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师资培训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95.00 KB
- 文档页数:13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师资培训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普及群众性的救护知识和技能,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传统工作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明确将“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列为中国红十字会的职责内容。
《救护》是中国红十字会卫生救护师资培训的统一教材。
它从挽救伤病员生命、减少事故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生产力的需要出发,论述了救护新概念、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塞、创伤救护、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灾害事故的相关内容。
通过《救护》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受训人员将掌握基本救护理论、实践操作技能、教学方法和授课技巧,达到红十字会救护师资的标准,进而能培训出更多、更好的红十字初级救护人员。
使我国的红十字救护工作更广泛深入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人类健康、红十字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本课程通过讲授、实际操作、播放影像等形式组织教学,采用操作、试讲和答卷的形式进行考核评估。
师资课程(初训、复训)48学时,师资提高班64学时,管理班24学时。
二、课程安排(一)初训班初训班每期培训30人,培训7天。
内容:介绍红十字运动与救护的基本知识;强化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核心技术以及常见内科急症、意外伤害、突发事件的处置要领;讲解国际急救技术新标准;教授课件制作、授课技巧、考试管理、心理急救等内容;组织试讲,接受理论考试、实操考试。
方法:课堂授课、实践等。
(二)复训班复训班每期培训30人,培训7天。
内容:重温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核心技术以及常见内科急症、意外伤害、突发事件的处置要领;讲解国际急救技术新标准;研习授课技巧、课件制作、考试管理、心理急救、伤情模拟等内容;交流各地(含国际)救护培训经验;组织试讲、综合训练,参观紧急救援训练基地等(观摩现场急救)。
方法:课堂授课、讨论、实践等。
(三)提高班提高班每期培训30人,培训7天。
内容:2010急救与复苏指南、CPR短片观摩分析、心肺复苏实操、考核、创伤短片观摩分析、创伤实操、考核、意外伤害讲座、研讨、灾害事故讲座、研讨、伤情救护模拟训练等等。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急救师资培训教学大纲
介绍
本文档旨在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急救师资培训课程提供一个教学大纲。
该大纲将涵盖课程的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估方法。
课程目标
- 培养急救师资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培养急救师资的快速反应和决策能力
- 提供实际应急情况下的模拟培训
- 培养急救师资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
模块一:基础理论知识
- 人体解剖和生理学基础知识
- 常见急症和意外伤害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 基本急救流程和操作技能
模块二:常见急症处理
- 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
- 伤口处理和止血技巧
- 骨折和脱臼的紧急处理
模块三:特殊群体急救技巧
- 婴幼儿和儿童急救
- 孕妇和产妇急救
- 高龄人群急救
模块四:实际应急情况模拟培训
- 模拟实际急救场景
- 火灾和自然灾害应急处理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
评估方法
- 课堂小测验
- 模拟急救实操评估
- 综合考核和评价
请注意:此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培训教学内容和安排可能会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变更。
红十字救护员培训的课程方案《红十字救护员培训课程方案指南》红十字救护员培训那可真是一项特别有意义的事儿。
这就好比给咱们每个人都装上了一套应急救援的小装备,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咱们能像超级英雄一样冲上前去。
咱先来说说这培训课程里得有啥内容吧。
基础的肯定是心肺复苏术,这心肺复苏术就像是给生命重新按下启动键。
人突然心脏骤停了,就像机器突然停转了,这时候心肺复苏就是那把重启机器的钥匙。
我们要学会找到正确的按压位置,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这位置可不能找错呀,找错了就像开锁的时候拿错了钥匙,根本打不开生命这扇门。
按压的频率也得对,每分钟100 - 120次呢,就像有节奏的鼓点,一下一下地给心脏助力。
还有深度,至少得5厘米但不能超过6厘米,这就像挖井一样,浅了没水,深了可能就塌方了。
伤口包扎也是重要的一环。
生活里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伤口要是处理不好就容易感染,就像一个小漏洞如果不及时补上就会越变越大。
三角巾和绷带的使用得熟练掌握。
三角巾包头部伤口的时候,要把它像帽子一样稳稳地戴在头上,包手臂伤口的时候又像给手臂穿上了一件特制的衣服。
绷带呢,一圈一圈地缠绕,既不能太松像松松垮垮的腰带,起不到固定的作用,也不能太紧像紧箍咒,会影响血液循环。
那在培训过程中,咋教学才好呢?理论讲解是必不可少的。
但可不能干巴巴地讲,得像讲故事一样。
比如说讲烧伤的处理,可以讲讲身边有人不小心被烫伤了,不懂处理结果伤口恶化的故事,让大家知道正确处理的重要性。
除了理论,实际操作得占大头。
就像学骑自行车,光听别人说咋骑可不行,得自己上去蹬两脚。
老师在旁边指导,学员们两两一组互相练习,一个当伤者一个当救护员,这样轮流来,大家都能充分练习到。
在培训场地的选择上也有讲究。
场地得宽敞明亮,最好像学校的大教室一样。
这样大家操作起来才有足够的空间,不会互相挤来挤去。
要有足够的教具,像心肺复苏模拟人,要多准备几个,总不能一群人围着一个模拟人干瞪眼吧,那多耽误事儿。
