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分析发SCI经验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6
不做实验可以发表SCI论文吗?实验是一个繁杂的过程,由于平时工作繁忙,不少医学工作者会问,不做实验可以发表SCI论文吗?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不做实验也是可以发表SCI论文的。
通常来说,不做实验发表论文最常见的就是写meta分析了。
Meta分析是医学工作者常写的文章,具体怎么写?可以八步走。
1、确定主题:选题是meta分析的第一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选题不当会导致研究课题缺乏研究价值,造成致命的问题。
所以,作者在确定主题时要十分慎重,满足以下三大要求。
(1)重要性只有具有比较重要的临床意义的问题才适合作meta分析。
Meta分析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写一篇高质量的至少也要两个月以上的时间。
如果分析的问题无关紧要,则得不偿失,也难以发表。
(2)争议性一般而言,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最适合做meta分析。
通过汇总多个研究结果,得到总的更可靠的结论。
怎样才知道哪些具有争议性呢?如果是某一领域的专家,自然会对本领域有哪些有争议性的问题比较清楚,如果是新手,则可以向该领域的专家请教,或者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知道哪些问题有争议性。
如:欲研究肾移植领域哪些问题有争议性,则可以以“肾移植”,“争议”在CNKI上检索,或以renal transplantation, controversy; dispute等为关键词在PUBMED或其它医学数据库上进行检索,查到相关论文,详细阅读后即可知道哪些问题是有争议性的。
(3)创新性创新性指的是国内外还没有人做过这方面的meta分析。
同样可以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来得知是否已经有人作过类似的meta分析。
如打算作进食牛奶是否会增加前列腺癌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则可以以“前列腺癌乳制品 meta分析”或者“prostate cancer dairy product meta-analysis”为关键词在相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结果发现国外已经有人做过了,那么这个课题就不太适合再做meta 分析。
一篇成功的meta分析论文有哪些良好的基础构建医刊汇 5018跟您说Meta是一个科学的临床研究活动,指全面收集所有相关研究并逐个进行严格评价和分析,再用定量合成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综合结论的整个过程;meta分析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被引入到对随机对照和观察性临床研究的归纳评价中,其在医学应用中的主要目有四个:一、提取多个临床研究的数据,从而将单独临床研究中有限的病例数整合为较大的样本量,提高统计效能。
二、meta分析对数据的提取并不是等权重的,而是根据研究类型、质量和样本量大小对独立研究的统计结果进行加权,汇总后的合并统计量可以较为科学和客观地分析存在分歧甚至矛盾结果的独立临床研究,得到明确的总体结论。
三、整合分散的独立研究的病例数据,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得到与昂贵的“大样本”临床试验相仿的研究效果,从而为临床指南或者公共卫生策略的制定提供可靠而经济的依据。
四、对相关临床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定量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四大目的也就是我们说要达到的一个目标,为了达到它们我们需要设置研究目的,明确通过meta分析能解决什么问题;质量控制,即确保按照规范完成meta分析,使结果可信可用。
meta分析的立题包含两方面的工作:选题和对初选课题进行可行性分析。
选题是meta分析论文写作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
选题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论文的可行性和研究意义。
meta分析论文的质量,既在于所解决课题的创新性,更在于结论的实际意义。
因而,所选题目最好是临床上存在争议或未有定论却急需解决的课题。
“最好的问题来源于临床实践”,事实上,只有做到对所在专业临床现状和研究进展非常了解,才可能在选题中兼顾创新和深度。
从这个角度讲,meta分析论文的立题应该更多由资深医生完成。
而目前普遍存的现象是许多低年资医生或研究生纯粹为了完成meta分析论文而闭门造车,只重视选题的“创新性”,一味追求冷、偏题目而忽视临床实际问题,是产生众多低质量meta分析论文的重要原因。
呕血整理,meta分析的SCI写作模板—discussion今天我们继续给大家带来《Meta分析的SCI写作模板》系列,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文章的最后一部分-讨论部分-Discussion。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先介绍我们的Meta分析的主要结果,解释一下产生主要结果的原因,与其它研究的异同点,本研究的必要性等,以及一些缺点等。
本文先介绍一下对结果的总体描述的表述,列举几个例子,让大家看一下本部分的写作方法。
