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4.27 MB
- 文档页数:10
上海崇明岛――中国首个“长寿之岛” 崇明岛长寿之乡上海崇明县由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组成,位于长江入海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群。
该县虽经历了1300余年的沧桑巨变,但至今仍维持着天蓝、地绿、水洁、土净、气清的自然生态环境。
最近,崇明县被正式授予第15个“中国长寿之乡”的称号。
自古被称为“东海瀛洲”的崇明岛也成为中国首个达到相关指标的“长寿之岛”。
据了解,崇明县全县居民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了80.26岁,比全国人均寿命高出8.26岁。
此县有2.9万名80岁以上的老人,占其总人口的4.3%(中国长寿之乡的此项审批标准为1.4%),有95名百岁及百岁以上的“人瑞”。
中国老年学会的专家表示,崇明县的各项长寿指标均已超过了此学会制定的“中国长寿之乡”的必达指标。
崇明县处在北半球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5.2摄氏度,空气中所含的负氧离子量为每立方厘米1000~2000个,堪称“天然氧库”。
崇明县的林地总面积为4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20.78%。
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崇明人能够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饮食结构也是崇明人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崇明人始终保持着以杂粮为主食,以素食和水产品作为配菜的饮食习惯。
在日常饮食中,他们青睐老毛蟹、花椰菜、白扁豆、刀鱼、金瓜等崇明的土特产,不少当地的百岁寿星还习惯每天饮用一些自制的米酒。
崇明的米酒是用纯大米酿制的,清醇香郁、酒色嫩白,被当地人称为“老白酒”。
以下资料为赠送资料:《滴水之中见精神》主题班会教案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
崇明旅游攻略简介崇明是中国上海市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长江口中的长江口嘴附近,素有“江南草原”之称。
崇明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被誉为上海市的后花园。
本文将为您介绍崇明的主要景点、美食和交通方式,为您提供一份全面的崇明旅游攻略。
主要景点1. 东滩湿地公园东滩湿地公园是崇明的一颗明珠,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里有湿地草原、滨海沙洲和稀有鸟类,是观鸟者的天堂。
您可以在这里进行骑行、徒步等户外活动,同时还可以欣赏到壮观的日落景色。
2. 江畔沙滩崇明的江畔沙滩是一个理想的休闲度假胜地。
这里有绵延数公里的柔软沙滩,适合日光浴和沙滩排球等海滩活动。
在夏季,您还可以在这里享受清凉的海水和清爽的海风。
3. 陈家镇陈家镇是崇明的一个古老的小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您可以漫步在石板路上,欣赏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农民市场。
此外,陈家镇还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庙宇——陈家祠堂,被称为“江南第一庙”。
4. 崇明国际生态城崇明国际生态城是中国首个以生态环境为核心的综合性城市建设项目。
这里有大片的湿地、森林和农田,可以进行户外运动、观赏美景和体验生态农业。
您还可以参观生态科普中心,了解关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
美食1. 崇明大米崇明大米以其长粒和丰富的口感而闻名。
这里的大米种植于富饶的农田,通过优质的土壤和水源,使得大米口感细腻、香甜可口。
您可以品尝到当地独特的米饭和米面制品,如米粉和米饺子等。
2. 崇明河鲜崇明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因此这里的河鲜非常出名。
您可以品尝到新鲜的螃蟹、鳜鱼和小黄鱼等美味佳肴。
而且,这里的河鲜烹饪方式多样,包括红烧、清蒸、炖汤等,给您带来不同的口味享受。
3. 农家菜崇明的农田地带以农家菜为主。
这里的农家菜讲究原汁原味,采用当地的农产品和食材制作。
您可以尝到新鲜的蔬菜、绿豆腐和炒米饭等农家菜肴,亲自体验农家生活的魅力。
交通方式1. 飞机如果您从其他地方来崇明,首先可以选择乘坐飞机到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上海到崇明岛旅游攻略崇明岛简介:地处长江口门户的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成陆已有1300多年历史,现有面积126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3.5万人。
