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风湿药物.ppt
- 格式:ppt
- 大小:137.50 KB
- 文档页数:39
科普!细数常用的抗风湿药物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主要是指用于口服的泼尼松(强的松)片、静脉滴注用的甲泼尼龙、氢化可的松、琥珀氢化可的松,以及供关节局部封闭治疗用的醋酸曲安奈德(去炎舒松)等。
此类药物中以泼尼松使用最多。
以前在类风关的治疗中激素的使用比较普遍,而且用量较大,近20~30年以来,激素已经不是类风关规范治疗中的常用药和首选药了。
激素的用量由医生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但是一旦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后,应该逐步减量,并尽可能争取停药,不主张长期用,尤其是较大剂量地使用。
激素对类风关症状的控制非常迅速,常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但是激素只能控制症状,并不能减少类风关关节畸形的发生,而且长期使用会产生骨质疏松,蛋白质、糖脂肪代谢紊乱,容易感染、消化性溃疡、出血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应该慎重使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非留体类抗炎药指不具有激素中的留体结构,又具有明显的抑制炎症反应,从而起到镇痛作用的一大类药物,英文简称HSAIDs,汉语可读作“恩塞”类药物。
此类药物有吲哚美辛(消炎痛)等,也是第一代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称为非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
以后又出现了以双氯芬酸(如扶他林)为代表的第一代非甾体类抗炎药。
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第一代非甾体类抗炎药,此类药物称作“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
第三代则是“特异性非甾体类抗炎药”,代表品种为昔布类药物。
一般不良反应较小,但是目前此类药物价格还比较昂贵,很多城市都未进人医保报销药品目录,因此限制了在临床中的使用。
目前非淄体类抗炎药是治疗类风关的首选药物,也称为一线药物。
在此强调的是,一般临床上应该避免同时服用两种非甾体类抗炎药,这样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非甾体类抗炎药虽然可以较快地缓解类风关症状,但是对类风关的发展并没有阻止作用,因此除少数诊断尚不肯定或症状轻微的病人外,一般都应该合并使用慢作用药物。
慢作用药物(SAARDs)慢作用药物是治疗类风关的“主力军”,区别于非留体类抗炎药,被称为二线药物。
治疗风湿常用9类药1、汉防己甲素抗风湿药及抗癌增效药。
用于风湿病、关节痛、神经痛;与小剂量放射合并用于肺癌,亦适用于单纯矽Ⅰ、Ⅱ、Ⅲ期及各期煤矽肺。
2、氢溴酸高乌甲素用于各种慢性疼痛如胃肠溃疡、胃炎、肝炎、胆囊炎、风湿病、坐骨神经痛、牙痛、手术后疼痛等和顽固性疼痛,特别是癌症疼痛。
3、地塞米松磷酸钠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
多用于结缔组织病、活动性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严重支气管哮喘、严重皮炎、溃疡性结肠炎、急性白血病等,也用于某些严重感染及中毒、恶性淋巴瘤的综合治疗。
4、氨酚双氢可待因可广泛用于种种疼痛:创伤性疼痛,外科手术后疼痛及计划生育手术疼痛,中度癌痛,肌肉疼痛如腰痛、背痛、肌风湿病、头痛、牙痛、痛经、神经痛以及劳损、扭伤、鼻窦炎等引起的持续性疼痛。
还可用于各种剧烈咳嗽,尤其是非炎性干咳以及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和咳嗽症状。
5、醋酸泼尼松龙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疾病。
现多用于活动性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严重支气管哮喘、肾病综合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减少症、各种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症、严重皮炎、急性白血病等,也用于某些感染的综合治疗。
6、吡罗昔康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
适用于缓解各种关节炎及非关节炎性软组织风湿病变的疼痛和肿胀的对症治疗。
必须同时进行关节、软组织病变的病因治疗。
7、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肌肉、关节及其周围组织、脊椎的炎症,退行性关节和关节外疾病。
强直性脊椎炎、软组织风湿病、腰痛、坐骨神经痛、颈神经根综合征及各类神经炎和神经痛。
痛风急性发作。
非风湿性炎症引起的疼痛。
8、萘丁美酮分散片各种急、慢性炎性关节炎;软组织风湿病;运动性软组织损伤;其他疼痛。
9、倍他米松全身或局部用于对皮质类固醇激素敏感的急、慢性疾病时有效。
1。
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关节滑膜囊炎、坐骨神经痛、腰痛、筋膜炎、腱鞘囊肿等。
2。