我国红十字会总会应急救护师资培训大纲一、培训目的和意义1. 培训目的:本培训旨在为我国红十字会总会应急救护师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提高应急救护师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其能够在突发事件中快速、有效地进行救护和抢救工作。
2. 培训意义:应急救护师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在抢救伤员、疏散裙众、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提高应急救护师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水平,对于保障公共安全和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训内容和要求1. 培训内容:1) 急救知识:包括但不限于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骨折急救、意外伤害处理等内容。
2) 突发事件处置:包括但不限于火灾逃生、地震应对、水灾抢救等内容。
3) 心理抚慰:培训应急救护师面对伤痛和恐慌的裙众时,如何有效进行心理抚慰和安抚。
2. 培训要求:1) 参训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医学、护理或救护方面的专业背景,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
2) 参训人员应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应急处理能力,在模拟实景演练中能够做到迅速、精准的处置。
3) 参训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能够保守患者信息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三、培训方式和时间安排1. 培训方式: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包括课堂讲解、模拟演练、实地实习等环节。
2. 培训周期:根据培训内容和要求,整个培训周期不少于3个月,其中包括理论学习、实操演练和实地实习的环节。
3. 培训地点:培训地点可选择医院急救中心、消防训练基地等实际场所进行培训课程,确保培训效果和实用性。
四、培训教材和资源1. 培训教材: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我国红十字会的应急救护手册,编写专门的培训教材,以确保培训内容的系统性和专业性。
2. 培训资源:积极整合医院、急救中心、消防队等救援资源,为应急救护师提供实践操作和实地实习的机会,使培训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要。
五、培训考核和评估1. 培训考核:培训结束后,对参训人员进行综合考核,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实操操作考核和实地实习成绩综合评定。
一、课程简介我国红十字会救护师资课程是由我国红十字会组织编写的,旨在培养具有红十字人道精神和医学护理知识的专业救护师。
该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涵盖广泛,包括急救技术、医学护理、心理护理等多个方面,为学员提供系统全面的教学。
本文将就该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详细介绍。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员对医学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2. 培养学员具备正确的急救技术和应急处理能力。
3. 培养学员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培养学员具备人道主义精神,对伤病者给予无私的关爱和帮助。
三、教学内容1. 急救技术(1) 基本急救知识(2) 心肺复苏技术(3) 创伤救护技术(4) 麻醉与镇痛技术(5) 火场救护技术2. 医学护理(1) 基础医学知识(2) 护理学基础(3) 临床护理技术(4) 慢性病护理(5) 康复护理3. 心理护理(1) 心理危机干预(2) 心理健康教育(3) 自杀防范和危险行为处理4. 红十字人道精神(1) 红十字会概述(2) 人道主义精神培养(3) 伤病者心理疏导四、教学大纲评价我国红十字会救护师资课程教学大纲设计合理,内容全面,覆盖了救护师所需的各项专业知识和技能。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员的能力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课程注重人文关怀,培养学员的人道主义精神,使其具备对伤病者的关爱和救助能力。
教材严谨,内容丰富,不仅适用于救护师的培训,也可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人员提供丰富的医护知识。
五、结语我国红十字会救护师资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与实施,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救护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对提升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我国红十字会能进一步完善救护师资格认证制度,加强对救护师的培训和考核,为更多有志于医疗救护事业的人士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我国红十字会救护师资格课程的教学大纲是全面的,而且在培养学员的技能和素质方面是非常成功的。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课程的内容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更新。
红十字会救护师资培训教案教案:红十字会救护师资培训1.教学目标:1)学习红十字会救护师的概念及基本职责;2)熟悉急救的处理流程;3)掌握常见疾病的急救方法;4)学会正确进行现场救援和运送伤员的方法和技能。
2.教学内容:1)红十字会救护师的定义和职责;2)急救处理流程;3)常见疾病的急救方法;4)现场救援和运送伤员的技能。
3.教学流程:第一部分:红十字会救护师的定义和职责(20分钟)1)红十字会救护师的职责是什么?2)红十字会救护师的资格要求有哪些?3)红十字会救护师需要具备哪些技能和知识?第二部分:急救处理流程(30分钟)1)急救处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急救处理的七个步骤是什么?3)急救处理的要点是什么?第三部分:常见疾病的急救方法(40分钟)1)心肺复苏的步骤和注意事项;2)中暑的处理方法;3)突发性心脏病的急救方法;4)中毒的处理方法。
第四部分:现场救援和运送伤员的技能(30分钟)1)现场救援和运送伤员的基本注意事项;2)现场救援和运送伤员的基本流程;3)现场救援和运送伤员的技能演练。
4.教学方法:讲授、案例、技能演练。
