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拔和基础训练——选材篇
- 格式:doc
- 大小:852.00 KB
- 文档页数:9
初中短跑“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短跑是田径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生体育比赛中的重点项目之一。
对于初中选手来说,在短跑项目中打好基础非常重要。
在选手的训练过程中,正确的选材和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初中短跑“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
一、选材建议1.身体条件初中选手的身体条件是开展体育锻炼的重要前提条件。
短跑运动需要选手有一定的基本力量和敏捷性,在选材中需要评估选手的身体素质和发育水平。
选手的身体素质好,发育较好,身高适中,并且有较强的三阶段爆发力和敏捷性,是优秀的短跑选手。
2.天赋因素天赋是短跑运动员成功的关键之一。
选手的身体素质好,身高适中,并且拥有较强的控制力和单脚爆发力等天赋条件,是达成优秀的短跑成绩的关键之一。
3.兴趣爱好兴趣爱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践动力。
选择对短跑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斗志和信心。
二、实施建议1.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是提高短跑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一训练旨在强化选手的肌肉力量和耐力,增加选手的爆发力和身体控制能力。
初中生的训练重点应放在自身重量的肌肉训练上,如深蹲、仰卧起坐等,也可以进行简单的器械训练。
2.技术训练初中短跑技术训练是提高短跑成绩的关键环节。
在技术训练中,选手应学习正确的出发姿势、准确的显示跑、自然平衡的落脚等技术动作。
教练需要根据选手的身体素质和技术表现,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将学习和训练分解成小步差距,并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
3.灵敏训练灵敏训练是提高短跑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
这一训练的目的是提高选手的反应能力和爆发力,可以采用“单腿跳远”、“跳箱”、“折返跑”、“短跑起步”等灵敏训练项目,提高选手的动作速度和身体协调性,增强身体控制力。
总之,初中短跑“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是针对初中生群体的一种可操作性极高的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选手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希望教练、家长和选手能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从而在短跑项目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中短跑“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初中短跑是田径运动中的一项重要项目,对选手的速度、爆发力和技术要求较高。
要在这个项目中取得优异成绩,选手的选材和训练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选材和实施两个方面,探讨初中短跑“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
一、选材建议1. 体能素质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正在不断发展和成长,因此在选材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全面的评估。
短跑需要选手具备较高的速度、爆发力和耐力,因此对选手的力量、柔韧性、协调性等体能素质要求较高。
在选材时,要重点考察学生的速度、灵活性和耐力情况,选择具备潜力的学生作为短跑项目的候选选手。
2. 身体构造身体构造对于短跑选手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短跑项目对于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要求较高,因此在选材时要注重学生的身体构造是否适合短跑项目的特点。
一般来说,身材匀称、肌肉发达、腿长臂短的学生更适合从事短跑项目,因此在选材时要注意选择身体构造适合的学生进行培养。
3. 潜在能力二、实施建议1. 基础训练在初中阶段,要想在短跑项目上取得优异成绩,必须要进行系统的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是短跑项目的重要环节,它对于提高选手的速度、爆发力和耐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基础训练阶段,可以通过短跑训练、爬坡训练、跳远训练等方式,全面提高选手的身体素质,为后续的专项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专项训练在基础训练阶段完成之后,就需要进行专项训练。
专项训练是为了提高选手在短跑项目上的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
在专项训练中,可以通过短跑姿势训练、起跑训练、终点冲刺训练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提高选手的短跑能力。
还可以通过模拟比赛、对抗训练等方式,提高选手的比赛经验和应变能力。
3. 心理训练除了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外,心理素质对于短跑选手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在实施建议中,还需要注重选手的心理训练。
