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的机械化种植和收获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18.89 KB
- 文档页数:3
栽培技术Za ip e ijis h u 在我国马铃薯排在小麦、水稻、玉米之后,逐渐成为我国的第四大作物,特别是在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顺利推广和实施的情况下,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到8625万亩左右,总产量达到10300多万吨,对平衡蔬菜供应及进出口、促进农民增收增效、缓解粮食供应矛盾、有效应对贫困救济和救灾方面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马铃薯生产可分为四大生产区域,分别为南方冬作区、中原二季作区、西南一二季混作区和北方一季作区,四大生产区无论在马铃薯品种更新、产量提高,还是栽培技术等方面均有大幅度的提升,但与日益发展的马铃薯产业相比,我国马铃薯机械化杀秧及收获技术水平却相对滞后,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亟需进一步提高,以提升我国马铃薯综合生产能力。
1机械化收获优势马铃薯机械化收获作业效率几乎是人工挖掘收获效率的60倍,而且机械收获可以减少马铃薯碰撞伤率,提高商品薯品质,每亩节约生产成本约300元左右,有效增加薯农收入。
机械收获技术适宜应用于北方一季作区、中原二季作区马铃薯主产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河北、青海、甘肃等地块较大地区。
工作中每个环节都要按照各种机具操作规程进行,保证安全生产;根据土壤、气候条件、商品薯用途、劳动力资源、农户和合作社的购买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马铃薯杀秧机械和收获机械。
2马铃薯杀秧技术2.1杀秧方式选择在马铃薯机械化收获作业之前,尤其是在一年两熟种植区,上茬秸秆青绿、量大,所以,一定要先将田间的秸秆和杂草粉碎还田或者清除回收,避免机械收获时秧蔓缠绕作业的机械农具,影响作业效果,机械杀秧可以提高马铃薯收获效率,保证商品薯品质,还可以使秸秆还田,保持土壤肥力。
杀秧方式一般分为化学杀秧和机械杀秧,推荐应用机械杀秧,机械杀秧一方面可以显著减少收获、运输和贮藏中的机械损伤,还可以减少化学杀秧带来的环境污染。
值得注意的是,杀秧时要留有一定的秧茬高度,这样可以使薯秧的部分养分输送到薯块,促使薯皮老化,收获时不易使薯块的表皮受损。
种植技术-重庆马铃薯机械化绿色种植技术马铃薯机械化绿色种植技术生产工艺路线为:机械耕、整地-播种、施肥、覆膜、起垄一体机-机械植保-机械杀秧-机械收获。
即用白色生物降解薄膜代替普通薄膜,用多旋翼小型无人机代替普通人工喷雾器防治晚疫病,用改进型4U-90B 收获机代替4U-90收获机,可使马铃薯收获时明薯率提高30.4%,亩用农药量减少25%,该技术模式通过马铃薯生产农艺与农机技术的有效融合,实现了马铃薯种植、植保、收获全程机械化的绿色栽培。
一、机械选型 1、机耕动力选择:90马力久保田拖拉机;配套机具:4-5犁铧及2.3米旋耕机;作业效率:翻耕5.7亩/小时;旋耕4.32亩/小时。
2、机播动力选择:40马力404(或454)拖拉机;配套机具:青岛洪珠2CM-2单垄双行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起垄、覆膜,作业效率:2.71亩/小时。
3、机防配套机型:多旋翼小型无人机;作业效率:3.75亩/小时。
4、机械杀秧动力选择:40马力404(或454)拖拉机;配套机具:1JH-110型杀秧机;作业效率:3亩/小时。
5、机械收获动力选择:40马力404(或454)拖拉机;配套机具:改进型4U-90B型马铃薯单垄双行收获机;作业效率:2.4亩/小时。
二、配套技术1、耕整地耕整地是种植生产的基础,目的是改良土壤物理状况,提高土壤孔隙度,加强土壤氧化作用,调节土壤中水、热、气、养的相互关系,消灭杂草病虫害等,为作物的种植和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地势开阔、平坦、排灌方便、有利于机械化作业的地块。
翻耕深度25 cm左右,做到深浅一致,不留生格子,达到破碎坷垃、压实土壤之目的。
旋耕深度15 cm左右,使耕层土壤上虚下实、平整无墒沟,为播种机正常开沟、覆土创造条件。
耕地时翻入腐熟的农家肥1500-2000 kg/亩作底肥。
耕作深度要适宜、一致,无重耕、漏耕。
2、品种选择适宜在重庆种植的马铃薯品种较多,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沙湾县每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2250公顷,已成为凉冷地区农牧民增收的新亮点。
