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量与评价
- 格式:doc
- 大小:4.49 MB
- 文档页数:5
体育测量与评价体育测量评价是对体育范畴内的现象(身体综合能力)及其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方法学范畴。
体育测量评价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学科门类。
体育测量评价是一个系统,测量、评价和反馈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子系统。
体育评价的目标任务是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通过科学分析做出价值判断;反馈的目标任务则是应用体育评价信息进行调控。
由此可见,测量时基础、是前提;评价是结果、是目的;反馈是调整、是控制。
体育测量评价的意义:(1)有利于体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正确性;(2)推进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3)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促进体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4)强化学生评价的理念,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体育评价的功能:(1)导向功能:体育评价具有指引方向的功能;(2)监督检查功能:社会各界要了解、考察学校体育的发展状况;(3)激励功能;(4)筛选择优功能;(5)诊断改进功能。
体育测量是指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
为了某种测量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测量构成的系统成为测验。
测量的要素:(1)待测属性或特征;(2)法则;(3)数字符号。
所谓测量量表是指所获得数据属性的表述规则。
(1)名称量表:名称量表又称定类量表或分类量表;(2)有序量表:它含有实数列的第一个特性——有序性。
这种量表比名称量表稍精确些,它不仅将事物及属性分类,而且还在此基础上根据某一标准将其分为若干等级或进行有序排列,但该量表只能定性不能定量;(3)等距量表:等距量表亦称定距量表,它含有实数列的第一和第二两个特征,即有序性和距离。
这种量表的数字按等级排列,而且其间距是相等的,所以它能反映事物的属性或特征的差异大小程度;(4)比例量表:它含有实数列的全部特征,可以表示两个事物特性的差异程度,而且也可以说明它们之间的比率。
测量误差,是指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产生效应,所引起的观测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一、名词解释1、体育测量是指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
2、体育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体育测量结果,并赋予其价值或意义的过程。
3、内容有效性是指测量内容与拟测属性的一致性程度。
4、相合有效性是指运用一种测量手段所获得的测量结果与一个已被证明有效效标的相关程度。
5、成套测验:有多项指标来测定某个同一机能领域的测验,称为成套测验,又称为组合测验或系列测验等。
6、体型:从体质人类学角度而言,将人体在某个阶段由于受体制遗传性体质、营养、环境或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身体体型特征称为体型。
7、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各部分在空间的相对位置,也有学者定义为,姿势是指人的四肢、头、躯干的相对关系,它反映了人体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各组织器官的力学关系。
8、体格测量是指对人体整体及各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量度所进行的测量。
9、定量负荷试验:令受试者承受一定的定量负荷后,根据恢复期的脉率、血压等生理指标的不同变化,评定受试者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的机能测验,统称为定量负荷试验。
10、最大力量是指人体或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在工作时克服最大阻力的能力。
11、客观性是间接衡量第Ⅰ过程中测量误差(测试者误差)大小的一种量度。
二、简答1、简述测量的三要素答:⑴、待测属性或特征⑵、法则⑶、数字符号2、简述体育测验的类型并举例说明答:(1)、按测试者人数分类①单个测试者的测验,如身高、体重②多个测试者的测验,如体操比赛中,六个裁判员同时对某个运动员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以剩下的四个分数的平均分作为最后的得分,最后的得分就是运动员的测验值。
(2)、按重复测量次数分类①频数等于1的测验,如测量某人100米跑的成绩,一次测量就完成了测验,该测验的频数为1②频数大于1的测验,如跳远比赛,通常有三次试跳(三次重复测量),三次测量的最大值作为测验值,即三次测量才完成了一次测验,该测验的频数为3。
体育测量与评价名词解释1.体育测量评价:对体育范畴内的现象(身体综合能力)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方法学范畴。
2.根据法则给事物赋予数量的过程。
(书)人们对某种客观事物数量化的确定。
