西部为弧形水池收头,池中立反映地域文化的浮雕柱。
为防车辆进入,广场作抬高处理。
入口处设标志图案并在主入口两侧设残疾人坡道。
(2)城市舞厅:为椭圆形下沉广场。
轴线由体育馆引出,并贯穿主题雕塑。
地面铺装为古代兵器——戈的纹样,寓示赤壁曾是古战场。
下沉广场的西南界设雕墙,雕刻着赤壁大战中如“舌战群儒”、“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历史花絮。
下沉广场体现了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3)晨练健身区:晨练健身区设在广场东侧,邻近住宅区。
目的为市民提供晨练、健身等活动场所。
内容有门球场、疏林草地及椭圆广场等。
(4)休闲区:位于体育馆以西,设阳光廊、儿童活动场等。
植物配置采取多种形式,高大乔木、低矮灌木、草地相得益彰,意在创造出一种安全、生态的休闲环境。
(5)滨水景区:包括景观明渠及戏水园,位于广场南部与西南角。
南面沿泄洪渠设滨水步廊,有三座景观桥与城市道路相连。
西南角利用现有低洼地设戏水园,安排划船等水上活动。
戏水园水体与泄洪渠之间以闸桥隔开,保证水体洁净。
(设计人员:万敏、龙涛、吴新华、项明钊。
参加人员:伍特煜、但劲松、马承志。
协作单位:赤壁市规划局)二、襄樊诸葛亮文化广场拟建的诸葛亮文化广场是襄樊市“会节”主场所。
广场为560m长237m宽的矩形,面积13.2hm2.城市主干道长虹路依东而过;次干道七里河路将广场一分为二,使其南北各占2/3、1/3.襄樊市体育场位于南地块,北地块规划建设会展中心。
东面邻近场地有居民点,景观杂乱。
整个场地地势平坦。
1、构思设计制约条件可归结为以下四点:①已有的体育场与新建会展的多中心问题;②七里河路对广场的分割;③北部居民点对环境的影响;④文化、地域特征的反映。
广场被七里河路分割,如何将其有机的联系,是设计处理的要点。
考虑七里河路的城市次干道性质及同向路网的发达,我们将该路纳入广场并以其为主轴,使南北均“占地为王”的体育场与会展中心均服从该轴,避免了“两败俱伤”。
两条倒八字轴,与主轴对称,打破道路的边界,使城市道路的铺装和广场协调一致。
广场南北向另设计一轴,将两个区的联系加强。
轴线的交会点即为景观节点,轴线构成的整体网络有效地控制了全局。
倒“八”字轴以音乐喷泉为导引,拾级而上。
北轴终点为诸葛亮雕塑,其底座为室内展场,后部为弧形会展主场馆,其位置将北邻的杂乱居民点遮挡;南轴终点为一大型喷泉。
针对现今广场建设种草不种树的现象,我们以生态性作为规划设计的一重要原则,广场内多植大树。
2、功能与空间布局规划有五个功能区:主广场区、会展区、体育休闲区、园林区、多功能生态林带。
(1)主广场区:含城市广场、节庆台、植物扎景。
该区以七里河路为轴,平时道路可行车,节庆时实行交通管制。
节庆台为临时构筑,但有与广场统一的铺装。
(2)会展区:含会展中心、诸葛亮雕塑、音乐喷泉。
会展中心为城市的重要设施,面积约1万m2,采用轻钢网架顶,高技派风格。
诸葛亮是吮吸着襄樊乳汁成长起来的政治家,襄樊的会节即命名为“诸葛亮文化节”,会展区作为节庆的主会场,理应大书特书诸葛亮。
(3)体育休闲区:结合体育场并与会展区相对应。
含健身广场、音乐喷泉、林阴棋牌园地等。
(4)园林区:自由园林风格,与严谨的其他区形成对比。
含戏水池、长廊、休憩亭等。
(5)多功能生态林地:沿长虹路布置,植杆径25cm以上的大香樟树。
株距、行距均8m,宽度32m.林地下为硬质铺装,可作为会展的临时场所或停车场或休闲活动场。
利用襄樊地区山高林茂的资源优势,在广场上移植了700多棵杆径25cm以上的乔木,营造出一片城市绿洲,体现出生态性。
(设计人员:万敏、陈纲伦、龙涛、沈伊瓦、覃晖。
参加人员:孙靓、李向锋、宋靖华。
协作单位:襄樊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三、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广场铺装设计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之一。
其广场(以下简称武展广场),具有城市客厅功能。
作为城市的中心广场,武展广场要充分有力地体现武汉的地域、文化特色及朝气蓬勃的发展趋势。
