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浩艺术转:目诊:通过眼睛看全身
- 格式:docx
- 大小:8.80 KB
- 文档页数:3
【望目诊病】透过眼睛看健康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眼睛可以反映出他的整体精神面貌。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则目能视万物、辨五色”,五脏六腑所蕴藏的精气都会聚于眼睛,这些精气也是人体视觉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经络脏腑功能失调,则可影响到眼睛,使之发生各种变化。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眼睛的观察,了解到人体脏腑的变化。
目部望诊,主要观察眼睛各部位(眼睑、眼眦、黑睛、白睛、瞳仁等)的神色、形态的变化。
望眼神目光有神、精彩内敛、顾盼灵活、眼皮开合自如,则表明神气充足,脏腑功能旺盛。
相反,目光呆滞、双目无神、转动不灵、眼皮不能自主开合,甚至瞳孔散大,则表明神气衰败,脏腑功能衰竭。
望两眦眼内、外眦,俗称眼内、外角,与心脏想对应,眼角红润,血络顺活,为心经正常之象。
若内眼角发红溃烂,属于上焦风热;外眼角发红溃烂,则为胆经郁热。
眼角发青,属肝病。
眼角颜色淡白者,多为气血不足。
望黑睛黑睛,俗称黑眼珠,与肝脏相对应,正常时黑眼珠明亮润泽,呈棕褐色,纹理清晰。
黑眼珠上见点状星翳,多属肝经风热;黑眼珠晦浊不清,属肝气衰虚,天癸衰竭,也可见于老年人;黑眼珠周边出现黄色或淡青色或褐色浑浊,多属肝风内动,或见于黄疸,亦见于肝硬化腹水。
黑睛色淡、枯萎,属肝血虚。
望白睛白睛,俗称眼白,对应于肺脏,正常时明润,表面血络红活。
若眼白红赤,为肺火盛。
眼白发青,为肝木太旺反侮肺金所致,会出现疼痛的表现。
眼白青紫,兼脉细涩者,为胸内有瘀血。
眼白发黄,提示为肝胆疾病(其中黄而鲜明者,为阳黄,属肝胆湿热;黄而晦暗者,属阴黄,多为寒湿所致)。
眼白见蓝色或紫褐色斑点,体内可能存在虫积。
若眼白枯晦,为脾土不能生肺金,属于脾虚,也可见于老年人。
望瞳仁瞳仁,又称瞳孔,正常者瞳孔晶莹透彻,目光有神,对光反射灵敏,提示肾气充沛。
若目光黯然无神,则为肾气虚衰,此症见于小儿属先天禀赋不足,此症见于青年人多为肝郁而劫夺肾气。
瞳孔出现灰白色浊物,多为肝肾不足。
看眼诊病——眼部五轮看五脏,看眼诊病常见的方法都在这里了中医治疗疾病,一般会根据病人身上的气色变化以及舌苔等方面,初步判断病情。
不过,还有一种看眼诊病的方法,大家可能以前听说得很少,对于感兴趣的朋友们来说,这将是一个巨大的福利,建议收藏起来!下面科普医生为你解密!这些看眼诊病常见的方法都在这里了!序《太平圣惠方·眼论》记载:“肝脏病者,应于风轮,心脏病者,应于血轮,脾脏病者,应于肉轮,肺脏病者,应于气轮,肾脏病者,应于水轮”,对于五轮的名称,五轮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各轮的主要症状等均有一定的论述。
但是此时五轮在眼中分部仅瞳神属水与白睛属气较为明确,其余各轮均有缺失。
而据考成书于北宋的《秘传眼科龙木论·龙木总论》当中也有关于五轮的记载,但“黑睛属肾”与“肝应风轮在内无形”的说法,又与后世相左,说明至此时五轮的眼部分属尚未完全定型。
直至南宋末年,杨士瀛的《仁斋直指方论》始将五轮的眼部分属明确为:“眼属五脏,首尾赤皆属心,满眼白睛属肺,其上下肉胞属脾,两中间黑瞳一点如漆者,肾实主之”。
此说得到后世眼科医家的认同,将五轮学说的主要内容基本固定下来。
一、眼睛与脏腑不少人熟悉中医的“肝开窍于目”之说,知道眼睛和肝脏有一定的联系。
但是,对于眼睛和其他脏腑间的关系也许不一定清楚。
其实,不只是“肝开窍于目”,在经络、气血等方面,人体五脏六腑和眼睛之间都有着密切的甚至可以说是微妙的对应关系。
“脏之病必现于眼,眼之有证乃脏之不平所至”。
从中医的整体观点来说,眼疾在一定程度上是体内脏腑功能失调的反映。
中医将眼睛大体分为眼睑、两眦、白睛、黑睛和瞳神五个部份。
1、胞睑,指上下眼睑,它的病变常与脾胃有关。
肉轮:即上下眼睑、属脾。
因脾主肌肉,故称眼睑为肉轮。
(一)正常现象:脾胃消化吸收与运化的功能正常则眼睑色黄丰润而有光泽。
(二)病理现象:1) 眼睑下垂、眼睫无力。
