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国际关系史0304191631
- 格式:pdf
- 大小:841.53 KB
- 文档页数:19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教学大纲孙洁琬编写政治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目录前言 (73)绪论 (74)第一章17 世纪上半叶至18 世纪末期的国际关系 (75)第一节30 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75)一、三十年战争爆发的背景与过程 (75)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及其影响 (75)三、法国争夺欧洲霸权 (75)第二节英法普奥俄五强争雄及欧洲均势的形成 (75)一、英荷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 (75)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1710—1714 年)与北方大战(1700—1721 年) (76)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1740—1748 年)与七年战争(1756—1763 年) (76)第三节欧洲列强的领土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76)一、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 (76)二、列强在北美独立战争时期的外交斗争 (76)思考题 (76)第二章18 世纪末期至19 世纪后期的国际关系 (77)第一节拿破仑战争与1815 年的维也纳会议 (77)一、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欧洲与第一次反法同盟 (77)二、拿破仑统治时期的战争与外交 (77)三、维也纳会议及其影响 (77)四、神圣同盟与四国同盟 (77)第二节欧洲列强对美洲的争夺与美国的门罗主义 (77)一、美洲各国争取独立的斗争与列强的扩张企图 (77)二、门罗主义的提出及意义 (77)三、美国内战时期的外交斗争 (77)第三节东方问题的演变 (78)一、1848 年的欧洲革命运动与神圣同盟的瓦解 (78)二、沙皇俄国的扩张活动与东方问题的历史背景 (78)三、东方问题引发的若干次危机、影响及其最终结果 (78)第四节意大利统一与德意志统一时期的外交活动 (78)一、意大利统一过程中的意奥法普关系 (78)二、德意志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政策 (78)三、两者外交活动的比较分析 (78)思考题 (78)第三章19 世纪后期至20 世纪初期的国际关系 (80)第一节普法战争后的德法俄奥关系与欧洲局势 (80)一、德法矛盾成为欧洲主要矛盾 (80)二、从三皇同盟到三国同盟 (80)三、法俄结盟 (80)第二节英国在19 世纪的“光辉孤立”政策 (80)70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一、“光辉孤立”政策的内容及其物质基础 (80)二、“光辉孤立”政策的实质及结束 (80)第三节列强瓜分世界的侵略活动和战争 (80)一、列强在亚非的侵略活动及其矛盾 (80)二、美西战争、英布战争、日俄战争及其影响 (81)思考题 (81)第四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时国际关系 (82)第一节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82)一、英德矛盾的激化 (82)二、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形成 (82)第二节战争危机的出现与外交控制 (82)一、两次摩洛哥危机(1905 年、1911 年)与1908 年的波斯尼亚危机 (82)二、意土战争(1911 年) (82)三、两次巴尔干战争 (82)四、萨拉热窝事件 (82)第三节战争期间两大集团的外交斗争 (83)一、战争初期的形势与交战双方争取盟友的外交活动 (83)二、日美争霸中国及其两国的参战 (83)第四节战争的结束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83)一、同盟国集团的惨败与贡比涅停战协定 (83)二、大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83)思考题 (83)第五节苏联建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84)一、和平法令与布列斯特和约 (84)二、民族自决原则的提出及其实践 (84)三、粉碎外国的武装干涉活动 (84)第六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84)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力量对比状况 (84)二、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84)三、争夺亚太的华盛顿会议 (84)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历史地位 (84)思考题 (84)第六章20 世纪20 年代的国际关系 (85)第一节苏联的外交活动 (85)一、热亚那会议与拉巴诺条约 (85)二、苏联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曲折发展 (85)第二节德国赔偿问题 (85)一、鲁尔危机与道威斯计划 (85)二、杨格计划 (85)三、胡佛缓债宣言与洛桑协定 (85)第三节欧洲安全保障问题 (85)一、安全保障问题与洛迦诺公约 (85)二、裁军谈判与非战公约 (86)71政治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第四节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与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86)一、中国人民反帝革命运动 (86)二、土耳其的民族独立战争 (86)三、埃及的反英斗争 (86)四、拉美人民反美斗争的发展 (86)思考题 (86)第七章20 世纪30 年代的国际关系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87)第一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解体 (87)一、1929—1933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及对国际关系体系的冲击 (87)二、罗斯福新政外交 (87)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87)四、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87)第二节德日意集团的侵略扩张活动与英法美苏的对策 (87)一、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和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 (87)二、日本入侵中国 (87)三、德国入侵中欧与英法的绥靖政策 (88)四、美国的孤立主义和中立法案 (88)五、苏联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 (88)第三节大战前夕的大国间关系 (88)一、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 (88)二、英法苏三国同盟谈判及其失败 (88)三、英德关系与英德秘密谈判 (88)四、苏德谈判及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88)思考题 (88)第八章战时国际关系及二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90)第一节德国进攻波兰、西线战争与法国沦亡 (90)一、德国入侵波兰与西线战争 (90)二、德国进军北欧与法国的沦亡 (90)三、英美苏对外政策的调整 (90)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展开及大国间的外交活动 (90)一、苏德战争的爆发与大西洋宪章的发表 (90)二、日美矛盾加剧与太平洋战争爆发 (90)三、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91)四、反法西斯国家间的合作与矛盾 (91)第三节德意日集团的崩溃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91)一、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与德国的无条件投降 (91)二、联合国的成立 (91)三、波茨坦会议与日本投降 (91)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及国际关系格局的重大变革 (91)思考题 (91)参考书目 (91)72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前言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从17 世纪中叶的三十年战争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时期,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冲突与合作的演变历程,梳理期间发生的重大国际性事件,介绍、评价与之有关的政治家和外交家的活动,剖析主要大国争夺欧洲霸权乃至争夺世界霸权的外交政策,包括欧洲国家对中国的侵略扩张活动的历史,等等。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时期和主题:冷战时期、后冷战时期、911事件与反恐战争、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关系、地区冲突与战争、国际组织与国际法、全球性问题与挑战、非传统安全威胁、国际关系中的大国协调与合作以及20峰会与全球经济合作。
1.冷战时期冷战时期始于1947年,以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为主要特征。
在这个时期,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是政治和军事上的紧张对峙,以及意识形态和制度的分歧。
尽管存在一些局部冲突,但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总体上保持了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2.后冷战时期后冷战时期始于1991年,随着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国际关系开始发生一系列转变。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全球化加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合作加强。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贫富差距扩大、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3.911事件与反恐战争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遇了911恐怖袭击,这成为了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次事件导致美国发动了一场全球反恐战争,虽然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如单边主义和国际合作受阻。
4.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关系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密。
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不断加深,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国际合作变得尤为重要,但各国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和利益冲突。
5.地区冲突与战争在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上,地区冲突和战争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从阿富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从叙利亚内战到也门冲突,这些冲突和战争不仅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苦难,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挑战。
6.国际组织与国际法国际组织和国际法是现当代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国际法则是一个国家的行为准则,它规定了国家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为国际关系提供了一定的规范和保障。
7.全球性问题与挑战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贫富差距扩大、跨国犯罪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从16世纪到20世纪末)第一章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重点问题⏹历史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历史方法的价值与“科学方法”的弊端⏹国际关系的历史理解⏹国际关系史学根本方法与国际关系史料第一节历史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1.历史研究的基本目的⏹经世致用⏹智识兴趣⏹人类自我认识2.历史理解的局限性与巨大潜能⏹历史理解能够、并且只能够帮助历史的研习者们“更聪明地对待”现今⏹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适宜性是指什么⏹历史研习仍然有它的伟大的功能和价值,因为历史是一种对先前已逝事物的有教养的记忆,它能够通过澄清往昔和理解其部分含义来帮助我们思考当今和未来3.宏观思考和理论化的重要性⏹宏观思考是达到历史研究基本目的之终极的甚或主要手段⏹微观探究的局限性⏹宏观思考的根本特征⏹理论对具体历史研究具有的启示、定焦、梳理、总结和升华功能⏹历史与理论的关系是社会思考的一个永恒课题4.理论化的基本种类和形式⏹两大种类:对现成理论的连贯的运用;理论性的创造式宏观思考⏹两种形式:理论棱角显山露水,概念模式晦涩生硬,“科学”模仿弊病丛生;隐含的而非明示的,有机的而非教条的,倚重历史—哲理思考为特征的经典方法而非迷信和滥用社会科学5.重视和善于从事当代史研究⏹当代史的概念⏹当代史研究的重要意义:经世致用的基本目的;当代史由于其特殊的学术难度和身处其境的知识优越性而大有学问⏹当代史研究的天然缺陷和不利之处第二节历史方法的价值与“科学方法”的弊端⏹科学方法的含义⏹科学方法的弊端(赫德利·布尔、约翰·路易斯·加迪斯)⏹别停留在牛顿那个时候,而要看看和学学现在的自然科学家的思想方法⏹“这不仅包括理论、观测和严格的计算,而且包括叙事、类比、矛盾、讽刺、直觉、想象力,还有——并非最不重要——风格。
