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 格式:ppt
- 大小:3.40 MB
- 文档页数:70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常考100名句及答案“风神初振”的初唐诗1、云霞出海曙,。
(杜审言《和晋陵早春游望》)2、闲云潭影日悠悠,。
阁中帝子今何在?。
3、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
(杨炯《从军行》)4、春江潮水连海平,。
(《春江花月夜》)5、江流宛转绕芳甸,。
(《春江花月夜》)6、人生代代无穷已,。
不知江月待何人,。
7、昨夜闲潭梦落花,。
(《春江花月夜》)8、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
(《代悲白头翁》)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9、,。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望月怀远》)10、鸿雁不堪愁里听,。
11、莫见长安行乐处,。
(《送魏万之京》)12、,。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与诸子登岘山》)1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14、,。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15、战士军前半死生,。
16、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高适《燕歌行》豪放飘逸的李白诗17、千岩万转路不定,,熊咆龙吟殷岩泉,。
18、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
19、,使我不得开心颜。
2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21、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
22、浮云游子意,。
挥手自兹去,。
2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24、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2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26、,但愿长醉不复醒。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27、去时里正与裹头,,边庭流血成海水,。
28、生女犹得嫁比邻,。
29、细草微风岸,。
星垂平野阔,。
30、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
31、一去紫台连朔漠,。
,环珮空归月夜魂。
32、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33、闻道欲来相问讯,。
34、欲为圣明除弊事,。
云横秦岭家何在?。
35、惊风乱飐芙蓉水,。
岭树重遮千里目,。
36、人世几回伤往事,。
今逢四海为家日,。
37、吊影分为千里雁,。
共看明月应垂泪,。
38、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
(刘禹锡)诗国余晖中唐诗39、江涵秋影雁初飞,。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作者生平汇总第一部分“风神初振”的初唐诗1.杜审言杜审言(约645-约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今湖北襄阳)。
后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官修文馆直学士。
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
“诗圣”杜甫的祖父。
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称为“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
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
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杜审言诗集》。
杜审言(约645-约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
杜审言的父亲杜依艺做巩县县令全家迁往巩义。
晋征南将军杜预的远裔。
擢进士,为隰城尉,恃才高,以傲世见疾。
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集判,出谓人曰:味道必死。
”人惊问故,答曰:“彼见吾判,且羞死。
”又尝语人曰:“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
”其矜诞类此。
累迁洛阳丞,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
司马周季童、司户郭若讷构其罪,系狱,将杀之。
季童等酒酣,审言子并年十三,袖刃刺季重于座,左右杀并。
季童将死,曰:“审言有孝子,吾不知,若讷故误我。
”审言免官,还东都。
苏(廷页)伤并孝烈,志其墓,刘允济祭以文。
武后召审言,将用之,问曰:“卿喜否?”审言蹈舞谢,后令赋《欢喜诗》,叹重其文,授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郎。
神龙初,坐交通张易之,流峰州。
入为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卒。
大学士李峤等奏请加赠,诏赠著作郎。
初,审言病甚,宋之问、武平一等省候何如,答曰“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见替人”云。
杜审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
融之亡,审言为服缌云。
审言生子闲,闲生甫。
(《新唐书·杜审言传》《唐才子传》)杜审言是西晋杜预的子孙。
在咸亨元年与状元宋守节同榜登进士第,任隰城县尉。
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绿(pín)宦.游(huàn)扁.舟(biǎn)徘.徊(pái)B.没.晓天(mò) 琴瑟.(sè) 铁骑.(jì) 南浦.(pǔ)C.金樽.(zūn) 江畔.(pàn) 芳甸.(diàn) 滟滟.(yàn)D.牙璋.(zhānɡ) 江渚.(zhǔ) 绮筵.(yán) 凤阙.(què)解析:选A。
“扁”读piān。
2.下列各句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淑气..催黄鸟淑气:春天温暖的气候B.闲云潭影日悠悠..悠悠:悠长,漫长C.雪暗凋.旗画凋:使……凋落D.江流宛转绕芳甸.甸:草地解析:选D。
甸:郊外之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B.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C.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D.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解析:选B。
B项,“不平”是“心情激昂,愤懑不平”的意思,和今义相同;A项,长河,这里指银河,今天指长的河流;C项,宛转,这里是曲折义,今指说话温和而曲折或形容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D项,颜色,这里指人的容貌,今指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产生的印象。
4.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
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
B.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曾任虢州参军,他写的骈俪文《滕王阁序》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名篇,久为众口传诵。
C. 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风神初震”的初唐诗学习目标:1、能够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2、能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3、能撰写5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教学建议: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
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
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
本专题选取了初唐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五首,其中《春江花月夜》一篇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
