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作业分级
- 格式:doc
- 大小:194.50 KB
- 文档页数:2
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2008(2012-07-20 09:50:01)转载▼标签:分类:规程天气预报高温作业工作地点h4温度计杂谈高温作业分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8年10月30日以GB/T4200-2008发布自2009年6月1日起实施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温作业环境热强度大小的分级和高温作业人员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与休息时间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对高温作业实施职业安全卫生分级管理。
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适用于一般室内高温作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8170-1987 数值修约规则GB 3869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3 术语及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生产性热源productive hot source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和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或工件等。
3.2 工作场所work place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所有地点。
3.3 工作地点work site作业人员进行生产操作或为了观察生产情况需要经常或定期停留的地点。
若因生产劳动需要,作业人员在车间内不同地点进行操作,则整个车间可称为工作地点。
3.4 WBGT指数WBGT-indexWBGT指数亦称为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
3.5 高温作业work in hot environment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25℃的作业。
3.6 接触高温作业时间the working time exposed in hot environment作业人员在一个工作日((8h)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min))。
高温作业分级高温作业(work in hot environment):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80%RH)相结合的异常作业条件、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 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
包括高温天气作业和工作场所高温作业。
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
高温天气作业是指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在高温自然气象环境下进行的作业。
工作场所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
>>高温作业的分级标准和依据1.高温作业分级标准高温作业分级标准是按照工作地点WBGT指数和高温作业时间将高温作业分为4级,级别越高表示热强度越大.2.定向辐射热的修正系数凡工作地点定向辐射热强度平均值大于或等于2kW/㎡的高温作业,应在表5-6分级级别的基础上再提高一个等级,但最高不能超过Ⅳ级。
3.高温作业分级依据(1)常年从事接触高温作业的工种,应以最热季节测量值为分级依据。
(2)季节性或不定期接触高温作业的工种,应以季节内最热月测量值为分级依据。
(3)从事室外作业的工种,应以夏季最热月晴天有太阳辐射时的测量值为分级依据。
高温作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体温的调节:高温作业的气象条件、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及人体的健康状况等因素,对体温调节都有影响。
水盐代谢:高温作业时,排汗显著增加,可导致机体损失水分、氧化钠、钾、钙、镁、维生素等,如不及时补充,可导致机体严重脱水,循环衰竭,热痉挛等。
饮食和营养循环系统:高温作业时,心血管系统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可导致血压发生变化。
高血压患者随着高温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
消化系统:可引起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的患病率随工龄的增加而增加。
神经内分泌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抑制,注意力、工作能力降低,易发生工伤事故。
泌尿系统:由于大量水分经汗腺排出,如不及时补充,可出现肾功能不全,蛋白尿等。
高温作业的分级
哎呀,说起这高温作业的分级,咱们四川人儿可是得好好摆谈摆谈。
你晓得不,这天气一热起来,就跟那火锅开了锅似的,热得人心头直冒火!
首先啊,得说这高温作业,那真不是开玩笑的。
咱们得把它分成几个“档次”,就跟吃串串儿选辣度一样,有微辣、中辣、特辣,对吧?那高
温作业呢,也差不多,有“轻微烤人”、“中度煎熬”和“极限挑战”这
么几级。
第一级,“轻微烤人”,就像是夏天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虽然热,
但还能忍。
这时候干活儿,就像是在外面吃早茶,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
在身上,暖洋洋的,偶尔有点小汗,但还能接受,心里头还想着:“嘿,
这不算啥!”
第二级,“中度煎熬”,这就到了中午头,太阳正当空,晒得地上都
能煎鸡蛋了。
这时候干活,就像是在蒸笼里蒸包子,汗水跟下雨似的,衣
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贴在身上那个难受啊。
心里头就开始嘀咕了:
“这鬼天气,真是要了老命了!”但还得咬牙坚持,因为生活不易嘛。
最后一级,“极限挑战”,那就是下午两三点,太阳最毒辣的时候。
这时候要是还在外面作业,那简直就是“勇士”级别的了。
汗水跟小溪一
样流,脸晒得通红,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心里头那个滋味,复杂得很,既
有对工作的敬业,也有对高温的无奈,但更多的是一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倔强。
这时候,真想说一句:“老板,来点冰镇西瓜解解暑呗!”