由于传统的人工种植、收获方式落后,耗费劳动力多,效率低,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经实践,引进先进马铃薯播种机和收获机,总结出马铃薯全程生产机械化技术,目前这一技术已全面推广。
一、播前准备1.土壤条件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疏松易碎、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或沙壤土。
2.基肥与深耕马铃薯是高产喜肥作物,对肥料反应极其敏感,每生产1吨马铃薯块茎需从土壤中吸收氮5.5千克、磷2.2千克、钾10.2千克,三者吸收比例为1∶0.4∶2,对肥料三要素的需要量以钾最多。
施肥应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每667平方米施3吨为宜,肥料深翻入土,秋翻冬灌,以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为马铃薯块茎膨大和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3.整地标准用联合整地机或41片圆盘耙进行整地,耙深10~15厘米,地表平整,上松下实,漏耙面积<1%,耙深度变异系数≤15%,碎土率>80%,达到“平、齐、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二、机械播种马铃薯机械播种可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起垄、覆土、镇压等多项作业,该技术具有排种均匀、株行距一致、镇压严密、出苗均匀等优点。
采用2CM~2型马铃薯施肥播种机播深10~15厘米,覆土15厘米,垄距70厘米,株距25厘米,保苗5.7万株/公顷左右,播量约2250千克/公顷,播种时每公顷用撒可富450~600千克或马铃薯专用肥750千克,施肥于种芽下侧2~4厘米处。
三、田间管理1.中耕一般作业两次,第1次在出苗50%左右时进行,以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第2次在苗高15~20厘米时进行,每次培土厚5厘米。
2.追肥在第1次中耕时追施尿素100~150千克/公顷,中耕培垄时调好犁铲和犁铧角度、深度和宽度,做到不伤苗。
四、机械收获1.在收获前10天左右,先轧秧或割秧,使薯皮老化,以便在收获时减少损失,机械收获进地前要调整犁铲入土深浅,入土浅易伤薯块,且收不干净,入土深浪费劳动力,易丢薯。
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蔬菜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以机械化种植和收获技术为主体技术,配套机械化深松整地和上土、植保、杀秧及残膜回收技术等,达到减少工序,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适用于甘肃旱作及灌区马铃薯田间生产。
一、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工艺路线机械深松耕整地(包括旋耕施肥)—机械化种植(包括种薯选择处理、上土)—机械化植保(包括中耕、除草、喷药)—机械化收获(包括播前杀秧)—机械化残膜回收。
二、主要技术内容(一)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松(耕)、灭茬、旋耕等作业,深松深度一般为25~40厘米,深松作业时间应根据当地降雨时空分布特点选择,更多地纳蓄自然降水,每隔2~4年进行一次。
主要机具IGQN160型、IGQN250型、ISQ-240型、ISQ-340型、IS-200型等深松整地机。
(二)机械化播种技术:机械化种植技术是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的关键环节,根据需要选择覆膜种植或露地种植。
目前,在我省马铃薯种植机主推机型是与拖拉机配套的单行或双行播种机,可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起垄、覆膜、镇压等作业工序,作业质量满足当地农艺技术要求,抢农时,效率高。
主要机具2CMF-2型、2CM-1/2型、2BFM-2型、1220A型、1220型等马铃薯种植机。
(三)机械化上土技术:机械化上土技术是马铃薯播种一周后,在膜面上均匀地抛撒3-50毫米厚土,以解决马铃薯出苗过程中播种穴与幼苗错位的问题,避免了人工放苗,提高了作业效率。
主要机具2TD-S2型马铃薯上土机。
(四)机械化植保技术:机械化植保技术是利用喷雾机进行马铃薯杂草及病虫害防治。
根据当地马铃薯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按植保要求选用药剂、用量及机械化高效植保技术操作规程进行防治作业。
主要机具3WX—200、650、1000和3WQ—3000系列产品等植保机具。
(五)机械化杀秧技术:马铃薯收获前,进行马铃薯机械化打秧技术,可一次性完成马铃薯秧苗的清理工作,将垄沟倒伏的秧苗也能吸起粉碎。
