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多姆城市广场案例分析教学提纲
- 格式:docx
- 大小:962.84 KB
- 文档页数:7
世界著名酒店经典案例世界著名的酒店经营管理成功者是现代饭店管理原理和方法的伟大实践者、创新者。
从那些影响世界饭店业发展的巨人身上,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世界著名酒店经典案例,欢迎参阅。
贵族饭店经营管理成功篇一现代饭店起源于欧洲的贵族饭店。
欧洲贵族饭店经营管理的成功者是西泽·里兹(CesarRitz)。
英国国王爱德华四世称赞里兹:“你不仅是国王们的旅馆主,你也是旅馆主们的国王。
”西泽·里兹1850年2月23日出生于瑞士南部一个叫尼德瓦尔德(Niederwald)的小村庄里。
以后曾在当时巴黎最有名的沃尔辛餐厅(Voision)当侍者。
在那里,他接待了许多王候、贵族、富豪和艺人,其中有法国国王和王储、比利时国王利奥彼得二世、俄国的沙皇和皇后、意大利国王和丹麦王子等,并了解了他们各自的嗜好、习惯、虚荣心等。
此后,里兹作为一名侍者,先后在奥地利、瑞士、法国、德国、英国的几家餐厅和饭店工作,并崭露头角。
27岁时,里兹被邀请担任当时瑞士最大最豪华的卢塞恩国家大旅(HotelGrandNational)的总经理。
里兹的经历使他立志去创造旨在为上层社会服务的贵族饭店。
他的成功经验之一是:无需考虑成本、价格,尽可能使顾客满意。
这是因为他的顾客是贵族,支付能力很高,对价格不在乎,只追求奢侈、豪华、新奇的享受(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这似乎不合时宜,但在当时贵族化生活的立场,的确是成功的条件)。
为了满足贵族的各种需要,里兹创造了各种活动,并不惜重金。
例如,如果饭店周围没有公园景色(Park view),他就创造公园景色。
在卢塞恩国家大旅馆当经理时,为了让客人从饭店窗口眺望远处山景,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欣赏效果,他在山顶上燃起烽火,并同时点燃了1万支蜡烛。
还有,为了创造一种威尼斯水城的气氛,里兹在伦敦萨伏依旅馆(SavoyHotel)底层餐厅放满水,水面上飘荡着威尼斯凤尾船,客人可以在二楼一边聆听船上人唱歌,一边品尝美味佳肴。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广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广场设计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城市广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广场设计的原则和方法3. 广场设计的实践操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城市广场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设计原则,学会广场设计的的方法。
2.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创新设计出具有审美价值的城市广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幻灯片、城市广场图片、设计软件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铅笔、水粉、设计软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广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广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和特点:讲解城市广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广场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3. 原则和方法:讲解广场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广场设计。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设计软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广场设计实践,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5. 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城市广场设计1. 基本概念和特点2. 设计原则和方法3. 实践操作七、作业设计1. 根据所学知识,运用设计软件,完成一个小型城市广场的设计。
2. 写一篇关于自己设计广场的思路和心得体会的文章。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展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城市广场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设计原则,掌握了广场设计的的方法。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广场设计,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设计软件的操作不够熟练,影响了设计效率和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软件操作的培训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讨论和作品展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