1、对《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一篇,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揣摩具体词句的同时着重体会其于沉静之中见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2、《滕王阁》在必修本中已经附在《滕王阁序》之后,可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将序文和诗歌进行对读。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勾画出诗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然后体会作者那种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3、《春江花月夜》曾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此诗的教学资源比较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活动。
此诗的难点是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的同时要将此问题讲深讲透,并且要进行正确引导。
4、重点放在《春江花月夜》,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什么?抒情主人公是谁?《滕王阁》在必修四出现过,可以先搁置,到讲晚唐诗时,设“登高”诗专题时对比鉴赏。
第一课时总述学习目标:1、了解唐诗发展的过程,对唐诗有一个总体感知。
2、掌握初唐早期文风。
教学过程:一、简述唐诗发展过程1、看电视散文《唐之韵》之“千古唐诗”(第1集)(约20分钟)2、简述唐诗发展过程(1)可发资料《唐诗的发展》。
(2)也可让同学课前认真预习附录部分的《唐诗的历程》。
二、初唐早期文风1、历史沿革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2、我们知道,南朝文风流行词采华美,音韵流转,后世称之为绮靡艳丽。
2019年精选高中选修语文《唐诗宋词选读》“风神初振“的初唐诗苏教版知识点练习第九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填入下面空格处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如果你缺少发现美这一种特殊的能力,没有审美的眼睛,没有审美的耳朵,没有审美的感受,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你谛听《春江花月夜》只会莫知其然②你置身苏州园林也难以领略其中的佳妙③你面对“断臂维纳斯”只能瞠目而视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③①【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鉴赏,阐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与诸子登岘山》是孟浩然一首吊古伤今的诗。
作者通过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这个主题的描写,暗示了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悲哀。
B、《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诗中虽然流露出作者某些虚无主义的消极思想,但更表现出作者坚决不向权贵妥协的气概。
C、杨炯的《从军行》是一首五言诗,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
诗人对整个从军过程做了详细地描写,比如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等。
D、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得顶峰”。
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营造了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标题有“留别”二字,因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准备去吴越前夕与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又抒写了自己对自由的神仙世界的追求。
B、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围绕“春”、“江”、“花”、“月”、“夜”布局谋篇,同时将宇宙人生进行对比:人有死生,只有代代相传才无穷尽;江上明月,却是长照万古。
C、苏轼的《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烟雨”,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政治上的风云变幻,由此可见作者面对仕途失意的镇定、从容、洒脱和旷达的心境。
D、辛弃疾的《青玉案》中“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那人”,是不在“蛾儿雪柳”之众、却独立在灯火阑珊处的美人,同时更是诗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自我写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唐诗笺注》中称赞此诗末句的“寒”字说:“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
”试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1)碧色的台阶笼罩在浓雾之中,远眺,夜已深,月上中天,江山一派冷寂。
(2)因为与友人分别,心随月光伴友而去,只剩下满亭寂寞离情,全诗写出了诗人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
“寒”字明写分别之夜天气的寒冷,实则是诗人的心理感受,写出友人离去后心情的沉重与冷寂。
三、语言表达
12.(20xx·高考湖北卷)请根据丰子恺先生《巷口》这幅画,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字数不超过80字。
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目录l、“风神初震”的初唐诗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从军行——杨炯滕王阁——王勃春江花月夜——张若虚2、“声律凤骨兼备”的盛唐诗望月怀远——张九龄※送魏万之京——李颀山居秋暝——王维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燕歌行——高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3、“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李白※送友人——李白将进酒——李白4、“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兵车行——杜甫旅夜书怀——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客至——杜甫5、“创新求变”的中唐诗※寄李儋元锡——韦应物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西塞山怀古——刘禹锡※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白居易天上谣——李贺6、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安定城楼——李商隐九日齐山登高——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长安晚秋——赵嘏商山早行——温庭筠7、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冯延巳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李璟※乌夜啼——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天仙子(水调敷声持酒听)——张先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9、“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苏轼※卜算于(缺月挂疏桐)——苏轼10、“格高韵远”的北宋来词(二)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晏几道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踏莎行(雾失楼台)——秦观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贺铸※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11、“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卜算子(驿外断桥边)——陆游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歹带香人)姜夔12、“龙腾虎掷”稼轩词※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辛弃疾l、“风神初震”的初唐诗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唐诗宋词选读》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1.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⑴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⑵江:指赣江。
渚:江中小洲。
⑶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⑷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
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⑸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
