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土槿皮溶液浸泡治疗手足癣临床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23.16 KB
- 文档页数:2
土槿皮酊药酒配方
土槿皮酊【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配方】土槿皮100g。
【制法】将土槿皮研成粉末状,用苯渗漉后浓缩,再用乙醚和5%碳酸氢钠抽取,加盐酸中和及石油醚结晶,去醚后即为土槿皮结晶。
配制成20%的土槿皮酊剂,即成。
【用法】外用。
每日涂搽2次。
【功效】杀虫止痒。
【主治】手足癣、体癣、甲癣。
【附记】如掌跖角化层厚,可在其中加3%柳酸和6%安息香酸,以增加角质剥离作用。
有报道用此法治疗101例足癣,1周后真菌镜检转阴率为72 28%。
土槿皮中含有土槿皮甲酸、±;槿皮乙酸等多种抗真菌有效成分,为治疗体癣、手足癣、甲癣等多种真菌感染皮肤病的常用药。
土槿皮也可以直接用75%乙醇浸泡,制成酊剂。
皮肤病手足癣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指(趾)间及掌、跖皮肤的癣菌感染称为手癣或足癣。
手足癣是常见病、多发病,在各地皮肤科门诊病历统计中约占门诊病例的5%~20%左右。
手癣在中医属于“鹅掌风”范畴,足癣古称“臭田螺”,俗称脚湿气、香港脚等。
【病因病理】一、西医西医明确地认为手足癣是由致病性丝状真菌引起的。
致病真菌菌种,在我国和世界各地基本相同,常见的有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玫瑰色毛癣菌等,不同菌种,所致皮肤病变临床表现略有不同。
近几年也可见由白色念珠菌及其他酵母菌感染。
念珠菌常在指、趾间寄生,指、趾间浸软、糜烂,有特殊的临床表现,称为“念珠菌性趾(指)间糜烂症”,属于念珠菌病范畴。
手足癣的发病,主要是密切接触直接传染,也可由公共浴盆、拖鞋等间接感染足癣。
足癣又是手癣的重要传染源。
二、中医中医认为手癣(鹅掌风)、足癣(臭田螺)的发生是由于湿热下注或久居湿地,水湿外侵,郁于皮肤或风湿热郁久生虫。
【临床表现】手足癣临床上大体分为4型(有人分3型),各型可单独出现,亦可混合出现。
1.慢性间擦型 此型比较常见,呈慢性病程,主要发生在指(趾)间皮肤,多在4~5趾间和3~4趾间,皮损浸渍,发白,去除表皮,露出鲜红糜烂面,有臭味,剧痒。
2.角化脱屑型 皮肤角化增厚,以脱屑为主。
炎症不明显,界限清楚,冬季常有裂隙,可继发感染。
皮损主要发生在手掌,足跖及足跟部等。
3.亚急性水疱型 常为针头大小水疱,不易破裂,内容为浆液性,清亮透明,破溃干燥后留有领口状脱屑。
皮损多见于手掌面、足缘、跖部及指(趾)侧旁部位。
可继发感染。
4.急性溃疡型 皮疹多为水疱、脓疱,呈湿疹样变。
继发感染化脓或形成溃疡,易发生在趾屈侧及跖前部。
手癣和足癣相似。
手癣以前三型为多见,它不发生急性溃疡型损害。
最常见的是角化脱屑型,手癣以单侧损害为多见。
手、足癣可继发淋巴管炎、淋巴结炎、丹毒等或湿疹化。
【辅助检查】各型手足癣均可做真菌检查与培养,取材应自病变之边缘处或间擦部位。
中药浸泡治疗手足癣49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手足癣的临床效果。
方法:中药浸泡治疗手足癣49例。
结果:痊愈 44例,占89.8 % 好转5例,占10.2%,总有效率达100%。
结论:中药浸泡治疗手足癣方法简便、效果明显,经济实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药浸泡;治疗;手足癣【中图分类号】r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349-01手足癣是由致病性真菌感染手足部皮肤发生的浅部霉菌疾患,常发生于手足的掌、趾面以及足趾部。
手癣中医称为“鹅掌风”,足癣称“湿脚气”,俗称“烂脚丫”。
是临床常见的顽固性皮肤病,此病治疗较困难,容易复发,近年来采用自制中药浸泡治疗手足癣49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9例患者全部为门诊病例,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8-67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10年,其中足癣38例,手癣4例、手足共患7例;水疱型者28例,糜烂型19例,鳞屑角化型2例,伴局部感染者7例。
真菌镜检阳性。
在使用本法治疗前均使用过其他方药治疗,但效果欠佳。
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1.2 临床分型[1]1.2.1.水疱型:常见于手足心、掌跖或趾(指)侧面,多为散发或成群的潜在小水疱,吸干涸后形成点状环形鳞屑,成群的小水疱破裂后可形成点状环形鳞屑,成群的小水疱破裂后可有蜂窝样外观,或融合成片,形成脱屑斑片。
自觉瘙痒,继发脓疮后则疼痛。
1.2.2.浸渍糜烂型:多发于三、四趾间,继则传至其它趾(指)间,表现为趾(指)间皮肤潮湿发白,易于剥脱、糜烂、自觉瘙痒。
1.2.3.鳞屑角化型:主要见于掌跖部,表现为皮肤肥厚、粗糙、干燥、脱屑,入冬则易于掌跖侧面发生皲裂。
自觉症状不明显,皲裂时可产生疼痛。
2 治疗方法2.1药物组成土槿皮、黄柏、大枫子、白藓皮、苦参、、地肤子、蛇床子各30g;枯矾20g、露蜂房30g、花椒20g、大黄30g、加水2500ml,浸泡20min后,文火煎煮20min,得药液约1000ml,趁温适中浸泡患病手足。
