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曲赋赏析
- 格式:ppt
- 大小:984.00 KB
- 文档页数:13
红楼梦诗词歌赋鉴赏《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中融入了大量的诗词、歌赋,给这部小说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本文将为大家带来《红楼梦》中一些著名的诗词歌赋的鉴赏。
《红楼梦》中最为著名的诗词之一就是“黛玉葬花辞”。
这是贾宝玉为自幼与黛玉情深意切而作的一首挽歌。
诗中描绘了黛玉与花的生命短暂,以及黛玉与宝玉的情感纠葛。
这首诗词的意境深远,感情细腻,给人以深深的思考与感慨。
另一首名篇是“薛宝钗救父词”。
在这首词中,薛宝钗以一首词表达了她救父的决心和对家庭的责任。
词中借用了周恩来《白求恩诗》的格律,以及《诗经·卫风·氓》的意象,使整首词更加生动有力。
歌赋方面,《红楼梦》中出现了《荣府序》、《荐福碑》等多篇。
其中《荣府序》是贾宝玉为庆贺贾母生辰而作的一篇序文,以及对贾府的赞美和向贾府祝福。
整篇序文字字句句仿佛闪耀着金光,给人以华丽、庄重之感。
《荐福碑》是在贾府举办大婚仪式时竖立的一块石碑。
碑文由贾母题写,内容表述了对贾府的祝福和对贾府的期望。
这篇歌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家族兴旺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凝聚了整个故事的核心价值观。
《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家庭、爱情等话题的深刻思考。
这些作品通过细腻而瑰丽的词句,描绘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纠葛以及家族的变迁,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与智慧思考。
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了解古代文化的窗口。
因此,鉴赏《红楼梦》的诗词歌赋,不仅能够增加我们的文学修养,更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伟大的小说。
《红楼梦》诗词原文、译文及赏析一、石头记原文:满纸荒唐语,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译文:满纸都是离经叛道的语言,浸透着一把把辛酸的眼泪;都说作者是迷恋儿女之情,可作品的精髓谁又能理解?注译:荒唐语:原为漫不着边际的话,引伸为乖廖之言,这里指《红楼梦》反封建孔孟之道的先进叛逆思想。
都云句:痴,痴情,这里指与曹雪芹同时代的人把《红楼梦》主题理解为描写爱情。
谁解句:味,滋味,喻事物的真实含意,其中味,这里边的深刻道理,这里指作品的主题。
二、好了歌原文: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译文: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功名宝贵忘不了;古往今来文臣将相现在何方?只剩一堆荒坟被野草湮没了。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想着那金银财宝忘不了;一天到晚只怪搜刮的不够多,待到搜刮得多的时候却死了。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美丽妻子忘不了;你活着她天天对你说恩情重,你一死她就跟着别人走掉了;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儿孙后代忘不了;傻心眼爹妈自古以来就是多;可是孝顺的儿孙有谁见到了。
注译:荒冢:长满野草的坟。
终朝:指天亮到早饭一段时间,这里是指一天到晚的意思。
三、好了歌解注原文: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为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垅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已归来丧?训有方,保不住后来作强梁。
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
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注释]1.解偈——书中说,宝玉写完上一偈,“自虽解悟,又恐人看此不解,因此亦填一支《寄生草》,也写在偈后。
”2.“无我”二句——意谓我既与你互为依存,不分彼此,那就任凭别人不理解好了,干我何事?“无我原非你”取意于《庄子.齐物论》:“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
”译出来是说“没有它(自然、真宰)就没有我,没有我也就没有什么东西体现它。
”从他——任凭她(指湘云)。
伊——她(指黛玉)。
因为这句是自责自悔,所以对黛玉用第三人称而换字。
两句说三人纠葛事是自找麻烦,但深一层含义则不限指某人某事。
3.肆行——随心而行,我行我素。
4.茫茫——指人生渺茫。
这是消极悲观的虚无主义人生观。
着甚——干什么,何用。
5.“纷纷”句——第二十回宝玉对黛玉说:“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后不僭先’也不知道?我虽胡涂,亦明白这两句话。
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姊妺,宝姐姐是两姨姊妺,论亲戚她比你疏;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她是才来的,岂有个为她疏你的?”6.碌碌——宝玉体贴姊妹丫头,忙着替别人操心。
宝钗取他绰号为“无事忙”。
[鉴赏]《山门》中鲁智深所唱的曲子与宝玉作一偈一曲,都是在现实中“碰壁”之后,想用逃避现实的方法来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破坏佛门清规的鲁智深和不遵守严格家教的贾宝玉都不为周围的人们所容,所以,作者以前者作为触发后者“禅机”的诱因。
