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体,你答
对了吗?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 你有什么感受?
课堂作业
课本 P103. 习题 3.4 第1,3,4题。
第5 课 词三首(二)
语文版
第三册
学习重点
1.记:了解作者及豪放诗词的特点,积累作者 名句。
2.读:理解典故在表达中的作用;理解词的 含意,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词人的思想情感。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苏轼毕竟是苏轼,他生 性旷达洒脱,并没有真的消极,“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所有的风流人物都 已经随着历史的潮水而被涤荡了,即使周瑜这 样的人物不也是“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同 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着呢? 不如意事十之 八九,还是“一尊还酹江月”吧。
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
3.写:运用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进行景物 描写。
4.练:理解诗歌中典故的作用。
课前阅读识记——了解文学常识
苏轼(1037-1101),字 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 山人。 北宋文学家、书法 家。官至礼部尚书。谥号文 忠。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文明白畅达;其诗清新 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 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其词 开豪放一派, 对后代很有 影响。著有《东坡全集》《 东坡乐府》等。
课前阅读识记——速读感知课文
《念奴娇 赤壁怀古》 1.上阕中作者极力地渲染景物的宏伟、壮阔、气势 磅礴,目的是什么?
答案 唯有这样的景物才配得上风流人物,这就为 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出场做了绝好的铺垫。同时 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这也体现 了作者作为豪放派代表的词风。
课前阅读识记——速读感知课文
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
1.阅读《念奴娇 赤壁怀古》,思考: (1)比较周瑜与苏轼,想想苏轼为什么思慕周瑜。请根据表格中的 提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