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语文课件和教案
- 格式:pptx
- 大小:4.18 MB
- 文档页数:24
《嫦娥奔月》教案教案:《嫦娥奔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十课《嫦娥奔月》,主要内容讲述了嫦娥为了拯救人类,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奔向月宫,承担起守护月亮的重任。
本节课主要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嫦娥的勇敢和无私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体会嫦娥勇敢、无私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理解。
难点:体会嫦娥的勇敢和无私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美丽的月亮,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讲述自己知道的关于月亮的故事。
进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嫦娥奔月》。
2. 生字词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教师重点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认读、理解。
3. 课文理解(10分钟)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讲解嫦娥为什么奔月,怎样奔月,奔月后发生了什么。
4. 品读感悟(10分钟)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嫦娥的勇敢和无私精神。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5. 课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题目如下:1.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空缺的部分。
2. 你觉得嫦娥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嫦娥奔月勇敢 + 无私 = 拯救人类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嫦娥奔月的场景。
3. 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嫦娥奔月》,让学生体会到了嫦娥的勇敢和无私精神,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同时,适当增加课后拓展活动,让学生更好地发挥想象,深入理解课文。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1. 生字词的学习:课文中包含了许多生僻的字词,如“翩翩”、“仙丹”、“灵霄”等,这些字词对小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和多次练习。
《嫦娥奔月》教案教案:《嫦娥奔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嫦娥奔月》。
本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包括嫦娥的美丽、善良,以及她为了拯救人类而奔月的英勇行为。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到我国古代人民对月亮的向往和神话传说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嫦娥奔月》的动画片,引导学生进入神话传说世界,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做好标记,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讲解生字词,解释神话传说的背景,引导学生感受嫦娥的美丽、善良和英勇。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设计有关课文内容的练习题,让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5.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嫦娥奔月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嫦娥奔月美丽善良英勇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 思考:你认为嫦娥为什么选择奔月?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随堂练习、小组讨论等环节,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感受嫦娥奔月的故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嫦娥的美丽、善良和英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嫦娥奔月》教案教案:《嫦娥奔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为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嫦娥奔月》一文。
文章描绘了古代神话传说中嫦娥奔月的故事,通过讲述嫦娥、后羿和嫦娥的美丽传说,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以及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古代人民对月亮的美好向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理解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理解神话故事的表现手法,体会古人对月亮的美好向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嫦娥奔月的故事插图、月饼等。
2. 学具:学生课前预习资料、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嫦娥奔月的音乐,让学生想象美丽的月亮,引出课题。
问题:你们听说过嫦娥奔月的传说吗?知道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吗?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画出课文中你觉得优美的句子。
3.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找到的关于中秋节的信息,如:中秋节的来历、习俗、美食等。
4. 课堂讲解(10分钟)老师讲解嫦娥奔月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神话故事的表现手法,体会古人对月亮的美好向往。
5. 例题讲解(10分钟)老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例题,如:其他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
6.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随堂练习,老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7. 情感升华(5分钟)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神话故事的看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月饼传情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2. 搜集其他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嫦娥奔月的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讲解、例题讲解等环节,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
五年级语文《嫦娥奔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对《嫦娥奔月》故事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背景的探究。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2. 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嫦娥奔月》的文本。
2. 与嫦娥奔月相关的图片、资料等。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嫦娥奔月的图片或资料,引起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嫦娥奔月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他人,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分析。
(2)讲解嫦娥奔月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5. 练习与拓展(1)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学习成果。
(2)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话题的拓展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持续努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价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和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嫦娥奔月语文教案1.1 编写背景1.1.1 嫦娥奔月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1.1.2 通过讲解嫦娥奔月的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1.1.3 本文以嫦娥奔月为主题,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
二、知识点讲解2.1 故事情节2.1.1 嫦娥吞下长生不老药,飞升到月宫成为仙女。
2.1.2 嫦娥在月宫中孤独寂寞,思念人间的生活。
2.1.3 每年八月十五,嫦娥会飞下凡间与亲人团聚。
2.2 人物形象2.2.1 嫦娥:美丽、善良、孤独、渴望自由。
2.2.2 后羿:勇敢、善良、对妻子深深的爱。
2.2.3 玉兔:可爱、忠诚、陪伴嫦娥度过寂寞时光。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3.1.1 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1.2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朗读节奏。
3.1.3 学生通过朗读培养语感和对故事的情感理解。
3.2 故事解析3.2.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特点。
3.2.2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
3.2.3 学生通过解析故事,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4.1.2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4.1.3 学生能够分析故事背后的寓意,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4.2 过程与方法4.2.1 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4.2.2 学生通过解析和思考,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
