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上海老电影简介之碎琴楼
- 格式:pdf
- 大小:111.81 KB
- 文档页数:2
三十年代上海老电影简介:方芸英方芸英是凤凰大舞台的台柱子,观众们都非常喜欢她,芸英因此有些沾沾自喜,不听老师陈老板让她多多钻研技艺的建议。
她身边总是围绕着许多拥护者,杨少敏便是其中之一,他拉上朋友陆晋一同来看芸英,芸英觉得陆晋温柔诚恳对他颇有好感,陈老板也很喜欢陆晋这个年轻人。
陈老板出国考察前把芸英托付给了陆晋,陆晋的父亲反对儿子与一个唱戏的女子在一起,陆晋毅然脱离家庭与芸英结合。
几个月后,两人经济困难,陆晋潜心写作但总是不顺,芸英则刻苦钻研戏剧,陈老板回国后找到了他们,三人一起合作戏剧。
30年代上海老电影简介:二对一华光足球队为国内常胜劲旅,队长余家禄之妻陈爱华特亲绣“华夏之光” 锦旗一面,勉励全队保持常胜荣誉,提高中国足球之国际地位。
交际花李绍芬、范丽芸慕足球队员英俊健壮的体魄,通过男友周洁夫介绍,得与王维达、徐健等队员相识,常邀队员们跳舞作乐。
交际皇后维娜则对家禄表示特别好感。
爱华担忧队员们迷恋玩乐影响球艺,劝说家禄重视锻炼。
洁夫见队员亲近女色,料必影响球艺,乃利用华光队比赛胜负,与人进行巨额赌博。
为实施其牟利诡计,洁夫唆使交际花们以色情迷惑足球队员。
爱华为了华光队前途,采取釜底抽薪办法,亲访绍芬,要其疏远队员,不料反遭绍芬羞辱。
绍芬并促使维娜进一步迷惑家禄进行报复。
时华光队将以中国国家队名义参加国际足球比赛,比赛前夜,洁夫以每人千元报酬,要交际花们将足球队员迷乐一宵。
比赛开始,华光队果输一球。
绍芬见爱华咯血晕倒,钦佩其情系球队荣誉,自己又真心爱着维达,终于良心发现,于下半场开始前向队员们揭露洁夫阴谋。
家禄和队员们深为感动,上场奋力拼搏,连获二球,以二比一战胜对方,保持常胜荣誉。
30年代上海老电影简介:如此天堂
报馆从业员裘振声与妻沈咏芳感情融洽,然自振声涉足舞场,恋上舞女秀英后,终于反目。
事为舞场玩客黎守义律师所闻,怂恿振声离婚,并代为办理法律手续。
二人都因涉世未深,竟为所惑,签字离异。
从此振声与秀英俨如夫妻。
黎守义也软硬兼施,诱使咏芳同居,并日夕教其习舞,久而使其沦为舞女。
咏芳姿色艳丽,舞艺精娴,竟被视为舞女明星,生活也日趋奢靡。
振声自恋秀英,挥霍无度,不久床头金尽,常遭秀英恶语奚落,至此恍然醒悟,毅然绝迹舞场。
惟念昔日爱妻犹陷溺其中,乃至舞场规劝,咏芳不从,遂起争执。
黎守义欲召警察拘之,遭振声怒打。
舞场帮闲翁子清与黎守义朋比为奸,于化装舞会之夜,强迫振声向黎守义道歉,振声不屈,又起争执,忽砰然一响,黎守义中枪受伤,众见咏芳掷手枪于地,神情木然。
警察检视黎守义伤,仅及皮肉。
此时,振声挺身而出,承认自己开枪杀人。
黎守义固知手枪来历,恐查究不利于翁子清,不愿诉诸法律。
警察乃拘振声、咏芳。
赴警局之时,咏芳欣然语振声:我俩从此可脱离地狱之门了。
三十年代上海老电影简介:血花泪影
为抵抗义军进攻,江北重镇军阀头子魏显任命青年罗明为先锋队队长。
罗明巡视驻地,救下一被士兵调戏的美貌女子。
女子对罗明表明爱意,罗明亦为其所动,不知此女是义军间谍胡玲。
罗明获假回家,其妻在其袋中发现胡玲照片,悲从中来。
奉魏显之命罗明赶往军部,在魏显处发现胡玲,遂指责胡玲水性杨花,魏显却认为罗明夺爱,将其鞭笞,限期打败义军,否则格杀无论。
胡玲趁机鼓动罗明起义。
由于罗明的倒戈,义军大获全胜。
胡玲在击毙魏显后被守军包围,开枪自尽。
中国电影史作业60年代的电影发展概况(1960——1966)《红旗谱》(1960年凌子风)《大李,小李和老李》(1962年谢晋)《春雷》(1961年凌子风)《红色娘子军》(1961年谢晋)《草原雄鹰》(1964年凌子风)《舞台姐妹》(1965年谢晋)《暴风骤雨》(谢铁骊)《野猪林》(1962年崔嵬)《早春二月》(谢铁骊)《小兵张嘎》(1963年崔嵬)《千万不要忘记》(谢铁骊)《北大荒人》(1962年崔嵬)《51号兵站》(刘琼)《杨门女将》(1960年崔嵬)《阿诗玛》(刘琼)《穆桂英大战洪州》(1963年崔嵬)《停战以后》(1962年成荫)《天山上的红花》(1964年崔嵬)《浪涛滚滚》(1965年成荫)《枯木逢春》(1961年郑君里)《女飞行员》(1966年成荫)《李善子》(1964年郑君里)《农奴》(1963年李俊)《哥俩好》(1962年严寄洲)《分水岭》(1964年李俊)《野火春风斗古城》(1963年严寄洲)《冰山上的来客》(1963年王家乙)《独立大队》(1964年王炎)《达吉和她的父亲》(王家乙)《洪湖赤卫队》(谢添)《景颇姑娘》(王家乙)《锦上添花》(1962年谢添)《冰雪金达莱》(1963年王家乙)《红日》(1963年汤晓丹)《怒潮》(1963年史文帜)《英雄儿女》(1964年武兆提)《烈火中永生》(1965年水华)《七十二家房客》(1963年王为一)《革命家庭》(1960年水华)《南海潮》(1962年王为一和蔡楚生)《霓虹灯下的哨兵》(1964年王苹)《地道