通过情绪调节、压力应对等方式,培养选手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在比赛中的心理素质和稳定性。
总结:初中短跑项目“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至于:选手的选材和训练方法至关重要。
初中短跑“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短跑是田径运动中的一项重要项目,也是学生体育课程中的必修内容。
对于初中生而言,通过参加短跑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更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帮助初中生选材和实施短跑训练,以下是一些建议。
一、选材策略1.身体条件选择短跑选手时,首先要考虑其身体条件。
短跑是一项爆发力和速度为主的项目,选手需要具备较强的爆发力和敏捷性。
身体条件好的学生更适合选择短跑项目。
2.技术特点短跑需要选手的爆发力和速度表现,但也需要良好的技术。
选手应该具备正确的起跑姿势和节奏感,能够灵活运用助跑、转身和终点冲刺等技巧,把握好每一步的力度和频率。
有一定运动经验和良好的技术基础的学生更适合选择短跑项目。
3.心理素质短跑是一项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和应对压力的项目。
选手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应对比赛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心理素质强、自信心高的学生更适合选择短跑项目。
二、实施建议1.基础训练短跑项目对身体的基本素质要求较高,因此需要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
包括有氧运动,比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
还可以进行力量训练,例如做俯卧撑、仰卧起坐和深蹲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基础训练可以在体育课、课后时间或假期进行,通过逐步增加训练量和强度,帮助学生适应短跑训练的需求。
2.技术训练短跑技术训练是提高短跑成绩的关键。
首先要进行起跑姿势训练,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起跑姿势和动作。
还应该进行助跑训练,包括加速度的控制和步频的调整。
还可以进行转身和终点冲刺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灵活性和速度。
技术训练可以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都要有具体的训练目标和训练计划。
3.竞赛准备短跑项目除了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外,还需要学生正确的心理准备和应对竞赛的策略。
在比赛前的准备中,可以进行心理训练,例如通过放松练习和自我暗示等方式,帮助学生保持冷静和自信。
在比赛中,选手也要注意调整策略,比如抓住机会进行超越、控制节奏等。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材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拔和基础训练——选材篇威宁四中罗方1、早期选好苗子是田径出精品的重要保障1.1 得田径者得天下。
凡称得上世界体育强国的都是田径强国。
在国内体育界,“人种论”的观念由来已久。
认为亚洲黄种人要在田径短、跨、跳项目上超越黑人运动员是“不可逾越”的。
这种偏见长期束缚我国田径教练员的聪明才智,是阻碍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桎梏。
建国六十年来的事实证明,我国田径运动员在建国以来的不同时期,在男子100米、110米栏、男女跳高、三级跳远,女子铅球及中长跑、竞走等项目上多次达到并超过世界水平。
在上述涵盖田径跑、跳、投的项群中,曾在奥运会上披金摘银,涌现出众多田径明星。
特别是近几年刘翔的杰出表现,更有理由让我们不要为黄种人而悲观。
1.2 历史证明,只要我们把握项目特征,深入研究它的技术特点,深入挖掘适应项目特征和技术特点的优秀后备人才,潜心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训练理念,优秀田径人才的涌现是水到渠成的。
1.3 当今世界田径已进入高体能、高智能、高科技的“三高”境地。
这“三高”的第一突破点就是选材。
田径运动与其它竞技项目不同的是,它是展示个人高体能、高技术能力的项目。
技术动作的优劣所产生的成百上千次的重复给田径运动带来多姿多彩的魅力。
以运动员几乎耗尽体能的付出,向更快、更高、更强的境地发展。
它集中了现代竞技体育所必须的速度、力量、灵敏、协凋、弹跳等素质。
而人类的这些运动素质必须符合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的原则。
遵照“用进废退”的生物学宗旨,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改造。
所以说,对于田径运动项目特征的认识是无止境的,运动水平的提高也是无止境的。
鉴于遗传因子的生物学改造,在当今科学技术条件下还很难实现,但我们已经摸索出项目特征所必须具备的个体生物学强者在少儿时的症状和生理、生化范畴的依据。
依照这些科学的依据和经验,我们可以精选出优秀的后备人才进行早期系统训练和培养。
2、青少年选材的特点和方法2.1 田径运动员的选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多年的身体形态、机能测试和训练时间的积累和考察,获得第一手实践数据,遵照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理机能与运动能力统一的运动训练学理念,按照项目的特征,筛选出符合本项目特征的生物学强者,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小学生田径运动员的选拔方法小学生田径运动员的选拔方法中长跑运动员的选材(一)身体形态在中长跑运动员的选材上要选择身体形态“瘦”形者,身体匀称、腿长、体轻、骨盆小、胸围大,膝、踝关节围度小,跟踺明显,足弓较大者。