赣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3课城市广场》教案1一. 教材分析《城市广场》是赣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城市广场的设计和布局,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广场的定义、功能、设计原则以及实际案例分析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观念,但对于城市广场的设计和布局原则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广场的功能和设计原则,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广场设计的要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城市广场的定义、功能和设计原则。
2.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城市公共空间,提高审美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城市广场的功能和设计原则。
2.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城市广场的定义、功能和设计原则。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广场设计要点。
3.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设计广场,培养创新设计能力。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城市广场的图片和案例资料。
2.准备设计广场的素材和工具。
3.准备投影仪和幻灯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城市广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广场,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城市广场有什么功能?广场设计需要遵循哪些原则?”让学生思考并发表意见。
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城市广场的定义、功能和设计原则,同时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广场设计的要点。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广场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其设计原则和功能。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成果。
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在的城市,思考如何设计一个具有功能性和美观性的广场。
拓展(15分钟)学生动手设计广场,可以参考之前分析的案例,也可以自己创新。
*We Love Paris*之旺多姆广场(Place Vendôme)多少游客对巴黎趋之若鹜,我们却一有假期就往外走;到了其他国家和城市连一点细微的景点都不放过,却对有着那么多历史文物古迹的巴黎知之甚少。
我们对得起这个生活了这么多年的地方吗,是否应该重新发现和认识它?巴黎虽说不是很大,但步步为景,几乎每一个建筑都有故事,任务还满艰巨的,鸭梨好大,呵呵。
这像是旅行但又不是旅行——随时开始,随时结束,不用赶时间,不用住店打尖,也没有累赘的行囊……哈哈!巴黎分为20个区,那就从1区开始吧。
8月28日星期天,我们的目标是——旺多姆广场。
旺多姆广场离巴黎歌剧院不远,步行就可以到。
我们选择了一条小路,向目标走去。
没走几步,简同学被路边一个透明的玻璃建筑吸引住了。
走了一圈才发现这块地方竟然是个广场(Place du Marché Saint Honoré),而这个巨大的玻璃建筑其实就建在广场中心。
广场不大,来头却不小。
161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母亲Marie de Médicis为道明会的雅各宾党人创办了一座女子修道院,地点就位于眼前的这个市场上。
法国大革命时期,修道院被关闭,随后为雅各宾俱乐部所用,成为他们拥护与支持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罗伯斯庇尔的活动场所。
随着1794年7月的热月政变、罗伯斯庇尔被处死,修道院被改变用途,直至1807年被推翻,人们在上面建起了市场。
几经历史沉浮,当年的修道院、祈祷室、喷泉早已不见踪影,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明亮的玻璃建筑落成于1997年,它重新采用了19世纪的传统建筑:有顶棚覆盖的过道,两边则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商铺,法国巴黎银行也有办公室设在这里。
在广场四周、环绕着玻璃建筑,还有很多面包店、餐馆、果蔬店、时装店、首饰店等,热闹非凡。
我们在广场一角看到一家餐馆,生意火爆得不得了,不仅店里店外都坐满了客人,而且门口还有等待用餐的人,都排成了队。
城市广场教学设计城市广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广场的功能和特点,并能够正确地描述和解释。
2.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城市广场的定义和特点:介绍城市广场的定义,以及它在城市中的重要性。
讨论不同城市广场的特点,包括规模、建筑风格、功能等。
2. 城市广场的功能:介绍城市广场的不同功能,如商业、文化、休闲等,以及它们对城市生活的重要性。
3. 城市广场的设计原则:探讨城市广场的设计原则,包括人性化设计、空间分配等,以及如何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广场的位置和布局。
4. 城市广场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不同城市广场的成功案例,如时代广场、天安门广场等,思考它们成功的原因,以及对其他城市广场的启示。