①The overall goal of a meta-analysis is to combine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 to arrive at a summary conclusion about a body of research.It is most useful in summarizing prior research when individual studies are too small to yield a valid conclusion.②In this study,we analyzed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and×××using a meta-analysis to obtain a powerful conclusion.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this is the first meta-analysis providing comprehensive insights into the effects of the×××and risk associated with×××.③Meta-analysis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answer a wide variety of clinical questions by summarizing and reviewing previously published, quantitative research.④Despite the fact that most of the trials had small sample sizes and poor methodological quality,analysis of the pooled data showed a consistently superior effect of×××combined with×××in terms of total effectiveness,when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s.⑤The pooled data of×××(postoperative outcomes)suggest that×××was associated with shorter time to×××.Given that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postoperative patient)management preferences and hospital discharge criteria, whether these potential benefits can be proved in future well designed RCTs is not known.。
医学SCI论文之做meta分析的7个方面1重大意义通常情况下有较重大意义的临床案例问题才合适作meta分析。
做Meta分析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最少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如果分析一开始的选题就是错误的,那不但会浪费时间,发表成功的机率也不大。
2具有争议相较于通常问题,有争议存在的问题更合适做meta分析。
通过汇总对比数个研究结果,获得更可靠的结论。
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可以通过文献检索或请教该领域专家而得之。
3题材创新想保证题材的创新,就要选还没有人做过的方面。
可以通过文献检索了解国内外哪方面meta分析还没有人做,如果有人做了是不是质量偏低?4问题与结论问题表述清楚,结论明确。
5有明确的效应指标对于危险因素,可以以OR/RR值为效应指标,如肿瘤病某某某,XX年生存率为效应指标等。
6理想的原始论文一个理想的原始论文,就会使meta分析成功一半。
例:研究危险因素的就应当是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需提供必要的信息。
例:研究危险因素的就要能够提取出四格表资料;数目也不能太少。
否则达不到汇总的效果,如果数目太多,当然没有什么不好,而且结果会更可靠,只是研究所需时间要增加而已。
还有质量要高,设计要科学。
7选题合适纳入研究的文献太多,而且问题也不明确,研究难以完成。
缺乏推广应用的代表性,而且纳入研究的文献也太少,达不到汇总的效果。
通常纳入研究的文献以10至30篇比较合适做meta分析。
一、首先需要确定课题先确定选题,然后经过导师的指导,同行的启发,再去选择文献,可以迅速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二、确定文献不同层次的要求标准一个具体的科研课题,相关医学论文文献参照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课题来确定。
看文献时要分清属于哪个层次,以此确定对其掌握才程度。
研究方向层次的文献只需要一般涉及,基础知识,学科水准,了解当前重大进展与趋势,进而达到专业人员水平;研究领域层次的文献则需要了解焦点与热点,争取达到专家水平;研究课题层次的文献务必要全面,全面了解历史、现状、展望、主要方法、手段,专家水平要求高。
呕血整理,meta分析的SCI写作模板—Quality assessment我们制作Meta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但因作者的水平和纳入文献的质量可能差距较大,因此质量也参差不齐。
因此,使用Meta分析前一般是需要对其质量进行评价的,另外,有时还会针对某一疾病相关的Meta分析进行汇总评价,制作时亦需要进行质量的评价。
各种类型的Meta分析的质量评价方法是不一致的,大家可以阅读相关的文献进行学习,例如曾宪涛老师的Meta分析系列就介绍了各种类型的Meta分析的质量评价。