全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产富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东濒东海,南与浦东新区、宝山区和江苏省太仓市隔江相望,北同江苏省海门、启东两市一水之隔。
总面积1411平方千米。
形如一春蚕,东西长,南北狭。
在它的旁边还有横沙、长兴两岛。
崇明岛的形成与长江江口的演变相联在一起。
由于长江口有着向东南伸展,且口门沙岛有不断北靠的趋势,因此,从前的崇明岛与现在的位置和形状相差甚远。
现状为崇明岛东、北方滩地仍在继续淤涨,其中东滩每年以100余米的速度向东海推进。
“生态”、“环保”目前是崇明岛规划和建设的主题词。
崇明县目前辖有13个镇和3个乡。
县政府所在地城桥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006年底全县户籍人口为69.98万人,比上年减少1408人,外来流动人口11.1万人,人口出生率5.93‰,死亡率 8.33‰,自然增长率-2.4‰。
民族以汉族为主,另有蒙古族、回族、满族、壮族、白族、彝族、朝鲜族、维吾尔族、布依族、哈尼族、土家族、藏族等少数民族。
上岛途径是宝杨路码头(客轮、快船)、石洞口码头(车客渡)坐船都可到崇明岛南门港。
崇明岛景点推荐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总面积为5400亩,是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平原人工森林,上海著名旅游胜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东滩候鸟保护区东滩候鸟保护区位于崇明岛东部,南起团结沙水闸,北至北八效港,西以1968年建成的围堤为界,东到吴淞高程零米线外侧3000米,是长江口野生动物资源基地,总面积326.2平方公里。
2005年8月9日,崇明东滩鸟类生活区域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西沙湿地公园崇明西沙湿地总面积为4500亩,是上海目前唯一具有自然潮汐现象和成片滩涂林地的自然湿地。
崇明岛历史演变崇明岛位于长江口,东西长80千米,南北宽13—18千米,面积1225平方千米,是我国的第三大岛,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沙岛之一,海拔3.5—4.5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沼泽广布,是上海的辖县.•目前长江口的沙岛主要有崇明、长兴、横沙等。
由崇明岛将长江水道分为北支、南支;由长兴岛分为北港、南港。
•在长江口受科氏力的作用,涨潮流主要由北支进入长江口,泥沙净流入;退潮流主要经南支退出长江口,泥沙净流出,故长江口历来南蚀、北淤。
崇明岛雏形的形成•唐以前,长江口北至如东,南到南汇,南北相距150千米。
按记载,当时长江口有一沙岛——胡逗洲,在今天的南通市境内。
现在的海门、启东、崇明均为长江口水域。
•唐初武德(高祖李源)年间(618—626年)长江口形成东沙、西沙两个沙洲,是为崇明岛的雏形。
•20世纪80年代,上海市崇明岛海岸调查时发现两个古海岸沙堤:说明东沙唐初形成以后向东发展,到唐大和年间(827—835年),岸线在南村—裕丰—新北沙堤一线;到五代南唐保大年间(943—956年),岸线向东到了新西—裕安—新桥一线。
说明唐至五代崇明岛的东部已出露水面形成沙岛,然后向东发展。
崇明岛的扩展•宋元时期崇明岛的发育以东沙为基础向西北方向扩展。
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姚刘沙沙洲形成,姚刘沙在今天的红卫、合兴、海军农场、富民农场一带。
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三沙沙洲形成,三沙在今天的长征农场、永龙沙一带。
•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姚刘沙人口逐渐增多,嘉定年间姚刘沙上设天赐盐场。
至元十四年(1277年)在天赐盐场设崇明州,崇明成为行政区域。
•从图上可以看出,元代姚刘沙与三沙合并,时间大致在至元十四年前后(1277年)。
这时崇明岛已东起新桥,西到长征农场,东西长50千米,形状基本形成。
崇明岛附近诸岛的合并•南宋建炎二年以后,黄河口向南沿岸流为长江口输送了大量泥沙。
一方面形成很多沙洲,另一方面沙洲快速合并。
崇明岛,为我国第三大岛。
崇明岛位于西太平洋沿岸中国海岸线的中点地区,地处中国最大河流长江入海口,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中国仅次于台湾岛、海南岛的第三大岛屿,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称。
其东部滩涂面积还在不断增长。
全岛东西长76千米,南北宽13 ~18千米,地势总趋势是西北和中部稍高,西南部和东部略低,岛上第四系疏松沉积物十分发育,分布也广泛,岩性为杂色黏土、沙砾层、沙层,厚度为300~400米。
崇明岛气候属于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东亚季风盛行的影响,夏季从太平洋吹向本地区的暖湿气团带来了丰富的雨量;冬季受冷暖空气的交替影响,天气变化复杂。