武展广场的外框已限定,而且广场的铺装、绿化、喷水池都有明确的界线。
我们的任务是广场的铺装、亮化、植被、小品等的设计,其中以铺装设计最为重要。
在设计中,导入了CI的设计理念,从武汉市的区位、地域、民俗风情、文化历史、经济格局等城市要素中抽象概括,提炼出能反映武汉市综合特征的图式语汇,运用到武展广场设计之中。
设计将广场分成两区,入口区反映武汉特有的地理形态,中心区则反映楚文化的辉煌。
入口广场中以三个相连的正方形代表武汉三镇,而曲线则代表两江——长江和汉水,曲线的两端分别是主题雕塑和国旗台。
入口广场的两侧为喷泉,与雕塑、国旗台相互衬托。
在广场的铺装上,我们采用了楚文化中铜盖豆上的精美图案和武汉市市花——梅花的纹样浮雕,在广场气氛的中心形成了一股浑然的聚集力,把广场气氛推至最高潮。
湖北是楚文化中心,作为省会的武汉担负弘扬楚文化的重任,有城市客厅性质的武展广场对此应义不容辞。
因此我们的灵感和手法多源于楚文化的艺术精品。
以编钟变形图案的两方连续来铺设广场的边界,加强整体性;广场铺装标志色为红、黑两色,源于楚漆器。
广场四周绿地从楚织物中取得极具张力的龙凤纹样,配置花草扎景等。
(设计人员:万敏、吴新华、龙涛、张强、刘昆。
参加人员:伍昕、冷峻。
协作单位:武汉市花木公司)四、保康紫薇生态广场保康紫薇生态广场地处神农架支麓的山城保康。
1、基地原为一个长途客运站,总用地约2hm2.西临城市主干道路,该道南高北低,最大高差处达3m ,在场地南段的道路上有一座标志性雕塑——九牛爬坡;场地东面背靠高约50m的山坡;场地南北两面均为民宅。
用地内现有依山台坎,高约4m.1。
构思本广场的设计有三个出发点:①“九牛爬坡”雕塑如何与广场联为一体;②广场内的高差及广场与城市道路的高差处理;③地域性的创造。
我们以雕塑和山脊的连线为轴统领广场,但该轴并非直线而是一条流畅的曲线,围绕该轴形成渐收道路把雕塑引入广场,同时蜿蜒向上的线形寓意保康人民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
商业用房利用道路与广场的高差设置,其屋顶成为活动平台。
保康的古桩紫薇、古桩腊梅、红豆杉均为稀世之物,在广场采用这些特色植物表达出一定的地域性。
2、功能与空间布局广场共分五个功能区:入口区、主广场、露天舞厅、五福梅园、紫薇林区。
(1)入口区:与雕塑呼应,曲线形道路用旱喷泉加强线形。
北侧为生态停车场及商亭,南侧通向商业用房。
(2)主广场:主广场是人流会聚的场所,为生态林环绕;中置图腾柱,边缘设休息廊。
(3)露天舞厅:主广场以喷泉作引导,往东北为露天舞厅,尽端设文化雕墙,浮雕墙上刻反映保康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
(4)五福梅园:广场西南为一层商业用房,设屋顶广场,局部与城市道路齐平。
结合商业用房,设置五个圆形的小广场,每个中心置古桩腊梅一株,并以梅园予以命名。
(5)紫薇林区:广场的东面顺应山势,在原有高差的基础上,依次向山坡方向形成三个台地。
台地上植古桩紫薇,形成紫薇林带。
林带南部为梅园,林带下是休闲活动场所。
二级台地沿边设曲线形吊脚长廊,为饮茶观景之处。
(设计人员:万敏、陈纲伦、龙涛、李向锋、吴新华。
参加人员:李魁。
协作单位:襄樊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中心广场是城市精神与物质文明的窗口,应充分展示城市风貌特征。
通过多次的实践,我们认为可从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整体性、艺术性、趣味性及参与性来把握城市中心广场的特性。
城市广场的设计者如果能准确地把握以上特性,再通过雕塑、绿化、亮化、城市CI等手段的综合来创造广场的艺术气氛,必能设计出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个性鲜明的城市广场。
注:四个广场中,赤壁人民广场与襄樊诸葛亮文化广场竣工在即;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广场获第二名,未被作为实施方案;保康紫薇生态广场正在筹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