疮疡灵的处方改进及其抗皮肤真菌感染疗效观察0胡倩1王林泉1刘元瑞2常凤鸣1闫国立3*【摘要】目的改进疮疡灵的处方组成,添加具有抗真菌活性的中药成分制成疮疡灵5号并观察其抗皮肤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0例皮肤真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疮疡灵5号组(治疗组)和酮康唑组(对照组)对比2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体癣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5),手足癣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1)。
结论改进后的复方中药制剂疮疡灵5号组(治疗组)对皮肤真菌感染疗效明显,使用方法简便,适于在临床和基层部队推广使用。
【关键词】疮疡灵;处方改进;皮肤真菌感染;疗效Improve the prescription of chuangyangling and observate the curative effection of anti fungal skin infectionHU Qian1, WANG Lingquan1, LIU Yuangrui2,CHANGFengming1.YANGuoli* 01. Henan Provincial Corps Hospital ,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s, Zhengzhou,450052,China;2.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3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engzhou 450008,China0ABSTRACT OBJECTIVE: Improve the prescription of chuangyangling , add with antifungal activ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develop the compound prepa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uangyangling-5 and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ion of anti fungal skin infection. METHODS: Select 70 patients with cutaneous fungal infections and divide randomly them into chuangyanglin-5 group (t reatment group)and Ketoconazole group (control group) to comparize them clinical effections. RESULTS: The cure rate and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inea corporis have the differen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p<0.05). The cure rate and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foot and hand tinea have the differen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p<0.01). CONCLUSION: The improved compou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chuangyangling-5 have the effection of the skin fungal infections, the method use simply,suitable for use in clinical and basic forces to promote and use.KEWWORDS ChuangY angLing; Improvement of prescription; Fungal infections of the skin; Curative effect0疮疡灵(武卫药准字:60105)是我院自制外用中药复方制剂。
中西医结合治疗体癣和股癣致病性浅部真菌所引起的除股、手足、头皮、毛发、爪甲以外的平滑皮肤上的真菌病,统称为体癣。
由于它的外形呈环形或钱币状,故中医称其为“钱癣”、“圆癣”。
发生在股内上侧、腹股沟处、邻近外生殖器和肛门的皮肤癣菌感染称为股癣。
中医称之为“阴癣”。
【病因病理】一、西医引起体癣的常见真菌菌种有: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许兰毛癣菌、紫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铁锈色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羊毛样小孢子菌等。
患者患病,多是由于有手癣、甲癣、股癣、足癣等病灶,经直接搔抓皮肤或间接感染而致。
引起股癣的真菌主要是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红色毛癣菌亦可致本病,股癣之发生与股间温热潮湿以及卫生状况有关。
二、中医中医学认为体癣和股癣的发生皆为风、湿、热、虫客于肌表或阴股,尤其强调兼感“虫”邪为患,且具有传染性。
【临床表现】1.体癣原发损害为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鳞屑。
皮损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大小数目不等。