所以啊,朋友们,高温作业分级这事儿,咱们得认真对待。
不光是身体上要保护好自己,心理上也得有个准备,毕竟,安全第一,健康最重要嘛!咱们四川人,啥困难都不怕,但也得讲究方式方法,对吧?。
高温作业分级标准
高温作业分级标准通常根据环境温度和湿度,以及工作强度和时长等因素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将高温作业分为不同级别,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高温作业分级标准:
一级:环境温度低于35℃,相对湿度不高于70%,工作强度适中,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6小时。
二级:环境温度在35℃-37℃之间,相对湿度不超过75%,工作强度较大,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
三级:环境温度在37℃-40℃之间,相对湿度不超过80%,工作强度大,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2小时。
四级:环境温度超过40℃,相对湿度高于80%,工作强度极大,每天工作时间应控制在1小时左右。
针对不同级别的高温作业,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例如穿戴透气、吸汗快干的服装,增加水分摄取量,限制工作时间,定期休息等。
同时,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分级标准。
某公司高温作业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高温作业管理,保护员工身体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从事高温作业的全体员工。
第三条公司高温作业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四条公司总经理负责公司高温作业管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高温作业管理工作负责。
第二章高温作业分级第五条公司高温作业分为三个等级:(一)一级高温作业:气温高于35℃的作业场所;(二)二级高温作业:气温在30℃至35℃之间的作业场所;(三)三级高温作业:气温在25℃至30℃之间的作业场所。
第六条公司应根据高温作业的等级,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员工身心健康。
第三章高温作业防护措施第七条公司应加强高温作业场所的通风、降温设施建设,保证作业场所温度符合国家规定。
第八条公司应合理安排员工高温作业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员工在高温条件下长时间连续作业。
第九条公司应为员工提供足够的清凉饮料,确保员工在高温作业过程中及时补充水分。
第十条公司应定期对高温作业场所进行检测,确保作业场所温度、湿度、有害气体浓度等符合国家标准。
第十一条公司应加强员工高温作业培训,提高员工自我防护意识,掌握高温作业的安全知识和急救技能。
第十二条公司应为高温作业员工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高温作业服、遮阳帽、太阳镜、防暑降温药品等。
第四章高温作业健康管理第十三条公司应定期对高温作业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员工健康档案,确保员工身体健康。
第十四条公司应关注高温作业员工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减轻员工心理压力。
第十五条公司应建立健全高温作业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对高温作业事故的能力。
第五章法律责任与监督第十六条公司违反本制度的,由公司总经理负责纠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理。
高温作业分级
高温作业分级可以根据作业环境的温度和对人体的影响来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高温作业分为以下四个级别:
1. 低温作业:环境温度在30℃以下,对人体影响较小,只需注意保暖和防寒即可。
2. 中温作业:环境温度在30℃-40℃之间,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如穿轻便透气的工装和使用防晒霜等。
3. 高温作业:环境温度在40℃-50℃之间,对人体有较大的影响,需要采取更严格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帽、防护眼镜和口罩等。
4. 极高温作业:环境温度在50℃以上,对人体的影响极大,容易引发中暑和其他热应激反应,需要采取高级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冷却装备、喝足够的水分保持水分平衡等。
此外,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轮换工作和适当休息的措施
来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gb4200《高温作业分级》
GB4200—1997《高温作业分级》,又称《国家高温作业分级标准》,主要针对各类有关单位的工作人员作业高温环境的安全技术标准,以及受有关部门的备案,该标准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文件发布,其宗旨为保护劳动者在作业高温环境中的安全,使工作人员受到安全、健康保护。
根据该标准,高温作业分为:低温作业(室温≤50℃),一般高温作业(室温50~150℃),特种高温作业(室温150℃以上)。
具体的内容,该标准重点提出:
(1)高温作业的安全措施;