本文,列举几个例子,让大家看一下本部分的写作方法。
①The methodological quality of RCTs was assessed by the Cochrane riskof bias tool. The methodological quality of retrospective studies was assessedby the modified Newcastle-Ottawascale(NOS),which consists of three factors:patient selection,comparability of the study groups,and assessment of outcome.A score of 0-9(allocated as stars)was allocated to each study except RCTs.RCTs and observationalstudies achieving six or more stars were considered to be of high quality.②Two review authors independently assessed the risk of bias using the Quality In Prognosis Studies(QUIPS)tool15with minor adaptations.The tool includes32key items divided into6domains:1)Study participation××××××.Foreach study, each individual key item was assessed,and each domain was gradedin one of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 of risk of bias,based on whether the domainfully complied, partly complied,did not comply at all,or did not report in respect of the characteristic expressed by the items:1)Low riskof bias;2)Moderate risk of bias;3) High risk of bias;4)Unknown.③Two investigators independently assessed each study’squality as“good,”“fair,”or“poor”by using predefined quality criteria based on USPSTF methods.We excluded all poor-quality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sand observational studies.In general,a good-quality study met all prespecified criteria.A fair-quality study did not meet at least1criterion but also did not have a known limitation that could invalidate its results.A poor-quality study had a fatal flaw or multiple important limitations.We supplemented the USPSTF criteria with criteria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for the quality assessment of observationalstudies.We resolved any disagreements through discussion.④Quality was assessed using elements of the STROBEchecklist for cohort studies by 2reviewers(×××and×××).A third reviewer(×××)was enlisted to resolve disagreements regarding theabstracted data.⑤Two reviewers independently assessed the quality of included studies according to the Jadad standards.The overall scores range from0to5.Scores of0,2and3,5were regarded as low and high scores,respectively.Disagreements were also settled down by discussion among authors.⑥Although many scales are available to assess the validity andquality of trials,none can provide an adequately reliable assessment.Therefore,we selected a number of basic criteria for assessing the validity ofthe studies,as suggested by the Cochrane Handbook,which are frequently used in meta-analysis of×××.The assessment was conducted by two independent reviewers and all disparities between them were resolved by consensus.。
Meta分析SCI写作指南——highlights