5.教学评价:教学结束后,可以进行问答测试,测试学员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6.教学材料:红十字会救护基础教材、救护器材等。
7.教学注意事项:1)教学过程中,要重点讲解各种疾病的症状和急救方法,提高学员在实际应急情况下的处理能力。
2)教学过程中,要抓住主要矛盾,注重培养学员的实际操作技能。
3)教学结束后,要进行评价,以达到监督和改进的效果。
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进校园教学大纲(一)(高中以上学校参考)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
以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
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是《红十字会》赋予给红十字会的主要任务之一。
为规范开展现场的、初级的、群众性的学校卫生救护训练工作,制定本大纲。
第一条培训目的使受训学生树立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思想和自救互救意识,高中以上(包括职业高中,大中专院校)学校学生要掌握常用急救知识和技能,在发生意外伤害和突发事件的现场,能迅速进行自救、互救,减少伤员的病痛、伤残和死亡。
第二条培训原则突出现场的、初级的、群众性的特点,以技能训练为主,通俗易懂,简明实用。
第三条培训方法采取理论与实际操练,业余面授和全日制授课相结合的方式。
第四条培训要求1、为保证学习质量,每班学员数以不超过100人为宜(最好50人左右)。
2、心肺复苏训练要有标准的人体模型(由当地红十字会提供或自备)。
3、教材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印的师资培训教材为主。
4、学生技能训练时间应占总学时数的二分之一,时间为4个课时就可以。
训练时间,地点,年级,学生人数,成绩等应记录,要建档,供督导评估时参考。
5、结业时,理论和技能考试6、为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复训,并注意充实新的训练内容。
7、授课教师课堂讲解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具体。
边讲授边示教,以实际操作为主。
第五条培训内容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大纲》规定,培训内容主要是应用于现场的、群众易于掌握的紧急避险、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包括:1、现代救护概念。
2、包扎、止血、骨折固定、伤员搬运四大技术。
3、现场心肺复苏;常见突发急症的紧急救护。
4、意外伤害:中毒(化学和食物)、触电、溺水、烧伤等意外事故的紧急救护知识和救护技能。
5、公共安全、防灾避险基本知识技能等。
第六条课程安排一、人体解剖生理常识【目的要求】1、了解正常人体的分部,重要生命器官所在部位,骨骼、呼吸、循环、神经器官及其功能。
培训知识红十字会应急救护知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教材是中国红十字会出版的《应急救护知识》课件,主要内容包括:急救的基本原则、急救措施、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创伤处理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红十字会应急救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面对突发意外伤害时的冷静和应变能力。
3. 提高学生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急救的基本原则、急救措施、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创伤处理等知识和技能。
难点: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和技巧,止血、骨折固定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心肺复苏模拟人、止血包、骨折固定器材等。
学具:笔记本、水笔、课本《应急救护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意外伤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急救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讲解急救的基本原则、急救措施、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创伤处理等知识。
3. 示范演示:教师现场示范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步骤和技巧。
4. 学生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随堂练习:设置一些关于急救的情景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急救基本原则、急救措施、心肺复苏步骤、止血方法、骨折固定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答案:急救的基本原则是无伤害、迅速、冷静、有效。
急救步骤包括:评估现场安全、呼救、判断意识、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创伤处理等。
2. 作业题目:请描述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
答案: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如下:(1)判断意识:轻拍患者肩膀,大声呼唤,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
(2)呼救:拨打120,告知急救人员情况和位置。
(3)开放气道:将患者头部后仰,下巴抬高,清除口腔内异物。
(4)口对口吹气:将患者唇部紧密贴合,吹气2秒,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
(5)胸外按压:双手叠放,掌心向下,按压患者胸部,按压深度56厘米,按压频率每分钟100120次。
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培训教材8•救护概述与基本原则•现场初步评估与呼救•基本生命支持技能•常见创伤处理与包扎技巧•特殊伤害应对策略•心理援助与沟通技巧01救护概述与基本原则救护是指在突发状况下,为伤病者提供紧急医疗救助和护理,以维持其生命、减轻痛苦并促进康复的过程。
救护定义通过及时有效的救护措施,可以挽救伤病者的生命,减少伤残和死亡的发生。
保护人类生命和健康救护工作是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救护培训和教育,提高公众的应急救护意识和技能水平,有助于提升国家的应急救援能力。