(2)高温作业前的准备;
(3)高温作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高温作业时应穿戴的个人防护用品;
(5)高温作业结束后的检查、收尾工作等。
实施本标准可以防止和减少高温环境中劳动者的伤害,从而起到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安全的作用。
高温作业分级前言《高温作业分级》标准是我国特有的劳动安全卫生分级管理标准,适用于评价与划分高温作业环境热强度及其等级。
本标准在重新修订时采用了国际通用的WBGT指数方法代替了我国GB 4200-84标准中曾使用温差评价热环境的方法。
同时新修订标准增加了定向辐射热的修正系数。
本标准从1997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 4200—84。
本标准的附录A、B、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海潮、魏一大、符红、甘永祥、戴自祝、李天麟。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温作业环境热强度大小的分级。
本标准适用于对高温作业实施劳动安全卫生分级管理。
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生产性热源 productive hot source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和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或工件等。
2.2 工作地点 work-place作业人员进行生产操作或为了观察生产情况需要经常或定期停留的地点。
若因生产劳动需要,作业人员在车间内不同地点进行操作,则整个车间可称为工作地点。
2.3 WBGT指数 WBGT-indexWBGT指数亦称为湿球黑球温度(C),是表示人体接触生产环境热强度的一个经验指数。
它采用了自然湿球温度(tnw)、黑球温度(tg)和干球温度(ta)三种参数,并由下列公式计算而获得。
室内作业:WBGT=0.7tnw+0.3t (1)室外作业:WBGT=0.7tnw+0.2tg+0.1ta (2)2.4 高温作业 the work in the environment with high temperature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25℃的作业。
2.5 接触高温作业时间 the working time exposed in the environment with high temperature作业人员在一个工作日(8h)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min)。
知识创造未来
高温作业分级
根据高温作业的危险程度和所需防护措施,一般可以将高温作业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1. 一级高温作业:温度在50℃以下。
此类高温作业可能需要轻度的防护措施,如散热服、帽子、手套等。
2. 二级高温作业:温度在50~100℃之间。
此类高温作业需要更严格的防护措施,如隔热服、面罩、防护眼镜等。
3. 三级高温作业:温度在100~200℃之间。
此类高温作业属于较高风险作业,可能需要全套的防护装备,如防火服、隔热手套、防火靴等。
4. 四级高温作业:温度在200℃以上。
此类高温作业属于极高风险作业,可能需要特殊的防火装备和设备,如氧气呼吸器、耐高温面罩等。
需要注意的是,高温作业的分级标准可能因国家、行业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在进行高温作业时应根据当地法规和专业标准进行评估和措施制定。
同时,高温作业中的安全措施也应包括及时提供充足的水分和休息时间,以避免中暑和疲劳等问题的发生。
1。
G B/T4200-2008高温作业分级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温作业环境热强度大小的分级和高温作业人员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与休息时间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对高温作业实施职业安全卫生分级管理。
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适用于一般室内高温作业。
2 规范牲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170一1987 数值修约规则GB 3869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3 术语及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生产性热源 productive hot source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和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或工件等。
工作场所 workplace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所有地点。
工作地点 work site作业人员进行生产操作或为了观察生产情况需要经常或定期停留的地点。
若困生产劳动需要,作业人员在车间内不同地点进行操作,则整个车间可称为工作地点。
WBGT指数 WBGT-indexWBGT指数亦称为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
商温作业 work in hot environment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教等于或大于25。
C的作业。
