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审判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9
《东京审判》——不管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我想都应应该看看东京审判东京审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由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菲律宾各1名法官组成,共11名;11国又各派检察官1人。
澳大利亚法官W·F·韦布任庭长,美国律师J.基南任检察长。
事件回溯历史指1946年1月19日至1948年11月12日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战犯的国际审判。
1946年1月19日,远东盟军最高统帅部根据1945年12月16—26的莫斯科会议规定,发表了特别通告,设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同时颁布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其内容与英、美、苏、法4国在伦敦签署的《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基本相同。
中国委派法学家梅汝璈为法官。
由11国检察官组成的委员会于1946年4月29日向法庭提出起诉书。
被告28人,除松冈洋右等3人已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外,实际受审25人。
起诉书控告被告自1928年1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间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
审讯自1946年5月3日开始。
1948年11月12日法庭宣布判处东条英机、广田弘毅、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绞刑,木户幸一等16人判处无期徒刑,东乡茂德判处20年徒刑,重光葵判处7年徒刑。
7人绞刑于1948年12月23日在东京巢鸭监狱执行。
绞刑于1948年12月22日执行。
自1950年起美国不顾世界舆论的反对,将判刑的首要战犯陆续释放出狱。
这次审判并不能代表所有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意志。
但确认侵略战争为国际法上的犯罪,策划、准备、发动或进行侵略战争者列为甲级战犯,是对国际法战犯概念的重大发展。
此次审判有以下论定向哲浚在法庭上陈词1:日军入侵并占领南京是事先预谋的。
2:在日军占领后六个星期内,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20多万人。
这个数字还没有将被日军烧弃了的尸体,投入到长江,或以其他方法处分的人们计算在内。
概要:东京审判指1946年1月19日至1948年11月12日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战犯的国际审判。
1946年1月19日,远东盟军最高统帅部根据1945年12月16—26的莫斯科会议规定,发表了特别通告,设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同时颁布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其内容与英、美、苏、法4国在伦敦签署的《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基本相同。
中国委派法学家梅汝璈为法官。
由11国检察官组成的委员会于1946年4月29日向法庭提出起诉书。
被告28人,除松冈洋右等3人已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外,实际受审25人。
起诉书控告被告自1928年1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间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
审讯自1946年5月3日开始。
1948年11月12日法庭宣布判处东条英机、广田弘毅、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绞刑,木户幸一等16人被判处无期徒刑,东乡茂德被判处20年徒刑,重光葵被判处7年徒刑。
7人绞刑于1948年12月23日在东京巢鸭监狱执行。
这次审判并不能代表所有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意志。
但确认侵略战争为国际法上的犯罪,策划、准备、发动或进行侵略战争者列为甲级战犯,是对国际法战犯概念的重大发展。