(笔记)3.体育测量: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
4.测量量表:测量所获得数据属性的表述规则,用以表示测量结果的数字符号的性质和类型。
5.可靠性(信度):测验结果的一贯性、一致性、再现性、稳定性。
6.有效性(效度):测量的结果(成绩)真实地反映测量目的的程度。
7.体育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体育测量结果,并赋予起价值或意义的过程。
8.身体形态:指身体的概观性特征,包括器官的外形结构、体格、体型和姿势。
9.体格测量:对人体整体及各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量度所进行的测量。
是研究人体外部形态结构,生长发育水平等必不可少的方法手段。
10.体格评价:可直接用测量获得数据进行绝对值评价,也可把测量数据转换为指数来进行评价。
11.身体姿势:指身体各部分在空间的相对位置,也有学着定义为,姿势是指人的四肢、头、躯干的相关系,他反映了人体骨骼、肌肉、内部器官,神经系统等组织器官的力学关系。
12.靶心率:获得最佳效果并能确保安全的心率。
13.血压: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14.最大摄氧量:指人体的呼吸循环等机能达到最高水平时,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最大氧量。
15.身体素质(身体适应性):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及平衡性等机能的总称,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
16.运动能力: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并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大脑皮质主导下的不同肌肉的协调性。
17.心理健康:指人民对于环境及相互之间具有最高效率以及快乐的适应情况。
广义: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心理状态。
狭义: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为社会保持同步。
体育测量与评价名词解释体育测量——是指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
体育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体育测量结果,并赋予其价值或意义的过程。
PWC170机能试验——是指受试者在定量贝多芬心率为170次/min时的稳定状态下,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率。
根据功率的大小,评价心血管机能水平。
最大摄氧量——指人体呼吸循环等机能达到最高水平时,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最大氧量。
填空1、有效性可分为内容有效性,结构有效性,相合有效性,预测有效性。
2、有效性效标的确定方法:1专家法2总分法3正式比赛法3、体育评价的三种基本形式:1诊断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3终结性评价4、评价的类型:1相对评价2绝对评价3进步度评价5、常见的评价量表主要有两种:分值量表和等级量表6、形态测量,包括观察与计量两个过程,属于前者的有姿势的观测,属于后者的有身高、体重和胸围等指标的测量。
7、形态测量的测量点,大多是根据骨性标志来确定的。
而另外一些测量点,则是根据皮肤皱褶、皮肤特殊结构和肌性标志所确定的。
8、身体成分测量的方法:1皮褶厚度法2水下称重法3生物电阻抗法9、心肺功能的测量包括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呼吸系统的机能及最大摄氧量的测量。
10、心率的测量方法主要有脉搏触摸法、听诊法、心率遥测法、心电图记录法四种。
11、布兰奇心功指数的表达式:布兰奇心功指数=心率(收缩压+舒张压)/10012、耐力系数(克瓦斯公式)表达式:耐力系数=(心率X10)/脉压差13、体育测量评价研究的内容主要有理论、方法技术和实践三个部分。
判断1、项目的难易度,可用受试者在该项测验中的成功率表示,成功率越高,难度越小,当然也可用失败率表示,失败率越高,难度越大。
2、胸中点,是测量胸前后径的测点,也是测量胸围的测点。
3、肩峰点,测上肢长和肩宽时都要用到此点。
4、体格评价可直接用测量获得数据进行绝对值评价也可把测量数据转换为指数来进行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名词解释:1.体育测量与评价:是对体育范畴内的现象身体综合能力及其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
2.体育测量:是指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
3.测量误差:是指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产生效应,所引起的观测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4.测量量表:是指测量所获得数据属性的表述规则。
5.客观性的概念:客观性是间接衡量第一过程中测量误差(测试者误差)大小的一种量度。
客观性常见于一些主观评分类项目,如体操、武术、跳水、花样滑冰等等。
6.可靠性的概念:是间接衡量第二过程中测量误差(受试者误差)大小的一种量度。
7.有效性的概念:是指测量的结果(成绩)真实地反映测量目的的程度。