接触商温作业时间 the working time exposed in hot environment作业人员在一个工作日(8 h)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min)。
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 allowable continuous heat exposure time,ACHET指允许工人在热环境中连续工作的时间。
必要休息时间 necessary rest time,NRT持续接触热环境后保证生理功能得到恢复所必须的休息时间。
高温作业分级标准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作业活动。
高温环境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因此对高温作业的分级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高温作业场所管理规定》,高温作业分级标准主要包括四级,即轻度、中度、重度和特重度,下面将分别对这四个级别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轻度高温作业。
轻度高温作业是指环境温度在30℃-33℃之间的作业场所。
在这种环境下,人体感到热,但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
对于轻度高温作业,应当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加强通风、增加水分摄入、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等。
其次是中度高温作业。
中度高温作业是指环境温度在34℃-37℃之间的作业场所。
在这种环境下,人体会出现中度热应激反应,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对于中度高温作业,应当采取更加严格的防护措施,如增加休息时间、提供防暑降温用具等。
接下来是重度高温作业。
重度高温作业是指环境温度在38℃-40℃之间的作业场所。
在这种环境下,人体会出现严重的热应激反应,可能会导致中暑、晕厥等严重后果。
对于重度高温作业,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如停止高温作业、提供充足的清凉饮料、安排充足的休息时间等。
最后是特重度高温作业。
特重度高温作业是指环境温度在40℃以上的作业场所。
在这种极端高温环境下,人体极易发生中暑、热射病等严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特重度高温作业,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如立即送医院救治、提供充足的清凉水等。
总的来说,高温作业分级标准对于保护高温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按照分级标准进行作业,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才能有效预防高温作业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高度重视高温作业分级标准,保障高温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高温作业分级标准高温作业是指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的工作活动,其特点是温度高、湿度大、空气污染严重,对人体健康构成较大威胁。
为了保障高温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制定高温作业分级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温作业的定义。
高温作业是指在环境温度超过一定标准(通常为35℃)的情况下,从事生产劳动活动的工作状态。
高温作业环境通常具有高温、高湿、高辐射等特点,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二、高温作业分级标准。
1. 一级高温作业,环境温度在35℃-37℃之间,相对湿度在45%-60%之间,属于轻度高温作业。
2. 二级高温作业,环境温度在37℃-40℃之间,相对湿度在60%-75%之间,属于中度高温作业。
3. 三级高温作业,环境温度在40℃-43℃之间,相对湿度在75%-90%之间,属于重度高温作业。
4. 四级高温作业,环境温度超过43℃,相对湿度超过90%,属于极重度高温作业。
三、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
1. 一级高温作业,加强对高温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测,提供适当的防暑降温用品,加强室内通风,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2. 二级高温作业,在一级防护的基础上,加强对高温作业人员的健康宣教,提供更加有效的防暑降温用品,加强室内外通风换气,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3. 三级高温作业,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加强对高温作业人员的身体监测,提供更加全面的防暑降温用品,加强室内外通风换气,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并考虑暂停高温作业。
4. 四级高温作业,暂停高温作业,确保高温作业人员的安全撤离。
四、高温作业的应急处置。