自中心向外扩散,中央有愈合倾向,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边缘隆起呈堤状,边界清楚,其表面有少许薄层鳞屑。
自觉瘙痒,多于夏季发作或加剧,入冬减轻或自愈。
2.股癣皮损同体癣,多发生在双股内上侧、臀部、阴囊处。
可单侧发病,皮损呈半圆形,均伴瘙痒。
【辅助检查】取皮损边缘的鳞屑作真菌镜检,可以看到真菌菌丝。
真菌培养可以鉴定菌种。
【诊断要点】1.病史及体征要点①有癣病接触史;②夏季发作或加剧,入冬减轻或自愈;③病变皮损发展规律为初发中心,向外扩展,边缘呈环形,半环形及花边状,伴有瘙痒。
2.真菌镜检与培养可发现阳性结果。
3.应与脂溢性皮炎、湿疹等鉴别。
【防治方法】一、一般措施(一)预防方法(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澡,勤换衣,衣裤穿着要合适,不宜过紧。
(2)积极治疗其他部位癣病,如手足癣、甲癣等。
(3)避免与病畜接触。
(4)浴盆、毛巾等用具应尽量做到专人使用,公共用具要定期清洗和消毒。
(5)夏季可用酸性扑粉扑撒皮肤。
手足癣临床病案分析105例目的:关于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手足癣的临床研究。
方法:临床105例患者均为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皮肤科就诊的临床患者,均为临床诊断为手足癣患者,对其采用中药外洗配合外用抗真菌药,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结果:治愈率为93.33%,显效率为6.67%,总有效率为100%。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癣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
标签:手足癣;中药外洗;中药口服皮肤浅部真菌病的致病菌,因受地域、气候变化的影响而有所差异。
在北方地区有其季节性,一般为夏季尤重,足癣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均有較大影响,而且其传染途径广泛,在临床中发病率很高,不合理、不规范的诊断与治疗常导致足癣的治愈率低、复发率高。
手足癣的主要致病菌是红色毛癣菌,损害常由趾间开始,特别是第3、4趾间,表现为表皮浸渍,轻度鳞屑或偶起小疱。
临床上可分为水疱型、丘疹鳞屑型、浸渍糜烂型及角化过度型。
三型的症状基本与手癣相同,角化过度型有时形成胼胝状局限角化病灶。
好发于足跖及其侧缘。
常发生于病期较长、年龄较大的患者。
表面可有皲裂。
趾间型者有时表面鳞屑不显著,症状极为轻微,称为无症状型,本型常为带菌者。
足癣有时可因药物或某种刺激因素而出现急性型,临床上表现为病程骤然恶化,炎症急剧,呈急性湿疹样变化,糜烂渗出显著。
手足癣是由皮肤丝状真菌在手足部位引起的皮肤病,在临床通过角质层真菌镜检可以找到菌丝而确诊,在病理图片中可看到在角质层的真菌菌丝,中医又称“臭田螺”。
鉴别诊断,①慢性湿疹:皮损常呈对称性,为多形性,界限不清,真菌检查阴性。
②汗疱疹:多发生于手足多汗患者,对称发生,夏秋较重。
往往自然消退。
易致继发感染。
真菌检查阴性。
现有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癣105例,临床收到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病105例患者,其中男60例,女45例,青壮年72例,老年人33例,合并其他部位真菌病的20例,病程最长的10余年,最短的2 d,反复发作者58例,首次发病者47例。
中药“攻毒杀虫止痒药”——土荆皮本品为松科植物金钱松的干燥根皮或近根树皮。
又名土槿皮。
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苏。
多为栽培。
夏季剥取,晒干。
本品气微,味苦而涩。
以色红棕者为佳。
切丝,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辛,温;有毒。
归肺、脾经。
具有杀虫,疗癣,止痒之功效。
二、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醋或酒浸涂擦,或研末调涂患处。
使用注意:只供外用,不可内服。
三、临床应用1.体癣,手足癣,头癣本品外用有较好的杀虫疗癣、祛湿止痒作用。
治疗体癣、手足癣头癣,可单用浸酒涂擦或研末加醋调敷。
现多制成20%的土槿皮酊,或配合水杨酸、苯甲酸乙醇制成复方土槿皮酊(《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七册》),以供用。
2.疥疮,湿疹,皮炎,皮肤瘙痒本品外用能杀虫止痒,治疗疥疮、湿疹、皮炎、皮肤瘙痒,可单用浸酒外擦,或与苦参、白鲜皮、黄柏等同用。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根皮含土荆皮酸、β-谷甾醇、鞣质、挥发油、多糖等。
2.药理作用土荆皮有机酸和醇浸膏,对我国常见的10种致病性皮肤真菌和白色念珠菌有一定抗菌作用。
土荆皮乙酸能抗癌细胞、抗早孕、抑制卵子受jīng,尚可抗中孕,但抗着床作用不明显。
其醇提物和制成的止血粉,实验证明均有良好的止血作用。
3.不良反应土荆皮含有毒性成分土荆皮乙酸和土荆皮甲酸,主要对胃肠道有较强的刺激作用,甚至可致休克。
中毒时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便血、头晕,甚则烦躁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等。
土荆皮中毒的主要原因:土荆皮是治疗皮肤病的专药,一般仅作外用,如未严格遵医嘱而内服,则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五、木槿皮本品为锦葵科植物木槿的干燥茎皮或根皮。