多中气不足。
2) 目乏,多脾虚夹风。
3) 眼睑非炎性浮肿,多脾虚夹湿。
瑶医目诊图——五轮观诊法目诊法主要是根据患者眼睛各部位的形态、色泽、斑点、穹窿及位置结构的动态变化,来诊断身体上疾病所在各部位的病变、损伤及机能紊乱的全息诊法。
目诊的部位有巩膜、球结膜、虹膜和眼睑、眉毛等,传统医学将这些部分称为五轮,即瞳子属肾而为水轮;黑睛属肝而为风轮,白睛属肺而为气轮;上下眼胞属脾而为肉轮;大小眦属心而为血轮。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睛,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为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通过观察相应部位即可诊断全身病变。
八卦:八廓部位: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天、水、山、雷、风、火、地、泽。
肺、肾、胆、小肠肝、心(命门)脾胃膀胱瑶医望诊绝技--观目诊病(一)(一)瑶医目诊的特点瑶医目诊是独具特色的一门科学,方法简单,可用五个字对其特点进行高度概括,即简、便、验、廉、捷。
(二)白晴形色变化与目诊定性白睛诊法上要观察巩膜,球结膜上出现的血管形态、颜色等变化,来判断相应脏器可能发生的病变。
巩膜质地坚固,不透明,呈暗红色,占眼球壁外层后六分之五;球结膜是覆盖巩膜前三分之一的薄膜,表面非常光滑,比较松弛,薄膜透明,可透见下面的巩膜。
球结膜血管在表层,相对浮浅、隆起、鲜艳,巩膜血管在下,颜色相对深沉.青紫、暗淡。
临症中球结膜上出现异变信号,表示病程短,新病;巩膜上出现异变信号,表示病程长,久病。
1.白睛血管形变及目诊含义(1)局部血管根部粗大属顽固性疾病,病程长,多有器官损害。
如心脏病、慢性肾病等。
(2)曲张或怒张相应血管呈怒张状,多属血淤证或病情较重、较急。
肺炎、急性肝炎等。
(3)延伸血丝很长,延伸到其他区域,多表示病情发展方向及疾病范围,表明该部位疾病向另一部位发展或传变。
如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上肢痛,骨髓炎等。
(4)离断延伸的血管在一定部位或中途突然中断,也有的被黑色淤血点隔开,往往表示该部位脏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狭窄、阻塞。
中医目诊的原理及方法
中医目诊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疗法,它通过观察病人的眼睛、显微镜下的眼底、瞳孔、眼神等来判断疾病的位置、性质和程度。
目诊能够准确判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介绍中医目诊的原理和方法。
中医目诊的原理
中医目诊的原理是通过眼睛反映全身的状况,从而推断疾病的部位、病变的程度和性质。
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和经络气血流通的情况都能在眼部反映出来。
因此通过观察和分析眼部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体内部的状况。
中医目诊的方法
1.观察眼白:眼白发黄,有暗红色云翳,代表身体有火热症状;眼白发浅,有白色斑点,代表身体气血不足。
2.观察结膜:结膜脏污,分泌物多,代表身体有湿热病症;结膜干燥,代表身体有阴虚病症。
3.观察角膜:角膜有凹陷或隆起,代表身体有肝郁病症;角膜发暗,代表身体有肾亏病症。
4.观察瞳孔:瞳孔大小和反应迟钝,代表身体有脏腑功能失调、神经衰弱病症。
5.眼底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眼底的变化,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
以上就是中医目诊的主要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要结合病人的
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最终的诊疗方案。
总结