教学步骤:1.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展示一些著名城市广场的照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城市广场的兴趣,并让他们讨论城市广场的功能和特点。
2. 探索城市广场: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城市广场,并观察广场的不同功能和特点。
学生可以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观察一个功能,并记录下来。
3. 学生报告和讨论:让每个小组向全班报告他们的观察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功能融入到一个城市广场中。
4. 设计城市广场:让学生分成小组,设计一个他们理想中的城市广场。
他们需要考虑广场的位置、规模、功能、建筑风格等,并通过图纸或模型展示他们的设计。
5. 比较和评价:让不同小组的学生互相比较和评价各自的设计,提出改进的建议,并讨论每个设计的优点和缺点。
6. 城市广场案例分析:通过学生分组研究和展示不同城市广场的成功案例,让他们思考成功的原因,并从中吸取经验和启示。
评价方式:1. 学生报告和展示:评价学生对城市广场的理解和思考能力,以及他们设计城市广场的创造性和合理性。
2. 学生讨论和互动: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互动中的参与度和贡献。
3. 学生的设计作品:评价学生设计城市广场的图纸或模型的质量和创意程度。
第3节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1城市设计理论图兰西克在《寻找失落的空间——都市设计理论》中归纳出三种研究城市空间形态的城市设计理论,分别为图底理论、连接理论、场所理论。
同时对应地将这三种理论又归纳为三种关系,即形态关系、拓扑关系和类型关系。
1.1图底理论通过比较不同时期城市因图底关系的变化,从而分析城市空间发展的规律和方向。
传统城市的三种实体形态分别为:①公共纪念物或机构②主要城市街坊外廊及场地③界定边缘的建筑物。
主要城市虚体形态:①私密空间和公共通道上的入口前庭②街坊内廊虚体则为半私密性过渡空间③与街坊内廊相对的容纳城市公共生活的街道和广场网络④与城市建筑形态相反的公园及庭院⑤与河流、河岸、湿地等主要水域特色有关的线形开放空间系统。
1.2 连接理论连接理论注重以“线”连接各个城市空间要素。
这些线包括街道、人行步道、线形开放空间或其他实际连接城市各单元的连接要素,从而组织起一个连接系统和网络,进而建立有秩序的空间结构。
连接关系建立可分为两个层面:物质层面和内在动因。
1.3场所理论是根据实质空间的文化及人文特色进行城市设计的。
“空间”之所以能成为“场所”的主要原因,是由空间的文化属性所赋予及决定的。
2城市设计的方法城市设计的方法大致可分为:①调查的方法。
包括基础资料收集、视觉调查、问卷调查、硬地区和软地区的识别②评价的方法。
包括加权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辨别法、列表法③空间设计的方法。
包括典范思维设计方法、程序思维设计方法、叙事思维设计方法④反馈的方法。
政府部门评估、专家顾问方式、社会评论方式、群众反映。
第4节城市公共空间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与类型概念狭义: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
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
广义: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如城市中心、商业区、滨水区、城市绿地城市空间具有“物质”和“社会”的双重性。
1 公共空间的物质性,强调的是公共空间“质的成分”。
城市广场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城市广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2)掌握城市广场的设计原则和要点;(3)了解城市广场的历史演变和世界各地的著名广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从实例中提炼设计理念;(3)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城市广场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关注公共空间,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具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理念。
二、教学内容1. 城市广场的定义与功能(1)广场的定义:广义上的广场概念,狭义上的广场概念;(2)广场的功能:集会、休闲、交通、景观等。
2. 城市广场的分类(1)按规模分类:大型广场、中型广场、小型广场;(2)按功能分类:政治广场、商业广场、文化广场等。
3. 城市广场的设计原则与要点(2)设计要点:空间布局、景观配置、交通组织、设施配套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城市广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2)城市广场的设计原则和要点。
2. 教学难点:(1)城市广场设计原则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2)如何根据不同场地条件设计出具有特色的城市广场。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广场的定义、功能、分类及设计原则;(2)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内外著名广场案例;(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身参与广场设计实践。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动画等;(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著名广场;(3)设计软件:辅助学生进行广场设计实践。