性味甘、苦,微寒;归大肠、肝、脾经。
功能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适用于湿热泻痢,肠风下血,脱肛,痔疮,赤白带下,阴道滴虫病,皮肤疥癣,阴囊湿疹。
外用适量,酒浸涂搽或煎水熏洗;煎服,3~9克。
无湿热者慎服。
止痒洗剂1号治疗角化过度型足癣临床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9-03-14T14:57:16.25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9月18期作者:彭树坤沈自芳[导读] 提示止痒洗剂1号治疗方案的运用,可显著提升角化过度型足癣的整体疗效,促进患者病情早日康复,建议推广和使用。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中医医院;云南曲靖655600)【摘要】目的:研究止痒洗剂1号在角化过度型足癣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根据电脑随机双盲法将2016年5月-2018年3月本院接诊的角化过度型足癣患者100例进行分组:甲组(n=50)采取止痒洗剂1号疗法,乙组(n=50)采取奈替芬酮康唑乳膏疗法。
分析并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甲组的愈显率为90.0%,明显比乙组的76.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选择止痒洗剂1号对角化过度型足癣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升疗效,建议采纳。
【关键词】角化过度型足癣;疗效;止痒洗剂1号;奈替芬酮康唑乳膏[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8-0079-01祖国医学中,足癣被纳入“脚湿气”等范畴之中,是一种浅表真菌感染性疾病,包括浸渍糜烂型、水疱鳞屑型以及角化过度型这3种病理类型,能够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损伤[1]。
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在近几年中罹患角化过度型足癣的患者显著增加,已经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此研究,笔者将着重分析止痒洗剂1号在角化过度型足癣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角化过度型足癣患者100例,择取自2016年5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病例。
采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对所选病例进行分组:甲组和乙组各50例。
甲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29-65岁,平均(43.1±7.6)岁;病程为3-29个月,平均(15.4±2.8)个月。
乙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28-64岁,平均(43.5±7.9)岁;病程为3-28个月,平均(15.1±2.6)个月。
角化手足癣怎么治疗角化手足癣疾病就是我们常见的手足癣疾病中的一种,这样的疾病人们在治疗的时候总是会遇到很多的麻烦,因为手足癣角化了,那么治疗起来也是会有很多不便的地方,而手足癣也会对我们的生活构成严重的威胁,面都角化手足癣疾病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及时开展治疗,那么这个角化手足癣该如何来治疗呢?中医治疗一、防风10g,白鲜皮30g,苍术10g,苦参30g,蝉衣10g,胡麻仁6g,生石膏30g,苡仁30g,牛膝10g。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二、含当归、五倍子、木槿皮、花椒、密陀僧、蛇床子.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三、当归12g,制首乌15g,红花10g,白芍10g,生地20g,川芎6g,白蒺藜20g,白鲜皮30g,苍术10g,苡仁30g。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四、取雄黄、黄连各10克,苦参、土茯苓、防风、地肤子、荆芥各30克,冰片6克,先将前7味药水煎30分钟,停沸后加入冰片,去渣,待温浸泡患处20分钟,每天4次,每剂用3天,15天为1个疗程。
五、取土槿皮、蛇床子、透骨草、徐长卿、黄芩各30克,土茯苓、苦参、枯矾各20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适量,浸泡患处,每天2次,每次30分钟。
六、将脚放在50-60℃的热水中多烫几次,每次15分钟,每日1-2次。
七、用重物将丝瓜络压平做成鞋垫,可除去脚汗引起的脚臭。
八、葛根15克、研成细末,加白酒15克、再加适量水,煎后洗脚,每日1次九、洗脚时,在水中加入米醋10-15毫升,调匀后,将双脚浸泡15分钟左右,每日1次,连续3-5天西医治疗含皮质激素药物的皮肤局部副作用较突出的是药物依赖性皮炎和反跳性皮炎。
药物依赖性皮炎指皮炎不能停用皮质激素类药物。
反跳性皮炎指皮质激素外用后,皮炎病情可以迅速好转,但一旦停药后,在一两天内用药部位(特别是面部)可发生赤红、触痛、瘙痒、裂口、脱屑,以致发生脓疱,皮炎更加重,当重新涂用激素后,病情很快好转或消失;如再停药,反跳性皮炎再发,而且比以前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