总体来说,表现出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140毫米左右。
雨量夏季最多,气温与雨量变化一致,雨热同期。
这样的水热条件有利于植物生长,有利于农业的生产发展。
崇明岛上分布着北亚热带的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大多是栽培植物。
常见的植物有榆科的白榆,楝科的苦楝,豆科的刺槐,冬青科的冬青,银杏科的银杏,还有一些壳斗科,山茶科,樟科植物及水竹等,沿江的滩涂上草本植物有莎草科的海三棱藤草,蔗草,苔草,水葱,禾本科的芦苇,白茅,藜科的碱蓬,蒿属的茵藻蒿等植物。
崇明岛位于长江流域和东部沿海地区“T”字形格局的交汇点,自然资源条件独特,特别是滩涂土地、环境容量、湿地动植物资源、风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绵长稳定的深水岸线在本区优势显著,同时也是目前长三角地区受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化影响较小的地区。
由于崇明岛区独特的区域位置和自然优势,2006年,《崇明三岛总体规划》和《崇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具体提出了崇明三岛十一五期间到2020年生态岛建设的总体目标,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岛区的总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主战略,坚持三岛功能、产业、人口、基础设施联动,分别建设综合生态岛、海洋装备岛和生态休闲岛,依托科技创新,推行循环经济,发展生态产业,努力把崇明建成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岛区”。
崇明岛攻略旅游管理技能
一、崇明岛概况
崇明岛,是上海市辖区下的一个县级市,位于上海市东北部,东临杭州湾,南接长江,西距上海市区58公里,总面积1265.3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三大岛。
崇明岛自然风光优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景观,是一个非常适合旅游的目的地。
二、崇明岛旅游资源
1. 自然景点
•东滩湿地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和丰富的鸟类资源,是鸟类观赏的热门地点。
•崇明油菜花海:每年春季,油菜花盛开,构成一片金黄色的花海,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花。
2. 历史文化景点
•陈家镇古镇:古老的建筑风格、传统的民俗风情、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历史文化爱好者前来游览。
•崇明岛灯塔:是中国最古老的灯塔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崇明岛旅游管理技能
1. 熟悉景点信息
在进行旅游管理时,对于各个景点的位置、特色、开放时间等信息要有充分了解,以便为游客提供准确的导游服务。
2. 紧急事件处理能力
旅游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紧急事件,如游客晕倒、突然恶劣天气等,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保障游客的安全。
3. 团队合作能力
旅游管理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完成,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确保整个旅游过程顺利进行。
4. 客户服务意识
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客户服务意识,善于倾听游客的需求和建议,积极解决问题,提升游客满意度。
四、结语
崇明岛作为一个兼具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旅游胜地,需要具备一定的旅游管理技能才能更好地吸引游客、提升游客体验。
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管理能力,将能为崇明岛的旅游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崇明市崇明市是中国上海市下属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位于华东地区东海之滨,东临长江口,南濒杭州湾,总面积为1185.49平方公里。
崇明市是中国最大的淡水岛,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和旅游胜地。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历史沿革、自然资源、农业发展、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等方面,详细介绍崇明市的情况。