中医目诊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疗法。
通过观察病人的眼睛、显微镜
下的眼底、瞳孔、眼神等来判断疾病的位置、性质和程度。
中医目诊
方法多样,需要医生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和判断。
它的应用范围
较广,特别适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的评估。
因此,在中医诊疗中,中医目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医目诊的原理及方法中医目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眼睛的外貌、外部结构和眼底等以及与其他疾病相关的症状,来了解病人的病情和体质。
中医目诊基于中医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理和方法:1. 中医眼部解剖学中医目诊首先需要对眼部解剖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眼部主要包括眼球、结膜、角膜、巩膜、虹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相应的病理变化。
例如,瞳孔的大小和对光的反应可反映一些神经系统和药物的状况,晶状体的混浊可关联到慢性疾病等。
2. 中医五脏观中医目诊的重要理论之一是五脏观,即通过观察眼睛的部位与五脏对应关系和颜色变化来了解病人五脏功能的状态。
•眉毛:对应肾脏,头发稀疏或者脱发可能与肾虚有关。
•眼白:对应肺脏,眼白有红血丝、充血说明肺热,而苍白可能与肺虚有关。
•眼睑:对应脾脏,眼睑水肿可能与脾虚有关。
•眼神:对应心脏,眼神深邃、有神表示心血充盈,眼神呆滞可能与心血不足有关。
•眼底:对应肝脏,眼底出现青斑、结膜充血可能与肝火旺盛有关。
通过观察眼睛的这些部位和颜色变化,中医可以初步判断病人五脏功能是否平衡或存在疾病。
3. 中医络脉观中医目诊还可以通过观察眼周的络脉来判断病人体内的气血是否流通畅通,从而了解病人的气血状况。
•眼睛周围的睛明络:络脉明显、纹理清晰表示气血通畅、精神饱满;而络脉紊乱、纹理混乱可能与气血不畅、疲劳或病理有关。
•眼睛下方的颧交络:色泽饱满、条理清晰表示气血充足、健康;颧交络色淡、纹理模糊可能与气血不足、疲劳等有关。
通过观察这些络脉的状态,中医可以判断病人气血的流通情况,为进一步诊断提供依据。
4. 中医望诊方法中医目诊还包括望诊方法,即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目神、舌苔等来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
•面色:红润表示气血充盈,苍白可能与气血不足有关,黄色可能与肝胆问题有关。
•目神:明亮有神表示精神状态良好,呆滞可能与气血不足或心脏问题有关。
•舌苔:白苔厚可能与脾胃虚弱有关,黄苔可能与湿热有关,黑苔可能与肾虚有关。
窥一“眼”而知全身王荣华【期刊名称】《开卷有益(求医问药)》【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2页(P24-25)【作者】王荣华【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说是可以通过人的眼神变化观察其内心世界。
其实,医学上可通过瞳孔看眼底变化来发现疾病,尤其诊断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等更为简便有效。
高血压:高血压造成全身细小动脉痉挛,压力持续增高,久而久之使内膜纤维组织和弹力纤维增生、管壁缺氧、管腔变窄、血管呈硬化改变,眼底血管能反映其相应的变化。
临床上高血压分4期:视网膜动脉变细;视网膜动脉狭窄,动静脉交叉有压迹;眼底出血或棉絮状渗出;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
糖尿病:糖尿病眼底改变早期为视网膜小静脉扩张和微血管瘤,随后可出现视网膜出血、水肿、微血栓改变,新生血管出现标志着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提示预后不良。