东京审判的法理贡献:东京审判,是对传统国际法原理的继承与发展,也是确立现代国际法尤其是战争法基本原则的一次重要实践,为20世纪下半叶对国际战争罪犯的审判提供了充分和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在现代国际法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首先,东京审判确立了现代战争犯罪的新概念。
1625年,格老秀斯在其名著《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指出,对于违反国际法的犯人,捕获者或审判者有权处其死刑。
但是,一直到二次大战前,战争犯罪的概念仅局限于违反战争法规或惯例的行为,如杀人、放火、奸淫、虐俘、残害平民等。
东京审判(包括之前的纽伦堡审判)将战争犯罪的概念予以扩展,增设了破坏和平罪与违反人道罪。
并通过审判实践,对这两种犯罪予以法理上的阐明。
东京审判:一场不甚公平的正义审判1946年5月3日,在日本东京原日本军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始了一场长达两年半的审判,这场审判一般称为东京审判。
东京审判从1946年5月3日开始,到1948年11月12日结束,共开庭818次,法官内部会议131次,出庭证人419人,779人提供书证、物证达4,336件,审判英文记录达48,412页,判决书长达1,231页。
1946年,审判日本甲级战犯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最终,宣判了25名被告有罪。
其中七名甲级战犯,东条英机、松井石根、武藤章、坂垣征四郎、广田弘毅、木村兵太郎、土肥原贤二被处以绞刑,16人无期徒刑,其他人被判有期徒刑。
这是一次正义的审判,对美国人来说很公平,但是对饱受战争之苦的亚洲人则不尽然。
审判还未开始时,驻日盟军最高统领麦克阿瑟便提出,应由美国单独来进行审判,对日本战犯追究刑事责任。
这个提议遭到了各国代表团代表的强烈反对,在各国舆论的强大压力下,麦克阿瑟只能放弃这个打算。
但他依然主导了东京审判,所有的审判官都是由麦克阿瑟所决定的。
从法官名单就能看出麦克阿瑟的偏袒:12名法官中,来自亚洲的只有中国的梅汝璈、印度的拉达宾诺德·巴尔(Radhabinod Pal) 以及美属菲律宾的德尔芬·哈那尼拉(Colonel Delfin Jaranilla)。
除了美国有3名,英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荷兰、新西兰以及苏联各1名。
很明显,这份名单中缺乏亚洲受害国的声音。
而审判结果与法官构成基本一致。
整个判决的过程中,大法官们在鉴别了海洋一般的证据后,东京法庭最终写入判决书的十项罪状是:十八年间一贯为控制东亚及太平洋的共同阴谋;对中国实行侵略战争;对美国实行侵略战争;对英国实行侵略战争;对荷兰实现侵略战争;对法国实行侵略战争;制造张鼓峰事件(1938年7月末8月初,日、苏两国之间围绕着中国吉林张鼓峰高地进行的军事冲突);制造诺门罕事件(二战初期日本及苏联今蒙古境内发生的一场战役);命令及准许违反条约的行为;怠于防止违反条约的行为。
东京审判对战犯的审判东京审判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社会为了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而召开的一次国际军事法庭审判。
该审判旨在追究战争罪行,对侵略国追究责任,并确保世界和平与正义的实现。
本文将对东京审判对战犯的审判过程、审判原则以及对国际法的重要影响进行论述。
审判过程东京审判于1946年5月3日开始,于1948年11月12日结束。
审判地点为东京日本首都法院,共有11个国家的法官组成军事法庭。
审判的对象包括来自日本军队、政府、工业界等各方面的战犯。
他们涉及战争侵略、战争罪行以及反人道罪行等多项罪名。
审判原则东京审判奠定了后世国际刑事法庭审判战争罪行的基础,对国际刑事法提出了许多重要原则。
首先,东京审判确认了“战争侵略罪”的概念。
这一概念是指发动侵略战争的行为,在审判中被视为最严重的罪行之一。
该原则为后来制定的国际法律标准提供了重要依据,逐渐成为国际社会认可的普遍原则。
其次,东京审判强调了个人刑事责任原则。
根据该原则,个人对战争罪行有责任,并应为其行为负责。
这一原则的确立,打破了以往以国家为单位追究战争责任的传统,使个人在战争中的犯罪行为不能逃脱追究。
最后,东京审判重申了国际人权的重要性。
审判中,强调了侵犯人权的严重性,为后来的国际保护人权提供了法律支持。
对国际法的影响东京审判是国际刑事法的先驱,为后来的国际刑事法庭的设立与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
审判过程中产生的许多法律原则以及判例,成为后来国际刑事法庭案件判决的参考依据。
东京审判对国际人权法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审判中对侵犯人权的谴责以及法庭对战犯判决中关于个人基本权利的规定,为后来国际人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此外,东京审判对国际法律界的认知以及相关研究也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审判过程中提出的各种法律理论以及对于法律解释的辩论,拓宽了国际法学的研究领域,并且对后来研究国际法的学者形成重要影响。
总结东京审判是对二战期间日本战犯进行的重要国际审判。