崇明市地处长江入海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它北与上海市嘉定区相连,东接长江口北岸的浦东新区,南濒杭州湾,西连江苏省太仓市。
市区主要有崇明镇、城桥镇、长兴岛、堡镇和东平林场等行政区划。
崇明市是一个典型的渔业县和农业县,以渔业、农业和旅游业为主要经济支柱。
崇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在三千多年前,原始人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在秦汉时期,崇明被设为县治,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20世纪初,上海工业的发展和物资的运输需求促使崇明经济逐渐开放。
1958年,崇明县的茶业和蚕业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当地重要的产业。
1986年,随着长江口工程的修建,崇明市逐渐改善了水利条件和底质条件,农田面积得到了进一步扩张。
崇明市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同时,崇明市还拥有丰富的鱼类资源,是一个重要的渔业基地。
此外,崇明市还拥有大量的湖泊和河道,水资源丰富。
这些自然资源为崇明市的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崇明市以农业为主要产业,是中国重要的米、蔬菜、果品和花卉生产基地。
境内土地广阔,耕地面积达到640平方公里。
特别是稻米产量,崇明市是全国最大的稻米生产基地之一。
稻米种植以及加工业一直是崇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此外,崇明市的蔬菜、果品和花卉也享有盛誉,成为市场上广受欢迎的农产品。
崇明市的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做得非常出色,积极推广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崇明市也非常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为保护和发展农村生态,崇明市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工程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崇明市的湿地资源丰富,湿地保护成为崇明市生态建设的重点。
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湿地保护政策,加强湿地管理与保护。
关于崇明岛的诗句
摘要:
一、崇明岛简介
二、著名诗人对崇明岛的赞美
三、崇明岛风景优美的诗句
四、崇明岛地理特点的诗句
五、总结
正文:
崇明岛位于长江口,是我国第三大岛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风景。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对崇明岛的美丽景色赞不绝口,留下了许多关于崇明岛的诗句。
著名诗人陆游曾写道:“崇明岛上草萋萋,百川奔流入海湄。
”这句诗赞美了崇明岛水草丰美,江河流淌的景象。
另一位著名诗人杨万里也在《过崇明》中写道:“崇明千里水茫茫,帆影浮沉天际长。
”这句诗描绘了崇明岛水域辽阔,帆影点点的美景。
崇明岛的风景优美,吸引了无数诗人前来游览。
他们在欣赏崇明岛的美景时,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句诗描绘了崇明岛草木茂盛,四季变换的景象。
宋代诗人苏轼在《游崇明》中写道:“崇明回首望,长江天际流。
”这句诗表现了崇明岛地理位置的独特,背靠长江,美景如画。
崇明岛的地理特点也成为了诗人们创作的灵感来源。
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
《登鹳雀楼》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句诗描绘了崇明岛紧邻长江口,黄河与长江交汇的壮观景象。
综上所述,崇明岛作为一个风景优美、地理位置独特的岛屿,吸引了无数诗人前来游览,留下了许多关于崇明岛的诗句。
崇明岛1300多年来,崇明岛从长江口两个沙洲演变成祖国的第崇明岛三大岛,并是中国现今河口沙洲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典型河口沙岛。
它位于东经121°09′30″~121°54′00″,北纬31°27′00″~31°5l′15″,处于长江入海口,三面临江,东南濒东海,西、南分别与江苏常熟、太仓、上海市嘉定、宝山、川沙、南汇等县隔江相望,东、北分别与江苏启东、海门市一衣带水。
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13~18公里,形似卧蚕。
全岛总面积1064平方公里(根据1981年底土地普查资料,包括永隆沙22平方公里),其中县属817平方公里。
另外,崇明岛东西两端每年还在以143米的速度延伸。