1. 一级高温作业,及时发现高温作业人员身体不适,提供急救和抢救措施,保障高温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2. 二级高温作业,在一级处置的基础上,加强对高温作业人员的身体监测和医疗救护,提供更加全面的急救和抢救措施。
3. 三级高温作业,在二级处置的基础上,加强对高温作业人员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援助,提供更加专业的急救和抢救措施。
4. 四级高温作业,立即停止高温作业,全力进行紧急救援和抢救,确保高温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高温作业分级GB4200-84本标准适用于劳动保护工作中,区分车间高温作业环境热强度及其对人体影响大小的分级。
1基本定义11高温作业系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的气温时,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气温2℃或2℃以上的作业。
12生产性热源是指生产过程中能够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和工件等。
13工作地点系指工人为观察、操作和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若生产操作在车间内许多不同的地点进行,则整个车间均称为工作地点。
14本地区夏季通风设计计算温度是指近十年本地区气象台正式记录每年最热月中每日13-14点的气温平均值。
15劳动时间率一个劳动日内净劳动时间占劳动日总时间的百分比率。
2高温作业分级按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分为两类,每类按劳动时间率和室内、外温差分为四级。
21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小于30度的地区,高温作业按表1分级。
表1高温作业分级劳动时间率(%)高温作业分级温差(℃)2~3~4~5~6~7~8~~25ⅠⅠⅠⅡⅡⅢⅢ~50ⅠⅠⅡⅡⅢⅢⅣ~75ⅠⅡⅡⅢⅢⅣⅣ75~ⅠⅡⅡⅢⅣⅣⅣ22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等于或高于30度的地区,高温作业按表2分级表2高温作业分级劳动时间率(%)高温作业分级温差(℃)2~3~4~5~6~7~8~~25ⅠⅠⅡⅡⅡⅢⅣ~50ⅠⅡⅡⅢⅢⅣⅣ~75ⅠⅡⅢⅢⅣⅣⅣ75~ⅠⅡⅡⅣⅣⅣⅣ23凡高温作业地点,空气相对湿度平均等于或大于80%的工种,应在本标准基础上提高一级。
附录A劳动时间率,温差和相对湿度的计算方法(补充件)A1劳动时间率的计算随机选择受测工人2-3名,跟随记录一个劳动日的劳动、休息(包括工作中1分钟以上的暂停)时间,连续记录3天,取其平均值,再求出劳动时间率,生产不正常时,不作正式记录。
劳动时间率计算公式如下:劳动时间率(%)=工作日总时间-休息时间工作日总时间×100A2温差的计算应以本地区实际出现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时为准(或大于设计温度,在停止局部降温措施的条件下,测定工作地点气温,同时测定室外气温,计算室内、外温度差。
高温作业分级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高温作业分级前言《高温作业分级》标准是我国特有的劳动安全卫生分级管理标准,适用于评价与划分高温作业环境热强度及其等级。
本标准在重新修订时采用了国际通用的WBGT指数方法代替了我国GB 4200-84标准中曾使用温差评价热环境的方法。
同时新修订标准增加了定向辐射热的修正系数。
本标准从1997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 4200—84。
本标准的附录A、B、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海潮、魏一大、符红、甘永祥、戴自祝、李天麟。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温作业环境热强度大小的分级。
本标准适用于对高温作业实施劳动安全卫生分级管理。
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生产性热源 productive hot source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和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或工件等。
工作地点 work-place作业人员进行生产操作或为了观察生产情况需要经常或定期停留的地点。
若因生产劳动需要,作业人员在车间内不同地点进行操作,则整个车间可称为工作地点。
WBGT指数 WBGT-indexWBGT指数亦称为湿球黑球温度(C),是表示人体接触生产环境热强度的一个经验指数。
它采用了自然湿球温度(tnw)、黑球温度(tg)和干球温度(ta)三种参数,并由下列公式计算而获得。
室内作业:WBGT=+ (1)室外作业:WBGT=++ (2)高温作业 the work in the environment with high temperature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25℃的作业。
接触高温作业时间 the working time exposed in the environment with high temperature作业人员在一个工作日(8h)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min)。
一、高温作业的概念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80%RH)相结合的异常作业条件、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 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