很多童鞋可能对Highlight不甚了解,在投稿时,可能有的杂志是要求提供3-5条Highlights。
Highlights是什么?怎么写?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顾名思义,Highlights用中文讲就是文章的亮点。
Highlights的目的就是给审稿人及读者一个你文章内容的导向,highlights主要写那些内容呢?
首先,可以将文章的思路逐条写出来。
本meta分析的研究目的可以作为一条、研究的结果可以分条描述,研究结果较多时,可以将最重要的几条写出来。
例如,meta分析文献选择的结果(纳入了多少篇文献,包含多少研究对象等),meta 分析合并结果得出的结论都可以写成Highlights。
第二,meta分析中不是所有的结果都可以写成Highlights的。
例如,meta分析的结果发现研究间存在较大的异质性,这个应该是文章的一个局限性,而不是亮点。
另外,如果敏感性分析后结果发生了逆转,这样的结果也是不能写成Highlights的,这预示着我们的合并结果是不稳定的,也算是一个局限性。
另外,关于Highlights的撰写,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去Elsevier数据库中下载一些meta分析看看别人写的Highlights都是从哪些方面入手的,积累的多了,写起来就顺手了,加油哦!。
Meta分析答疑,Meta分析过程中那些常见难点!Meta分析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适用于对多个研究结果进行合并、统计和分析的情形。
Meta分析的目的是通过汇总多个研究的结果来识别研究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以更深入、全面地了解研究领域的现状和趋势。
在Meta分析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点和挑战,下面就介绍一些常见的问题和答疑解惑。
一、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及意义1. 什么是Meta分析?Meta分析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对多个独立研究的结果进行合并、统计和分析。
Meta 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识别研究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从而更深入、全面地了解研究领域的现状和趋势。
2. 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有哪些?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收集研究资料,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提取和整合研究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进行Meta分析和结果解释和报告。
3. Meta分析的意义是什么?Meta分析的主要价值在于:减少研究偏差和误解,提高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较全面、客观地评估该领域的研究结论,挖掘出研究共性和差异,为学术理论和实践提供支持和帮助;发现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Meta分析中数据的获取和筛选1. 数据来源有哪些?Meta分析的数据来源包括: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会议论文集和摘要、学位论文、技术报告、专业数据库和书籍等。
2. 数据筛选标准有哪些?Meta分析的数据筛选标准包括:研究对象的定义和范围、研究设计和方法的可比性、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可信度,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因素。
3. 如何确定数据的质量?评估数据质量的方法包括:根据研究的方法和设计,评估研究的内部和外部有效性;根据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评估研究的结果质量。
三、Meta分析中数据的汇总和分析1. 数据的汇总方法有哪些?常见的数据汇总方法包括: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
固定效应模型假设所有研究的效应大小相同,随机效应模型假设研究之间存在一定的异质性。
meta分析讨论部分万能模板本文主要讨论 meta分析部分万能模板,希望大家阅读后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欢迎来分享。
首先感谢张教授给我们带来一个非常好实用的学习平台。
虽然张教授也是临床医生,但对于 meta分析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我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
但鉴于我对 meta分析这个领域还不是很了解,所以在此先分享一下本人的理解。
一、临床常见疾病的定义为了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研究,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如疾病名称,诊断方式,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方式,预后,原因,发病机制分析,疗效评价等。