4.2.3 学生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1 学生能够感受到嫦娥的孤独和渴望自由的心情。
4.3.2 学生能够理解后羿对妻子的深爱和牺牲精神。
4.3.3 学生能够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5.1.2 学生对故事背后的寓意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嫦娥奔月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通过听力材料《嫦娥奔月》,培养学生的听力技巧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奔月故事。
2. 播放听力材料《嫦娥奔月》,要求学生听懂并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嫦娥奔月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 播放听力材料,要求学生专注听讲并做好笔记。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作业:1. 学生复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内容。
2. 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对嫦娥奔月故事的理解和感受的文章。
第二章:词语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并理解嫦娥奔月故事中的重点词语。
2. 培养学生运用词语进行表达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嫦娥奔月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如“月宫”、“玉兔”、“月饼”等。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并解释这些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并进行解释。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几个词语进行解释和展示。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词语运用练习,如造句、写段落等。
作业:1. 学生编写一篇关于嫦娥奔月故事的小故事,运用学到的词语。
2. 学生选择几个重点词语,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第三章:文本解读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嫦娥奔月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 培养学生分析、解读文本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嫦娥奔月故事的主题和寓意,如忠诚、牺牲、团圆等。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读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主题和寓意,并进行解读。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解读和展示。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本解读练习,如分析人物性格、解析情节发展等。
作业:1. 学生写一篇关于嫦娥奔月故事主题和寓意的解析文章。
2. 学生选择一个情节或人物,进行深入解读并进行课堂分享。
第四章:创意写作1.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写作能力。
五年级语文《嫦娥奔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背景,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角色扮演、讲故事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珍惜亲情,关爱他人。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美好事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背景,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寓意。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表达的价值观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背景。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嫦娥奔月的了解和认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自主学习生字词,并尝试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寓意。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嫦娥奔月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重点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5. 课堂活动:(1)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会故事情感。
(2)邀请学生讲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嫦娥奔月的画。
2. 拓展作业:(1)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进行阅读,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
(2)学生可以和家长一起探讨课文中所表达的价值观,分享自己的感悟。
嫦娥奔月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嫦娥奔月的故事产生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背景和文化意义。
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的月亮崇拜和中秋节的来历。
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包括嫦娥、后羿和月饼的传说。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歌曲或故事引入嫦娥奔月的话题。
学生分享他们对中秋节和嫦娥奔月的了解。
教师讲解月亮崇拜和中秋节的来历,引导学生思考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文学鉴赏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并分析嫦娥奔月故事中的文学元素。
2.2 教学内容:选取经典的嫦娥奔月诗歌或散文,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分析诗歌或散文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或散文,感受语言的美。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或散文中的文学元素。
教师点评学生的分析,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文学作品。
第三章:文化探索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帮助学生了解嫦娥奔月故事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介绍嫦娥奔月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探讨中秋节习俗和仪式的起源和意义,如赏月、吃月饼等。
3.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仪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研究,深入了解嫦娥奔月故事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化探索活动,如制作月饼或装饰灯笼。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通过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嫦娥奔月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绘画、雕塑、音乐或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嫦娥奔月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3 教学活动:教师提供艺术材料或写作工具,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
学生自由选择艺术形式,创作属于自己的嫦娥奔月作品。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五章:综合总结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嫦娥奔月故事的学习内容。
《嫦娥奔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中的《嫦娥奔月》一文。
文章详细描述了嫦娥为了拯救苍生,不畏艰险,吞下仙丹,飞升月宫的传说故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嫦娥的英勇和献身精神,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理解嫦娥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中秋节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嫦娥奔月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学生细读课文,思考:嫦娥为什么要吞下仙丹?她飞升月宫后,人们怎样纪念她?(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词,理解嫦娥的献身精神。
(3)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嫦娥奔月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4. 课堂小结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嫦娥奔月英勇献身爱民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答案:嫦娥为了拯救苍生,吞下仙丹,飞升月宫,成为了月宫仙子。
人们为了纪念她的英勇和献身精神,过中秋节时,都会赏月、吃月饼。
2.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嫦娥奔月故事的理解。
答案:嫦娥奔月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了拯救他人,有时需要付出巨大的牺牲。
我们要学习嫦娥的英勇和献身精神,关爱他人,珍惜生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了我国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嫦娥奔月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嫦娥奔月的故事背景。