有效性包含两层意思:即测量结果与测量目的的一致性及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一个有效的测量,其结果不仅要与测量的目的相符,而且必须可靠,两者缺一不可。
21、校标:是目前大家公认的最能反映测量属性的客观标准。
项目的区分度:是指该项目的测量成绩能够区分受试者不同能力水平的程度。
8.体育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体育测量结果,并赋予其价值或意义的过程。
体格测量:是指对人体整体及各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量度所进行的测量。
9.体型:是对人体某个阶段形态结构及组成成分的描述。
10.速度素质: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11.动作速度是指人体完成某一单一动作或成套动作的快慢。
12.位移速度是指人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或移动单位距离的最短时间。
13.力量素质: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肌肉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14.素质:指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
15.柔韧素质: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
16.灵敏性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的条件下,快速、准确、协调地完成改变身体姿势、运动方向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17.协调能力是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和不同器官协同配合完成某一动作或技战术活动的能力。
18.平衡性是维持身体姿势的能力。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名词解释体育测量与评价是体育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它通过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和技术,以客观的方式量化、记录和评估体育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表现水平。
具体而言,体育测量与评价包括了一系列测量项目和评估方法,旨在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他们制定训练计划、提高竞技水平和预防运动伤害。
身体素质是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涵盖了个体的健康状况、身体结构、基础代谢率、运动机能能力等多个方面。
测量身体素质的常用方法包括身高、体重、体脂率、肌肉量、心肺功能等指标的测量。
这些指标能够帮助运动员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对于制定适宜的运动训练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根据身体脂肪率和肌肉量的测量结果,可以为运动员制定合理的饮食和锻炼计划,帮助他们提高体能水平和运动表现。
运动能力评估是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另一个主要内容。
它主要用来评估运动员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技术水平和运动能力。
常用的运动能力评估方法包括力量测试、爆发力测试、速度测试、敏捷性测试、灵活性测试、耐力测试等。
通过这些测试,教练员和运动员能够了解自己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例如,通过力量测试可以评估运动员的肌肉力量水平,从而决定训练计划中是否需要加入力量训练项目,以提高爆发力和运动表现。
体育测量与评价还涉及到运动技术评估。
运动技术评估主要用于评估和改善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术动作表现。
通过使用高速摄像机、动作分析软件和其他技术手段,可以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
例如,在游泳运动中,可以通过水下摄像机捕捉运动员的动作,并运用运动分析软件测量游泳速度、身体位置、手臂姿势等各种技术指标,从而帮助运动员改善游泳技术和提高速度。
需要注意的是,体育测量与评价并不仅仅限于运动员个体的评估,也包括对整个团队或群体的评估。
例如,在团体竞技项目中,对整个团队的协作能力、策略执行能力以及技战术水平的评估同样重要。
通过测量和评价整个团队的表现,教练员可以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和比赛策略,提高团队的整体竞争力。
体育测量与评价一、名词解释1、体育测量:是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
2、测验:为了某种测量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测量构成的系统称为测验。
3、体育评价: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体育测量的结果,并赋予其价值或意义的过程。
4、体育测量与评价:体育测量与评价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体育范畴内现象或及其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