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我国北方地区一般种植面积较大,而且相对集中,有利于马铃薯栽培实现机械化。
马铃薯机械化栽培,不仅能降低劳动强度、降低成本、还能提高单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就是把先进的农艺高产技术,通过机械化这一载体,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大量节省劳动力和生产费用,从而提升马铃薯种植的生产水平。
一、马铃薯种植技主要因素1、栽培机械(1)播种机械:根据种植规模,可选用进口或国产马铃薯单行、双行、四行播种机;也可使用四轮拖拉机带三铧犁进行人工点种,配备播肥机进行播种作业。
(2)田间管理机械:主要有中耕机或三铧犁,喷药机等。
(3)收获机械:主要使用割秧机,进口或国产马铃薯单行、双行、四行抛撒式或联合收获机进行收获作业。
(4)种植机械选择:根据种植面积,合理配套机械,避免资源浪费和资金的无效占用;考虑各种农具、设备在本地的适用性,如本地土壤、耕地坡度等因素。
2、土地肥厚、地势平坦的缓坡地或岗地,土壤以中性或微酸性为佳。
这样的地块便于机械作业、排水和通风。
土地最好是前一年的夏翻休闲地,其次是秋翻地,最次是春翻地。
选择适宜马铃薯生长的沙壤土质的地块,机械化作业对地块的大小有一定的要求,一般一个种植区面积不少于33.3公顷(500亩),而且出入方便,有专用的机具通道,并且要求水利设施配套完备。
3、选种由于马铃薯机械化栽培面积都很大,所以要根据市场、订单等因素选择是种植加工品种还是种植鲜食品种,同时要根据本地区农作物生长期选择种植早熟、中熟或晚熟品种。
确定种植品种后,就要选择好薯种。
因为种植脱毒薯种产量比自留种增产在20%以上,虽然在春季投入稍大一些,但秋季增产的效益远远高于投入。
机械化种植追求综合效益和高商品率,良种选择要考虑薯型规范、牙眼小的品种。
4、田间管理在幼苗期间,要保持土壤水分充足,促进发芽。
发育期控水蹲苗,此时要注意病害的发生。
这一时期的主要病害是早疫病,要及时喷药防治。
对马铃薯机械化种植与收获技术的分析一、我市马铃薯生产现状马铃薯营养丰富,含有大量淀粉和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维生素C、A、B的含量高于稻麦、玉米,赖氨酸含量高于稻麦,号称“地下苹果”。
马铃薯是生产淀粉最廉价的原料,生产相同数量的淀粉,所需投资比水稻少25%,比玉米少20%。
马铃薯淀粉又是生产医药和化工产品的原料。
马铃薯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我市部分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
然而,马铃薯机械化作业程度很低,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铁锹铲坑、人工点种、镐头刨薯的种植方式和人工挖掘、拣拾的收获方式。
致使马铃薯的生产规模和效益都受到阻碍,克服这些难题,提高单产、节约成本、增加效益成为薯农的迫切心愿,同时也是市委、市政府和市局近年来关注的重点推广技术。
针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新特点,我们积极主动适应并参与到调整当中,抓住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有利时机,几年来,先后建立了马铃薯省级、市级试验示范基地,不断提升马铃薯生产的机械化,提高了马铃薯生产的科技含量。
(从2001年起,先后在屯留县的李高乡桃园村、西贾乡东庄村、麟绛镇席店村建立了三个千亩以上的马铃薯机械化播种收获示范区。
在2004年,马铃薯被武乡县确定为该县的第二大农作物。
在其他县区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也在稳步增长。
)这期间,我们引进了不少适合我市特征的马铃薯种植和收获机械,对引进的机械进行了多次的现场演示,对部分机型进行了改制,并于2004年推出了襄垣县农机修造厂生产的2BSM—2型马铃薯铺膜播种机,填补了现有马铃薯种植机不具备铺膜功能的空白,年,这一机型以列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之列,在甘肃、青海等地很畅销,目前正在研制与50以上拖拉机配套的3行马铃薯收获机。
随着市场对马铃薯需求的不断增加,马铃薯种植面积将会稳步增加,马铃薯的种植收入将会成为薯农的重要收入来源。
提高马铃薯种植与收获机械化水平是马铃薯获得高收益、高质量的保障,是薯农增收致富的保障。