2.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嫦娥奔月的故事背景。
2. 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教学方法:1. 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背景。
2.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学作品,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简要介绍嫦娥奔月的故事背景。
2.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第二章:文学作品欣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如《嫦娥奔月》。
2. 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教学方法: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理解作品内容。
2. 教师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 学生能够欣赏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第三章:写作技巧指导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写作。
2. 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写作技巧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自己的故事。
2. 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写作技巧,如描写、对话等,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方法: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训练,如进行故事创作。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写作。
2.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写作技巧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四章:课堂讨论与展示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课堂展示,展示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意义的深入思考。
《嫦娥奔月》优秀教案(10篇)教学目标:1、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引导学生感悟我国古代先民的坚强意志和美好品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指导学生简要复述这个故事,再写下来。
3、体会神话传说想象丰富、故事情节离奇曲折的特点。
教学重点: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引导学生感悟我国古代先民的坚强意志和美好品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简要复述这个故事,再写下来。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接济尊敬凶悍奸诈心怀不轨狩猎伺机2、组织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后羿是如何射日和铲除七桩大害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嫦娥又是个怎样的人?找出相关语句,并写写自己的体会。
2、小组汇报交流。
3、学生汇报。
句子1:八月十五这天,后羿要带弟子们出门去狩猎……威逼嫦娥把仙药叫出来。
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奸诈贪婪?(一心想……假装生病提起宝剑威逼嫦娥)句子2:这人面兽心的'家伙……百姓岂不要遭殃?体会: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嫦娥善良正直。
句子3:嫦娥想到这里……被后羿随身带走了。
眼看逢蒙就要搜到百宝匣了……一口吞了下去。
小组讨论:哪些词语写出嫦娥镇定自若,机智勇敢?(周旋疾步取出吞)4、感情朗读句子。
5、学生画出嫦娥奔月的语句,小组讨论哪些地方写得美。
句子:嫦娥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
……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6、汇报写得美的地方。
飘飘悠悠洒满银辉碧蓝碧蓝7、学生边读边体会。
8、圈出后羿寻找妻子的词语,并说说体会到后羿怎样的心情。
9、学生汇报。
词语:焦急地冲出门外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追去体会:后羿心情十分急切,从而写出后羿对嫦娥情深似海。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乡亲们对嫦娥非常想念?2、指名汇报。
四、指导复述课文。
1、学生熟读课文。
2、学生编写复述提纲。
后羿为民造福,射下太阳。
《嫦娥奔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并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 了解嫦娥的人物形象,感受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
- 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 体会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用多媒体播放《嫦娥奔月》的动画视频,并向学生提问视频相关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的阅读和发音。
3. 学习生字词语:教师讲解重点生字和词语的含义,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4. 整体感知: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 嫦娥为什么要奔月?
- 嫦娥是如何奔月的?
- 嫦娥奔月的结果是什么?
5. 理清课文写作顺序:学生为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6. 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分析嫦娥的人物形象,并讨论嫦娥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7.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嫦娥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8. 布置作业:学生抄写生字词语,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嫦娥奔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神话故事》中的《嫦娥奔月》。
该故事讲述了一个古老的传说,即后羿射下九个太阳,拯救了人间,嫦娥为保住仙药不落入坏人手中,吞下仙药,飞向月亮的故事。
具体内容包括:故事背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寓意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生字新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故事中人物的高尚品质,理解故事寓意,培养热爱传统文化、尊重英雄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生字新词。
难点:理解故事寓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相关习俗,引出本课《嫦娥奔月》。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了解故事大意。
3. 讲解分析:教师讲解故事背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指导学生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4. 小组合作: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探讨故事寓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 例题讲解:讲解生字词的用法,进行随堂练习。
6. 情境体验:学生扮演故事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嫦娥奔月》2. 主要内容:后羿射日、嫦娥吞药、奔月成仙3. 生字新词:拯救、吞下、仙药、坏人、月亮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答案:要求语言通顺,情节完整,能体现故事寓意。
2.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后羿和嫦娥的印象。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能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故事情节,学会了生字新词,但在理解故事寓意方面还有待提高,今后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部编四上语文《嫦娥奔月》公开课教案教
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理解故事情节,并能够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3.研究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如勇敢、无私等;
4.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通过简短的导入,让学生体会到月球探索的意义和嫦娥奔月的故事魅力。
2. 研究主要内容
通过课文的阅读,研究嫦娥奔月的故事内容,并进行合理的解读和理解。
3. 启发思考
设计问题或情境让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人物性格、行为动机以及感受等。
4. 情感体验
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5. 知识升华
进一步探讨和分析嫦娥奔月的故事,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6. 总结归纳
通过对故事的总结归纳,让学生对故事内容有更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交流和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四、教学资源
1. 教材:部编四上语文《嫦娥奔月》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课堂教具:图片、漫画等
五、教学时长
本节课约45分钟。
六、教学成果展示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品展示,展示他们在本节课中的研究成果。
七、延伸阅读推荐
1.《古代神话故事精选》
2.《神话里的英雄人物》
3.《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故事》
注意事项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法律术语,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