”第三节国际关系的历史理解1.国际关系研究基于对历史的理解⏹西方国际关系思想始于修昔底德的历史论述⏹现代政治思想和国际关系思想的肇始同样出自历史考察和历史理解(马基雅维利)⏹国际关系的历史论述、思考和解释对国际关系理论思想有首要意义⏹经典方法的含义2.国际关系史的理论性思考⏹理论的多方功能⏹个案例解(大战略理论指引战略史考察的两个优秀范例):⏹爱德华·勒特韦克:《罗马帝国的大战略》⏹杰弗里·帕克:《腓力二世的大战略》3.国际关系史研究的独特的重大价值⏹国关史研究很大程度上并非从属于世界或区域的政治史、政治经济史或社会发展史研究,虽然它与这些历史研究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国际政治作为历史之基本动因的固有的、独立的意义⏹保罗·施罗德;兰克4.广阔的视野、总体理解能力和历史方向意识⏹含义⏹历史学领域,19世纪法国史学界“政治学派”⏹国际关系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宏观史与微观史的区别,宏观史的特征第四节国际关系史学根本方法与国际关系史料1.利奥波德·冯·兰克与现代历史学根本方法⏹兰克的四大史学功绩,尤其是他开创了现代史学研究的首要科学方法——对史料的批判性考证⏹兰克史学的重要缺陷2.国际关系史料基本分类和主要类别史料例解⏹未刊档案史料⏹已刊档案史料⏹官方史⏹公开文件⏹回忆录、书信集、已刊日记、当时报刊报道或评论等⏹第二手资料(书籍和文章)第二章现代国际权势斗争与现代国际体系演变⏹重点问题⏹19世纪以前现代国际体系史的理解范式和根本主题⏹现代国际体系的起源⏹哈布斯堡帝国的称霸图谋与其失败⏹路易十四法国优势的起落和英国世界性权势的凸现⏹列强体系的巨大扩展与拿破仑帝国的兴亡第一节 19世纪以前现代国际体系史的理解范式和根本主题⏹ 1.路德维希·德约:《不牢靠的平衡——四个世纪的欧洲权势斗争》⏹兰克对现代国际体系常在机理和运动模式的首次揭示⏹德约对16世纪开始往后近400年的国际体系机理和模式:欧陆均势与海外优势,欧陆均势与侧翼大国⏹本章颇大程度上依据德约的著作⏹ 2.兰克对德约⏹国际体系,是指一批独立或较独立的政治实体(现代开始以来主要是趋于并最终形成各自民族特质的现代国家)的集合,这些政治实体相当频繁地、按照大致规则的过程相互作用。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课程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国际政治专业必修课适应专业:国际政治课程简介:《现当代国际关系史》是国际政治专业主干课程,它主要研究国家和民族间外部动态发展的历史,着重从横向方面剖析各个历史时期主要国家间和国际组织的外部关系,阐释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相互关系的兴衰流变、联系交融及其对全球社会发展过程的牵制和影响。
课程总学时:54授课教材:时殷弘著:《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书目:[1]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6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
[2] 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 唐贤兴主编:《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21世纪国际关系学系列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 朱瀛泉著:《近东危机与柏林会议》,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 陈乐民主编:《西方外交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7](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8](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9](英)爱德华•卡尔著:《二十年危机(1919-1939)》,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10](美)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1](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
[12](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13] Hans Mougenthau: Politics among Nations——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Alfred Knopf, Inc., 1978.[14] Karl Deutsch: Th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Eaglewood Cliffs, 1978.二、课程教育目标现当代国际关系史是社会科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高等学校中国际政治专业的主干课程。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课程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国际政治专业必修课适应专业:国际政治课程简介:《现当代国际关系史》是国际政治专业主干课程,它主要研究国家和民族间外部动态发展的历史,着重从横向方面剖析各个历史时期主要国家间和国际组织的外部关系,阐释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相互关系的兴衰流变、联系交融及其对全球社会发展过程的牵制和影响。
课程总学时:54授课教材:时殷弘著:《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书目:[1]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6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
[2] 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 唐贤兴主编:《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21世纪国际关系学系列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 朱瀛泉著:《近东危机与柏林会议》,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 陈乐民主编:《西方外交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7](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8](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9](英)爱德华•卡尔著:《二十年危机(1919-1939)》,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10](美)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1](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
[12](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13] Hans Mougenthau: Politics among Nations——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Alfred Knopf, Inc., 1978.[14] Karl Deutsch: Th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Eaglewood Cliffs, 1978.二、课程教育目标现当代国际关系史是社会科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高等学校中国际政治专业的主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