战》(1965年任晓东)《东方红》(1965年王苹)《地雷战》(1962年唐英奇和徐达)《白求恩大夫》(1964年张俊祥)《李双双》(1962年鲁韧)《刘三姐》(1960年苏里)50年代电影发展概况(1950——1959)《白毛女》(1950年王滨)《六号门》(1952年吕班)《神秘的旅伴》(林农和朱文顺)《英雄司机》(1952年吕班)《边塞风火》(1954年林农)《高歌猛进》(1950年王家乙)《党的儿女》(1954年林农)《鬼话》(1951年王家乙)《甲午风云》(1954年林农)《葡萄熟了的时候》(1952年王家乙)《兵临城下》(1954年林农)《风筝》(1957年王家乙)《寂静的山林》(1957年林文顺)《金玉姬》(1958年王家乙)《古刹钟声》(1958年林文顺)《芦笙恋歌》(1957年王家乙)《徐秋影案件》(1958年于彦夫)《边塞风火》(1957年王家乙)《平原游击队》(1955年苏里与武兆提)《林家铺子》(1959年水华)《董存瑞》(1955年郭维)《土地》(1954年水华)《智取威虎山》(1953年郭维)《在前进的道路上》(1954年成荫)《花好月圆》(1958年郭维)《上海姑娘》(1958年成荫)《上甘岭》(1956年沙蒙)《万水千山》(1959年成荫)《战火中的青春》(1959年王炎)《青春之歌》(1952年崔嵬)《光荣人家》(1950年凌子风)《无名岛》(1959年谢铁骊)《陕北牧歌》(1951年凌子风)《十三陵水库畅想曲》(1958金山)《金银滩》(1953年凌子风)《风暴》(1959年金山)《春风吹到诺敏河》(1954年凌子风)《渡江侦察记》(1954年汤晓丹)《母亲》(1956年凌子风)《不夜城》(1957年汤晓丹)《深山里的菊花》(1958年凌子风)《新英雄儿女传》(1951年史东山)《我们夫妻之间》(1951年郑君里)《李时珍》(1956年沈浮)《宋景诗》(1954年郑君里)《老兵新传》(1959年沈浮)《林则徐》(1959年郑君里)《梁山伯与祝英台》(1954年桑弧)《聂耳》(1959年郑君里)《天山配》(1955年桑弧)《翠岗红旗》(1951年张俊祥)《宋士杰》(1956年桑弧)《女驸马》(1956年刘琼)《猛河的黎明》(1955年鲁韧)《乔老爷上轿》(1956年刘琼)《洞箫横吹》(1957年鲁韧)《蓝桥会》(1954年谢晋)《今天我休息》(1959年鲁韧)《一场风波》(1954年谢晋和林农)《五更寒》(1957年严寄洲)《柳堡的故事》(1957年王苹)《英雄虎胆》(1958年严寄洲)《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年王苹)《海鹰》(1959年严寄洲)《友谊》(1959年李俊)《赤峰号》(1959年严寄洲)《回民支队》(1959年李俊和冯一夫)《战上海》(1959年王冰)《火凤凰》(1950年王为一)《山间铃响马帮来》(1954年王为一)《椰林曲》(1957年王为一)《铁窗烈火》(1958年王为一)40年代电影发展概况(1940——1949年)《忠义之家》(1946年中电二厂)《遥远的爱》(1947年中电二厂)《天堂春梦》(1947年中电二厂汤晓丹)《乘龙快婿》(1948年中电二厂张俊祥)《三人行》(1948年中电二厂陈铿然)《喜迎春》(1949年中电二厂)《青山翠谷》(1949年中电二厂岳枫)《还乡日记》(1947年中电一厂张俊祥)《街头巷尾》(1948年中电一厂)《松花江上》(1947年长制公司金山)《哈尔滨之夜》(1949年长制公司)《圣城记》(1946年中电三厂沈浮)《碧血千秋》(1948年中电三厂梅阡)《郎才女貌》(1948年中电三厂陈铿然)《八千里路云和月》(1947年昆仑公司史东山)《新闺怨》(1948年昆仑公司史东山)《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年昆仑公司蔡楚生和郑君里)《万家灯火》(1948年昆仑公司阳翰笙和沈浮)《关不住的春光》(1948年昆仑公司欧阳予倩)《丽人行》(1949年昆仑公司陈鲤庭)《希望在人间》(1949年昆仑公司沈浮)《三毛流浪记》(1949年昆仑公司阳翰笙)《乌鸦和麻雀》(1949年昆仑公司郑君里,沈浮,赵丹,徐滔和王林谷)《夜店》(1947年文华公司佐临)《艳阳天》(1948年文华公司佐临)《表》(1949年文华公司佐临)《假凤虚凰》(1947年文华公司佐临和桑弧)《不了情》(1947年文华公司桑弧)《太太万岁》(1947年文华公司桑弧)《哀乐中年》(1949年文华公司桑弧)《小城之春》(1948年文华公司费穆)《生死很》(1948年华艺公司费穆)《无名氏》(1947年国泰公司)《忆江南》(1947年国泰公司)《梨园英烈》(1949年国泰公司)《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1948年国泰公司)《鸡鸣早看天》(1948年启明公司)《祥林嫂》(1948年启明公司)《国魂》(1948年永华公司)《清宫秘史》(1948年永华公司)《春