包括高温天气作业和工作场所高温作业。
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
高温天气作业是指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在高温自然气象环境下进行的作业。
工作场所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
二、高温作业分级标准三、高温作业分级依据及注意事项高温作业分级依据1、常年从事接触高温作业的工种,应以最热季节测量值为分级依据。
2、季节性或不定期接触高温作业的工种,应以季节内最热月测量值为分级依据。
3、从事室外作业的工种,应以夏季最热月晴天有太阳辐射时的测量值为分级依据。
注意事项1、在正当午的时候,切忌为了赶工期,赶任务,让员工连续作业,必须进行间断性防暑降温。
2、防暑降温用品中切忌不要用冰镇的饮料或者矿泉水,因为剧烈低温会对人脑产生损伤,会出现偏头疼。
3、作业现场必须有人负责劳动情况监视,一旦发现异常,迅速处置。
通常中暑的前兆是人的动作开始缓慢,变得慵懒,讲话吐字开始模糊。
4、对中暑的人员,首先应将中暑患者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服、脱掉鞋子、让其平卧,头部放低,保持患者呼吸畅通;用凉水或50%酒精擦其全身,直到皮肤发红,血管扩张以促进散热、降温;对于能饮水的患者应鼓励其多喝凉开水或其他饮料,不能饮水者,应将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5、高温天气工作人员心情不好时,身体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恐高症者不准进行高处作业;外脚手架、脚手板、安全网未同步跟上即安全条件不具备时,不准上高空作业。
高温作业分级
国家标准局1984-03-16发布,1984-12-01实施
本标准适用于劳动保护工作中,区分车间高温作业环境热强度及其对人体影响大小的分级。
1 基本定义 1.1 高温作业
系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 温度的气温时,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气温2℃或2℃以上的作业。
1.2 生产性热源
是指生产过程中能够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和工件等。
1.3 工作地点
系指工人为观察、操作和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若生产操作在车间内许多不同的地点进行,则整个车间均称为工作地点。
1.4 本地区夏季通风设计计算温度
是指近十年本地区气象台正式记录每年最热月中每日13--14点的气温平均值。
1.5 劳动时间率
一个劳动日内净劳动时间占劳动日总时间的百分比率。
2 高温作业分级
按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分为两类,每类按劳动时间率和室内、外温差分为四级。
2.1 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小于30℃的地区,高温作业按表1分级。
表1 高温作业分级
2.2 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等于或高于30℃的地区,高度作业按表2分级。
表2 高温作业分级
2.3 凡高温作业地点,空气相对湿度平均等于或大于80%的工种,应在本标准基础上提高一级。
附 录 A
劳动时间率,温差和相对湿度的计算方法(补充件) A.1 劳动时间率的计算
随机选择受测工人2--3名,跟随记录一个劳动日的劳动、休息(包括工作中1分钟上的暂停)时间,连续记录3天,取其平均值,再求出劳动时间率。
生产不正常时,不 作正式记录。
劳动时间率计算公式如下:
劳动时间率(%)
温差(℃)
2-- 3-- 4-- 5-- 6-- 7-- 8-- --25 Ⅰ Ⅰ Ⅰ Ⅱ Ⅱ Ⅲ Ⅲ --50 Ⅰ Ⅰ Ⅱ Ⅱ Ⅲ Ⅲ Ⅳ --75 Ⅰ Ⅱ Ⅱ Ⅲ Ⅲ Ⅳ Ⅳ 75--
Ⅰ
Ⅱ
Ⅲ
Ⅲ
Ⅳ
Ⅳ
Ⅳ
劳动时间率(%)
温差(℃)
2-- 3-- 4-- 5-- 6-- 7-- 8-- --25 Ⅰ Ⅰ Ⅱ Ⅱ Ⅲ Ⅲ Ⅳ --50 Ⅰ Ⅱ Ⅱ Ⅲ Ⅲ Ⅳ Ⅳ --75 Ⅱ Ⅱ Ⅲ Ⅲ Ⅳ Ⅳ Ⅳ 75--
Ⅱ
Ⅲ
Ⅲ
Ⅳ
Ⅳ
Ⅳ
Ⅳ
劳动时间率(%)=工作日总时间-休息时间/工作日总时间×100
A.2温差的计算
应以本地区实际出现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时为准(或大于设计温度),在停止局部降温措施的条件下,测定工作地点气温,同时测定室外气温,计算室内、外温度差。
气温的测定应用通风温、温度计。
每一工作地点每日至少测定一次,不得少于三天,取其平均值,生产不正常时除外。
A.3相对湿度的测定
应用通风温、湿度计,选点和测定次数与测定气温相同。
附录 B
我国部分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一览表
地点温度地点温度地点温度地点温度
℃℃℃℃
哈尔滨28 克拉玛依34 天津31 海口33
齐齐哈尔29 喀什32 济南32 南宁33
海拉尔26 拉萨23 青岛28 桂林33
牡丹江28 兰州29 烟台28 南昌34
佳木斯28 酒泉28 郑州33 长沙34
长春28 银川30 开封33 株州35
四平29 西安33 安阳33 衡阳35
延吉28 延安30 洛阳34 武汉34
吉林28 汉中31 南京33 宜昌33
沈阳29 太原29 徐州31 成都31
锦州29 大同28 上海32 绵阳31
丹东28 西宁25 合肥33 重庆35
大连27 石家庄32 安庆34 贵阳29
呼和浩特28 张家口29 杭州34 昆明25
二连浩特30 唐山30 福州34
包头29 保定32 广州33
乌鲁木齐32 北京30 湛江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