以上问题都可以通过meta分析来解决:疾病名称——患者名称,诊断方式——入院时检查结果,治疗方式——用药疗程——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患者治疗结果(一般不良反应)——治疗效果评价。
其中,诊断方式包括:入院时诊断方式(即入院诊断)——住院诊断——不良反应报告方式(即住院记录反馈)。
二、基本要求根据要求,首先,有两个基本的要求:一是发表的研究必须要被发表;二是研究必须在中国或者世界其他国家的医学期刊发表,不能以国外文献为参照来分析中国或者世界其他国家的患者。
这两个要求是不能太高的,否则就会出现严重的漏报事件,造成研究结果的错误或者无效。
其次,发表的文献不能对受试者采取措施,比如,将受试者带离。
不能对受试者采取控制措施以及药物使用(比如停用强抗或降低激素剂量),不能用任何方式来限制试验中受试者的活动。
最后一点便是对于中国或世界其他国家患者要予以特殊照顾。
特别注意的是研究对象最好是非中国或世界其他国家医院、社区或其他医疗机构或者实验室等有特定能力进行临床试验或是观察研究受试者身体状况等而不能是外国人做的。
三、数据质量由于数据质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对于研究质量一定要非常关注,可以多关注文献质量问题。
数据质量主要包括数据来源是否正规,是否在有效期限内,是否存在数据不一致情况,是否存在重复样本量等问题在内。
关于Meta分析的写作的些许经验之谈关于Meta分析的写作的些许经验之谈关于Meta分析的写作的些许经验之谈作者:史明敏过去一年一直没开始做实验,期间除了在医院实习、美国交流外,就是写写case report、review以及meta分析之类的文章攒攒写作经验,鉴于不少同学、同事以及朋友都有写作意向,但因为时间关系一直没有很好交流,所以写成日志供大家参考。
本身文章就是千变万化的,而且自己本身不是meta高手,相当于介绍一些入门的方法。
1.首先要明白什么是meta分析,以及自己写meta的目的是什么。
meta分析中文叫荟萃分析,是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现有的研究资料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术前血糖控制与手术并发症的关系,假设现有RCT 12个,每篇文章的结果不尽相同,你通过量化分析等到的就是一个样本量更大、理论上更为可靠的结论。
当然,这个分析绝对不是死板的,比如你分析的时候可以从手术种类、原先血糖范围、控制后血糖分为、并发症种类进一步分析,这样得到的结果是单篇研究所不具有的。
明白了什么是meta,于是大家都发现,这是一种不用“做实验”的写作方式,并且主题源源不断,于是有人把他当成了一种发文章的手段,据说上海某神人曾今一年发过100多分文章,其中不少都是meta。
但是话说回来,无论你目的是什么,如果没有对自己的meta 分析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或是为了发文章而发文章,没有很好的想法,是很难写出一篇较好的meta分析的。
所以,我更主张那些有想法(无论会不会写meta,哪怕是什么都不会写也没关系)去写有意义的meta分析,而不建议那些meta分析熟手、能手大量刷这类文章,这类文章,写一两篇便已足够。
2.idea永远都是meta分析的灵魂,选题是最重要的!我想,所有准备写meta分析的同学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想写的话题都有人发了,而自己找的一些都很难写,或者干脆文章不够?这其实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一是meta分析作为一种近几年稳步发展的分析方法,目前已经有很多人写了,所以重要的主题、又有很多RCT 的基本都被写了,二是现在不少医学生文献检索能力还没有达到熟练的等级,一个同样的话题,一个人只能搜到三四篇,而有些人可能可以搜到十几篇。
初次接触到Meta分析是在大五实习的时候(2000年10月),当时在消化科实习,正好内科教研室需要人手帮忙,就认识了内科教研室副主任(我人生最重要的几位长者之一),从他那里听说了Meta分析。
然后,从内分泌科一位教授那里拿到了RevMan软件,当时国内做Meta分析的人好像很少,只好自学,一边摸索软件、一边检索国外的相关文献、同时请教前辈们。
慢慢的发现了一点诀窍,于是小试牛刀,选择了普萘洛尔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这个题目。
检索文献后发现可以分为初次、再次出血的预防。
于是分别在国内的核心期刊发表2篇文章(2002年)。
当时自己根本没有认识什么SCI,要发表英文文章之类的。
后来,陆续在国内发了几篇文章(为了毕业留校,当时发表1篇文章可以加分的)。
SCI实在是被动接触的,也可以说是自己送上门的。
2002年发表普萘洛尔的2篇文章后,收到当时国内SCI“牛刊”(World J Gastroenterol)的约稿,大概意思是让把普萘洛尔的2篇文章汇总为1篇发表。
于是用了3个月的时间自己翻译、润色、投稿,经过几次修改,在2003年发表(World J Gastroenterol的IF最高年,第二年便被打入冷宫。
自己拿了一笔不小的奖金,哈哈。
)。
后来选择专业方向,自己转到了眼科方向发展(2001年9月-
2003年6月)。
最开始的1年,主要是熟悉临床、做实验,没有顾及眼科Meta分析。
最后按照规定在非眼科科室轮转、等待毕业的时候,因为时间比较宽余,所以开始写眼科Meta分析。
前前后后在2003年、2004年发表了5篇中文文章(主要都是白内障方面的)。
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篇文章很有意思,记得是发表了Ophthalmology的,不是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而是回顾性文献的Meta分析(率的Meta分析),感觉方法不错(公式写的非常明白)。
正好当时青光眼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很热(但都是没有对照的回顾性文献),于是就照搬他的方法写出了自己的第一篇眼科SCI(2004年)。