雷》(1949年永华公司李萍倩)《大凉山恩仇记》(1949年永华公司)《火葬》(1948年永华公司)《春城花落》(1948年永华公司)《海誓》(1949年永华公司)《山河泪》(1948年永华公司)《桥》(周彦)《春风秋雨》(1949年永华公司)《吉人天相》(何通)《野火春风》(1948年欧阳予倩)《蝴蝶梦》(舒适)《恋爱之道》(1949年欧阳予倩)《何处不相逢》(李英)《满江红》(1949年启联公司)屠光启:《月黑风高》《天魔劫》《血溅姊妹花》《龙凤花烛》《女贼》《十三号女贼》《玩火的女人》《处处闻啼鸟》《芳魂归来》裴冲:《铁骨冰心》《夜来风雨声》《子夜歌》《晴天劫》《浮生六记》毛羽:《大地回春》《马路英雄》唐韶华:《珠光宝气》《再生年华》刘国权:《花落流水红》《粉墨筝琶》韩兰:《从军梦》《海上英雄》《年年如意》30年代电影发展概况(1930——1939年)《火烧红莲寺》(1930年张石川)《狂流》(1933年程步高)《强盗孝子》(1930年张石川)《春蚕》(1933年程步高)《歌女红牡丹》(1931年张石川)《夜来香》(1935年程步高)《生死夫妻》(1931年张石川)《新旧上海》(1937年程步高)《铁血青年》(1931年张石川)《桃花湖》(1930年郑正秋)《旧时京华》(1931年张石川)《红泪影》(1931年郑正秋)《银星幸运》(1931年张石川)《玉人永别》(1931年郑正秋)《如此天堂》(1931年张石川)《自由之花》(1932年郑正秋)《慈母》(1932年张石川)《春水情波》(1933年郑正秋)《国魂的复活》(1932年张石川)《姊妹花》(1933年郑正秋)《战地历险记》(1932年张石川)《夫妻之间》(1931年李萍倩)《啼笑因缘》(1932年张石川)《旧恨新愁》(1932年李萍倩)《失恋》(1932年张石川)《芭蕉叶上诗》(1932年李萍倩)《脂粉市场》(1933年张石川)《东北二女子》(1932年李萍倩)《前程》(1933年张石川)《琵琶春怨》(1933年李萍倩)《残春》(1933年张石川)《时代儿女》(1933年李萍倩)《泰山鸿毛》(1933年张石川)《现代一女性》(1933年李萍倩)《二对一》(1933年张石川)《丰年》(1933年李萍倩)《麦夫人》(1934年张石川)《女儿经》(1934年李萍倩)《女儿经》(1934年张石川)《三姊妹》(1934年李萍倩)《空谷兰》(1934年张石川)《人伦》(1935年李萍倩)《热血忠魂》(1935年张石川)《夜会》(1936年李萍倩)《大家庭》(1935年张石川)《花开花落》(1937年李萍倩)《劫后桃花》(1935年张石川)《凤求凰》(1938年李萍倩)《海棠红》(1936年张石川)《费贞娥刺虎》(1939年李萍倩)《女权》(1936年张石川)《少奶奶的扇子》(1939年李萍倩)《压岁钱》(1937年张石川)《女性的呐喊》(1933年沈西苓)《社会之花》(1937年张石川)《上海二十四小时》(1933年沈西苓)《古塔奇案》(1937年张石川)《女儿经》(1934年沈西苓)《母亲的秘密》(1937年张石川)《乡愁》(1934年沈西苓)《歌儿救母记》(1938年张石川)《船家女》(1935年沈西苓)《风流冤魂》(1938年张石川)《十字街头》(1937年沈西苓)《红花瓶》(1939年张石川)《马路天使》(1936年袁牧之)《李三娘》(1939年张石川)《都市风光》(1935年袁牧之)《小侠女》(1939年张石川)《桃李劫》(1934年应云卫)《杨乃武》(1939年张石川)《生死同心》(1934年应云卫)《七重天》(1939年张石川)《时势英雄》(1934年应云卫)《李阿毛与唐小姐》(1939年张石川)《无愁君子》(1933年沈浮)《董小宛》(1939年张石川)《天作之合》(1933年沈浮)《三个摩登女性》(1932年吴永刚)《自由天地》(1933年沈浮)《母性之光》(1932年吴永刚)《冷月狼烟录》(1936年沈浮)《神女》(1934年吴永刚)《歌女恨》(1931年卜万苍)《壮志凌云》(1936年吴永刚)《一剪梅》(1931年卜万苍)《林冲雪夜歼仇记》(1938年吴永刚)《恋爱与义务》(1931年卜万苍)《麒麟乐府--斩经堂》(1937费穆)《人道》(1932年卜万苍)《镀金的城》(1937费穆) 《三个摩登女性》(1932年卜万苍)《梦断春闺》(1937费穆)《续故都春梦》(1932年卜万苍)《狼山喋血记》(1936费穆) 《母性之光》(1933年卜万苍)《香雪海》(1934费穆) 《黄金时代》(1934年卜万苍)《人生》(1934费穆) 