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5
关于叶圣陶的课外小知识叶圣陶,原名辜嗣承,生于1878年,逝世于1961年,是中国近代教育家、文化名人。
他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以及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备受推崇。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叶圣陶的课外小知识。
一、童话故事的开创者叶圣陶在教育领域的贡献之一是他对童话故事的开创。
他通过编写课堂上可以用来教育学生的童话故事,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他的童话故事风格诙谐幽默,多用民间俚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各种情境和人物形象,在教育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叶圣陶编写的《儿童文学课》是中国第一本关于儿童文学的教材,其中融入了他自己创作的一系列童话故事。
这本教材不仅在儿童读物出版方面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也为中国的儿童文学教育奠定了基础。
二、叶氏百字格叶圣陶创办的南京师范学校是中国有名的师范学校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他特意设计了一种称为“叶氏百字格”的特殊练习纸。
百字格是一种方格纸,每个方格内都写着一个汉字,学生需要在方格内逐个书写,以达到提高练字能力的目的。
百字格的特点是横、竖、撇、捺等笔画都有严格的用笔规范,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可以熟悉常用汉字的写法和笔画顺序。
这种练字方法在中国教育界广泛使用,叶氏百字格也成为了叶圣陶教育思想的代表之一。
三、教育的本源叶圣陶提出的教育观点强调“爱”的力量。
他认为,教育应该从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出发,用爱和耐心对待每个学生。
他主张教师不应该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情感。
叶圣陶还提倡自然教育和实践教育,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亲身实践来学习,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与学习相结合的乐趣。
他的这一观点对于当代教育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四、文化的弘扬者叶圣陶在教育之外,还是一位热衷于文化事业的弘扬者。
他广泛涉猎古代文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入研究。
他在课堂上经常引用古代诗歌和经典名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倡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
叶圣陶在文化方面的影响也体现在他的著作中,他的代表作之一《古文观止》是一本集古代散文精华的教材,在中国的中学课堂上广为使用。
叶圣陶生平简介[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叶圣陶生平简介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叶圣陶生平简介(一)生平简介:叶圣陶(1894-1988),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
新中华成立后,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突出成就:对改进现代中文教育有重要影响。
“应当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长期详细地灌输书本知识”,这一观点冲破了习惯于强烈依赖记忆和灌输的传统语文教学观念。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
名言佳句:理想是事业之母。
双龙洞:双龙洞位于双龙景区洞前村附近,海拔约520米,由内外两个大洞及一个耳洞组成。
外洞洞厅高达7~10米,面积1200平方米左右,高敞轩旷,可容千人,气温常年保持在15℃左右,是炎夏游人休息乘凉的最佳之处。
外洞与内洞相距仅5米,有一巨大石屏相隔,仅留长10米,宽3米多的地下河水道。
水道水面离地下河顶灰岩仅有0.30米左右的间隙,进内洞须仰卧小舟而入。
内洞比外洞更大,有效面积约2000~2200平方米。
洞内地下河由冰壶洞至双龙洞的通道而下,沿内洞北侧的洞底蜿蜒流出。
在由北往南高出地下河水面5~10米的堆积平台上,钟乳纵横,千姿百态。
叶圣陶生平简介(二)叶圣陶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
1894年10月28日生。
1907年进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学习,1911年开始担任了十年乡镇小学教员。