男运动员预测身高在155cm左右,女运动员预测身高在145cm左右为佳。
(二)生理机能在选择运动员时还要注意其心肺功能指标。
我们可用简单的方法对运动员的心肺功能进行测验。
1.测运动员安静时的脉搏;2.负荷后的即时脉搏;3.负荷后3~5分钟脉搏。
以即时脉搏较低和脉搏回降较快者为优。
(三)心理素质中长跑运动员不仅要有超人的心肺功能,同时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因此,选材时要相应考虑那些性格活跃而又沉着,有吃苦的毅力和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应变能力的运动员。
(四)动作技术技术方面着重观察运动员自然跑的技术,跑动中动作自如,后蹬快速有力,节奏明节,富有弹性的运动员。
短跑运动员的选材1.高矮的权衡短跑分100m,200m,400m三个项目,由于跑的距离不同,对运动员身体形态的要求应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100m为主项的运动员身材的高矮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在1.60mz左右就行。
虽然运动员的身高和步长是成正比的,身材越高,步长越大,但由于身材矮小的运动员往往具备肌肉粗壮有力,爆发力强,反应灵敏,频率快等特点,因此,对短跑运动员(特别是以100m为主项的运动员)的选材时,既要注意身高,但也不应单纯追求身高,否则会把一些赋有短跑才能的身材不高的运动员拒之门外,埋没人才。
当然,身材矮小的运动员要想在短跑中取得优异成绩,必须采用提高步频的办法来弥补步长的不足,而步频愈快,单位时间肌肉收缩的次数增加,从而加大了肌肉工作的强度,体能的消耗也较多,这样速度就不容易保持,所以对以200m和400m为主项的运动员的选材,身高的因素是不能不加以考虑的.因为身材较高的运动员可以用较大的步幅和较低的步频来获得和保持速度,从而减低了肌肉工作的强度,节约了体能的消耗。
初中短跑“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初中短跑是田径项目中的一项重要比赛项目,对于运动员的爆发力、速度、反应能力、协调性等多个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因此,选材和实施的技巧非常关键,下面是几点建议。
一、选材1.体格条件初中生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体各项素质的发展不够平衡。
短跑选手必须具备高度的爆发力和灵敏的反应能力,因此需选择体形矫健、身体素质较好、肌肉健壮、肌肉组织分布合理的学生,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双腿的长度比例,双腿长度不对称会影响走姿和走跑的速度效率。
2.兴趣爱好对于学校田径队的短跑项目,选材不仅仅要看体格条件,还要看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对于此项目感兴趣的学生,才能够在训练中保持高度的积极性,投入精力进行训练。
3.心理素质短跑是一个需要持续高度紧张和集中注意力的运动项目,与其他竞技项目相比,竞技气氛更加紧张,所以需要选材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心理承受能力的学生。
二、实施1.步频与步距的掌握短跑项目的核心要素就是步频与步距的掌握,初中学生在进行短跑训练时,要注意步频的快慢和步伐的长度,坚持跑步时后脚跟着地,整齐有力,保证跑步时肢体协调、步伐稳健、节奏一致。
2.提高爆发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较难在短时间内提高肌肉的爆发力,但是可以通过氧耗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适应性和爆发力。
比如,进行阻力训练,如带重量进行爆发式起跑训练等,从而提高短跑起跑的爆发力。
3.进行年龄适宜的训练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发育程度不同,因此进行训练时,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年龄适宜的训练,不能一味追求训练的效果,而忽略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身体发育。
总之,初中短跑的选材和实施是一个综合运用体育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多种科学的知识和技巧的过程,需要教练员根据学生的情况,量身定制训练计划,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去指导学生进行训练,以使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技巧、提高能力、取得成就。
如何做好少年运动员的选材和全面训练-文档如何做好少年运动员的选材和全面训练随着世界举重运动的不断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不论是国际级比赛,还是现在的国内各种举重比赛竞争都非常激烈。
我国举重竞技水平要想世界上保持的领先地位,需要一批优秀的运动员和极具天赋的举重苗子。
我们作为基层的举重训练基地就是选拔优秀苗子,训练好他们举重的基本技术,及时向上级举重队输送。
一个优秀的举重运动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外,还要具备扎实、全面的抓举、挺举基本技术,同时,还要很好的速度。
根据我们学校举重基地这几年来对少年运动员举重训练情况和我个人的体会就如何搞好少年运动员的选材和全面训练提出看法。
一、基本情况:我们现在这个训练基地省级举重训练基地,我们有比较强的教练队伍,有两名举重专业教练,我们的训练模式是体、校结合。
我们训练的运动员的年龄都是10--15岁之间,正处于基础训练阶段,他们来自全市各个区县学校。
我们到各个学校去挑选出来适合参加举重训练的苗子,他们都是没有进行过举重基础训练的。