《凯歌》(1935年卜万苍)《城市之夜》(1933费穆)《新人道》(1937年卜万苍)《归来》(1934朱石麟)《木兰从军》(1939年卜万苍)《青春》(1934朱石麟)《孤岛天堂》(1939年蔡楚生)《征婚》(1935朱石麟)《春潮》(1933年蔡楚生)《联华交响曲·鬼》(1937朱石麟)《南国之春》(1932年蔡楚生)《慈母曲》(1937朱石麟)《渔光曲》(1934年蔡楚生)《人海遗珠》(1937朱石麟)《生死同心》(1934年阳翰笙编剧)《新旧时代》(1937朱石麟)《中国海的怒潮》(1933阳翰笙)《文素臣》(1939朱石麟)20年代电影发展概况(1920——1929)《滑稽大王游沪记》(1922年张石川)《富人之女》(1926年张石川)《劳工之爱情》(1922年张石川)《四月里底蔷薇处处开》(1926年张石川)《大闹怪剧场》(1922年张石川)《爱情与黄金》(1926年张石川)《张欣生》(1923年张石川)《二八佳人》(1927年张石川)《孝妇羹》(1923年张石川)《血泪碑》(1927年张石川)《孤儿救助记》(1923年张石川)《挂名的夫妻》(1927年张石川)《玉梨魂》(1924年张石川)《卫女士的职业》(1927年张石川)《苦儿弱女》(1924年张石川)《少奶奶的扇子》(1928年张石川)《好哥哥》(1924年张石川)《同学之爱》(1928年张石川)《诱婚》(1924年张石川)《碎琴楼》(1929年张石川)《最后之良心》(1925年张石川)《镜花湖》(1929年张石川)《上海一妇人》(1925年张石川)《红泪影》(1929年张石川)《盲孤女》(1925年张石川)《爸爸爱妈妈》(1929年张石川)《新人的家庭》(1925年张石川)《小情人》(1926郑正秋)《可怜的闺女》(1925年张石川)《一个小工人》(1926郑正秋)《空谷兰》(1925年张石川)《血泪碑》(1927郑正秋)《冯大少爷》(1925年张石川)《杨小真》(1927郑正秋)《早生贵子》(1925年张石川)《侠女救夫人》(1928郑正秋)《小情人》(1926年张石川)《刀下美人》(1929郑正秋)《一个小工人》(1926年张石川)《呆运》(1927年蔡楚生)《她的痛苦》(1926年张石川)《海外奇缘》(1928年蔡楚生)《多情的女伶》(1926年张石川)《无敌英雄》(1929年蔡楚生)《好男儿》(1926年张石川)《热血男儿》(1929年蔡楚生)《得头彩》(1921年任彭年)《海誓》(1922年但杜宇)《呆婿祝寿》(1921年任彭年)《古井重波记》(1923年但杜宇)《憨大捉贼》(1921年任彭年)《弃儿》(1923年但杜宇)《柴房女》(1921年任彭年)《弟弟》(1924年但杜宇)《阎瑞生》(1921年任彭年)《重返故乡》(1925但杜宇)《清虚梦》(1922年任彭年)《传家宝》(1926但杜宇)《车中盗》(1922年任彭年)《还金记》(1926但杜宇)《好兄弟》(1922年任彭年)《杨贵妃》(1927但杜宇)《女侠李飞飞》(1925年邵醉翁)《西游记之盘丝洞》(1927但杜宇)《立地成佛》(1925年邵醉翁)《万丈魔》(1928但杜宇)《梁祝痛史》(1926年邵醉翁)《金钢钻》(1928但杜宇)《白蛇传上下集》(1926年邵醉翁)《卢鬓花》(1928但杜宇)《电影女明星》(1926年邵醉翁)《续盘丝洞》(1929但杜宇)《忠孝节义》(1926年邵醉翁)《弃妇》(1922年侯曜)《孟姜女》(1926年邵醉翁)《摘星之女》(1925年侯曜)《夫妻之秘密》(1926年邵醉翁)《一串珍珠》(1925年侯曜)《孙行者大战金钱豹》(1926年邵醉翁)《伪君子》(1926年侯曜)《唐伯虎点秋香》(1926年邵醉翁)《和平之神》(1926年侯曜)《刘关张大破黄巾》(1927年邵醉翁)《海角诗人》(1927年侯曜)《铁扇公主》(1927年邵醉翁)《西厢记》(1927年侯曜)《宏碧缘》(1927年邵醉翁)《木兰从军》(1928年侯曜)《寻父遇仙记》(1928年邵醉翁)《玉洁冰清》(1926年欧阳予倩)《夜光珠》(1928年邵醉翁)《三年以后》(1926年欧阳予倩)《拳大王》(1928年邵醉翁)《天涯歌女》(1927年欧阳予倩)《双珠凤前后集》(1928年邵醉翁)《江洋大盗》(1929年邵醉翁)《乾隆游江南》(1929年邵醉翁)《乾隆游江南》(1929年邵醉翁)《无敌英雄》(1929年邵醉翁)20年代——60年代导演风格解析:1.凌子风:他的影片带有浓烈的主观色彩。
上海·老电影院的过往今昔(第二集)卡尔登大戏院1923年,由英国人创办的天津中国影戏公司在派克路(今黄河路21号),创设了卡尔登大戏院,首映名片《卢宫秘史》。
该影院陈设富丽,有冷暖气装置,是区境内最早的专业电影院。
卡尔登大戏院包括咖啡厅、弹子房、舞厅、剧场等综合性娱乐场所,并与美国派拉蒙制片公司达成协议,作为其产品的首轮影戏院。
民国24~26年,话剧团体不断在此演出,被誉为话剧大本营。
1935年之后,卡尔登大戏院一带成为上海最奢华、最新潮的夜生活区,其周边有大光明大戏院,大沪舞厅,功德林和国际大饭店等。
1951年,更名长江剧场。
1953年底,作为华东实验越剧团演出基地。
1954年,公私合营,1956年,由新成区领导。
1959年,归市文化局领导,1985年起,是上海话剧演出主要场所之一。
长江剧场历经70年,于1993年停演,后由市演出公司与香港鸿翔娱乐公司合作组建新长江文化娱乐公司,遂被拆除。
长江剧场原址,现为鸿祥大厦,2-4层分别是功德林和杏花楼。
中央大戏院1923年,浙江商人创办的申江共舞台在六马路(北海路)云南路开幕。