它不仅为国际刑事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还对国际人权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东京审判的审判与判决东京审判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的日本侵略者的战犯被国际军事法庭依法审判的历史事件。
本文将通过对东京审判的审判与判决进行探讨,以揭示其对国际法和正义的贡献。
一、审判过程东京审判于1946年5月3日开始,历时两年零一天,至1948年11月12日结束。
审判庭由11个国家组成,根据《波茨坦公告》及国际军事法庭章程,对日本的战犯进行审判。
审判涉及战争罪、反人类罪、二战期间及战前侵略行为等。
审判采用了公开、公正的原则,使世人对战争罪行有了清晰的认识。
二、判决结果东京审判在审判与判决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首先,审判结果确认了战争罪行的事实,揭示了侵略国家的暴行和暴露行为。
其次,东京审判的判决结果确立了国际人权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个人以及个人权利的普遍原则。
最后,东京审判的判决结果为后来的国际法发展和国际刑事法院设立奠定了基础。
三、国际法的发展东京审判的判决结果对国际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战争罪行和侵略行为的审判,东京审判促进了国际法制度的完善。
其中包括建立了国际刑事法院,以确保世界各地的战争罪行得到追究和惩罚。
此外,东京审判结果的确立也为后续国际法准则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四、正义与和平东京审判凸显了正义与和平的至高价值。
通过对战争罪行的谴责和判决,东京审判为受害者提供了精神慰藉,使战争罪行的受害者得到安慰。
同时,东京审判也彰显了国际社会对和平的追求,让国际社会认识到战争罪行必须被追究和惩罚,从而促进了全球和平的建设。
五、历史教训与反思东京审判的审判与判决也带给人们深刻的历史教训与反思。
通过审判侵略战争罪行,人们开始反思战争的可怕后果,强调与其他国家建立平等和谐的国际关系的必要性。
通过对侵略战争的审判与判决,东京审判提醒世人,永远不能忽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伤害,并不断努力实现和平与繁荣。
六、东京审判的意义东京审判的审判与判决是国际法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对国际法和社会的影响深远。
通过审判战争罪行和宣告判决,东京审判确立了国际正义的原则和法律体系。
东京审判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首要战犯进行了审判。
由于这次审判在东京进行,所以又称“东京审判”。
1945年12月16日至26日,苏、美、英3国外长召开会议,规定盟国驻日本最高统帅应执行一切必要措施以使“日本投降及占领和管制日本”诸条款(包括惩办日本战犯)得以实现。
随后,经过中、美、英、苏、法、荷、加、澳、新9国数次外交谈判达成协议,决定将日本首要战犯交由9国代表组成的国际军事法庭审判。
在印度和菲律宾也加入后,国际军事法庭便由这11个国家的代表组成。
1946年1月19日,远东盟军最高统帅部公布了内容基本上与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相同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1946年4月26日修正)。
根据这一宪章,由上述11国各派法官1人,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并各派检察官1人,组成检察官委员会。
澳大利亚代表韦勃爵士被任命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美国律师季南担任首席检察官。
同年4月25日法庭公布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规则》。
根据法庭宪章规定,所有被告均可以自由选择辩护律师。
事实上,各被告都由美国陆军部配置美国籍义务律师各1人。
此外,各被告也自聘日本律师帮忙抗辩。
在人证物证俱全之后,1946年4月29日,检察官委员会正式向法庭提出对28名战犯的公诉。
起诉书共提出55条罪状,控告其犯有破坏和平罪、杀人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等罪行。
这次审判共开庭818次,出庭证人达419名,书面证人779名,受理证据4300余件,判决书长达1213页。
判决书对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准备和发动对中国和亚洲、太平洋战争的罪行进行了揭露,并宣判25名被告有罪。
