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产业结构分析——城市经济学 共21页
- 格式:ppt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21
江苏省产业结构分析——以苏州市和徐州市为例摘要:产业结构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主要受社会消费、资源状况、科技水平、已有工业因素等的影响。
产业结构影响着经济的增长,经济的增长反过来又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演进和升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正确把握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助于更好地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地区更好发展。
本文将主要通过分析苏南地区以苏州市为代表的和苏北地区以徐州市为代表的两个城市的产业结构,来研究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并对他们的产业结构优化提出自己的看法。
Abstract:Industrial structure is determined by the level of productivity, mainly by social consumption, resource statu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factors, etc.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fluences the economic growth, the economic growth can also promot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upgrade, the two are complementary. Correctly grasp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a region, it will help to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This paper will mainly analy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South of Jiangsu city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two cities in Suzhou, Xuzhou Province, to study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Jiangsu province and put forward their own views on 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关键词:产业结构三次产业产业优化苏州徐州一、全省产业结构概况下图1.1是江苏省各市产业结构图(2021)下图1.2是江苏省各市产业结构图(2021)总的来看,全省的第一产业占比最低,苏南地区的占比普遍低于苏北地区,最大的也不超过0.2。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调整经济结构,从源头上遏制高污染、高能耗、高危险、低效益、低产出企业的发展,积极贯彻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治理太湖水环境的要求并认真落实治理太湖保护水源“6699”行动和环保优先“八大”行动,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省政府2006年发布的《工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产业政策,结合无锡实际,制定《无锡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试行)》。
本《指导目录》由淘汰类、禁止类和鼓励类目录组成。
不属于淘汰类、禁止类和鼓励类,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为允许类。
允许类不列入《指导目录》。
淘汰类,即应在规定期限内淘汰,并禁止投资的生产能力、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
主要是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需要淘汰的类别。
对淘汰类,各金融机构应停止各种形式的授信支持,并采取措施收回已发放的贷款。
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
对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一律不得进口、转移、生产、销售、使用和采用。
禁止类,即禁止新建、扩建的生产能力、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
主要是工艺技术落后,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和有关规定,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利于改善环境和节约资源的类别。
凡列入禁止类的,禁止投资新建和扩建项目。
投资主管部门不予审批、核准或备案;各金融机构不得发放投资贷款;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和建设、环境保护、质监、消防、海关、工商等部门不得办理有关手续。
企业按照布局调整和专项整治要求搬迁入园不作为新建项目(不扩大生产能力)。
鼓励类主要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结构调整升级目标及企业自主创新的要求,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的产业和项目。
重点鼓励和支持“三谷三基地”等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题型】名词解释(4*5)、简答题(5*8)、论述题(2*10)、材料分析(1*20)第一章概论一、城市经济学概念(书)城市经济学是属于地理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用于研究家庭效用最大化和厂商利润最大化下的位置或区位选择。
二、城市经济学的性质、特点、理论价值1)城市经济学是中观经济学不同于企业——城市是企业的集合,同时是“企业外”实体的集合,还是“企业+企业外”实体的“外部效益”的集合。
不同于国家——城市是国民经济的地域支点,是国家连接企业的中坚环节,是动态的非平衡态耗散结构体系,它的均衡或平衡存在于城市与城市外部的更大系统之中。
2)城市经济学是空间经济学城市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在空间地域不断集中、扩展的过程3)城市经济学是综合性经济学效益综合性——城市是经济实体、社会实体、物质实体的综合体,决定城市经济学要重视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效益。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综合体——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城市管理和城市文化密切相关。
这是社会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作用的必然反映。
三、城市区域的形成过程城市+镇——大都市——大城市区域第二章城市一、城市的定义城市是一个巨大的人口集团密集的地域,以二、三产业为主并与之相依存,同时作为周边的地方中心,进行高级的社会经济活动,是具有复杂的利益目标的各种各样的组织的地方。
1)地理解释城市是发生于地表的一种普遍宏观现象,有一定的空间性、区域性、综合性;城市是有中心性能的区域焦点,是国民经济与劳动人口投入点和结合点2)建筑学解释城市是空间和社会构成的整体,是一个复杂的建筑工程综合体,是各种建筑物和各种管线系统的汇集地。
3)生态学解释城市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以地域空间和各种设施为环境的生态环境4)统计学解释城市是与大规模人口及独特的组织制度和生活方式相联系的集合体,通常以居住区的范围和居民人数作为确定城市的主要方法二、城市的基本特征1)空间上的密集性(集中性)——人口、建筑物、经济、文化活动2)经济上的非农性——非农产业聚集、非农土地利用3)构成上的异质性(多样性)三、城市的产生1)城市形成的经济动力——生产方面的经济动因其主导作用(1)比较利益:区域比较利益建立在区域分工基础上的贸易比较优势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江苏省各市产业结构对比分析及建议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各市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对比苏南、苏中及苏北地区产业结构的特点,并结合江苏实际,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建议。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带动经济的增长,经济的增长又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演进和升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自“十一五”以来,江苏省顺应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并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地方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实现新型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江苏省各市产业结构基本情况从全省范围来看,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6.2∶53.2∶40.6。
但从各市来分析,产业结构的比重还是有所不同,南京、无锡、苏州、常州第二、三产业占比呈“橄榄球”式,且第三产业占比分布在区位图水平位置0.4的偏上方;南通、扬州、泰州、镇江第二、三产业占比呈现“凹地”式,第三产业占比则在区位图水平位置0.4的下方波动,第一、二产业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四市的第二、三产业占比呈收缩式,第二产业占比位于区位图水平位置0.4的下方,且偏离幅度较大。
图1:各市产业结构图根据2010年江苏省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及各城市三大产业所占比重,可得出江苏省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层次性,由此可以分成三个层次:苏南地区,第一产业平均水平低于全省平均,四市第一产业占比平均为0.2,二、三产业平均占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为0.55和0.43。
图2:苏南地区各市三产占比相对结构图苏中地区,产业结构变呈现非均衡性。
第一产业占比平均水平略高于省平均水平,为0.7,而第二产业占比略高于省平均水平,为0.56,第三产业占比略低于省平均水平,为0.37。
图3:苏中地区各市三产占比相对结构图苏北地区,第一产业占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幅度相对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