五、教学安排1. 课时:共4课时(90分钟)。
2. 教学过程:(1)第1课时:讲解城市广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2)第2课时:讲解城市广场的设计原则和要点;(3)第3课时:分析国内外著名广场案例;(4)第4课时:学生进行广场设计实践,展示成果并进行评价。
江西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范文:城市广场江西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范文:城市广场精选6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城市广场的特点和作用。
2. 学习绘制城市广场的主要元素。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教学准备:画纸、彩色铅笔、水彩笔、绘画教材、图片或视频关于城市广场的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展示一些城市广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建筑、绿化、雕塑等元素,并提问“你们了解城市广场吗?城市广场有什么作用?”讲解: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解释城市广场的作用,并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绘制城市广场的主要元素。
示范:给学生展示一些关于城市广场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绘画作品中的元素,例如建筑、树木、人物等,并讲解绘画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实践:让学生开始绘制城市广场,可以让学生先用铅笔画出轮廓,然后再用彩色铅笔或水彩笔进行彩绘。
老师可以逐个指导学生绘制不同的元素,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建议。
展示和讨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进行讨论,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总结:总结学生在绘制城市广场过程中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练习,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作业:布置绘制城市广场的作业,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城市广场,绘制自己所见的场景,并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绘制的城市广场。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城市广场,让学生实地观察并记录广场上的各种元素,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绘制城市广场。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描述城市广场的特点和作用。
2. 学生能绘制出较完整和丰富的城市广场,具备基本的绘画技巧。
3. 学生能够观察绘画作品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4. 学生能够完成作业要求,并能描述自己绘制的城市广场的特点和感受。
江西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范文:城市广场精选6篇(二)【主题】:我的留言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留言册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能够按照提示写出符合规范的留言内容。
3.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2015-2016 世界景观佳作鉴赏
城市景观设计优秀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旺多姆广场
姓名: 阮林
班级: 景观建筑设计
学号: 20121150124
在全世界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广场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它的出现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活动空间。
城市广场作为一种城市艺术建设类型,它既承袭传统和历史,也传递着美的韵律和表现一种公共艺术形态,也是一种城市构成的重要元素。
在日益开放、多元、现代的今天,城市广场这一载体所蕴含的诸多信息,已经成为一个规划设计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案就以巴黎的旺多姆广场为例对城市广场进行初步的解析。
一、城市广场简介
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出的位置分类可分为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
二、城市广场的历史沿革
古希腊城市广场,如普南城的中心广场,是市民进行宗教、商业、政治活动的场所。
古罗马建造的城市中心广场开始时是作为市场和公众集会场所,后来也用于发布公告、进行审判、欢度节庆等的场所,通常集中了大量宗教性和纪念性的建筑物。
罗马的图拉真广场中心有图拉真皇帝的骑马铜像,广场边上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后
面的小院中矗立着高43米的图拉真纪念柱,柱顶立着皇帝铜像,用以炫耀皇权的威严。
公元5世纪欧洲进入封建时期以后,城市生活以宗教活动为中心,广场成了教堂和市政厅的前庭。