1924年,拆建和亦舞台合并,改称申江亦舞台。
1925年,明星影片公司提议自办电影院,与百代公司会商,购下该处改建为中央大戏院。
从此明星公司有了自己的戏院,国产片在此大批上映。
1926年,明星公司摄制的《空谷兰》在此上映,创默片卖座最高纪录。
后又成为沪剧演出的专用场所。
1957年,更名为北海剧场。
文革期间曾易名革命剧场。
1972年,改名为工人文化宫影剧场。
中央大戏院,曾经的“国片之宫”,现已消失无踪。
永安大戏院1924年,上海演艺馆在北四川路1800号揭幕。
该馆由日本人林右板吉向英商产业公司浸信会租地建造而成,1927年,由华商接办,改名明星大戏院。
1930年,改名新东方剧场。
1935年,由日本人杉田太一郎经营,改称上海剧场。
抗战胜利后,由国民党政府接收,永安公司经营,改名永安大戏院,1955年,更名为永安电影院。
30年代上海老电影简介:心痛林树芳任职某厂,工作勤奋,不善逢迎。
一家六口,生活全靠薄薪维持。
不料经理任用他人,遂解其职,树芳因而失业。
妻方氏贤慧,闻讯夫妻对泣。
家遭变故,子女被迫辍学,举家迁居乡村。
长子兴官曾与同学吴淑贞友善,淑贞为富家女,临别依依相送。
树芳居乡,虽旧识吕富贵常予资助,生活仍极艰难,不得已重回城里谋事,适原厂招工,乃更名进厂。
其母见树芳一去杳无音讯,忧思成病,继而幼女亦患病,兴官乃入城寻父。
方氏正忧无钱为母治病,吕富贵因有意于方氏,复资助以解其燃眉之急。
兴官寻父不遇,卖报糊口,一天,于厂门口与父相遇。
树芳欲待发工薪后回乡,因念己身有病,私携兴官进厂代其劳作,不料为工头发觉,立拘父子俩报请经理处置。
适淑贞从外入,遽见兴官,骇问来意,兴官以实告。
原来淑贞为经理之女。
时经理亦认出树芳为当年被其解职之人,喟然叹曰:“不图以我一念之错,致使汝家蒙此不幸,我知过矣。
”遂复树芳前职。
树芳曾得乡人来信,谈及其妻与富贵有私,回乡就窗暗窥,适富贵有事与方氏商量,状甚亲昵,信以为真,乃禁兴官与其母接近。
方氏无端遭疑,无以自白,留书径至河边自寻短见。
树芳见信,后悔不迭,急追回方氏认错。
于是全家迁回城里,恢复和谐的家庭生活。
三十年代上海老电影简介:小孤女1931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水灾,万千灾民流浪各地。
九岁女孩小娟随父流落上海,冻馁街头。
其父自愧无计谋生,乘小娟熟睡之际,投江自尽。
翌日,小偷阿胖与阿炳怜小娟孤苦无依,领回家中。
小娟知二人行窃为生,力加劝阻,并愿去茶肆卖唱,贴补生活。
一天,阿胖、阿炳扮作茶客为小娟捧场,因窃案被警察逮捕,判刑六月。
小娟失了依靠,到一酒鬼家帮佣。
一夜,酒鬼夫妇密商卖掉小娟,适为小娟所闻。
她夤夜出逃,惊惶赶路,为富人程耀祖的汽车撞伤。
耀祖怜其身世,收为养女。
但程家妻女贱视小娟,常加辱骂。
六个月后,小娟寻到阿胖、阿炳,此时适有盗首威胁他俩往劫程家,并以手枪逼迫小娟作内应。
小娟佯允,预先向警局告发。
是夜盗贼果至,悉为警方逮捕。
从此程家妻女善待小娟,并留用阿胖、阿炳,使他们过上正常生活。
【引用】记忆中的老影星之七十四“电影皇后”胡蝶记忆中的老影星之七十四“电影皇后”胡蝶她是中国早期影坛最灿烂的明星,她饰演过慈母、妓女、阔小姐等多种角色。
她的气质是那样富丽华贵、雅致脱俗,她的表演是那样温良敦厚、娇美风雅。
她那深深的酒窝,含蓄的笑意,征服过千万观众,她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电影皇后”。
胡蝶,原名胡瑞华,原籍广东省鹤山县。
1908年2月21日出生在上海,乳名宝娟。
她是家中的独生女。
幼年,跟随在京奉铁路任总稽查的父亲迁居天津、营口、北京等地。
曾在天津的圣功女中就读。
1924年,又随父回到上海,考入我国第一家电影学校——上海中华电影学校,成为首届训练班的学员。
她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戏剧、电影理论和表演方面的课程。
在电影学校学习班期间,她就相继在参加了多部无声片电影的拍摄,得到了实际的经验。
1928年,胡蝶正式加入“明星”公司,主演了《白云塔》(上下集)(1928)、胡蝶在《白云塔》中的剧照《血泪黄花》(1929)、《碎琴楼》(1930)、《歌女红牡丹》(1931)等影片。
“明星”公司的导演郑正秋、张石川很赏识胡蝶的素质和才华,于是花了很多力气培养她,不仅重用她主演公司着力推出的电影,甚至还请人专为她写剧本。
后来的事实证明,胡蝶确实没有辜负“明星”公司的厚望。
在影片《白云塔》里,胡蝶首次与阮玲玉合作(这也是阮玲玉生前二人惟一的一次合作),片中,胡蝶反串一个翩翩公子,鼻梁上架着一副圆边眼镜,阮玲玉扮演一个小鸟依人却行为不端的小妞儿,两人都演得十分精彩,影片公映后,受到了观众的一致称赞。
可惜的是,《白云塔》(上、下集)的拷贝如今均已散失了!1928年《白云塔》剧照左胡蝶(反串) 右为阮玲玉1931年,由胡蝶担纲主演了影片《歌女红牡丹》,她把一个忍受丈夫虐待与压榨而毫无反抗、心地善良又有几分愚昧的女性刻画得相当成功。