二、马铃薯种植技术马铃薯属于大株距中耕作物,种植的基本农艺要求是单薯或单块点种或穴种,并且对种薯的大小和间距和时间有一定的要求。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引言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用途而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马铃薯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机械化生产技术在马铃薯种植、收获和加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本文将介绍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马铃薯种植机械化技术1. 土地耕作传统的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土地耕作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传统的方法是使用手动或动力耕作工具,对土地进行翻耕、松土等操作。
然而,随着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现在可以使用马铃薯种植机械,如耕整机、深松机等,对土壤进行更加高效、快速和均匀的处理,提高土壤质量和耕作效率。
2. 种植操作在种植操作阶段,传统的方法是使用人工进行马铃薯下种。
然而,这种方法效率低下且体力消耗大。
相比之下,马铃薯种植机械可以实现自动下种,提高种植效率。
这些机械装置通常通过自动定位系统将马铃薯种植在正确的位置,并确保种植的均匀性和准确性。
二、马铃薯收获机械化技术1. 收获前处理在马铃薯收获前,需要进行一些处理操作,如除草、病虫害防治等。
传统的方法是通过人工进行这些操作,但效率低下且劳动力成本高。
机械化技术可以通过使用除草机械、喷雾机械等设备,实现自动化的处理过程,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
2. 收获和分选传统的马铃薯收获方式是使用人工或动力驱动的挖掘机进行挖掘,然后通过人工把马铃薯筛选出来。
然而,这种方法存在效率低下和劳动力成本高的问题。
现在,可以使用马铃薯收获机械,如马铃薯挖掘机和自动斗篷机等,实现自动挖掘和筛选,高效完成收获任务。
此外,还可以使用光学分选机等设备对马铃薯进行分选,提高产品质量。
三、马铃薯加工机械化技术1. 清洗和去皮传统的方法是使用手工清洗和去皮马铃薯,这样做效率低下且劳动力成本高。
现在,可以使用马铃薯清洗机和去皮机等设备,实现自动化的清洗和去皮过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 切片和炸制马铃薯切片和炸制通常是生产马铃薯片和薯条的必要步骤。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收获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总结报告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收获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总结报告一、引言马铃薯是我国的主要食用蔬菜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近年来逐渐增加。
然而,传统的人工收获方式在劳动力和效率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收获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本报告将对该项目的研究内容、成果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和展望。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本项目主要围绕马铃薯的收获全过程展开研究,包括土地准备、栽培管理、收获工具与装备的选用和机械化收获技术的开发等内容。
2. 研究方法运用实地调查、实验模拟、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实践,以验证机械化收获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研究成果1. 土地准备与栽培管理通过对不同类型土地的实地调查和分析,获得了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土地准备方法和栽培管理措施,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机械操作的效率。
2. 收获工具与装备的选用针对马铃薯收获的特点和需求,选择了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工具与装备,包括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清洗机、输送设备等。
这些设备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收获效率,还减轻了劳动强度。
3. 机械化收获技术的开发根据马铃薯的特点,我们开发了一套适应机械化收获的技术方案。