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时,部分病人有显著持续性高血压和轻度的小动脉狭窄、视网膜水肿,偶有出血或渗出。
但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在肾功能尚未出现异常时,眼底可现早期改变,即视网膜贫血、放射性水肿,动脉呈阶段性痉挛,此时应积极治疗,一旦肾功能恶化,眼底就有视乳头水肿、渗出、出血等改变。
血液病:血液病的眼底改变对诊断有很大帮助,有些甚至是特征性的。
贫血时,眼底视网膜颜色变浅,血管变细,少数动脉、静脉不易区分,由于缺氧可出现程度不同的视网膜水肿、出血。
白血病时眼底静脉充盈曲张呈腊肠状或串珠状,加之白细胞积聚及神经纤维的部分变性,视网膜往往有梭形白色中心的出血。
动脉硬化症:动脉硬化的共同特点是动脉发生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改变,导致管壁增厚变硬,表现在视网膜上的动静脉交叉处,易使血管弯曲度增加,动脉管壁粗细不均,颜色变浅,呈铜丝状或银丝状改变。
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多数患者50岁以后,角膜边缘部出现一圈灰白色或白色的环,宽约1~2毫米,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宽,颜色变深,医学上称之为角膜老年环。
瑶医的白睛诊法——五轮诊断法、白晴诊、眼操瑶医的白睛诊法——五轮诊断法、白晴诊、眼操瑶医中有一种诊法具有早期预测疾病的功能。
它能在极早时期,甚至在其他任何体征尚未出现之前就探查出器质性的病变,尤其重要的是,它能预测出10-15年后可能发展成无法康复的慢性疾病。
在临床上这种诊法可以判断150种病症,且准确率高达80%以上。
这就是医学上的目诊。
目诊是瑶医诊法中最具有特色的诊法之一,它是通过观察眼睛来诊断全身疾病的一种诊法。
目诊在瑶族还被用来诊断身体上的损伤。
它能在患者没有自觉症状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眼睛来诊断受伤的部位、疼痛的性质等。
一目了然。
目诊法主要是根据患者眼睛各部位的形态、色泽、斑点、穹窿及位置结构的动态变化,来诊断身体上疾病所在各部位的病变、损伤及机能紊乱的全息诊法。
目诊的部位有巩膜、球结膜、虹膜和眼睑、眉毛等,传统医学将这些部分称为五轮,即白睛(巩膜、球结膜)属肺,称气轮;黑睛(虹膜)属肝、称风轮;眼睑属脾胃,称肉轮;目眦属心,称血轮。
通过观察相应部位即可诊断全身病变。
五轮观诊法白睛诊法身体各个部分的疾病都可以在白睛上反映出来白睛。
小孩子的白睛是淡蓝色的,与成人不同正常眼睛的图示首先看瞳神U字形呈怒张状怒张状。
肠癌患者的眼睛黄斑说明体内有蛔虫血管开叉的图示预测癌症的六项白晴讯号(一)六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应提高警惕。
预测癌症的六项白晴讯号(二)我们的瞳孔呈水平状切开,纵断面十字形切开,上半部管的是肚脐以上的疾病,下半部管的是肚脐以下及下半身的疾病。
左边代表左侧,右边代表右侧。
瞳孔分肚脐上下瑶医的白睛诊法目诊在瑶族还被用来诊断身体上的损伤。
它能在患者没有自觉症状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眼睛来诊断受伤的部位、疼痛的性质等。
左眼代表身体左部,右眼代表身体右部白睛诊法可以报伤。
黑点代表报伤点白晴诊定位原则(1)白晴诊定位原则(2)有一个报伤点,在肋部。
内侧表示严重的腰椎损伤眼保健操。
把手热一热后伸出右手揉十下晴明穴再揉十下眼下四白穴用食指揉十下太阳穴用拇指揉十下捏住风池穴揉十下放下来,把手搓热风池穴在头下的坑中放下来,把手搓热热手搓洗面。
虹膜医学与健康一、前言我国运用虹膜抬诊断疾病,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医圣—华佗,用眼诊来诊治疾病。
西方,真正形成虹膜诊察技术,大约才有150年的历史。