在上海“新光”大戏院正式公映后,不仅轰动了全国各大城市的观众,同时也吸引了南洋的侨胞。
三十年代上海老电影简介:秋扇明灯
冯志乐与史缦云是一对恋人,史缦云因风雪夜宿在冯家,这使其父很生气把缦云赶出了家门。
在上海,冯志乐与史缦云同居,不久缦云因怀孕辍学,此时冯志乐已经厌倦缦云,与交际花杜文英在一起。
处理完父亲的丧事,缦云回到上海却发现冯志乐登报声明与她断绝关系,孩子也没有见到。
缦云受到刺激后北上求学,杜文英则趁机与王少骏结婚,冯志乐一气之下打死了王少骏被判刑12年。
12年后,冯志乐见到杜文英,将她误伤致死,一个少年乞丐被当作凶手抓走,此时缦云恰好替少年乞丐辩护,她发现原来他就是自己的儿子,而最终冯志乐良心发现承认自己才是凶手,缦云母子得以团聚。
三十年代上海老电影简介:清白琵琶的父亲因发现妻子和别人有私情,一怒之下杀死了妻子,自己也被判死刑。
琵琶从小由父亲的朋友魏光抚养长大,但是魏光嗜赌如命,琵琶只能拼命做工。
琵琶为了魏光被迫做了舞女,她不想让恋人画家知道便谎称自己进了音乐学校,不久画家得知琵琶实际上做了舞女还有人为她吃醋而发生命案后非常失望,他决定和琵琶彻底分手。
一天,画家得知琵琶其实是清白的,便回头来找琵琶,他看到一个醉汉抱着琵琶以为她又另投他人怀抱遂掉头就走,其实琵琶在之前已经被人误伤致死。
碧江金楼简介《碧江金楼》是位于上海的一座电影院,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在百年以来一直是中国电影历史上最著名的影院之一。
碧江金楼也是上海电影技术革新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首映中国最早的声音电影《罗浮宫传奇》时,碧江金楼首次证明了自己的技术创新的实力。
如今,碧江金楼仍然在上海电影圈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是上海百年业界传奇的一个重要角色。
碧江金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0年。
在这天,一个叫做布拉克瓦格纳的美国老板在上海建起了一个以娱乐服务为特色的大型电影院。
为了纪念一个叫做碧江的故事,这座电影院就以“碧江金楼”作为名字。
碧江金楼给上海电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它使用了最先进的放映设备,比如玻璃底板放映机,把影片从放映机中投到大屏幕上,这就是为什么它很快就成了上海最受欢迎的电影院。
碧江金楼也是中国声音电影的一次重大突破,它在1931年首映了中国最早的声音电影《罗浮宫传奇》,把中国电影彻底带入了声音电影时代,从而将世界电影史推向了新的高度。
由于碧江金楼的影响力,很多当时有名的导演、演员、影评家都把它作为录制电影、拍摄场景、放映电影的地方。
碧江金楼经历了一段舞台演出的历史,然后由于上海经济繁荣而转型为电影院。
虽然由于时代变迁变得越来越陈旧,但电影院依然保留了它原来的风格和外观,当年碧江金楼的口碑实在是太好,甚至有人称它为“上海的华纳影院”。
如今,碧江金楼仍然是上海电影圈最受欢迎的影院之一,它以口碑、技术、设备、服务出类拔萃,如今,它也成为上海电影技术革新发展史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百年以来,碧江金楼也一直是上海电影圈的重要角色,它不仅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人和影迷,而且也给很多电影制作者带来了灵感,让他们可以在碧江金楼首映他们的作品,同时还成为上海电影技术的一次重大创新。
碧江金楼的历史和地位使它成为上海百年业界传奇的一个重要角色,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地方文化把这座电影院与上海电影圈传统紧密联系在一起。
郑正秋人物介绍生平:郑正秋(1889-1935),导演,编剧。
原名郑芳泽,号伯常,广东潮州人,生于上海。
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我国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
青年时期郑正秋积极从事新剧评工作,1913年涉足影坛,编剧并参与导演了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
1922年与张石川等创建明星影片公司,担任编剧、导演。
主要编导作品有《劳工之爱情》、《玉梨魂》、《姊妹花》等共53部影片。
1913年与张石川合作,把由他编写的《难夫难妻》搬上银幕。
这是第一部中国故事片。
1922年,与张石川共组明星影片公司,他除任编剧、导演外,还兼任明星影戏学校校长。
