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经济原则案例共88页
- 格式:ppt
- 大小:6.90 MB
- 文档页数:88
动作经济原则动作经济原则,就是人为了以最低限的疲劳获得最高的效率,寻求最合理的作业动作时应遵循的原则。
通过这些原则,任何人都能检查作业动作是否合理。
动作经济原则是为了更好的改善动作,不仅要改善操作方法以便轻快动作,还要改善相关物料、工夹具与机器的功能、布置和形状以便于动作。
动作经济的四个基本原则是:减少动作数量;双手同时进行动作;缩短动作的距离;轻松动作;其目的在于:发现作业动作中不满足动作经济的原则之处,取消作业中存在的不合理、不稳定、无用的动作。
取消作业中容易造成疲劳和失误的因素,使操作者保持良好的状态,有节奏地进行作业;提高操作者的动作意识、问题意识和改善意识,使员工能够经常构思和运用高效的动作进行作业,减轻作业疲劳、提高生产率。
动作经济原则共22项,分三大类:(1)关于动作方法。
要实现某一作业,有多种方法。
即使用相同的方法,其作业的实施方法也因人、因事而异。
但是,其中必然存在着一种最好的方法。
因此,要根据动作经济原则,分析观察作业,发现和取消无用的动作,合并两个以上的动作;(2)关于工作场所的布置。
在生产中处理物料、工具、夹具所花的时间比制造产品花的时间更多。
事实上,作业时间的大部分是移动、握取和放置物品。
这些动作与物料、工夹具和机器的放置场所、位置、方向、高度、放置方法密切相关,影响手的移动距离、伸展方向和高度,也影响作业的时间和作业疲劳。
因此,必须根据操作者动作的方便性来考虑作业场所的布置方式;(3)关于工具与设备的设计。
工夹具和机器有取代人的手、足、眼和头来协助作业的作用。
根据其使用方法,可以减轻操作者的疲劳,获得数倍于人的力量与正确性。
为此,应在操作者正在从事的作业和细微动作中找出一定靠人才能完成的工作,探讨其是否能用工具、夹具和机器来代替。
另外,更要重视把操作动作与“必须怎样做才最有效率?怎样利用才最好”等联系起来。
将动作经济原则应用于生产的环节当中,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还能确保产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