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市崇明区经济运行情况
- 格式:doc
- 大小:136.00 KB
- 文档页数:6
张某1与上海市崇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商二审案件二审行政判决书【案由】行政行政行为种类行政登记【审理法院】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03.12【案件字号】(2020)沪01行终35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岳婷婷李弘侯俊【审理法官】岳婷婷李弘侯俊【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张顺法;上海市崇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上海钰钢钢铁有限公司;江玉保【当事人】张顺法上海市崇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上海钰钢钢铁有限公司江玉保【当事人-个人】张顺法江玉保【当事人-公司】上海市崇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上海钰钢钢铁有限公司【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字号名称】行终字【原告】张顺法【被告】上海市崇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本院观点】《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变更、终止,应当依照本条例办理公司登记。
《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申请办理公司登记,申请人应当对申请文件、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权责关键词】行政许可合法第三人证明维持原判改判【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经审理查明,原审认定的事实基本无误,本院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变更、终止,应当依照本条例办理公司登记。
第四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公司登记机关。
故被上诉人崇明市监局作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具有作出被诉变更登记的法定职权。
本案中,第三人钰钢公司于2018年6月19日向被上诉人崇明市监局提出将张某140%的公司股权变更至江某名下,公司监事由张某1变更为杨某等申请,并递交了公司登记(备案)申请书、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授权委托书、股东会决议、股权转让协议、股东决定、公司章程、营业执照、市场主体注册许可登记告知承诺书及江某、杨某的身份证复印件等,被上诉人经审查认定钰钢公司提交的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决定准予变更登记,并无不当。
农业绿色发展是全面、综合、系统的发展理念,转变原有粗放式发展模式,实现更健康、环保的永续发展,是当今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顺应时代潮流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上海市以绿色发展为指导思想,在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背景下,积极应对和把握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的机遇与挑战,以崇明岛为核心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片区,形成与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相匹配的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格局。
一、 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一)都市农业的概念和功能。
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城市、服务于城市的现代农业。
都市农业是以满足城市多方面需求服务的多功能农业,尤以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功能为主,发展水平较高。
都市农业具有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生活功能、教育与示范功能、创汇功能等五大功能。
生产功能,是利用现代工业、科技的武装,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生态功能,是指都市农业具有洁、净、美、绿的特色;生活功能,是指都市农业具有明显的农业教育、品赏农业文化的社会文化功能;示范与教育功能,是指都市农业具有“窗口农业”的作用,对其他地区能起到样板、示范作用;创汇功能,是指都市农业是超地域、超时空的开放型农业,可与国际市场接轨,发展创汇农业,提高农业的外向度。
(二)我国都市农业发展模式。
我国都市农业于20世纪90年代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率先兴起,随后在杭州、武汉、成都等省会城市及宁波、大连、青岛等发达地市迅速崛起。
根据我国14个大中城市的研究发现(表1),因各地资源禀赋差表1 基于我国14个大中城市案例的8种典型模式模式特征功能业态城市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模式高产、优质、生态、安全高品质健康食物供给设施农业石家庄、广州、杭州特色农业集群发展模式区域化布局、品牌建设特色农副产品供给多种业态青岛农业园区引领模式功能集聚、产业融合综合载体生产功能为主,兼顾生态、生活及示范辐射现代农业科技园、生态农业园、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等西安休闲观光带动模式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休闲、旅游、体验、观光等农家乐、民宿农庄、民俗风情园、农业公园等成都、长沙、南京科技创新驱动模式农业科技资源科技输出籽种农业、生物农业、智慧农业等北京、天津、深圳产业化经营推动模式产业链、价值链,一体化经营生产、出口外汇加工农业青岛、武汉、沈阳高效生态循环促进模式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北京、上海、武汉机制创新驱动模式制度设计多种功能多种业态成都2020.05 | 29推进现代都市绿色农业发展的举措与成效——以上海市崇明区为例文/信 军 谷莉莎异显著,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都市农业发展模式也各具特色。
长江三角洲典型地区蔬菜生产功能空间分异及布局优化研究 以上海市崇明区为例许伟1,2(1.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 200072;2. 上海市国土资源调查研究院,上海 200072)摘 要:为全面了解蔬菜生产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科学评价蔬菜生产功能适宜性,本文以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市崇明区为例,构建了蔬菜生产空间优势度评价指标体系(5个维度、15项具体指标),利用ArcGIS10.5 Open GeoDa软件,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空间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蔬菜生产空间布局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耕地资源本底状况、生产设施条件规划生态空间限制等因素对蔬菜生产空间分布影响较大;蔬菜生产功能空间集聚特征明显(Moran’s I=0.51,p<0.05,LISA集聚图空间特征与空间优势度等级基本吻合;崇明区蔬菜生产功能区域差异明显,适宜性呈现北部—中部—南部逐步降低的空间结构特征,中等适宜等级及以上的区域占比超过40%,适宜性等级高的单元内部具有均质性。