其中: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广田弘毅、板垣征四郎、木村兵太郎、松井石根、武藤章7人被判处绞刑;荒木真夫、贺屋兴宣、桥本欣五郎、畑俊六、大岛浩、平沼骐一郎、星野直树、岛田繁太郎、木户幸一、梅津美治郎、小叽国昭、白岛敏夫、南次郎、佐藤贤了、铃木贞一、冈敬纯等16人判处无期徒刑;其余2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和3年。
东京审判二战后日本战犯的审判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浩劫。
战争带来了无尽的破坏、死亡和伤痛,而那些发动战争、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战犯,最终在东京接受了正义的审判。
东京审判,是对日本军国主义罪行的一次全面清算。
在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令人发指。
他们在中国、东南亚等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掠夺和侵略,给无数无辜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审判的准备工作十分艰巨。
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证据,以证明这些战犯的罪行。
这包括了幸存者的证言、文件资料、影像记录等等。
来自世界各地的检察官和律师们齐心协力,为了将战犯绳之以法而努力。
他们不辞辛劳,奔波于各个战场和被侵略的地区,寻找着能够揭露罪行的每一份证据。
审判的过程也是充满波折。
日本战犯们有的试图否认罪行,有的以各种借口为自己辩护。
然而,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他们的狡辩显得苍白无力。
法庭上,检察官们通过清晰的逻辑和有力的证据,一一驳斥了战犯们的谎言。
那些被审判的日本战犯,他们曾经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核心人物。
有的是策划侵略战争的高层决策者,有的是在战场上指挥屠杀的将领。
他们的罪行包括了对平民的大规模屠杀、使用生化武器、强迫劳动、性奴役等等。
每一项罪行都令人痛心疾首。
在审判中,那些幸存者的证言让人动容。
他们讲述着自己亲身经历的痛苦和磨难,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是何等的残忍和不可原谅。
而那些战犯们,面对这些证言,有的依然面不改色,毫无悔意;有的则在证据面前低下了头。
东京审判的意义重大。
它向全世界表明,战争罪行不会被遗忘,罪犯必将受到惩罚。
它为受害者讨回了公道,也为历史留下了公正的记录。
通过审判,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危害,从而更加珍惜和平。
同时,东京审判也对国际法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确立了一系列关于战争罪行和反人类罪行的法律原则和规范,为今后处理类似的国际犯罪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然而,东京审判也存在一些遗憾和不足之处。
东京审判名词解释(一)
东京审判名词解释
1. 东京审判案件
•定义:指二战结束后,国际军事法庭于1946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一系列对战犯的审判案件。
这些战犯被指控犯下了战争罪、反
人类罪和违反国际纪律罪等。
•例子:东京审判案件的被告包括许多高级日本政府和军队官员,如东条英机、松井石根等。
2. 国际军事法庭
•定义:指二战结束后成立的国际法庭,负责对战犯进行审判。
国际军事法庭由盟军组成,成员国包括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等。
•例子:国际军事法庭是根据《波茨坦公告》成立的,其目的是为了问责战争罪行并维护国际法治。
3. 战争罪
•定义:指在战争期间犯下的违反国际人道法和国际战争准则的行为。
战争罪包括侵略罪、战争犯罪、战争期间的暴行和违反战俘
待遇等行为。
•例子:东京审判中,被告被指控犯下了战争罪,如侵略中国、残杀平民等行为。
4. 反人类罪
•定义:指犯罪行为严重侵犯人类的基本权利,涉及屠杀、种族灭绝、迫害等对人类尊严和生命权的极端侵犯。
•例子:东京审判中,被告中的一些人被指控犯下了反人类罪,如对中国平民进行大规模屠杀。
5. 违反国际纪律罪
•定义:指违反了国际军事纪律和战争规定的行为,包括虐待战俘、非法对待平民等。
•例子:东京审判中,被告中的一些人被指控犯下了违反国际纪律罪,如对战俘的虐待和非法处决。
以上是对于“东京审判名词解释”的相关名词和解释说明。
这些
名词和解释有助于理解和研究二战后的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及相关罪行。
东京审判是指1946年1月19日至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战犯的国际审判。
这些人中包括东条英机,松井石根,土肥原贤二等对中国和亚洲乃至全世界犯下累累罪行的战犯。
远东国际法庭由中、美、英、法、苏、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印度、菲律宾11国指派的11名法官组成。