可用于慢性支气管哮喘、枯草热、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气管炎、过敏性鼻炎、药物反应、血清病等。
风湿科常用药物(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水杨酸类:阿司匹林(Aspirin乙酰水杨酸),分子式CH3COOC6H4COOH,分子量180.159 g/mol,精确质量180.042 g/mol,负电离179.035→137对氨基酚衍生物: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扑热息痛),分子式HOC6H4NHCOCH3,分子量151.165 g/mol,精确质量151.063 g/mol,正电离152.071→110乙酸类:吲哚美辛(Indometacin消炎痛栓),分子式C19H16CINO4,分子量357.79 g/mol,精确质量357.077 g/mol,正电离358.10→138.92舒林酸(Sulindac),分子式C20H17FO3S,分子量356.411 g/mol,精确质量356.088 g/mol,正电离357.096→210.1/201.1阿西美辛(Acemetacin),分子式C21H18CINO6,分子量415.826 g/mol,精确质量415.082 g/mol,正离子416.09→312.1/260.1/174.1苯乙酸类:双氯芬酸(Diclofenac扶他林),分子式C14H11C l2NO2,分子量296.147 g/mol,精确质量295.017 g/mol,正离子296.03→249.98丙酸类:布洛芬(Ibuprofen芬必得),分子式C13H18O2,分子量206.285 g/mol,精确质量206.131 g/mol,负离子205.1→161萘普生(Naproxen),分子式C14H14O3,分子量230.263 g/mol,精确质量230.094 g/mol,正离子231.101→185,负离子229.1→185邻苯甲酸类:甲氯芬那酸(Meclofenamic Acid抗炎酸),分子式C14H11Cl2NO2,分子量296.147 g/mol,精确质量295.017 g/mol,负离子294.009→258非酸类:萘丁美酮(Nobumetone瑞力芬),分子式C15H16O2,分子量228.291 g/mol,精确质量228.115 g/mol,正离子229.122→171吡唑酮类:保泰松(phenylbutazone),分子式C19H20N2O2,分子量308.381 g/mol,精确质量308.152 g/mol,正离子309.16→211昔康类:美洛昔康(Meloxicam莫比可),分子式C14H13N3O4S2,分子量351.395 g/mol,精确质量351.035 g/mol,正离子352.042→115/141昔布类:塞来昔布(Celecoxib西乐葆),分子式C17H14F3N3O2S,分子量381.373 g/mol,精确质量381.076 g/mol,正离子382.083→303,负离子380.069→276罗非昔布(Rofecoxib万络),分子式C17H14O4S,分子量314.355 g/mol,精确质量314.061 g/mol,负离子313.054→257其他:尼美舒利(Nimesulide怡美力),分子式C13H12N2O5S,分子量308.308 g/mol,精确质量308.047 g/mol,正离子309.054→230洛索洛芬(loxoprofen乐松),分子式C15H18O3,分子量246.306 g/mol,精确质量246.126 g/mol,负离子245.118→83依托考昔(Etoricoxib),分子式C18H15ClN2O2S,分子量358.84 g/mol,精确质量358.054 g/mol,负离子357→278吡罗昔康(piroxicam炎痛喜康),分子式C15H13N3O4S,分子量331.346 g/mol,精确质量331.063 g/mol,正离子332.07→164/121/95依托度酸(Etodolac),分子式C17H21NO3,分子量287.359 g/mol,精确质量287.152 g/mol,正离子288.159→172/270/228(二)糖皮质激素内源性:可的松(Cortisone),分子式C21H28O5,分子量360.45 g/mol,精确质量360.194 g/mol,正离子361.200→115,负离子359.187→137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分子式C21H30O5,分子量362.466 g/mol,精确质量362.209 g/mol,正离子363.217→309/327外源性:泼尼松(Prednisone),分子式C21H26O5,分子量358.434 g/mol,精确质量358.178 g/mol,正离子359.184→171/147泼尼松龙(Prednisolone),分子式C21H28O5,分子量360.45 g/mol,精确质量360.194 g/mol,正离子361→122甲泼尼龙(Methylprednisolone),分子式C22H30O5,分子量374.477 g/mol,精确质量374.209 g/mol,正离子375.219→161倍他米松(Betamethasone),分子式C22H29FO5,分子量392.467 g/mol,精确质量392.2 g/mol,正离子393.2→355/337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分子式C22H29FO5,分子量392.467 g/mol,精确质量392.2 g/mol,正离子393.2→355/337(三)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慢作用抗风湿药: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和氯喹,分子式C18H26ClN3O,分子量335.876 