属于方法学范畴。
5、测量量表:是指测量所获得数据属性的表述规则(反映表示测量结果的数字符号的性质和类型)。
6、测量误差:所谓测量误差,是指与测量目的的无关的变因产生效应,所引起的观测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7、测量的有效性:是指测量结果(成绩)真实反映测量目的的程度与欲测属性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二、简答题1、简述测量与评价的关系,联系:1)教育测量就是指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描述的过程 2)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现象状态和价值的判断,这一判断是以对评价对象的客观描述为前提的,没有对评价对象的客观描述,就不会有对评价对象价值的客观判断 3)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教育评价要在教育测量所获得的客观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同时,教育测量的结果要通过评价才能获得实际意义。
区别:1)测量是对事物数量特征的获得,纯属于对事物客观存在真理性的认识。
而教育评价则是对教育现象客体的价值进行判断,是对教育现象的价值关系的认识。
2)教育测量是一种纯客观的过程,其突出特点是客观性。
而教育评价则具有两种属性,即客观性和主观性.3)测量的任务是对事物的量的认识,而评价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是人的意识对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的综合反映,它反映的是活动的过程和终点,又是新的实践活动的起点。
2、说出各种测量量表的特点, 名称量表的特点:1)无序,无距,无原点:例如学号,身份证号2)只起标示符的作用,用来区分和归类所研究的对象3)量表中的数字或号码可以任意置换4)量表中的数字不能进行加减运算有序量表的特点:1)有序,无距,无原点2)数字反映出来的差别只能定性不能定量3)其顺序不能随意置换等距量表的特点:1)有序,有距,无原点2)有大小排列,量表的各单位是等距的3)在保护区间量表顺序距离原量表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可对量表作任何线性变换4)区间量变的两个测量值之间不能进行比例运算比例量表的特点:1)有序,有距,有原点 2)比例中的数值不但可以说明两个事物或现象的某种特性,差异程度,而且可以以量值的比例作出定量描述。
体育测量与评价
一、名词解释
1、体育测量评价:对体育范畴内的人体运动及相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方法学范畴。
2、测量量表:测量所获得数据属性的表述规则。
3、体育评价:指依据一定得标准,判断体育测量结果并赋予其价值或意义的过程。
4、评价的标准:判断测量数据的尺度,是在评价前人为制定的标准。
5、成套测验:由多项指标来测定某个同一机能领域的测验,主要用于测量体育范畴中某一方面或某些行为(或现象)的综合属性,并同样具有诊断、评价和预测等功能。
6、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两脚并拢、足尖向前、两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两下肢自然并拢。
7、体格测量与评价:指对身体整体及各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和量度所进行的测量。
是研究人体外部形态结构,生长发育水平等必不可少的方法手段。
8、形态指数:根据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和相互的内在关系,把两项或两项以上指标的测量值按照一定的数学方法计算得出的相对值。
9、体型:对人体某个阶段形态结构及组成成分的描述。
10、指标体系:对社会体育目标具体化、系统化后形成的关于社会体育评价活动的一种重点、成序列、有结构的量标系统。
11、权重:又称权重系数,指各项指标在指标体系整体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12、归一化处理:将同级每个指标的得分,分别除以该级各指标等分之和,所得的相对数即为个指标的权重。
二、填空
1、测量的类型(1)测量的方法和属性:定性测量定量测量
(2)测量结果与其反映的关系:直接测量间接测量
(3)测量的属性:物理测量非物理测量
(4)测量的组织形式:连续性测量横断面测量
2、测量量表的特性:顺序、距离、原点
3、测量量表的分类:名称量表(无顺序,无距离,无原点)
顺序量表(有顺序,无距离,无原点)
区间量表(有顺序,有距离,无原点)
比例量表(有顺序,有距离,有原点)
4、客观性取值范围:[0,1],越接近1,客观性越好。
5、可靠性取值范围:[-1,1],当为负值时取其绝对值。
6、可靠性类型:一致可靠性、稳定可靠性、等价可靠性
7、可靠性测验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可比性、相关性、独立性、适用性、鉴别性
8、有效性取值范围:[0,1],越接近1,有效性越好。
9、有效性类型:内容有效性、结构有效性、相合有效性
10、评价的基本形式: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11、评价量表的形式:数学公式、表、图表
12、评价的类型:相对评价、绝对评价、进步度评价
13、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可比性,适用性,相关性,独立性。
14、身体形态测量与评价的内容:体格测量、体型测量、身体成分测量、身体姿势测量
15、人体的主要测量点:头顶点、眉间点、耳屏点、脐点、肩胛骨下角点、肩峰点