中国法官梅汝璈代表中国方面参加东京审判,任中国驻国际法庭法律代表团团长,首席检察官和首席法官。
战犯候审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随即,美军第8军对日本实施军事占领。
立刻逮捕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39名甲级战犯。
逮捕118名前日本军政领导人为甲级战犯,关到东京最大监狱巢鸭监狱候审法庭设立1945年12月16日,苏、美、英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决定组成由美国、中国、英国、苏联、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荷兰、印度和菲律宾11个国家参加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起诉日1946年春,国际检察局开始撰写起诉书。
1946年4月29日,J.B.基南正式向法庭递交起诉书。
审判判决书指出,日本暴行的证据为数众多,不可能一一列举,法庭只能就确定大批屠杀并虐待战俘与和平居民的罪行及国际公约所规定的其他战争犯罪的各种证据,作出一般的结论。
1.对中国人民的屠杀2.对太平洋地区各国人民的屠杀3.拷问和其他非人道待遇4.解剖活人和吃人肉历史意义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对战后日本国民了解历史真相、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当时日本也正是接受“东京审判”,才重返国际社会,实现了战后的经济繁荣。
对当时刚刚从战争的癫狂状态中恢复冷静的大多数日本国民来说,“东京审判”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
“东京审判”使他们首次了解了日本当年策划和推行侵略战争的经过以及日军在海外制造的种种惨剧的真相。
法理贡献东京审判,是对传统国际法原理的继承与发展,也是确立现代国际法尤其是战争法基本原则的一次重要实践,为20世纪下半叶对国际战争罪犯的审判提供了充分和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东京审判的审判结果二战后日本战犯的定罪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然而,战争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正义的实现,那些在战争中犯下累累罪行的日本战犯必须受到应有的审判和惩罚。
于是,东京审判应运而生。
东京审判,又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是同盟国对日本战犯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长时间的国际审判。
这次审判的目的是追究日本战犯在二战期间所犯下的战争罪行,为受害者伸张正义,同时也向全世界表明,侵略和暴行必将受到严厉的惩处。
在审判过程中,法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首先,日本战犯们试图否认或淡化他们的罪行,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各种借口。
他们辩称战争是国家行为,个人不应承担责任;或者声称他们的行为是在执行上级命令,是所谓的“军人服从义务”。
然而,这些狡辩都无法掩盖他们罪行的本质。
其次,证据的收集和整理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战争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混乱,许多证据被销毁或遗失。
但是,通过各方的努力,大量的证人证言、文件资料、照片和实物等证据被呈现在法庭上,为定罪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长时间的审理和辩论,最终一批日本战犯被定罪。
其中包括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等臭名昭著的人物。
东条英机,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代表人物,在战争期间担任日本首相,积极策划和推动侵略战争。
他被指控犯有战争罪、反人道罪等多项罪行。
法庭认定他对侵略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最终被判处绞刑。
土肥原贤二,长期从事间谍活动,策划和实施了一系列侵略阴谋,给中国等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他也被判处绞刑。
松井石根,在南京大屠杀中负有主要责任。
他纵容部下的暴行,导致了无数无辜平民和战俘的死亡。
法庭判定他犯有战争罪和反人道罪,被处以绞刑。