g/mol,精确质量335.176 g/mol,正离子336.184→247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分子式C18H14N4O5S,分子量398.393 g/mol,精确质量398.068 g/mol,负离子397.061→197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Methotrexate),分子式C20H22N8O5,分子量454.447 g/mol,精确质量454.171 g/mol,负离子453.163→324来氟米特(Leflunomide),分子式C12H9F3N2O2,分子量270.211 g/mol,精确质量270.211 g/mol,正离子271.069→110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分子式C7H15Cl2N2O2P,分子量261.083 g/mol,精确质量260.025 g/mol,正离子261.034→232.9硫唑嘌呤(Azathioprine),分子式C9H7N7O2S,分子量277.262 g/mol,精确质量277.038 g/mol,正离子278.046→141.9环孢素(Ciclosporin),分子式C62H111N11O12,分子量1202.635 g/mol,精确质量1201.841 g/mol,正离子1202.85→224其他: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骁悉),分子式C23H31NO7,分子量433.501 g/mol,精确质量433.21 g/mol,正离子434.217→114沙利度胺(Thalidomide反应停),分子式C13H10N2O4,分子量258.233 g/mol,精确质量258.064 g/mol,正离子259.071→231/84青霉胺(Penicillamine),分子式C5H11NO2S,分子量149.208 g/mol,精确质量149.051 g/mol 金诺芬(Auranofin),分子式C20H34AuO9PS,分子量678.483 g/mol,精确质量678.133 g/mol(四)生物制剂针对淋巴细胞:T细胞-阿贝西普(Abatacept),B细胞-利妥昔单抗(Rituximab美罗华)针对细胞因子:TNF拮抗剂:依那西普(Etanercept),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IL-1拮抗剂:阿那白滞素(Anakinra)IL-6拮抗剂:委珠单抗(雅美罗)(五)常用中成药雷公藤多苷,白芍总苷(帕夫林),青藤碱(正清风痛宁),鹿瓜多肽(六)核素云克(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
抗风湿药物授课纲要一、抗风湿病药的分类及代表性药物:1.NSAIDs:阿司匹林、布洛芬等2.糖皮质激素波尼松、甲强龙等3.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甲氨蝶呤、金制剂、青霉胺、氯喹、来氟米特等4. 生物制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等5. 透明质酸二、解热镇痛抗炎药1.解热镇痛抗炎药物的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大多数解热镇痛药都具有抗炎作用。
其作用机制是抑制体内环氧酶(cyclo-oxygenase,COX)的活性。
(2)镇痛作用:对于炎症和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尤其有效。
通过抑制PG的合成,降低PG 引起的对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的敏感性,并降低PG本身的致痛作用。
对慢性钝痛如关节炎、黏液囊炎、肌肉和血管起源的疼痛、牙痛、痛经、产后疼痛及癌症骨转移痛等,有较好的镇痛作用;而对一过性尖锐刺痛、剧烈疼痛及内脏绞痛无效。
(3)解热作用:能促使升高的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对正常的体温没有明显的影响。
主要通过抑制下丘脑PG的生成而发挥解热作用。
(4)其他:通过抑制环氧化酶而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23. 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用与Chlorpromazine的降温作用不同:(1)作用:氯丙嗪配合物理降温,不仅可使升高的体温降到正常,也可使正常体温降到正常以下;asprin只能使升高的体温降到正常。
(2)作用机制:氯丙嗪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其调节功能减弱,不能随外界温度变化而调节体温;asprin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散热增加而解热。
(3)临床应用:氯丙嗪用于低温麻醉、人工冬眠;asprin用于感冒发热等4. 解热镇痛药与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不同:前者抑制COX,减少PGs合成,用于创伤及风湿性疾病的抗炎,主要的不良反应时胃肠道反应;后者抑制多种炎症因子合成,用于各种炎症,长期应用伴随多种不良反应,如代谢障碍和免疫抑制。
5. 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阿司匹林可不可逆地乙酰化COX,其代谢产物水杨酸也可对COX有较弱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