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核心整合提升模块一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专题三水体的运动规律专题仿真演练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核心整合提升模块一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专题三水体的运动规律专题仿真演练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核心整合提升模块一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专题三水体的运动规律专题仿真演练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核心整合提升模块一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专题三水体的运动规律专题仿真演练

专题三水体的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石家庄一模)黄河临河段位于巴彦高勒水文站和三湖河口水文站之间,几十年来,由于上游来水来沙的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河道发生明显变化。下面图a示意黄河临河段位置,图b示意1977~2014年黄河临河段河道长度及面积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1977~2014年,临河段河道平均宽度最小的时段是( )

A.1990~1995年B.1995~2000年

C.2000~2005年D.2005~2010年

2.1995~2000年,黄河临河段( )

A.水位季节变化大B.输沙量大量增加

C.结冰期明显延长D.径流量显著减小

3.推测2005~2007年( )

A.临河段暴雨频率减少

B.临河段上游水库泄水量增大

C.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增加

D.宁夏平原灌溉引水量增多

解析:第1题,根据河道平均宽度=河道面积÷河道长度可知,河道面积越小,长度越长,河道宽度越小;题中选项提供的四个时段中,2000~2005年河道面积特别小,河道长度特别长,因而河道宽度最小。第2题,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1995~2000年,黄河临河段河道平均宽度迅速变小,这最有可能是河流径流量显著减小,水位迅速下降造成的。统计图中的河道面积和长度都是年平均数,与水位季节变化大小无关;输沙量大量增加,最有可能在临河段沉积,水位会上升,河道面积会增加;结冰期延长与气候变冷有关,而1995~

2000年全球气候是逐渐变暖的。第3题,读图可知,2005~2007年,黄河临河段河道长度迅速下降,河道面积不断增大,说明河流水位上涨,这可能与上游水库泄水量增大有关。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增加对黄河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影响不大;宁夏平原灌溉引水量增多,会使得临河段径流量减少,水位下降,河道长度变长,这与图示不相符合。

答案: 1.C 2.D 3.B

(2017·山西运城二模)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下图示意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变化。读图完成4~6题。

4.该水库储水量( )

A.12月份最大B.3月份最小

C.6月份最小D.9月份最小

5.该水库最可能位于 ( )

A.西欧平原B.巴西高原

C.中亚区域D.澳大利亚地中海气候区

6.据图可知,该水库 ( )

A.汛期流出量最大B.枯水期流出量最大

C.有调洪补枯的作用D.主要用于水电

解析:第4题,图示该水库水量盈余率4~8月小于1,表明这几个月份流入量一直小于流出量,到9月份达到平衡,则9月份水量最小;10月—次年2月水量盈余率大于1,3月份达到平衡,则3月份水量最大。第5题,该水库流入量4~8月较小、10月至次年2月较大,表明该区域降水量或积雪融水量4~8月少、10月—次年2月多。巴西高原为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4~8月为干季而降水少,10月—次年2月为湿季而降水多。故该水库最可能位于巴西高原。第6题,结合上题分析,该水库在枯水期流出水量多于流入水量,在汛期流入水量多于流出水量,对区域河流具有调洪补枯的作用。

答案: 4.D 5.B 6.C

(2017·郑州质量预测一)读世界某大渔场鱿鱼产量随纬度和经度分布图。回答7~8题。

7.该渔场为( )

A.纽芬兰渔场B.北海渔场

C.秘鲁渔场D.北海道渔场

8.影响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离岸风B.河流

C.洋流D.人类活动

解析:第7题,从纬度可以看出,该渔场鱿鱼产量在40°N~44°N地区较多;从经度可以看出,该渔场鱿鱼产量在145°E~160°E地区较多;在此经纬度范围内的世界大渔场应为北海道渔场。第8题,北海道渔场是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形成的,因此影响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洋流。

答案:7.D 8.C

(2017·江西赣州二模)海水透明度是指用直径为30 cm的白色圆板,在阳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垂直沉入水中,直到看不见的深度。下图为中国沿海夏季海水多年平均透明度等值线(单位:m)分布图。读图,完成9~11题。