研究结果可为农业功能区划定、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耕地保护政策制定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蔬菜生产功能;长江三角洲;典型地区;优势度;集聚性;评价指标体系;空间布局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329(2020)03-0039-06蔬菜生产空间是保障重要农产品均衡稳定供给、维护生态安全和促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具有多功能复合利用特征。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
上海市崇明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典型地区,受城镇开发建设和生态建设占用、蔬菜产业经济比较效益不高、农用地保护积极性不够等因素影响,蔬菜生产面积和质量持续下降,势必引起现代农业发展不均衡、绿色农产品供给不足、居民生活成本上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缓慢等问题。
本世纪初,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生产地域分工、多功能特性等研究悄然兴起,如:贾兴梅等探讨了农业集聚程度与农业经济增长相关性[1];韩非等研究了农业多功能性的区位选择和农业发展模式[2];邓宪兵等分析了全国层面种植业地理空间集聚演变效应[3];吴建寨、赵霞等开展蔬菜产地集聚特征研究[4-5]。
上海农村经济2021年第5期探索研究崇明西红花产业评估及未来发展建议■万春利滑琦西红花又名藏红花、番红花,原产地为伊朗和欧洲,是名贵且国内外市场较为紧缺的中药材。
上世纪80年代崇明引进西红花并推广种植,总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是我国最大的西红花种植基地,种植高峰期产量一度占到全国西红花90%的市场份额。
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庙镇、建设镇、向化镇等镇,为崇明乡村振兴和农民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庙镇永乐村,从当年有名的贫困村发展成为其他村艳羡的对象,靠的就是这小小的“致富花”。
可以说,西红花产业一直是崇明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在外部因素方面一是近年来我国多个地区都先后开始种植西红花,安徽、浙江两地利用土地优势进行规模化种植,导致西红花市场竞争压力逐年加大,对崇明西红花产业发展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安徽亳州根据本地区特有的自然气候和土壤条件,结合伊朗、崇明两种主要种植模式,调整优化了西红花的种植流程,形成了介于伊朗模式(西红花的种植和采花全过程都在大田里完成)和崇明模式(受气候条件所限,崇明按照日本模式进行种植,即5月将球茎从大田里挖出,置于室内度过夏季休眠期,11月完成开花和采花后再移栽入大田里)之间的新的种植模式,加快了球茎繁殖速度,同时有效地简化了生产环节、降低了劳动力成本,近年来种植面积增长较快。
此外,亳州凭借其辐射全国的中药材批发交易市场,利用当地政府对中药产业的优惠扶持政策,借助一定的产量和成本优势打价格战,造成崇明出产的高品质西红花价格有所下滑。
杭州市下辖的建德市三都镇于2018年通过了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并提出建设“中国西红花之乡”,争夺中国西红花主产地的行业龙头地位。
二是伊朗和迪拜等国家进口的西红花对崇明西红花产业形成一定冲击。
伊朗作为西红花的原产地之一,由于其独特的自然禀赋西红花种植成本较低,价格上具有较大优势。
一些进口商及电商平台商家利用多数消费者对西红花认知上的缺乏,宣传炒作原产地概念,虽然其西红花素含量要比崇明西红花低很多,但凭借其较为低廉的价格冲击国内西红花市场。
崇明发展现状崇明是我国上海市的一个市辖区,地处杭州湾之滨,千岛湖之畔。
崇明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而闻名,在过去的几年里,崇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首先,崇明的农业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崇明是上海市最大的农业基地之一,种植各种农作物如稻谷、蔬菜、水果等。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崇明实施了一系列的农业技术和管理创新,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施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物质量,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崇明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势,发展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农业体验,为农民增加了额外的收入来源。
其次,崇明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崇明是全国首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网络的城市,拥有世界级的生态资源。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生态资源,崇明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并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崇明采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等多种手段来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韧性。
这些措施不仅促进了生态保护,也为周边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资源。
另外,崇明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崇明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修建了大量的道路、桥梁和渡口,改善了交通状况,方便了居民出行和物资运输。
崇明还扩大了供水和供电等公共设施的覆盖范围,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
此外,崇明还建设了一批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等,提供了更多的文化活动和娱乐场所,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总之,崇明的发展现状可谓是充满活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崇明在农业产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崇明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崇明将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更加繁荣和美好的明天。
2018年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总体情况
2018年,本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2%。
其中,在工业投资和社会事业投资的带动下,建设项目投资增长5.9%;受调控政策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6%,继续保持小幅增长。
一、工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2018年,本市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7.7%,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其中,制造业增长14.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8.0%。
