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三种化学教材有关章节的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50.45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化学教材解析及课标分析高中化学教材解析及课标分析—————必修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1、分析教学内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前后知识的联系首先化学能与电能是整个高中化学中一个全新的知识内容。
在本章中,教材的主要内容是:由第一小节学生学习过的热能引出电能的这个概念———然后介绍了电厂发电原理,引发学生对化学能与电能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最后利用学生实验,观察化学能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然后引出这种反应的实质,学生会自己动手操作如何制造一个简单的化学电池。
这章的作用,从社会方面来说,能量是一切生物生活的基本条件,现代社会活动都离不开能源,在影响全球经济和生活的各种因素中,能源居于首位。
所以培养学生能源意识非常重要,这对于以后社会的进不有很大的帮助。
从教学考试来看,化学能与电能是高考的必考知识点,难度也挺大的,所以老师应该先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意识,不要有畏难情绪。
个人认为,这一章的知识主要在于理解化学能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其实质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所以这一章知识可以说在氧化还原的基础上加深了难度,学好前面的氧化还原是学好电化学的基础,知道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怎么判断。
在选修4中学生会更加进一步的接触到原电池与电解池,所以这一章是为了后面同学们学起来更容易,打好前面的基础防止学生以后会有畏难的情绪,先建立他们化学能与电能的概念。
2、分析教材知识结构并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做比较,分析教材内容与课标要求的吻合度,据此指出可以删、减增的内容本章先从生活实例出发,即发电厂的工作原理图,让学生知道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然后由一个简单的化学原电池实验,引出这个过程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最后由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简单原电池装置,感受其中的过程并观察实验现象。
课程标准上的要求是:1、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2、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电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实验: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4、市场调查:不同种类电池的特点、性能与用途。
化学必修2模块教材分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化学2有三个一级主题: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对应的教材在内容设置上包括四章,分别是第一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化学2》在化学1的基础上突出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强调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关系,同时通过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来进一步认识化学结构和反应的关系。
最终将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这一大背景相联系,更加显现化学的重要性。
化学2的主要特点是突出化学理论: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以元素知识为基础,将其应用于理论:化学反应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知识、化学与社会等。
化学2在整个化学教材中起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是指化学1所学的元素知识在化学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中、在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又遇到,化学2的学习是对前面知识的一种复习和拓展。
如在化学1中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学习了Na、Al、Mg、Cu的性质,在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中学习了Cl等元素。
在化学2的物质结构周期律中有碱金属当然主要是Na,有卤素,主要有Cl,而在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Na、Al、Mg、Cu、Fe、Cl、Br、I等都有。
而启后是指通过对化学2的学习,为学习后面选修模块的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化学2所学的知识在选修模块中都要继续学习。
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对应了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与能量对应了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合物对应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对应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
下面分章讨论。
1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1 地位和功能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中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化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认识、理解。
同时,也作为理论指导,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基础。
这部分知识作为化学2(必修)的内容,既是必修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选修化学的基础。
新版人教选择性必修1与旧版选修4的化学教材分析1. 引言化学教材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新版人教选择性必修1与旧版选修4的化学教材进行详细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2. 新版人教选择性必修1教材分析2.1 内容结构新版人教选择性必修1教材共分为13个单元,涵盖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无机化学部分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离子反应等;有机化学部分包括烃、卤代烃、醇、酚、醚、胺等;化学实验部分包括基本实验操作、物质的制备与分离、分析与检测等;化学计算部分包括溶液浓度、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等。
2.2 教材特点(1)注重基础知识。
新版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强调了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利于学生建立扎实的化学基础。
(2)联系实际应用。
新版教材通过引入大量的化学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强化化学实验。
新版教材增加了化学实验的篇幅,对实验操作、实验原理、实验现象等进行了详细介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4)培养科学思维。
新版教材在讲解化学知识时,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旧版选修4教材分析3.1 内容结构旧版选修4教材共分为10个单元,主要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等内容。
与新版教材相比,旧版教材在内容上有所简化,但依然涵盖了基本化学知识。
3.2 教材特点(1)注重知识体系。
旧版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注重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化学知识体系。
(2)强调学科交叉。
旧版教材在讲解化学知识时,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的知识体系。
(3)注重实践操作。
旧版教材对化学实验进行了详细介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技能。
(4)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旧版教材通过设置一些思考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三化学教材剖析实现高效学习高效学习是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够掌握的技巧,尤其是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掌握好其中的知识点对于考试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人教版高三化学教材进行剖析,帮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