该方案包括马铃薯联合收获整地技术、马铃薯挖掘与分离技术、马铃薯清洗与输送技术等,通过对实践结果的观察和数据分析,验证了这些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项目示范与推广我们在多个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进行了机械化收获技术的示范和推广。
通过现场实施,让农民亲自体验了机械化收获的效果和优势,提高了他们对这项技术的认识和接受度。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培训会议,向广大农民介绍机械化收获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促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五、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展望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一方面,机械化收获技术的推广受到了一些农民观念的限制,需要加大宣传和解释力度。
另一方面,目前的机械化收获技术还不能完全适应不同地域和品种的马铃薯生长特点,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前言:近些年,随着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应用,我国马铃薯的单位面积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为了加深对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的了解,本文主要从对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概述、对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应用等两方面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一、对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概述1.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定义所谓的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指的是在生产实践中,将农艺高产技术与机械化有效的结合起来,并应用于此,目的是促进马铃薯高产高收。
2.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的作用随着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应用与推广,我国逐渐引用和推广这一种植技术,实践证明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是实现我国马铃薯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将此技术进行大面积推广,不仅仅是马铃薯生产技术的提高,而且有效地改变了农户粗放型的、效率低下的生产状况,更为重要的是大幅度的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显著的提高了马铃薯的质量,使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对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应用1.播前准备1.1.确定播种期一般情况下,当10cm深的土壤的温度达到并稳定在7-8摄氏度时,是马铃薯的最佳播种期。
1.2.选择土地马铃薯机械化技术对地块的大小、质量、性质等均有一定的要求,如:一个种植区的面积应大于33.3公顷(500亩);对于土壤的要求是最好选用沙壤土质的地块。
除此之外,由于是机械化种植,所以要为农业机械留出专用的机具通道,并配有完备的水利设施配套。
1.3.品种的选择种子的优劣是决定马铃薯产量高低、质量好坏的前提。
在选择种子时,要选择薯型规范、牙眼小、表皮色泽新鲜、无龟裂、病斑的良种,从而为实现综合效益、高商品率提供基础。
1.4.种薯催芽种薯催芽需要满足的条件有:一是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二是将所选的种薯在播前大约半个月左右取出放在散色光比较充足的室内;三是保持5天左右对种薯进行一次翻动,确保其接触的光、热均匀;四是当种薯长出0.5cm的紫绿色壮芽时,就可以切茎块播种了。
Word
马铃薯的机械化种植和收获技术
机械化马铃薯种植技术:马铃薯种植机能够用来种植马铃薯,能够完成起垄、开沟、播种、化肥深施、镇压等工序。
相比人兽操作,可提升工作效率20倍以上。