⑹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⑺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
物:四季的景物。
⑻帝子:指滕王李元婴。
⑼槛:栏杆。
●译文: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
早晨,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傍晚,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无处可觅,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
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
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
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
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
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
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
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
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
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赏析:意象意境:靠近水边的滕王阁,早上画栋飞来了南浦云,傍晚珠帘卷入了西山雨,闲云倒影水中,长江之水脉脉流淌。
春江花月夜一、诗人名片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以文词俊秀,名扬京都.又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张若虚现存诗仅《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二首。
这首堪称千古绝唱的名篇《春江花月夜》,使他在诗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二、诗词故事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浮沉录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在今天已家喻户晓,但是,这位诗人和这一杰作在明代以前的命运,却是坎坷的。
从唐到元,他和它被冷落了好几百年。
这篇杰作虽然侥幸地因为它是一篇乐府而被凡乐府皆见录的《乐府诗集》保存下来,但由宋到明代前期,还是始终没有人承认它是一篇值得注意的作品,更不用说承认它是一篇杰作了。
明代嘉靖时期(16世纪中叶),李攀龙的《古今诗删》选存此诗,可以说是张若虚及其杰作在文坛的命运的转折点。
随着“初唐四杰"的地位与作品被重新评估和重视,这篇属于这个流派的杰作开始闪耀其耀眼的光辉.(程千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三、文题背景《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
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
或说“未详所起",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
今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两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两首,温庭筠一首。
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
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
时至今日,人们甚至不再去考索旧题的原始创制者究竟是谁,而把《春江花月夜》这一诗题的真正创制权归于张若虚了。
一、诵读,整体感知1.本诗共36句,朗读起来不方便,可据诗的内容和用韵特点(四句一韵)进行切分,不妨看成由九首绝句、三类诗组成:(1)写景诗(前八句),描绘春江花月夜的幽静纯美景色,景美.春江/潮水/连/海错误!,海上/明月/共/潮错误!。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错误!,月照/花林/皆/似错误!.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错误!。
最新精选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风神初振“的初唐诗苏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六十篇第1题【单选题】填入下面空格处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如果你缺少发现美这一种特殊的能力,没有审美的眼睛,没有审美的耳朵,没有审美的感受,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你谛听《春江花月夜》只会莫知其然②你置身苏州园林也难以领略其中的佳妙③你面对“断臂维纳斯”只能瞠目而视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③①【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春江花月夜》描绘了一幅春江月夜的美丽画图,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
B、“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奔流到海不复回”,言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销,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韵律。
C、从诗题看,《长恨歌》就是歌“长恨”,但是为什么“长恨”呢,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对故事的铺叙,一层层地展现出来。
D、汉代诗歌的新成就集中体现在汉乐府和汉末文人诗“古诗十九首”中。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标题有“留别”二字,因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准备去吴越前夕与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又抒写了自己对自由的神仙世界的追求。
B、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围绕“春”、“江”、“花”、“月”、“夜”布局谋篇,同时将宇宙人生进行对比:人有死生,只有代代相传才无穷尽;江上明月,却是长照万古。
C、苏轼的《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烟雨”,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政治上的风云变幻,由此可见作者面对仕途失意的镇定、从容、洒脱和旷达的心境。
D、辛弃疾的《青玉案》中“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那人”,是不在“蛾儿雪柳”之众、却独立在灯火阑珊处的美人,同时更是诗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自我写照。
【学案导学设计】2018高中语文专题检测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绮.丽(qǐ)筵.席(yǎn)江渚.(zhǔ)槛.外(jiàn)B.凤阙.(què) 霰.雪(sǎn) 南浦.(pǔ) 绿鸾.鸟(luán) 皎.皎(jiǎo) 沙汀.(tīnɡ)D.纤.尘(qiān) 扁.舟(piān) 砧.板(zhēn) 碣.石(jié)答案C解析A项“筵”应读yán;B项“霰”应读xiàn;D项“纤”应读xiān。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偏.惊物候新(特别、尤其)(此指陆丞诗《早春游望》)忽闻歌古调..B.江渚.(指水中陆地)日悠悠(深远)..绕龙城(穿铁甲的骑兵)C.铁骑..宁为百夫长(指中级军官)...D.不胜.愁(承受得住)空中孤月轮(洁白的样子)皎皎..答案C解析百夫长:指军队中的低级军官。
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不同类的一项是( )A.月照花林皆似霰B.不知江月待何人C.银烛吐青烟D.淑气催黄鸟答案A解析A项比喻,其余为拟人。
4.下列对诗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起首两句警拔,以“偏惊物候新”领起全篇。
中间四句,用“出”、“渡”、“催”、“转”四个动词,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景物变化的情态。
B.杨炯的《从军行》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虚写的手法,尾联采用实写的手法,表达从军的强烈愿望。
C.《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中“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欷歔。
D.《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写了江南早春清新秀美的景色及由此引起的浓厚的思乡之情,极为真切。
答案B解析首联为实写,尾联为虚写。
5.下列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