除了上述几人,还有许多日本战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些审判结果向全世界表明,正义不会缺席,那些犯下罪行的人终究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东京审判的审判结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首先,它为受害者讨回了公道,让他们的痛苦和损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补偿。
东京审判纳粹战犯的审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纳粹德国的战败,为了对纳粹战犯进行审判,东京审判在1946年至1948年期间在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法庭审判。
该审判的主要目的是对纳粹战犯进行正义的追究,并确保他们为犯下的罪行负责。
1. 背景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给整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混乱。
许多国家都在战争中经历了巨大的伤痛,包括纳粹德国的大规模屠杀和侵略行为。
战后,各个战胜国都对纳粹战犯进行了审判,以确保类似的罪行不再发生。
2. 东京审判的组织和目的东京审判由战胜国联合国所组织,以追究纳粹德国战争罪行。
主要的审判地点设在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并吸引了来自各个国家的法官参与。
东京审判的首要目的是揭示和记录纳粹战犯的战争罪行,为二战的受害者伸张正义。
审判团队通过听取证人证词、审查文件和调查材料等方式,确保对战犯们的正当审判,并对罪行进行准确的记录。
3. 审判的过程东京审判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a. 委任法官:联合国指定了来自各个国家的法官组成了审判团队。
这些法官都拥有丰富的法律经验,并代表了国际社会的公正与正义。
b. 确定罪名:东京审判对纳粹战犯提出了多项罪名,包括战争罪、危害和平罪、对人类的罪行等。
审判团队通过调查、收集证据和审查文件来确定每个被告的罪行。
c. 审理过程:审判团队成员在庭审期间分别代表各自国家主持案件。
法庭听取了受害者和证人的证词,检视了相关证据,并充分了解纳粹在二战期间所犯下的罪行。
d. 判决:在审判结束后,法庭根据对战犯罪行的证据和法律依据做出了判决。
一些罪犯被判处死刑,而其他人则被判处不同程度的监禁。
4. 东京审判的影响东京审判是全球历史上最重要的国际刑事审判之一。
它在许多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a. 给受害者伸张正义:通过审判,东京审判清楚地记录和揭示了纳粹战犯所犯下的种种罪行,为二战期间的受害者伸张了正义。
b. 为国际法奠定基础:东京审判为国际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它创造了一些重要的国际法原则,包括罪行成立的标准和对战争罪责任的追究。
以审判二战的日本战犯为题材的《东京审判》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11个国家的法官对28
名甲级战犯长达2年的审判过程。
看了《东京审判》之后,我个人觉得比较重点的情节有以下:一是庭审刚开始时梅汝璈对审判座次的据理力争以及等待结果时手中拿的烟;二是两醉酒日本人被美国司机开枪打死的情景以及当时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态度;三是溥仪长达八天的作证;四是中国法官对板垣征四郎的审问,以旁敲侧击的方式将一言不发的土肥源贤二击破,让人顿时情绪高涨;五是美国法官对东条英机的盘问,以及东条英机最后死硬承认如果可能还会将侵略战争继续进行的丑恶嘴脸;最后是对死刑进行投票的情节。
影片的结尾,各国法官在量刑问题上产生很大分歧,中国法官梅汝璈从法律角度痛斥了日本战犯大肆掠夺中国资源以及违反人道的滔天罪行,在投票决定是否执行死刑时,终以6比5的票数将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7名甲级战犯送上了绞刑架。
看了电影《东京审判》,好像给我们喝了一杯烈酒,燃烧起我们的爱国之心,又像给我们打了一针清醒剂,促使我们对法西斯阴魂永远保持清醒头脑。
我想,凡是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对于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行径有了更直观和更清楚的了解,也更能体会今天的来之不易。
这直撼人心的教育作用是深厚的,特别是没有经历过这段历史的青少年们。
东京审判战争罪犯的审判在二战结束后,东京审判成为国际舞台上备受关注的事件。
这场审判是对日本战争罪犯的正式审判,并为二战战争犯罪的法律法规奠定了重要基础。
本文将介绍东京审判的背景、过程以及对国际法与国际刑事司法的影响。
一、审判背景二战期间,日本作为轴心国之一,参与了众多侵略行为和战争罪行。
1945年太平洋战争结束后,日本投降,国际社会普遍呼吁对日本战争罪犯进行严厉惩罚。
于是,盟军指挥官决定在东京举行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