一、教材概述人教版高三化学教材是根据国家教育部最新制定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编写的,是高三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教材。
教材内容全面、系统,包含了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必修内容,适合学生系统学习和复习。
二、教材章节剖析1. 第一章:化学是什么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的起源、发展和作用,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该章节主要讲解了物质的微观粒子结构,包括原子、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和性质。
3. 第三章:化学方程式与氧化还原本章重点介绍了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过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性质。
4. 第四章:化学的能量变化与化学平衡该章节主要讲解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和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和平衡状态。
5. 第五章:酸碱与盐本章重点介绍了酸碱和盐的概念、性质以及常见的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制备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应用。
6. 第六章:单质与化合物该章节主要讲解了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性质和制备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特点和应用。
7. 第七章:电解质溶液和电化学本章主要介绍了电解质溶液的概念、性质和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解和电化学反应,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溶液和电化学相关的知识。
8. 第八章:化学反应速率该章节主要讲解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速率方程的推导和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和控制。
9. 第九章:化学与生活、环境及资源本章重点介绍了化学在生活、环境和资源利用中的应用和意义,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作用。
高中化学教案重点章节分析
课题:化学基本概念
I. 原子结构
- 原子的基本组成:质子、中子、电子
- 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云
- 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能级、亚能级、轨道
- 原子序数、电子数、质子数的关系
II. 元素周期律
-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
- 周期性规律:周期性变化规律、族内规律
- 周期表上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III.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 化学键的概念
- 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的性质及应用
- 氢键和范德华力的意义
- 分子结构:分子的几何构型、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区分
IV. 反应和反应速率
- 反应的类型: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双替反应
- 反应物、生成物和氧化还原数的关系
- 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 化学反应的速率表达式和速率常数的测定
通过以上章节的重点分析,学生可以建立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和分子结构、反应和反应速率等方面的知识体系,为学习更深层次化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1.从必修1教材内容结构分析,第一章是从化学科学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科学;而第二章则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学科。
作为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2.本章内容分三个部分──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都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范畴,是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重要的理论工具,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物质性质和化学变化的入门性知识,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因此,本章内容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3.从化学基本观念体系分析,本章内容作为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知识,涉及对学生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和分类观的进一步形成和完善。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从本章内容结构框架图可以看出,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的是统领本章的一条基本线索:纯净物的分类—→混合物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学物质和变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要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
第一节内容主要是对物质进行分类,从已有经验体会“物质分类”的目的和意义,—→从物质分类的实践中领悟“分类”方法的实质是分类标准的确定—→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拓展“化学物质分类”的应用,体会“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拓展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的知识,认识胶体的性质”。
第二第三节内容主要是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主要可以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多少、是否有离子参加和是否有电子转移三个标准进行分类,后两种分类是高中化学的新知识。
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再高中化学学习中将大量涉及,这两种反应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本章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在知识的呈现和方法的学习中都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高中化学模块必修一第三、四章教材分析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李国忠总的分析一、两章内容的地位和作用从第三章开始,学生开始分类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构成了许许多多物质,形成丰富多彩的世界。
要想了解物质世界,了解化学,就要从构成常见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后面选修教材中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化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因此这两章内容在整个高中化学模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体系构建金属:高一:碱金属从典型元素的性旧教材高二:镁、铝以及铁、铜等过渡元素质上升到族元素非金属:高一:卤族元素、碳族元素、氧族元素的共性及金属、高二:氮族元素非金属的共性。
所占课时多金属:章结构:单质——化合物——合金材料(Na、Al、性质: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不以族为Fe、Cu)——盐线索,从(横向写法)共性出发,硅和氯:硅及化合物:存在和用途十分广泛,有纵有横,新教材(纵向写法)突出硅的材料特性突出典型非金属氯及化合物:典型的代表性的非金属元元素。
所(Si、Cl、素,突出氯的非金属特性占课时少。
S、N)硫和氮:硫、氮与当代环境问题相关(氧化物),(横向写法)突出环境问题,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用途广泛的两种酸——硫酸和硝酸(氧化性),突出特点、重点,加强联系和比较三、设计元素化合物课的指导思想1、按照科学教育的基本规律,把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与学生科学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构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在掌握有关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自然地接受渗透于其中的科学思想方法;反过来,通过运用这些科学思想方法指导他们对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探究,使他们形成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更加丰富,更加科学。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主要体现基础性,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除了烷烃,其他不上升到类别学习。
