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药理学基本特点与用药原则
- 格式:ppt
- 大小:447.50 KB
- 文档页数:54
⽼年⼈⽤药安全以上临床研究以及⼗余年的临床经验显⽰:临床应⽤百赛诺,安全有效,值得推荐使⽤为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旨在进⼀步验证和评价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了解药代动⼒学和耐受性,进⾏初步的安全评价Ⅰ期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Ⅳ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的临床应⽤过程中加强监测,在更⼴泛的临床应⽤中继续评估安全性和疗效⼉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试验未发现不良反应及⽣长发育异常百赛诺?减少顾虑,医⽣安⼼治疗⽤法⽤量:治疗性⽤药:建议剂量25~50mgtid急性DILI:⽣化指标复常后,建议巩固1个⽉,再减量停药。
慢性DILI:⽣化指标复常后,建议与治疗药物联合持续应⽤。
如减量期间,肝功能指标反复波动,建议延长治疗时间。
预防性⽤药:常规剂量25mgtid,遇特殊病例,采⽤50mgtid抗肿瘤化疗患者存在⾼危因素,建议预防性⽤药,防⽌DILI发⽣,保障化疗顺利完成。
百赛诺推荐临床应⽤百赛诺?(双环醇⽚)《慢性⼄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更新版)》《⾮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诊断与处理专家建议》《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5年)《⾎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2016年)THANKYOU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红莲南路57号中国印刷⼤厦903电话:010-63310906传真:010-********邮编:100055BSN/12/07/WJL各位⽼师下午好,我是北京协和药⼚的学术推⼴专员。
今天我将⽤15分钟左右的时间与各位⽼师分享⼀个临床研究,探讨⼀下百赛诺在治疗抗风湿药物导致肝损伤中的应⽤。
有研究报道指出,⼀般⼈群中10%的肝炎为药物性肝损伤,⽼年⼈群中40%的肝炎为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逐年升⾼,也引起了临床医⽣的⼴泛关注。
随着年龄增长,⼈体肝脏的体积和⾎供逐渐降低。
临床药学与老年人药物治疗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临床药学作为一门与药物治疗相关的学科,在老年人药物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临床药学在老年人药物治疗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老年人药物治疗的特点老年人药物治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理功能退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器官功能逐渐退化,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因此药物在老年人体内的代谢可能发生改变,对药物的反应也可能与年轻人有所不同。
2. 多重疾病叠加:老年人常常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同时用药治疗。
这就增加了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3. 多种药物使用:老年人由于多重疾病的存在,常被开具多种药物。
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临床药学在老年人药物治疗中的作用1. 药物评估与选择:临床药学师可以根据老年人的个体特征,结合患者的病情和用药史,评估药物的适应性和合理性,从而选择适合的药物治疗方案。
2. 用药监测与调整:临床药学师可以通过药物监测,了解老年人体内药物的浓度和代谢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剂量,防止药物过量或过敏的发生。
3. 药物相互作用管理:临床药学师可以对老年人正在使用的药物进行系统地审查,发现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4. 不良反应管理:临床药学师可以针对老年人药物治疗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提供相应的管理措施或建议,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三、解决方案针对老年人药物治疗中的特点和临床药学的作用,我们可以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 多学科团队合作:建立以临床药学师为核心的多学科团队,包括老年学专家、药理学专家等,共同参与老年人药物治疗过程,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2. 个体化治疗:将老年人的个体特征纳入考虑,量身定制药物治疗方案。
在选择药物时,要尽量避免多种药物同时使用,减少不良反应风险。
3. 药物管理与教育:加强老年人用药管理和教育,提高老年人对药物治疗的理解和依从性。
老年人的合理用药以及用药注意事项【摘要】随着老年人的年纪越来也大,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出现了衰老的症状,免疫能力、身体代谢等都大不如前。
本文从分析老年人的吸收、代谢等能力出发,考虑了老年人的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分别从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脑血管系统、服用安眠药和抗生素以及止痛药等方面阐述老年人的正确用药,并总结出合理用药的原则以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常用药物注意事项合理用药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人口老龄化已经日渐明显了。
而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也会出现衰退,自然而然地会患上很多疾病,那老年患者用药的机会也会很大,不合理用药所造成的损害也会因此而明显增加。
因此老年患者合理用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
1 现状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达1.3亿,21世纪可达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比例的25%[1],但其消耗处方药数量却占33%,其中不合理用药占25%[2]。
老年患者往往同时患多种疾病,需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约有1/4老年患者同时用药4种—6种。
因此,由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大。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发表的资料:50岁~60岁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率为14.4%,61岁~70岁为15.7%,71岁~80岁为18.3%,80岁以上为24%。
药源性死亡率约占住院死亡率的25%左右。
老年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平均为22.2%。
经临床研究表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大多属于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的原因,只有少数药物的副作用,属于药效学方面的原因[3]。