二、审判过程1. 法庭设立1946年5月3日,东京审判正式开始。
国际军事法庭由各个盟国派遣的法官组成,共计11个国家,包括美国、英国、苏联、中国和法国等。
法庭设在东京的大楼内,以保证审判的公正与独立。
2. 被告人东京审判共有28名日本战犯被告,包括日本军队高级将领、政府官员以及企业家。
其中,最为著名的被告人包括东条英机、松井石根以及广田弘毅等。
3. 控诉与辩护审判期间,控方在法庭上呈现了大量的证据,证明被告人在二战中犯下的战争罪行,如侵略、战争罪、反人类罪等。
被告人有权自行辩护或聘请辩护律师。
辩方试图为被告人辩护并否认其罪行,但在控辩双方的辩论中,控方占据主导地位。
4. 判决与处罚最终,于1948年11月12日作出了判决,11名被告人被判处死刑,17名被告人被判处终身监禁或有期徒刑。
此外,一些被告人也因健康状态不佳或精神问题而免于判刑。
三、国际法与国际刑事司法的影响1. 清晰界定战争罪行东京审判通过审判一系列战争罪行的案例,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清晰的界定和定义,为日后类似事件的审判做出了重要参考。
东京审判成为国际刑事司法的标志,奠定了战争罪行的法律基础。
2. 国际刑事法院的诞生东京审判的成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首次建立一个国际刑事法院的构想提供了动力。
最终,1998年国际刑事法院正式成立,成为处理战争罪行和反人类罪行的重要机构,实现了对战争罪犯的国际追诉。
3. 彰显国际人权意识东京审判的进行和判决过程凸显了国际社会对人权保护的重视。
东京审判是指1946年1月19日至1948年11月12日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战犯的国际审判。
远东盟军最高统帅部在日本东京设置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由中、美、英、苏、澳、加、法、荷、新、印、菲十一个国家组成的远东军事法庭对日本28名甲级战犯进行审判。
国际法庭于1948年11月4日最终宣判:判处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广田弘毅、木村兵太郎及武藤章绞刑并于1948年12月22日执行。
电影《东京审判》部分地再现了当时艰难的审判经过。
我国法学家梅汝璈代表当时的民国政府出任国际法庭的中国法官。
他在“法官席位之争”、“起草判决书”和“坚持死刑处罚”等一系列关系到国家尊严的时刻据理力争,并同试图包庇日本战犯的势力进行了坚决而有效的斗争。
使发动侵华战争的罪恶战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在影片的结尾罪恶累累的七名日本甲级战犯被处以绞刑。
在甲级战犯处以绞刑后的第二天(1948年12月24日)在鸭巢监狱关押的岸信介、儿玉誉士夫等十七名战犯被驻日盟军免予起诉,全部释放其中岸信介是甲级战犯。
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的18名战犯除平昭骐一郎、小矶国昭、东乡茂得、梅津美治郎于1950年病死狱中外,其余被相继释放。
1978年10月东条英机等十四名甲级战犯和两千多名乙级丙级战犯的牌位以“昭和殉难者”的名义移入了靖国神社。
看到这些字幕,心生悲痛、感慨万千。
在美国的庇护之下,日本人并没有认真反思自己带给受其侵略亚洲各国的灾难和痛苦。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也仅仅是惩处了首要的日本战犯,并且这些日本战犯在大多数的日本人看来他们是为民族的发展做出牺牲的人。
我也渐渐的明白了所谓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真正是在美国控制下的法庭。
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的时候正值国内国共内战激烈的时候,当时的国内的人民更加关注的事中国将来未来的走向。
美国政府关心的也是蒋介石领导下的国名政府是否能够控制住中国的局面,建立一个亲美的政权,和美国友好的国家。
东京审判事件概述:东京审判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法西斯同盟国,对在日本政府策划、准备、发动和实施侵略战争中起过重要作用、担负主要责任的人物,进行的国际军事审判。
时间:1946年1月19日至1948年11月12日地点:日本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由中、美、英、法、苏、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印度、菲律宾11国指派的11名法官组成。
)对象:这些人中包括东条英机、松井石根、土肥原贤二等对中国和亚洲乃至全世界犯下累累罪行的战犯。
历史意义:A东京审判是一场严肃、正义的审判,它惩罚了战争罪犯体现了国际社会的共同意志。
东京审判在两年七个月的审理过程中,盟国并没有以战胜国的姿态对战争罪犯以主观、武断的判决,而是以国际法为根据,在大量的人证、物证的基础上,在给予战犯以充分的自我辩论的基础上而作出的法律判决。