1923年底,由他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上映,获得巨大成功。
此后他又编导了50多部影片。
1934年,他编导的《姊妹花》轰动一时,社会影响很大,他还写了电影剧本《战地小同胞》、《碎琴楼》等。
郑正秋是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早期最主要的电影艺术家。
1913年由张石川与美商合办的亚细亚影戏公司,聘请他编写《难夫难妻》电影剧本,并与张石川合作导演了此片。
于是诞生了中国第一部故事片。
此后,他自组了新民、鸣民、大中华等剧社,在上海、武汉等地从事新剧活动。
1919年,他曾发行《药风月刊》、《解放画报》支持当时的学生运动。
1923年由他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影片《孤儿救祖记》拍摄完成。
二十年代他通过《玉梨魂》、《上海一妇人》、《盲孤女》等影片,揭露、抨击了封建伦理制度的罪恶,1929年至1931年他又以现实题材从事创作,编写了《战地小同胞》、《桃花湖》(1930)、《红泪影》(1931)等剧本,1932年他运用长期积累的电影创作经验,带病为宣传抗日、推动爱国运动,编写了《自由之花》、《春水情波》(1933)、《姊妹花》等影片,部分完成了《再生花》、《女儿经》(1934)、《热血忠魂》等编写工作。
他为中国电影民族化,寻找了一条道路,为中国电影的启蒙,发展打下了基石,他的丰功伟绩,成为我国电影史上伟大的一页,于1935年去世。
三十年代上海老电影简介:夜会少女孙玉芬从小失去父母,却在哥哥孙新民与嫂子黄绣的细心照顾下长大。
新民为抢救单位的资产双目失明却被单位解雇,一家人生活日艰,黄绣只得到花园饭店做了女招待。
玉芬与花花公子王度生热恋,王度生对她热情渐散,转而盯上了黄绣。
知道黄绣急需用钱,王度生以重金引黄绣委身。
黄绣决心为家庭牺牲,与王度生走进了旅馆。
玉芬来找王度生,扭斗中将王度生打死。
黄绣见此情形,将钱交于玉芬,自己对王度生连开三枪后自尽。
三十年代上海老电影简介:母亲的秘密
高织文、高文稚姐妹与飞行员姜伯陶偶然相识,织文与伯陶一见钟情。
方梅瘦自小住在姨父高锡爵家,与织文、文稚一起长大。
梅瘦情人叶炊红是名画家,为增加向梅瘦提亲的资本,他决定到法国镀金。
锡爵欲将织文嫁与门生裘守一,故对伯陶毫无好感。
伯陶之母亦反对其与织文之事。
二人没有退缩,可惜织文怀孕,伯陶坠机。
伯陶之弟仲方为帮助织文,决定与其结婚。
锡爵作主将梅瘦嫁与守一,炊红归来知道后心灰意冷,重返法国。
30年代上海老电影简介之碎琴楼岭南儒生宋连璧早年随父亲宋教儒教书谋生。
教儒病重,生性孝顺的连璧典当家中所有为父求医。
最后不得已自卖自身于人贩。
冰天雪地里,连璧拿着卖身所得赶往邻村退休名医叶陶村家,希望能救父亲脱离危险。
身着单衣的连璧敲开叶家大门时,终因体力不支昏倒。
陶村知道是寒冻所致,急忙救醒他,听他道明来意,陶村和女儿鹃红被连璧卖身医父深深感动,并送棉衣给他。
连璧带陶村回到家中,见父病情加重,生命垂危。
原来人贩在此催他马上出国。
陶村目睹此景,毅然解囊为连璧赎身。
教儒临终嘱他此恩必报。
陶村怜惜连璧,临行留资安葬其父,事后让他来访。
连璧淳朴可靠,陶村留他帮助继室田氏的哥哥广仁照料叶府及清理田租账目。
连璧深感陶村恩同再造,对陶村家的事悉力亲为,深得陶村的欢心。
鹃红每见连璧昼夜辛劳,也给他递茶送汤。
日子久了,两人渐生爱意。
鹃红常将心事写成词曲,抚琴低唱。
连璧又将家传古琴赠与她,田氏、广仁兄妹觊觎陶村家业已久,只等鹃红出嫁就可为所欲为。
谁知陶村收纳连璧优礼相待,心中又妒又恨。
现在广仁见鹃红爱慕连璧心中大恨。
偷偷地去诱说鹃红的未婚夫江家来迎娶。
这本是一个口头婚约,鹃红长大后极力反对,江家也无意坚持,经广仁游说,江家大喜。
素重诺言的陶村为江家所迫,履行旧约,答应这门婚事。
事成定局,鹃红也无奈。
她找连璧商量私奔,约定车站相会。
连璧心中矛盾重重,这时,陶村又请连璧商办婚事,并将晚年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深受感动的连璧将鹃红的密约告诉了陶村。
广仁等闻讯立即截回鹃红。
鹃红悲愤之极,打碎连璧送她的古琴。
悲痛欲绝的连璧在鹃红出嫁日只身离去。
花轿抵达江家,鹃红以死拒婚。
为此双方解除婚约。
鹃红得知连璧负愧出走,知道他深爱自己,心中感到安慰。
由于寻找连璧心切,鹃红又中广仁圈套,随他去镇江。
结果被骗卖到万花楼为妓。
鹃红立志不从,致书家中为她赎身。
谁知老仆汤成回信,广仁、田氏骗典产业而逃。
陶村一气之下瘫痪在床。
万念俱灰的鹃红为了连璧,仍誓保贞洁。
那些年,上海的电影院(三)(附部分书场和原郊县的一些影剧院)《那些年,上海的电影院(二)》《那些年,上海的电影院(一)》注:《那些年,上海的电影院》曾经在今年年初推送过,阅读量也很不错。
由于当时没有原创保护,所以这次重新编辑后发表,增加了原创标记和底下的留言功能,特此说明。