提升国家应急救援能力救护定义及重要性人道主义原则尊重人的生命和尊严,关注伤病者的需求和感受,提供人性化的救助服务。
中立性原则在救护过程中保持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对所有伤病者一视同仁。
•专业性原则:遵循医学科学原理和救护技术规范,确保救助行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把挽救生命放在首位,尽一切可能挽救伤病者的生命。
尊重生命关爱伤病者保守秘密关注伤病者的心理和情感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
尊重伤病者的隐私权,不泄露其个人信息和病情。
030201现场评估迅速评估现场环境和伤病者情况,制定救助计划。
紧急救助采取必要的紧急救助措施,如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等。
伤病者转运协助将伤病者安全转运至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治疗。
心理支持为伤病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热爱救护事业。
专业的医学知识掌握基本的医学理论和救护技能,能够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救护人员职责与素质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稳定的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能力,能够在紧张的环境中保持冷静和理智。
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具备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协作的能力,共同完成救助任务。
02现场初步评估与呼救迅速观察周围环境,判断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如火灾、爆炸、有毒气体等。
评估现场环境确定危险源的性质、位置和范围,以便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师资培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普及群众性的救护知识和技能,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传统工作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明确将“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列为中国红十字会的职责内容。
《救护》是中国红十字会卫生救护师资培训的统一教材。
它从挽救伤病员生命、减少事故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生产力的需要出发,论述了救护新概念、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塞、创伤救护、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灾害事故的相关内容。
通过《救护》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受训人员将掌握基本救护理论、实践操作技能、教学方法和授课技巧,达到红十字会救护师资的标准,进而能培训出更多、更好的红十字初级救护人员。
使我国的红十字救护工作更广泛深入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人类健康、红十字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本课程通过讲授、实际操作、播放影像等形式组织教学,采用操作、试讲和答卷的形式进行考核评估。
师资课程(初训、复训)48学时,师资提高班64学时,管理班24学时。
二、课程安排
(一)初训班
初训班每期培训30人,培训7天。
内容:介绍红十字运动与救护的基本知识;强化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核心技术以及常见内科急症、意外伤害、突发事件的处置要领;讲解国际急救技术新标准;教授课件制作、授课技巧、考试管理、心理急救等内容;组织试讲,接受理论考试、实操考试。
方法:课堂授课、实践等。
(二)复训班
复训班每期培训30人,培训7天。
内容:重温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核心技术以及常见内科急症、意外伤害、突发事件的处置要领;讲解国际急救技术新标准;研习授课技巧、课件制作、考试管理、心理急救、伤情模拟等内容;交流各地(含国际)救护培训经验;组织试讲、综合训练,参观紧急救援训练基地等(观摩现场急救)。
方法:课堂授课、讨论、实践等。
(三)提高班
提高班每期培训30人,培训7天。
内容:2010急救与复苏指南、CPR短片观摩分析、心
肺复苏实操、考核、创伤短片观摩分析、创伤实操、考核、意外伤害讲座、研讨、灾害事故讲座、研讨、伤情救护模拟训练等等。
方法:课堂授课、讨论、实习等。
三、课程目标
(一)初训班:
1.了解相关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
2.熟练掌握事故现场评估、判断病情的要点。
理解救护原则,明确救护目的。
3.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心肺复苏成功与失败的指征、AED的使用方法及气道异物梗塞的急救。
4.深刻理解现场救护的原则,掌握检查伤员的程序、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及搬运伤员的方法,学会救护器材的使用。
5.掌握常见急症的判断及现场救护原则。
6.掌握意外伤害、灾害事故的救护措施。
7.胜任初级救护员的培训任务,开展自救互救知识、技能的教学及普及工作。
8.发扬、传播人道主义精神,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复训班:
1、了解学习2011年联合会急救指南。
2、熟悉2010年国际心血管急救指南。
3、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的方法。
4、熟练掌握AED的使用方法。
5、熟练掌握常见急症现场处理原则。
6、熟练掌握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及搬运伤员的具体方法及救护器材的使用。
7、熟练掌握意外伤害、灾害事故的现场救护原则。
8、提高授课水平。
(三)提高班:
1、熟悉2011年联合会急救指南。
2、熟悉2010年国际心血管急救指南。
3、熟悉心理援助原则。
4、授课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5、提高突发事件的现场救护的综合处置能力。
四、学时分配
救护师资班(初训、复训)
救护师资提高班
五、单元目标
(一)救护师资班(初训、复训)
(二)救护师资提高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