我们的举重运动员是分成了基本训练队和专业训练队,基本训练队主要是对举重项目的推广和宣传,专业训练队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提高成绩,扩大我们特色学校的影响力。
二、指导思想: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基础训练,重点是狠抓抓举、挺举基本技术动作,要求要专业化、规范化,全面发展上肢、下肢和腰腹三大部位的力量,要做到循序渐进,稳步提高,在训练中不断地总结发展少年举重运动员全面发展的训练方法,完善训练计划。
三、训练效果:我们训练基地做好了打好基础和向上级输送。
我们这个训练阶段就是为了运动员有更好的发展和取得很好的成绩打下牢固的技术基础和各种力量素质基础,在全面提高抓举、挺举的训练原则指导下,他们经过几年的系统训练,全面提高各种力量,形成了较规范的抓举、挺举技术动作,在没有强化专项训练的情况下,专项成绩也有了较快的提高。
我们每年都会输送举重苗子进入省举重队及院校,他们的潜力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大众体育2021年4月SPORT LEISURE MASS SPORTS49竞技与训练能不能成为一名好的运动员,体能是关键因素。
但体能训练必须依靠于日常训练的积累,这也突显出早期训练对运动员们的重要性。
早期选拔可以帮助孩子们早早的发现自己的运动天赋,更早的开启他们的训练,帮助他们更好的发挥他们的运动天赋,对孩子们的成长和职业选择都是十分有帮助的。
1 体能的重要性体能是运动员们的基本运动素养,运动员们的所有运动都必须基于体能,要不然高负荷高强度的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中的竞争压力会把运动员们压垮。
所以,我们要更加重视体能的训练和培养。
但运动员的体能也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既有先天长辈们的遗传又有后天高强度的训练,这是两项关键因素,除此之外,运动环境、竞争压力、以及教练们的悉心指导对运动员的培养也十分重要。
所以,对田径运动员进行早期的选拔,让他们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接触这些运动训练,对他们体能的培养与锻炼十分的有有好处。
再加上先天的一些优势和后期教练对体能训练的技巧指导,不会让我们的运动员从体能上就不占优势。
我们都知道由于环境因素和饮食习惯的影响,外国人的身高和体格都要比我们好一些,所以,早早地发现自身的运动优势与锻炼,才能为我们体育界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为国争光,为国效力。
2 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拔形式与标准对于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拔,会根据其长短的类型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
对于中长跑运动员,我们对其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的要求十分的高,中长跑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必须达到身体匀称、体态轻盈、胸围大但是盆骨小,除此之外膝、踝关节的围度还要小,对足弓的要求还要大;身高方面对其的要求是较高并且还要有长的更高的趋势。
从生理机能上心肺功能要选择回降速度快的,可以承受住更高负荷的运动强度。
除此之外,心理素质和动作技术都是择优录取;因为在运动场上对心里素质的要求十分的高,不少运动员因为心里素质的原因其在运动场上的成绩要远低于平时训练的成绩,更有甚者,一些运动员由于心理素质不好,直接在赛场上晕倒。
在田径运动快速发展的今天,要想缩短我国与世界短跑运动水平的差距,表现坚持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的原则。
科学选材,是体育运动科学训练工作的基础,也是决定未来发展的关键。
早期发现对短跑具有发展潜力天赋的优秀的人才,可以说训练成功了一半。
一、选好体育后备苗子(一)运动员选材的基本概念所谓运动员选材,就是根据运动项目特点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把那些适合某个项目,并且有发展前途的少年儿童通过客观指标的测试,全面综合评价和预测,把先天条件优越的少年儿童从小挑选出来,加以系统训练及培养,最终创造优异成绩。
随着科学训练方法手段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科学选材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运动员天生资质,可以保证运动员多年的系统训练,为创造优异成绩打下良好基础。
对于少年儿童的选材,田麦久提出了少年儿童训练的指导目标,既少年儿童参加训练选手未来发展的目标,认为:应选拔具有较高运动天赋及巨大竞技潜力、更有可能经过多年系统训练被培养成符合优秀选手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特征的少年儿童加以专门的培养。
(二)身体形态的选择1.合适的身高,短跑运动员所应具备的条件。
短跑运动员预测,身高男子1.75~1.80m,女子1.67~1.73m均为理想身高。
2.身体比例好比身高更重要。
短跑运动员要求下肢长且小腿比大腿长,跟腱比踝围长2cm以上,足和足趾相应短些,足弓较明显。
3.短跑运动员的双腿十分重要。
“罗圈腿”和“X”型均不适宜,让其快跑有明显的内外“八”字脚及膝关节左右摇摆,平底足等均不是理想苗子。
(三)身体素质和机能的选优短跑运动员素质方面最重要的是速度、爆发力和协调性。
(1)频率要求。
用坐姿脚踏频率或做原地高抬腿,坐姿5S达50次以上较为理想。
(2)计行进间60m跑成绩。
12岁未经训练原始材料,成绩达8.4S以内较好。
(3)反应速度的考察。
以听枪声或击掌声观其反应速度,如原地站立或蹲踞、或途中跑中听信号突然起动,特别是途中跑听信号突然起动并加速跑一段。
中学跨栏跑运动员的选材与训练方法
中学跨栏跑是一项需要高度协调性、速度和爆发力的田径运动项目。
为了选拔出适合参加跨栏跑的中学生,并进行有效的训练,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和方法。