1914年起,在《礼拜六》《小说丛报》等刊物上先后发表了《穷愁》《终南捷径》等十余篇文言小说。
1919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加入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开始在《新潮》《小说月报》《晨报副刊》《学灯》(上海《时事新报》副刊)、《觉悟》(上海《民国日报》副刊)等刊物上发表小说、新诗、散文、文学评论和话剧剧本。
1921年,他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共同举起“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旗帜。
叶圣陶写的书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以下是他的一些代表作品:
1. 《稻草人》:这是叶圣陶的一部童话集,其中的故事用充满诗意的童话意境、生动的故事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具有丰富的内涵。
2. 《倪焕之》:这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位胸怀理想的青年知识分子倪焕之的故事,他在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这一历史时期的追求和遭遇,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3. 《古代英雄的石像》:这是叶圣陶的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对石像的描写,表达了对英雄精神的赞美。
4. 《隔膜》: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其中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简介叶圣陶的原名叫叶绍钧,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家,下面是本人为你收集整理的文学家叶圣陶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著名文学家叶圣陶简介叶圣陶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出生于中国历史上最黑暗动乱的年代1894。
当正逢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满清战败之时,在江苏苏州的一间小屋内叶圣陶出生了。
幼年的叶圣陶家境贫寒,但是他刻苦努力。
本着对知识的渴望他考入了当地的草桥中学。
初中毕业后他在出任小学教员,并开始投身于文学事业的创作工作。
他的笔名叶圣陶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成名的,他的原名本叫叶绍钧。
1914年他受人排挤离开学校,这对他日后一心从事文学写作铺平了道路,他进入了上海商务印书馆,不久之后就写出了中国第一篇童话故事《稻草人》。
20世纪初,白话文浪潮席卷封闭的中国,叶圣陶看到了白话文是中国文学的希望,他很快投入到白话文写作中,写出了《春宴琐谭》。
1921年,叶圣陶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写出了长篇童话小说《小白船》,很快引起了轰动。
同年,他有幸加入到北京大学新潮社,结识了周作人(鲁迅的弟弟)、沈雁冰、郑振铎等一批觉醒的知识青年。
这让他的文学创作事业如鱼得水,他们共同组建了“文学研究会”,用文学救国。
叶圣陶很爱国,九一八事变震惊全国,他很快联合一大批文艺界人士,用笔杆子抗日。
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曾出任教育部副部长等众多职位,为新中国文学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1988年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叶圣陶的成长故事叶圣陶的名声斐然于教育界和文学界。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他生活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为人高风亮节、平易近人;做事刚正不阿,全神贯注等品质离不开儿时父母的谆谆教诲。
叶圣陶出生时家境贫寒,江浙一带古来出文人墨客,因为对教育很重视。
叶圣陶的父亲有一些文化,早早的给儿子找了私塾,并且立下家规。
在如此耳濡目染下,他茁壮成长,叶圣陶的成长故事还要从他出生讲起。
叶圣陶从出生开始就天资过人。
关于叶圣陶的简单介绍叶圣陶,听名字就让人觉得有点文艺吧!他可是咱们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大腕儿。
说到他,首先得提到他那种特有的温暖和幽默感,简直让人看了心里一阵舒畅。
叶圣陶不仅是个作家,还是个教育家,真正的多面手!他的一生就像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画里有风景,有人物,还有那浓浓的人情味。