东京审判对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性质的认定和对战犯战争责任的追究与判决,符合国际公约和国际法准则,符合世界各国和人民的利益,符合人类对和平与正义的追求。
B是国际社会对日本错误国策以及战争罪行的总清算,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和正义,维护了国际法的尊严具有重要的国际法意义。
东京审判不仅从法律的角度认定了日本发动的对中国、东南亚和美英等国战争的侵略性和非正义性,而且通过审判日本主要战犯,公开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战争暴行,尤其是侵华14年间在中国所犯下的罪行。
-在法庭上,战时日本曾严密封锁的“南京大屠杀”等骇人听闻的战争罪行被揭露,为审判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也为历史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C为人类和平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从政治角度看,东京审判和纽伦堡审判一样,对于制止侵略战争、保护正义力量、倡导世界和平、促政治角度看,东京审判和纽伦堡审判一样,对于制止侵略战争、保护正义力量、倡导世界和平、促使用战争以外的方式解决争端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电影《东京审判》情节介绍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审判日本战犯,当时法庭由11个国家的11名法官组成,受中国国民政府的委任,以梅汝璈(刘松仁饰)为首的中国法官在3月20日飞抵东京。
《大公报》记者肖南(朱孝天饰)负责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全程跟踪报道,战前相爱的恋人和田芳子(林熙蕾饰)与他相会。
在宴会上,肖南目睹了梅汝璈的激动和欢欣,却预感到此行必定多艰难。
审判终于开庭了,中国代表团遭受到了种种困难和挫折,整个法庭不赞成死刑的人居然占多数。
面对各国法官们的偏见与刁难,中国法官和检察官们与他们斗智斗勇,克服了对美国法律不了解的种种不利因素,在庭审辩论中取得了上风。
最终法庭是否能将东条英机等臭名昭著的战犯送上绞刑架呢?主演介绍:【刘松仁】刘松仁(DamianLauChungYan),1949年10月14日生于中国香港,祖籍广东潮州,香港影视演员。
1971年考入香港丽的映声电视台第5届艺员训练班,1972年毕业后加盟香港丽的电视台,1976年签约无线电视。
1975年出演《家春秋》;1977年在《陆小凤》系列电视剧中饰演陆小凤。
1980年出演《京华春梦》,饰演金振西。
1985年参演《萍踪侠影录》饰演张丹枫,1986年主演《九月鹰飞》饰演叶开。
2006年,凭借高群书执导的电影《东京审判》提名第26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
2007年,出演央视与TVB合拍的时装商战剧《岁月风云》,2011年出演穿越剧《步步惊心》。
2014年4月,主演电视剧《步步惊情》播出。
2016年,主演合家欢喜剧电影《非常父子档》。
【朱孝天】台湾艺人,经典偶像组合F4的成员之一。
2001年,朱孝天在拍摄偶像剧《流星花园》后与其他三位主角组成F4,急速窜红亚洲各地。
朱孝天拥有一双象征贵气的凤眼,为人兴趣广泛,文武双全,屡次夺得专业武术奖项。
曾组成乐团,并有个人音乐创作发表。
近年主要在内地参与电视剧演出,亦连续四年在日本举办个人演唱会,是第一位在日本东京巨蛋JCBHALL举办个唱的华人歌手,在亚洲各地都有固定的支持群众。
《东京审判》
东京审判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46年,关于东京盟国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28名日本战犯的艰难审判.
在电影里,最让我咬牙切齿的是那个失去弟弟丧失理智善恶不分是非不明的日本白痴和日本代表团的辩护律师。
当日本陆军指挥官,天皇的儿孙赙仪和中国的一个小偷作为日本侵略大陆的证人时,那个戴着黑框眼镜,长得像老鼠的日本辩护律师依旧理不直而气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大声质问第一个证人:“你是不是一个日本人?”很大声,整个法院萦绕着他的呼声,似乎日本指挥官背叛了日本,哪怕是颠倒是非黑白,为虎作伥?那一刻,我真的很想替那个勇敢地站在证人席供诉事实的日本人进行反驳,我想:那个日本陆军指挥官虽然侵略过中国,给中国带来了伤害,但现在站在法庭上的他,已经彻底洗脱了罪行,人们会原谅他的。
日本律师的一段话也令我记忆犹新,我更加确定了他是个畜生的想法。
“我们是帮助满洲国统一,是为了和平,中国人相反应该感激我们,日本政府并没有做错!”他说得脸不红心不跳,仿佛中国真的冤枉他们似的.
但毕竟邪不压正,世间仍有真理的存在。
最终日本帝国主义还是受到了法律应有的制裁,几个首领人物被判处死刑,以示公正。
《东京审判》令我感触颇深,深深地明白自己祖国受过的侮辱,从中得知和平的可贵,日本人也受到教训了吧!毕竟,欲望毁灭的最终是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