消退了传统植物平播、行距不匀称、播种深度不全都的弊端,使马铃薯秧苗整齐、完整、苗壮,提升了马铃薯的产量和收入。
机械化马铃薯心得技术:使用马铃薯心得机械心得马铃薯,能够大大削减劳动力投入,使心得能够净而不伤薯,避开因心得不准时造成冻害。
机械化收割普通可提升工作效率20倍以上,净得率达到98.5%,损失率小于2%。
种植和心得马铃薯的机械:2BM-2型双行马铃薯播种机:四轮拖拉机,功率15马力以上,行距90cm2BM-4马铃薯播种机:四轮拖拉机,功率25马力以上,行距90cm4UM-900马铃薯心得机配备功率35马力以上的四轮拖拉机,两排,工作宽度90cm4UM-900马铃薯心得机配有功率65马力以上的拖拉机,工作宽度150cm。
使用机具的注重事项:1。
使用马铃薯播种机播种时,必需调节播种深度和覆土厚度,行距不能过小,否则不利于机械收割,行距必需匀称,防止栽培时伤苗。
2.使用马铃薯心得机时,严禁坐在或站在机器上。
工作时,传动轴的夹角不得超过15。
心得的斜率小于5%。
- 1 -。
49NEW FARMERS农技推广新农民NO.20 2019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引入全程机械化技术,提升单位面积的产量,降低种植户劳动强度与成本,提升马铃薯种植技术水平。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实施,一定程度提升种薯质量与市场竞争力。
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1 马铃薯播种前准备工作1.1 选择合适地块机械化马铃薯种植前要选择平坦、大面积地块(缓坡地形也可以),方便机械设备操作,土层深厚且还有较高有机质、良好的通透性的土壤或沙壤土。
马铃薯并不适合连作,连作直接影响到产量,还会诱发严重病害,使得种植土壤区域养分失调,部分微量元素缺失,因此要避免连作情况的发生。
1.2 平整土地技术完成前一茬作物收割后,做好耕地灭茬、旋耕等操作后,整地时选择联合整地机。
深松土深度大于45cm,直接将犁底层打破,保证土壤细碎且良好通透性,为后期播种做好准备。
1.3 做好种薯处理品种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马铃薯后期生长,依据种植地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马铃薯品种,保证马铃薯高质高产。
通常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能力、高产的马铃薯品种;利用散射光照射处理提前准备好的马铃薯种薯,保证光照的充足性,2~3d翻动一次种薯,缩短发芽所需时间,等待种薯芽生长到(0.5~1)cm 时,便可以进行切块处理;种薯切块,完成种薯催芽后进行切块处理,选择竖切方式保证薯块上均有1~2个芽苗。
切块时控制好每一个薯块的重量,保证生长时充足营养。
2 马铃薯机械化播种技术考虑种植地的气候情况与温度变化,选择合适温度时进行种植,利用自然环境模式提升马铃薯抗病性能。
同时调查了解与排查马铃薯病虫害与上年病害,选择合适的预防措施。
如果病虫害情况较为严重,直接选择化学药物防治的措施,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用量,避免造成土壤污染,将药物对马铃薯品种的影响降到最低。
马铃薯机械化播种时要选择合适机具设备,依据地块类型、大小等选择相应型号。
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就是机械化播种技术,通过机械化播种可一次性完成各项作业,包括开沟-播种-施肥-起垄-覆土-镇压等,作业质量满足种植要求。
马铃薯的机械化种植和收
获技术
用马铃薯播种机种植马铃薯,一次作业可完成起垄、开沟、播种、深施化肥、镇压等多道工序。
与人畜力作业相比可提高工效20倍以上。
消除了传统平播株、行距不均,播深不一致的弊端,使马铃薯苗齐、苗全、苗壮,促进马铃薯增产增收。
收获技术:
用马铃薯收获机械收获马铃薯,能大量减少劳力投人,做到了收得净不伤薯,避免了因收获不及时,而造成的冻害损失。
机械化收获一般可提高工效20倍以上,收净率达到98.5%,损失率小于2%。
马铃薯种植
收获的机具:
1、2BM-2型双行马铃薯播种机:配套动力为15马力以上四轮拖拉机,行距为90cm;
2、2BM-4型马铃薯播种机:配套动力25马力以上四轮拖拉机,行距为90cm;
3、4UM-900型马铃薯收获机配套动力35马力以上四轮拖拉机,作业行数为2行,作业幅宽为90cm;
4、4UM-900型马铃薯收获机配套动力为65马力以上拖拉机,作业幅宽为150cm。
机具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马铃薯播种机播种时一定要调整好播种深度和覆土厚度,行距不能太小,否则不利于机械收获,行距必须均匀,以防中耕时伤苗。
2.使用马铃薯收获机作业时,机器上严禁坐人和站人。
工作时,传动轴夹角不得超过±15°。
收获作业的坡度小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