18世30年代,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城附近,有一位名叫依纳兹•凡•皮查理的小男孩,因在花园中捕捉一只猫头鹰,在它反抗挣扎中,他无意折断了猫头鹰的腿,当少年与猫头鹰对视时,他发现了它眼中有一条黑纹,他将它包扎好,并照顾到它恢复健康,后来,这只猫头鹰留在花园中好几年,其间,凡•皮查理观察到猫头鹰眼里原有的黑纹之处,慢慢出现了白色与弯曲的线条。
黑条纹最后变成了一个黑点,由白色阴影包围着。
当凡•皮查理长大后,成为了一名内科医生,但是猫头鹰事件一直影响着他,在大学医院外科服务时,他有机会观察到意外受伤后病人的虹膜,随后进行开刀手术,研究病人眼球虹膜的变化,恰与他们的伤势、手术或病情相对应,找到了当年他在猫头鹰眼睛中所发现的相同症状,后来这位医生终其一生钻研眼球以及身体疾病变化在虹膜上的反应点,因而绘制成第一幅虹膜图。
同样的历史观点,瑞典传教士,尼尔利叶奎斯牧师也发现到眼中的特殊变色与各种药物沉淀息息相关,自19世纪开始,虹膜学发展迅速,许多科学家和医生都研究虹膜学修正并改善虹膜图,因而虹膜学是根据科学观察而发展起来的。
美国的班纳•杰森医生是研究虹膜学的先锋,他经过50年的临床实验,发展出最详尽的左右眼虹膜反射图,直到今天他的虹膜仍是最精确的。
二、虹膜学的概念及用途虹膜学并不是要决定病症的名称,而是想确定人体内是否有毒素的累积,不论来自肠道,或是疲劳过度引起的无形的精神毒素等,虹膜诊察主要是在于帮助大众对自我健康作出最佳的预防工作,进行健康管理,可定期追踪出自己身体健康变化的情况,从而可以及时预防和康复治疗。
从美容的角度看,虹膜学让美容师可以更有效地掌握客人的问题所在,从而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有助美容行业从业人员的技能提升。
从保健的角度看,虹膜学不在于疾病的诊断,而是在寻求引起身体无法正常轻松地运作的原因,也就是最后会导致变成疾病的原因。
经典:从眼睛透视全身病灶眼睛是人体灵魂之窗,这不仅表示眼睛可以传达出许多身体内部讯息,同样的也可以从眼睛来看出许多身体内部病徵,除了眼睛本身的疾病之外,还有很多全身性的疾病,同样的也会透过眼睛来表现,藉由眼睛的异常来发现一些身体问题,从而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即可避免许多因延误病情而造成的遗憾。
(一) 眼睛外观:1.红眼:眼瞼、结膜或巩膜变红或出血是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可能的眼疾包括急、慢性结膜炎、角膜炎、结膜下出血、针眼、急性青光眼、乾眼症,若有经常性的结膜下出血则需注意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及凝血的问题。
若是虹彩炎,可能是身体免疫系统异常,饮食需格外小心,有些患者一接触海產类食物,或参加应酬大宴,第二天就出现红眼,因这些动物性食物会引发身体產生前列腺素,进而造成组织发炎。
2.凸眼:最常见的是因為高度近视所造成,但也要考虑是否有甲状腺亢进或一些罕见的疾病,如眼窝肿瘤等;若是眼瞼肿胀、疼痛,则可能為针眼或眼瞼发炎或过敏。
3.眼球顏色异常:虹膜顏色会因為人种的不同而深浅不一,而在东方人一般均為深棕色,若有顏色异常必须怀疑是一些全身性的疾病;像恶性贫血、铜代谢等。
眼球呈现黄色,与肝胆疾病有关。
4.眼瞼下垂:两眼瞼缘同时下垂,此為重症肌无力之症状,亦有可能是胸腺瘤所造成。
但脸部额头上的皮肤老化鬆弛,也会造成两眼瞼同时下垂。
病因不同,治疗方法迴异。
(二) 视觉改变:1.复视:可分為单眼复视及双眼复视,若為单眼复视,主要為眼球本身的问题,像白内障,若是双眼复视,通常是因為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或肌肉异常所造成,脑瘤的可能性不可忽略,也有可能是脑中风前兆。
2.视力突然不清:可能患有视网膜出血,即眼中风,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硬化或血脂过高皆会造成视网膜出血或视神经的血管阻塞,若是动脉阻塞情况就相当严重,必须在黄金治疗期三小时内接受溶血栓的治疗,否则眼睛会失明。
若是静脉阻塞就会引起视网膜大片出血及黄斑部水肿,不但疗程冗长,疗效亦不佳。
瑶医三大法宝之一,神奇的目诊,看眼白知健康
说起瑶医,不得不提它的三大法宝,滚蛋、目诊、药浴。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目诊。
什么是目诊呢?