中学生的选材应该注重考察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跑步能力。
身体素质方面,适合跨栏跑的学生应该具备较好的身高、体重比例,以及较强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跑步能力方面,学生需要有较好的速度和爆发力,同时具备较强的耐力和忍耐力,以应对长时间的训练和比赛。
中学生的跨栏跑训练应该包括多种训练方法。
首先是基础训练,包括跑步训练、体能训练和灵活性训练。
跑步训练可以包括短跑、中跑和长跑,以提高学生的速度和耐力。
体能训练可以包括力量训练和核心稳定性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爆发力和稳定性。
灵活性训练可以包括拉伸训练和关节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柔韧性和关节活动度。
还可以进行一些特殊训练,如跨栏训练和技术训练。
跨栏训练可以包括跨栏高度逐渐增加、速度逐渐提高的训练,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跨栏能力。
技术训练可以包括正确的起跑姿势、正确的跨栏姿势和正确的落地姿势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
中学生的跨栏跑训练应该注重科学的训练计划和合理的安排。
训练计划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目标制定,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训练安排应该均衡分配各项训练内容,避免过度训练和伤病的发生。
训练中应该注意学生的心理和营养需要,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合理的饮食安排,以保证学生在训练中的积极性和体能状态。
中学跨栏跑运动员的选材与训练应该注重考察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跑步能力,并进行多种训练方法和科学的训练计划,以培养出优秀的中学跨栏跑选手。
初中短跑“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初中短跑是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项目。
作为短跑,它的特点是速度快、力量强、技术要求高,因此选手的选材非常重要。
在选材和实施方面,我们提出以下“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一、选材方面1.身体条件首先要考虑的是选手的身体条件。
选手应该有较好的体格,如肌肉发达、肢体协调等。
这样对短跑的技术实施比较有利。
2.三大素质其次要考虑的是选手的三大素质——速度、力量和耐力。
速度是短跑最重要的素质,力量和耐力也很重要。
因此,选手应该有好的速度、力量和耐力素质。
3.跑步技术最后要考虑的是选手的跑步技术。
跑步技术对短跑项目影响特别大,因此选手的跑步技术要较好。
专业的跑步技巧包括起始姿势、起跑步法、加速方式等。
二、实施方面1.启蒙阶段在初中短跑的启蒙阶段,应该注重培养选手的基本素质,包括力量、速度和耐力。
同时,还要帮助选手掌握跑步的基本技巧和起始姿势、起跑步法、加速方式等。
2.提高阶段在初中短跑的提高阶段,应该注重提高选手的技术和竞技水平。
要安排合理的训练计划,包括灵活性训练、力量训练、跑步技术训练、节奏和速度训练等。
3.比赛阶段在比赛阶段,选手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状态和表现。
教练需要关注选手的心理状态、身体状态以及能力水平,并对选手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
三、注意事项1.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在训练中一定要合理安排训练计划,确保训练科学有效。
要注意训练的量与质的控制,避免过度训练。
2.注意选手的饮食和休息选手的饮食和休息也非常重要。
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和营养的充足,确保身体的健康和机能的良好。
3.注意训练的安全和保护在训练中要注意选手的安全和保护。
要避免选手受伤和过度疲劳,同时要注意保护选手的关键部位,如膝关节、肩关节等。
要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措施,确保训练的安全性。
总体来说,初中短跑的“三步走”选材与实施建议是:合理选材、科学实施、注重注意事项。
42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材与早期训练刘红改 定州市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摘要:现如今我国体育领域的科学发展模式越来越规范,包括对于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材,科学的运动员选材对于我国的体育运动越来越重要,选材的正确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后面的训练发展是否顺利,以及是否能够具有很高的效率。
因此,本文就对于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材与早期训练模式做以分析。
关键词:青少年;田径运动员;选材;早期训练现如今各大高校都会设定体育院系,第一是为了帮助那些文化基础的学生能够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其次是想招取那些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还具有一定体能的学生,以方便以后能够更准确的培养和筛选,这就是一种非常科学的选材,要保证体育运动员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因此才会保证科学选材的有效实行,所以说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是非常重要的。