崇明岛是新长江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产物,它的原处是长江口外浅海。
长江奔泻东下,流入河口地区时,由于比降减小,流速变缓等原因,所挟大量泥沙于此逐渐沉积。
一面在长江口南北岸造成滨海平原,一面又在江中形成星罗棋布的河口沙洲。
这样一来,崇明岛便逐渐成为一个典型的河口沙岛。
它从露出水面到最后形成大岛,经历了千余年的涨坍变化。
公元618~626年(唐武德年间),在东布洲(今吕四一带)南面水中涨出两个沙洲。
两洲隔水70余里,时名东沙、西沙(又名顾俊沙),这就是岛的前身。
1025年(宋天圣三年),于东沙西北续涨姚刘沙(因姚、刘两姓先居而得名),并与东沙接壤。
1101年(宋建中靖国元年),姚刘沙西北隔水50里处涨出三沙(因三次叠涨而成,故名;又说因句容朱、陈、张三姓先居而得名)。
1271~1368年(元朝),先后涨出营前沙、马驮沙、张蒲沙等10余沙。
元末明初,东沙坍没,西沙坍存无几,三沙北涨,姚刘沙南坍北涨,渐与三沙连壤。
1399~1644年(明建文初年至明末)先后涨出马鞍沙、陈恩沙、高明沙、小阴沙、长沙、袁家沙、响沙、高头沙等30余沙。
1522~1722年(明嘉靖初年至清康熙末年),诸沙涨坍频繁。
姚刘沙与三沙坍没,西沙、陈恩沙、樊濂沙等先后陷于水,平洋沙先大涨而后大坍,而长沙却与坍存之平洋沙和周围的袁家沙、吴家沙、响沙、南沙诸沙涨连成片。
崇明岛地处长江口,是中国第三大岛,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世界上最大的沙岛。
崇明岛成陆已有1300多年历史,现有面积为1041.21平方公里,海拔3.5米,4.5米。
全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产富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目前,上海崇明县的休闲生态园已有一定的规模,且主要集中在崇明岛。
湿地休闲生态园主要有位于崇明东部的东滩湿地和西部的西沙湿地。
其中东滩湿地总面积达241.5平方公里。
岛身形状迁徙无常,始终处于迅速的演变过程中。
不像基岩岛屿,千百年来基本上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崇明岛却自始至终演变不断。
现在还在酝酿着堵塞北支等工程。
崇明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0.38℃/10a),四季气温也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季、冬季变暖明显(分别为0.504℃/10a和0.422℃/10a);年极端最高气温和全年极端最低气温总体均呈上升趋势(0.545℃/10a和0.181℃/10a);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53.036mm/10a),春季降水量和秋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合计29.347mm/10a),夏季降水量和冬季降水量却增加明显(合计85.629mm/10a)。
当上海的空气质量轻度污染,但在崇明西沙湿地,这里的空气特别清新。
“崇明三岛的空气质量指数位居全上海首位,曾经有人对比过相关数据,发现崇明的空气质量堪比南极呢!2005年,全县围绕生态岛建设的目标,以科技兴农为主战略,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业,优质水稻品种种植面积占全县水稻总面积的95%。
林业生产有新发展,全县新增生态林2400公顷,新增经济林84公顷。
河豚河豚属回流性鱼类,春季亲鱼由海入河产卵,幼鱼在江河或湖泊中肥育、生长,翌年春入海。
河豚为中小型鱼类,体表有小刺,一般体长20-30厘米,体重400-600克左右。
长江下游沿海地区包括崇明是天然河豚的主要产地。
崇明主产河豚品种有暗色东方河豚和条纹东方河豚两种。
含义:“崇”取高义,“明”取清明义,“崇明”意为高出水面而又平坦宽阔的明净平地隶属:上海市(所辖唯一的一个县)代码:310230位置:长江入海口;西太平洋沿岸中国海岸线的中点;经纬:东经121°09′30〃至121°54′00〃,北纬31°27′00〃至31°51′15〃地势:地势平坦,无山岗丘陵,西北部和中部稍高,西南部和东部略低组成:崇明、长兴、横沙三岛,下辖16个镇和2个乡飞地:崇明本岛上还有两个乡不属于上海市,分属江苏省海门市海永乡和启东市启隆乡管辖16镇:城桥镇、堡镇、庙镇、中兴镇、新河镇、三星镇、向化镇、绿华镇、建设镇、陈家镇、竖新镇、港西镇、港沿镇、东平镇、新海镇、长兴镇两乡:新村乡、横沙乡海拔:3.2-4.2m,最高12m(人造金鳌山)面积:1411平方公里(1267+88+56)人口:68.8万美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荣誉: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长寿之乡(第一个长寿之岛)、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上海低碳经示范区寿命:80.26岁,高于全国8.26岁政府:城桥镇人民路68号定位:崇明岛定位为“国际生态岛”、长兴岛定位为“海洋装备岛”、横沙岛定位为“生态休闲岛”崇明岛定位为“国际生态岛”、长兴岛定位为“海洋装备岛”、横沙岛定位为“生态休闲岛”民族:汗、蒙古、满族、壮族、白族、彝族、朝鲜、维吾尔、布依、哈尼族、土家族、藏族特点:崇明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继台湾岛、海南岛之后的中国第三大岛长兴:位于吴淞口外长江南支水道;呈带状;东西长26.8公里,南北宽2 ~ 4公里;88平方公里,其中滩涂面积8.5平方公里,可耕面积26.2平方公里(不包括前卫农场);南沿有深水岸线近20km;可停靠30万吨级轮船横沙:长江入海口最东端的一个岛;三呈海螺形;南北长12km,东西宽8km;海拔2.8米;岸线30余km(其中南端约有2km深水岸线)历史:1300多年车牌:沪R气候: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方言:崇明话(吴语沙地话)特产:主要有河蟹、优质大米、特色蔬菜、白山羊、林果花、崇明老毛蟹、崇明老白酒、崇明白山羊、崇明金瓜、崇明香酥芋、崇明水仙等系列崇明特色优质农产品三白:老白酒、白山羊、白扁豆火车:上海火车站、虹桥火车站机场:浦东国际机场交通:上海长江隧桥(2009年10月31日通车)、崇启大桥52km(2011年12月24日)隧桥:“南隧北桥”(预留轨道交通线)的方案,南起浦东五号沟、经长兴岛,北止崇明陈家镇,全长25.5公里,(隧道8.9km+大桥10.3km)G40:沪陕高速公路(上海段浦东-崇明-启东)长兴岛上海长江隧道-潘园公路立交-长兴岛服务区崇明岛上海长江大桥-陈海公路立交-崇启大桥干线:横向,北沿公路、草港公路、陈海公路、团城公路;纵向,宏海公路、合作公路、三双公路、建设公路、蟠龙公路、北新公路、前竖公路、港沿公路、合五公路、向化公路、汲浜公路、北陈公路轨交:19号线(浦东川桥路—长兴岛,另有支线到横沙)水运:南门港、堡镇港、新河港、牛棚港、马家港、横沙码头景点:东滩,西沙湿地,国家森林公园,南门广场,金鳌山公园邮编:201250气温:年平均15.2℃(全国10.1℃,2014)日照:全年2094.2小时降雨:年平均1025mm(我国628,全球834)湿度:常年保持在80%灾害:台风、暴雨无霜:229天负氧:离子含量为每立方厘米1000-2000个,堪称天然的大氧吧林地:总面积40多万亩,三岛森林覆盖率20.5%(全国21.63%,全球32%)现岛:距今1300多年的唐代武德年间,崇明岛露出江面,时称东沙和西沙居住:公元696年(唐万岁通天元年)定名:公元705年(唐朝神龙元年),在西沙设镇,取名为崇明建州:公元1277年(元朝至元十四年),崇明正式建州该县:1396年(明朝洪武二十九年),改州为县抗倭:1554年(明嘉靖三十三年)倭寇犯崇,西沙秀才顾国等率领沙兵和倭寇作战,经过沙兵和战士们英勇的战斗,200多个倭寇被消灭清朝,1636-1912,隶属于沪海道民国,1921-1937先后隶属江苏南通、松江抗战,1937-1945隶属于上海特别市解放,1949,隶属江苏南通专区改隶,1958年12月1日起上海市。
上海崇明岛简介
上海崇明岛,位于上海市东部、黄浦江口外,东临长江口,是中国最大的海岛,也是全国第三大入海河岛。
全岛面积1265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18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80平方公里。
崇明岛是江浙沪大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位置优越,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和众多的旅游景点。
崇明岛有“海棠岛”的美誉,森林覆盖率高达45%,山峦起伏,水网纵横,自然风光壮丽。
此外,崇明岛也有独特的农业和渔业资源,出产的蔬菜、水果、虾蟹等农产品驰名中外。
近年来,崇明岛正加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打造国际旅游度假和休闲胜地。
岛上已建成世界上首个“绿色供应链示范基地”、“国家重点水产养殖基地”等众多生态项目,并计划建设崇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环境教育中心,努力将崇明岛打造成为全球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上海崇明岛简介崇明岛是长江三角洲的冲积岛屿,中国第三大岛屿,面积1200.68平方公里,人口约82.15万,岛上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自然环境优美,适合修身养性,崇明岛持续受到长江泥沙堆积,每年增加5平方公里土地,预计在50年后和北边陆地接壤。
地处长江口,是中国第三大岛,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是中国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中国最大的沙岛。
崇明岛成陆已有1300多年历史,现有面积为1267㎞²,海拔3.5~4.5米。
全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产富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且该岛因为各种地理因素,面积每年增长约5㎞²。