就是通过观察眼睛看你有没有什么疾病,包括以前得过什么病,未来会得什么疾病。
观察眼睛的那一部分呢?
白睛,就是眼白部分。
如何观察呢?
很简单,瑶医是拿一个放大镜观察,因为这样看得比较清晰。
像这样,手持放大镜,观察对方的眼白,主要看眼白有没有红血丝和斑块。
1.如果眼白有U型红血丝
代表有严重疾病,比如癌症之类的。
2、如果眼白上出现褐色板块
说明血管里面有毒素,要多吃点清洁血管的蔬菜,青菜、木耳等。
3、眼白血管比较杂乱
代表有生殖系统疾病
4、眼白上端出现粗大的血丝
代表颈椎有问题
5、眼白血管末端有斑点
代表甲状腺问题
6、眼睛出现浮状的铁锈
说明血糖高,要预防糖尿病
7、眼白血丝是螺旋状的
注意直肠
亲们,可以让小伙伴观察下自己的眼白哦,记得转动眼珠,眼球上方、下方多看看。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专家提醒,眼睛如果出现一些症状,比如,疼痛、流泪、畏光、视力减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你想学吗?」民族医学目诊——眼睛里面能够看出200多种病症一、民族医学目诊理论传统民族医学认为眼睛是天地赋予人体的窗口,是光明的使者,是天、地、人三气精华之所系,人体脏腑之精皆上注于目,所以眼睛能包含一切、洞察一切,也能反映百病。
眼睛长在大脑上,直接受大脑指挥。
因而,民主医学在疾病诊断上,把目诊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认为凡人体内脏腑、气血、骨肉、谷道、气道、水道、龙路、火路的功能状态,都可以通过目诊诊察出来。
民族医学的目诊要义包括医者和患者两方面,医者的眼睛可以洞察百病,而患者的眼睛可反映百病,两者相互配合印证,即可诊断疾病。
二、目诊的科学依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健康状态、疾病轻重、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人的眼睛反映出来。
人的眼睛识全身各部位按照一定规律的浓缩。
研究表明,目诊与现代生物全息理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生物全息理论认为人体的很多部位和器官都是全身的缩影。
民族医学发现,人体的白晴(巩膜)和黑睛(虹膜),按照特定的规律反映了人体各个部位、器官的生理活动与病理变化,它有着比全息理论更为精细的“微诊系统”。
传统医学认为,眼睛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联系,全身直通于眼的经脉与络脉有19条。
现代医学解剖发现,分布在眼部而联系着周身的血管就有13条,同时并存着大量的神经网络。
所以眼睛与全身有着紧密的联系,观目诊病史有科学依据的。
当今,目诊已经运用到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的诊断中,可诊断包括癌症在内的200多种病症。
@健康养生贴身管家发信免费获取目诊学习资料三、民族医学目诊定位方法白睛诊断遵循着一定的定位规律:一般躯体上部疾病应在瞳孔水平线上体现,躯体下部疾病应在瞳孔水平线以下表现;同样,瞳孔内侧主躯体内侧病变,瞳孔外侧主躯体外侧病变;左眼主躯体左侧病变,右眼主右侧疾病。
部分疾病在双眼都可以有表现,躯体上部疾病也可以在瞳孔水平线下得到变现,躯体内侧疾病也可以在瞳孔外侧得到体现。
白晴定位图白晴诊法定位表通过眼睛在各个区域的脉络着色深浅、脉络弯曲程度、脉络粗细和眼睛斑点等信息,可以诊断200多种病症信息,比如眼睛黄色锈斑为体内毒素积累过多。