一、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材(一)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发育程度的鉴别每个孩子的骨骼发育可能都不一样,且运动员最主要关注的就是骨龄的生长,对于不同青少年的骨龄生长的不同阶段,要对此进行不同的分析,青少年田径运动员主要包括三个生活年跨过四个骨龄年、两个及以下生活年跨过四个骨龄年、四个生活年跨过四个及以下骨龄年集中类型。
(二)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心理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对心理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这将影响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所以要了解田径运动员的心理,在运动员们练习的闲暇时间要一个个的了解运动员们的心理,在比赛前,也需要给运动员们做心理工作,让青少年注意力集中,不在浮躁,相信自己。
毕竟在青少年的发育过程中,有的青少年个性突出,训练过程中和比赛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干扰,这就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导致训练、比赛结果不尽人意。
(三)青少年的兴趣爱好“人一生中,必须有一样,不以此谋生的工作!”,我猜这就是兴趣爱好吧。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勇往直前,青少年对于一件事物有一定的爱好,在学习锻炼的过程中才不会感觉到累,而是开心,这样便会更容易达到成功。
高职院校业余田径运动员的选材与训练分析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形式,培养着大量的实用型人才。
在学校中,除了课程学习外,学生们也会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体育运动。
田径运动是一项受到许多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同时也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和竞技性的运动项目。
本文将从高职院校业余田径运动员的选材与训练两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选材分析1.身体素质田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选择的首要条件。
通常来说,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更容易成为优秀的田径运动员。
在高职院校中,身高、体重、肌肉力量、爆发力和耐力等是衡量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身高在1.70米以上,体重在55公斤以上,有一定的肌肉力量和良好的爆发力、耐力的学生更容易成为田径运动员的潜在人选。
2.运动能力除了身体素质外,学生的运动能力也是衡量选材的重要因素。
田径运动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协调性、灵活性和速度等运动能力。
在选材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运动测试,如跑步、跳远、跳高等项目,以此来评估学生的运动能力,从而选拔出具备田径运动潜力的学生。
3.意志品质田径运动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断努力的运动项目,需要运动员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选材过程中,学校也可以通过面试或心理测试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从而选拔出具备坚强意志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
二、训练分析1.基础训练在田径运动训练中,基础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学生需要通过长期坚持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为日后的专项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础训练主要包括体能训练、速度训练、力量训练等内容,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基础训练计划,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动能力。
2.专项训练在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基础训练后,可以逐步进行专项训练。
专项训练是针对田径运动项目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包括短跑、中跑、长跑、跳远、跳高、投掷等项目的专项训练。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为学生设计相应的专项训练计划,帮助他们逐步提高在特定项目上的技术水平和比赛成绩。
中小学田径运动员选材(一)身体形态短跑运动员的形态外观一般是中等或以上身材,肌肉发达且成束形,皮下脂肪较少;下肢较长,大腿比小腿稍短;踝围细,跟踺长且扁平、清晰;脚趾齐且较短,趾关节较坚固。
根据短跑技术对身体形态的要求,提出以下指标。
1、身高对短跑成绩没有实质性影响,不同身高的运动员在短跑中均能取得好成绩。
但从总体看,高水平的运动员大多是身材较高者。
根据国内外资料,《田径教学训练大纲》提出以下身高标准:男子100米、200米运动员为1755厘米,男子400米运动员为1805厘米;女子100米、200米运动员为1655厘米,女子400米运动员为1705厘米,并对各阶段选材应达到的身高提出了相应要求。
对有特殊才能的矮个子运动员也不可忽视。