意大利锡耶纳城的开波广场就是一例。
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城市中公共活动的增加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的繁荣,相应地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城市广场,如罗马的圣彼得广场、卡比多广场等。
后者是一个市政广场,雄踞于罗马卡比多山上,俯瞰全城,气势雄伟,是罗马城的象征。
威尼斯城的圣马可广场风格优雅,空间布局完美和谐,被誉为“欧洲的客厅”。
17~18世纪法国巴黎的协和广场、南锡广场等是当时的代表作。
19世纪后期,城市中工业的发展、人口和机动车辆的迅速增加,使城市广场的性质、功能发生新的变化。
不少老的广场成了交通广场,如巴黎的星形广场和协和广场。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和现代建筑的出现,交通速度的提高,引起城市广场在空间组织和尺度概念上的改变,产生了像巴西利亚三权广场这样一种新的空间布局形式。
中国古代城市缺乏公众活动的广场。
只是在庙宇前有前庭,有的设有戏台,可以举行庙会等公共活动。
此外,很多小城镇上还有进行商业活动的市场和码头、桥头的集散性广场。
衙署前的前庭,不是供公众活动使用,相反,还要求他们肃静回避。
这在古代都城的规划布局中更为突出,如宫城或皇城前都有宫廷广场,但不开放。
明清北京城设置了一个既有横街又有纵街的“T”字形宫廷广场(在今天安门广场)。
在纵向广场两侧建有千步廊,并集中布置中央级官署。
广场三面入口处都有重门,严禁市民入内,显示宫阙门禁森严的气氛。
三、案例分析
(一)简介
旺多姆广场(Place
Vendôme),巴黎的著名广场之一,位于巴黎老歌剧院与卢浮宫之间,呈切角长方形,长224米,宽213米。
由于旺多姆公爵(1594---1665)的府邸坐落于此,广场因而冠此名。
旺多姆公爵是路易十四的爷爷亨利四世的私生子,被称为凯萨先生或波旁(皇族)的凯萨。
(二)重要影响
这是著名的高级珠宝中心,橱窗里陈列着金光闪闪、琳琅满目的珠宝首饰,15号楼是举世闻名的利茨(Hôtel Ritz)高级宾馆,英国王妃戴安娜经常下榻于此,11---13号是法国司法部的所在地,12号是著名音乐家肖邦的故居。
旺多姆纪念铜柱就坐落在广场的中央,由拿破仑皇帝下令建于1810年,是模仿罗马的特拉真(Trajane)柱修建的,柱高44米,用法国军队在奥斯特利兹战役中缴获的1250门大炮铸成,上面的螺旋形图案描绘着拿破仑征战的诸多场面,顶上立着拿破仑·波拿巴的铜像。
(三)历史变迁
旺多姆广场由建筑师于勒·阿尔杜-芒萨尔根据卢富瓦大臣的设想建造。
四周外观一模一样的大楼竣工于1720年,广场最初叫作"征服广场",后来又改称" 路易大帝广场"直至1792年,广场中央一直竖立着一座由杰拉尔束创作的路易十四骑马像。
1806年,拿破仑一世下令用一座类似于罗马特拉扬柱的大圆柱替代路易十四塑像。
镌刻1805年战役书面的铜板系用1200门从奥斯特利茨战场缴获的大炮熔炼而成。
圆柱顶上耸立一座拿破仑皇帝雕像。
1871年巴黎公社期间,时任公社艺术委员会主席的画家居斯塔夫·库尔贝下令推倒了圆柱。
1873年,由画家出钱,又把旺多姆圆柱重新坚立了起来。
(四)
(五)区位分析
旺多姆广场位于法国巴黎第一区,杜伊勒里宫以北,马德莱娜教堂以东。
是和平街的起点。
位于巴黎老歌剧院与卢浮宫之间,呈切角长方形,长224米,宽213米。
由此区位可看出其在巴黎这座城市中所起到的作用。
其为纪念性广场,位于城市中央,周边都是巴黎重要的建筑,如卢浮宫等,因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可知其在市民心中有着一定的地位,并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游憩的重要场所。
(五)
(六)广场平面分析
由如下广场平面可知,旺多姆广场平面形制为规整形广场中的正方形广场。
四周为外观一模一样的大楼,建筑整齐划一,底层开有大型拱门,上有三角楣饰,屋顶有老虎窗。
四周建筑将中心的矩形自然围合成旺多姆广场,短边上与在一轴线上的城市道路相接,将广场与城市有机融为一体,四周建筑与中心广场之间形成围合的街道,作为进入大楼购物的街道。
广场中央是旺多姆纪念
铜柱,柱高44米,是用法国军队在奥斯特利兹战役
中缴获的1250门大炮铸成,上面的螺旋形图案描
绘着拿破仑征战的诸多场面,顶上立着拿破仑.波拿巴的铜像。
铜柱不仅在形态上与四周建筑形成鲜明对比,更在颜色上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将体量巨大的铜柱立在广场中央不仅起到了标识的作用,更使整个空旷的广场具有了凝聚力,使铜柱自然成为了广场的中心点及重心点,更与四周的建筑相呼应,使广场与四周的建筑融为一体,更是整个广场的视觉焦点,成为两边道路轴线的焦点。
从广场两边的轴线道路看向广场一眼就会被铜柱所吸引住,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七)
(八)道路交通分析
由旺多姆广场平面图及如下的效果图可清晰看出其交通呈环状分布,中心广场与四周的建筑自然形成环绕广场的道路,并在广场短边上与城市道路相连接,使得整个广场称为了城市道路上一个重要的节点,铜柱更成为了节点上的标志点,起到了引导标识的作用,更成为了四周道路的视觉焦点,成为了广场的一个亮点。
广场周边环状的道路体系起到了广场与周边的店铺之间过渡的作用,并为广场提供了便利的交通体系,使得广场自然融入到城市中,成为城市道路上一个重要的节点,使其不仅仅起到了纪念性广场的作用更起到了交通广场的作用。
(九)
(十)空间、景观体系分析
整个广场呈矩形的空间布局形态,中间的
铜柱景观起到了点缀的作用,使得整个广场不被四周的建筑包围死,显得死气沉沉。
有了中间的铜柱景观点就使得整个广场与周边建筑相融合,使广场活了起来,而不至于如沉在四周建筑中的一块空地,没有灵气。
整个广场在只有在短边上开了两个口与城市道路相连接,将广场自然融入到了城市中,利用了四周建筑与铜柱的高差和层次营造了广场环境的空间结构,在广场中间立了一个体量巨大,形态不一的铜柱使其自然成为了整个广场的视觉焦点,成为整个广场的中心点及重心点,四周维护的建筑与两边对称的道路自然为广场划分出公共与相对私密不同的空间领域,使得两条道路在广场中的延续成为广场中相对开敞的空间,而两边的区域自然成为了相对私密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