《那些年,上海的电影院》共收录老上海的电影院(剧场、影剧院等)七十多家,分三集。
这是第三集,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已经发布的第一集和第二集。
第三集附录中搜集了部分书场和原郊县的一些影剧院。
图片、资料来自网络方校长编辑整理东昌电影院(原崂山西路150号)由上海市文化局集资兴建。
1954年8月建成,同月25日开幕。
以原东昌区名得名。
1966年曾改称前进电影院,旋复原名。
东昌电影院占地6910平方米。
建筑面积8480平方米。
电影院设施设备齐全,有空调冷气。
放映氙灯化,放映机型为哈尔滨电影机械厂生产的“松花江”FG5501型35毫米固定式放映机。
安装有立体声放映设备。
放映厅有1178只软席座椅。
2004年正式停止营业。
大名电影院,东大名路1100号东海电影院(海门路144号)原名东海大戏院,地址茂海路(今海门路)144号近东熙华德路(今东长治路),由程树仁、吴茂保等发起招股租地建造,民国18年2月1日开幕。
上海沦陷期间,因挂美国国旗而免被日人占领;由于属股份制性质,也未被汉奸组织--中华影业公司要挟参加。
上海解放后,1954年7月第一批公私合营,改名东海电影院。
1990年12月26日因危房停映后重建。
曙光剧场(原名光陆大戏院)虎丘路146号光陆大戏院自开映以后,播放的影片一般以英美电影为主,同时经常上演一些西方歌舞剧。
抗战胜利后,曾为美军俱乐部。
1953年上海市文化局接管后,改为曙光剧场,后来改建为专门放映新闻记录片的曙光新闻电影院。
现在为上海市国际贸易会堂。
建国电影院手写的排片表建国电影院 (原名荣金大戏院),建国东路11号建国电影院老旧的橱窗里还贴着1999年上演的电影《紧急迫降》的海报。
30年代上海老电影简介之碎琴楼岭南儒生宋连璧早年随父亲宋教儒教书谋生。
教儒病重,生性孝顺的连璧典当家中所有为父求医。
最后不得已自卖自身于人贩。
冰天雪地里,连璧拿着卖身所得赶往邻村退休名医叶陶村家,希望能救父亲脱离危险。
身着单衣的连璧敲开叶家大门时,终因体力不支昏倒。
陶村知道是寒冻所致,急忙救醒他,听他道明来意,陶村和女儿鹃红被连璧卖身医父深深感动,并送棉衣给他。
连璧带陶村回到家中,见父病情加重,生命垂危。
原来人贩在此催他马上出国。
陶村目睹此景,毅然解囊为连璧赎身。
教儒临终嘱他此恩必报。
陶村怜惜连璧,临行留资安葬其父,事后让他来访。
连璧淳朴可靠,陶村留他帮助继室田氏的哥哥广仁照料叶府及清理田租账目。
连璧深感陶村恩同再造,对陶村家的事悉力亲为,深得陶村的欢心。
鹃红每见连璧昼夜辛劳,也给他递茶送汤。
日子久了,两人渐生爱意。
鹃红常将心事写成词曲,抚琴低唱。
连璧又将家传古琴赠与她,田氏、广仁兄妹觊觎陶村家业已久,只等鹃红出嫁就可为所欲为。
谁知陶村收纳连璧优礼相待,心中又妒又恨。
现在广仁见鹃红爱慕连璧心中大恨。
偷偷地去诱说鹃红的未婚夫江家来迎娶。
这本是一个口头婚约,鹃红长大后极力反对,江家也无意坚持,经广仁游说,江家大喜。
素重诺言的陶村为江家所迫,履行旧约,答应这门婚事。
事成定局,鹃红也无奈。
她找连璧商量私奔,约定车站相会。
连璧心中矛盾重重,这时,陶村又请连璧商办婚事,并将晚年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深受感动的连璧将鹃红的密约告诉了陶村。
广仁等闻讯立即截回鹃红。
鹃红悲愤之极,打碎连璧送她的古琴。
悲痛欲绝的连璧在鹃红出嫁日只身离去。
花轿抵达江家,鹃红以死拒婚。
为此双方解除婚约。
鹃红得知连璧负愧出走,知道他深爱自己,心中感到安慰。
由于寻找连璧心切,鹃红又中广仁圈套,随他去镇江。
结果被骗卖到万花楼为妓。
鹃红立志不从,致书家中为她赎身。
谁知老仆汤成回信,广仁、田氏骗典产业而逃。
陶村一气之下瘫痪在床。
万念俱灰的鹃红为了连璧,仍誓保贞洁。
鸨母知鹃红生性刚烈,答应她只卖唱不卖身。
连璧到镇江,在同学秦思衍的帮助下经商,不几年便在商界崭露头角。
每当夜深人静,连璧面对碎琴思念鹃红。
鹃红惨度卖笑生涯,不知其父已病故。
一天,应召大酒店,发觉来客竟是一别七年的心上人连璧。
连璧见朝思暮想的人是名震镇江的名妓疑惑不解。
正欲相问,鹃红已凄然离去。
连璧找到鹃红,倾诉相思之苦,当即为鹃红赎身脱离苦海。
鹃红恐己名声累及连璧,趁连璧熟睡之际留书明志,黯然坐船离
去。
街上盛传渡船触礁沉没。
连璧见鹃红遇难,想自己略有成绩,陶村大恩未报。
于是整装南下探访陶村。
目睹已被充公的凄凉的叶府,连璧深感惊讶。
他从汤成的口中知道了一切。
立即出资将其赎回重修门第。
自题鹃红居室为“碎琴楼。
”他常常独坐楼中凝思。
风雪交加的傍晚,突然鹃红归来,原来渡船沉没,鹃红被渔民救起生还。
汤成将连璧赎屋立碑事告诉鹃红。
万劫归来的鹃红深受感动,登楼去见连璧。
两人情深意长,终结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