2、比大小腿长[大腿长/(小腿长足高)100] 大腿相对较短,能使跑时支撑阶段重心前移速度较快,大小腿折叠前摆快而省力。
小腿较长者,在角速度相同情况下,“扒地”速度较快,有利于完成支撑缓冲动作及缩短支撑时间。
因此大小腿长的比值应力求小些,要求≤100%,最好≤95%。
3、比踝围(踝围/跟腱长100)与比跟腱长[跟腱长/(小腿+足高)100] 踝围较细、跟腱较长者,小腿肌力较大,速度力量好。
因此,比踝围应力求小些(≤100%,最好≤95%);比跟腱长应力求大些(≥50%,最好≥55%)。
(二)生理机能短跑项目运动时间短、强度大、单位时间内能量消耗多,要求运动员身体健康而强壮,并有较强的心肺功能和无氧代谢能力。
血色素男子12、0~14、0克以上,女子10、5~12、5克以上,比肺活量≥75,台阶指数105~115。
(三)成绩动态及运动素质1、成绩动态分析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运动经历发现,他们大多在13~18岁开始专项训练,达到最佳成绩的年龄为男子25~26岁、女子23~25岁,达到最佳成绩需用8~9年的训练,而且起始成绩都较高。
早期短跑成绩与进展速度反映了先天赋予的快跑能力和短跑潜力,是短跑运动员选材中直觉而客观的一个重要因素。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拔和基础训练——选材篇在第十一届全运会期间,总书记向全国体育界发出了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号召,是党和国家赋予全国体育人的艰巨使命。
2008年奥运会上我国的金牌和奖牌总数跻身世界前列,但田径项目一金未获,离体育强国还有很大差距。
使我们田径人心里愧疚和自责。
如何尽快将田径部分强项跻身世界前三甲,是确立我国体育强国地位的重要标志。
加速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是田径打翻身仗的第一场战役。
笔者从事青少年田径训练和研究三十多年,本文通过收集国外田径运动的信息,结合我国青少年田径训练现状及本人的训练实践,对如何加快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做一探讨,仅提供全国田径同行参考。
1、早期选好苗子是田径出精品的重要保障1.1 得田径者得天下。
凡称得上世界体育强国的都是田径强国。
在国体育界,“人种论”的观念由来已久。
认为亚洲黄种人要在田径短、跨、跳项目上超越黑人运动员是“不可逾越”的。
这种偏见长期束缚我国田径教练员的聪明才智,是阻碍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桎梏。
建国六十年来的事实证明,我国田径运动员在建国以来的不同时期,在男子100米、110米栏、男女跳高、三级跳远,女子铅球及中长跑、竞走等项目上多次达到并超过世界水平。
在上述涵盖田径跑、跳、投的项群中,曾在奥运会上披金摘银,涌现出众多田径明星。
特别是近几年翔的杰出表现,更有理由让我们不要为黄种人而悲观。
1.2 历史证明,只要我们把握项目特征,深入研究它的技术特点,深入挖掘适应项目特征和技术特点的优秀后备人才,潜心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训练理念,优秀田径人才的涌现是水到渠成的。
1.3 当今世界田径已进入高体能、高智能、高科技的“三高”境地。
这“三高”的第一突破点就是选材。
田径运动与其它竞技项目不同的是,它是展示个人高体能、高技术能力的项目。
技术动作的优劣所产生的成百上千次的重复给田径运动带来多姿多彩的魅力。
以运动员几乎耗尽体能的付出,向更快、更高、更强的境地发展。
它集中了现付竞技体育所必须的速度、力量、灵敏、协凋、弹跳等素质。
而人类的这些运动素质必须符合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的原则。
遵照“用进废退”的生物学宗旨,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改造。
所以说,对于田径运动项目特征的认识是无止境的,运动水平的提高也是无止境的。
鉴于遗传因子的生物学改造,在当今科学技术条件下还很难实现,但我们已经摸索出项目特征所必须具备的个体生物学强者在少儿时的症状和生理、生化畴的依据。
依照这些科学的依据和经验,我们可以精选出优秀的后备人才进行早期系统训练和培养。
2、少年儿童选材的特点和方法2.1 田径运动员的选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多年的身体形态、机能测试和训练时间的积累和考察,获得第一手实践数据,遵照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理机能与运动能力统一的运动训练学理念,按照项目的特征,筛选出符合本项目特征的生物学强者,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教练员的实践过程,就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在实践和积累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感性走向理性,才能出精品。
表一就是文俊同学从十二岁起启蒙训练至达到110米栏国际健将水平时选材、训练过程的数据(见5页)。
2.2 田径运动员的原始选材阶段起于10岁至11岁。
在这档年龄阶段男女儿童都处于第二青春期前。
肢体变化、机能能力及脏器官功能都处于相对稳定阶段,不具备田径运动员所必须的速度、力量和耐力水平。
该年龄段的最佳训练方法是通过运动性、趣味性游戏,球类活动、游泳等以有氧运动为主的肌体灵活性、协凋性、诱导性的活动容,提高他们的肌体运动能力和心肺功能,不断完善少儿的身体全面健康水平。
从而进一步观察这些小孩的柔韧性、协调性、完成动作的灵敏度和反应速度。
因为所有田径项目都需要爆发力、位移速度和灵敏度。
从中发现天赋,挑选出生物学强者进行田径初级训练。
让孩子们去动,为了生活而动,而不是为了某一个项目。
2.3 选材第二阶段是11岁至12岁。
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正处于第二青春发育的萌芽状态,孩子们的骨骼、神经肌肉系统、脏心肺系统蠢蠢欲动,是田径各项目建立速度、灵敏、协调、柔韧和提高心肺功能的敏感期。