叶圣陶出生在1884年,早年间在苏州长大,这个地方可是风景如画,水乡的韵味儿深深影响了他的写作。
他小时候就特别爱看书,仿佛书本是他最好的朋友。
你想啊,一个小孩儿能把自己埋在书堆里,真的是爱书如命啊!后来,叶圣陶考上了南开学校,那可是个名校,里面的书生气息浓厚得很。
想必在那段时间,他的文笔也渐渐磨炼得越来越锋利,像刀子一样,能切穿人心。
他年轻的时候还去过日本,留学的经历让他大开眼界,学到了很多新鲜的东西。
在异国他乡,想必他也遇到了不少有趣的人和事。
想想吧,那个年代,能去日本留学的可不是一般人。
那段时间,他不仅增长了见识,还把日本的现代文学吸收得差不多,回来后可是大显身手。
果然,回国后他便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写下了不少让人赞叹的作品。
说到他的作品,那真是多得让人数不过来。
他的散文、小说、诗歌,各种形式都有,简直是个文学全能选手!像《春水》这本散文集,里面的文字清新脱俗,就像春天的水流,轻轻松松就能让人心生向往。
而他的小说《倪焕之》,更是让人揪心,真的是把生活的苦与乐写得淋漓尽致。
哎,这人就是有本事,把生活中的琐事描绘得特别生动,感觉就像在跟朋友聊天,亲切又真实。
另外,叶圣陶也很关注教育,他认为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
哦,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但他真的是把这话落到实处了。
他曾经当过老师,也写过很多关于教育的文章,强调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他的教育理念,真是让人感觉到一股暖流,特别是对孩子的爱与期待,简直让人泪目。
当然,叶圣陶不仅仅是个作家、教育家,还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他喜欢种花、养鱼,享受那种悠闲的生活方式。
想象一下,清晨阳光洒在窗前,叶圣陶端着一杯热茶,看看花园里的花草,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生活就是这么美好。
叶圣陶简介及作品
叶圣陶(1863-1945),原名祁金杰,字伯穆,号雪峰,又称叶山人、鹿鼎先生,河北唐山人,19世纪末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
一、人生简介
叶圣陶,少年时期与姜夔师友,对洋报纸起初很陌生,后来才慢慢明白它的好处,好奇心更是发育到学习外国知识的程度,入贡正处,贡正处的竞争教会了叶圣陶思考的能力。
1887年考取了进士,从此开始了其文学道路。
二、文学成就
叶圣陶博学多才、政文兼备,独立造诣,既会古典诗词,又能精通现代文学,是一位博闻强记而圆通百家的文学健士,在中国近代史上独树一帜,他的作品贯穿着他笃定自己命运、勇于改变世道及民族前途的信念,他的作品影响深远。
三、主要作品
1、《穆尔离骚》:该书是叶圣陶第一部作品,首发于清末,是通过比较顺治逊和史迪威两位苏格兰文学家对赋予人生意义的思考,引出了
叶圣陶为缔造民族文明、凝聚民族精神而高拔思想,努力探索新文学
运动以及体现这种新思想的文学创作。
2、《南北旅游记》:这是一部系统而有条理的百科全书式的旅行记,
叶圣陶在书中总结出“全民族的见识,求一位国民的见地”的新闻理念,而这一思想对于当时人们无比重要。
3、《李自成记》:这是叶圣陶的第三部作品,着力表达叶圣陶的政治
论点,反映抗清的英雄人物李自成在艰苦斗争和谋划中所提供的智慧、勇气和胆略,以此说明实践自由、进行民族变革以实现民族解放和民
族文明的可能性。
叶圣陶短诗大全1. 《小小的船》-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2. 《风》-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 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 但是树梢点头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 但是河水起波纹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3. 《瀑布》-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4. 《几种树》- 杨树直挺几丈高,- 柳树倒挂细枝条。
- 银杏叶子像扇子,- 香椿叶子像羽毛。
- 桃树杏树开花早,- 马缨开花春夏交。
- 松树柏树常年绿,- 枫叶秋来红叶飘。
5. 《蜗牛看花》- 墙顶开朵小红花,- 墙下蜗牛去看花。
- 这条路程并不短,- 背着壳向上爬。
- 壳虽小好藏身,- 不怕风吹和雨打。
- 爬的累了歇一会,- 抬头不动好像傻。
- 爬爬歇歇三天半,- 才到墙顶看到花。
- 无数花开朵朵红,- 一齐笑脸欢迎它。
6. 《鸽子》- 鸽子,鸽子,- 你为什么不回家?- 你的巢在屋檐下,- 你的伙伴在等你呀。
- 鸽子,鸽子,- 你为什么不说话?- 是不是你迷了路,- 还是谁欺负了你?- 鸽子,鸽子,- 你快回家吧,- 你的伙伴在等你,- 你的主人在想你呀。
7. 《金鱼》- 金鱼缸里养金鱼,- 金鱼游来又游去。
- 摇头摆尾真有趣,- 好像水中跳芭蕾。
8. 《燕子》- 燕子,燕子,- 你是春天的使者,- 你带着春天的消息,- 飞进了千家万户。
- 你用剪刀似的尾巴,- 剪出了春天的美丽,- 你用清脆的歌声,- 唱出了春天的旋律。
叶圣陶诗词1.五月庐山春未尽,浓绿丛中,时见红成阵。