16、体型的分类:内胚层型、外胚层型、中胚层型
17、社会体育评价目标的分类:效能目标、职责目标、素质目标
18、权重的表现形式:小数形式、百分数形式、整数形式
19、构成评价标准的要素:强度和频率、标度、标号
20、运动员选材的基本途径:遗传选材、年龄选材、体型选材、运动素质选材、运动生理生化机能选材、运动心理选材、运动技能选材
21、运动员选材方法的基本类型:经验法、追溯法、科技法
三、简答
1、测量的要素
①待测属性或特征:明确拟测对象的属性或特征
②法则:确定能客观显示这些属性的法则
③数字符号:将属性或特征数量化
2、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
①确定测验目的
②分析拟测属性和选择测验指标
③预备测验
④科学性检验
⑤编写测验实施细则
⑥实施正式测验
3、一般测验实验实施细则应包括什么
①测验的目的
②测验对象的年龄与性别
③测验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客观性
④测验的方法和要求
⑤记录,评分的方法和要求
⑥测验中要注意的问题和安全措施
4、成套测验的特点
①总体属性与其各个测验成分应高度相关
②各成分测验(指标)之间应是独立的
③评价时应该结合实际综合考虑
5、体育测验的实施,各阶段的步骤
(1)测试前阶段
①组件测试队伍
②组织测试者认真学习测验计划、测验细则,明确分工,力求全面深刻了解各个侧面,统一认识、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职责。
③测验实习
④准备测验场地设备和仪器。
⑤准备成绩记录的表格或测试卡片及其用具
(2)测试中阶段
①向受试者说明相关事项
②准备活动
③测试前的练习
④必要的提示
⑤思想鼓动
(3)测试后阶段
①放松活动
②整理测试场地、设备及仪器
③检查所记录的测试成绩
④按原计划及时分析处理测量资料
6、如何选择和使用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
①首先考虑测试者的研究或测量的目的
②要考虑受试者年龄、性别、发育水平以及运动能力
③要考虑各种测量的条件,包括场地、器材、测量人员等
④要根据有关测验编制与实施的要求来选择或使用成套测验
7、编制心理健康测验的操作流程
①确定测验目的的对象和用途
②确定测验的性质(常模参考或标准参考)
③确定测验的内容
④确定测验的指标体系
⑤编写和筛选题目
⑥对测验的标准化处理
⑦对测验的技术分析和鉴定
⑧编写测验指导书
8、体质的范畴
①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体格、体型、姿势、营养、身体成分等
②生理功能水平:机体新陈代谢水平及各器官系统效能
③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度、协调性、柔韧性和走、跑、跳、投、攀、爬
④心理发育水平:本体的感知能力及个性、意志、情感等
⑤适应能力: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稳定的特征
9、评价的特点
①评价的对象时人或事物
②评价的本质是对人或事物的价值所作出的判断
③评价的手段是运用科学评价技术和方法
④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诊断各种问题,探索改进措施,选择行为决策,提高工作质量。
10、社会体育评价指标体系的程序
①明确评价对象②确定评价目标③提出初拟指标
④筛选初拟指标⑤分配指标权重⑥编制评价标准
⑦构成指标体系⑧进行试评价⑨修改完善形式体系
11、权重的条件
①权重Wi 在0至1之间取值,即0<Wi ≤1 ②各指标权重之和为1,即11=∑=Wi n
i
12、评价标准的编制方法与步骤 ①草拟初步的评价标准
②对初步的评价标准进行论证 ③征询专家意见
④试评。
选择有代表性的被评者进行试评 13、影响运动员选材的主要因素
(1)选材对象的个人因素:①遗传;②年龄;③形态;④心理特征;⑤运动体能和机能;⑥运动技术、战术;⑦智力与思想品质 (2)各选材(训练)层次的衔接
(3)选材人员的能力水平:①多学科基础理论知识;②选材理论知识;③选材实践操作能力;④专项或多项运动理论实践知识;⑤多学科人员的配合
(4)选材的物质条件因素:①综合测试评价预测的仪器设备;②投入选材的人力、物力、财力及组织机构;③社会、家庭、环境习惯的影响;④生活、学习、训练条件等
四、实验
足球技术达标测验。
测试目的:测试受试者的足球技术水平。
测试对象:适用于体育专业足球选修的男生及青少年运动员。
测试三性:测验具有内容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客观性未报道。
1、技术评定
测试内容:16.5m 正脚背射门;脚弓传接球;原地正面头顶球。
评价:依受试者正确完成动作的程度予以评分。
2、达标测验
(1)50m 运球绕杆射门
①场地设备:一个正规足球场,若干球,秒标,5根标杆(杆距2m ),场地如图。
②测验方法:受试者从起点开始运球,脚触球即开始计时。
受试者运球绕杆,然后射门。
球越过门线停表。
测三次。
③测试要求:射门不中或漏杆均为失误。
射中球门横杆或门柱重测。
④评价:计完成测试的时间,取最佳测试成绩。
2、定位踢球
①场地设备:几个球,场地如图所示,限制线至目标中心的距离为28m,目标的内环半径为2m,中心为3m,外环为4m。
②测验方法:受试者将球置于限制线上,用正脚背向目标踢球,以球落点计成绩。
每人连续踢5球。
③评价:命中内环5分、中环3分、外环1分。
球命中环线计其高分环的分数,累计总得分。
(3)颠球
①测试方法:受试者用正脚背颠球,直至球落地为一次测试,共测三次。
②评价:计颠球的次数,取最佳测试成绩(次)。
等级50m运球绕杆射门/s 定位踢球/分颠球/次
优11.5以下23以上20以上
良12.0-11.6 18-22 16-19
中12.5-12.1 13-17 11-15
可13.0-12.6 8-12 6-10
差13.1以上7以下5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