这样,我们看待宝玉的苦恼,也就不应只限于表面所写的儿女纠葛。
《参禅偈》中宝玉所作和黛玉所续,既是禅理,也是谶语。
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禅宗的宗教哲学对曹雪芹的思想影响之深。
关于禅宗思想的鉴赏,可参见《弘忍弟子所作二偈》。
红楼梦诗词注释及鉴赏_红楼梦古典诗词鉴赏<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小说中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表现人物命运、人物性格和人物心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红楼梦诗词注释及鉴赏,供大家参考。
红楼梦诗词鉴赏1南柯子(贾探春上阕,贾宝玉下阕)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
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
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注释】1.纤纤缕、络络丝——喻柳条。
虽然如缕如丝,却难系住柳絮,所以说“空挂”、“徒垂”。
2.绾系——打成结把东西栓住。
3.我自知——等于说“人莫知”、“世莫知”。
植物抽叶开花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
4.隔年期——相隔一年才见一次。
宋代王禹偁《中秋月》诗:“莫辞终夕看,动是隔年期。
”其实这是从古乐府《七日夜牛女歌》“婉娈(亲爱)不终夕,二别周年期”化出来的。
原本是说牛郎织女的。
【鉴赏】探春后来远嫁不归的意思已尽于前半阕四句之中,所谓白白挂缕垂丝,正好用以说亲人不必徒然对她牵挂悬念,即《红楼梦曲·分骨肉》中说的“告爹娘,休把儿悬念……奴去也,莫牵连。
”这些话当然都不是对她所瞧不起也不肯承认的生母赵姨娘而说的。
作者安排探春只写了半首,正因为该说的已经说完。
同时,探春的四句,如果用来说宝玉将来弃家为僧,不是也同样适合吗?是的。
唯其如此,宝玉才“见没完时,反倒动了兴”,提笔将它续完。
这一续,全首就都像是说宝玉的了:去休惜,来自知,所谓随缘而化,踪迹难寻;夫妻相见之期犹如牛郎织女,不是说他做了和尚又是什么?书中说宝玉自己该做的词倒做不出来,这正是因为作者觉得没有再另做的必要了。
红楼梦诗词鉴赏2唐多令(林黛玉)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对成球。
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注释】1.“粉堕”二句——粉堕、香残,指柳絮堕枝飘残;粉,指柳絮的花粉。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
那可真是一部奇书!里面的诗词曲赋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让人忍不住沉醉其中。
就说那首,“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难道不像是黛玉在向我们倾诉她内心的孤独和忧伤吗?就好比在黑暗中独自哭泣的人儿,无人倾听她的心声。
还有,“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这不就是对世间人贪恋功名利禄的深刻讽刺吗?这就像一个警钟,敲醒了那些在名利场中迷失的灵魂。
像探春写的“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消魂。
”把自己的高洁品质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不就像寒冬中独自绽放的梅花,傲雪凌霜吗?
里的诗词曲赋,有的如泣如诉,有的豪情万丈,有的清新脱俗。
它们不只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写照。
在书中,宝玉和姐妹们经常一起吟诗作词,那种热闹欢快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他们互相切磋,互相欣赏,这不就是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吗?
我觉得的诗词曲赋,是这部巨著的灵魂所在。
它们让书中的人物更加鲜活,让故事更加动人。
读这些诗词曲赋,就像走进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情感的世界,让人陶醉,让人深思。
红楼梦⼗⼆曲原⽂及释义赏析⼆、终⾝误原⽂:都道是⾦⽟良缘,俺只念⽊⽯前盟。
空对着,⼭中⾼⼠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间,美中不⾜今⽅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词句注释⾦⽟良缘:符合封建秩序和封建家族利益的所谓美满婚姻。
此处特指宝⽟与宝钗的婚姻。
⽊⽯前盟:“⾦⽟良缘”的对⽴⾯。
指贾宝⽟和林黛⽟建⽴在共同反抗封建礼教基础上的爱情。
“空对”句:意思是说宝⽟与宝钗婚后,虽为夫妻⽽缺少真正的爱情。
⼭中⾼⼠,⽐宝钗,喻其清⾼、洁⾝⾃好。
雪,“薛”的谐⾳,指宝钗,兼喻其冷。
“世外”句:“世外仙姝”,指林黛⽟本为绛珠仙⼦。
姝,美⼥。
寂寞林,写明黛⽟孤独死去。
此句写结了婚以后,贾宝⽟总是念念不忘林黛⽟,他爱的是林黛⽟,所以“意难平”。
齐眉举案:⼜作“举案齐眉”,原指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样⾼,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分恩爱。
案:有⾜的⼩⾷盘。
《后汉书·梁鸿传》:梁鸿家贫,但妻⼦孟光对他⼗分恭顺,每次送饭给他时都把⾷盘举得同眉⽑⼀样⾼。
后以“举案齐眉”为封建妇道的楷模。
[2]⽩话译⽂说⾦锁和宝⽟相配才是美好的姻缘,我只念念不忘和黛⽟的前世之盟。