后来的两年,忙着组建家庭、体验临床,将Meta分析基本搁置(关键是没有了毕业分配压力,中级职称评审以往的文章已足够,所以就懒了下来)。
2006年开始,因为逐渐感觉到国内SCI 的狂热,自己也认识到职称评审的压力,而缺少科研经费以及科研时间,只好再次开始Meta分析之旅。
在2007年发表了自己第一篇真正意义的SCI文章(Am J Ophthalmol)。
也是在2007年,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总结回顾了自己的以往文章,发现实在是太杂,缺乏系统性,所以认真总结筛选后,决定专注于“青光眼”。
于是,把以前发表的青光眼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拿出来,重新检索,发现有很多新的临床试验出来。
正好赶上四川救灾,整整四十天时间的坚持(最初的十天还是有很多医疗救护需要做
的),才让自己的SCI Meta分析之旅有了一些成绩。
总结一下自己的个人体会:
第一,关注国际“牛刊”的Meta分析。
特别是看看他们的热点、统计方法,这样可以让自己的思路更清楚。
另外,这些“牛刊”的Meta分析,还是我们自己撰写论文的重要借鉴。
我的最初的几篇SCI都是借鉴的“牛刊”们的撰写流程,不论是方法学、结果陈述、讨论格式,只是在其中要加上一些自身的东西就行。
同时,可以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
其实Meta分析的方法有很多,软件也很多,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认识。
通过“牛刊”的Meta分析,可以让你了解到不是只有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才能进行Meta,非随机的对照临床试验也能进行Meta,甚至是回顾性的没有对照的研究也可以进行Meta。
当然,应该还有更加广阔的Meta开发方向。
第二,认准并紧扣自身专业。
现在亚专业越来越细,不可能看到什么就写什么,这样没有系统性,不利于以后的报奖等等,哈哈。
而且,从一个亚专业转到另一个亚专业,你需要重新对相关知识进行熟悉、认识,重新了解整个亚专业的发展热点、动态,这样要花费很多的时间。
如果坚持一个亚专业,比如,我现在都是关注青光眼,从手术(最新的到传统的)、药物(很多类啊)、甚至
是基础,这样,就会对青光眼这个领域非常熟悉,根本不需要很多的时间你就可以找到主题、写出文章。
我最近发表或者将要发表的9篇SCI都是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前列腺素方面的,有很多雷同之处,很容易修改、润色。
第三,千万别忘记Meta常识。
首先,找主题一定要找最细化的。
就是要明确我的主题针对哪一种疾病(青光眼有很多种,是原发开角还是原发闭角,是高眼压还是正常眼压)、哪一种治疗(前列腺素也有很多种,是拉坦、曲伏、比马还是全部)、哪一种对照(哈哈,不举例了)。
这样,就可以很有针对性的进行Meta。
另外,千万不要忘记,Meta还是可以更新的。
可以从3篇更新的6篇,可以从一种统计方法更新到另一种统计方法,可以从没有亚组分析更新到有亚组分析,可以从回顾性Meta更新到对照Meta、随机对照Meta,可以从单指标Meta更新到多指标Meta,可以从有效性Meta更新到安全性Meta。
只要他有意义(这个意义,其实最关键还是看你怎么去圆他,所以方法、讨论很重要),就有发表的机会。
个人体会:
一、分析投稿过程:
第一次在老板的授意下做meta分析,老板也是在见到别的实验室发类似paper启发下让我来做,第一次从头学习meta,所以完全是在这个论坛中学习成长的,从2008年2月份就开始分析,题目是老板定的,所以没有选题的困惑,学习revman 5.0,stata 9.0后到文章初步成型花了3个月,汶川大地震后到灾区去了2个月,7月份回来后虽然是暑假也没有顾得上休息,当时真是身心疲惫,真心希望好好休息一下,9月份第一次投Gastroenterology,1个月后被拒了,但是2个reviewer提了不少意见,尤其根据其中一个review的意见修改后老板执意投了Lancet,1周内就被编辑部退稿,估计内容不对口,在犹豫投什么杂志的时候,我用endnote反复检索多个相关的杂志,看每个杂志每年发表meta分析文章的数量,后来我选定了投JNCI ,当时老板看如果没有合适的杂志就准备投5分左右的杂志,当时也是完全抱着试探的心态投的,后来老板告诉我JNCI是肿瘤学里面顶级的杂志了,当时他在美国都不敢轻易投这个杂志,命中率很低。
反正我不知道这些,当时就投了,很幸运,3个月后(2009年1月17日)返回3个review意见,其中2个专业review,1个统计学review,让我们一个月修回,meta分析不像实验研究,相对分析起来比较快,当时老板也赶时间,他希望文章被接收后可以用于申报3月份的自然科学基金,我们用了10天时间修改,
本来希望在大年三十(2009年1月27日)修回,结果老板为了稳妥,拖到大年初三才投出去。
根据JNCI接收的时间,快的话1周左右,慢的一般也在1月之内,结果让我们意外的是,我们苦苦等了3个月,中途2个月左右的时候发邮件给编辑部,不巧负责的编辑去休假2个月,不得不等他回来后才行,佩服老外的工作和休息严格区分的制度和规定。
直到4月份才返回消息,这次是负责的高级编辑发回修改意见,足足几十条,几乎每页都有若干处修改的地方,可见这个杂志要求很高。
后来又是编辑委员会的修改意见,到最后出版编辑修改意见,等都改好了,5月26日才同意接收,在我博士毕业答辩前同意接收,也算来得及时,从开始着手到出来,前后1年有余。
后面是排版校样等了3周,前几天刚刚出来正式的在线版本。
虽然历经曲折,但是当文章接收的那一刻,感觉都值得了。
二、学习了Endnote、revman、stata等软件,了解整个分析投稿过程,为今后奠定了基础。
三、感觉自己很幸运,第一次做meta分析,能够中15分左右的杂志,同时感谢论坛中帮助的各位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