近年来上海进一步重视实体产业发展,重点制造业投资增长保持良好势头。
2018年,本市工业六个重点发展行业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20.3%,增速高出全部制造业投资5.5个百分点。
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长58.4%,成为拉动工业投资较快增长的重要动力。
二、社会事业投资快速增长,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最快
2018年,本市社会事业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27.1%,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其中,在上海泰和诚肿瘤医院新建项目、上海百汇医院新建项目等大项目带动下,卫生和社会工作同比增长41.9%,在各类社会事业投资中增长最快。
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也保持30%以上较快增长速度。
三、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平稳增长
2018年,本市城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9.3%。
其中,公用事业快速增长;电力建设和交通运输实现两位数增长;市政建设和邮电通信小幅下降(见表1)。
表1 2018年本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情况。
接待游客人数(1~11月)万人
-
次
旅游营业收入(1~11月)万元10%以上123253
二、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018年,全区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下降%;第二产业增加值140亿元,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与去年相比,第一、第二产业占比分别下降个百分点和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上升个百分点。
第一、第二产业占比下降幅度加大,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日益强劲。
2、工业生产持续回升,六大重点行业“三增两减一平”
2018年以来,工业总产值高开低走,上半年处于下行通道,三季度在低位徘徊,四季度逐步回升。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
全区实现工业销售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工业产销率%(见图1)。
图1 全年工业产值情况
全区六大重点行业呈现“三增两减一平”态势,共实现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前三季度下降%)。
其中,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产值亿元,增长%;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亿元,增长%;仪器仪表制造业产值亿元,增长%。
两个重点行业产值同比下降,其中,金属制品业产值亿元,下降%;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亿元,下降%。
另外,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亿元,与去年持平(见表2)。
表2 全年六大重点行业产值完成情况
单位1~12月份
产值同比(%)
总计亿元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亿元
仪器仪表制造业亿元
通用设备制造业亿元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
亿元
输设备制造业
金属制品业亿元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亿元
2018年,全区海洋装备业共实现产值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同比增长%(前三季度下降%)。
3、财税收入快速增长,招商引资量质齐升
2018年全区财政、税收始终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实现财政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28%。
其中,3-11月连续9个月同比增幅超三成。
全年实现区级财政收入亿元,同比增长25%。
财政收入增速在八个郊区中排名第一。
全年区级财政支出亿元,同比增长%,依然集中在农林水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交通运输、教育及城乡社区事务、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
全年实现税收亿元,同比增长%。
从主要税种看,实现增值税亿元,增长%;企业所得税亿元,增长%;个人所得税亿元,增长%(见图2、图3)。
图2 全年财政收入情况
2018年,全区招商引进企业57498户,同比增长%。
招商企业实现税收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年度税收目标亿元的%。
横沙、长兴、富盛和工业园区表现依旧突出,实现税收位列前四,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和亿元,合计亿元,占招商税收总额的%。
横沙、港西、新海、庙镇、东平等5个招商主体实现税收增幅均在50%以上,其中横沙表现尤其亮眼,税收增幅高达%。
4、固定资产投资稳中略升,房地产投资强劲
2018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
其中,完成房地产投资亿元,增长%,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从资金来源看,财政性投资53亿元,占比%,增长%;社会性投资亿元,占比%,下降%。
从区域分布看,三大重点地区完成投资114亿元,占比%,同比增长%。
其中,长兴地区投资亿元,增长%;新城公司投资亿元,同比增长%;陈家镇地区投资亿元,下降%。
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投资亿元,占比1%,下降%;第二产业投资亿元,占比2%,下降%;第三产业投资亿元,占比97%,增长%(见图4)。
6、市场活力有效激发,消费市场平稳运行
2018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
从行业看,批发业实现亿元,增长%;零售业实现亿元,增长%;餐饮业实现亿元,增长%;住宿业实现亿元,增长%。
从用途看,吃、穿、用、烧分别实现亿元、亿元、52亿元和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
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33亿元,同比增长%(见图5)。
图5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
7、新增就业完成较好,个体私营企业激增
全区实现新增就业岗位9746个,完成年度目标的%。
其中,乡镇单位新增就业5386个,完成年度目标的%;区属单位新增就业4360个,完成年度目标的%。
另外,自主创业241人次,完成年度目标的%。
全区营商环境继续优化,私营、个体企业户数快速增长。
2018年,全区新增私营企业55932户,较去年同期的35516户多20416户;新增个体工商业企业962户。
8、外贸进出口保持增长,实到外资有所下降
海关数据显示,1-11月份全区实现进出口亿元,同比增长39%。
其中,出口创汇19亿元,同比下降%;进口亿元,同比增长%,主要是矿产品、机电音像设备及珠宝贵金属进口额大幅增加。
2018年,全区新批准三资企业265个,同比增长%;三资企业合同外资72692万美元,同比增长%;实到外资5514万美元,同比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