因此,需了解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特点,才能合理用药,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 老年人的特点2.1生理特点老年人的生理变化主要是机体老化、功能障碍,其基本特征为累积性、普遍性、渐进性、内因性、危害性。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系统组织器官逐渐老化衰退致机体活动减退,生物效能减低,环境适应能力减弱,器官应激能力衰减。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个体化原则: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状况、疾病情况、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等与年轻人不同,因此在用药时应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2. 小剂量原则: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肝脏和肾脏功能减弱,因此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
3. 简化用药原则: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
为了减少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尽量简化用药方案,减少用药种类。
4. 择时原则:根据药物的作用特点和老年人的生理节律,选择合适的给药时间,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5. 用药依从性原则:老年人由于记忆力下降等原因,容易出现漏服或错服药物的情况。
因此,在用药过程中,要向老年人详细说明药物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提高其用药依从性。
6. 定期监测原则:老年人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7. 避免滥用药物原则:老年人应避免自行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物,以免造成药物滥用和不良反应。
总之,老年人合理用药需要综合考虑个体差异、药物特点、疾病情况等因素,遵循上述原则,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在用药过程中,如有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浅论老年人用药合理性安全、有效是老年人合理的用药目标,根据老年人的药物动力学的特点决定剂量,避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标签:安全、有效;合理用药1985年WHO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了合理用药的专家会议,将合理用药定义为:”合理用药要求患者接受的药物适合其临床需要,药物剂量应符合患者的个体化要求,疗程适当,药物对患者及其社区最为低廉。
”一般认为合理用药包括3个基本要素:安全、有效和经济。
老年人由于各器官贮备功能及身体内环境稳定性随年龄而衰退,因此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及安全幅度均明显下降[1]。
分析老年人这一特殊人群用药使用情况,使老年人用药趋于安全、有效,对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老年人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2]年龄是影响药物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老年人(指65周岁以上)对某些药物的反应与一般成年人不同。
经临床研究表明,其副作用的发生大多属于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的原因。
因此,给老年人用药时,考虑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就能合理用药以避免发生副作用。
1.1吸收基础的最大胃酸分泌量随年龄增长而减少,胃pH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由于老年人的胃酸分泌减少,胃内pH升高,巴比妥类有机酸类药物(如巴比妥类)的解离度增加,吸收速率降低,起效减慢。
安定类在胃中水解延缓,药效降低。
胃肠道动力下降,胃排空减慢,使扑热息痛等药物吸收速率下降;此狀况见于口服固体剂型,不影响液体剂型药物的吸收。
肠胃道血流量下降,地高辛、哌唑嗪、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氯噻嗪等药物吸收延缓。
首过效应降低,心得安和柳胺苄心定的生动利用度增大。
1.2分布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脂肪含量相对增加,体液量则绝对减少。
体液量的减少,主要是细胞内液的减少。
细胞内液的重要成分钾、镁、磷等亦明显减少。
所以,老年人易出现水和电解质的平衡紊乱,病后尤为明显。
上述变化将影响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Vd)。
水溶性药物的Vd减少,血浓增大;如吗啡、哌替啶、安替比林、西米替丁、甲硝哒唑等。
1.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代谢能力:老年人由于身体的衰老,器官功能逐渐下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都会受到影响。
因此,在给老年人用药时,应该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代谢能力,选择剂量适当的药物和给予适当的调整。
2.个体化治疗: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各不相同,对药物的耐受性也不同。
因此,在给老年人用药时,应该根据其身体状况、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3.避免多药联用: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用药。
因此,老年人的用药方案往往是复杂的,存在多药联用的情况。
多药联用容易造成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
因此,应尽量避免多药联用,减少药物数量和种类。
4.药物剂量适宜:老年人由于肝脏和肾脏功能下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降低,同等剂量的药物在老年人体内的浓度更高,易引起不良反应。
因此,在给老年人用药时,应调整药物的剂量,选用剂量较小的药物。
5.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老年人的器官功能普遍下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差,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在给老年人用药时,应该特别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使用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如肾毒性较大的药物。
6.禁忌药物谨慎使用: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较差,使用一些特定的药物往往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此,对于一些存在禁忌的药物,应该谨慎使用,或者避免使用。
比如,对于老年人来说,抗胆碱药物、镇静安眠药、镇痛药等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的药物,应该尽量避免使用。
综上所述,老年人的用药原则包括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代谢能力、个体化治疗、避免多药联用、药物剂量适宜、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禁忌药物的谨慎使用。
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安全、有效地给老年人用药,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