每天⾯对⼈们都认为是端庄稳重的薛宝钗,却始终忘不了仙⼥⼀样聪明寂寞的林黛⽟。
可叹啊,我今天才相信⼈世间美好的事情总有不⾜。
纵然宝钗像汉代的孟光⼀样贤惠,也不能消除我对林妹妹的⼀⽚深情。
三、枉凝眉作者:曹雪芹⼀个是阆苑仙葩,⼀个是美⽟⽆瑕。
若说没奇缘,今⽣偏⼜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事终虚化?⼀个枉⾃嗟呀,⼀个空劳牵挂。
⼀个是⽔中⽉,⼀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注释1.阆苑(langyuan浪院)——传说中神仙所住的地⽅。
仙葩(趴)——仙花。
“阆苑仙葩”指林黛⽟,她本是灵河岸上三⽣⽯畔的绛珠仙草。
2.瑕——⽟的疵斑。
“美⽟⽆瑕”指贾宝⽟,他本是⾚瑕宫的神瑛侍者(瑛,⽟之光彩;琼瑛瑛瑶皆谓美⽟);同时也赞他⼼地纯良洁⽩,没有那种儒臭浊⽓。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而成。
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卓越的文学成就使得《红楼梦》成为了世人津津乐道的经典之作。
其中,诗词曲赋是《红楼梦》中最为耀眼的艺术之光,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上对《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进行鉴赏。
一、诗词的深情表达《红楼梦》中的诗词以其深情而著称。
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句诗便是“黛玉葬花”。
这句诗以一个少女对待花朵的感受为出发点,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逝去事物的哀怀之情。
通过深情的表达,曹雪芹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充满忧伤与缠绵的情感世界。
二、曲调的悠扬细腻《红楼梦》中的曲调如歌如泣,悠扬细腻。
其中最为著名的曲调莫过于“葬花词”。
这个词就像一支悠扬的音乐,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一个恍若隔世的境地。
在这个境地之中,既有对逝去的哀思,又有对生活的凄美抒写。
曲调的巧妙安排使得整个故事更具感染力。
三、韵律的雅致展示《红楼梦》中的赋,常常以韵律的雅致展示词人的才情和深厚的修养。
其中最受瞩目的一首赋便是“秋窗风雨夕烟霭”。
这首赋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优美的韵律表达了主人公的心情和境遇。
通过赋中的语言和形象,读者几乎能感受到秋天的凄凉和孤寂。
四、意境的深远引人《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往往展现出一种深远的意境,使人沉醉其中。
比如《红楼梦》中的一首词,“翠缕横笼冷烟筒,新凉宫殿暗度行。
静霭空濛小院静,斜阳临水动垂杨。
”这首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示了宫殿中的清冷与凄凉,给人一种恬静的美感。
五、品味的艺术享受《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一种品味的艺术享受。
作者通过凝练、优美的语言和形象,以及丰富的情感表达,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美的愉悦和情感的震撼。
每一次品味,都能让人产生不同的共鸣和感慨。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一种绝妙的艺术表达形式,其深情、细腻、雅致以及意境的深远都令人心驰神往。
正是这些独特的艺术特点,使得《红楼梦》成为了文学艺术的瑰宝,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华丽而多姿多彩的世界。
红楼梦诗歌曲赋鉴赏
《红楼梦》中的诗歌、曲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珍品,它们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也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
这些诗歌和曲赋多数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既有对人物命运的感慨,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1.诗歌的情感表达与意境:《红楼梦》中的诗歌多用来
表达人物的情感,如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爱恨
情仇、悲欢离合都通过诗歌形式展现出来。
例如,
林黛玉焚稿的诗歌就深刻表达了她的爱恨交织和对
命运的无奈。
2.曲赋的社会意义:曲赋在《红楼梦》中不仅是艺术
表现手段,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它们通过对
现实的描绘和批判,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认识
和批判。
3.艺术价值:《红楼梦》中的诗歌曲赋在艺术形式上别
具一格,不仅在韵律上讲究,而且在意象、比喻等
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学特
色。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的诗歌曲赋不仅是文学上的精华,也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通过对这些诗歌曲赋的鉴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艺术魅力,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