选取的代表物有甲烷、乙烯(制品)、乙醇(酒)、乙酸(醋)、糖、油脂、蛋白质等,这些物质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不盲目扩充代表物的性质和内容,尽量不涉及类物质的性质,注意从结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甲烷、乙醇、乙酸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学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帮助他们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况和主要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本章的内容结构可以看成是基础有机化学的缩影或概貌,可表示如下:这些典型代表物,基本涵盖了基础有机化学的各类物质,以期使学生能从中了解有机化学的概貌。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本章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到有机物的类概念和它们的性质(如烯烃、芳香烃、醇类、羧酸等)。
为了学习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只简单介绍了烷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没有涉及烷烃的系统命名等。
教材特别强调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从实验开始,组织教学内容,尽力渗透结构分析的观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教材增加了章图、结构模型、实验实录图、实物图片等,丰富了教材内容,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高中化学中学教材全解在高中的学习生涯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化学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承载着丰富的知识和理论。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中学教材进行全面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内容,提升学习效果。
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在高中化学教材中,第一章通常是关于化学基础知识的介绍。
学生将学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等基本概念。
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的重要工具,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规律。
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是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第二章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
学生将学习如何编写平衡化学方程式,了解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等内容。
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过程,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清晰地描述反应过程。
学生需要掌握平衡化学方程式的方法,保证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量守恒。
第三章:溶液与化学平衡溶液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形态,学生需要了解溶解度、溶解过程、溶液的浓度等概念。
化学平衡是指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计算平衡常数、理解化学平衡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的重要类型之一,学生需要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规律及应用。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得到电子。
学生应学会如何平衡氧化还原方程式,掌握氧化数的计算和规律。
第五章: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是化学中的重要分支,与生活密切相关。
学生将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式、化学性质等知识。
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和氢元素组成,具有多种功能团和反应类型。
学生需要理解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常见反应,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
第六章:化学实验与仪器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
学生将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安全知识。
高中化学新教材体系及高三教材分析一、高中教材体系贯穿新教材知识体系的主线是物质结构及化学反应和能量。
从总体情况来看,第一册和第二册(必 + 选)的内容安排体现了经典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无机物在前,以化学反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作为框架;有机物在后,以官能团为框架。
其中理论知识和元素化合物穿插编排,化学计算与有关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密切配合。
第三册的内容采取了单元的结构体系,在前两册的基础上,以单元的形式介绍一些难度较大的、结构相对独立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具体安排如下:注:括号内的数字为该章教材的节数二、关于高三教材1 、高三内容的教学,按照大纲的课程安排,共计 78 课时。
其中新课内容约 40 课时就能完成,其余时间供复习和机动使用。
2 、高三教材分成三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前三个单元,以理论知识为主,内容侧重在与物质结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分散系(主要是胶体)等相应的理论知识,第二部分是第四、五单元,侧重知识的应用,除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外,主要涉及化学工业生产知识;第三部分是后两个单元,以实验为中心,主要侧重实验方案的设计、物质的检验等涉及思路、方法的知识。
3 、关于各单元内容的简介:4 、内容特点从上表内容看,高三化学的内容,大部分与高一、高二的知识密切相关。
从学科知识的角度上看,多为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拓宽加深化以及需对知识进行应用的内容,如晶体的结构和类型、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硫酸工业等;另外为一些在启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内容,如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有关化学工业生产的一些知识。
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根据大纲的要求,充分考虑了高一、高二已有的知识基础,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介绍新知识的同时,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5 、各单元内容的取材与编排第一单元两节内容:第一节为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第二节为金属晶体。
这部分内容与高一物质结构、化学键等内容有密切联系。
对高中三种化学教材有关章节的分析
作者:田洋, 王世存
作者单位:田洋(华中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武汉,430079), 王世存(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刊名: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IGHER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8,21(4)
1.夏伟富化学2000 2000
2.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 2005
3.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 2005
4.吴星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 2003
5.周西柳多版本《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的对比分析[学位论文] 2005
6.教育部考试中心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 2006
7.毕华林化学教育新视角 2004
8.李广洲;任红艳化学问题解决研究 2004
9.钟启泉;崔允沸;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200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gdhsxb-zrkxb20080401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