目诊:通过眼睛看全身
29.5 2019.05.02 05:29* 字数 958 阅读 7812评论 18喜欢 239
一、目诊——通过看眼睛来预测疾病
[MISSING IMAGE: , ]
图片发自简书App
1、右眼肝区有一点片状的黄色影子,说明肝火非常旺盛。
2、糖尿病:眼睛里出现浮状的锈斑,是血粘稠的征兆,说明血糖增高,要预防糖尿病。
(出现锈斑表示体内血管内垃圾较多)
[MISSING IMAGE: , ]
图片发自简书App
3、高血压:眼睛出现网状血管增多增粗,要预防高血压
[MISSING IMAGE: , ]
图片发自简书App
4、高血脂:黄色锈斑
[MISSING IMAGE: , ]
图片发自简书App
5、颈椎疾病:眼睛上端发现锯齿状血丝要预防颈椎疾病。
弯弯越多越严重
[MISSING IMAGE: , ]
图片发自简书App
6、肾部肿瘤:下眼皮黑色,黑白交接的代谢轮呈锯齿状不平整光滑。
[MISSING IMAGE: , ]
图片发自简书App
[MISSING IMAGE: , ]
图片发自简书App
7、直肠癌:血管呈螺旋状
[MISSING IMAGE: , ]
图片发自简书App
8、肺、肝部疾病:出现叶脉状扩张、分叉
[MISSING IMAGE: , ]
图片发自简书App
9、赤脉贯瞳:一根血管要及时就诊,二根血管是重症
[MISSING IMAGE: , ]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本文主要是从一些常见病如神经衰弱、内痔、肝炎、带下病、咽喉炎等症的望目诊符合率,以供数据统计或就诊参考。
[MISSING IMAGE: , ]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胃、十二指肠病变
在两眼瞳孔下方6时处的巩膜与球结膜间的毛细血管呈充血、扩张、红黑之象,即为巩膜胃征,据此可诊断急、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
有人统计临床符合率达90.2%。
(二)消化道癌
白睛上半部球结膜表层血管呈横行走向,或为V型状态,即为消化道癌的征象。
有学者观察800例,肠癌占69%,胃癌占58%,食道癌占57%,肝癌占45%,健康者仅有16%的出现这种征象。
(三)神经衰弱
眼睑绿青紫为神经衰弱征象,有学者收集120例神经衰弱患者,115例出现睑绿青紫,占95.83%。
(四)内痔
白睛5、6点钟处,在其部位附近的,由下向上行走的扩张、弯曲、充血血管,即为球结膜痔征,观察这些血管的条数、粗细,可以诊断内痔的多少和大小。
并且痔征现于左眼,为肛门
左侧有痔,现于右眼,为肛门右侧有痔。
一般血管分叉和粗细与痔疮成正比关系。
有学者观
察数1000例,诊断符合率达85%以上。
(五)月经、带下病
观察下睫毛边缘与下眼皮之间,如有条线状、浅黑色的明亮带存在,即为月经、带下异常征。
也可以通过观察两眼上下眼睑,如果上下眼睑发黑,则亦可判断月经、带下异常。
有学者观
察153例,符合率为68.6%。
(六)肝炎
肝炎患者白睛内下方的血管呈充盈、扩张、色呈淡青状态,应高度警惕。
(七)淋巴结核
白睛的血丝贯穿瞳神,即为淋巴结核征象。
并且一条赤脉贯瞳为病轻,2~3条赤脉贯瞳为病重。
(八)咽喉炎:
白睛内侧稍上,如果见到鲜红血丝向瞳孔方向走向,则为咽喉炎征象。
(九)附件炎
白睛下方6时处,如见到鲜红血丝向瞳孔内侧方向延伸,可考虑为附件炎。
(十)颈、腰椎增生
白睛12时、6时处有鲜红血丝向瞳孔方向走向,末端有时可见到瘀点,即可考虑为颈、腰椎
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