对他们进行跑、跨、跳、投的全面趣味性训练,发现他们的天赋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频率和灵敏协调能力。
2.4 12岁至15岁是选材的第三阶段,第二青春期发育旺盛阶段。
中国儿童的女孩要比男孩提早一个年龄段。
是骨骼、神经肌肉、脏心肺功能及运动能力的突发期。
每年身高的增长男孩在8至10厘米,女孩在5至7厘米。
随着身高见长,神经肌肉、脏器官、力量、耐力及运动能力迅速增长,每年的身体素质水平和专项成绩也快速递增。
是掌握技术技能,建立动力结构定型的敏感期。
在这一阶段,掌握正确的技术是第一位的,其次是提高速度、灵敏、力量、柔韧等全面素质水平,提高体能储备。
2.5 第四阶段16至17岁,第二青春发育晚期(稳定期)。
骨骼处于生长结束阶段,身高增长趋缓,每年仅两公分左右,但分泌及神经肌肉发育旺盛,雄性激素和力量增长明显加快,动作的分辨能力和机械化程度提高,是速度、力量、耐力增长的敏感期,专项成绩提高较快。
2.6 教练员必须把握青少年运动员各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不失时机地捕捉人体生长发育和机能增长的突破点,融入田径各项目技术技能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方法,重点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技术和生理机能,全面发展运动员的体能,为专项成绩的突破打好坚实的基础。
需要提醒教练员注意的是,在考量少年田径运动员众多的体型、体能和生理生化指标中,必须突出项目特征所特定的一至二项指标。
如短、跨运动员必须具备强大的肌肉爆发力和持续收缩能力。
中长跑运动员要具备强大的心肺功能、轻盈的体型。
跳跃运动员能在最短的时间完成爆发性的一跳。
投掷项目运动员要具备强大的快速力量和最大力量。
如果我们选拔的少年最关键的一项指标不突出,就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田径运动员。
朱建华的最大特点就是快速助跑,快速起跳。
翔的最大特点是节奏感强,脚踝点击地面的速度快,这是直道栏项目快速过栏及栏间三步快频率的重要素质。
女子铅球运动员黄志红的最大特点是最后出手速度快。
2.7 田径运动员又是一项“天赋”运动,在生物学意义上说,有多少天赋,就有多少运动成绩。
运动员的机体是由亲付遗传得来的,遗传得来的机体具有很大比例的先天因素。
如身高、神经肌肉类型,最大吸氧量,最大脉搏频率,血乳酸浓度以及红、白肌纤维比例等的遗传度都很高。
就连人体足踝关节型状和功能的遗传度也相当高。
足踝关节是短、跨、跳运动员的制胜关节,足弓要高,足背要厚实,脚趾短而排列紧凑跟腱长而强劲,这样的足踝支撑和扒地力量强,足踝的支撑爆发力对短、跨、跳运动员的最后用力起着制胜作用。
它的优劣后天很难改造。
在观察少年儿童自然跑的过程中,要选拔那些脚蹬离地面时犹如踏上滚烫的铁板迅速离开的少年,这种快速蹬离的能力是很难培养的。
一名优秀田径运动员必须拥有一对强大的足踝。
优秀短跑运动员的单脚蹬离时间为0.08秒,一般等级运动员为0.11—0.13秒。
普通人为0.14—0.16秒。
但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勤能补拙”,经过科学刻苦的训练,对先天所带来的缺憾,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
耳、目是人体最重要的感官,我们在评价一位少儿的聪颖程度时往往用“耳聪目明”来比喻,田径运动员的天赋可以从他们的目光中表现出来,那就是眼球转动灵敏,目光炯炯,坚毅,对外界的反应快,判断能力强,时空感悟好。
3、田径各项群选材要素3.1 综上所述,我们基本了解田径各项目的特征和技术特点。
根据这些特征,我们要在数以千万计的少儿中间挑选出符合项目特征的孩子从事早期训练,真可谓大海捞针。
有时候往往众多教练同时看中一个孩子,但几年后却没有练出来这就需要教练的慧眼,是科学和经验的结合。
下面就重点阐述田径各项群运动员的选材模式特征和少年时的初选要求。
少年初选年龄男为12岁,女为11岁,第二性征发育表象O—Ⅰº。
3.2 优秀短跨运动员的模式特征表二具有身高而匀称,下肢较长,膝关节和踝关节围度小,跟腱长而清晰,爆发力出众,步频快,反应敏捷,动作协调弹跳好,关节灵活柔韧好,心肺功能较好,肺活量相对大,有氧付能力强,跑的动作自然、合理,步幅开阔,向前性好,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均衡,心理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在激烈竞争中求胜欲望强烈。
3.3 优秀跳跃运动员的模式特征表三具有较理想的身高优势,体型高挑,比例匀称。
跳高运动员下肢长,重心高,具有弹性的肌肉爆发力,位移速度快,灵敏节奏性强。
身体腾空后的自控和平衡能力好。
具有坚毅的心态和沉稳的心理应对能力。
撑杆跳高运动员更应具有跳远运动员的能力,体操、杂技运动员的协调、灵敏和空中控制身体平衡感觉的能力。
3.4 优秀投掷运动员的模式特征表四具有身材高大,指距大于身高,肩宽体壮,爆发力强,加速能力好。
最大力量强,动作放松、协调,神经类型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突出。
善于动脑,接受能力好,在比赛中抗干扰能力强,关键时刻出手速度快,具有较强的全身协调能力,技术合理,自控能力强。
3.5 优秀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模式特征表五耐力跑运动员对身材的总体要四肢匀称,关节力量和柔韧性具佳,体型轻盈,心肺功能上乘,耐力素质超群,能承受较大强度的耐力训练。
脚踝的支撑能力强,跑的动作协调、放松,实效性高,抗疲劳能力强,意志品质顽强,具有灵活而稳定的神经类型。
4、在田径运动员选材上应避免“按图索骥”,机械地用尺来丈量上、下比例,去追求各项比值的最优水平,关键是按照各项目的技术特点,找准项目特征的突破口,不拘一格地去发现人才,发觉天赋,发展运动员在的运动潜能。
如短跑、跨栏运动员的第一要素是爆发力,其次才是身高腿长。
耐力项目运动员应具备较强的心肺功能和轻盈的体型,跳跃运动员的关键技术是快速有力的一跳。
同时要掌握以下几个大的方向:按项目的要求,身体比例恰当,健康水平高,脏功能好,体力恢复快,神经肌肉反应快,智力超群,肌肉爆发力强,动作位移速度快,各关节柔韧性、协调性好。
经过系统训练后身体素质指标及专项成绩提高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