耀眼好花初识认,杜鹃佳品云锦。
攒叶圆端苍玉润,托出繁英,色胜棠樱嫩。
避暑人来应怅恨,芳时未及观娇韵。
——叶圣陶《蝶恋花·云锦杜鹃》2.庐山雾景难描,影机画笔都无济。
晴峦叠翠,倏萦一缕,缟裾轻曳,顿失前峰,旋迷旁壑,混茫而已。
又批封却障,忽开半面,分明见、青螺髻。
楼外丛杉挺峙,似迷藏、与人游戏。
近株已隐,远株尤显,霎时更检替。
变复多端,无分远近,影形俱翳。
但排窗雾人,沾衣润席,够清凉意。
——叶圣陶《水龙吟·庐山雾》3.尽日无人叩竹扉,家鸡邻犬偶穿篱。
罗阶小雀亦忘机。
观钓颇逾垂钓趣,种花何问看花谁。
细推物理一凝思。
——叶圣陶《浣溪沙·尽日无人叩竹扉》4.纤雨值休辰,园游恣幽赏。
回沼抱南轩,几窗爰净朗。
环顾卉树森,浓绿弥众象。
稀处现楼台,微风动帘幌。
北方是长安,冠盖属朋党。
白日妖霾现,杀人弃沟壤。
鸡鸣上客尊,狗苟公道枉。
豪游金买笑,怜乞血殷颡。
——叶圣陶《游拙政园(节选)》5.晴波万顷银鳞闪,几抹轻蓝天际岸。
无山无树益茫茫,颇觉相形笠泽软。
烹鲢炙鳜陈盘案,帐饮多欣杯屡满,试枪惊起白鸥闲,放艇看投鱼网远。
——叶圣陶《呼伦池二首其一》6.闻称塞上秋凉后,池面坚冰逾米厚。
冻云笼罩玉琉璃,驰道随开车马走。
凿冰齐发捞鱼手,冰上摊鱼常百亩。
严寒宁肯惜辛劳,天失池鱼丰产候。
——叶圣陶《呼伦池二首其二》7.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
孰善孰寡效,贵能验诸身。
为教纵详密,亦仅一隅陈。
贵能令三反,触处自引伸。
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
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惟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
学子由是进,智赡德日新。
文理亦畅晓,习焉术渐纯。
操觚令抒发,二事有可云。
多方善诱导,厥绩将无伦。
一使需之切,能文意乃申。
况复生今世,交流特纷纭。
二使乐其业,为文非苦辛。
立诚最为贵,推敲宁厌频。
常谈贡同辈,见浅意殷勤。
叶圣陶的故事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苏苏州府悬桥巷的一个平民家庭,小编收集了关于叶圣陶的故事作文,欢迎阅读。
叶圣陶小时侯的故事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苏苏州府悬桥巷的一个平民家庭,圣陶是他的字。
叶家开着一爿叫做“协记”的小布店,位于悬桥巷口。
叶圣陶的父亲叶仁伯,是“吃知数饭的”,即经管账务,平常人家称呼他“账房”或“账房先生”。
他主要是替一位姓吴的地主家收租子,另外,一些大户人家逢到婚丧喜庆之事,也请他去临时料理账务。
叶圣陶家里除了父母亲和两个妹妹之外,还有祖母和外祖母,全家七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微薄的收入来维持,日子过得还是有点紧巴的。
不过,尽管如此,衣食问题还是可以无忧的。
叶圣陶的父亲为人厚道,办事笃实,品行端正,母亲心地善良,尽心持家,克勤克俭。
父母的品德深深地影响了叶圣陶,他心里想着要像父母一样做人。
儿时的叶圣陶,很得父母的宠爱,因为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子,所以父母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
他们盼着儿子日后靠着科举能够飞黄腾达、荣宗耀祖。
叶仁伯为了使儿子求得功名,让叶圣陶三岁时就开始识字、练字,到六岁那年,叶圣陶识字已有三千左右,字也写得相当漂亮。
朱氏识字不多,但满肚子装着世代流传下来的、诗歌、儿歌,经常说给儿子听。
我国苏南地区流传的谜语,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叶圣陶猜谜语时兴致很高,从中得到了智慧的启迪。
那些诵读起来悦耳动听的古代诗词,辞采华茂,言简意丰,叶圣陶能够背出很多。
尤其是儿歌,形象生动,想象奇妙,韵律优美,把叶圣陶给迷住了,他时常挂在嘴上哼唱,唱得眉开眼笑。
如“萤火虫,夜夜红;飞到西,飞到东………‘摇呵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
糖一包,果一包,还有饼儿,还有糕”等等,实在富有情趣,难怪叶圣陶乐得心动神摇了!戊戌变法后的那一年(1899年),叶圣陶六岁的时候,父亲送他进私塾读书了。
塾师是当地有点名气的黄先生,文笔很好。
叶仁伯把儿子托付给这样一个远近闻名的长者,是十分放心的。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彭新初中:李丹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教学重点:
1、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教学难点:
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
一、精当导入
大家知道语文学科名称的由来吗?国民党统治时期和革命根据地时期,小学语文称之为“国语”、中学语文称之为“国文”。
“语文”这个新概念是1949年由叶圣陶先生提出的。
自此,语文学科在中国开始有了确定的学科名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来了解叶圣陶先生。