9.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原因是( )

A.海水深度变小B.水质较清的暖流流经

C.海水深度变大D.水质较浑的寒流流经

10.冬季时,乙处数值为1的等值线将会( )

A.向东移动B.向南移动

C.向西移动D.向北移动

11.从总体看,图示各海域中渤海透明度最低的原因是( )

①表层浮游生物密度大②周围地区人类活动强度高,污染物排放量大③入海河流含沙量大④海域较封闭,污染物难扩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第9题,图示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表明该处海水透明度大于两侧海域,则可能是有水质较清的暖流流经所致。第10题,乙处位于长江口,冬季因长江流域降水少,水土流失较夏季轻,使河流入海口处的水质较清澈。第11题,渤海是我国内海,海域封闭,水体与外界交换慢;同时黄河等河流带入泥沙多、周边陆上排污量大,使其透明度最低。

答案:9.B 10.C 11.D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2.(2017·合肥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乌伦古湖为咸水湖,自20世纪60年代起,乌伦古河流域人口、耕地猛增,乌伦古湖水位下降,湖水水质恶化,而后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

(1)比较图示两个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8分)

(2)阿勒泰水文站5~7月降水量增多,但径流量减少,请分析其自然原因。(8分)

(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乌伦古湖成为咸水湖的自然原因。(8分)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1 900米)而阿勒泰气象站海拔较低(735米)。而该地降雪主要由西风带来,海拔高的地区抬升作用明显,降雪量大,且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雪较早,融雪较迟,积雪时间较长,出现时间较晚。第(2)题,阿勒泰水文站5~7月降水量增多,但径流量减少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河流补给类型及蒸发量考虑。该地区河流补给类型主要为积雪融水,随着气温升高,5月份积雪大量融化,6~7月积雪融化量减小,对于河流补给量减小,5~7月份气温高,蒸发量大,导致河流径流量小。第(3)题,乌伦古湖位于内陆地区,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河流带来大量盐分,盐分长期积累,使得该湖成为咸水湖。

答案:(1)与阿勒泰气象站相比,森塔斯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较大,出现的时间较迟。

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对西风气流的抬升作用更明显,降水(雪)量较大;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雪开始较早,融雪较迟,积雪时间较长,最大积雪深度大,出现时间较迟。(或从阿勒泰气象站的角度答亦可)

(2)冬季气温在0 ℃以下且降水量较大,累积积雪量大;随着气温回升,5月积雪大量融化,径流量大;6~7月融雪补给锐减,径流量减小;5~7月,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

(3)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旺盛;乌伦古湖为内流湖,乌伦古河带来盐分在湖中不断积累,形成咸水湖。

14.(2017·天津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2分)

罗讷河源于瑞士伯尔尼山的罗讷冰川,经日内瓦湖后进入法国境内。罗讷河生活着大量的鲑鱼(溯河洄游鱼类),两岸约有200万人,农业发达。

(1)罗讷河水能开发时多采用“低坝、小库、多级”模式坝相比,你认为该流域修建低坝有哪些优势?(10分)

罗讷河流域是法国重要商品农业区,目前已形成北部粮食、奶制品和牛肉,南部葡萄酒、蔬菜、橄榄油的产业格局,每年向世界大量出口各类优质农产品及其相关制品。

(2)简析罗讷河干流开发梯级水电站对法国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12分)

解析:第(1)题,高低坝首先工程量、投资、修建难度有差异;其次库区大小不同而淹没面积有差异,对移民、环境等影响不同。第(2)题,本题实质就是修建水库对农业的影响,水库提供了水域、水源、水电,同时改善了径流利于通航和减轻灾害。

答案:(1)淹没土地少,移民少;建坝难度小,投资少;溃坝的风险小;对生态环境的改变和影响小;船只通过船闸的时间短等。

(2)提供较稳定的灌溉水源;为农业生产提供廉价的水电;改善了河流通航条件,利于农产品运输;库区适宜发展水产业;调节径流,防御旱涝灾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