崇明岛大部属上海市崇明区,小部分属于江苏省南通启东市启隆镇和南通海门市海永镇,位于崇明岛北端。
•中文名崇明岛•外文名Chongming Island•行政区类别区•所属地区上海市•下辖地区上海崇明区、农场、部队营地•崇明长兴岛•崇明岛规划•崇明岛图片•崇明岛大爱城•崇明区房价•中国三大岛屿•中国三大岛屿•雷州半岛•崇明岛面积•上海崇明岛历史沿革公元618~626年(唐武德年间),在东布洲(今吕四一带)南面水中涨出两个沙洲。
两洲隔水70余里,时名东沙、西沙(又名顾俊沙),这就是岛的前身。
1025年(宋天圣三年),于东沙西北续涨姚刘沙(因姚、刘两姓先居而得名),并与东沙接壤。
1101年(宋建中靖国元年),姚刘沙西北隔水50里处涨出三沙(因三次叠涨而成,故名;又说因句容朱、陈、张三姓先居而得名)!崇明岛1271~1368年(元朝),先后涨出营前沙、马驮沙、张蒲沙等1 0余沙。
元末明初,东沙坍没,西沙坍存无几,三沙北涨,姚刘沙南坍北涨,渐与三沙连壤。
1399~1644年(明建文初年至明末)先后涨出马鞍沙、陈恩沙、高明沙、小阴沙、长沙、袁家沙、响沙、高头沙等30余沙。
1522~1722年(明嘉靖初年至清康熙末年),诸沙涨坍频繁。
姚刘沙与三沙坍没,西沙、陈恩沙、樊濂沙等先后陷于水,平洋沙先大涨而后大坍,而长沙却与坍存之平洋沙和周围的袁家沙、吴家沙、响沙、南沙诸沙涨连成片。
崇明概况地理环境崇明岛位于西太平洋沿岸中国海岸线的中点地区,地处中国最大河流长江入海口,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中国仅次于台湾岛、海南岛的第三大岛屿,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称。
全岛三面环江,一面临海,西接滚滚长江,东濒浩瀚东海,南与浦东新区、宝山区及江苏省太仓市隔水相望,北与江苏省海门市、启东市一衣带水。
全岛面积 1225平方公里,东西长80公里,南北宽13至18公里。
岛上地势平坦,无山岗丘陵,西北部和中部稍高,西南部和东部略低。
90%以上的土地标高(以吴淞标高0米为参照)在3.21米至4.20米之间。
岛屿地理位置在东经121°09′30〃至121°54′00〃,北纬31°27′00〃至31°51′15〃,地处北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5.2℃,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
岛上水土洁净,空气清新,生态环境优良,居民平均寿命76.7岁。
建制沿革崇明岛成陆已有 1300多年历史。
公元618年(唐朝武德元年),长江口外海面上东沙西沙两岛开始出露。
以后许多沙洲时东时西、忽南忽北涨坍变化,至明末清初,始连成一个崇明大岛。
公元696年(唐朝万岁通天元年)初,始有人在岛上居住。
公元705年(唐朝神龙元年),在西沙设镇,取名为崇明(“崇”为高,“明”为海阔天空,“崇明”意为高出水面而又平坦宽阔的明净平地)。
公元1222年(南宋嘉定十五年)设天赐盐场,隶通州。
公元1277年(元朝至元十四年)升为崇明州,隶扬州路。
公元1396年(明朝洪武二年)由州为县,先隶扬州路,后隶苏州府,兼隶太仓州。
民国时期,先后隶属江苏南通、松江。
解放后,隶属江苏南通专区。
1958年12月1日起改隶上海市,目前是上海十九个区县中唯一的县。
历史现状崇明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明代抗倭斗争中,崇明“沙兵”以英勇著称。
1921年秋,崇明西沙农民暴动,毛泽东在当时的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上著文介绍这一壮举。
关于崇明岛的诗句
摘要:
1.崇明岛简介
2.崇明岛的诗歌传统
3.崇明岛的著名诗句
4.崇明岛诗句的意义和影响
正文:
崇明岛,位于中国上海市东北部,是中国第三大岛屿,也是上海市最大的岛屿。
崇明岛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悠久,素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称。
崇明岛自古以来就有着浓厚的诗歌氛围,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
崇明岛的诗歌传统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就曾写下《崇明岛》一诗,描绘了崇明岛的美丽景色。
崇明岛的著名诗句有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这首诗以崇明岛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秋夜将晓时出篱门迎凉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句“天净沙秋香,灯火万户动”生动地描绘了崇明岛的景色,成为了描绘崇明岛的经典诗句。
崇明岛的诗句不仅美妙动人,而且具有深刻的意义和影响。
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崇明岛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还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