二、定标自学
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查找张中行和叶圣陶的简介,及写作背景
2、积累生字词
3、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4、划分结构层次,把握文章脉络
三、交流展示
1、作者简介:
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2、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著名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早期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九•一八”事变之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3、注音:
儒.(rú)商酌.(zhuó)譬.如(pì)妥帖
..(tuǒtiē)累.赘(léi)
诲.人不倦(huì)冗.长(rǒng)
4、解释:
冗长:(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含贬义
东四八条:北京东城区胡同名
修润:修改润色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著作等身:形容著作极多,叠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高文典册:经典性著作
5、整体感知:
①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明确: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
选材: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
②全文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讲什么?
明确:本文从结构层次上看,可分为五个部分:
一(1):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二(2):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三(3-5):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四(6-8):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
律己严。
五(9):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四、精讲点拨:
1、通过一系列的事件,作者重点塑造了叶先生的哪两种过人品行?
明确:(1)待人厚。
(2)律己严。
2、作者分别用哪些事例来说明叶圣陶的待人宽厚?
明确:1、修改文章谦虚、恳切
2、送客鞠躬,连说谢谢
3、给“我”回信表示歉意
3、作者分别用哪些事例来说明叶圣陶的律己严的?
明确:1、写话严格要求自己
2、文风特别重视简洁
3、重视语文,要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小结:本文在人物刻画方面,通过具体的典型事例来凸显出叶圣陶先生这个人物的精神风貌,用到的就是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4、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的语文主张的?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明确:“写话”
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还特别重视“简洁”。
五、拓展提升:
1、作者认为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的重视,你认同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请联系实际,从历史或现实等方面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1)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
(2)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中时症的。
(时症: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六、归纳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我们应以叶先生“躬行君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品行为榜样,反思自己,正确看待别人的批评甚至指责,加强道德修养。
七、作业:
以《我眼中的叶圣陶》为题,写一个200字的小短文
八、板书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待人厚
律己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