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 (2)
- 格式:ppt
- 大小:398.00 KB
- 文档页数:56
肠外肠内营养学名词
肠外和肠内营养学是指关于营养素进入人体的两种方式:肠内营养是指通过口服等方式进入人体的营养素,而肠外营养是指通过静脉注射等方式进入人体的营养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肠外肠内营养学名词:
1. 蛋白质: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之一,可以通过肠内或肠外途径
摄入。
蛋白质的主要作用是构成和维护人体的组织结构,如肌肉、骨骼和皮肤等。
2. 脂肪:也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之一,可以通过肠内或肠外途
径摄入。
脂肪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帮助身体吸收维生素和保护内脏器官。
3. 碳水化合物:这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之一,也可以通过肠内
或肠外途径摄入。
碳水化合物是身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同时也可以帮助维持肠道健康。
4. 水溶性维生素:这些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和C,只能通过肠
内途径摄入。
水溶性维生素在身体内不能存储,因此每天都需要从摄入食物中得到足够的摄入量。
5. 脂溶性维生素:这些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和K,可以
通过肠内或肠外途径摄入。
脂溶性维生素在身体内可以存储,因此每天不需要从食物中摄入足够量的维生素。
在肠外和肠内营养学中,营养素的摄入需要根据个人的营养需求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整。
如果身体无法通过口服方式摄入足够的营养素,
则需要通过肠外途径摄入。
但是,肠外营养也可能存在一些风险,例如感染、血栓等。
因此,在接受肠外营养之前,需要与医生进行详细咨询和评估。
肠外肠内营养专科护士的培养与发展一、肠外肠内营养的概述(一)肠外肠内营养的发展史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 )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 )是近代医学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在我国已有近50 年历史。
北京协和医院曾宪九教授于1963 年创建了营养代谢实验室。
1971 年开始进行将营养药物输入体内的代谢研究。
专家共识:当患者肠功能障碍时应用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可维持生命、改善营养、提高生存质量。
(二)肠外肠内营养的适应证早期肠外肠内营养是治疗肠漏、短肠综合征、炎性肠病等疾病的重要措施。
逐步发展为重症胰腺炎、肿瘤、器官移植、营养不良病、围手术期及危重病人不可缺少的重要治疗措施。
(三)肠外肠内营养的意义1. 我国住院病人中,约30%-60% 出现营养不良,老年病人可达50%,恶性肿瘤病人高达85%。
2. 营养支持的目的是维持和改善机体器官、组织及细胞的代谢与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3. 营养支持已经参与或成为一种临床治疗方法。
4. 应用营养支持对维持危重患者生命,改善营养状况、提高生存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提高整体治疗水平。
(四)肠外肠内营养领域护士的职责对营养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监测;对营养治疗输入设备的护理监测;对病人、家属及其他护士进行宣教并提供咨询。
目前在我国肠外肠内营养领域中还未形成明确的护理专业,但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护理在营养支持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从住院病人的营养评估到营养支持治疗的具体实施以及实施后的病情观察、记录、资料收集等方面,护士几乎承担了全部的工作内容。
(五)肠外肠内营养领域中-专科护士现状1. 国外现状国外现状:设有营养支持小组(nutritional support team,NST ),包括医生、护士、药师和营养师组成。
通过大量的临床实验以及研究显示由营养支持小组共同完成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可以避免不合理应用肠外肠内营养支持造成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